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權力意志 第十五節

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權力意志 第十五節

b)道德化了的人和反異教的人的派系;
要證明的必然性是,相反的運動屬於對人和人類的日益經濟的消耗,屬於一種興趣和成效兩者日益固定的、互相鯨吞的"機械運動"。我認為,相反的運動乃是對奢侈的、過剩的人類的遴選。因為,在他們中間要出現一種強者、高等種類的人,這種人的產生條件和保持條件不同於普通老百姓。眾所周知,我對這種人的概念和比喻就是"超人"一詞。
這樣的生活沒有使命:——生活沒有任何意願;——"伊壁鳩魯的諸神"的形式;——沒有任何設定目的的原因;——
基督教的實踐不是任何奇想,佛教的實踐也非奇想;奇想乃是幸福生活的手段。
使我們進入這種"異化"世界的藝術使我們對它們產生了興趣;
讓我們在最高文化的這種象徵中再停留片刻吧!——我稱其為強力悲觀主義。人現在不再為禍患辯護了,人斷然拒絕辯護。人要完全徹底享受禍患,認為無意義的禍患乃是最有意思的東西。假如說人以前離不開上帝,那麼現在,在一個沒有上帝的亂世,一個偶然性世界上,恐怖、朦朧、誘惑都屬於本質的東西。
眾人去幹個別人也許毫不明白的事,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分散責任、命令和實施。通過植入服從、義務、對祖國和王公之愛等道德觀念的辦法。用保持自豪感、嚴酷、健壯、仇恨、報復的辦法——簡言之,要保持一切同群畜類型相反的種類的特性。
性格的偉大不在於人們不佔有這些慾望——相反,在於佔有——直到令人不寒而慄。不過,他們是受別人駕馭的……
更高的階段:也就是克服心中的充斥感,而且不因一時衝動而去干英雄行為——而是臨事冷靜、有條不紊,沒有起伏不定的快樂感。……
——他在這裏發言說道,迄今為止,他到是只幹了沉思這件事。作為出自本能的哲學家和隱士,他由於旁觀、客處、忍耐、彷徨、落魄而發現了自己的長處;作為蠻勇和探索精神,他已經在未來迷宮中走失過一次了;作為占卜家,當要敘述必將出現的事物時,他就要回首顧盼;但是,作為歐洲第一位徹底的虛無主義者,他自身已經徹底體驗了虛無主義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虛無主義就在他的身後、腳下、身外。
〈221〉
〈序言4〉
〈1019〉
對總權利增長的認識:要充分估計到這種增長一定程度上也包含個人的、等級的、時代的、民族國別的失敗在內。
用經濟學方法估價迄今為止的理想——即選擇特定的慾望和狀態,以犧牲別的慾望為代價來選擇和培育。立法者(或社會本能)選擇出一定數量的狀態和慾望,通過它們的活動來保障調解功能(即功能機器說,也就是每個慾望和狀態有規律的需求的結果)。
〈867〉
〈209〉
實體概念是主體概念的結果,反之則不可!假如我們放棄靈魂即主體,那就完全失去了"實體"的前提條件。人們會達到存在物的程度,人們也就失去了這個存在物。
〈225〉
〈214〉
愛、恨、褒、貶乃是一切理想的前提。要麼,肯定的情感即第一推動力;要麼,否定的情感,二者必居其一。譬如,恨和蔑視,在所有怨恨理想那裡就成了第一推動力。
〈607〉
"十字架上的暴徒。"——假如罪犯,一個凌遲處死的罪犯本人斷言:"像這位耶穌一樣,不反抗、無敵意、善良、溫順地受罪,死去,這就是公理",那麼他就肯定了《福音書》,因為這樣他就升到了天國……
〈653〉
論強力悲觀主義。——粗俗人的內在靈魂的家當中,對惡的恐懼占絕對優勢。什麼是惡?三條:偶然、不確、突然。粗俗人怎樣戰勝惡呢?——他可以把惡設想為理性、權力、人格。他由此會有可能同以上諸物締結契約,並且事先對它們施加影響——佔據統治地位。
①大衛——公元前10世紀的猶太國王。——譯者
——第三種方式:人們首先把不祥的東西解釋為"值得的";人為惡辯解,認為惡是懲罰。
這種感覺來自同情:而它通常都要經過理性的篩選;不然,它就像慾望一樣的危險。
政治上的(經受不同力度的緊張關係的藝術);
