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序  言

序  言

現存之《山海經》共計十八篇,從其外殼結構看,大體可區分為《山經》 和《海經》兩個部分。而聯繫到它的內容,又可劃分得更為詳細。即《五臧 山經》五篇,地理範圍是華夏之地,內容多記山川地理,奇異的動物、植物、 礦物,祀神的典禮和祭品、祭器,有時亦寫諸山山神的形貌、職司和神力; 《海外經》四篇,地理範圍較《山經》為廣,內容多記海外各國的異人異物, 也記載了一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如夸父追日、刑天斷首等;《海內經》四篇, 不僅雜記海內的神奇事物,如崑崙景象、建木形態、巴蛇和貳負等狀況,同 時兼記一些國家和民族,還寫帝王的世系,器物的發明創造,如帝俊的後裔 番禺發明舟,吉光發明車,晏龍發明琴瑟,又均是最早的鍛工,炎帝的後代 鼓延發明鍾,並且作了樂曲等等。
他們是那個時代學識廣博的知識分子,主持山川神靈的祭祀典札,接觸各種 人物,相互交往頻繁,享有交流吸收各種文化知識的優越條件,負有傳遞保 留各種文化知識的重大責任。他們的社會地位較高,主要充當氏族首領、部 落酋長和奴隸主的高級顧問。為了讓一般的人信服自已、崇拜自己,巫師們 就要盡量表現得見多識廣。於是,他們努力積累文化知識,采掇奇聞異事, 使掌握的文化知識代代地增加。後世的人把巫師們口耳相傳的知識加以整理 記錄,就成為《山海經》所依據的原始資料。到了戰國時期,有人把這些性 質相似而雜亂無章的資料編撰成文,《山海經》就產生了。到了漢代,又經 人增刪潤飾,就成了現在所看到的《山海經》
那麼,具體的魅力何在呢?在於《山海經》九-九-藏-書豐富而神奇的內容,舉凡當時人 所能聽到的、所能見到的、所能認識到的、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事物,無不記 載。如大大小小的山丘河流,形形色|色的花草樹木,神里神氣的半人半神, 怪裡怪氣的半人半獸,瑰麗多彩的金石礦物,奇形怪狀的禽鳥野獸,變化莫 測的神話傳說,各種各樣的國家人民,神秘的祭祀,古怪的裝束,奇異的病 症,靈驗的藥物,味美的食物,毒人的野味,超乎常理的日月,高出常情的 工藝,上古帝王的世系,傳聞不一的古史……簡直就是古代的百科全書。
西漢武帝的時候,有人給皇帝貢獻了一隻奇異的鳥,拿各種食物喂它, 但它都不肯吃。著名文人東方朔看見這隻鳥,就說出了它的名字,又說它應 當吃什麼。一試驗,果然就像東方朔說的。皇帝問東方朔怎麼知道的,他說 《山海經》中有記載,看了自會知道。到了漢宣帝時,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 塌陷,有人發現裏面的石壁上刻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圖像,傳說開來,但 無人知曉何意。大學者劉向卻指出這是「貳負之臣」。皇帝問他怎麼知道的, 劉向也回答是從《山海經》上看到的。皇帝大驚,朝臣鬨動,於是出現了一 股閱讀《山海經》的小熱潮。到了東漢明帝時,有一位水土工程專家叫王景, 因治理河渠有功績,得到皇帝的賞賜,禮物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經》。而東 晉大詩人陶淵明一生不為五斗米折腰,卻折服於《山海經》,曾一口氣寫下 《讀<山海經>十三首》詩,留傳至今。其中的第一首詩就表達出他讀《山海 經》后快樂興奮的情緒和通曉天下的效果:「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九*九*藏*書 產生於明代的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和清代的長篇小說《鏡花緣》,讀者往 往被其中的神奇故事所吸引,從而對作者的豐富想象力佩服不已。但可知 道,書中的故事素材和藝術構思,不少是取自《山海經》的,而作者的想象 力也多受《山海經》的啟發。如此等等,《山海經》的魅力自當不言而喻。
本書的註釋本著通俗易懂的原則,避免繁征博引,力圖簡明扼要,以疏通文 義為主。註釋中所據成說,主要出自晉人郭璞的《山海經傳》、清人郝懿行 的《山海經箋疏》、今人袁珂的《山海經校注》。另外,也間出己意,以發 明前賢所未逮者。如遇似是而非之說,或幾種說法均可通,卻難決斷,則于 註釋中列出,以供讀者鑒別擇取。如遇意義不明,又無旁證可求之處,則仍 存其疑,不做臆解,以求慎重。除個別情況外,不做重複註釋。本書的譯文, 以直譯為主,以意譯為輔,盡量避免以釋代譯。
《山海經》的版本很多,其中註釋本也有數種,如晉人郭璞所撰《山海 經傳》、明人王崇慶所撰《山海經釋義》、清人吳任臣所撰《山海經廣注》、 清人郝懿行所撰《山海經箋疏》等,都是較重要的。其中尤以郝注本為集大 成之作。他針對前人研究《山海經》,尚存「辨析異同,刊正訛謬,蓋猶未 暇以詳」的情況,於是博採眾家之長,「作為《箋疏》。箋以補註,疏以證 經……計創通大義百餘事,是正訛文三百餘事,凡所指擿,雖頗有依據,仍 用舊文,因而無改,蓋放(仿)鄭君康成(鄭玄)注經不敢改字之例」。所 以,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是一種較好且又通行易得的本子。今次註譯《read.99csw.com山 海經》,即取郝注本作為底本。而前面所說的把原文中訛誤衍脫之字用圓括 號和方括弧標示出來,並不徑改,就是有意遵循「注經不敢改字」的原則, 庶免拘泥之譏。
《山海經》確是古代的巫書,是一代一代的巫師把所見所聞通過口耳相 傳,積累而成。很早以前,巫史不分,是具有世襲性和專業性身份的一群人。
1996 年元月
