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自我折磨及如何發出挑戰

第八章 自我折磨及如何發出挑戰

責備他人的時候,我們也會出現相同的傾向,即我們不考慮事件的複雜性,單純地苛責他人,認為他們很壞、脆弱等等。
.如果你抑鬱的話,不要以為其他人就不抑鬱,從而將自己 貼上「無能」的標識。很多人都會焦慮和抑鬱。 內部折磨者 所有這些指向自我的消極觀念,都是自我折磨的表現形式。 我稱之為「內部折磨者」,它對自我進行觀察,然後給自我下判斷, 這些判斷的程度從自我批評到自我憎惡不等。我們尚不了解它的 來源,但通常它起源於兒童期。如果反觀這個內部折磨者,你就 會發現,它是你父母中的一個或兩個。當面臨挫折、我們對自己 感到失望的時候,內部折磨者便登台了。
面對自我折磨者,你應當告訴自己:
丈夫有了外遇,舍拉因此而自責。她認為:「如果我對他再多些關心,他就不會有外遇;如果我的性吸引力再大點,他就不會有外遇;如果我是個有趣的人,少關心些孩子,他就不會有外遇。」她所有的想法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然而,她應當考慮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她應當想到「如果他對孩子負起責任,我就不至於如此疲憊不堪;他應當花更多的時間呆在家裡;如果他做|愛時吸引力大些,我就會更喜歡性生活。即使他感到自己被其他女人所吸引,他也不會真的那麼做;那個女人知道他已經結婚了,不會鼓動他這樣做。」
如果你想有所反抗,你可以對令你煩惱的事說:「見鬼去吧!我今天要做一些我想做的事。」
.非抑鬱者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做得不如人,他們就會忽 視這種比較。而抑鬱的人,並不忽視這種比較而是反覆思考。因此,當比較的結果對你不利時,你要找理由證明,這一比較對自己並不合宜。
.如果我與無價值感過分認同,那麼我很可能會陷入抑鬱。自我憎惡
當不幸發生的時候,抑鬱的人感到,自己會因某方面的過錯而受到懲罰。我們似乎相信:只有我們好的時候,才能發生好的 事情;當我們壞的時候,只能發生壞的事情。因此,當不好的事 情發生時,我們會認為,這說明我們曾經或一直很壞。當凱特的 孩于患病死亡后,她感到,這一定是上帝因幾年前她做人工流產 而懲罰她。抑鬱的時候,被懲罰感變得很強烈。經剖析就會發現, 這種被懲罰感,往往與過去對某件事的內疚或羞愧相關聯。例如, 理查的父母曾告誡他,手|淫是很不好的事。但當他12歲第一次手 淫的時候,他感到很愉快,同時也產生了強烈的內疚感。此後的 許多年,他堅信自己沉迷於手|淫是非常惡劣的,遲早會因此而受 到懲罰。因此,當不幸的事件降臨在他頭上時,他便將其視為「懲 罰的一部分」。
.如果我能承認,「無價值感」是我所有可能的自我感覺之 一,那麼,我將能夠正確看待這些消極的情緒。
抑鬱的人,傾向於忽視那些能給自己能力帶來積極評價的社會比較,而經常進行那些能給自己帶來消極情緒的比較。換句話說,他們常常找錯比較對象。他們不去想自己比XYZ強多少,而是關注自己比ABC差多少。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我們不與任何人比,設定個人標準,遵循自己內心的感覺生活。但研究表明,這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對那些自信水平很低的人而言。因此,當你將自己與他人作比較時,要確保你的比較不會令你感到抑鬱或自卑。
黛安生孩子后很抑鬱,她認為她的反應與朋友們都不同,自己一定有什麼不妥。因此,她不與任何朋友談及此事,默默地忍受煎熬。比爾也是如此,他熱衷於網球運動,在俱樂部里,他處於中等水平。但由於他常與頂尖高手相比較,因此一旦打不過他們他就感到自卑。
你可以將所有可能性逐條列出,並用百分數評出其真實性。或者你可以畫一個圈,將每一個原因分配為一個區域,每一區域的大小代表了真實程度。圖5畫出了舍拉的情況。兩個圓九九藏書分別代表抑鬱的觀念和更為合理的觀念。請注意:任何一種情境都是由多種原因所造成的。當舍拉認識到這一點后,她發現,她的「另一種看法圈」似乎更為真實。.