他需要芸芸眾生即"平庸者"的敵意,同後者相比,他需要距離感,他要居於其上、以其為生。貴族政體說,這種高等形式就是未來的形式。——用道德的話來說,上述總體機械運動,也就是一切齒輪的通力合作乃是對人的最大限度的剝削:然而,運動是以剝削為基礎的,正因為如此,這種剝削才具有意義。別的場合,剝削其實不過是人的類型價值的總消減,——規模最大的退步現象
科學,具有其兩面性:
"極樂"絕非許諾,因為,極樂乃是當你們如此如此生活和勞作的時候就有的。
沒有"神聖性"這個乖僻的概念,——"上帝"和"人"彼此不可分割。沒有"奇迹"——根本沒有那個領域:因為,那唯一為人重視的領域乃是"僧侶的"(即象徵心理的)。頹廢:是"伊壁鳩魯主義"的相對物……按照古希臘的概念,天堂也不過是"伊壁鳩魯的花園"而已。
〈156〉
國家,也就是有組織的非道德——內里:警察、刑法,等級、商業、家庭;外表:權力意志、戰爭意志、掠奪意志、復讎意志。
〈889〉
19世紀就沒有發現盧梭的"自然之人",而是發現了人們更真實的形象——為此,它有這個勇氣……總的來說,這樣就賦予基督教的人的概念以再造之意。為什麼他人沒有這種勇氣,這正是它對這種"自在之人"的贊同的結果,而且在這種人身上看到了人的未來。同樣,人們也不敢正視人的恐懼感的增長乃是每次文化增長的伴隨現象;在這方面,人總是屈從於基督教的理想,並同這種理想一起對抗https://read.99csw.com異教,同樣也對抗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德概念。但是,人們並沒有就此找到文化之門的鑰匙。實際上,情形仍然處在偽造歷史以有利於"善良的人"的狀態(好像善良人本身就代表了人的進步似的),仍然停留在社會主義理想(也就是停留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世界的盧梭的殘渣)那裡。
可不要錯會了這本未來《福音書》開頭標題的含義。《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我用這個公式來表示一種反運動,意在提出原則和任務;這種運動會在未來某個時刻取代徹底的虛無主義;但它在邏輯和心理上則是以虛無主義為前提的,它簡直只能知道虛無主義和來自虛無主義。可為什麼虛無主義的興起勢在必然呢?這是因為我們迄今為止的價值由虛無主義得出了它的最後結論;因為虛無主義是我們徹底思考出來的偉大價值和理想的邏輯學,——因為我們必須首先經歷虛無主義,然後才會弄清這些所謂"價值"的價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某個時刻,我們將需要新的價值……
虛無主義宗教就像基督教一樣,掙脫了一個老朽頑固但因衰老而失卻健壯本能的民族,而且逐漸轉移到另一個環境,最後來到年輕的、涉世未深的民族大家庭——這有多麼奇怪啊!向野蠻人即日耳曼人宣諭那尾聲的、牧人的、夜晚的祝福!為什麼非要使這一切首先日耳曼化、野蠻化呢!對那些夢想陣亡將士紀念堂者來說,他們認為戰爭就是最大的幸福!——把一個超民族的宗教硬說成是一個從未有過任何民族的混沌世界——。
以極其荒謬的方式摻進了賞罰說,這樣一來,就敗壞了一切。
使行為、定則、慾望成為可能的種種竅門,在個體看來是不"許可的"——也是沒有"味道的"。
美學上的(用對自己一類的快樂來裝備堅實的種類);
勉為其難——此乃理想的意圖所在。
〈731〉
同使人渺小化和使人適應一種專門化的功利性相反,要有相反的運動——即製造綜合性的、概略性的、有辯護力的人。對這種人來說,使人類變為機器乃是生存的前提,是他賴以發現自身高等形式的基礎。
基督教的主宰:猶太教(保羅);柏拉圖主義(奧古斯丁),殉道崇拜(救世說,十字架的象徵);禁欲主義(——敵視"自然"、"理性"、"感官",——東方……)
兩種頹廢運動和極端行為并行不悖:a)繁茂可愛的、陰險的奢華喜好和藝術的頹廢;b)宗教和道德激|情的抑鬱化、斯多噶主義的苦行、柏拉圖的感官否定,這些都為基督教準備了土壤。
從綜合文化(所謂"水平")角度看問題;——按照這個,或那個側面看問題,就會得出截然相反的估價。
〈164〉
〈序言2〉
〈928〉
〈序言1〉
完全是預言。為什麼對一切都造假、作手腳呢!
