0%
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 薩拉米斯海戰

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

薩拉米斯海戰

腓尼基的300艘戰船上的士兵頓時陷入恐慌。他們熟悉的環境是地中海,本來就不擅長小弧度的轉彎,而且在薩拉米斯灣內還排成了三列縱隊。於是,己方船隊中相互撞擊的船隻越來越多,許多船紛紛沉入海底。
米卡勒海角距離薩摩斯島不遠。如果希臘海上力量成功拿下米卡勒,就有可能奪回薩摩斯島。此時,這裡是波斯攻打希臘的船隊集結港。
這位44歲的雅典男人沉默了數秒鐘后明確表示:
發生於公元前480年9月23日的薩拉米斯海戰以希臘的絕對勝利結束。
第二次希波戰爭開始后,遼闊的色薩利地區屈從了「土地和水」通告,南側毗鄰維奧蒂亞地區的強國底比斯,其軍隊作為希臘聯軍的組成部分,曾經在列奧尼達指揮下參加了溫泉關之戰,卻在最後時刻舉旗投降,現在也成了波斯軍隊的一員。在波斯軍隊離開溫泉關直奔雅典的行軍途中,薛西斯就安排剛剛歸順的底比斯士兵擔任先鋒。
對波斯國王薛西斯而言,這兩個國家的做法是在向身為「王中之王」的父子二人宣戰。因此,站在波斯人的立場上,他要徹底摧毀雅典和斯巴達無可厚非。
此時的地米斯托克利一定不會想到,這位年輕人會繼自己之後在下一年與波斯軍隊的決戰中成為主角。這個年輕人態度友善,這在斯巴達並不多見。地米斯托克利是薩拉米斯海戰勝利的領導者,這個斯巴達年輕人將是普拉塔亞陸戰勝利的領導者。當然,任命指揮官是各城邦國家自己的事。
在斯巴達的全體住民中,只有4%的人享有公民權,只有這4%的公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斯巴達人」。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都沒有公民權,這就是斯巴達。城邦國家斯巴達長期推行「寡頭政治」,即「少數人領導的政體」。即使同為希臘人,斯巴達對其他城邦國家始終緊閉門戶,從不嘗試改變封閉的社會結構。
對於希羅多德提出的數字,後世研究者並不認同。
所有指揮官都發表了意見,接下來就是服從國王薛西斯的決定了。前面已經介紹過,作為絕對專制國家的領袖,這位年輕的東方國王的做法著實令人匪夷所思。在作戰會議上,他總是讓全體參會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在這次會議上,他還鄭重其事地向其中唯一的女性阿爾泰米西婭表示了感謝。當然,他的決定是少數服從多數,也就是說,最終的戰場定在海上。
阻止波斯國王橫渡達達尼爾海峽的北上計劃取消了。當然,地米斯托克利不是一個因此不再有作為的人。他想起薩拉米斯海戰戰俘中有一個跟隨國王弟弟的隨從。國王的這個弟弟已經戰死在戰場上。
對此,波斯國王也當即表示同意。
《歷史》一書的作者希羅多德認為,波斯方面的船隻總數為1207艘。其中,來自腓尼基的300艘、來自埃及的200艘以及希臘的500艘戰船構成了主力。希臘船隊來自波斯統治下的愛奧尼亞地區、愛琴海群島以及克里特島。
仔細分析一下雅典人的心理,也不難理解。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正因為埃伊納的30艘船牽制住了敵軍的右翼,雅典的200艘戰船才能集中精力全殲波斯船隊主力腓尼基的300艘船。
回到基地后,雙方的狀態有天壤之別。
39歲的波斯國王進入了雅典。攻佔希臘中心雅典的任務,父親大流士沒有完成,作為兒子的他眼看就要實現夢想。
不管怎樣,在薩拉米斯海戰的主戰場上,雅典的200艘戰船與腓尼基的300艘戰船戰鬥激烈,在這裏看不到一絲遲疑,也看不到一點兒彷徨。
他提出船隊立刻沿愛琴海北上,破壞波斯軍隊在達達尼爾海峽為橫渡海峽而建的浮橋,切斷波斯國王回國的通道。
出席會議的參戰國代表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地米斯托克利。
要做到不露痕迹地撤退,最好儘可能輕裝。輕裝上路也方便隨機應變。
地米斯托克利決定將335艘戰船分成左右兩翼。
第二,他下令把純金寶座搬到懸崖邊,在那裡可以俯視整個海戰現場,他要求所有家臣和陸上將領一同觀戰。
他命人帶來這個波斯人。地米斯托克利告訴他要釋放他,條件是他要帶一封信給波斯國王,而且他必須親手把信交給國王。信中是這樣寫的:
埃伊納和雅典的關係完全是希臘式的。幾年來,兩個國家之間小摩擦不斷。但是,為抵抗波斯入侵,一旦結成聯盟,就擯棄彼此的隔閡共同抗敵。
還有一個人也提了一個建議。對心情沉重的薛西斯來說,這多少也算是個安慰吧。
