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五章 動機及情緒心理學家 -1

第十五章 動機及情緒心理學家 -1

這樣的一些活動所得出的明顯的滿足來自於找到這個世界如何工作,並獲得對其進行某種程度的控制。按照羅伯特·懷特的話說:
3.一些志願者在做很難做的算術題時,讓他們可以看到一些色情材料,儘管他們意識到了這些色情刺|激,可是,他們並沒有因為色情材料而受到激發。很明顯,如果要受到色情材料的激發,觀察者或者讀者必須幻想自己就在行動之中。參加本實驗的人太過集中精力於他們要完成的工作了。
在耶魯大學,德爾加多和其它幾位同事於50年代用電極在老鼠和貓身上做了同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研究,雖然沒有這樣富於戲劇性。他們給老鼠或貓的扁桃體——「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或者是古老的哺乳動物大腦,即一系列位於丘腦和皮層之間的結構——發送一道微弱的電流,使其出現害怕行為。後來,德爾加多及其他人通過外科手術在人類病人身上做過同樣的實驗。當一位病人接受這道電流時,他說他感覺到就好像他剛好從一輛汽車身邊擦身而過,另一位說,他感覺著就好像「某種可怕的事情就要發生」在她身上了。這些感覺在電流關掉后立即就消失了。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一般都認為,當某個犯了罪的人聽到人們讀一些單詞或者提出一些問題時,其中的一些是中性的,而有一些又是與犯罪相關的,後者經常會引起嫌疑犯血壓升高,皮膚電增大。在50年代和60年代,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了另外一些證據性的癥狀,並改進了測謊儀技術。有意識的思維會影響情緒——至少會影響有罪的焦慮及其相關的生理癥狀——這種假定被確認了。
我閑坐著,在腦海裏面回顧一些事情,還憂心忡忡的,可是,除了思想的能力跟不上以外,其它的倒沒有什麼。有一天,我在家躺在床上,掉下一個煙頭,伸手又夠不著。最後,我想辦法七弄八弄把煙頭弄熄了。我可能就躺在那裡被燒死了,然而,可笑的是,我一點都沒有感到驚慌。我就是一點也不害怕,一般人可能想到我會害怕得要命。
自我激勵和解釋性的行為後面的動機就是獲取能力和對直接環境的控制的慾望,這種理論最好的證據來自於皮亞傑和其他人對兒童通過遊戲和上學進行認知發育的研究。我們在前面讀到過皮亞傑相關的一些觀察,可是,有一個例子在這裡是極合適的。有一天,皮亞傑給10個月大的兒子羅倫特一片麵包,羅倫特把麵包扔在地上,摔碎一些后撿起來,又扔到地上,一次又一次地做,每次都極有興趣。第二天,皮亞傑寫道,他連續地抓假天鵝、小盒子和好幾種其它的東西,每次他都伸開臂膀讓東西掉下去。有時候,他豎直地伸開臂膀,有時候斜著伸在眼前或者腦後。當物件落在一個新位置時(比如落在他的枕頭上)他會讓東西落在同一個地方兩三次,就好像要研究空間關係,然後,他會修正這種情形。
可是,坎農-巴德情緒理論卻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儘管被後來的一些研究所修改,這些後來的研究表明,ANS、丘腦和神經系統中其它的原初領域可以生成情緒而不需要內臟任何輸入式的參与。在20年代晚期和30年代,一位瑞士生理學家沃爾特·希斯在一種實驗動物的下丘腦(位於丘腦下部的大腦核心的一部分)中植入了電極,並釋放出一陣微弱的電刺|激,狗作出了憤怒的反應。當希斯將同樣強度的電流送入下丘腦前面的區域時,動物就鎮定下來,並很快入睡。再過了很久以後,一位西班牙神經科學家約西·德爾加多利用鬥牛進行了同樣的下丘腦憤怒控制實驗。他在牛的下丘腦前部植入一根電極,然後進入鬥牛場,手握著一個控制箱,箱子會通過電極發出電脈衝。牛被放入鬥牛場,看見了德爾加多,很憤怒,並開始攻擊。德爾加多毫不退縮,按下一個鍵,牛就停下來了,並轉過頭去。
我把人類無法主宰或者控制情慾的缺撼叫做枷鎖,因為一個處在肉|欲控制下的人不是他自己的主人,反而為運氣所控制,他處在運氣的魔力之下,經常被迫去尋求那最差的,儘管他知道在他面前有更好的選擇。
——在1958年進行的一項著名的研究中,約瑟夫·布雷迪通過電擊使成對的猴子處於常規的壓抑狀態下。每對猴子中的一隻可以通過按下一根槓桿而延遲電擊20秒;另外一隻猴子的體驗與第一隻猴子的體驗聯繫在一起。(它要麼就不被電擊,要麼按照第一隻猴子所做的,或者沒有做的那樣電擊。)令人驚奇的是,可以避開電擊的猴子會得胃潰瘍,被迫的猴子卻沒有。很明顯,第一隻猴子的預期和由其能夠控制電擊的能力所施加的負擔產生了焦慮及其肉體癥狀。處於電擊控制組的猴子很快被稱為「經理猴子」,因為它們的情形與人類當中處於高度壓力和不斷的危機預期之下的的經理們很相似。然而,並不僅僅是預期引起胃潰瘍的。當一位名叫傑伊·威斯的研究人員重複布拉迪實驗時(用老鼠而不是猴子),他增加了一種警告性的音調,讓經理老鼠(但不是被動組)們採取行動。兩個實驗組都得了胃潰瘍,可是,由於警告音調的安全保障,經理組的老鼠比被動組的老鼠所得的胃潰瘍要輕得多。
——羅馬書7:19-23
對動機和情緒高水平的皮層影響在過去三十多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事實上一直是研究的前台。哲學及宗教傳統一向認為,我們的驅動力和感覺來自於動物或者生理的一面,可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發現,我們的許多動機和情緒會受到思維的影響,甚至有可能起源於思維。讓我們來看一看證據。
什麼樣的人會讓一隻關住的老鼠餓上兩天,然後把它關在籠子裏面,再在籠子遠處放上一兩粒食物,讓老鼠抓不到食物,而只有在接了電的柵欄上亂抓,因而使它的爪子觸電?什麼樣的人會把一隻母鼠放在籠子的一端,然後把它的幼鼠放在籠子的另一端?