要克服這些情緒,通常我們不得不先接受使我們感到內疚的事件,然後學習如何原諒自己。「公正」與「懲罰」的原則是人定的,要接受這一點有點難,但對於非洲難民來說,沒有公正可言。無論我們表現如何,好事壞事都可能發生在我們頭上。
很高興我發現了自己的憎惡情緒。現在,我要著于 學習關愛自己,檢驗自我憎惡中的理智成份。或許我正處於全或無的思維模式,或情緒化推理的控制之下。我應當將憎惡看作是受傷后的癥狀表現。社會比較一些消極的自我攻擊觀念,來源於我們將自己與他人比較, 從而貶低自己。事實上,人們經常拿自己和他人比較,如「我的 是否比你的大?」等等。即使是動物也通過「社會比較」來決定 向誰挑戰、攻擊誰、避免被誰攻擊。我們大腦天生就具有社會比 較的傾向,因此,要避免比較是很難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批評的傾向。然而,當我們開始自我折磨,將自己評價為無價值、很壞或軟弱時,就很容易滑向抑鬱的深淵。從某種角度上說,我們變成了自己的敵人,失去了對自己關愛的能力。好像我們的自我被某種情緒束縛住了,使得我們對這些情緒過分認同(由於情緒化推理),認為我們就是我們自我感覺的樣子。例如「我感到自己很愚蠢/無價值,因此我是一個愚蠢/沒有價值的人」。
憎惡來源於傷痛。我們憎恨傷害我們、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東西。但是,與其憎惡,不如關注這些疼痛和傷害,弄清它們到底是什麼。當然,如果你發現,你的抑鬱情緒中有自我憎惡的成份,不要把這種經驗推廣到其他類型的自我攻擊中去,相反,你應該說:
自責的另一個原因是,自責比責備他人更舒服些。自責能夠 維持和平,防止我們與他人產生衝突。小時候,如果父母告訴我 們,他們之所以打我們,是因為我們在某件事上表現得不好, 那麼我們就能學會接受他們的觀點,不去爭論。這種態度會沿襲 到成年時期。在我們看起來,他人似乎都沒有過錯,不應受到責 備。
.如果我不是一個喜歡憎惡的人,並且能夠看到它的破壞性, 或許我能學會更好地控制自己。
.我非常了解,如果我在乎某個人,就不會憎恨他們。
最近,有研究表明,認為自己軟弱、對自己感到失望,比自 我批評觀念更容易引發抑鬱。這似乎表明,不是自我批評本身。而 是個體對自我批評的反應引發了抑鬱。當自我批評變成了自我 視,並引發了我們的基本信念和自我標識(例如脆弱、壞、無能、 無助等)時,抑鬱就產生了。
抑鬱的時候,我們傾向於拿自己與他人做消極的比較。在這 些比較中,我們選擇那些事實上(我們認為)在某些方面比我們 強的人做對象。換句話說,我們不把自己與平常先生(或女土)比 較,而是與那些我們認為做得好的人比較。簡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她把全部精力用於照顧孩子。她有一些朋友,儘管她們也有孩子, 但還是出去工作。簡想:「我不如她們那樣有能力,因為我沒有出 去工作。我拚命努力才剛能把家料理好。」當我問她,在她的朋友中,是否有因孩子未出去工作的人時,她承認,她有許多朋友都沒有出去工作。然而,她不與她們比,而偏偏與少數有工作的人比。
索尼婭沒有受到性|虐待,但她討厭自己的臉型,經常求助於外科手術。這種自我憎惡情緒直接指向身體的現象並不罕見,它經常與羞恥感相關聯。
.我的自我憎惡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
.我是一個喜歡憎惡的人嗎7
自我折磨(內部自我攻擊)經常會導致很多問題(例如做得 更少)。打比方說,我把你打倒后,我九_九_藏_書開始揍你,因為你倒下了。 認識這一惡性循環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將會在生活中不斷地遇到它。
