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快樂與必然性

(a)快樂與必然性

自我意識投身到生活里去,將它出現時所帶來的那個純粹的個體性予以充分發揮。它並不那麼注意去創造它自己的快樂,而毋寧是直接地取而享受之。惟一存在於它與它自己的現實之間的那些關於科學、規律和原理的陰影,象一層氣息奄然的薄霧一樣正在趨於消散,根本不能與確信其實在的它那種確定性相抗衡;它為自己去取得生活,就如同去摘取熟透了的果實一樣,剛動手去摘取,果實自己也已經落到手裡來了。
而終必歸於沉淪。①
它蔑視科學和知性,
這人類至高的才能——
Ⅱ.必然性
這是一個過渡,從單一的形式過渡到普遍性的形式,從一個絕對的抽象性過渡到另一個絕對的抽象性,從切斷與別的存在的一切聯繫的、純粹的自為存在,過渡到純粹的反面,即過渡到因此而同樣抽象的自為存在。這種情況因而表現成這個樣子:個體乾脆地化為無有,而個別性的絕對的脆弱性則在同樣堅硬但綿延持續的現實性那裡歸於粉碎。——既然個體,作為意識,是它自己與它的反面的統一,那麼這個過渡就不是這個個體所意識的;而它的目的和它的實現,以及它以前所以為是本質的東西與自在地是本質的東西之間的矛盾,統通還是這個個體所意識的;——個體體驗到在它所做的事情裏面,即,在它已經獲得了它的生命這一事實裏面,有這樣的雙重意義:它〔當時〕是去尋求生命,但它所獲得的毋寧是死亡https://read•99csw.com
僅只就一個方面來說,自我意識的行動才是一種慾望行動;它的目的不在於消滅整個的客觀存在,它的行動只涉及到它自己的他在的形式或獨立性的形式,這種形式是一種無本質的假象;因為自我意識認為它的他在本身就是這個客觀本質或就是它自己的本性或自我性(Selbstheit)。如果慾望和慾望的對象在一種原素里是各自獨立的,這種原素乃是活的具體存在;可是如果這種原素屬於慾望的對象,那麼當這個慾望獲得享受時,原素就被揚棄了。
它奔降於魔鬼的麾下
從它的活的存在走向無生命的必然性這個過渡,因而對它就顯得是一個不通過任何中介的逆轉。作為中介的東西,一定是被中介的雙方在它那裡合而為一的那種東西,因而一定是在一個環節中認識另一環節的意識,意識在它的命運里認識它的目的和行動,在它的目的和行動中認識它的命運,在這個必然性里認識它自己的本質。但是這個統一性對於這個意識而言正是快樂自身,或簡單的、個別的情感,而從它這個目的的環節到它真正本質的環節的過渡,對它來說則是向其反對方面的一個純粹的飛躍。因為這兩個環節不是包含在並結合於情感里,而只存在於純粹的自身里的;純粹自身乃是一個普遍或思維。意識經驗到,對它來說它的真理性應該實現;通過它這個經驗,於是意九九藏書識毋寧對它自己變成了一個不可解的謎;它的行為的後果,在它看起來竟不是它的行為自身。在它那裡所發生的,對於它而言不是關於它之自在的經驗,過渡不是同一個內容和本質的一種簡單的形式變換,並不是有時被表象為意識的內容和本質而另外的時候被表象為它自己的對象或被直觀了的本質。這樣,抽象的必然性就成了粉碎個體性的那個僅僅否定的、未被理解的普遍性的勢力。
它具有這樣的確定性:確信另外的這一個本來或自在地已經就是它自己。——當它從倫理的實體和思維的靜止存在中上升而成為它的自為存在時,它已將倫常方面和具體存在里的規律、理性觀察所得的知識以及理論等等象一種灰暗的、正在消失著的陰影一樣拋到自己身後;因為這些東西,乃是關於這樣的一種東西的知識,這種東西,它的自為存在和現實與自我意識的自為存在和現實是另一回事。進入而充實著這個自我意識的,不是天上的精神、不是知識和行動里的普遍性的精神(在這種精神里,個別性的感覺和享受陷於沉寂),而是地上的精神,地上的精神認為只有象個別意識的現實這樣的存在,才算是真正的現實。
Ⅰ.快樂
這種形態下的自我意識的顯現,一直發展到這裏。它的存在的最後環節,是它自己喪失於必然性中這個思想,或它自己是一個對它自己來說絕對外來的東西這個思想。但自我意識自身卻在這個喪失中得九*九*藏*書以倖存,因為這個必然性或純粹的普遍性是它自己的本質。意識的這個自身回復,即知道必然性是它自身,乃是意識的一個新的形態。
