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b)信仰與純粹識見

(b)信仰與純粹識見

①指三位一體的"人"(Person)。——譯者
在信仰意識里,自在而自為的存在的方面,是信仰的絕對對象;這絕對對象的內容和規定已經顯現過了,因為,按照信仰這一概念說來,信仰的絕對對象不是什麼別的,正是已上升為純粹意識的普遍性了的實在世界。因此,後者〔實在世界〕的結構也構成著前者〔信仰的對象〕的組織,只有一點不同,即,在信仰世界里,各組成部分,當它們精神化的時候,並不異化其自身,而勿寧是,它們各是自在自為地存在著的本質,各是返回到了自身並自己保持不變的精神①。——所以它們的過渡運動,只對我們〔研究這種形態的人〕而言,才是一種規定性的異化,才是它們藉以互相區別的規定性的一種異化,只對我們而言,才是一種必然的系列;
②參看本書上卷143頁,苦惱意識。——譯者
關於自在自為的純粹識見,我們已經考察過了;正如信仰之是精神亦即本質的一種安靜的純粹意識那樣,純粹識見乃是這種本質的一種自我意識;它因此並不知道本質即是本質〔實體〕,而是把本質認作一種絕對的自我〔主體〕。於是它就從事於揚棄一切不同於自我意識的獨立自存的東西,不論是現實的東西或是自在存在的東西,一律予以揚棄,並使之成為概念。它不僅是具有自我意識的理性關於其自己即是一切真理的這一確定性;而且它知道它自己是這種確定性。
這些有區別的本質,當它們被思維從現實世界的變化流轉中收回于自己本身時,它們都是一些常住不變的永恆的精神,即是說,這些精神都以對它們所構成的統一體進行思維為它們的存在。可是這些本質雖然被推移于自我意識以外,卻仍然干預著自我意識;因為,假如〔絕對〕本質堅定不移地始終保持于其最初的簡單實體的形式中,那它就該始終是自我意識的異己物。但是,這種實體的外化,以及外化以後它的精神,本身之中就包含有現實環節,並且因此而使自己干預著信仰的自我意識,或者還可以說,信仰意識隸屬於實在世界。
①"崇拜"原文是Dienst,有不同的含義。在前面教化世界里,此字譯為"服務"服侍),是與"阿諛"對應的,在這裏譯為崇拜(禮拜)是與讚美歌頌相應的。——譯者
③指絕對精神,作為聖靈的上帝。——譯者
但對於信仰來說,它們的區別則是一種靜止的差別性,它們的運動則是一種偶然的事件。
①指超越的上帝、作為實體的上帝、作為聖父的上帝。——譯者
①《哲學全書》第554節:"信仰是一種知識。"——英文本譯者J.B.Baillie的注。——譯者
I.信仰的思想
①這裏說的宗教信仰,與前述的苦惱意識(本書上卷140頁),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苦惱意識是無實體的,純主觀的,而這裏說的信仰則是有實體https://read•99csw.com的,是實體的思想,是客觀的,不曾成為自我意識的對象。在本書末尾《天啟的宗教》一節里,黑格爾談到宗教的真正概念,說宗教是苦惱意識與這教化世界的信仰的結合為一。——譯者
Ⅱ.信仰的對象
正如信仰和純粹識見兩者同屬於純粹意識的元素那樣,它們兩者也同是〔精神〕從現實的教化世界那裡的返回。因此,它們兩者都是按照下列三個方面顯現著自己:第一,它們各自處於一切關係之外,是自在而自為的;第二,它們各自跟那與純粹意識相對立的現實世界發生關聯;第三,它們各自在純粹意識以內跟自己的對方發生關聯。
絕對本質的這種純粹意識是一種異化了的意識。我們應該詳細看看作為它的對方的那種意識究竟有什麼樣的規定性,並且我們只能結合著這個對方來考察它。最初看起來好象這種純粹意識只有現實世界跟自己對立著;但由於它是對現實世界的逃避,並且因此而以對立為規定性,所以它在其自己本身中就有著現實世界;因此,純粹意識從本質上說是在它自己本身中自身異化了的,而且信仰只構成著它的一個方面。但是,另一個方面同時也就已經在我們面前顯現出來了。因為純粹意識在下述情況下是對教化世界的反映,這種情況是:教化世界的實體以及教化世界所由組成的各種集團,都顯現出了它們自在地本來所是的樣子,都把自己顯現成了一些精神的本質性,顯現成了絕對無止無息的運動或直接在它們自己的對方中把自己揚棄了的那樣一些規定。它們的本質,亦即單純意識,因而就是絕對差別的簡單性,而絕對差別就其直接性說來並不是差別。因此,單純意識的本質就是純粹的自為存在,不過這純粹的自為存在並不是這個個別的自我,而是這樣一種本身普遍的自我,這種普遍的自我,作為一種無止無息的運動,不斷攻擊著和滲透著〔實際〕事情的靜止的本質。於是,在這個自我中就出現了這樣的確定性:
但是當純粹識見的概念才剛一出現的時候,概念還是沒有現實的。因此,關於這種概念的意識,還只表現為一種偶然的、個別的意識,而那對這種意識說來是本質的東西,還只表現為它要去求其實現的目的。它的意圖才剛剛在於把純粹識見變成為普遍的,即是說,把一切現實存在著的東西都變成為概念,並且變成為存在於一切自我意識中的同一個概念。意圖是純粹的,因為它以純粹識見為內容;這種識見也同樣是純粹的,因為它的內容只是絕對概念,而絕對概念既不與一個對象相對立,也不在自己本身內有什麼限制。沒有限制的概念,直接包含著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一切對象性的東西都只意味著是自為存在、自我意識,另一個方面是自為存在、自我意識又意味著是一種普遍性的東西,也就是說,純粹識見變成為一切自我意識所共有的財產。意圖的這第二個方面,乃是教化的結果,因為在教化中,無論是對象read•99csw•com性精神的種種區別,這精神世界的種種部分以及判斷這精神世界的種種規定,或是那些原本特定的自然物所表現的種種差別,統統都消溶瓦解了。天才,才能,以及一般說來各種特殊能力,都是屬於現實世界的東西,因為現實世界本身中還含有這樣一方面,即,它還表現為精神的動物王國,而在這個王國里,為了取得實在世界的種種本質,精神動物是處於暴行和混戰之中,互相鬥爭互相欺騙的。——毫無疑問,上述的那些差別,作為一些真正的"樣子"(或品種),在這個世界里已不復存在;個體性既不滿足於非現實的事情自身,也沒有特殊的內容和固有的目的;相反,它只算得是一種普遍有效的東西,一種培養教化出來的東西;而且區別就只歸結為能力大些或能力小些,歸結為一種大小上的區別,即是說,歸結為非本質的區別。但這種非本質的差別性就一個意義說來已經消失了,因為在意識完全分裂了的狀態中區別已轉化為絕對屬於質的區別。在那裡,對於自我說來是對方或他物的東西,只是自我本身。在這種無限的判斷中,原始的自為存在的一切片面性和獨特性都被消除了;自我知道它自己作為純粹的自我即是它自己的對象;而且,兩個方面的這種絕對同一乃是純粹識見的元素。——因此,純粹識見是自身中全無區別的簡單本質,並且同時又是〔屬於一切的〕普遍績業〔或作品Werk〕和普遍財產。在這種簡單的精神實體中,一方面,自我意識在一切對象里都使自己意識到它自己的這種個別性或行動,另一方面,正相反,自我意識的個體性在這裡是與自己本身同一的,是普遍的。——因此這種純粹識見是這樣一種精神,它向一切意識呼籲道:你們要在為你們自己時是所有你們在你們自己中時所是的那樣,都要是有理性的①。
按照這第二種關係,信仰意識一方面以實在的教化世界為它自己的現實,而自己則構成著教化世界的精神及其特定存在,這是已經考察了的;但另一方面,它又與它自己的這個現實相對立,視此現實為虛幻的東西,並且本身就是揚棄這種虛幻現實的一種運動。這種運動之所以發生,並非由於信仰意識已對實在世界的顛倒情況有了一種富有精神的意識;因為,信仰意識是一種簡單樸素的意識,在它看來富有精神的東西是虛幻的東西,因為富有精神的東西還以實在世界為自己〔要去達到〕的目的。相反,〔這種運動之所以發生,倒是由於,〕與信仰意識的思維的靜止王國相對的那個現實是一種無精神的存在,因此有必要通過一種外在的方式去克服這種無精神的存在。感性的知識和行動揚棄了之後,就出現了出於崇拜①和讚頌的聽從心理,而這種聽從就產生出一種與自在自為存在著的本質相統一的意識,不過,這種統一不是一種直接看到了的現實的統一,毋寧說,這種崇拜只是一種繼續不斷永無止境的創造〔統一的〕過程,它所追求read•99csw•com的目標是在當前現實中不能完全達到的。