這是他們在那些年代里天真努力的結果,他們像物理學家一樣嚴格而客觀,結果,他們認為對主觀狀態的報告,包括感覺或者情緒,超出了科學範圍之外。從桑代克用老鼠在迷宮箱裏面進行實驗的時代開始,到本世紀初葉,研究者們都在尋找一些辦法來連接行為和可觀察的生理狀態,比如飢餓、口渴、或者疼痛,而不是一些主觀的狀態,如情慾。
——1953年,一位社會學家霍華德·S·貝克爾研究了五十多個吸大麻的人。他發現,除開其它的事情以外,得教剛開始吸大麻的人注意並分辨他們的感覺,確定何者為「興奮」狀態,並把它看作快樂。興奮的生理感覺有相當一部分的意義來自於認知及社會的因素。
為了檢驗他們的假說,沙切特和辛格清志願者們同意注射蘇普諾欣,以檢測這種維他命製劑對視力的影響。事實上,注射的這種藥物是類上腺素阻斷劑,它會引起心跳加快,面孔發紅,雙手顫抖,就跟一些強烈的情緒一樣。事先告訴了一些受試者,說蘇普拉欣有這樣一些副作用,而另外一些人則沒有告訴。
除開理智和激|情之間的衝突之外,哲學家們從沒有對情慾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產生興趣,他們更關心智力的工作原理和知識的來源。當他們的確要討論人類行為的時候,通常也都是在道德哲學的範圍之內——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而不是我們行為的原因。有關肉|欲的心理學只是在現代之前才得到一些注意。如我們已經知道的,笛卡兒所做的工作也僅止列出了六種主要的情緒,並把其它一些解釋為這六種情緒的合併。儘管斯賓諾莎詳細地處理過一些情慾問題,可是,他是以嚴峻和邏輯的方法這麼做的,並沒有傳達出它們的力量,也沒有傳達出情緒體驗的力量。比如,他定義愛為「只是伴隨著某個外部原因的想法的一種喜悅」,而恨則「只是伴隨著一種外部原因的痛苦」。
——70年代後期,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保爾·羅金和德博拉·席勒調查了人類如何及為什麼形成對痛苦刺|激的愛好,這次是食物中的紅辣椒。羅金和席勒採訪了費城的大學生和奧阿夏卡附近一座高地村莊的墨西哥人。他們發現,一開始,兒童對紅辣椒的反應幾乎總是不好的,這就排除了愛好紅辣椒的人對這種辛辣之物相對不敏感的可能性。他們發現,這種痛苦感覺最開始的不喜歡會因為母親的訓練和社會情形(特別是在墨西哥)而改變。熱灼感覺被認為是所欲求的這種認識會使孩子們慢慢養成對它的愛好——這一次,證據又證明思維決定著一種感覺如何被解釋。
這不僅在兒童時候是如此,在成人階段,儘管不可能到達這種程度,但我們被迫增強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了解,而且也增強了處理問題的能力。
ANS及CNS理論read.99csw.com
十多年以前,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一位著名的情緒研究員羅伯特·普魯契克,曾請志願者們給一長串成對的、與情緒有關的詞按其類似程度定級。對志願者的定級進行的因素分析顯示出,哪些情緒具有與其它情緒最大程度的重合率,因而是最為重要的。普魯契克的結論是,有8種基本的情緒:喜悅、贊同、害怕、驚訝、悲傷、討厭、憤怒和期盼。他發現,其它一些共同的情緒都是這些基本情緒強弱不等的翻版。比如,極度悲傷是悲傷的極點,憂慮是最低水平的悲傷。在現存的定義當中,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定義,可是,儘管人們經常引用這個定義,但在情緒研究者當中這不是一個標準的定義——也沒有這樣一個標準。
在整個20年代和30年代,還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來探索其它的主要驅動力,包括起源於對液體、氧氣、性|交、適宜的溫度和避開疼痛需要的那些驅動力。1943年,動機的這些生理方面被喜歡數學的行為主義者克拉克·哈爾溶入了一條極為簡單的理論,他認為,所有的驅動力都在尋找同樣的基本滿足——松馳因為生理需要而形成的令人不快的緊張——所有動物尋求的理想狀態是來自於所有驅動力的滿足的平衡。幾乎半個世紀以後,個體生態學研究將會顯示,許多動物在其肉體需要得到滿足後會在一小段時間里處於不活躍的狀態,獅子在在飽食過後會在同一個地方呆上12個小時而一動不動。
動物不僅僅受到新奇性的激勵,它們會主動地尋找新奇的情景,以便使自己受到繳勵。人類特別有可能嘗試新事物,以激勵自己的思想和感覺。我們自己跑去看恐怖電影以讓自己嚇一跳,我們看色情材料以繳發自己的性|欲,我們與勢均力敵甚至比我們強的對手進行遊戲,為的是向自己挑戰,也讓自己的思維在解決問題中開動起來。心理學家弗雷德·謝菲爾德曾很有說服力地證明,強化人類行為的不是驅動力減退,而是驅動力引發。我們看電影、讀書或者玩遊戲不是非要看完,讀完或者玩完,而是要其中的觀看,閱讀和玩本身。
很明顯,許多行為動機是由複雜的需要激發的,而且是由自律中樞神經系統及思維生成的。這就是動機和情緒研究者們一直忽略了的。
情緒是行動預備中發生的變化,它有控制性的先後順序(它會中斷可替換的心理和行為活動或者與之競爭)和由對與關心之物相關的事件的評估而引起的變化(因而會引起積極或者消極的感覺)。
沒有哪一種現象像人類的知識那樣成為長期討論的主題。可是,這種討論通常會忽略對於尋求知識這種力量之下的動機……很奇怪,許多能夠激發最為持久的探索,並在找不到答案時引起很大苦惱的探尋,都沒有什麼實際的價值或者緊迫性。人們只需考慮一下一些形而上學者對某些本原論的探尋,或者考慮一下一些喜歡文字遊戲的人,就可以讓自己相信這一點了。
——在與不同情緒有聯繫的內臟反應中各有一些不同,可是,這些不同之處不會如此明顯,如此靈敏,以至於會為人類體驗到的情緒範圍提供可區別的提示。
坎農的學科是生理學,可是,他受業于詹姆斯,還是羅伯特·耶基斯的朋友。也許就是這些影響使他在探索了通過ANS(自律中樞神經)進行消化控制幾年以後,轉向了情緒心理學。在經過大量調查之後,他慢慢覺得,詹姆斯-朗格理論是完全錯誤的,1927年,他發表了一篇歷史性的論文,徹底否定了詹姆斯-朗格理論。在論文中,他提出了五種以他自己和別人的研究為基礎的證據。在這五種證據之中,下列三種是最令人信服的:
他希望,他的數據會給一個簡單的假設提供證據:老鼠的需要越強,其滿足需要的動機或者驅動力就越強。測量對食物的需要很簡單,就是看老鼠有多長時間沒有食物,對因之而來的驅動力的測量就是老鼠會跨過電柵欄想再取一點食物的頻率。這項實驗在老鼠餓到第3天時就證明了沃登的假設是正確的。到第三天之後,老鼠會變得無力,也不再費力跨越柵欄了。動機研究沒有比這個更客觀的了。(用母鼠及幼鼠進行的實驗不那麼盡如人意,幼鼠不在時,不會造成如飢餓一樣明白無誤的需要。)
到目前為止,認知對情緒影響最為難忘的實驗,是1962年由斯坦利·沙切特和傑羅姆·辛格進行的。這項實驗得出了一個理論,它主宰了20年的情緒研究。沙切特是位直率的人,五官輪廓清晰,他的幽默感十分滑稽,在60年代還喜歡搞些冒險和容易導致誤解的實驗。我們在前面看到過,他喜歡扮演一個虔誠的信徒,相信世界將會淹沒在一片洪水之中。只有這樣一個人才可能想到並進行我們在這裏所談到的歷史性的問題。
第一個以科學方法探索情慾對行為影響的人不是一位心理學家,而是一位偉大的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1872年,在他歷史性的《物種起源》出版十幾年後,達爾文出版了另一部非常有趣的小作品,《人類和動物的表情》。在這本小作品中,他提出,情慾之所以發生進化,是因為它們會導致有用的行動,並增加動物物種生存的機會。恐懼、憤怒和性激動分別會產生逃避行為。對任何敵人的反撲和物種的繁殖。達爾文認為,人類情緒是從其動物先輩派生而來的,它們具有類似的價值和表達。狼會齜牙裂齒,人類會冷笑;動物的體毛在憤怒或害怕時會直立起來,以使自己看上去更寵大,而人類憤怒時也會毛髮聳立,挺胸揚臂,一副惡狠狠的挑戰姿態。
我們已經在前面看到過兩種這樣的實驗。打開窗戶看玩具火車,或者打開門栓卻不能開門的猴子,都不是因為一種生理的需要或者受到原初大腦的激勵,而是通過認知需要,也就是說,是因為心理刺|激。
所有這些可能會讓情緒研究聽上去遠離現實生活,而事實上,心理學家也的確對情緒較高級的一些問題感興趣:情緒服務於什麼樣的功能?它們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學習得來的?它們是全球一致的還是因文化不同而有差異?它們與肉體及精神過程是怎樣聯繫在一起的?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一致認為,情緒不僅僅是對一個物種發出的信號,即某個物體或者事件對其需要是相關的,它是一種方法,通過它,情緒會成為有目的的行為。
一種支持情緒的邊緣系統理論的完全不同的證據,是在70年代由一位發展心理學家J·E·斯坦納提供的。他給一些新生嬰兒拍照,在嬰兒第一次通過乳|房或者奶瓶吃奶以前,讓嬰兒喝一些有甜味、鹹味或者苦味的水。甜水使嬰兒吮吸嘴唇,鹹水使嬰兒吸起嘴唇,皺起鼻子表示不悅,苦水使嬰兒張開嘴吞水,或者作嘔。斯坦納接著在無腦的新生嬰兒(無腦是一種悲劇性的畸形,胎兒的大腦主幹以上沒有腦組織形成,這樣的嬰兒很快會死掉)做同樣的實驗。他們所表現的面部表情和反應與前述的一樣。這樣一來,簡單情緒及其面部表情看上去就是由腦幹產生的,不過,在正常兒童中,這些反應通過高級神經中樞做了一些修改,因為孩子學會了哪些是社會當中可以接受的情緒行為。
在本世紀之交,心理學家們很滿足於說,由生理需要或者狀態促發的行為是由本能決定的。可是,這個簡化的回答對本能如何在心理學水平上進行操作隻字未提,也沒有提供一種心理學的條件,以供進行實驗調查。1908年,心理學家威廉·麥克杜格爾提出了一些解釋,並在1923年將這個解釋完善化了。被生理需要激發起來的物種會追尋一個已知的目標,它的行為因此就是有目的的,或者是受到激發的;從這個行為當中產生的心理動力,即動機,是一種可以用實驗方法加以控制、測量和研究的。心理學的又一個分支就這樣開始了。
根據沃登的報告,就跟在其他一些行為主義著作中一樣,根本不談什麼本能。行為主義者相信,高等動物(如哺乳動物)所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是學習的結果,他們認為本能理論是倒退的。到20年代,他們已經把動機行為有目的的行為力量稱作「驅動力」而不是本能。曾在1918年提出過驅動力概念的羅伯特·S·伍德沃思說,儘管有機體具有天生的一些機制來從事比如尋找和吞食這樣一些活動,可是,這些機制一般都是閑置不用的,直到受到一個驅動力的激發為止,這個驅動力會使這個動物趨向一個它知道能夠滿足它的需要的目標。行為主義者認為驅動力是一種令人滿意的概念。另外,驅動力跟本能不一樣,它是心理學家們可以通過實驗條九九藏書件進行製造、測量並修正的,以確定動機的規律。
原始人類有一系列的答案:人類的行為是由神靈、魔力掌握的,是吃了某種動物的某個部分后決定的等等。半原始的荷馬時代的希臘人只是稍稍複雜一點而已,他們認為,神靈把思想和衝動直接放在了人的思想內。可是,公元前6世紀和5世紀的希臘哲學家們的思想產生了一次巨大的歷史飛躍:他們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內部力量所致-肉體的感覺和想法。
每個人都知道,因為暴風雨或者生病而在家閉了幾天後,人們會產生一種出門的需要,想四處看看,看別的地方和面孔;長時間干同樣一些雜事後,人們會產生干點換腦筋的新鮮事的需要。
肉體理論
在回顧了支持和反對詹姆斯-朗格理論和坎農-巴德學說的一些證據以後,沙切特得出了一個結論,即「情緒、心情和感覺狀態的種類完全無法與內髒的種類相提並論」,而且,跟其他大多數心理學家一樣,他得出結論說,認知因素可能是情緒狀態的主要決定因素。他和辛格提出一種假說,即人類不能從他們體驗到的生理癥狀里找到一種情緒,而必須依靠外部的提示才行。通過這些提示,思維會把身體體驗到的東西標為憤怒、喜悅、害怕等等。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個醫學小組1969年發現,對人體注射乳酸鹽(細胞能量代謝過程中的一個副產品)會引發與焦慮有關的生理癥狀,還有對焦慮的主觀感受,後者在一些有焦慮傾向的人當中最為明顯。