現在,地米斯托克利——這位最大的功臣,聽了反對意見後會做出怎樣的表態呢?所有人都好奇地等待著。
在會上,地米斯托克利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相反,雅典的戰船船身小、便於轉彎,在亂作一團的敵船之間穿行自如,又利用船體本身的重量不斷撞向敵船,就好像圍成一圈的狼群撕咬著牛群中一隻只體型肥碩的牛一般。
地米斯托克利似乎認為,長期紛爭和短期決戰是兩回事。在短時間內決出勝負的戰鬥中,年輕的克桑提普斯或許可以發揮出他的潛力。
波斯軍隊南下異常順利。因為底比斯的臨陣倒戈,再無希臘人阻擋波斯軍隊直搗雅典。
戰場上的指揮權交給了另外兩個人,地米斯托克利要開始一件勢在必行的工作,那就是「搞建設」,重建被戰爭嚴重破壞的雅典。此時,只有他才能想到建設一事,只有具備先見之明的人才能想到重建之事。我想,他一定認為,要開展這項工作離不開公民的大力支持。薩拉米斯海戰的勝利使他很容易爭取到公民的支持。
地米斯托克利推薦二人為下一年的將軍理由充足。
雖然僅有30艘船,但是他們衝鋒陷陣、英勇善戰,逼得敵船自顧不暇,更談不上從背後包抄希臘船隻,給腓尼基的部隊以有效的支援。
不管怎樣,發生於公元前480年秋季的歷史上著名的薩拉米斯海戰在擁有900艘戰船的波斯帝國和不足400艘戰船的希臘城邦國家聯軍之間展開了。
對於希臘來說,這一年值得慶幸的是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通過了地米斯托克利制定的戰術。除了陸上決戰,全體代表還通過了另一個提案,那就是率領勝利后士氣高漲的船隊,一口氣橫渡愛琴海攻打米卡勒。可以想象這個提案也是地米斯托克利提出來的,因為如此大胆的戰略也只有他才想得出來。
此事一旦成功,徹底將波斯人趕出愛琴海將成為現實。
這位44歲的雅典男人決定用自己的主力攻打敵方的主力。
只是斯巴達人的信條是質樸和剛健,他們不會用拋灑鮮花之類的舉動來表達對地米斯托克利的崇拜之情。
對此,參加了薩拉米斯海戰的斯巴達代表歐里拜德斯表示反對。
不對,不是全體。因為雅典將第一名的票投給了地米斯托克利,將第二名的票投給了埃伊納總指揮官。在薩拉米斯海戰中,他曾經率領九*九*藏*書30艘戰船勇敢戰鬥。
戰鬥力量的對比如此不利,地米斯托克利必須設法扭轉這種局面,變被動為主動,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戰場的另一邊,向西直線距離法萊隆不足10公里的薩拉米斯灣內,民主政體國家的領袖人物地米斯托克利卻表現得絲毫不民主。他完全不聽別人的意見,只管果斷地向眾人發出一個又一個指令。
在薩拉米斯,人們興高采烈,忘卻了曾經的爭鬥,互相擁抱在一起,有人甚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首先,率領希臘海軍右翼軍隊的總指揮官名義上是斯巴達將軍,實際上是來自埃伊納的30艘戰船的指揮官。
薛西斯坐在懸崖上,把眼前的一切全都看在眼裡。
在法萊隆,全體指揮官神色黯然,一言不發地站在剛從懸崖上觀戰回來的薛西斯面前。
既然雅典的現狀如此,那麼這個城邦國家的首都功能也只能繼續暫留在薩拉米斯,城邦國家雅典的最高決策機構公民大會也在薩拉米斯召開。
「在希臘指揮官中有一個意見佔了上風,那就是乘勝追擊,率領船隊一路北上,切斷貴軍為橫渡達達尼爾海峽而建的浮橋,剪斷繩索。我們雅典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討論的結果難以預料,我只想讓你知道這件事。」
也許是因為行軍太過順利讓人心情大好,也許是因為心血來潮要尊重他國宗教,總之,薛西斯下令對沿途城市村莊可以毫不留情地進行掠奪,唯獨對德爾斐不得肆意妄為。可能是他想到征服希臘在即,要考慮佔領希臘以後的統治策略,因此他要求海上軍隊在提洛島上也不得胡作非為。德爾斐和提洛島是希臘人的信仰中心,或者說這兩地是希臘人遇事必去祈求神諭的地方。39歲的波斯國王下令不許掠奪這兩個地方,或許是因為他心中已經把征服希臘並實行統治當成了既成事實。或許他想藉此發出一個信號:只要歸順波斯國王的統治,就保證信仰自由。
薛西斯有苦說不出,好在重臣之一馬多尼烏斯向他提了一個建議。
在陸上軍隊方面,大多數人認為他們應該繼續南下進軍伊斯米亞,在那裡首先擊敗希臘的陸地力量。對於純粹的波斯人來說,海上戰鬥力始終只是用來為陸上軍隊提供補給,也就是說,他們完全沒有在海上決一死戰的想法。
由135艘戰船組成的希臘海上軍隊右翼,由名義上的總指揮官、斯巴達人歐里拜德斯率領。但是斯巴達人不熟悉大海,而且參戰船隻只有16艘。因此,實際指揮右翼作戰的是埃伊納的指揮官。埃伊納的參戰船隻是30艘。
就這樣,對於地米斯托克利來說,不,對於雅典來說,激動人心的公元前480年過去了。
