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行為主義者 -2

第九章 行為主義者 -2

人類的自我理解,至少是這麼多世紀以來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們尋找的那種自我理解,根本就不在斯金納的目標或者貢獻之列。斯金納在他漫長的一生中堅守著他的行為主義觀點,他認為,比如意識、思想、記憶和推理這些「主觀存在」根本就不存在,而只是「一些語言的構成物和人類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不幸落入的一些語法陷阱」,「是一些本身都無法解釋的註解性的東西」。斯金納的目標不是去了解人類的精神,而是決定行為是如何由外部原因引發的。他對自己的觀點堅信不疑,他在一個短篇的自傳中——他還有一部三卷本的自傳——寫道:「(行為主義)可能需要澄清,但它不再需要爭辯了。」
「通過實驗進行高階反應的消除」
行為……仍然歸結於人的本性,還有一種廣義的「個人差別心理學」,人們在裏面用性格特徵、能力和潛力這些詞來比較和描述人類。幾乎每一個關心人類狀況……都以這種前科學方式談論人類行為。
儘管失望的很多人並非都如此激烈地批評行為主義,可是,在60年代,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和教學中心都從行為主義向認知理論轉移了。到70年代,行為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擠了出來,被新的、更為多樣化的心理學所替代,這些新的流派研究更為深刻和更為廣泛的內容,是本書餘下部分要講到的話題。
如上述實驗所示,行為主義者擴大了行為主義學說和方法論,遠遠超出了沃森的一套概念。他曾用簡單化的術語把行為描述成「緊隨一些即定刺|激而產生的、有橫紋和沒有橫紋的肌肉及腺體變化」,這個觀點後來被稱作「肌肉抽|動心理學」。有一陣子,他的信徒們堅持這個觀點;如其中的一位沃爾特·漢特在1928年所寫的:「所有行為似乎都是相對簡單的肌肉和腺體活動複雜程度不一的組合。」
斯金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多少受到心理學機構的冷落,可終於慢慢贏得了一些專心於此的人——其結果最終足以導致4本斯金納行為主義者研究日記和學說的出版,並在美國心理學協會專門設了一個斯金納型研究部(第25部:行為實驗分析部),目前有1000多成員,或者約為總成員的百分之一點五。斯金納箱和操作條件形成技巧自此以後一直為實驗心理學家們所使用。最近幾年,斯金納的名字和工作在每年的社會科學出版物上被引用好幾百次(雖然只有弗洛伊德的七分之一)。
我們首先在鴿子從箱子裏面的任何地點朝這個點(即盤子)的方向稍稍轉動身體的時候給它餵食。這會增加這種行為的頻率。然後,我們不再強化獎勵,直到有朝這個方向稍稍的轉動為止。這又一次在沒有產生新的單元的情況下改變了行為的普通分配。接著,我們繼續在它越來越靠近這個點的時候進行強化,然後只在它的頭朝這個點輕輕移動時強化,最後,只在它的頭實際上碰到這個點時才給獎勵。
斯金納對一些精神和情感疾病的治療還起過不小的作用。他曾想到,通過對病人從病態行為向正常行為些微轉化的獎勵,說不定可以使病人的行為重新定型。他和兩位研究生從40年代開始進行了首次實驗嘗試,後來叫做行為修正法。他們在波士頓附近的州立醫院搭了一些按壓橫杆台,如果病人按照有順序的方式操作機器,他們就會得到一些糖果或者香煙獎勵。一旦實現這個目標,治療師就給他們一些象徵物,以獎勵精神病人的合適行為,比如自願進食,自我修整,並協助進行房間整理工作等。這些象徵物可以換糖果、香煙,也可以換一些特權,如選擇進餐的隔間,與醫生交談,或者看電視。
與此觀點相一致的是,他是個嚴格的決定論者:「我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這是由我們的歷史決定的。我們熱衷於相信自己是可以選擇的,是可以行為的……(可是)我不相信一個人會是自由或者應該負責任的。」「自動的」人是個錯覺;一個好人是因為條件形成使他如此的,好的社會也將是以「行為工程」為基礎的,即通過積極的強化措施對行為施以科學控制。
可是,斯金納最為重要的貢獻卻是他的「操作性條件形成」,光是為這一點,他就值得在心理學的名譽大廳里享受一把永久的座椅。
結果,20年代和60年代所進行的大部分研究所面對的,都是一些極為精細、無可否認地客觀但沒有太大啟發意義的課題。從《心理學日報》和《美國心理學雜誌》1935年的內容中抽出的一些代表性的題目如下所示:
在「工具型」(桑代克式的)的條件形成中,行為變化的關鍵因素是反應,而不是刺|激。中性的反應——在隨機性的獲取食物過程中碰巧踩在踏板上——被獎勵食物,並成為學習得來的行為,它能夠達到以前沒有過的目的。