這些假想當中,有一個相當明顯的假設,即生理需要越大,滿足它的驅動力就越大,這個動物會表現出來的活動也就越多。為了檢測這個假設,1922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位名叫克特·里奇塔的心理學家把鼠籠綁在彈簧上,使其自動記錄老鼠的活動。留下的痕迹非常令人滿意,它們顯示,飢餓的老鼠偷偷地在籠里竄動,次數比不餓的老鼠多些。1925年,在北卡羅萊那大學,J·F·達謝爾利用一塊複選板進行同樣的試驗。他數了一下老鼠進入方框的次數,發現飢餓的老鼠踏進的方框數多於餵過的老鼠進入的方框數。1931年,沃登的「哥倫比亞障礙籠」是檢測同一種驅動力當中更好些的辦法。
可是,坎農的情緒理論卻是完全不同的。他認為,周邊或者內臟條件不是情緒的起因,而是其它原因伴生的效果。在收集證據來反駁詹姆斯-朗格理論時,他剝開了一些動物的皮(剝掉了動物的皮),之後,只需要很少的刺|激就可以引發動物強烈的反應。
隨著50年代和60年代新認知主義的興起,心理過程又一次成了正統的研究領域,有些研究者開始調查人類的動機和情緒。可是,在幾十年的時間里,認知主義心理學家們的大部分興趣都在「直接認知」(信息處理、推理等)里。只是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他們的興趣才更多地轉到「間接認知」上面來,並且開始了解它與動機是如何聯繫起來的。直到1988年,康乃狄格大學的羅斯·巴克這位動機和情緒研究方面的領袖人物才宣稱:「心理學重新發現了情緒。」
假如沒有給一個人即時解釋一種生理激勵狀態的話,他會給這種狀態標上名字,並以他知道的認知術語來描述他的感覺。在認知因素為情緒狀態有力的決定因素範圍內,應該能夠預測到,正好相同的生理激勵狀態可以標明為「喜悅」或「憤怒」或「嫉妒」,或者任何叫得上名字的情緒標籤,這取決於這種情形的認知方面的情況。
儘管行為主義者可以觀察並測量與動機有聯繫的外部活動,但是,他們既沒有觀察也沒有測量情緒的生理指標。一隻老鼠可以告訴他們它所感覺到的東西,而且儘管人類也可以,但是,他們認為這些信息是不可檢測,也沒有科學價值的。
可是,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一直到目前還在進行的一些實驗不斷地發現一些證據,在有限的方面,詹姆斯-朗格理論是正確的。有三個例子:
這裏還有斯賓諾莎在17個世紀以後對「人類枷鎖」的分析(他的《倫理學》的第四部分):
可是,到1927年,其他一些生理實驗也得出了強有力的證據,這些證據與這個理論相矛盾。這是由沃爾特·坎農(1871-1945)進行的工作。他是一位傑出的實驗者和理論家。跟約翰·B·沃森和身無分文的小鎮青年詹姆斯·吉布森一樣,他雖然缺少重要的關係,但最終也通過艱苦的工作和天才攀登上了科學的高峰。他在哈佛拿到碩士學位之前就已經發表了大量吸引了廣泛注意的學術文章,而且在35歲的時候就被指派為喬治希金森大學的生理學教授。這一切都是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獲取的,不像詹姆斯那樣與大學的高層權威有一些聯繫。
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
可是,這並不能解釋有些人尋找對一些沒有實用價值的問題的答案這種強列的衝動:比如,宇宙的年齡和大小、蜜蜂告訴彼此如何尋找蜂蜜的辦法,或者人類性格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如已故的天才動機理論學家丹尼爾·伯林在1954年的一篇文章中就好奇的動機力量所寫的:
然而,他們認為這兩種內部力量是互相矛盾的。比如柏拉圖,他認為我們都受到肉|欲的控制,除非理智為我們顯示一個更好的辦法,意志會在這兩種力量之間維持平衡。情慾——我們受其驅使的慾望和情緒都是邪惡的,而理智是有益的,這個想法在日後幾個世紀的時間內,會主宰西方思想當中有關行為的概念。它會影響一些完全不同的思想家,比如基督教的大弟子保羅,還有最偉大的理性主義者斯賓諾莎。下面就是保羅哀嘆肉|欲魔力的一段話:
然而,在這些心理學狀態的不快和行為結果之間,必定有某種方向性的機制或者力量。如果沒有,為什麼飢餓會導致潛行覓食,或者,為什麼性|欲會導致求愛行為,而不是隨便的激發動作?
養狗的人對此非常熟悉。把狗放在一個不熟悉的新家裡的時候,它們立即會在屋子裡倒處嗅一嗅,看一看,這並不是由飢餓或者其它肉體的需要驅動的,而是一種因為需要了解而產生的行為。
在坎農的兩種理論當中,口水及咕咕響理論解釋驅動力,儘管這種理論佔據了一陣子統治地位,可是,最終被其它一些實驗證據所推翻。1939年,有兩種研究利用了「假飲」來進行測試。通過外科手術在狗的食管里接一根管子出來,把狗飲下去的水接出來,這樣,水就進不去胃裡面了。儘管它的嘴是濕的,狗持續大量地飲水卻不能減輕口渴。很明顯,沒有什麼比乾裂的嘴更容易引起口渴的驅動力了,它來自於另一種更深層的內臟信號,通過神經系統變成行動。
在許多年裡,詹姆斯-朗格理論一直為人們廣泛接受,到20年代,當新的生理測量方法出來以後,研究者們就能夠更為客觀地測量詹姆斯只能靠主觀來觀測的一些身體變化。他們的目的是要看看血壓、脈搏和出汗這些被自律神經系統(ANS)——處在大腦和脊髓之外的那部分神經系統——控制著的具體的變化,是如何與受試者說他們已經體驗到的情緒發生相關關係的。
因為按著我裏面的意思,我是喜歡神的律:
——沙切特和他的同事拉里·格羅斯召摹了一批志願者,有些是胖子,有些是正常身材的人,讓他們參加宣稱是對肉體反應與心理學特徵之間的關係的研究。實驗者哄騙志願者把手錶交出來,因為要在手腕上綁電極,綁在他們身上的電極只是個晃子,為的是誘使他們脫下手錶。研究者們還在房間里留下一些餅乾,並告訴志願者——他在實驗期間是一個人獃著——隨便用。房間裏面有一座經過修改的鍾,要麼是半速走,要麼是快一倍。過一陣子后,志願者認為到了午餐時間,不過,這時候尚不到吃飯時間,其他一些人則認為還沒有到午餐時間,而實際上午餐時間早過了。認為已經過了正常午餐時間的肥胖者,比認為還沒有到正常午餐時間的肥胖者吃的餅乾多些。正常的志願者吃的餅乾是一樣多的,不管他們認為到了什麼時間。結論:不是胃,而是思維決定著這些肥胖者飢餓的感覺。