「我同意,我認為歐里拜德斯的意見更穩妥。」
但是,當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地米斯托克利認為應該充分發揮所有人才的作用,於是請求公民大會解除對他們的放逐,並要求他們即刻回國。
地米斯托克利主動辭去這個職位,也斷了他人競選此職位的念頭。而他利用任期最後一點兒時間,制定了下一年的政治策略和軍事策略,正所謂「趁熱打鐵」。
此時,希臘將士正站在薩拉米斯灣內的船上向雅典眺望,衛城山上熊熊燃起的大火刺痛了他們的雙眼。來自雅典的船隻占希臘海上軍隊的一半以上,這些船上的雅典重裝步兵和槳手站在甲板上,眼睜睜地看著遠處的這一情形。設在薩拉米斯港附近的希臘海上軍隊總指揮部內,以地米斯托克利為首的全體指揮官也獃獃地看著熊熊燃燒的衛城。
根據偵察兵的報告,地米斯托克利得知集結在法萊隆港的波斯海軍編隊的情況。腓尼基的300艘戰船作為主力負責左翼,已歸順波斯的希臘地區船隊作為主力負責右翼。
但是,史料中記錄了指揮官級別的陣亡者。希臘方面沒有指揮官傷亡,波斯方面國王的弟弟陣亡,他作為總指揮官坐在腓尼基的指揮艦上。懸崖上,39歲的波斯國王只能眼睜睜看著年輕的弟弟死去。
首先,他和雅典主要掌權者一起視察了波斯軍隊離開后的雅典。雅典市區已經化為一片焦土,已疏散出去的人失去了他們的家園。
也就是說,根據希羅多德的描述,薩拉米斯海戰是波斯海上軍隊的1207艘戰船與雅典海上軍隊的380艘戰船之間的一場戰鬥。
幸運的是這兩種情況都沒有發生。
一切盡在地米斯托克利的預料之中。因為參戰各城邦國家全體代表的支持,這其中當然包括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歐里拜德斯的支持,希臘船隊在薩拉米斯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這一戰果的最大功臣是地米斯托克利,就算沒有人說出口,這也是公認的事實。
他之所以能夠完成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薩拉米斯海戰的勝利者。
他們利用希臘人的這一特點,用「土地和水」通告對其分而治之。這一戰略已經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成功。
然而,波斯軍隊撤離雅典很可能只是暫時的。因為波斯軍隊雖然離開了雅典,卻在色薩利過冬。他們還停留在希臘中部的北半部分。
然而,航行在最前面的希臘海上軍隊右翼到達目的地后,不僅沒有改變方向向波斯軍隊發起進攻,還轉向左前方,繼續向海灣深處行進,甚至不惜將船身暴露給不斷接近的波斯右翼軍隊。
關於歷史上著名的薩拉米斯海戰的結果,歷史學家推測如下:
在200艘雅典戰船組成的希臘海上軍隊左翼,地米斯托克利一定坐在最前面的大帆船上。因為緊隨其後的所有船隻排成兩列縱隊,看著總指揮官乘坐的船,也就是「旗艦」前進。
在古代海戰中,通常的戰術是落下船帆,僅靠划槳接近敵船,然後或撞擊敵船或槳手扔下槳拿起劍或矛殺入敵船。

薩拉米斯海戰
波斯人善用人海戰術,常常喜歡誇大事實。而希羅多德大多數時候可能信以為真了。
歡迎儀式在神廟前的廣場舉行,尚在學習武藝的未成年少年也被允許參加。他們一個個帶著崇拜的神情緊緊盯著這位來自雅典的英雄。
如果說一國領袖是這個國家的最高指揮官,那麼只能說薛西斯沒有資格坐在這個位置上。同時,沒有向國王要求後勤保障的馬多尼烏斯也缺少對勝利的執著追求。
他們認為這個數字包括了之前已損失的船隻數量。波斯軍從塞薩洛尼基南下的途中在愛琴海遭遇暴風雨,不少船隻因此沉入海底,在亞德米西林海面的戰鬥中,波斯方面也損失了一些船隻。
當他確認連接浮橋的兩根繩子完好無損、浮橋安然無恙時,應該大大鬆了一口氣吧。但是,他沒有時間回味那種輕鬆的感覺,匆匆走過浮橋進入了亞細亞。緊接著,他從小https://read.99csw.com亞細亞西部一路南下,到達薩迪斯后才徹底放心。
但是,他率領的左翼絕對不能給敵方的腓尼基海上軍隊留下逃跑的機會,他必須全殲敵人。1個月前,發生在亞德米西林海面的海戰未分出勝負。地米斯托克利認為,那次戰鬥不能算給了入侵者波斯軍隊真正意義上的迎頭痛擊。
地米斯托克利決心一定要讓波斯國王親眼目睹自己如何摧毀腓尼基的300艘戰船。他要給薛西斯以沉重一擊的願望必定異常強烈。
這一年,地米斯托克利是首席將軍。
這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鬥,是一場戰鬥力處於劣勢的一方利用有效戰術取得勝利的戰鬥。