耶魯大學的克拉克L·赫爾(1884-1952)作為一名新行為主義者作出了更為重要的努力,他推動了行為主義,使它成了按照牛頓物理學模式進行定量分析的嚴密科學。赫爾起先準備當一名礦業工程師,可是,因為患了小兒麻痹症而致使下肢殘廢。他轉向心理學,因為這門科學不大可能涉及太重的體力活動,可是,工程學培訓業已完成,他竟為行為主義推出了一種微積分。如他在自傳中所言:
如果獎勵和重複只能部分地解釋老鼠的行為,則它們對人類行為的決定因素和工作機理的解釋就會更有限。拿記憶作比。行為主義者以純粹數學的術語來描述它:嘗試和強化的次數越多,獎勵越多,刺|激和反應的時間就越接近,刺|激產生反應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刺|激是諸如「5之後是什麼」?這個問題,反應就是「6」。如果刺|激是「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答案就是一串7位的數字(包括區號在內有10位)。第一位數字是對總是的反應,可也是能夠產生第二位數字這個反應的刺|激,等等,其方式是一串聯想聯繫。
這對人類適用嗎?當然。一位園藝新手會只收穫到一小堆西紅柿,而他的鄰居種的卻是另外一個品種,陽光也充足一些,因而獲得了大豐收。新手第二年試種鄰居的種,還是運氣不佳。他認識到,日照時間一定是關鍵的因素,因而鋸掉了一些樹,好讓更多的陽光射進來,這次他成功了。
該方程式的意思是,學習所得習慣的力量取決於強化嘗試的次數(N),某具體動作中輸入輸出的神經衝動之間的關係(sHr),該特定習慣最大生理學力量(M)減去,好了,就這樣一直下去。
「作為伴隨行為生理變化指標的人類混合唾液中PH值的可信度」
可到了60年代,赫爾學說的笨重以及行為主義地位的衰落,使他的名字和工作都快速褪色了。到1970年,他很少被人引用,今天,幾乎沒有任何研究是以他的理論為基礎的。赫爾於1952年去世時,一定想到自己已經在科學上獲得了永生。現在,他只是個在歷史研究中稍為引人注意的人物,年輕的心理學家和心理學圈子外很少有知道他名字的。
然而,要就行為的複雜形式說一些有意義的話,就必須以其未受損壞的形式來觀察,如一些有特性和意義的行為。一隻築巢的鳥不僅僅是對若干刺|激採取若干反九九藏書射的有機體,它還是一隻築巢的鳥——有一種帶有目的的複雜行為。如一位行為主義者埃德溫·霍爾特在1931年所言,行為是「有機體正在做的事情」——覓食、示愛,等等——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僅僅是一系列用來構成其特性的反射,不僅僅是一個「算術和,不僅僅只與加減關係有關」。
遠非如此。
兩隻老鼠在一個星期內每天進行同樣的訓練。到周末的時候,第一隻老鼠完全掌握了路線,在迷宮裡面直行,一點錯誤也不出;第二隻老鼠跟以前一樣老是犯錯誤。可是,最終,第二隻老鼠也在跑道最終端得到了食物,接著,令人奇怪的是,再試的時候它一點錯誤也不出了。它在一天之內學會了第一隻老鼠在一個星期內才學到的東西。這個實驗表明了兩條原理的作用:獎勵產生學習,這可以從第一隻老鼠的情況中看出;如果缺乏獎勵,可能會有潛在的學習,這可以通過第二隻老鼠的行為得知。(在某種意義上,學習發生在沒有獎勵但一旦一個獎勵與「正確的」行為發生聯繫時即被激發起來。)
至少有一位行為主義史學家曾把它的興起與美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聯繫起來看,他就是戴衛·貝肯。他認為,這些社會發展引發了一種了解身邊這些無法了解和令人煩憂的陌生人的緊迫需要,而這正是行為主義向人們保證可以加以解決的方面。
斯金納1953年有一次去他女兒的學校參觀,這時,他突然想到,與他教鴿子彈鋼琴類似的一些操作性|技|巧,可能是比傳統的方法更為有效的教學法。複雜的課題可以按邏輯順序細分為簡單的步驟;學生會被問到一些問題,並立即告知答案是否正確。這裏可能會有兩個原理起作用:學生答對了的知識是一種很有力量的行為強化(獎勵),而立即強化會比延遲強化效果好些。結果就是有名的「控制教學法」。
有一些年,控制學習運動對教學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設計用來通過操作性條件形成進行教學的課程和備課材料廣泛使用,美國相當多的中學和大學,以及十幾個國家的許多學校都使用這種方法。可最終,教育者們認識到,控制教學的細分法只提供了人類所需知識的一部分,他們還需要完整和有層次的思想結構。而且,以後的研究顯示,在人類當中,延遲的強化經常比立即強化有更好的結果,思考別人的反應可能會導致比立即反應和得到答案更多些的學習。最後,觀察別人的行為,儘管對貓不一定是有效的,可對人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形式,而且它不牽涉到立即強化。不管怎樣,斯金納關於立即強化的教條證明是有用的,而且為大多數教師所熟悉,並被溶入許多教程和中學教科書中去了。