自我批評會導致「它——我」觀念,即「只有將『它』做好,我才能接受『我自己」。「它」可以指任何你認為重要的事件。假如你是一個學生,「它」可能代表通過考試。你或許對自己說:「只有我通過考試,我才能接受自己,否則,我會恨我自己。」「它」也可以指應付家務或工:作:「如果我能做好這些事,我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成功能導致自我接受,而失敗會導致厭惡自己或自我攻佔。
自責
.或許,我應當更加強硬地對待自我折磨傾向,不能讓它奪 走我喜歡做的。
在家庭關係中,兄弟姐妹之間的社會比較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你有孩子,你就會發現,他們總是試圖搞清楚你(作為父母)更喜歡誰。你經常會聽見這樣的話:「你允許肯或蘇不睡覺、看電視——為什麼我就不行。…『你說肯或蘇去看朋友很正常,那你為什麼不讓我去?」有時,抑鬱的人有許多關於早期家庭關係的問題沒有解決,他們感覺自己一直生活在兄弟姐妹的陰影下——不如他們聰明,不如他們有吸引力等。吉姆上了大學,而且功課很好,但他弟弟湯姆更現實,不適合做學問。湯姆對自己並不滿足,他經常將自己與吉姆比較,感到很失敗,他對自己說:「我為什麼不如他聰明呢?」
一些在社會上似乎很有威望的人之所以會陷入抑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社會比較。幾年前,我與一位醫生共事,他在培訓期間成績很好,當他獲得職業資格后,發現工作壓力很大。他覺得自己比同事差,與他們相比,他感到自己缺乏信心,無法與他們看齊。這再一次證明:社會比較的對象(我們與誰比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比較后情緒低落,那麼應避免自我攻擊。請記住:做任何事都有一些人做得比你好,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是失敗者或能力不足。
.關注你能做什麼,而不是別人在哪些方面比你強。不要否 定自己的成績。
接下來的是要為自己制定行動計劃,學會在成功的時候表揚自己,而不是在失望的時候攻擊自己。如果,你的內部折磨者正因你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而貶低你,你應當這樣對自己說:
與自我憎惡相伴的還有自我厭惡。厭惡是一種有趣的情緒,它包含著想除掉或驅除令自己厭惡的東西的動機。對自己憎惡會使我們將自己判斷為令人厭惡、壞或者邪惡。我們一旦擁有這些情緒,就會產生以野蠻方式攻擊自己的動機。這不僅僅因為我們感到失望或情緒低落,我們的確對自己的某些部分產生了憎恨之情。
在極端情況下,抑鬱不僅包含自我批評和自我攻擊,而且包含自我憎惡。這不僅僅是對自我的失望感,而是將自己視為可憎的敵人。自我批評出於失望以及想做得更好的願望;而自我憎惡並不是需要自己做得更好,而是懷有破壞或除掉自己的衝動。
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擺脫抑鬱,戰勝自我憎惡本身對我們也是大有益處的: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會因之而改變。每個人都有潛在的憎惡傾向——如果你感到了憎惡情緒,這並不表明你不正常。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給它多少市場?