薩拉米斯島和雅典本土之間有一個小島叫普斯塔雷阿。這個島很小,只有近海漁民常常上岸小憩。但是,在地米斯托克利的戰術中,這個小島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有史料記載,這次會議的「茶歇時間」里,代表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了投票。
還有伯羅奔尼撒狹窄海峽對岸的歐洲部分,包括色雷斯和馬其頓在內的希臘境內北部地區,也因接受「土地和水」通告而變成了波斯的屬國。
希臘海上軍隊的左翼是來自雅典的船隻。在200艘戰船中,180艘船上的參戰人員從重裝步兵到槳手都是雅典公民,此外是難民志願者駕駛的20艘船。這是主力軍,指揮官當然是地米斯托克利。
他是龐大的帝國的國王,因此撤退時所帶的士兵人數在五位數以上。途中薛西斯要求他們加速行軍,自己更是快馬加鞭,一路疾馳。結果從法萊隆到達達尼爾海峽他們僅用了45天。作為龐大帝國的領袖,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走完這段路,也只能用「一溜煙兒」這個詞來形容了。
首席將軍一人獨攬大權,任期只有1年。也就是說,地米斯托克利行使這一權力的時間截止到這一年年末,而給波斯的「最後一擊」在第二年。
10年前,第一次希波戰爭爆發之時,阿里斯泰德作為雅典將軍,曾在馬拉松會戰中協助總指揮官米提亞德共同作戰。雖然他缺乏統攬全局的才能,但是,率領成千上萬名士兵奪取一場戰役的勝利卻遊刃有餘。
波斯國王的使者帶著「土地和水」通告來到雅典,被斬首后拋屍郊外。波斯國王的使者帶著通告來到斯巴達,被推下懸崖摔死。這兩個國家採用如此強硬的手段,目的是徹底切斷國內和平派與波斯媾和的通道。
在法萊隆,波斯國王召開了作戰會議,陸海兩路軍隊的全體指揮官參加了會議。海上作戰已經拉開序幕,來自埃及的海上軍隊前往薩拉米斯西岸,在那裡與來自法萊隆的兩支軍隊將希臘方面的海上軍隊封鎖在薩拉米斯灣內。當然,這並不表示它們已經在薩拉米斯灣與希臘海上軍隊開戰。
然而,他進入的是一座空城,城裡不僅看不到一個人影,甚至連貓和狗都不見蹤跡。地米斯托克利在強制疏散的過程中,將貓和狗也一併帶走了。
這位年輕的東方君主又一次鑽進了地米斯托克利給他設的圈套。
這個職位相當於危機管理內閣首相。一年前,地米斯托克利向公民大會提議獲得通過後走馬上任。其後的羅馬在共和政體時代創立的「臨時獨裁者」大概就源於此。
作為主要戰鬥力量深受國王倚重的腓尼基船隊慘遭全殲。
由雅典公民組成的船員出色地完成了地米斯托克利交給他們的這項艱巨任務。
他相信來年必將與這支波斯軍隊有一場陸上激戰。他確信,這場陸戰才是抵抗波斯軍隊入侵的「最後一擊」。
也許薛西斯的心裏還打著一個如意算盤。地米斯托克利已經表現出與波斯單獨講和的意願,如果地米斯托克利指揮下的雅典海上軍隊真的主動投懷送抱,那麼摧毀整個希臘海上軍隊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在選舉10位將軍時,地米斯托克利好像推薦了兩個候選人,這個舉動有些非同尋常。此時的地米斯托克利深得人心,既然是他推薦的,這兩個人自然輕鬆當選了將軍。
表面的理由是國王親自督戰可鼓舞士兵鬥志,但真實原因並不在此。他堅信薩拉米斯海戰將是征服希臘的最後一戰。在父親未能征服的希臘,他已經取得了一次次成功。現在,他要親眼目睹這最後一戰的輝煌戰果。這一年遠征,除了留守首都的長子,他帶來了其他所有王子。因此,在懸崖上陪伴國王觀戰的人中,還有眾位王子。
地米斯托克利是整個希臘海上軍隊事實上的最高指揮官。根據他的構思,己方右翼迎戰敵軍中的愛奧尼亞軍隊,而他指揮下的200艘雅典戰船包圍腓尼基的300艘戰船。因此,希臘海上軍隊的左翼承擔的任務最艱巨,也最有挑戰性。
希臘海上軍隊也離開了薩拉米斯的港口。他們是兩列縱隊,右翼先行,左翼緊隨其後。
300年後,羅馬帝國軍團以無往不勝聞名遐邇。甚至有人說「羅馬軍的勝利歸功於完善的後勤保障」。
薩拉米斯海戰取得完勝以後,此次會議上各項議題的討論進展非常順利。
儘管如此,貌似寬宏大量的大流士和薛西斯唯獨對雅典和斯巴達準備嚴懲不貸。原因是波斯第一次和第二次入侵時,這兩個國家拒絕了波斯國王發出的「土地和水」通告。
根據慣例,軍隊分成左翼和右翼后,通常己方右翼進攻敵人左翼,左翼攻打敵人右翼。但是,地米斯托克利不會受這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在薩拉米斯海戰中,他制定的戰術是己方右翼打擊敵人的右翼,左翼進攻敵人的左翼。
有人認為共和政體時代的羅馬「臨時獨裁者」(任期6個月)深受地米斯托克利創設的「首席將軍」的影響。總之,在1年的任期內,地米斯托克利獨攬大權,政治和軍事兩個方面都由他一人說了算,其他將軍無權反對。
在這種狀況下,何談報仇雪恥?