對照而言,行為主義者說他們可以完全依靠可見的、可測量的現象——來建構一門心理學,他們認為這些彼此互有因果關係的刺|激-反應現象是動物和人類行為全部集結在一起的基本單元。這樣一門心理學會以一些類似於化學或者物理學中具體而不變的反應為基礎,按照沃森的話說,它會使心理學家們「在知道刺|激的前提下預測應有的反應——或者,在看到反應發生的情況下,指明引起此反應的刺|激」。
在深度偏執的精神病人當中獎勵期望得到的行為經常能夠奏效。一位壓抑的婦女不願吃飯,還有餓死的危險,可是,她喜歡探訪者,還喜歡電視機、收音機、書籍和雜誌以及鮮花擺在她房間里。治療師把她移到一間沒有這些東西的病房裡,並把一份便餐放在她面前;她只要吃下任何一點點東西,其中的一些享受品便臨時給她恢復過來。治療師慢慢保留獎勵,直到她吃得越來越多。她進餐的情況好轉了,增加了一些體重,並在兩個星期的時間內出院了。18個月後隨訪,發現她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兩位偉大的新行為主義者:赫爾和斯金納
行為主義的勝利
可是,他不久又找到了一個辦法,對他來說是更為實際的理解人類行為的方法。在他的閱讀中,他偶爾讀到沃森和巴甫洛夫等人從事的工作,讀了這兩個人寫的書,然後決定把自己的未來獻給了解人類行為的科學方法探索中,特別是對條件形成的研究。「我對自己在文學上的失敗耿耿於懷,」他1977年對一位採訪者說,「而且我確信,作家們從沒有真正理解到什麼東西。正因為這個原因,我才轉向了心理學。」
奇怪的是,只有當行為主義已經日薄西山、日漸式微的時候,其子屬支流行為療法才被廣泛使用,併合乎情理地成為對範圍有限的一些心理疾病,特別是恐懼症非常成功的療法。
失勢與衰落
「與明確的情感表達相關的皮膚電流反射」
按照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建立複雜的操作動作,否則,它是這種有機體的全部技能里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通過強化一系列連續的靠近動作,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出對某個非常高的機率的罕見的反應……從箱子任何一個地點向這個點的轉動,向它走近,抬起頭來,和向這個點啄動的全套動作,看起來就好像是行為大生的功能單元,可是,它是由一個連續的區別性強化過程在無區別性的行為中建立起來的。
在別的一些時間里,他似乎喜歡拿一些思想深沉的人在談論和理解人類行為時用的詞來嘲笑取樂:
到60年代,所有這些影響開始彙集成一種有關思維和行為的觀點,稱作「認知科學」——沒有超自然存在並建立在實驗方法上的一種認識論,通過它,人們可以對精神過程進行合理的推斷。
斯金納有時候對自己在世界上的影響進行自我貶低。「總起來看,」他曾說,「我對別人的影響遠不如我對老鼠和鴿子——或者作為研究對象的人的影響重要。」這話可能不是當真的。斯金納真正的意思是下面這段話:「我從沒有在任何時候對(我的工作的)重要性產生過懷疑。」而且,他還帶著很有特色的乖張口氣說:「當它開始吸引注意力的時候,我對其影響是憂慮多於高興啊。我的檔案里有很多筆記說到這個事實,即對於這些所謂的榮譽,我感到很是害怕或者深為不快。我常常放棄會佔用我的工作時間,或者過度強化其具體方面的一些榮譽。」
在「經典的」(巴甫洛夫式的)條件形成中,動物對食物的非條件反應(分泌唾液)被變成對以前屬於中性的刺|激(節拍器或者鈴鐺的聲音)的條件反射;行為改變的關鍵因素是新的刺|激。
那麼,是什麼使他如此出名的呢?
「利用經過迷宮訓練的老鼠研究嗎啡及相關物質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可是,斯金納在公眾當中的聲名比他與同行相處的聲名大。如一位崇拜者心理學家諾曼·古特曼幾年以前在《美國心理學家》上所寫的一樣:
另外,斯金納還可以調節這隻箱子,使其按各種方式來模仿現實世界里強化或者沒有強化行為的許多情況。比如,他可以研究當動物定期受獎勵時如何學會反應;已經學會的反應是如何在獎勵突然中斷時消失的;當獎勵按照時間間隔(比如每按動四下來一次)間歇性地投九_九_藏_書放時,它是怎樣影響學習和反應消除的;當獎勵不定期投放時會有什麼影響;按壓橫杆得出混合結果時(比如一次獎勵跟著一次電擊)會有什麼影響,等等。在每種情況下,數據得出的曲線會顯示在這各種情況之下行為的獲取和消除頻率。
再說,行為主義的成功還有深刻的社會及文化原因在裏面。它很對20世紀一些人物的口味,尤其是在美國,因為它是實用的;它不追尋最根本的解釋,而只是尋找一些可以投入使用的常識。
斯金納對心理學的理論也沒有增加什麼東西;他認為有學習的理論是不需要的,還宣稱自己就沒有一種理論。他的確相信的一種理論,可以用一句話總結下來,即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和我們本身都是由獎勵和懲罰的歷史決定的;他通過研究形成的這一理論的細節,由前述部分強化效應這類的原理構成,他的理論關心的是引起行為需求和引起行為消滅的情境。
