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九章 邁向新的千年 1

第十九章 邁向新的千年 1

簡單地說,這個世紀是在全球秩序大亂中落下帷幕。這種混亂現象,性質不明確,控制無方法,止息更遙遙無期。
1
時至今日,一小群政治不滿團體,或其他任何不同政見組織,無時無地,都可以造成破壞毀滅,如愛爾蘭共和軍在英國本土的行動,恐怖分子爆破紐約世貿大樓之舉(1993年)。不過到短促20世紀結束,這些破壞活動導致的損失,除了保險公司所費不貲以外,整體而言還算客氣。因為跟一般的想法相反,其實這種零星式的個別行動,論殺傷對象、範圍,比起國家發動的正式戰爭,遠不及後者不分青紅皂白殃及無辜的程度。也許正因為前者的目的(如果有其目的)在於政治,而不在軍事之故吧。此外,除去使用爆炸物之外,這類恐怖行動多用單人操作的武器,較適合小規模的殺戮,而非大肆屠殺的重型炮火。不過有朝一日,將核武器設計成小團體武器也非沒有可能,看看製造核武器的材料及知識唾手可得,已經在世界市場上滿天飛的情況便可推斷。
至於那些國勢較強、較穩、較受老天照顧的幾個國家——如歐盟組織,則與相鄰地帶的烽火連天有雲泥之判;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國家,也與波羅的海對岸的前蘇聯地區命運有別——眼見倒霉的第三世界,騷動不安、屠殺殘酷,它們可能滿以為自己幸得豁免,殊不知此想大錯特錯。傳統民族國家的紛爭,也足夠使它們惹火上身。其中關鍵所在,倒不是它們會解體分家,而是本世紀下半期新起的一種風氣,即毀滅的力量已經進人民間或落入個人之手九_九_藏_書,於是使暴力與破壞處處可見,世上無一地可以倖免。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削弱了這些國家,至少,也剝奪了它們獨自有效運作的能力,而這能力,原是世上所有疆界已定的地區當中,一國國家權力的主要憑證。
然而舊戰雖了,並不表示從此世間再無戰爭。80年代時,即有1983年的英阿福克蘭之戰,以及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為證,人世間永遠會有與超級大國國際對峙無關的戰火。1989年以後,歐、亞、非各地軍事行動頻仍,多至不可計數,雖非件件正式列為戰爭——在利比亞、安哥拉、蘇丹、非洲合恩角,在前南斯拉夫、摩爾多瓦,以及高加索山與外高加索地區的幾個國家,在永遠蓄勢待爆的中東地區,以及前蘇聯的中亞及阿富汗。在此起彼落,一國接一國崩潰解體之中,經常弄不清楚到底誰在交手,而且為何交手。因此一時間,這些軍事動作很難界定,極不符合傳統「戰爭」的定義,既不是國際交戰,也非國中內戰。然而黎民百姓身在其間,烽火之中何來安寧?當然不可能覺得天下太平。像波斯尼亞、塔吉克、賴比瑞亞幾地,不久前還在和平度日,此刻自然深感離亂之痛。除此之外,90年代巴爾幹局勢的動蕩,更證明地區性的相殘殺戮,與較易辨識的舊式戰爭之間,並無明顯界限,隨時可以變成後者。簡單地說,全球大戰的危機並未消失,只是戰爭的性質改變了而已。
短促的二十世紀,即將在問題重重中落幕。沒有人有解決方案,甚至沒有人敢說他有答九*九*藏*書案。於是世紀末的人類,只好在瀰漫全球的一片迷霧中摸索前進,透著朦朧足音,跌撞入第三個千年紀元的開始。我們只能肯定一件事,那便是一頁歷史已告結束。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如果說國際舞台上的演出者妾身未明,世界面對的種種危機也同樣面目不清。短促的二十世紀時期,大戰不斷;世界級的戰爭,不管冷戰熱戰,都是由超級大國及其盟友發動,每一回的危機都日益升級,大有最後核武器相見,不毀滅世界不罷休的架勢。所幸悲劇終能避免,這種危險顯然已遠去。未來如何,猶未可知。但是世界劇場上的各位主角,如今不是悄然下台,就是黯然退居陪襯,意味著一場如舊日形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極不可能發生。
更有甚者,毀滅力的普及化和民間化,使治安的成本增加。正因為如此,當面對著北愛爾蘭境內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民兵間的正式開火,雖然雙方人數不過數百,英國政府也不得不到場坐鎮,派遣約兩萬名的部隊,以及8000名武裝警察,長期駐紮,年耗費高達30億英鎊。而國境之內的小規模騷亂,換在國外發生自然更為頭痛。甚至連相當富有的國家,碰到國際間這種煩惱事,也不得不考慮是否花得起這種沒有限制的費用。
兩百年來第一次,20世紀90年代的世界,是一個毫無任何國際體系或架構的世界。1989年起,新興領土國家林立,國際間卻沒有任何獨立機製為它們決定疆界——甚至沒有立場超然,可資做第三者從中調停——足以證明國際結構不足之一斑九-九-藏-書。過去出面「排難解紛」,確定未定之界,或至少認可未定之界的超級大國,都上哪兒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在它們的監督之下,重劃歐洲及世界版圖,這裏畫一條國界,那兒堅持辦一場「全民公決」,這些昔日的勝利者,又到何方去了(說真的,往日外交場上視為家常便飯的國際工作會議,多實在,多有成效。哪像今天那些高峰會,只不過搞搞公關,照幾張相,就匆匆了事。)?怎麼也不見蹤影了呢?