她就是指揮官中唯一的女性——卡里亞國王的未亡人阿爾泰米西婭。在薩拉米斯海戰中,她參加了波斯右翼船隊的戰鬥,其間看到形勢不妙,立即降下船帆上的卡里亞旗幟,換上雅典的旗號,才得以成功逃離戰場。
投票內容是這一年即公元前480年,在抵抗波斯之戰中,最大的功臣是誰,誰排名第一,誰排名第二等。各城邦國家代表慎重地投出了自己手中的一票。
希臘方面:沉沒加受損嚴重拖回港口維修的船隻總數——40艘。
交給馬多尼烏斯率領的波斯陸上軍隊計劃在下一年報仇雪恥,他們沒有了來自海上部隊的補給。
只有衛城山上仍有一群男人,他們不知恐懼地待在木柵圍繞的衛城之內。波斯騎兵很快將他們殺得一個不剩。
但是,全體王族成員、長老、全體現役戰士一律身著白色長袍出迎的場面不可謂不壯觀。
如果這時希臘海軍右翼的135艘船被敵人的500艘船撞擊陷入被動,大概地米斯托克利的戰術不可能發揮出如此https://read.99csw•com效果。因為波斯右翼船隊一旦衝破希臘右翼船隊的糾纏,就有可能從外側反包圍正在攻擊腓尼基船隊的那200艘雅典戰船。這樣一來,包圍敵船的雅典船只有可能遭到內外夾攻。
斯巴達向溫泉關戰場只派去300名士兵,這次決定派5000人。未向溫泉關派遣一兵一卒的科林斯這次也決定出兵5000人。還有,因全部兵力投入海上而無力向溫泉關戰場派遣軍隊的雅典,這次也決定派遣重裝步兵8000人。由此可見,全體代表一致認為來年將是給波斯「最後一擊」的一年。
而希臘方面減去在亞德米西林海戰中的損失,參加薩拉米斯海戰的船隻總數應該是375艘。
為此,他採取了一切可以採取的策略。
他們看到了10年前曾是同胞的地米斯托克利的勸說告示。內容是:如果無法臨陣倒戈,戰場上還可以採取消極戰法。他們看到這一勸說告示是在溫泉關之戰結束以後,就在1個月前。
不管怎樣,地米斯托克利絕不是一個只想著功成身退的人。他並不看重榮譽。在他的意識里,榮譽不過是服務於下一個任務的手段而已。
面對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波斯國王一心只想儘早離開希臘,不願意多逗留一分鐘。而時間也臨近冬季,到了不適合作戰的季節。
波斯國王,包括公元前490年企圖佔領希臘的大流士和10年後繼承父親遺志正在進犯希臘的薛西斯,都知道希臘是獨立性很強的眾多城邦國家的集合體。

雙方死傷者人數不詳。
阿里斯泰德的任務是帶領一隊重裝步兵消滅這個島上的波斯士兵。這一行動的目的也是為了給敵軍的心理造成威懾。
在希臘右翼船隊的猛烈攻擊下成功逃脫的波斯船隻,大部分是波斯國王統治下的希臘人的船隊,薛西斯對於他們並不放心。
與腓尼基船相比,地米斯托克利設計的雅典三層加萊船船體小但重量大。船身太重,操縱起來相對困難。因此,地米斯托克利一直很注重訓練船員儘快適應操控重量大的戰船。雅典人本來就對操控船隻不陌生,因此進步很快。
因此,他們推斷,參加薩拉米斯海戰的波斯海軍船隻總數應該在900艘左右。

愛琴海周邊
這次投票充分反映了希臘人的特點。20多個參戰國代表都提名自己國家的指揮官排名第一。排名先後無關參戰船隻的數量,像雅典那樣派遣200艘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只派1艘,與提名之間全無關係。
他們首先需要向左拐一個很大的彎,幾乎接近掉頭,然後將敵人包圍起來。這一過程必須嚴絲合縫。
所謂「背水一戰」是說,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作戰。只有成功將盟友逼入絕境,這個戰術才會奏效。地米斯托克利制定的「背水一戰」戰術非常完美,剩下的只是如何實施了。
敵我雙方遠距離的海戰是大炮出現以後的事情,也就是特拉法爾加海戰以後。此前的海戰和陸戰一樣,都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不同的只是戰場在海上。
雅典10位將軍中只有首席將軍獨攬大權。如果地米斯托克利繼續留任,就違背了克里斯提尼確立的雅典民主政體。
對於希臘來說,這是振奮人心的一年。首先各國在伊斯米亞結成了反抗波斯的希臘城邦國家聯盟,接著在溫泉關和亞德米西林同時與波斯軍隊展開了激戰,而短短1個月之後又贏得了薩拉米斯海戰。
他說,這樣做只會使波斯國王陷入更深的絕望之中,逼著他與留下來的馬多尼烏斯會合。留在希臘的波斯陸上軍隊受國王情緒的影響,一定會產生破釜沉舟的想法。一旦他們帶著這樣的心情來攻打希臘,對希臘很不利。所以,對於希臘來說,讓薛西斯順利回到亞細亞才是上策。
說到底,薛西斯終究是個波斯人,波斯民族只有雙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才會踏實。
當然,上述數字僅指用於海戰的三層加萊船,波斯方面不計其數的運輸船不包括在內。
戰鬥結束后,雙方分別回到各自的基地。波斯方返回法萊隆港,希臘方回到薩拉米斯港。
其間,地米斯托克利雖然不像薛西斯那樣提心弔膽、惴惴不安,卻也神經緊繃。
波斯海上軍隊一定以為自己剛通過小島就要進入戰鬥。
相距不足10公里的法萊隆,敵人還有一半以上的兵力。也就是說,敵軍剩餘船隻數量和希臘海軍的現有戰鬥力旗鼓相當。只要他們不放棄,尚有足夠的戰鬥力在次日發起進攻以雪前恥。
