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部 伯里克利時代(後期) 「伯羅奔尼撒同盟」與「提洛同盟」

第一部 伯里克利時代(後期)

「伯羅奔尼撒同盟」與「提洛同盟」

公元前454年,伯里克利決定將存放同盟經費的金庫從提洛島移至雅典。這個決定在第二年被迅速執行,沒有任何加盟城邦提出抗議。同盟成立24年,各加盟城邦早已接受雅典的主導,所以默認了金庫的轉移。

提洛同盟

斯巴達人以質樸剛健為座右銘,只認可鐵幣為流通貨幣,因此無法與他國通商,這樣提升經濟就成了一句空話。儘管如此,斯巴達人依然堅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這是因為他們看到雅典在庇西特拉圖的推動下提升了經濟實力,克里斯提尼的政治改革讓最底層民眾也獲得了公民權,這一切令斯巴達感到了危機。

雅典霸權領域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抱有同樣的想法。
與希臘中部的德爾斐齊名的提洛島,也是信奉阿波羅的聖地。由於加盟的各城邦代表在此聚集,所以該同盟被稱為提洛同盟。與早年建立的伯羅奔尼撒同盟相比,提洛同盟有很多不同之處。
伯羅奔尼撒同盟于公元前546年締結,彼時雅典正處於庇西特拉圖統治的末期。在這位僭主的領導下,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相當於斯巴達的希洛人、庇里阿西人階層)攜手共進,邁入經濟大發展的時代。
不過,彼時的人們並不相信他們能從此遠離波斯的威脅。波斯為征服希臘而建的前線基地薩迪斯(Sardeis)情形一如既往,依然由波斯王指派的地方長官管理。從薩迪斯到波斯的首都蘇薩有「御道」連接,便於軍隊移動。愛奧尼亞地區的主要城市以弗所(Ephesus)、米利都(Miletus)和哈利卡那蘇斯(Halicread.99csw.comarnassus)雖然臨海,但畢竟立於陸地之上,這些地方的人始終戰戰兢兢,不忘背後有強敵波斯。
這種狀態因波斯軍的敗退而宣告結束。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居民,從波斯的統治下解放出來。
在波斯入侵之前,斯巴達與雅典已經是希臘的兩個強國。
雅典人接受了來自愛奧尼亞地區的結盟邀請,決定順勢而為充分利用這個機會。

伯羅奔尼撒同盟的主要成員
那麼,如此堅持一國和平主義的斯巴達人怎麼會與其他城邦結盟呢?
雅典在第二次希波戰爭的第一年取得薩拉米斯戰役的勝利,翌年又打贏米卡勒(Mykale)海戰,從波斯手中奪回薩摩斯島,成功讓愛琴海再次成為希臘人之海。
公元前448年,波斯與雅典簽訂《卡里阿斯和約》。提洛同盟的各成員聞風而動。
這樣的狀態在5年後由於《卡里阿斯和約》的簽訂開始發生變化。
這些人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打贏薩拉米斯海戰並在翌年成功奪回波斯愛琴海海軍基地薩摩斯島(Samos)的雅典。
與大家的想象不同,因呂庫古法率先建立起國家體制的是斯巴達並非雅典。雅典後來居上,國力最終超越了斯巴達。
其次,斯巴達並不熱衷帶領加盟城邦開展軍事活動,而雅典從同盟成立之初便發揮著主導作用,這一點始終未變。
加入伯羅奔尼撒同盟的各城邦也沒有繳納同盟會費的義務,這也是鬆散型同盟的表現。在當時主要流通銀幣的情況下,斯巴達堅持只認可鐵幣。哪怕收下了同盟各國繳納的費用想來也無用武之地。
斯巴https://read.99csw.com達人是出色的「戰士」,經濟觀念為零。他們深信生活水平的提高會讓人喪失質樸剛健的精神,因此頑固地堅持保守主義。而經濟嗅覺敏銳的雅典人順應形勢變得充滿進取心和靈活性。
相較於陸軍,海軍耗資龐大。光是打造一艘三層加萊船便需要1塔蘭特,更何況還需配以人力才能形成真正的戰船。一艘戰船需要200名船員,其中槳手170人。槳手的技術越嫻熟,船隻的戰鬥力越強。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提高戰力就得向無資產者佔大多數的槳手支付薪酬,保障他們的正常生活。