弄清自己的真實感受,查看我們的自我折磨、自我批評是否已超越限度,變成了自我厭惡或自我憎惡是非常重要的。儘管你對自己、對自身所處的狀態感到失望,但你是否能與自己保持友愛的關係?如果你的自虐傾向已經無法控制,你應當作如下努力:使用你的情感性思維,儘可能用溫和友善的方式去改變它。
這些問題與嫉妒相連。嫉妒一旦轉向自身,就會更具有破壞性。例如,你或許嫉妒那些獲獎或賺了很多錢的人,但如果你告訴自己,除非自己也得到這些東西.否則就是失敗者,那麼你將陷入麻煩中。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湯姆執著地認為,生活對他不公平。
.畢竟, 自我憎恨或自我厭惡對我沒有read•99csw.com任何好處,它只能夠 使我情緒低落。
有時,我們發現自己對某件事並非完全沒有責任,但,當討論 我們的責任時,就誇大了所應承擔的責任。我們過度關注自己的 過錯,感到自己一無是處。然而,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由諸多 因素造成的。在此,我們必須避免全或無的思維方式。不管怎樣, 我們應當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但不要過分。只有原諒自己、寬 恕他人,我們的疾病才能夠好轉。 期待懲罰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改變全或無的思維模式以及情緒化推理。
以上最難的部分是,你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然後決定,是否 讓憎厭繼續存留在你體內。只有決心不讓自我憎惡繼續存在,你才能夠訓練自己更好地控制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然而,如果你內心支持自我憎惡,認為它合理,那麼,想愛自己並最終治療自己是很困難的。對於一些人而言,這是一個靈魂搜尋的過程。然而正如——個病人對我所說的:
抑鬱時,你的思維與情感經常會變得非常消極。我說「經常」是因為事實並非總是如此。例如,曾有一位病人,自從她對門住進了新的鄰居,她就開始變得抑鬱。那位鄰居習慣於在清晨大聲播放音樂。她試圖找有關部門禁止他,儘管人家很同情她,但卻幫不了她。逐漸地,她陷入了抑鬱,感到整個生活都毀了,自己卻無能為力。她並不認為抑鬱是她自己的過錯,也不認為自己無能、無價值或脆弱。她抑鬱僅僅是因為,她沉溺在對一個複雜情境失控的狀態中。
抑鬱者的自責是徹頭徹尾的。當不幸事件發生或衝突產生時,他們認為這全是他們自己的錯。這種現象被稱為「過分自我歸因」,是指當我們沒有過錯,或僅有一點過錯時,我們出現承擔全部責任的傾向。然而,生活事件是各種情境的組合體。當我們抑鬱的時候,跳出圈外,找出造成某一事件的所有可能的原因,會對我們大有幫助。我們應當學會考慮其他可能的解釋,而不是僅僅責怪自己。
.我的思維方式是不是全或無的?我是否忽視了自己積極的 方面?
.我感到自己愚蠢或沒有價值, 並不意味著我的確是愚蠢、 沒有價值的。
有些人認為,自我批評是促使自己努力的唯一途徑。例如,一個人或許說廣如果我不批評自己的話,我將無法做任何事情。」他們將自我折磨看作是驅動自己的力量之一一頗具施虐、受虐傾向。這種人認為,威脅與懲罰是促使事件成功的最佳方式。這種觀念可追溯到兒童時期。或許父母經常說「如果不是我經常管著你,你什麼事也做不了」或「懲罰是對你最有效的方式」。父母對孩子好的行為不太注意,也很少表揚;但對壞的行為卻很快做出懲罰性反應。因此,孩子逐漸學會了自我批評與自我懲罰,很少鼓勵自己。
.將一個人用好或壞、有價值或無價值來評價,是一種全或 無的思維模式。我應當想到有些事情是我能做好的,而另 一些事情我卻無法做得像我希望的那樣。
因此,有必要認識到,成敗得失影響的是我們的感覺;我們會因失敗而失望,但成敗並不能改變我這個人。如果我們過分關注自己的行為,而不對內在自我感到滿意的話,我們就會沉溺於對成功的渴求中。只有成功才能使我們感到好過,任何失敗都會擊傷我們,因為失敗會導致我們自視甚低。
塞爾維婭是一個很自責的人,她的媽媽常常責備她給自己的生活造成了痛苦。久而久之,塞爾維亞就接受了這種責備。每當親密的人遇到困難時,她就開始責備自己。然而,當塞爾維婭尋找證據時,她發現,造成她媽媽生活不幸的原因很多,包括婚姻問題、經濟拮据。但塞爾維婭小時候無法認識得這麼深刻,只能相信媽媽告訴她的話。