然後,托爾曼在直路的中途設了一道障礙,這樣的話,老鼠只能通過最長的那條路才能取到食物。按照行為主義理論,當老鼠順著直路跑下去然後發現障礙時,它應該繞回頭來試下一個最容易建立起習慣的路徑——即中等長度的那條——可它立即就選了最長的那條。對托爾曼來說,這意味著,老鼠已經建立起了這整個迷宮的某種思維全圖,並「意識到」障礙物擋住所有的路徑,只除開最長的哪條。
一位著名的研究人員愛德華·查斯·托爾曼(1886-1959)了解這種情況,他是赫爾同時代的著名人士,也是30和40年代著名的新行為主義者。他觀察到,一隻老鼠跑過幾次迷宮之後,它會在某個地方停下來做決定,左邊看看,右邊看看,往前走一點,也許再往回跑一點,都是在作出決定並繼續進行之前發生的。他在1938年就任美國心理學協會主席時的致辭中說,很清楚,老鼠是在腦袋裡面進行「替代性的試誤法」。「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他說,「老鼠似乎是在進行『三思而後行』之類的把戲。」
跟沃森一樣,斯金納天生就是一個引起非議的人,一個煽動家和傑出的廣告人。他第一次在電視上露面時,搬出了原由蒙田提出的一個兩難問題——「如果你非得做一個選擇的話,你是燒死自己的孩子呢?還是焚掉書籍?」——然後他說,我本人倒情願燒掉自己的孩子,因為他通過工作而對未來作出的貢獻,將大於通過自己的基因作出的貢獻。可以預料的是,他激起了憤怒- 因而得到邀請,參加進一步的露面。
NsHR=M-Me-iN
B·F·斯金納(1904-1990)是另一位主要的新行為主義者,他的命運極為不同。他成為並保持為全世界最為著名的心理學家,直到他86歲時去世為止。他的思想在今天的心理學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療中被廣泛應用。
但是當然,人類亦是如此。當一台自動售貨機不再發貨時,客戶會更用力地推拉幾下,甚或敲打或者踢幾腳,要麼是發泄,要麼是以為哪個地方卡住了,需要再踢一腳。行為主義學說對此內部的過程沒有什麼解釋,特別是對問題的思考不予解釋,可是,若干行為主義者注意到,他們的老鼠有時候的行為看起來好像是在做些基礎的目標型思考。
眾多的心理學家覺得行為主義非常吸引人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他們只需要集中精力於一些可見的行為,因而就可以不理會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們在過去的24個多世紀里有關思維的、不可追蹤的一些問題。行為主義者說,我們不僅僅不可能知道思維裏面發生的一些事情,而且,為了解釋行為的目的也不需要去了解它。他們經常把思維比作一隻黑箱子,裏面裝著未知的電路。如果我們知道按動箱子上面的某個按鈕的時候,箱子會發出一種特別的信號或者動作,則裏面倒底有什麼東西是無關緊要的。思維裏面有什麼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去討論,因為所有有關精神過程的談論,都等同於相信存在某種控制著大腦機械的無形的東西——「機器裏面的幽靈」,英國行為主義哲學家吉爾伯特·賴爾爵士這樣嘲笑說。(一位反行為主義者的嘲弄也同樣引人注目:「光是提一下『心靈主義』這個詞就會冒犯行為主義者的感情,這就像當著文雅人的面提『手|淫』這個詞一樣惹人嫌惡。」)
行為主義在經歷啟動初期的緩慢發展之後,很快在20年代獲得了許多心理學家的青睞,特別是在美國。它很快成為主導性的觀點,而且在不久之後成了幾乎惟一可接受的看法,至少在學術圈子內是如此。
人類的類比:一位工作相當出色的員工每年都會增加相當大的薪水;有一年,公司收益很差,他只得到很少的薪水,失去動力后,吃午餐的時間越來越長了,下午5點準時下班,還不時地請病假。不那麼出色的一位員工只是偶爾因為生活水平的上漲而略為增加一些薪水,效益差的時候只能得一份可樂。他對工作的責任心沒有受到影響,因為他期望不高,他認為獎勵的減少並不是整個系統發生了變化。
從20年代到60年代,行為主義(或者它更為複雜的翻版新行為主義)是美國心理學中的統治力量和模式,它傳播到了心理學世界的其它地方。有些心理學家仍然緊附於較早一些的思想,而另外一些人,其中包括弗洛伊德主義者,精神測驗的開發者,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和格式塔心理學家則注重精神過程,可是,在大多數大學里,這些人都只得調整自己的工作和語言,以適應行為主義範式。行為主義史學家格列高利·金布爾稍帶誇張地說:「在50年代的美國心理學中,出版有關思維、意識、意志或者甚至精力的作品要冒被擠出本行業的風險。」因為使用這些術語表明某人是唯心主義者,他相信過時的、主觀的和神秘的概念。
這麼說,在人類尋找自我理解的探索中,他一定就是貢獻最大的人之一,對嗎?
