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譯後記回到兒童時代(1)

譯後記回到兒童時代(1)

---------------
說到這裏,有必要談一談米爾恩本人的經歷。米爾恩因《小熊維尼》而成為聞名於世的兒童文學作家,他本人卻並不滿於這個名聲,因為他的個人志向是成為一名成功的劇作家。從小米爾恩就表現出了出眾的數學天賦,進而就讀劍橋三一學院研究數學,但他卻在同時為該校的一本地下期刊《Granta》撰寫文章,最後擔任了《Granta》的編輯。畢業后,米爾恩加入了英國以譏諷時事著稱的雜誌《Punch》,擔任編輯助理,一直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期間米爾恩服役於英國皇家沃里克郡軍團,在此之前他已經開始創作劇本。1917年,他將自己在服役期間發表的一部兒童劇改寫了一本兒童詩集《從前從前》(《OnceUponATime》)。對此他本人的評論是:「沒人搞得清楚這是給兒童看的,還是給大人看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好玩……他至少暫時讓我們忘記戰爭。」也許正是經歷了戰爭的殘酷,米爾恩和很多20世紀初的作家一樣,開始無比嚮往和緬懷孩提時代純真美好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曾經說的——「兒童的書是一定要寫的,不過不是為了兒童,而是為了作者本人。」1924九-九-藏-書年,他的另一本兒童詩集《我們非常小的時候》(《WhenWeWereVeryYoung》)在英國出版后,立即贏得英美評論界的一片讚譽。1926年,在兒子克里斯朵夫·羅賓6歲時,米爾恩著手創作這兩本不朽的兒童名著《小熊維尼》和《維尼角落的家》。這兩本書為米爾恩帶來了巨大的名聲,但他卻在1928年後停止了兒童文學的寫作,轉而投身於神學辯論法。1938年,56歲的米爾恩發表了一部自傳《現在已經太遲了》(《It』sTooLateNow》),根據兒子克里斯朵夫·米爾恩的說法,米爾恩在自傳里對於「小熊維尼」只提及了「很不愉快」的八頁。由此不難看出,《小熊維尼》這套兒童故事書倒更像是米爾恩無心插柳的結果。雖然他一生出產了數量眾多的戲劇和小說,其中卻沒有一部作品能像《小熊維尼》那樣引起世人矚目。然而,也許能讓米爾恩內心裡獲得些許安慰的是:他在兒童文學之外的寫作經歷,竟也不由自主地滲入了他筆下的百畝森林中——他所擅長的譏諷調侃,他所喜愛的戲劇化表現形式,這些特徵都轉變成了天真無邪的筆觸,散布在《小熊維尼》的角角落落。
兩本薄薄的故九九藏書事書,在我拿到手裡時,我仍然以為那裡面無非是一些簡單幼稚的小故事,再配上一些天真童趣的插圖——就像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小紅帽與大灰狼》和《豌豆公主》那樣的兒童讀物,不過如此。我要做的仍然是枯燥無味的翻譯工作。可是,一本書才翻譯到一半,我就已經被那些妙趣橫生的小故事徹底折服。它們完全突破了我對兒童讀物的狹隘理解:如此巧妙的構思,精彩的對白,鮮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捧腹不止的幽默場景……兒童讀物能寫成這樣,實在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翻譯到最後我才意識到,其實這套《小熊維尼》不僅是給孩子們看的故事,更是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尤其對那些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時刻困擾的成年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劑舒緩心靈的良藥。在人們對於很多純真美好的快樂已感覺陌生時,這些故事恰恰能帶你回到兒時遙遠而甜蜜的記憶中,彷彿你也置身於那個年代,說著同樣幼稚直白的語言,乾著同樣無聊可笑的傻事,甚至夢見同樣天真而荒誕的畫面……所有這些我們天性中自然而生的快樂,都會從這套書的字裡行間緩緩流出,注入到每一個讀它的人的心靈,不論是無邪的孩童心靈,還是被現實繁雜的瑣事污濁的心靈。