應該嘲笑生物學家虛假的"利他主義",因為,變形蟲的繁衍表現為甩掉包袱,這是個大優點。排泄廢物。
a)弱者和敗類的派系(摒棄古代世界,即最粗暴地拋棄古代世界……);
〈110〉
〈213〉
社會內部慾望的分工,造成了人和等級要去培植一種不完美的因而更有用的靈魂。在社會內部各個種類那裡,某種慾望為什麼退化殆盡(而另一種慾望則受到強化)。
拿破崙。應認為他是高等的人和可怕的人的必然配屬。再造的"男子漢"。而女人應得的卑賤和膽怯的讚許又物歸原主了。"總體性"就是健康和最高的主動性;重新發現了直線,這個行動的偉大格局;最強有力的本能,生命本身的本能即統治欲得到了肯定。
天國乃是心中的一種狀態(——孩子們都這麼說,"因為天國是屬於他們的"):"超出塵世的一切"均系子虛烏有,上帝之國不可計日以待,不會按照日曆行事,某事出現於某日,這之前就沒有:而是"個別人心中的感官變化",是某種隨時可有,隨時可無的東西……
〈180〉
連這種強力悲觀主義也以辯神論即對世界的絕對肯定而告終了——但這是為了以前人們之所以否定世界的那些原因的緣故——:因為人們就是以這種方式構想了這個世界的,它就是實際達到的最高理想。
〈136〉
"非個性"(使得我們作為集體生物的媒介可以有這樣的慾望和行動——律師團、陪審團、市民、士兵、部長、王公、"評論家"——)使我們感到,似乎我們正在做出某些犧牲……
生兒育女;——一切都辦到了。
〈112〉
〈序言3〉
總的認識:我們的現代世界具有雙重性格——正是這種特徵也許會真的預示毀滅和強力。強力就是贏得成熟性的標誌,可能由於傳統(落後)情感的貶值而被誤認為軟弱。簡言之,情感,作為價值感的情感,並不處於時代的高峰。
現在,假如有誰說,"我不想當兵","我無法無天","我反對警察上崗","我不願從事任何破壞內心安寧的事:假如我不必因此而受害,那就沒有什麼比受苦更能保持我內心的寧靜了"——那麼他就是基督徒。
耶穌徑直向心中的"天國"狀態走去,因為他在猶太教會的規定中找不到良策——;他認為猶太教的現實性(保存自身的需要)等於子虛烏有,因為,他是純內向的。——
〈780〉
偉大事物要求人們對其保持沉默,或大談特談:大談特談,也就是玩世不恭、心地坦然。
古希臘世界滅亡了。原因:荷馬、神話、古代風俗等等。
今天,本能和傳統意志受到了最致命的抨擊,因為,把自己的來歷歸功於這種本能的一切制度,這違背了現代精神的審美……根本說來,人們絕不會去干不符合目的的事。不會為了傳統習慣而徹底取消意義https://read.99csw.com。人們認為,傳統即是宿命。因為,人們研究了它,認識了它(作為"遺產"——),但是,人們卻不喜歡它。要選擇一切夠用上幾百年的狀態和估價。——這種做法乃是徹頭徹尾反現代的。其結果則是:破壞原則賦予我們時代的性格。
這就是"詭辯派"……
你們不應製造外地人和本地人,外國人和本國人的隔閡。你們不應對任何人發怒,不該蔑視任何人。你們要借貸布施。你們不應有發財之念。你們不應發誓。你們不應殺生。你們應該和解,你們應該謙讓。你們不應當眾祈禱。
〈729〉
同藝術一道為反對道德化而戰。——這種藝術乃是超脫狹隘和片面的道德自由;或者是對道德的嘲諷。遁入自然,那裡是自然美和恐怖二者雙棲之所。偉人的方案。
〈485〉
主體:我們認為最高現實感的一切不同要素存在某種統一性,主體就是用以稱謂這一信仰的術語。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信仰乃是一種原因的結果。——我們十分相信我們的信仰,以致我們為了它而虛構了"真理"、"現實性"、"實體性"等。——"主體"就是虛構,看去好像我們具有的若干相同狀態都是一種原因的結果。但是,我們首先創造了這些狀態的"一致性";對這些狀態加以同化,這是事實,但不是一致性(——倒不如否定這種一致性——)。