斯金納利用自己靈巧的機械能力做了一隻迷箱,它比桑代克的樣子改進了許多;從那以後,這種迷宮就廣泛使用起來,並被人稱為斯金納箱。其基本的形式是——它有很多樣——它是一隻籠子,足以讓一隻白鼠很舒服地呆在裏面,一面箱壁上有一根橫杆,恰好裝在一隻小食盤和噴水口上面。老鼠在籠子裏面爬來爬去,當它碰巧把前爪歇在橫杆上壓下它時,一粒飼料會自動地落在食盤裡。籠子外面連接著的一些設備會畫出一條線,一分鐘一分鐘地顯示出壓下橫杆的總數,從而自動地記錄老鼠的行為。這比桑代克的迷宮箱方法更為有效,更容易收集數據,因為實驗人不需要盯著老鼠,也不需要在它壓下橫杆時遞送飼料,而只需要看看記錄就行了。
行為主義研究在積累勢力的途中,除了這門學說最執著的追求者外,人人都很清楚,老鼠和其它實驗動物經常以這門學說無法解釋的方式行動。
(其它一些實驗人利用斯金納的技巧建立起了奇特得多的行為。有人教會一隻兔子撿起一枚硬幣含在口裡,然後扔進一隻小豬聚錢盒裡。還有人教會一頭名叫普里西拉的豬打開電視,撿起臟衣服並扔進一隻大藍子里去,還用吸塵器吸地。)
這與人類的行為九*九*藏*書有什麼關係呢?任何老師都會告訴你。一個學習繪畫或者任何其它技巧的孩子可能直到老師說一些鼓勵性的話或者讚揚的時候才有一些進步;接著,孩子突然間顯示出了改善。類似地,一名飛行新手著陸的時候可能要跌跌撞撞地來上十幾次,最後才半偶然地「走了一次運」,得到教練的表揚,從這以後每次降落時都好像「頗有心得」。
——另有一種T型迷宮,老鼠學會在裏面向右轉。這次,選了左邊的分支沒有懲罰,只是沒有獎勵。有些老鼠幸運一些,它們每次選中右邊的時候都有獎勵。另外一些不那麼幸運,他們每四次才有可能發現一次食物。運氣不好的老鼠比運氣好的老鼠知道選擇右邊的速度慢得多。實驗顯示,學習當中的部分強化比持續的強化效果好得多。
「不同隨意控製程度的肌肉條件形成比較」
赫爾的中心思想是個很熟悉的概念:行為由一系列或者一串相連接的習慣構成,每種都是刺|激-反應的連接,它們是作為強化的結果而產生的。他這是桑代克效應定律的翻版。赫爾的工作中比較新的東西是,他假設了一系列的因素,他認為,每種因素都加強、限制或者禁止這類習慣的形成,還有他列出的一些方程,據此,人們可以計算這些因素中每項因素精確的效果。
就算是在以人類為實驗課題的時候,一些論文題目和方法也受到行為主義教條的局限。1935年《美國心理學雜誌》中的一些典型論題如下所示:
——幾隻老鼠被放進一隻簡單的T型迷宮的起始箱中,一次放一隻。在右手分支的末端是一道白色的門,門後有一點乳酪;在左手分支的末端是一道黑色的門,門後有一道金屬柵板,會給老鼠的爪子一種很輕但不舒服的電擊。可等它們學會以後,實驗人員改變了情形。現在,白色的門和食物放在左邊的分支里,黑色的門和電柵板放在右邊的分支里。老鼠向右轉,被電擊,馬上學會了向左轉。
「飢餓對雞啄食反應的影響」
現代美國科學心理學是在一片不毛之地上白費精力的不孕專家。數年辛勤勞動和數百名教授及數千名學生不懈的努力得出的成果幾乎是一個零……自那個「劃時代的」時刻(沃森1913年的宣言)以來,53年的時光已然過去,可不可以指出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長有一點積極意義的任何貢獻來?一點都找不出來。
「老鼠在一個迷宮陣中第一次與第二次探索的比較」
斯金納是個靈巧表演人,他很會讓自己受歡迎。他說話明白流暢,以自我為中心而不為此感到臉紅,而且長得迷人。為了展示他自己的條件形成技巧,他教會一隻鴿子在玩具鋼琴上彈一支曲子,教一對鴿于玩一種網球,兩隻鴿子用它們的嘴把一隻球滾來滾去。幾百萬人在電視記錄片上看過他的表演,他們都認為斯金納是個了不起的人,至少是位動物專家。他以一本烏托邦小說《沃爾登第二》(1948)的形式表達了他對一種理想中的、科學控制的社會的展望,他在小說裏面展現了一個小型社會的圖景,從誕生開始,孩子們都通過獎勵(積極的強化)進行嚴格的條件形成訓練,以使他們具有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所有的行為都受到控制,但這都是為了全體的利益和幸福。雖說對話平淡無聊,情節做作,但這本小說還是成了一本極受推崇的書,大學生們長年讀這本書,銷量已逾20O多萬冊。
托爾曼把這種內部的因素稱作「干擾變數」(它們會幹擾刺|激-反應過程),並堅持認為,它們與行為主義是相兼容的,并行不悖的。「對於行為主義者來說,」他寫道,「『精神過程』應該被承認而且按照它們所導向的行為的術語來定義。(它們)是看不見的,可都是推斷出來的、行為的決定因素……行為和這些推斷出來的決定因素都是客觀的,是有定義的存在類型。」這是在儘力維護行為主義的理論,可是,托爾曼不管願意不願意都還是在行為主義的大堤上掏了一個細縫,導入了一小滴思維。到時候,它會變成一場洪水。
這些文章的作者和進行類似研究的人並非真正對雞的啄食行為或者人類唾液中的PH值有興趣,而是對學習有興趣——獲取對於不同刺|激產生的行為反應。在行為主義時代,學習是美國心理學的中心議題,其假定是,幾乎所有的行為都可以用刺|激-反應學習原理來解釋。還有同樣重要的的一個假定是,這些原理對所有有知覺的動物都是一樣真實可信的,就像化合價原理適用於化合物中所有的元素一樣。人們從雞、貓、狗和特別是老鼠身上得知的東西亦可適用於人類。
「皮膚電生理反應阻力計用電路問世」