可是,許多行為形式並不在哈爾理論所描述的範圍內。一條狗會聽從命令不去滿足生理的需要而去逗主人高興。碩鼠會在一隻鍛煉輪上無明顯目的地亂跑。一隻老鼠可以學會按下一根槓桿以使其滴下幾滴有甜味但並無營養的水。為了按驅動力減退理論來解釋這樣一些行為,行為主義者認為,存在一些像「後天得來」或者「次等」的驅動力和動機。這些是從非生理的需要中產生的九_九_藏_書,可是它們會通過與原初驅動力的聯想而得到其動機力量。比如,狗學會聽從主人的命令,因為首先它會得到食物獎勵和同意,最終它會形成尋找同意的驅動力,而同意就會變成獎勵。
可是,儘管達爾文聲名顯赫,大部分早期的科學心理學家都迴避情慾這個話題。(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及其他心理分析學家是典型的例外。)今天,由於心理療法已廣為接受,許多人認為情慾和行為是心理學家最為關心的話題,可是,歐內斯特·希爾加德在他的美國心理學史中說,在本世紀前50年裡,「進行學術研究的心理學家們對文學和戲劇中很大的情慾主題缺少興趣,這真是怪事一樁」。
這並沒有證明生理感覺就一定在情緒知覺之前,如詹姆斯和朗格所斷定的一樣。可是,由埃克曼和其它一些人所進行的十幾種實驗都顯示,當志願者故意假設某種特殊表情的面部表現時,所涉及到的肌肉的移動會引起起脈搏頻率、呼吸率和皮膚電很小,但可以測量的變化,還有同樣很小但可測量的感情變化。埃克曼認為這些會導致一種反饋效果:故意假裝的表情會帶來肉體的變化,然後可以引發這個人剛剛模仿的情緒感覺。
對情緒的這個定義,或者現在的其它近30種專業性的定義一般為心理學家們所接受。如最近一位專欄作家所評論的:「人人都知道情緒是什麼,可給一個定義卻不容易。」
哈爾在行為主義的基礎上,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的基礎上都認為,動物基本的動機是要減少驅動力,可是,在60年代,當認知又一次成為心理學最為關心的問題后,一批研究者開始覺得驅動力減退很不完全,並進行了一些實驗,證明更高級的動物經常受認知需要和過程的驅動。
——在1966年,因為脊椎受損而半身癱瘓的心理學家喬治·霍曼採訪了25位退伍士兵,所有這些人都在兩年前或者更早一些時候經歷過脊椎斷裂之苦。霍曼請他們描述在受傷之前和自從受傷以後經歷過的害怕、憤怒、性衝動和悲傷。他們說,除了悲傷以外,他們在受傷以後情緒有了變化;情緒沒有以前強烈了,對自己的感覺不出聲,或者冷眼相看。最重要的是,傷勢越重——因而身體系統從大腦里斷開的數量就越多——變化就越大。一位頸部受傷(高位截癱)的人說:
情緒激勵的認知學說立即走紅。它不僅顯示出認知的重要性,心理學家喜歡的新課題,而且使一大堆先前得出的、令人驚訝的發現產生了意義。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時間內,心理學家們進行了數量繁多的相關研究,其中一些證實或者反駁了沙切特-辛格學說,可是,其中大部分確認並豐富了這個理論。下面是這些發現的精華部分:
——1960年,埃克哈德·赫斯(前不久我們看到他在一隻機械母鴨身上印上野鴨圖案)對一些看著不同圖片的志願者的眼睛拍照,男人的瞳孔在看到女人的照片時會擴大,特別是當他們看到女人的近照時;女人的瞳孔在她們看到嬰兒,特別是看到與母親在一起的嬰兒時也會這樣。辨認並評估圖片內容的思維向邊緣系統發送信號,後者接著就生成了周邊及中樞神經反應,即,瞳孔放大和一種性興趣感覺。
這些行為在進化學說中是很有意義的。如動機理論家羅伯特·懷特於1959年所言,高度發達的動物為了生存必須學會有效地對付環境問題。對一些情境的好奇或者自我激勵是為了增多學習有效處理環境的機會,因而也就得以生存和繁殖。
同樣的原則有時候會使一些心理治療者改變病人的情緒。通過改變面部表情、姿勢和身體運動,病人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用一種更為積極和歡樂的情緒替代沮喪或者失敗的情緒。這一次又支持了詹姆斯-朗格理論:我們在身體上感覺到的東西決定著我們的感覺。(你可以自己進行這項實驗。皺起臉來做一個哈哈大笑的樣子,持續幾秒鐘,然後看你是否至少感覺到應該伴隨這種姿勢的感覺。)
研究者們通過單面透鏡觀察受試者的行為,並給這些行為定分數,之後請志願者填一份表格,表明他們憤怒、氣憤討厭或者反過來感覺多好,多快樂的程度。結果非常有趣。在沒有預先告訴他們該葯有副作用的受試者中,看見這個合謀者欣快的樣子的人也有類似行為,並說他們感覺到了欣快|感,而那些看見他很氣憤,很憤怒的人也有類似的行為表現,並聲稱自己的確感覺到了同樣的情緒。而在事先告知蘇普諾欣的生理副作用的受試者卻沒有引發這樣的反應。沙切特和辛格的歷史性結論是:
可是,我們不喜歡,也不去追求太多的激勵,我們更喜歡適度的刺|激,而不喜歡太過強烈,太可怕或者太混亂的刺|激。這一點也有進化價值:我們和其它物種在中等水平上的激勵中能夠最佳地發揮自己的作用。許多實驗都想證明這一點,在其中一項實驗中,讓志願者在100秒鐘的時間內解決20組很難的變形詞問題,而得到的現金回報是很少的。讓他們評判這個遊戲有多好玩就可以知道他們受激勵的水平了。激勵程度處於中等的人解決的變形詞難題最多。這個原理對每個人都很熟悉。所有那些開車的人,玩需要生理或者心理技能遊戲的人,或者那些為別人工作的人都知道,當自己處於無聊或者昏昏欲睡的狀態時,都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頂著極想把事情做好的壓力去做時也做不好。
因為這些原因,詹姆斯-朗格理論就生存下來了。儘管支持其它一些情緒理論的證據更強一些,肉體理論卻不能被忽視。如在心理學中的許多議題一樣,最終有關情緒來源的答案也許是多方面的——一系列理論解釋——系列互有關聯但不同的一些現象。肉體理論也許是一種有效但很有限的部分答案。
——內臟變化通常發生在刺|激之後的一到兩秒之內,可是,情緒反應一般只需要更短的時間,因此,它們是發生在生理變化之前的。(儘管這是以實驗室證據為基礎的,可是,我們在一個類似事故之後會感到害怕,這是一種共同的經驗——這之後,我們的心跳會加快,我們感覺到無力,嘴裏面有奇怪的味道等等。)
在50年代,芝加哥羅約拉大學的一位出生於捷克的心理學家瑪格妲·阿諾德(本世紀中期以前為數不多的幾位在心理學中獲取了顯著地位的婦女之一)及其他人提出了「激勵理論」,這是一種對動機和情緒集合的解釋,認為它們的起源在於「網狀形成」(連接腦幹和丘腦的神經元網路)。