不過就政治和軍事而言,雙方都遠在對方勢力所及之外。雖然在任何可想見的南北公開對抗之中,北方諸國仗其科技優勢和財富強大,往往勢在必贏,如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即為鐵證。某些第三世界國家,即使有核導彈——假定也有維修和發射的能力——也不能造成有效恐嚇。因為西方國家,如以色列、海灣戰爭中的盟軍,有打算也有能力,在後者尚未造成真正威脅之前,先發制人,揮動大軍,摧毀力弱不堪匹敵的對手。從軍事觀點而言,第一世界實在可以把第三世界視為毛澤東所說的「紙老虎」。
然而,在短促的二十世紀後半期里,情況卻愈來愈清楚,儘管第一世界可以在戰役中擊敗第三世界,卻無法贏得戰爭。或者換個角度,就算贏得戰爭——即使可以——卻也不能真正保證可以進行軍事性的佔領。早先帝國主義的最大資產,在於殖民地被殖民者一旦佔領,往往願意俯首稱臣,乖乖地聽命行事,讓少數佔領者管轄,可是這種局面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回到哈布斯堡王朝時代,將波斯尼亞-黑塞哥維read.99csw.com那納入帝國統治可以無虞;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論到如何綏靖這不幸為戰火蹂躪的國家,所有政府的軍事顧問,都主張非數十萬大軍長駐不可。換句話說,等於動員一場大戰所需的兵力。當年的索馬里蘭(Somaliland)殖民地,向來難搞,一度甚至得勞駕英國軍隊出動,由一位少將率軍。但在整個殖民時期,倫敦及羅馬當局,卻從來不曾閃現過該處會鬧出英國及義大利殖民政府大為棘手的念頭,甚至連素有「瘋子毛拉」(Mad Mullah,編注:「毛拉」是伊斯蘭教神職人員)之稱的阿卜杜拉(Muhammad ben Abdallah),也不在它們眼下。然而日換星移,到了90年代初期,美國及聯合國數十萬的佔領部隊,一旦面對著目的不明、時間不確的長期佔領的選擇,竟然便立即不名譽地打退堂鼓了。甚至連大美國的無邊威力,碰上鄰近的海地事件,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傳統上原是華盛頓當局衛星附庸的海地,在當地一名將領的指揮下,領著由美方一手裝備訓練的部隊,堅決拒絕一位美國(勉強)支持的民選總統歸國,並挑戰美國前來進攻。但是美國一口拒絕,正如它當年在1915-1934年間的決定一樣。倒不是因為只有1000餘人的海地軍隊難以對付,而是因為如今美方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用外力平息海地問題。
冷戰結束之後,立即發生數起事件,愈發顯示出國家威力日益減弱的現象,波斯尼亞和索馬里就是兩個最明顯的例子。此中狀況,更點明新千年中,最大可能的read.99csw.com衝突來源,是貧富地區之間愈益快速加深的巨大鴻溝。貧與富,富與貧,彼此相互僧恨。於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的興起,顯然並非只是抵制「現代化即西方化」的意識,而且更進一步,根本就是反對「西方」本身。因此這一類運動的成員,便著手傷害西方的旅客以達目標(如在埃及),或大舉謀殺當地西方住客(如在阿爾及利亞)。反之,西方富國之內則盛行仇外思想,其最激烈處也直接指向第三世界的外來者,歐盟國家壩堤高築,阻擋第三世界前來打工的貧民洪流。甚至在美國,事實造成的無限制移民,也開始遇到嚴重的反對。
千年將即,真的,那些國際新舊強權,到底都在哪裡呢?唯一還能留下撐撐場面,還能被人用1914年超級大國定義看待的,也就只有美國一國了。而實際上呢,情況卻很曖昧。俄國經過一場地動山搖,版圖大為縮小,回到17世紀中期的大小,自彼得大帝以來,它的地位還沒有這麼渺小過。而英法兩國也一落千丈,降格為地區性的勢力,即使手上再有核武力,也不能掩飾此中落魄。至於德國日本,的確堪稱經濟兩「強」,可是兩國都不覺得有必要像以往一般,加強武力以助其經濟聲勢——就算現在沒人管它們了,可以自由行事——不過世事難測,它們未來意向如何,無人敢保證。至於新成立的歐盟組織,雖然一心以其經濟合作為範例,進一步尋求政治同步,但在事實上卻連裝都裝不出來。老實說,今日世界上的大小新老國家,除了極少數外,等到21世紀度完頭一個25年時,能以目前狀況繼續存在者恐怕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