於是,文化的全部歷史就是放棄對偶然、不確、突然的恐懼心理。什麼叫文化,就是學習算術,學習因果思維,學習掌握特權,學習信仰必然性。隨著文化的增長,人漸漸減少了對禍患(人們稱之為宗教、道德)的粗俗形式的屈從;去掉了"為禍患的辯護"。現在,人在發動對"禍患"的戰爭——他要排除禍患。不錯,禍患在某些場合可能是信仰安全感、公式和算術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信仰作為厭倦情緒進入意識——對偶然、不確、突然的興趣突變為渴望。
經濟學上的(意在儘可能充分利用個體之力,免得浪費特殊天性);
文克爾曼和歌德筆下的希臘人,維克多·雨果筆下的東方人,瓦格納筆下《埃達》①詩集中的人物,司各脫筆下的13世紀的英國人——總有一天,人們將會發現這全部悲劇!這一切乃是與歷史不符的、虛構的,但卻是——現代的。
哲學家們價值論斷的發展乃是反對古希臘的:——埃及的東西("死後的生命"成了定則……);猶太人的東西("智者的顯貴""酋長")。畢達哥拉斯③學派,陰間的崇拜、緘默、彼岸的恐怖、數學。宗教的估價,同宇宙交往的一種;——傳教士式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建立了畢的、禁欲主義的、超驗的;——辯證法,——我想,柏拉圖身上已經帶有這種咬文嚼字、死搬概念的壞毛病了!——優良的精神審美沒落了,因為,人們對一切直接辯證法那醜惡和生硬的一面已經熟視無睹了。 ③達哥拉斯學派,宣揚神秘主義。——譯者
——從心理上認識到,一切道德化了的藝術家都在不知不覺中化為蠕蟲,忸怩作態,這是莫大的享受。
我們又造出了基督教的理想,剩下的事就是確定其價值了:
d)厭倦自身者的派系,——那些願意參与非法密謀的人——
假如這些激|情和狀態含有令人難堪的摻合物,那麼就得尋找出能用某種價值觀來克服的辦法,也就是認為痛苦是可貴的,在更高的意義上來說,痛苦就是異常的快樂。用公式來說就是:"怎樣使不快變為快樂",譬如,當我們的服從、對法律的適應,受到力、權力和自我克服的好評的時候。同理,我們的公共意識、胞澤意識、祖國意識、"人道化"、"利他主義"、"英雄主義"也是如此。
〈165〉
〈162〉
我要敘述的是往後兩個世紀的歷史,我要描述的是行將到來的唯一者,即虛無主義的興起。現在,已經就在敘述這段歷史了,因為在這裏起作用的乃是必然性本身。無數徵兆業已預示了這種未來,無處不在預言這種命運。人人洗耳恭聽這未來派音樂吧。長久以來,整個歐洲文明每十年躍升一次,我們隨著這種折磨人的緊張局面而在運動著,就像朝災難撲去一般。動蕩不安、刀兵水火、猝不及防;就像急於奔向盡頭的洪流,它不再沉思,它害怕沉思。
〈888〉
〈350〉
維護軍事國家乃是最高和最後的手段,對最高的種類和最健壯的種類來說,不論是創立,還是確定偉大的傳統,都少不了它。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國家的敵意和等級距離感永恆化的一切概念,都以裁決者的面目出現(譬如,民族主義、保護關稅等等)。
①巴勒斯坦城名,見《創世記》第8章第20節。——譯者
相反,"哲學家"則是反動,因為他要的是舊美德。他認為制度衰落乃是衰落的原因,他要舊的制度;——他認為衰退乃是權威的衰退,因為,他在尋求新的權威(漫遊外國、異邦文化、異邦宗教……);——既然"城邦"的概念生存了下來,他就希望理想的城邦(很像猶太人的情況。在他們淪為奴僕之後,他們就作為"民族"而確定了下來)。猶太人對一切暴君都感到興趣,因為,他們希望重建更有權威的道德。