這樣一來,這個古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最終就成了現代心理學的中心問題,而情緒現在也被看作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至關重要的。對動機和情緒的研究從哲學思辨開始,在科學時代首先轉變成對生理需要的調查,然後轉變成對神經系統功能的調查,再後轉變成對認知過程的調查。它是心理學自身進化的範式。
孩子看上去好像迷醉於發現他可以對之施加影響的環境,以及環境對他可能產生的影響這種很令人愜意的活動……在這些結果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保護的範圍內,他們會慢慢增強處理環境問題的能力。孩子的玩耍因此而可以看作嚴肅的事情,儘管對他而言,這隻是某種有趣和很好玩的事情。
心理學家們首先強調了動機的肉體根源,接著又強調了它的丘腦和淋巴根源,但他們忽略了一般人堅信不移的一項日常事實:人類和高等動物經常是因為心理需要而產生動機的,而並不總是由生理需要產生的。
——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辯論,情緒倒底是全球各處都一樣的,還是相對的,也就是說,人們在任何文化里都感受到同樣的一些感情。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聖弗蘭西斯科的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保爾·埃克曼及其同事研究過這個問題。他們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來表達六種基本的情緒(憤怒、討厭、幸福、悲傷、害怕、及驚訝),他們發現,他們的面部表情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儘管因為文化上的規則而略有不同。埃克曼和他的同事及德拉華大學的卡羅爾·伊澤德曾讓一系列文化背景極為不同的民族的人們看過一些表達不同情緒的照片。看照片的人幾乎總是正確地辨認出了那些情緒。儘管在引起特殊情緒的文化情景中有很大的差別,可是,一些證據強烈地表明,基本的情緒都還是全球一致的,並且伴隨著同樣的一些面部肌肉動作。伊澤德經常拍攝一些嬰兒的照片,並發現從出生到4個月大的時候有五種表情(興趣、友好的微笑、憤怒、驚訝和悲傷)——這些表情出現的時間很早,看上去他們明顯就是對情緒天生的反應。
在50年代及稍後進行的其它一些實驗顯示,與行為主義學說相反,老鼠能學read•99csw.com會做一些得不到獎勵的事情——至少不是因為食物、水或者其它生理滿足的獎勵。在好幾種研究中,老鼠選擇的路線會引導它們不是找食物,而是進入一個迷宮;它們情願選擇一條通達食物的新路線,而不是已知的線路;它們學會在Y型迷宮裡從黑色中分辨出白色來,為的是獲取因為探索了複檢迷宮而得的獎勵;也學會了在籠子處於黑暗時按動一根槓桿來打開一盞燈,或者當籠子太亮時按下槓桿來熄燈。
一位對來自於嚴重的情緒混亂的生理現象有興趣的心理學家卡尼·蘭迪斯,他一定是位了不起的推銷員。在20年代早期,他勸說三位志願者餓了48小時,最後30個小時不睡覺,他們連在監測血壓和胸部擴張的儀器上,吞進一隻與小橡膠管連在一起的小氣球,以便測量胃收縮。他還把一個類似的裝置插|進他們的直腸,然後對著一個可以測量其二氧化碳輸出的儀器呼吸,以作為代謝率的指標——在這個時候,他們會受到一次電擊,電擊的強度以他們輕易能夠接受為準,直到他們做出手勢,說再也不能忍受為止。
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
沃爾特·坎農的實驗工作引起了對詹姆斯-朗格理論的爭議,他提出了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理論;每種都產生了好幾年的影響。
如我們在前面已經看到過的一樣,這種理論首先是由威廉·詹姆斯在1884年提出來的,而幾乎在同時,一位丹麥生理學家卡爾·朗格也提出了這個理論。詹姆斯-朗格理論認為,如我們在前面所看到的,一個令人激動的事實會帶來身體的變化,我們對這些變化的知覺就是情緒——這與我們認為某項事實激發一個情緒,因而產生身體變化的印象是相反的。(如詹姆斯所言,我們遇到一頭熊時會發抖,因為發抖,我們會感覺到害怕。)
——坎農通過外科手術把老鼠的內臟與交感神經系統切斷,一位英國生理學家C·S·謝林頓以前也在狗的身上做過同樣的試驗。在兩種情況下,所有的來自心臟、肺、胃、大腸和根據詹姆斯的說法是情緒來源的其它內髒的信息,都切斷了與大腦的聯繫。可是,如坎農所言:
在那個時代的放任自流精神鼓舞下,有些研究者對受試者施加了今天看來不可容忍的壓力。比如,一位名叫布拉茨的心理學家對志願者說,他們要參加的一項實驗是在15分鐘內的心率變化研究。每個志願者都綁在一把椅子上,雙眼蒙上布罩,用電線接上一些可以監測脈搏、呼吸和皮膚電係數的儀器,然後讓他們獨自一人呆15分鐘。在此期間,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有些受試者實際上都睡著了——可三次之後,在第四個階段的某個時候,布拉茨掀動一個開關,使椅子突然向後倒下去,直到傾斜60度的時候被一個門檔擋住。椅子的前面有活頁連著,後面靠著一道假門。志願者都表現出了突然的快速和不規則心跳、突然的呼吸停止和喘氣,以及一陣皮膚電。所有人都報告體驗到了害怕(以及後來的憤怒或者好笑)。椅子的跌落應該是非常突然和沒有預料到的,應該沒有預想的情緒,如在詹姆斯-朗格理論中一樣,害怕是由椅子的跌落產生的身體變化。
父母們也知道這一點。他們看見過自己的小孩子高高興興地一連幾小時不停地按各種按鈕,或者在玩具聚錢罐或者其它玩具身上四處亂撥拉,以期找到一些東西之所以能夠工作的原理。
這些令人極度不安的手術對動物的情緒反應卻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在謝林頓「具有明顯情緒氣質」的實驗狗中,對感覺區域進行的外科手術切除並沒有引起這條狗產生明顯的情緒行為;「這條母狗的憤怒、它的喜悅、它的厭惡以及當挑鬥出現時它的害怕跟以前是一樣明顯的。」在切除了交感神經的貓中,所有表面的憤怒跡象都在一隻汪汪叫的狗出現時表現出來——噝噝叫,偷偷地跑動,耳朵收縮,齜牙裂齒,舉起前爪來準備攻擊……