就因為《山海經》是一部綜合各種知識而顯得龐雜的古籍,所以,自古 以來對它的性質眾說紛紜,而對它做的目錄學分類也不統一。西漢劉歆在《上 <山海經>表》中論其性質說:「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 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 絕域之國,殊類之人。」看作是地理書。此後的歷代史籍目錄頗有同其說者, 如《隋書?經籍志》等,就把它列入地理類。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志》 中,把《山海經》歸入數術略形法家之類,看作是巫卜星相性質的書。此後 也不乏同其說者,如《宋史?藝文志》就把它列入五行類。明朝胡應麟在《四 部正訛》中說:「《山海經》,古之語怪之祖。」看作是神怪之類的書。清 朝官修《四庫全書總目》在辯駁了諸家的說法和歸類后,認為「核實定名」, 應是「小說之最古者」,又看作是小說性質的書。清末張之洞在《書目答問》 中,把《山海經》列入古史類,則看作是史書。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 把《山海經》稱作「古之巫書」。就《山海經》的性質及其成書來說,魯迅 的論斷是確定不移的。
然而,由於《山海經》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寫成九-九-藏-書於一時,文字記載 上本已疏略簡亂,再加上流傳時間久遠,所以,訛誤衍脫、增削竄改的情況 很多,使人不便閱讀,往往難以理解,需要做一些校勘疏通的工作。但考慮 到本書為一部普及性讀物,在於簡明,不宜進行繁瑣考證,故採取通便之法, 既能保持原文面貌,又可校正理順文字,還要不必列出校勘記。這就是:凡 遇訛文,即標以圓括弧,後面補上改正之字,並標以方括弧,表示更正,如 《南山經》鵲山條中的「其狀如穀而黑理」一句,「穀」為「榖」之訛,于 是校正為「其狀如(穀)[榖]而黑理」;凡遇衍文,即標以圓括弧,表示刪 除,如《南山經》最後一條中的「一璧稻米」一句,在上下之中讀不通,實 為衍文,於是校正為「(一璧稻米)」;凡遇脫文,即標以方括弧,表示增 補,如《南山經》柢山條中的「又東三百里柢山」一句,「三百里」下脫一 「曰」字,於是校正為「又東三百里[曰]柢山」。凡作如此校正的文字,都 是有可靠根據的,是在吸收古今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明人王崇 慶,清人王念孫、何焯、吳任臣、汪紱、畢沅、郝懿行,今人汪紹原、袁珂 等,其中尤多得益於袁珂的校勘成果。又《山海經》中每多異讀字、通假字, 難識難讀,故隨文用拼音註上音,而且不避重複,以方便今天的青年讀者。
《山海經》是知識的山,是知識的海,並以它廣博、豐富的內容和奇特、 高超的想象力為古往今來的人們所稱道、所嘆服,因而它不僅是廣大社會科 學和自然科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對象,而且也是廣大讀者朋友獲得許多古代 文化、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寶庫。此書所記九*九*藏*書的山、水、國、民族、動物、植 物、礦物、藥物等,除大部分是殊異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見的。然而, 無論其是殊異的還是常見的,都是上古歷史、地理、風俗的一個側面。所以, 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風物、奇獸怪鳥、神仙魔鬼、金玉珍寶、自然 礦物、神話故事,不可不讀《山海經》。而且,《山海經》也為人們了解自 然知識和古代某些充滿巫神祈禱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尤其是《山 海經》中所保存的為人們所熟知的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鯀治 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神話傳說,不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 盾,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積極鼓舞;而那些如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月亮每 月的圓缺盈虧、一年四季的寒暑變化等有關自然界的記述,不僅僅是上古人 要為解釋自然現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探索的勇氣。諸如此類,真可 謂有永久的魅力!
古時學者大都認為《山海經》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來此說純屬無 稽之談。無論是從其包羅萬象的內容上看,還是從各篇成書時間早晚不一上 看,《山海經》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是集體編述而成。因為《山海經》的 內容非常廣泛,是民間個人無力完成的,即使一個氏族部落的領導集團也只 能編成其中的一部分。由於受古時地域、交通條件的限制,一個部落不可能 了解到各地的情況。所以,只能通過巫師口耳相傳累積,在大一統的後世將 其加以整理成書。而早期巫師的職責,決定了他們文化知識的結構,大凡天 文、地理、歷史、宗教、生物、醫藥、帝王世系及重大技術發明等等,無不 知曉,故《山海經》的內容十分駁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