克桑提普斯並沒有傲人的戰績。因為他一直未能解決雅典與埃伊納之間的紛爭,公民們毫不留情地在陶片上刻下他的名字,將他趕出了雅典。
因此,最大功臣的候選人名單中出現了各城邦國家指揮官的名字。至於第二名,全體代表一致投給了地米斯托克利。
這就意味著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內的城邦國家無須像斯巴達和科林斯那樣派主力守衛伊斯米亞防線了。
繼雅典之後是科林斯的40艘、埃伊納的30艘、邁加拉的20艘和斯巴達的16艘船。
而在雅典,梭倫改革開始提出尊重人權,雖然根據收入的不同,公民所屬等級不同,但是他們都享有參政的權利。無資產者也是享有投票權的公民,手中握有一票。無資產者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曾作為槳手英勇奮戰,此後他們更可以在路上昂首闊步了。他們獨一無二的領袖正是地米斯托克利。
至於希臘方面的船隻總數,希羅多德指出是380艘。
第一,波斯海上軍隊的總指揮是他年輕有為的弟弟。
但是,這位44歲的雅典男子沒有這樣做。他不僅沒有要求公民大會同意他連任,甚至從未想過提這樣的要求。等任期一到,他就辭去了首席將軍一職。
餘下13個城邦國家提供的船隻數量從1艘到10艘不等。還有6艘是脫離波斯船隊回到希臘陣營的納克索斯、米洛斯和利姆諾斯的船隻。
很難預料波斯軍隊什麼時候會讓底比斯軍隊打頭陣再次進入雅典。因此,還不到將疏散出去的普通公民接回的時候。
他甚至不知如何保持「王中之王」的體面。
斯巴達人向來不喜歡雅典人。他們並非討厭雅典人,只是認為雅典人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威脅。他們擔心雅典人給自己的國家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斯巴達人極不希望雅典人出現在自己身邊。
首先是處於同一時代的希羅多德。
這一年,即公元前480年年末,還有一件事必須決定。這是民主政體國家雅典才有的事情。
根據阿里斯泰德回國時提供的情報,地米斯托克利已知埃及的200艘戰船負責封鎖西側。
斯巴達人第一次鄭重其事地邀請雅典人訪問斯巴達。當然,斯巴達人邀請地米斯托克利不九九藏書是因為他是雅典的領袖,而是因為他是卓越的戰略家和戰術家。因此,在斯巴達,地米斯托克利在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士兵們的表現更直截了當。這個晚上,在薩拉米斯,人們歡呼雀躍;但在法萊隆,連各帳篷前燃起的火把都顯得無精打采。
但是,雅典的最高執行機構是10位將軍組成的機構,每個「部落」各選1個將軍,他們享有平等的許可權。
她說願意用船將波斯王子們送到以弗所,請薛西斯安心沿陸路北上,橫渡達達尼爾海峽回到亞細亞。
他預料一旦波斯軍隊得知該小島被希臘軍隊奪回,為了挽回損失,一定會選擇從該小島兩側進入薩拉米斯灣。也就是說,奪取小島是誘使波斯海上軍隊從該島兩側進入薩拉米斯灣的一個策略。
如果當時雅典有媒體調查的話,薩拉米斯海戰以希臘絕對勝利結束的公元前480年秋冬,地米斯托克利的支持率一定會大幅飆升。如果他以下一年徹底結束希波戰爭為由,提出繼續留任首席將軍的話,相信公民大會以絕對多數贊成通過此提案的可能性很高。也就是說,他很可能會連任最高指揮官。
對於這樣的安排,斯巴達方面沒有提出任何異議。斯巴達男人個個都是勇士,但是他們不熟悉大海,他們很清楚,指揮官的能力直接關係到戰鬥的結果。
根據派出去的偵察士兵的報告,希臘海上軍隊得知波斯海上軍隊事實上已做鳥獸散。於是,指揮官們在薩拉米斯指揮部就下一步行動展開了討論。
僅看參戰的船隻數量,雅典作為主力軍派出了200艘船,在數量上領先其他希臘國家。當然,這200艘船中包括為卡爾息底亞地區難民所用的20艘船。
右翼軍隊還在不斷向右繞行。與右翼軍隊一樣,地米斯托克利指揮下的左翼軍隊將敵人誘入了薩拉米斯灣深處。接著,他們的行動開始變得困難起來,尤其是左翼的行動更加複雜。
然而在法萊隆,人們完全沒有了一雪前恥的鬥志。
他說:「我們在海戰中失敗了,但是陸上戰鬥力尚存。我提議將這支戰鬥力量交給我,由我帶領這支軍隊在波斯人控制下的色薩利地區越冬。我們擅長陸戰,來年我們就用陸戰一雪前恥。」
波斯城市薩迪斯位於遼闊帝國的最西北端,薛西斯回到這裏時已經是12月了。對於這位39歲的波斯國王來說,提心弔膽的撤退之行在兩個月的長途跋涉后終於結束。
在首席將軍任期結束前安排好這一切以後,地米斯托克利接受了斯巴達的邀請。
雖然同是希臘人,斯巴達人不像雅典人那樣伶牙俐齒,他們不擅長用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雅典人地米斯托克利在斯巴達感受到的只有崇拜。他成了斯巴達青少年的偶像。
波斯國王佔領雅典以後,不僅下令火燒衛城,還下令在市內各處放火,整個雅典變成了一團大火。也正因如此,波斯國王儘管成功進入雅典,卻失去了可以休養生息、用以休整的地方。迫不得已,他把臨時宮殿安置到了波斯海上軍隊的集結地——港口城市法萊隆。