——把一隻老鼠放在一個簡單迷宮的人口處,其中有6個選擇點(每個選擇都是一個T型,有一個分支是個死胡同另一分支可繼續下去),結束處有個目標盒子。老鼠開始一邊嗅著探索,然後小步跑動;它走入了一個死胡同,折回身來,往另一邊跑;對錯各三次以後,它到達了目標盒——被提出來稍事休息后再放回原處。到第七次時,它在目標處發現飼料。老鼠嗅著飼料,然後一口吞下。另一隻老鼠進行了同樣的訓練,可是沒有任何飼料獎勵,跑到最後也沒有獎勵。
貝肯還提到了行為主義走紅的另外兩種社會原因。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喚起人們對德國心理學的敵意,行為主義正好就成了符合時尚而且找得到的一種替代;其二,行為主義適合美國特有的反知識分子習氣。它聲明對心靈主義心理學裏面的一些精微之處不了解也毫無關係,其基礎是,精神現象不是錯覺就是不可知的,它不值得人們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
可是,就算在行為主義時代的高漲時期,心理學家們也都知道,人類的記憶比這個複雜得多。一方面,我們「整塊」記憶某些信息:比如,我們把區號作為一個單元來記憶,而不是作為一系列互有連接的反應。另外一方面,我們有不同種類的記憶:我們可以暫記住某些電話號碼,我們查出號碼,暫時記住,直到撥號,然後立即把它忘記掉,可同時,我們還會記憶「長效記憶」的東西(我們把認為需要的東西當作知識長期堆積在倉庫里)。某些東西需要無數次的重複和獎勵才能固定在記憶裏面(很多人好像記不住自己的社會安全代碼,曾經看過幾十次也記不住);其它一些東西(在某家飯館進餐付的一次特別貴的賬,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只需要經歷一次就能在記憶里保持很長的時間。人類記憶的這些特點和許多其它的特點,並不能用行為主義狹隘和古板的公式來解釋。
可是,實驗者又把一切倒過來。兩個組的超級大老鼠在兩個分支里都得不到獎勵。會出現什麼情況?很奇怪,以前幸運的一些老鼠很快忘記了以前的條件形成,並改變它們的選擇,而以前每四次才獎勵一次的那些老鼠在長時間來持續不斷地選擇右邊。實驗顯示了部分強化效應:一種動物所期望的越多,情形變化對它的打擊越大;如果期望不高,它們學習得來的行為在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更為穩定。
這些研究導致托爾曼推敲出一種他叫做「目標性的行為主義」的學說。它的基本意思是,老鼠並非作為一種自動機而https://read.99csw.com產生行為,它們並非完全按照自己所體驗的刺|激的次數和種類而形成習慣,而是,就好像,它們還受到自己的期盼、它們認為某種東西在某種情況下會導致某種結果的知識、它們的目標和其它一些內部的過程或者狀態的影響。如一位正統的行為主義者所嘲笑的那樣,托爾曼的老鼠已經「陷入了沉思」。
斯金納從這些曲線里形成了若干的原理,這些原理增進了人們對老鼠行為的理解,還有對人的行為的理解。有一個例子是,他發現部分強化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效果。食物偶爾或者不定期投放,老鼠經計劃訓練后,會堅持不斷地按壓橫杆,哪怕投放飼料的裝置已經完全關掉了。它們學習的行為比一些在定期間歇投放的強化中訓練出來的老鼠更不太容易消除。有人把這個比作在賭場玩老虎機的賭徒行為:老鼠和賭徒都沒有辦法預測下一次的強化什麼時候到來,但是,因為習慣於偶爾得一些獎勵,他們都會堅持不斷地試下去,以期望在下一次嘗試中得獎。
斯金納1904年出生在賓夕法尼亞一個鐵路小鎮上,他父親是當地的律師。還在兒童時期,他就有製作複雜小玩意兒的癖好。後來,作為一位心理學家,他還會發明並建造動物實驗用的許多極為有效的裝置。在中學和大學期間,他曾立志當一名作家,大學畢業之後,他花了一年時間練習寫作,大部分時間是在格林威治村度過的。儘管他仔細觀察了周圍千奇百怪的人類行為,可過了一陣子后他發現自己對看到的一切沒有什麼好說的,極度灰心之後,他決定放棄這個打算。
托爾曼進行過許多類似的實驗,其中大部分的實驗都要複雜得多,可所有的實驗都支持他的觀點,即,「老鼠的大腦里已經建立起了這個環境的某種類似場圖的東西。」他說,標準的行為主義理論只提供了迷宮學習的部分解釋:「我們同意……穿迷宮的老鼠經受著刺|激,作為這些刺|激的結果,它最終導向實際發生的反應。可是,我們感覺到,其中的大腦活動更為複雜,更有模式,而且,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比刺|激-反應論心理學家的自主能力更大。」
下面這個例子,是斯金納如何使一隻鴿子的行為定型的,在一隻斯金納箱子里,與箱壁齊平的地方放著一塊彩色的小塑料圓盤,他要讓鴿子啄那個盤子:
一方面,它們的行為經常不符合所謂的萬用條件形成原理。「鴿子,老鼠,猴子,哪個是哪個呢?可這並不重要」,斯金納曾寫道,可這的確很重要。研究者們可以很容易地教會一隻鴿子去啄一塊圓片或者開啟食物門的鑰匙,可是,他們發現幾乎不可能讓這種鳥類扇動翅膀來取食。他們可以輕鬆地教一隻老鼠壓下擋桿取食,可是,卻要花天大的勁才能讓一隻貓也這樣做。給一隻老鼠喝發酸的海水,然後喝一種噁心的藥水,他會避開發酸的水,卻願意喝海水;對鵪鶉進行類似試驗,它會避開海水,卻願意喝發酸的水。這些比較得來的成果迫使行為主義者承認,每個物種都有其自己內部的電路原理,使它很容易地通過本能來學習一些東西,另外一些卻有困難,而還有一些一點也不會。學習的原理遠遠本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斯金納把對其鴿子的操作訓練比作孩子學會說話、唱歌、玩遊戲和在一定的時候學會一切的成年行為。在他看來,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於利用操作性條件形成,把一些簡單行為的細小連接點連接起來的一長串列為的集合。人們不妨把它叫做對人類(直立人?)行為的勃起肌組現——即一個沒有意識的機器人,由從無數沒有意義的小單位中得出來的操作性條件形成組合而成。