在50年代和60年代,心理學家在得到有關認知對動機產生的影響的新發現的同時提供了大量證據,證明思維而不是內臟、丘腦或者邊緣系統經常是情緒經驗及其生理癥狀的主要源泉。其中的一些證據有;
認知學說
激勵理論得到對大腦使用電極刺|激的一些研究的支持,這門學說認為,進入大腦的刺|激會「激活」網狀形成和邊緣系統,使皮層和動物進入行動準備狀態。比如,聲音或者味道,會喚醒沉睡的動物;嬰兒的哭聲會使睡著的母親完全醒過來,立即站起身。像不準喝水、進食、呼吸空氣,或者增高性荷爾蒙水平這些刺|激也可以激活網狀形成,這可以通過腦電圖(EEGs)——大腦記錄——看出來,通過網狀形成加快心跳,並增強整體的活動。總起來說,這個理論認為網狀形成是一種調節器,在通過感官接收信號時會轉變成生理活動和情緒反應。
要麼是因為這是如此新潮的一個進展,要麼是因為這個課題的成分如此混雜,情緒研究者和理論家在它們正在研究的課題的定義上仍然達不成一致意見。普通人沒有什麼困難;一個3歲的孩子也知道什麼是快樂、悲傷或者害怕——就是他感覺著怎麼樣。可是,從事研究的心理學家們卻看得更深;他們對情緒的定義包括原因、生理伴隨癥狀和後果,在一般人聽起來可能是艱澀難懂的。舉一個例子:
就在受試者開始感覺到藥效前,他們被帶入一個房間,和另外一個假裝也注射了這種藥物的學生(合謀者)呆在一起,他們要填一張5頁的問卷。合謀者將他預演好的兩段戲之一演出來。當著某些受試者的面,他會表演得很輕浮,很蠢,很開心。他會胡寫亂畫,把揉皺的紙團扔在遠處的廢紙簍里,只當是「打藍球」,摺紙飛機滿屋亂飛,玩呼啦圈等等,同時信口胡言,比如:「今天我真高興。我覺得又像個小孩子了。」當著其他一些受試者的面,他會一邊填問卷表一邊牢騷滿腹,說裏面的一些問題叫他煩心(這些問題問得越來越接近個人隱私,越問越有污辱性,最後的問題之一是:「你母親與多少男人有過婚外戀關係?」——對這個問題,多重選擇答案中最低水平的次數是「4次及以下」)。最後,他會把問卷撕掉,把碎屑扔在地上,大罵著衝出房間。
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
你可能認為只有虐待狂才會這麼干。可是,卡爾·J·沃登是一位很體面的年輕人,根本談不上什麼虐待狂,他只是行為主義時代一個典型的實驗心理學家。時間是1931年,地點在哥倫比亞大學,儀器是他發明的,即「哥倫比亞障礙籠」,通過這隻籠子,他在想辦法客觀地測量兩種動機來源的力量,即飢餓驅動力和母性驅動力。
然而,並非所有的心理學家都感覺受到行為主義對可接受證據的約束,有些人願意接受一個人對他或者她正在感覺著的東西的認同。可是,就算是這些人,在本世紀早期的幾十年中也主要只對伴隨著受試者說他們感覺到的情緒的生理變化有興趣,而研究者們相信,這些東西就是那些情緒的來源。
他的動機理論——有時候被人大不敬地稱作口水和咕咕響的理論——認為,周邊提示是給一種動物以動機的東西:口渴會引發飲水,胃響會引發進食。這些提示向大腦最原始的部分提供信息,並在那裡形成尋求水或者食物的驅動力。可笑的是,坎農在這裏談到動機時,是在說與他所攻擊的詹姆斯-朗格情緒理論一樣的話。
儘管保羅和斯賓諾莎提倡用不同的辦法來控制情緒——保羅是通過對上帝榮耀的信仰而獲取拯救,斯賓諾莎通過理智和知識——但是,兩者都認為情慾在無法控制的情況下是引起人類產生壞行為的原因。
哈爾認為驅動力減退是所有有動機行為的最終目標的思想,受到1957年在麥克吉爾大學進行的一項著名的感覺剝奪試驗的挑戰。一些志願者戴著有墊層的手套和半透明的頭罩呆在一間小房間里,頭罩僅能容納光線但看不到圖象。他們在房間里呆上好多天,躺在柔軟的泡沫皮墊上,空調器單調的聲音蓋過了其它所有的聲音。(只允許他們偶爾出去進食、上廁所和受測試。)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原來準備好好地做一次長時間休息,可很快發現由於沒有所有感覺刺|激,因而很難受,感到很茫然。他們無法連貫地思想,情緒從極度高興到十分惱火之間動蕩不定,他們在心理能力標準測試中的行為有明顯的減退,其中少數人還體會到了幻覺,而且幾乎所有人都在實驗幾天之後就要求放出去。
1.在有些文化中,女性的乳|房一般是掩蓋著的,它對男人九-九-藏-書有強烈的激發作用;在那些乳|房通常露在外面的文化中,它卻不是。同理,在本世紀之交,一位婦女的腳踝對西方男人來說也是一種很色情的東西;今天,在像《花|花|公|子》和《龍虎豹》這樣一些雜誌上,完全|裸|露的女人照片被認為是半色情的,只有那些清晰地特寫陰|部近鏡頭,特別是那些腫脹和張開的陰|部的照片,才被認為是具有高度挑鬥性的。
假若在一個春天的日子里站在長島海灣某個靜悄悄的河岸上,你可能有幸看到一隻雌性麝香鼠在拚命遊動,當一隻雄性麝香鼠緊跟在後面狂亂地撥拉著追趕雌性的時候,雌性會大聲尖叫。(無一例外,「他」捉住了「她」,或者是「她」無一例外地讓「他」捉住。)如果你在春天荒蕪的長島海灘上,可能會看見一隻雄海鷗狂亂地驅趕著一隻雌海鷗,因為這隻雌海鷗在不斷地貼近,以期從它正在獨自享用的蟹肉上分一勺羹,可是,一星期後,你會看到它允許雌性叼走一塊肉,再過一星期後,你會看到它正在把一大塊肉往雌性嘴裏喂。(再過一兩天後,「他」會騎在「她」身上,而「她」也默不出聲地答應了。)
儘管大多數心理學家說,有好多基本的情緒,其它一些是從這些基本情緒中派生或者與之相關的,可是,基本情緒有哪些,目前卻還沒有一個定論。有些專家把「慾望」也包括在內,另外一些則不。有些把「驚訝」包括在內,另外一些專家特意把「震驚」排除在外,而大多數人卻會認為震驚是驚訝的一種形式;大多數心理治療專家使用「情感」這個詞來表達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情緒狀態,可是,有些學究氣的心理學家卻說,感官是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東西是情感,而情緒卻不是的。