這種思維方式意味著:「我要與上次做得一『樣好。」然而,成功與失敗對我們會產生哪些實質性的影響?如果你成功了,你就變好了嗎?相反,如果你失敗了,你https://read.99csw.com就變得一文不值了嗎?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你的腦細胞都未因此而增加或減少。我們不會因此而多長一條胳膊或一條腿,甚至我們對音樂的品味也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我們存在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當然,如果失敗了,我們會失去一些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我們或許會為失去的東西而悲傷、失意。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種失望變成了自我攻擊,認為不是我們的行為失敗了,而是我們作為一個人失敗了,那麼我們將很難擺脫它。
.我不能將自己當作一個物品,不能認為自己的價值來自於 自己的成就。
抑鬱時,自我批評常是不由自主的。自我虐待/批評的傾向 是如此的頑固,以至於我們感到自己被擊垮了。因此,當我們對 某事失望或發現自己的行為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時,我們會感到 挫折和憤怒,進而猛烈地攻擊自己。 有它,才能有我
.如果某種比較使你感到不快, 寫出這種比較的利弊分析。 如果比較對你有利,也不要因此而輕視他人。如果比較結果令你感覺不好,大有挫折感(你輕視了自己),那麼你要認識到,這種比較的弊大於利。
.我的自我憎惡到底有什麼價值?
.價值評判可用於諸如汽車、洗衣粉等物品,而不能用在人 身上。
讓人感到矛盾的是:造成自責的原因之一是,自責能夠帶來希望。例如,如果某件事是由我們的過錯造成的,我們將來就有 機會改變它。我們對事件的(潛在)控制感,使我們不必面臨實 際上的不可控制感。在抑鬱狀態下,提高對生活的控制感雖然很 重要,但了解我們的極限,掌握哪些是我們不能做的,也同樣十 分重要。舍拉最終不能不面對這樣的事實:她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丈夫的性行為,這是他的責任而不是她的。我們必須注意:在自 責的時候,我們不要給自己施加對事件超乎實際的控制感。
與自責相關聯的是自我批評。有時,我們因某事而自責的同時,也會認為:這是意外的不幸,我們可以原諒自己。然而抑鬱的時候,慣性使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批評、論斷我們所做的一切。
有時,抑鬱是由於家庭或重要關係的衝突、破裂而造成的。抑鬱的人感到白己被這種關係所困,充滿失敗感,但卻沒把過錯歸結于這種關係。有時,抑鬱的人為抑鬱病症,以及抑鬱給自己周圍的人造成的影響而感到難過,但他們不認為自己壞或無能,他們將過錯歸罪於抑鬱本身。
自我批評
最困難的是要意識到,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不管這些年我對自己帶有怎樣的憤怒和敵對情緒,轉折點在於,我下決心承認:我受夠?這種自我憎惡。只有那時 我才能邁出解決這一問題的第一步。
正如我已指出的那樣,有些人認為,如果我們不逼迫自己,不誘使自己行動,那麼我們什麼也做不了。但我們應看到,如果失去廠對內部折磨者的控制,它將會給我帶來損害。讓我們回憶一下安妮將飯菜作糊的例子。她因沒做好飯菜,而認為自己將整個晚會搞得一塌糊塗,徹底失敗了。請注意她的想法多麼具有破壞性。想像一下如果面對這樣一位朋友,你是否會對她說「你手藝太差,把整個晚會都搞糟了,你真失敗」?如果你這麼說,她將會非常沮喪,永遠都不會再邀請你。但人們常常對自己這樣說。
.我像希特勒一樣壞嗎?不是,那麼,我應當正確看待我的 自我憎惡情緒。
看,我並不像自己認為的那麼懶/壞/無能,坦白地說,是我的內部折磨者擊倒了我,使我陷入抑鬱。它給我造成?許多問題,我跌倒了,它卻踢我。如果我真的像自己所說的那樣渴望成功的話,那麼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我就應當溫柔地鼓勵自己。如果我有自信的話,我就不會僅僅是恐懼、憤怒和失敗,我還能做更多的事。
.將你的生活看作是個人獨特的旅程,有其獨特的上升與下跌軌跡,你會遇到各種挑戰。儘管你想過別人的生活,但 這不可能。你應當把你看作你自九_九_藏_書己,而不是與他人比較后 的你。
.或許我習慣了他人對我的厭惡情緒,如果我進行自我攻擊, 我就是在重複他們對待我的方式。