「動物迷宮中的辨識錯誤」
它們包括動物驅動力的水平(一隻飢餓的老鼠覓食的驅動力比已經吃得厭膩的老鼠大得多);強化的力量(以諸如「5克標準食物」這類的術語表達出來);刺|激後面緊跟著強化的次數;每次強化之後的獲得的「需求減少」程度;因為疲勞和一次嘗試與下一次嘗試之間的時間長度而產生的「驅動力減少」的程度(驅動力是由需求為燃料的)等等。如艾德溫·波林後來手下留情,以極巧妙的用詞所言,這是一套極為「冗笨的」學說。
它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宣稱是最早的真正科學的心理學。直到19世紀,心理學一直大都堅持哲學思辯,而不是科學。在19世紀,新心理學的繼承者們曾致力於將心理學變成一門自然科學,可是,只走到用生理學術語解釋一些簡單的反射和感知就停步不前了,而且就連這一點也是依賴不可證實的內省辦法才做到的。
他說,我們需要或者能夠知道的,是行為的外部起因和這個行為可觀察到的結果。這會得出「作為一種行為系統的有機體的完整圖景」。
(斯金納)是一個神話中的著名人物……科學家英雄,普羅米修斯式的播火者,技藝高超的技術專家……敢於打破偶像的人,不畏權威的人,他解放了我們的思想,從而脫離了古代的局限。
斯金納一向嘲笑理解人的內心的努力:
可是,因為一名教師不可能同時給一教室的學生提供強化,因此必須編寫新的教科書,裏面一對一對地列一些問題和答案,每個問題都向對課題的總體把握邁出一小步,而且,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上課本上的答案而立即獎勵自己。斯金納還開發出了一種教學機器,用於通過可比的手段進行操作性自我教學。這種機械模型當時紅火了一陣子,然後沒有人使用了,可是,今天,以計算機為基礎,帶有立即強化的自我教學法又在快速發展了。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形成是工具型條件形成的重要發展。動物為無論什麼目的而進行的任何隨機活動,都可以被看作以某種方式對環境的「操作,」因此,按斯金納的說法,也可以是一個「操作動作」,獎勵這個活動會產生操作條件形成。通過對一系列小型隨機活動一個一個的獎勵,實驗者可以給動物的行為「定型」,直到它採取不是其本來的或者自然技能的一部分的行動。
在整個行為主義時代,一些心理學家持續不斷地以更為寬泛,更為深刻的方法來探索人類的記憶,不僅如此,他們還探索行為主義曾經沒有注意到的一些心理學現象,如感覺、動機、性格特徵、推理、解決問題、創造力、兒童發展、遺傳傾向和經驗之間的內部作用還有人際關係。慢慢地,關於這些話題而收集起來的數據,和這些數據提出來的一些行為主義不能夠回答的問題,為托馬斯·庫恩在他對科學革命的著名分析中表達的新理論鋪平了道路,這就是他叫做「範式轉移」的東西——向一種新學說相對突然的轉移,它囊括積累起來的大量數據,並使這些按照目前的學說很難解釋的數據產生意義,如果這些數據是有意義的話。
可是,斯金納的主要影響仍然是在主流心理學之外。
赫爾最大的初衷是要按自然科學來建立新行為主義心理學,從而使其獲得知識上的地位。他的學習微積分在30年代看起來還支離破碎,而在他的《行為的原理》(1943年)一書中卻已經有了系統的形式,當時,這種方法倍受尊崇,影響極大。在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數千篇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https://read•99csw•com都是以他的一個或多個假設為基礎的。他成了心理學研究文獻中和學習心理學領導人物中被引用最多的心理學家。
1930年左右,(我)得出相當肯定的結論,即心理學是一門真正的自然科學;其基本的法則都是可以通過少數幾個普通的方程式加以定量描述的;個人所有複雜的行為最終將按照從(1)這些原初法則與(2)行為所從發生的情境中得出的二級法則歸納出來;作為一個整體的集團行為,即嚴格意義上同量的社會行為,可能按類似方法作為定量法則從同一原初方程中導出。
老鼠是人們最喜歡使用的一種實驗動物,因為它們相對較便宜,體積小、容易移動,成熟也快。無以計數的千萬隻老鼠被用作了這個研究事業,它們通過穿迷宮、操縱槓桿或者按動按鈕來獲取食物,跳過不同顏色的門,按下一根棍子以斷開使它們的爪子跳動不停的電流,還有其它許多的任務。這些實驗沒有什麼微瑣可言,它們都旨在發現重要的萬用行為定律。這裡有幾個例子:
這些魔鬼般的實驗者再一次把一切都倒過來,可現在,老鼠立即就知道了。它們已經知道把把獎勵和處罰與門的顏色聯繫起來,而不是方向。實驗又一次證明了巴甫洛夫的區別定律,即在有兩種提示的情況下,它們會取于獎勵的提示。