----九九藏書-----------
但是情況卻並不是這麼簡單,當故事一步步展開,所有的角色都陸續登場后,這個獨立的世界更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畫面。有人憨厚愚鈍(例如維尼熊),但卻總能逢凶化吉,招人喜愛;有人膽小謹慎卻又好大喜功(例如小豬皮傑),結果卻常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人悲天憫人,孤傲地生活在自己憂鬱的世界中(例如毛驢咿呦);有人滿腹心機(例如野兔),最後卻搞得聰明反被聰明誤;有人喜歡擺出一副學究形象(例如貓頭鷹),卻又總是不懂裝懂;還有現實生活中操心柴米油鹽的平凡家庭婦女(袋鼠媽媽)和頑皮天真的幼齡兒童(小豆和跳跳虎)。克里斯朵夫·羅賓在故事里已不再是個兒童形象,反而更像是這個「百畝社區」的領袖,他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了成人的關愛和冷靜,會在你氣餒的時候給你鼓勵,會在事情最困難的時候及時出現,幫你解圍。與此同時,他也保留著孩童的語言和行為方式(例如帶領所有的動物去尋找「北極」)。作為一部兒童讀物的作者,米爾恩並沒有狹隘地把眼光放在兒童單純的心靈世界中,他試圖通過「百畝森林」里的居民來對照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居民,講述這些動物們的https://read.99csw•com故事,其實也是在講述人世間的故事,或者說,現代社會裡成人世界的故事。
噗這頭憨厚可愛的小熊是整套故事書的主角,對於它我不必再做進一步的介紹。在《小熊維尼》這本書的序言里,作者A.A.米爾恩已經給出了一個孩子氣的解釋——它的名字來自倫敦動物園裡一頭叫「維尼」的熊,以及克里斯朵夫·羅賓曾經有過的一隻天鵝。如果要追根溯源,那麼噗的原型實際上就是我們熟知的玩具「艾德熊」,1921年,米爾恩的妻子從倫敦的一間著名店鋪「Harrods」把它買回家,作為送給他們兒子克里斯朵夫·羅賓一周歲的生日禮物。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基本上也都存在於作者本人(以及他的兒子)的真實生活中——小豬皮傑和毛驢咿呦是鄰居送給克里斯朵夫·羅賓的禮物,袋鼠媽媽、小豆和跳跳虎則是後來作者和他的妻子送給兒子的,只有貓頭鷹和野兔出自作者本人的虛構。[「故事中的動物幾乎全部來自育嬰室,我的「合伙人」(我太太)先為他們設計好不同的聲音及語言,然後在他們的主人(我兒子)的愛心照料下,每一個動物的特質則發展呈現為一個獨特的性格角色。」——米爾恩]當所有這些角色,包括兒子克里斯朵夫·羅賓,被米爾恩安置到https://read•99csw•com「百畝森林」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后,一個生機勃勃的獨立的世界就此誕生了。在《小熊維尼》原著的封套頁上有一幅由作者謝巴德(ErnestH.Shepard)手繪的「百畝森林地圖」插畫,你能想象得到,「百畝森林」其實也是作者當時居住的周邊環境的寫|真,也就是環繞著Cotchford農莊的那片名為Ashdown的森林。地圖上標註了噗所住的樹屋、克里斯朵夫·羅賓的樹屋、貓頭鷹的房子、小豬皮傑的家、咿呦的小角落、野兔住的那片沙地、袋鼠媽媽和小豆的住所,甚至還有故事中提到的發現「北極」的地方。這個獨立的世界彷彿早已存在在那裡,居住在其間的每一個人和動物,彷彿也和外界毫不相關地過著他們自己簡單快樂的生活。
譯後記回到兒童時代(1)
我們小時候讀過不少兒童故事書,也看過很多動畫片,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小時候從來沒有讀過任何一本關於「小熊維尼」的故事書,也沒有看過任何一部迪斯尼製作的「維尼」系列影片。直到接到這套原版故事書的翻譯工作之前,我對於「小熊維尼」簡直全無概念,只覺得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熟。因此,當約稿人在電話里跟我說:「小熊維尼你知道吧?」,我只能不知所云地回答說:「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