當然,對於〔崇拜上帝的〕社團來說,這個目標是達到了的,因為這樣的社團乃是普遍的自我意識;但對於個別的自我意識來說,純粹思維的王國必然始終是它的現實的一個彼岸,或者更進一步說,既然這個彼岸由於永恆本質的外化而進入了現實,那麼這個現實就是一種沒被把握的感性的現實;但一個感性的現實永遠是與另一感性的現實各不相干、彼此外在的,因而彼岸之成為彼岸,就只還獲得了時間和空間上〔無限〕遠離這一規定②。——但是,概念,亦即精神對其自己本身所顯現的現實,在信仰意識中,始終是內在的東西,它即是一切並且對一切發生作用,但自己並不顯現出來。
如果簡單地就它們的形式的外在規定來稱呼它們,象在教化世界里那樣把國家權力或財富說是第一性的環節,那麼在這裏,第一性的環節就是絕對本質,就是自在而自為存在著的精神,如果精神是簡單的永恆的實體①的話。但在實體概念實現為精神的過程中,實體過渡成為為他的存在,其自身等同性變成現實的、自我犧牲著的絕對本質;本質變成自我②,不過所變成的自我是可以毀滅可以消逝的自我。因此,第三個環節就是這種異化了的自我和貶低〔為人〕了的實體之向其最初的簡單性的返回;只有這樣之後,實體才被表象為精神。③
相反,在純粹識見中,概念則是唯一現實的東西;而信仰的這個第三方面,即,信仰之作為純粹識見的對象這個方面,乃是在這裏信仰出現於其中的一種獨特的關係。——純粹識見本身,也與信仰的情況一樣,可以一方面就它自在自為的本身來考察,一方面就它與現實世界的關係來考察,如果現實世界還是以肯定的方式,或者說作為虛幻意識而呈現著的話,而另一方面,還可以就它與信仰的上述關係考察。
反之,肯定的東西或靜止的自身等同的東西的簡單意識,則是以那作為本質的內在本質為對象。因此,純粹識見起初在其自己本身中並沒有內容,因為它是否定性的自為存在;相反,信仰則有內容而無識見。如果說前者並不超出於自我意識以外去,那麼後者的對象也同樣是在純粹的自我意識的元素以內,不過,是在思維而不是在概念以內,是在純粹意識而不是在純粹自我意識以內。這樣,信仰事實上即是對本質的一種純粹意識,亦即對簡單內在的純粹意識,並且因此即是思維,——思維乃是信仰的本性中通常總被忽視了的主要環節。①本質是直接存在於信仰中的,其所以是直接的,是因為信仰的對象即是本質,也就是說,即是純粹的思想(純粹被思維物)。但是,一旦思維進入了意識,或純粹意識進入了自我意識,這種直接性就獲得了一種對象性存在的含義,意味著是一個處於對自我的意識之彼岸的對象性存在。純粹思維本來具有的直接性和簡單性,既然在意識中取得了這種新的含義,於是,信仰的本質就從思維下降為表象(觀念),就九_九_藏_書變成了真正說來乃是自我意識的對方這樣一種超感性世界。——相反,在純粹識見中,純粹思維進入意識這個過渡活動所取得的規定是一種與上述相反的規定,對象性一變而意味著是一種純然否定的、自身揚棄的、向自我返回的內容,即是說,只有自我才真正是它自己的對象,也就是說,對象只當它具有自我(或主體)這個形式時才有真理性。
它直接確信自己即是真理,確信純粹思維即是處於自己的否定性勢力中的絕對概念,而這否定性勢力是排除一切可以與意識對立的對象性本質並把這本質轉化為一種意識存在的。——這種純粹意識同時也同樣是簡單的、未分化的,因為它的差別同樣不是差別。但作為這種形式的簡單自身反映,它〔純粹意識〕是信仰的元素,而在這種信仰的元素中,精神具有與上述自我意識的自為存在相對立的那種肯定的普遍性、自在存在的規定性。——被迫從無本體的,只在自身消溶著的世界那裡退返于自身之後,精神,按其真理性看來,在沒有分裂的統一性中,乃既是否定它自己的表顯(或現象)的絕對運動和否定性,又是這否定性的運動在自身中滿足了的本質,及其肯定性的靜止。但是這兩個環節,儘管一般地都屬於異化這個規定性,卻彼此分離開來,就象一個雙重意識一樣。前一環節是純粹的識見,是集中於自我意識中的這樣一種精神過程,這種過程以肯定性|事物的意識、以對象性或表象的形式為自己的對方,並且將自己跟這種對方對立起來;