所謂的青年。——假如人們在這裏夢想有一個天真和年輕的民族迎著舊文化突兀而起,那就是自欺欺人;有一種迷信,好像在最低賤民族的各階層,也就是基督教紮根生長的階層又重新噴涌了生命之泉似的。假如人們認為基督教乃是新興的年輕民族和強壯種族的表現,那就說明他們對基督教毫無所知。毋寧說,基督教乃是典型的頹廢形式,是在一個倦怠盲目和病態的烏合之眾中產生的道德腐化和歇斯底里。這是個奇怪的團體,他們麇九-九-藏-書集在惑眾大師的周圍,活像一部俄國小說里描寫的情景:一切神經病人都通過熙攘的人群找到幽會的機會……沒有任務,本能感到一切都近於尾聲,什麼都不值得干,逍遙自在、知足常樂。
〈717〉
耶穌告誡人們:對得罪我們的人,你既不應用行動,也不應用感情表示反抗。
2.這種理想能實現嗎?——能,不過會受氣候的限制,這很像印度的理想。兩者都缺少勞動。——它來源於民族、國家、文化團體、審判機關,它拒絕學業、知識、儀錶養成、職業、商業活動等……它取代了一切意味著人的使用和價值的東西——它由於極端厭惡感而中止了對人的使用和價值。非政治的、反民族的,既不是侵略性的,又不是防禦性的,——這隻能發生在秩序井然的國家和社會生活內部,因為這種生活由於犧牲了普遍利益而使這些不值錢的寄生蟲泛濫成災……
漸漸地,衰亡的責任都落在了一切真正希臘的東西身上(柏拉圖不感激伯里克利斯、荷馬、悲劇、修辭學,就像預言家們對大衛①和掃羅②的情形一樣)。古希臘的衰亡,被認為是反對古希臘文化基礎的借口,哲學家們的根本性錯誤——推論:
在這樣的狀態下,善恰恰需要"辯護";即善必然以惡和危險為基礎,或者說,它自身內部必然含有巨大的愚蠢。那時,它還令人滿意。現在,獸|性不再激起殘暴感了;才氣橫溢和幸運的傲慢有益於人中間的獸類,傲慢自負在這樣的時代乃是無往而不勝的精神性的形式。人現在強大到足以對信仰上帝感到羞愧——現在,人可以重新扮演魔鬼律師的角色了。假如人實際贊成維護道德,那麼人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如下的緣故:即這些原因叫人們把道德視為敏感、狡詐、唯利是圖的形式和唯權是爭的形式。
這裏,令人討厭的首要障礙就是無聊和單調,這是一切機器運動的必然結果。要學會忍受這種情況——而且不單純是忍受——,要善於看到某種高等的魅力在圍繞著無聊奔跑,這件事乃是迄今為止一切高等學府的教學任務。學習一種與我們毫不相干的技能;同時,要把這種"客觀的"活動看成自己的"義務";要學會區分慾望和義務之間的關係——這是高等學府不可估量的任務和成績。因此,迄今為止,語言學家都是"自在"的教育家,他的活動本身就提供了不斷走向宏大壯觀活動的單調和無聊;在他的旗幟下,門生們學習"死記硬背":這乃是為將來機械地、出色地完成任務創造前提(充當國家官吏、丈夫、文牘奴隸、報紙讀者和士兵)。這種生存也許比其他一切生存更需要哲學的辯護和美化:因為,愜意感應該完全根據正確無誤的訴訟程序降格為低賤等級的情感;"本來的義務",就一切不愜意的事物來說,也許就是敬畏的激|情——要命令式地要求一切位於功利性、娛人耳目性、目的性彼岸的東西……自己要去企求這種機器般的生存形式,這被認為是最高的、令人仰慕的生存形式(——類型:康德乃是"你應如何如何"這種公式概念的狂熱鼓吹者)。
敏感性,無法形容的敏感(——由於道德的過份鋪張:造成同情泛濫——);充斥著矛盾現象,前所未見。——膳食、文學、報紙、形式、審美乃至風景的宇宙政治學也不例外,湧入的速度異常迅速;印象自行消失;人們本能地拒絕吸收某些東西,拒絕嚴肅地對待某些東西,拒絕"消化"某些東西;——結果削弱了消化能力。對印象過度聚集的適應出現了。因為,人們忘記了扮演的角色;他僅僅對外部刺|激有反應。他把自己的力量部分用在佔有上,部分用在防禦上,部分放在"反駁"上。自發性大大削弱——歷史學家、批評家、分析家、解釋家、觀察家、搜集者、讀者,——大家都是反映的天才——大家都是科學!