以國王為首的波斯帝國權貴所在的這個懸崖大概是最佳觀戰地點。懸崖下面,腓尼基船隻正與雅典船隻浴血奮戰。左側不遠處的海面上,是波斯右翼對陣希臘右翼的戰鬥。
薛西斯一路向北,在馬多尼烏斯率領的波斯軍隊的保護下,順利到達色薩利。在此與留下來越冬的波斯陸上軍隊分手后,他僅帶著最低限度的護衛隊繼續北上,一溜煙兒似的越過馬其頓、色雷斯和希臘北部地區來到了達達尼爾海峽。
船員全力划動船槳,沉重的船體向著腓尼基的大船船腹猛烈地撞去,猶如竭盡全力舉起又重又大的鐵球砸向前方。腓尼基船體積大,因此撞擊命中率極高。
薛西斯下令火燒所有神廟,包括衛城之上供奉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神廟。既然敵人是雅典,自然無須尊重他們的信仰。
訪問斯巴達期間,地米斯托克利結識了一個眉清目秀的年輕人。此人出身王室,是溫泉關戰役中壯烈犧牲的列奧尼達的侄子,到下一年才滿34歲,因此比地米斯托克利小11歲。
地米斯托克利堅信薩拉米斯海戰給了波斯以「決定性」的一擊。但是,馬多尼烏斯率領的20萬波斯大軍還停留在希臘本土。
但是,他是「王中之王」,不能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只有波斯海上軍隊的左右翼分別從此島兩側進入狹窄的薩拉米斯灣內,地米斯托克利的戰術才能奏效。自從波斯軍隊集結到法萊隆以後,該島已被波斯士兵佔領。
他也給剛回國的阿里斯泰德指派了重要任務。
雖然地米斯托克利在薩拉米斯海戰中贏得了重大勝利,但是他並沒有想過功成身退,畢竟此時的他還不到45歲。
也許後世歷史學家提出的這些數字更接近真實情況吧。在愛琴海暴風雨的襲擊中,埃及船隻損失最大。因此,參加薩拉米斯海戰的埃及船隻很可能只有總數200艘中的一半。
他們是年屆五旬的阿里斯泰德和40歲的克桑提普斯。兩人同屬名門望族阿爾克邁尼翁家族,屬於穩健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希波戰爭之間的10年裡,他們都是激進派領袖地米斯托克利的政敵,總是反對地米斯托克利提出的政策,並且態度堅決。
他們也知道城邦國家之間爭鬥不斷,甚至需要每隔4年在奧林匹亞舉行運動會來休戰。
當然,斯巴達男人是純粹的戰士。作為戰士,他們有能力辨別戰場上總指揮官指揮能力的優劣。
一心一意只想贏得勝利的是地米斯托克利。
這一行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說到波斯海上軍隊,通常都指來自腓尼基的海上軍隊。這是地中海地區人所共知的。
為此,20多個希臘城邦國家的代表再次聚集在伊斯米亞地峽,討論這一議題。
埃伊納不愧是希臘城邦國家中的海運強國。在雅典海上力量崛起前,埃伊納擁有的三層加萊船數量與科林斯不相上下。
沒有史料記錄波斯國王薛西斯此時是怎樣的心情,也沒有史料顯示他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是否勃然大怒。可以想象,39歲的年輕東方國王一定陷入了絕望——一種他從未感受過的絕望,非勃然大怒不能發泄的絕望。他最看重的腓尼基船隊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慘遭毀滅。
波斯海上軍隊的右翼見此情形以為敵人要逃跑,於是緊追其後,卻沒有注意到以埃伊納船隊為首的135艘希臘右翼船隊開始繞向右側。
地米斯托克利在斯巴達受到了舉國上下的歡迎。幾天後,他提出要返回雅典。因為雅典市內已是一片焦土,所以他回的是公民的疏散地薩拉米斯。回國之時,他享受到斯巴達有史以來最高級別的待遇,斯巴達派出了300個年輕重裝步兵將他送至國境線。
他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擺脫掣肘。地米斯托克利指揮下的雅典海上軍隊將在薩拉米斯灣東部與敵人主力海戰部隊展開決戰,為此,必須解決敵軍從背後攻擊的後顧之憂。因此九九藏書,他交給科林斯的任務意義重大。科林斯的指揮官安德馬托斯對此心領神會,他將率領科林斯40艘戰船對陣2倍以上的敵人。

薩拉米斯海戰的最後階段
他們生活在愛奧尼亞地區、希臘北部以及愛琴海群島等,這些地區原本都是希臘人開闢出來的。第一次希波戰爭以後,他們被迫納入波斯國王統治之下,從時間上推算,最多不過10年。
位於小亞細亞西側的愛奧尼亞地區和與愛奧尼亞地區近在咫尺的愛琴海群島,包括萊斯沃斯島、希俄斯島、薩摩斯島等,在第一次希波戰爭期間已經歸入波斯國王的統治之下。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朝陽從右後方冉冉升起。波斯軍隊的800艘戰船離開法萊隆,分左右翼從普斯塔雷阿東西兩側向著薩拉米斯灣開始北上。因為船隻較多,左翼和右翼都排成了三列縱隊。
首先是希臘方面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迎接下一年,即公元前479年。
也許溫泉關的勝利讓這位年輕的39歲的東方國王信心十足,相信波斯會在薩拉米斯之戰中取得勝利吧。