自身異化的精神以教化世界當作它的特定存在;但是由於這個精神整體已經完全自身異化,所以存在於教化世界之彼岸的就是純粹意識或思維這一非現實的世界。非現實的世界的內容是純粹的被思維物(Gedachte),它的絕對元素是思維。但是由於這個世界的元素首先只是思維,所以意識只才具有這些思想,還並沒思維它們,或者說,還不知道它們就是些思想;對意識來說它們勿寧都帶有表象的形式。因為,意識誠然是在從現實跨入純粹意識,但是它本身基本上還是在現實這個領域和規定性之中。分裂了的意識之是純粹意識的自身等同,只才是就其自在〔的狀態〕而言的,是我們〔研究精神現象學的人〕才覺得它如此,而不是它自己也已知道它如此。因此,它的上升僅只是直接的、還沒有在其自身中完成的上升,它因受其制約而得以出現的那種對立的原則仍然包含在它自身之中,並沒有通過中介運動而變成為那對立的原則的主宰者。所以對它來說,它的思想的本質,並不算是一種只在抽象自在的形式之下的本質,勿寧是在一種普通現實事物的形式之下的本質,而所謂普通現實事物乃是這樣一種現實,它只已上升為另外一種元素,卻並沒有在該元素中失掉它原是一種沒被思維的現實的規定性。——這樣一種思想的本質,應該同構成斯多葛式的意識之本質的那種自在有根本的區別;對斯多葛式的意識有效準的東西,只是思想的形式本身,至九-九-藏-書於思想的內容,則是從現實中隨便取來的一種不屬於思想的東西;但對於上述的那種意識而言,有效準的東西就不是思想的形式;——同樣,〔這樣一種本質也有別於〕構成有德行的意識之本質的那種自在,對於有德行的意識而言,本質固然與現實關聯著,固然就是現實自身的本質,卻才僅只是一種非現實的本質;——但對於上述的那種意識而言,本質雖然處於現實的彼岸,則算得是一種現實性的本質。同樣,制定法律的理性〔所建立〕的那種自在的公正與善良,以及審核法律的意識所作的普遍性〔的行動〕,都沒有現實的規定性。——所以,如果在教化世界自身以內,純粹思維曾是異化的一個方面,即是說,曾是判斷中抽象的善惡標準,那麼它由於通過了這整個的運動現在因為有了現實環節並因現實而有了內容環節就大大豐富起來了。但是本質的這種現實,同時又只是純粹意識的一種現實,而不是現實意識的一種現實;這種現實固然已經上升為思維的元素,但對現實意識而言還不算是一種思想,它勿寧是在現實意識自己固有的現實的彼岸;因為它是從這后一種現實中逃避出來的。
但是,純粹識見自己所固有的對象,只是純粹的自我。——
Ⅲ.純粹識見的合理性
①讀《精神現象學》的人或許要問:黑格爾既然認為邏輯發展與歷史發展是一致的,為什麼他在這裏沒談宗教改革這一歷史過程呢?其實關於宗教改革的討論已經寓於他對純粹識見的討論之中。教化世界的信仰,已不再是中世紀那種樸素的主觀的信仰。黑格爾在他的《信仰與知識》中說過,基督教(宗教改革后的新教)的信仰已把有限與無限分開來對待,因而新教的行動可以比作十八世紀以前的一種啟蒙行動。所以黑格爾在這裏緊接著就討論啟蒙。——譯者
宗教——因為我們所談的顯然就是這個東西——在這裏出現了,不過它是作為教化世界里的信仰而出現的,還不是以它自在自為的樣子出現的。——在以前,我們看到,宗教已經以別的規定性出現過,比如說,作為苦惱意識,作為意識自身的一種無實體的運動形態。——在倫理實體中,宗教也曾作為對地下世界(陰間)的信仰出現過,但死去了的精神的意識,嚴格說來並不是信仰,並不是被置於現實彼岸的純粹意識的元素中的本質,毋寧是,信仰在那裡有它自己的直接現在;它的元素是家庭。——但在這裏,宗教就一部分說,是從實體中產生出來的,而且就是這實體的純粹意識;就另一部分說,這個純粹意識已經異化而有異於其自己的現實意識,本質已經異化而有異於其自己的特定存在。因此,宗教固然已經不復是意識的無實體的運動,①可是仍然有著對立規定性,它既一般地與作為這個現實的現實相對立,又特殊地與自我意識的現實相對立;它因而本質上說來只是一種信仰〔行動〕。
②這裏"本質"即實體;下面所謂可以毀滅的自我,是指基督教神學中變成肉身的上帝、基督。——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