但是現在,使雙方分離而各為一個獨立現實的這個原素是範疇,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本質上是一種表象的東西;因此,這個原素是對於獨立性的意識,不管它是天然的意識也好或是發展成為一種規律體系的意識也好,總之,保持個體各自為一獨立的個體的,就是這個意識。就事情本身來說,這樣的一種分離不是對自我意識的,因為自我意識知道別的自我意識即是它自己固有的本性。自我意識於是達到了這些:享受了快樂,意識到了它自己在一個獨立顯現著的意識里的實現,直觀了兩個獨立自我意識的統一。自我意識達到它的目的,並且正是在它達到目的的時候它經驗到了它的目的的真理性。它理解它自身是這個個別的、自為存在著的本質,但這個目的的實現卻要靠這個目的的揚棄;因為它意識到成為自己對象的不是這個個別的自我意識,而毋寧是它自己與別的自我意識的統一體,因而是揚棄了的個別,或是普遍。
①黑格爾引哥德《浮士德》第一部學生一場的詩句大意。——原編者
因而在享受著的快樂里,對於自我意識而言,作為它的本質而成為對象的,即是這些空虛的本質性,如純粹統一性、純粹差別及其關係的擴展;除此而外,個體性當作它的本質而經驗到的那種九_九_藏_書對象,再也沒有內容。這個內容就是被稱為必然性的那個東西;因為所謂必然性、註定的命運等等,正是無法說其究竟做什麼,無法說其特定規律和肯定內容是什麼的這種東西,因為這種東西就是絕對的、被直觀為存在的、純粹的概念自身,就是簡單而空虛的、但又不可遏止不可阻撓的、只以個別性的虛無為其結果為其事業的那種關係。必然性就是這個堅固結實的關聯,因為關聯著的東西是純粹的本質性或空虛的抽象性。統一性,差別,關係都是些這樣的範疇,它們各個並不是什麼自在自為的東西,它們只存在於與其反面的關係中,因而不能脫離關係而獨立。它們由於它們的概念而互相關聯起來,因為它們都是純粹的概念自身;而這個絕對的關係和抽象的運動,構成著必然性。僅僅個別的個體性,即首先僅僅以純粹的理性概念為其對象的個體性,因而並不是走出了死的理論而投身於生命里去,而毋寧只是投身於對它自己的無生命性的意識里去,它意識到自己只是個空虛的和外來的必然性,只是個死的現實。
自我意識,它意識到自己根本就是實在,它的對象就在它自身以內,不過,它所具有的這個對象首先只是自為的,還不是存在著的。存在是作為另一個現實而與它對立著的,因為這現實是屬於它的一個現實。自我意識的目的就在於實現它的自為存在,從而將它自身看成為另一個獨立的存在。它這第一個目的,是要意識到九*九*藏*書它自己是在另外一個自我意識里的一個個別的存在,或使另外的這一個自我意識成為它自己;
享受過了的快樂固然具有肯定意義,即,它自己成了客觀的自我意識,但也同樣具有否定意義,即,它已揚棄了它自己。自我意識既然只在肯定意義下理解它自己的實現,那麼它在它的意識里所取得的經驗就是一個矛盾:在它的經驗里,它的個別性所達到的現實性眼看著自己為否定的本質所摧毀;否定的本質雖然毫無現實性地空泛地與現實性對立著,卻是吞食這個現實性的一種力量。這種否定的本質不是別的,就是這個個體性本身的概念。但這個個體性還是自我實現著的精神的最貧乏的形態,因為它對它自己而言才是理性的抽象或自為存在與自在存在的直接統一體;因而它的本質僅只是抽象的範疇。不過,它又不再象在觀察的精神面前那樣是直接的、簡單的存在的形式;在觀察的精神面前,它是抽象的存在,或當它被設定為外來物的時候,它是事物性一般。而現在在這裏,自為存在和中介性都進入到這種事物性里了。因此,這個個體性就出現而為一個以簡單本質性的已經發展了的、純粹的關係為其內容的圓圈。因此,當我們說這個個體性已獲得了實現,這隻不過意味著,它已將這一圓圈的抽象性從簡單的自我意識的封閉中拋出去,而將它們投入于"為它〔意識〕的存在"或客觀擴展的原素里去。
Ⅲ.自我意識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