.選擇與你最相近的比較對象,避免與那些在某方面明顯強 於你的人比較。
許多抑鬱的人對自己很苛刻。抑鬱當然不會改善我們的自我 感覺。與自我的不良關係能夠成為抑鬱的前奏,並且,這種關係 會隨抑鬱的發展繼續惡化。本章中,我們將對抑鬱病人典型的「自 我思維」進行討論,研究如何戰勝它。本章討論的所有的思維模 式,都可以被看作是「自我折磨」。你將看到,我們通過各種方式 來折磨自己。
自責與自我控制
我現在很抑鬱,沒有乓常的動機水平是可以理解 的。儘管我不能完全做好過去曾經做的事,但我仍然可 以做其中的一部分。我要為自己能做的事而表揚自己, 而不因自己不能做的事攻擊自己。靠自我折磨,我無法走出抑鬱。我做的都是我能做的,我要循序漸進,及時鼓勵自己,無論進步多麼小,我終究是進步?。
這並非是新概念,佛教徒及其他宗教教徒一直都認為: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過分在意成敗得失。他們認為:「應當生活于這個世界,但不要佔有這個世界。」這能使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貶低自己,我們就動搖了自己的生存基礎。或許你可以這樣想:你的自我好比一幢房子,失敗造成的失望就像暴風雨。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最好將門窗關嚴,而不應讓所有的門窗都敞著,任憑其遭受侵襲。
凱特被焦慮和無價值感所束縛,如果事情沒有做好,或她與別人產生了衝突,她就會感到憤怒已極。她產生憤怒情緒同時,還對自己抱有強烈的憎惡情緒與觀念。她的自我折磨是施虐型的,她有這樣的想法:「你是個可憐的東西,是蛆蟲,是無用的狗屎!」當人們憎惡自己的時候,他們用來評價自己的,常常是那些能夠引起人厭惡情緒的詞彙(如狗屎)。凱特受到性|虐待,有時她憎惡自己的生殖器官,甚至想用刀子對付它。在極端情況下,自我憎惡能導致嚴重的自我傷害。
儘管社會比較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改變我們由於社會比較而產生的消極觀念: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應當區分對行為的評判與對自我的評判。你的行為或許未如你所願,但這並不能改變你作為人的本質。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或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表示失望,但我們不能用『『全或無」的思維方式將自己評價為好或壞、有價值或無價值。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就等於將自己非人化為市場里有價格的商品。我們對自己說:「如果我做得好,就值得人們珍惜;否則,我就是無用的垃圾。」然而,我們並不是物,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高級複雜的生命實體,像評價物品一樣評價我們自己,是很危險的。自我攻擊
社會比較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利用這些信息,我們可 以做各種決策,如:「我與他人一樣還是不一樣?」「我是否是他 們中的一員?…『我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我是不是比別人好 (聰明、強壯、有吸引力、有能力)還是差不多?」如果社會比較 的結果是積極的,那麼即使失敗也會使我們感覺好些。設想你在 —項重要的任務中失敗了(例如考試或考駕照),你為你的失敗感 到沮喪,然後你給你的朋友打電話,發現他們也失敗了,很可能 你會感到好多了,你會感到失敗的不只你一個。
當我們試圖尋找事件的根源時,責備就產生了——為什麼會如此?抑鬱的時候,我們感到自己對消極事件負有極大的責任,因此,我們開始自責。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有時,自我責備是在家庭中習得的,當家裡出現問題時,受到責備的常常是我們。因此,即使是受性|虐待的兒童都學會了責備自己——這當然是荒唐可笑的。遺憾的是,善於責備他人的成年人,常挑選那些最無反駁能力的人做他們的責備對象。
避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