兩年後的公元前446年,雅典與斯巴達的5年停戰條約即將到期。希臘所有城邦都知道這件事,大家為戰亂時代可能再次到來而惶恐不安。
這是因為各城邦都期待緊急時刻能有名震四方的斯巴達戰士趕來救援。更何況加盟不用繳納會費,這種「期待」是免費的。
雖然伯羅奔尼撒半島也會遭遇外敵侵略,但不是每年都會發生。而愛琴海上不僅有波斯的船隻,還有海盜船出沒,所以必須有人定期在整片海域巡邏。能夠做到整年不間斷巡邏的唯有雅典海軍。
第三個不同之處是,提洛同盟的加盟城邦有分擔經費的義務。
與沒有費用分攤機制的伯羅奔尼撒同盟相比,成員必須繳費的提洛同盟的性質迥然不同。這種差異將在日後逐漸顯現。
就這樣,伯羅奔尼撒同盟在長達60年的時間里並未將雅典視為假想敵。正因如此,為抵抗波斯帝國的再度侵犯,雅典、斯巴達以及伯羅奔尼撒同盟的各成員在第二次希波戰爭時能團結一致為保衛希臘共同作戰。第二次希波戰爭發生在公元前480年到公元前479年,對斯巴達和雅典而言,這兩年宛如蜜月。
再說國家體制。斯巴達人並不是因為相信自己的寡頭政體比民九*九*藏*書主政體優秀才選擇了前者,真正的原因是,如果實施民主政體,斯巴達就不得不向希洛人、庇里阿西人授予公民權。所以,他們不採用民主制度,同時將民主國家視為威脅。
首先,兩者同樣是出於防衛目的成立的同盟,但以斯巴達為主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主要目的在於保衛伯羅奔尼撒半島,提洛同盟是為了守護愛琴海世界。前者主要依靠陸軍力量,而後者的主要軍力是海軍。
希臘的兩大強國雅典和斯巴達都有各自主導的同盟。雅典主導的提洛同盟與斯巴達擔任盟主的伯羅奔尼撒同盟雖然都叫同盟,性質卻相當不同。
為什麼那些與斯巴達「秉性」不同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城邦在無人強迫的情況下自願加入伯羅奔尼撒同盟呢?
由實力參差不齊的城邦組成的提洛同盟,決定根據各城邦的財力讓大家分擔同盟每年的支出。
在雅典人看來,只要同盟機制充分發揮作用,他們就能在愛琴海全域建立起一個大經濟體,以這裏為市場的各城邦均能得利並迎來經濟繁榮,為此繳納一些費用算不得很大的損失。
兩國迥異的國民性也體現在伯羅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
以此為契機,雅典逐漸發展成希臘最強大的海上強國。然而,要讓愛琴海長期保持「希臘人之海」的狀態,還要牢牢地掌握制海權。要建立所謂制海權首先要讓包括對岸在內的相關方進入同一陣營。

