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布射僚丸,嵇琴阮嘯。恬筆倫紙,鈞巧任釣。

布射僚丸,嵇琴阮嘯。恬筆倫紙,鈞巧任釣。

第八位是任公子,「任釣」是任公子釣魚的故事。《莊子·外物》載:「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牛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陷沒而下騖,揚而奮鰭,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任公子釣魚是大手筆,魚線是粗黑繩,魚餌是五十頭牛。他蹲在會稽山上,投竿東海,整整一年也沒釣到魚。有一天,突然大魚吞餌,牽動釣鉤,沉入水下,又突然冒起。一時間,白浪滔天,海水震蕩,聲如鬼神,震驚千里。任公子得到此魚,做成臘肉,從浙江以東,蒼梧以北的人無不飽餐這條大魚。
第七位是馬鈞,「鈞巧」是名巧馬均的故事。馬鈞是三國時期的發明家,他性巧又善於動腦筋,曾改進織綾機,使絲織效率提高了五倍。他發明了龍骨水車,可以https://read.99csw.com連續提水灌溉,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他還通過想象力複原了黃帝時代的指南車,並利用水力推動齒輪製造了多種玩具,他製作的木頭人能跳舞,奇妙無比,被譽為天下名巧。
第三位是嵇康,「嵇琴」是嵇康撫琴的故事。嵇康是西晉時的名士,善彈琴賦詩。西晉時有著名的「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康是其中之一。嵇康精通音樂,著過《琴賦》,善彈奏《廣陵散》,相傳是一位異士傳授給他的。竹林七仙看不慣司馬氏的所做所為,常常借酒醉譏諷司馬昭,終於把司馬昭惹惱了,要殺嵇康。嵇康面不更色,只要求再彈奏一次《廣陵散》,三千太學生上書要求學習這首名曲,遭到朝廷拒絕。嵇康輕撫瑤琴,最後彈了一遍《廣陵散》,嘆息說:「袁孝尼曾經向我請求學奏此曲,可我沒https://read.99csw.com有傳授給他。我死之後,此曲絕矣」!後來有人盜了東漢蔡邕的墓,據說從中發現了《廣陵散》的曲譜,但一經演奏起來渾然不似絕響之曲,屬偽譜無疑。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嘯是古代道家一種吐納練氣的內功法門,要運丹田之氣,長嘯一聲,使內氣闖三關、過九竅、直衝頂門。禪宗的洞山禪師就會此嘯法,郎州刺史李翱是洞山的弟子,他有兩首描寫洞山禪師的詩,寫得很美、很有意境。
洞山禪師看似松形鶴立、仙風道骨,哪知他一嘯聲傳三十里,其內功之深可見一斑。
其一:
其二: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第四位是阮籍,「阮嘯」是阮籍長嘯的故事。阮籍也是竹林七賢之一,常與劉伶等人借酒抒情,發泄對司馬昭的不滿。相傳阮籍曾在蘇門山向一道士學得「嘯法」,阮籍聽說蘇門山有一得道之士,九_九_藏_書就去訪他。道人正在打坐,無論阮籍怎樣軟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無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剛走到半山腰,忽聽山上傳來長嘯之聲,阮籍抬頭一看,正是道人引吭高嘯,聲震山谷。阮籍陡然間聽懂了道人的嘯聲,他也悟道了,於是以長嘯相和,這就是阮嘯的故事。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第二位是宜僚,「僚丸」是宜僚拋丸的故事。熊宜僚是楚國人,會一手拋球的絕活兒,類似馬戲團小丑扔瓶子、拋火把一類的雜耍。但熊宜僚的手藝可就高得太多了,八個球在空中,一個球在手裡,一次就拋九個,還是單手。《丸經·序》裏面記載:「昔者,楚莊王僵兵宋都,得市南勇士熊宜僚者,工於丸,士眾稱之。」楚莊王的軍隊包圍了宋國的都城,但久攻不下。一次雙方擺開陣勢,又準備拼殺。千鈞一髮之時,熊宜僚來了。老熊露了一手,在兩軍陣前拋丸,宋軍停戰觀九九藏書看,都看傻了。突然楚軍掩殺過來,宋軍不戰而敗。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第一位是呂布,「布射」是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三國時期的劉備與袁術不和,袁術就派了大將紀靈領兵三萬來伐劉備,劉備不敵,只好求助於呂布。本來陶公祖三讓徐州給劉備,但呂布硬是佔了徐州,欠了劉備的人情。這一次劉備來求,他不能不管,於是就將紀靈請到營中,對他說:劉備是我兄弟,他的事我不能不管。但是我一向反對人無端廝殺,所以這一次希望能為你們調解。話畢派人將自己的兵器大戟遠遠地插在轅門,回頭對眾人說:「我如射中戟上的月牙支,你們雙方就和解,否則就是與我呂布過不去。如果射不中,你們的事我就不管了」。話畢發箭,正中戟支,頓時喝采聲雷動,紀靈雖然不情願,也只好乖乖地領兵走了。
第五位是蒙恬,「恬筆」是蒙恬造筆的故事。晉朝崔豹的《古今注》說九_九_藏_書,蒙恬開始用兔毫竹管造毛筆。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將軍,曾領兵駐邊,督造修築萬里長城,但是毛筆在他之前就有了,說他發明毛筆似乎欠妥。蒙恬常年在塞北抗擊凶奴,打獵捕狼是常有的事,他發現狼毫既柔軟又挺直,更適宜用來造筆,於是發明了狼毫毛筆。
第六位是蔡倫,「倫紙」是蔡倫造紙的故事。蔡倫是東漢和帝的常侍,開始時作宮中的雜役,以後負責監製宮廷用具。當時的書信或寫在竹簡上、或寫在錦帛上,前者很不方便,後者又太昂貴了,根本用不起。其時民間已有用麻纖維造的紙,但還是成本高、原料受限制,不能普及使用。蔡倫經過深入觀察、研究,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來造紙,公元105年蔡倫造出第一批紙,人稱「蔡侯紙」,事例記載於《後漢書》。
這裏用四句話,介紹了古代的八個人,他們的技藝或解人糾紛,或方便百姓、造福社會,成為人們學習和效法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