以500艘對135艘,波斯非但沒贏,波斯右翼船隊還拋棄了正遭毀滅性打擊的300艘腓尼基戰船臨陣脫逃。究其原因,我想可能因為他們同為希臘人。這種感情束縛了他們的手腳,最重要的是揪住了他們的心,使他們心生疑慮、舉棋不定。
作為波斯國王的全權代表,擔任船隊總指揮的國王親弟弟死在了戰場上。

在薩拉米斯,根據地米斯托克利的要求,希臘方面的臨戰狀態並沒有被解除。
波斯方面:沉沒加燒毀的船隻總數——300到400艘。
希臘軍隊的左翼同前面的盟軍右翼一樣,剛遇到腓尼基的船隊時先向左打舵,將船身暴露在從右後方不斷靠近的敵軍眼前,然後突然改變方向,這一行動遠比右翼軍隊複雜得多。
沒有史料表明他是否當選了下一年的將軍。因此,10位將軍中很可能有他。也就是說,作為內閣成員,他留在了最高執行機構。
39歲的年輕東方國王一口允諾。在馬多尼烏斯的請求下,他甚至同意將波斯陸上軍隊引以為傲的全體騎兵也留了下來,同時他還決定留下1萬人的近衛軍「不死軍」,這曾經是和波斯國王寸步不離的一支軍團。總之,薛西斯將騎兵、重裝步兵外加近20萬人的輕裝步兵都留給了馬多尼烏斯。包括非戰鬥人員,這又是一支超過30萬人的大軍。
其次,希臘右翼船隊攻打的波斯右翼是來自希臘的船隊,敵人都是希臘人。
薩拉米斯海戰前夜,薛西斯相信己方此次海戰必勝。我的依據有兩點:
首席將軍,即危機管理內閣首相的任期結束前,他要做的事情堆積如山。此時,1年的任期就快結束了。
希臘方面對陣埃及海上軍隊的是科林斯的40艘戰船。餘下的335艘必須迎戰800艘敵船,不只是迎戰,還必須取勝。
色薩利同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地區並不直接接壤。但是,兩地之間的維奧蒂亞地區有一個強國底比斯。溫泉關戰役之後,底比斯已是波斯的盟友。
在這一年年底,還有兩大問題需要解決。
然而,正因為波斯海上軍隊的解散,薛西斯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
首先,他命令科林斯的40艘戰船向西繞過海灣,打擊波斯方面的100艘埃及戰船,儘管科林斯此前與雅典一直都是競爭關係。
公元前480年年末的這次會議與公元前480年年初的會議不同,此時沒有一個城邦國家代表再提在伊斯米亞狹窄的地峽迎戰波斯軍隊。
無疑,波斯國王進犯希臘對紛爭不斷的希臘城邦國家團結起來起到了一定作用。
地米斯托克利決定繼續保持雅典被疏散后的現狀。
作為事實上的總指揮官,雅典人地米斯托克利和之前一樣,繼續派遣偵察兵偵察敵情,同時要求停泊在港口的全體船隊做好隨時迎敵的準備,不得懈怠。他的命令得到了歐里拜德斯和安德馬托斯的支持。前者是名義上作為總指揮官的斯巴達人,後者是給了埃及船隊以毀滅性打擊的科林斯船隊指揮官。
他下令把純金寶座等所有可能成為旅途累贅的豪華用品全部搬上船運到亞細亞。負責運輸的船大多是希臘船隻,來自愛奧尼亞以及愛琴海群島等波斯統治下的地區。他甚至不假思索地允諾,只要他們完成任務,即可返回各自的國家。此時,39歲的波斯國王心裏大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儘快回到亞細亞。
地米斯托克利決定採用撞擊戰術,他設計的雅典船有了用武之地。
地米斯托克利決定讓阿里斯泰德出任雅典軍隊總指揮,在下一年與斯巴達軍隊聯合,在陸上戰鬥中給波斯軍隊以致命一擊。
此時,雅典的200艘戰船成功誘使腓尼基的300艘戰船進入了薩拉米斯灣深處。接著,地米斯托克利發出了下一個行動的信號。
以海戰決定一場戰爭的最終結果,薩拉米斯海戰首開先河。關於波斯和希臘雙方投入的戰鬥力量,古往今來,歷史學家做了種種推測。
她反對與雅典為首的希臘海上軍隊展開海戰。當然,她只是表示反對,並沒有提出有說服力的依據或建議。因此,在波斯軍隊大多數指揮官傾向於展開海戰的情況下,她的意見屬於少數派。
但凡著名的優秀武將,沒有不重視後勤的,忽略後勤保障很難取得戰鬥的勝利。因為戰爭是綜合實力的體現,僅靠當地籌措,僅靠士兵的精神力量,很難在戰鬥中贏得勝利。
為此,地米斯托克利採用陶片放逐這一強硬手段,于公元前484年將克桑提普斯趕出雅典,又在公元前482年把阿里斯泰德也逐出了雅典。
民主政體國家雅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公民大會,20歲以上的雅典公民都享有投票權。
根據地米斯托克利的設想,由斯巴達和埃伊納負責的右翼即使不能完全消滅波斯軍隊中的愛奧尼亞軍隊,讓他們逃之夭夭也無所謂。
「後勤」是負責補給和運輸的體系,不僅負責糧食補給,還負責作戰所需的武器、裝備等的補給。
地米斯托克利將不再親臨戰場。但是,關於下一年,即公元前479年,希臘聯軍隊如何迎戰波斯軍隊,他訂下了作戰計劃。陸上作戰由阿里斯泰德負責,同時展開的海上作戰,即攻佔米卡勒之戰,交由40歲的克桑提普斯負責。
不僅陸上指揮官這樣認為,就連海上指揮官中也有人主張陸戰優先的戰略。海軍指揮官中有一位女性叫阿爾泰米西婭,是小亞細亞西南部國家卡里亞王國的王妃。因為丈夫去世,她現在是攝政王妃。她出生在克里特島,是希臘人。這一次,她作為波斯陣營中的一員帶領卡里亞的船隊前來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