伯羅奔尼撒同盟

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增強國力的雅典如果遠在天邊,或許斯巴達人還能做到閉目塞聽。可現實是,斯巴達與城邦國家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地區僅相隔陸路三天、海路一日的距離。
能夠常備100艘戰船,必要時出動200艘的城邦,也只有雅典。萊斯沃斯、希俄斯可提供的戰船數量不到雅典的五分之一,其他城邦大多隻有百分之一,甚至還有一艘戰船都無法提供九*九*藏*書的城邦。
由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各城邦國家聯合結成的這個同盟,儘管最初是由斯巴達倡議成立的,但不是始終處於斯巴達主導之下。
因為斯巴達本質上是一個對他國不感興趣的國家。就連希臘最強悍的斯巴達戰士的存在,也是為了鎮壓沒有公民權的被統治階層希洛人和庇里阿西人的反抗,並非以擴張領土為目的。
就這樣,在波斯人被趕出愛琴海的兩年後,公元前477年提洛同盟成立。
不過,斯巴達也有過一次擴張領土的嘗試。城邦國家斯巴達的領土位於拉科尼亞地區,西臨美塞尼亞。由於兩地相連,斯巴達打算將鄰邦據為己有。
以發展經濟為重心的庇西特拉圖,一貫奉行睦鄰外交,其繼承者克里斯提尼專註於國內民主政體的建立,兩位領袖對擴張領土都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慾望。
《卡里阿斯和約》是波斯與雅典締結的互不侵犯條約,不是波斯與提洛同盟的和約。但當時很多提洛同盟的加盟城邦相信這個和約能消除波斯對自身的威脅。此時,提洛同盟成立已30年。

在伯羅奔尼撒同盟結成70年之後建立的提洛同盟,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標:抵禦波斯。不過制定這個目標並倡議結盟的不是雅典,是居住在愛奧尼亞地區城邦及附近島嶼的希臘人。
海軍出征不是坐船去附近的島嶼那樣的小事,而是要渡過一望無際的愛琴海。就算是強大的雅典海軍,也必須在秋天返回比雷埃夫斯港。如果能與愛奧尼亞地區結成同盟,靠港、補給以及後勤兵站的問題均能得到解決,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
擁有希臘最強軍隊的斯巴達要征服美塞尼亞易如反掌,問題是隨後的統治讓斯巴達犯了難。軍隊實力再強不過區區1萬人,斯巴達人發現他們無法掌控整個美塞尼亞地區。結果,美塞尼亞避免了被吞併,成了斯巴達的屬國。
對於兩國https://read.99csw.com實力的逆轉,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將原因歸結於斯巴達頑固的保守主義和雅典的靈活性以及進取心。簡單地說,就是後起之秀雅典趕超了固步自封的斯巴達。
這是呂庫古為保護斯巴達制定的規定,對斯巴達人而言,這是他們必須遵守的「憲法」。
沒有來自雅典的壓力,伯羅奔尼撒同盟事實上變成一個由伯羅奔尼撒半島各城邦組成的鬆散聯合體。主導國斯巴達對同盟各國幾乎沒有強制力。雖然同盟規定斯巴達與他國發生戰爭時同盟諸國須提供兵力支援遠征,但斯巴達幾乎沒有遠征他國的意願。更何況是否跟隨斯巴達遠征、提供多少兵力均由同盟各國自行決定,斯巴達無權命令。
這些人在第二次希波戰爭中站在波斯一方,與希臘同胞廝殺。當時的愛奧尼亞處於波斯的統治之下,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斯巴達在同盟中的地位僅相當於議長或裁判。
附近海島也無一例外面臨波斯的威脅。萊斯沃斯、希俄斯、科斯(Kos)等島嶼距離陸地僅10公里左右,正如當地的難民偷渡問題顯示的那樣,哪怕乘橡皮船也能登陸。如果波斯再次來襲,居住在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人首當其衝。
不過每個成員分攤了多少費用,這筆開支占城邦經濟收入的具體比例都無據可查。希臘各城邦的經濟指標,除了某個時期的雅典之外,都沒有明確的資料記載。
然而,蜜月總有結束的時候。成功擊退波斯入侵的兩年後,提洛同盟成立了。
海上的薩拉米斯之戰,希臘人在雅典率領下完勝波斯。翌年,在陸地的普拉塔亞之戰中,以斯巴達為主力的希臘軍隊贏得壓倒性的勝利。
對49歲的伯里克利而言,這是嚴酷試煉開始的一年。
估計各成員承擔的費用應該不到其收入的一成,因為波斯要求屬國繳納的年貢沒有達到這個比例。如果提洛同盟的經費超過這個比例,成員可能寧願接受波斯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