斯金納最有名的作品,《沃爾登第二》並沒有重塑美國社會,甚至一部分也沒有,不過,它無疑對成百上千萬讀者的思想和社會概念產生過影響。只有一次,有人的確是想按照《沃爾登第二》實際地創建一個烏托邦:這就是弗吉尼亞路易斯薩市的「雙橡公社」,由8個人在1967年建立的一個社區。經過許多年風雨之後,它的人口已經增長到81個。雖然仍然是按《沃爾登第二》的模式進行管理,可公社的社員們早些年以前就已經放棄了定義理想行為的努力,他們不再通過斯金納強化法來給彼此的行為定型。
行為修正法運動傳播到了好些精神病院和感化院。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們現在認為,它對一些病情嚴重的精神病人有作用,是他們自己的療法當中有用的補充,不過,就時間和員工精力來說,這是一種很昂貴的辦法。行為修正法還被許多心理治療者們用來治療一些不那麼嚴重的精神病人,如吸煙、肥胖、害羞、抽搐和語言障礙。它是行為治療法領域中的的個專門技巧,大部分是以巴甫洛夫型條件形成理論,而不是斯金納的行為修正法為基礎的。
行為療法正確的地方——它有用,但是用途有限——與其附屬的行為主義理論是類似的。它不是一種謬誤的學說,而是說,它只能解釋最基本的一些行為形式,而這些行為只是老鼠心理的一部分,也是人類心理學的極小的一個部分。對它的成就的一個極端評論見於1968年一位心理學家尼西米亞·約但的說法:
他來到了哈佛。那地方是內省式心理學的天下,可是,他不再對被他稱作「內幕消息」的東西感興趣了,因而急速轉向,自已干起用老鼠進行實驗的行為主義研究。在他的自傳里,斯金納帶著快樂的心情回憶說,他慶幸自己曾是個類似壞小子的人:「他們也許以為,心理學裏面的某種東西正盯著我哩,可是,事實是,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隨心所欲。」斯金納不聽教授的訓導,成了越來越徹底的行為主義者,在進行他的博士論文答辯時,人們請他列舉對行為主義的一些反對意見,可他一條也想不出來。
「手指兩側運動中時間關係的過補償」
同時,其它領域里進行的一些研究也開始對思維的工作機制帶來新的曙光了。從人類學里,得出了有文字以前的人類如何思想的研究;從心理語言學中,得出了人類如何獲取並使用語言的知識;從計算機科學中,人們知道了一種全新的設想思維的辦法——像信息處理一樣,一步一步地往前進,就像一道計算機程序。
這是托爾曼在老鼠的許多行為當中找出的一部分例子,他認為,這些行為只能解釋成老鼠的頭部有某種過程在進行中。幾年以前,他和一位同事曾製作過一隻簡單的迷宮箱,裏面有三條通向目標盒的路徑。最短的那條是從啟始處直通目標盒的;第二條稍長一些,向左彎了一下然後在中途接入最短的直路,距目標盒尚有一半的路程;第三條最長,向右轉了很長的彎,然後才在靠近目標盒的地方接入最短的那條直路。經過一系列試驗后,老鼠按行為主義的理論所預測的那樣三條路都跑過,然後學會了選最短的那條直路,因為這是最容易建立起來的習慣。
可是,霍爾特不願把目的歸於動物本身;這會意味著思維的影響,即它會向前預測目標,然後努力實現這個目標。反過來,他將複雜行為的目的性歸結于刺|激——反應單元組合的過程:動物每一個步驟中的尋找與迴避,構成了集合起來的刺|激——反應單元,其方式是,這種行為組合看起來好像是有意而為的。這種說法模糊而無法令人信服,可是,它已經走到了任何正統的行為主義者能夠走到的盡頭。
這裡有一個例子。通過下列方程式,人們可以計算一個強化后的行動的任何即定數量的重複,能夠增大通過學習所得習慣的力量的程度:
這隻箱子還能得出更為客觀的行為獲取或者消失數據,這超過了當時任何人所能收集的數據。老鼠會決定,而且只由它決定,這次按下橫杆和下次按下橫杆的時間間隔是多大。斯金納可以把他有關學習原理的發現建立在「反應頻率」的基礎上,即動物的行為按照強化程度而發生改變的頻率,它不會受到實驗人的行動的干擾。
隨著認知科學的到來,行為主義很快失去了它在心理學中頤指氣使的地位,它不再是像它宣稱的那樣一種足以解釋所有行為的方法。公爵大學的格列高利·金布爾總結了心理學家們對行為主義幻想的滅失:
雖然古典的學說以簡單的學習理論形成並經過了檢驗,但是,在一切的背後,總是有一種假定,即這些理論可以應用到所有的行為之中去……(而且,)學習的大部分基本法則已經被尋找出來,而留下來的只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問題,這些解決系統分類的小問題只不過是把一些主要的理論家們區分開來而已……(然而,)到本世紀中期,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古典的學習學說在範圍上受到局限,我們的科學知識已經上升到的高度還在伽利略以前,而不是在牛頓以後,如赫爾和其它一些人曾思考過的一樣。
我們不需要努力地去發現什麼樣的人格、心理狀態、感覺、性格特徵、計劃、目的、意圖或者自動的人真正是的其它一些特權,才能夠趕上對行為的真正科學的分析……思想就是行動。錯誤在於把行為分配到意識裏面去了。
行為主義心理學更為嚴重的一個錯誤是,實驗動物經常以一些不能夠按照很清晰明白的反應曲線率來行動。例如,許多研究者都曾發現,在一次反應消除嘗試的開始,一種動物會以更大的精力來對刺|激作出反應,不似它們在長時期的強化訓練中那樣。一隻一直通過按動橫杆取一顆飼料的老鼠,如果發現沒有飼料,它會一次又一次更用力地按動橫杆,而按照嚴格的行為主義學說,獎勵的缺失會使反應強度減弱,而不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