伯林說,學習和理解的慾望在部分程度上可以由心理分析學說、格式塔心理學和強化理論進行解釋,可是,更為完全的解釋在於好奇的動機。按照伯林的觀點,在好奇的後面,有比對於實際知識的慾望更為微妙的需要。奇怪和令人困惑的情景會在我們身上引起衝突,正是由於減少衝突的慾望迫使我們去尋找答案的。使愛因斯坦產生想出廣義相對論的動機,並不是其巨大的實際成果,而是被他叫做『對於理解的狂熱」的東西,特別是理解為什麼他的狹義相對論與牛頓物理學的某些原則過不去。
——性激勵和交配行為在昆蟲當中是由外激素(誘引劑)自動激發的,哪怕在哺乳動物中,雌性發熱後身體發出的氣味也會激發雄性的性|欲和性活動,每個養狗的人都了解這一點。另外,在許多哺乳動物中,雄性和雌性的荷爾蒙水平決定著它們什麼時候會產生交配欲。可是,在人類中,外激素和荷爾蒙水平與性|交興趣只有非常有限的聯繫。大量人類學的,歷史學的和心理學的研究數據都表明,人類性|欲激發在很大程度上是認知反應上的事情——對特定於各種文化提示的反應。在成千種現有的證據當中,我們僅舉三例:
儘管人類行為從解扣子到寫出一首十四行詩都是有動機的,可是,行為主義時代的心理學家們只把自己限制在調查實驗老鼠的動機和情緒裏面。在這種相對簡單的動物中,他們可以造成基本的生理需要,如飢餓,而且可以用剝奪幾小時或者幾天的食物進行計量,而且可以輕易和客觀地測量因此而產生的行為,特別是覓食和走迷宮。
然而,這種對驅動力理論偷工減料的修補並不能解釋其它一些行為。它不能解釋碩鼠為什麼會在輪子上無目的地跑動,也不能解釋小鼠為什麼會想辦法搞來一些甜水。而且,除非「次級驅動力」的定義非常廣泛,可以包括並沒有通過使其與一項生理需要聯繫在一起的行為,否則,它就不可能解釋為什麼猴子在一種實驗中一而再地打開一扇窗戶(窗戶只能開30秒鐘)以便看到一列玩具電動火車在外面跑,也不能解釋為什麼猴子在另一些實驗中會一再地鬆開一連串的鉤子,哪怕在它們已經明白鬆開鉤子並不能打開任何一扇門之後也是一樣。也不能解釋一位音樂愛好者去聽音樂會,一位改革家辛苦地變革社會體制,神學家努力向人類宣揚上帝指定的道路,一個悔罪的人為什麼用鐵鏈子抽打他的後背,一位登山者為什麼要攀登馬特合恩峰,也不能解釋心理學家調查動機的現象。
2.艾爾弗雷德·金賽對美國性行為歷史性的調查是在40年代進行的,並在1949年和1953年出版,該調查發現,女人因為色情材料受刺|激的情形沒有男人多,可是,三十多年過後進行的一項全國調查發現,性革命和婦女運動使女人比以前更容易受到色情材料的激發。還有,在金賽的時候,婦女在性|交中體驗到的性高潮普遍沒有男人多;可是,到後來進行調查的時候,她們比以前更容易到達高潮了。
可是,東北倫敦工業大學的高級心理學講師菲爾·埃文斯抱撼地談到激勵理論:「心理學中很少有像這樣在表面上很有吸引力,實際卻很麻煩的概念。」因為,儘管它提供了對動機和情緒的神經生理解釋,並使一大堆數據產生了意義,可是,它太泛泛而談了。它只提供一種單面的情緒——激勵的程度——而這會使其它的情緒得不到解釋。另外,對激勵的生理測量,比如心率和皮膚電經常與腦電圖數據和可觀察到的活動水平不符。最後,對睡眠的研究已經顯示,在快速眼球活動期間(REM),動物或者人類處於熟睡階段,可是,腦電波卻提示出很高的網狀形成激勵狀態。
——另一個研究小組讓一位漂亮的女性合謀者協助研究。當一些男性大學生走在大峽谷上的一座搖搖擺擺的弔橋上,或者走在一座又低又結實的大橋上時走近他們。在每種情形下,合謀者都要編一個故事,是說她為了一個研究項目需要他們填一張問卷表,並就一張照片編一個簡單的故事。她把自己的名宇和電話號碼都告訴每一個男性大學生,這樣,當他想更詳細地了解本項目時,可以給她打電話。她在很嚇人的弔橋上走近的那些男大學生編的故事,比在又低又結實在橋上碰到的男性大學生編的故事包含更多的性意象,也更有可能打電話給她請求約會。實驗者得出結論說,在可怕的弔橋上碰到的男性大學生把他們的焦慮解釋成性吸引的第一個階段。按照沙切特-辛格理論,這些人把一種外在的提示——這位漂亮女人的在場——看作對他們的生理感覺的解釋。
激勵理論並沒有被拋棄,可是,理論家們現在說,激勵並不是情緒的來源,而是情緒的伴隨物。它也不是一種單維的狀態,有不同類型的激勵存在——行為的,ANS和皮層的——每一種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在人們可以分辯的範圍內,這些動物從沒有問自己,為什麼另外一方會這麼做,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一些舉動。只有人類才會問:「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也許是我們給自己提出的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心理學最為基本的問題。
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
電休克會使血壓上沖,脈搏加快併發生紊亂,並使直腸收縮停止。(胃收縮的數據前後不一致。)然而,儘管受試者為了科學而承受痛苦值得敬佩,可是,這次實驗卻沒有得出明確的結果。儘管所有3個人都說他們感覺到憤怒,他們對相關的、或者有可能引起這些變化的具體生理變化沒有或者只有很少的注意。蘭迪斯可以發現的惟一的生理反應就是驚訝,而這是對一個主觀的狀態經常有的反應。眼睛眨動一下,一種複雜的面部——身體反應就發生在對情緒的意識之前,因此也符合詹姆斯-朗格理論。
到目前也還沒有一個普遍接受的情緒理論。我們稍後將看到,有些理論說,情緒由內臟狀態構成,其它一些說是自律中樞神經系統現象,還有一些說是更高級的心理過程。有些人強調情緒的起因,另外一些強調其行為後果。一位學者大致統計了100種可分辨的情緒理論后發現,哪怕將類似的一些理論組合在一起,這些理論的數目也不下於18種。
這使坎農和一位哈佛同事菲利普·巴德想到,憤怒和其它一些情緒起源於丘腦,這是大腦核心中從感覺器官(除鼻子以外)接受信息並將合適的信息傳達到皮層和ANS中的原初結構。按照坎農-巴德理論,皮層通常控制並抑制丘腦,可是,當丘腦發出某種信息時——比如看見敵人——皮層會放鬆控制。丘腦然後就能夠將其情緒信息向兩個方向傳達:一是向神經系統,因為神經系統會產生對情緒和合適行為的內臟反應,同時還向皮層的後部發送信息,情緒感覺就在這裏形成。因此,情緒的體驗及其內臟癥狀是丘腦信息平行的效應。
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