〈160〉
——藝術的虛偽性——要把其非道德性拉出來示眾。——把"理想化了的各種基本權力"(感性、醉意、過盈的獸|性)拉出來示眾。
叫人們信仰的整個基督教學說,基督教的全部"真理"都是騙人的鬼話,因為,它們恰好都是基督教運動初期主張的反面。
財產、職業、祖國、等級、警察、國家、教會、教育、藝術、軍事機構:這一切同樣是幸福的障礙,是《福音書》指控的謬誤、迷惘和邪惡——這一切都是典型的社會主義者的學說。在暴亂的背景上,解了凍的、對"主人"的反感就像炸彈一樣爆發開來,於是,本能地感到,在遭受了如此長久的壓力之後,到底有多少幸福還寓於自由之感呢……(絕大多數都是這些事物的象徵。諸如,低賤階層受到優待啦,他們已經破格嘗到難得的幸福啦……不是飢荒製造了革命,而是民眾放開肚皮,狼吞虎咽……)
猶太教本能的權力和對未來的肯定,它頑強求生和求權力的意志是懷在其統治階級肚子里的怪胎;只有用本能的倦怠來形容年輕的基督教階層,才是最恰當的。一方面,厭煩一切;另一方面——橫豎自滿自足。
〈1017〉
〈830〉
〈198〉
〈159〉
論為道德辯護:
〈218〉
任何時候都可能產生基督教。基督教同用它的名字裝點起來的那些無恥的教條毫不相干。因為,它既不需要人格上帝說,不需要罪惡說,不需要不死說,也不需要救世和信仰說。它簡直不需要任何形而上學,更不需要禁欲主義和基督教的"自然科學"。基督教是實踐,不是信仰說。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行動,而不是我們應該信仰什麼。
對現實性的批判:現實性的多或少,也就是我們信仰的存在等級的根據是什麼?——
連續統一體:"婚姻、財產、語言、傳統、出身、家庭、民族、國家",這就是高低秩序的連續統一體。它的經濟學就在於連續勞動這一優點表現過剩,在於缺點的倍增。因為,連續統一體部件更替和可延性支出較大。(也就是說,有效部件由於多次停頓而九-九-藏-書需要更新,這需要消耗更多的費用,同時,保存的費用也很可觀。)優點在於,避免了中斷,節省了由於中斷造成的開支。萬事開頭難,更費錢。
《福音書》:有消息說,幸福的大門始終對低賤者和窮人開放——人們除了聽命于上諭、傳統、監護而外,什麼都無須去做。在這個意義上說,基督教的興起就是典型的社會主義學說。
我嘗試用經濟學的方法為道德辯護。——任務就是把人變得儘可能具有利用價值,儘可能像機器般的準確無誤。為此,人必須裝備機器道德(——人應學會這樣看待問題,即,他像機器般地處於勞作狀態,也就是價值最高的狀態。為此,人應該儘可能地使他人掃興,把他人說得儘可能陰險、臭名昭著)。
"生命的優點愈大,保存和創造所需費用也就愈大(飲食和生殖);因而,從已取得的高度折向毀滅的危險、或然性也愈大。"
①《埃達》——古代北歐諸國的詩歌集,日耳曼英雄傳說的主要來源,瓦格納歌劇多取材於此。——譯者
——總之:人們屈從於惡——:全部道德的、宗教的解釋只不過是對惡的屈從形式。——聲稱惡中有善的信仰,也就等於放棄同惡的鬥爭。
盲目遷就慾望,不管它們是慷慨和同情的,還是敵意的,此乃大患之因。
〈220〉
心理學上的(道德乃是替敗類、平庸者說話的估價所虛構的優勢——目的在於保存弱者)。
——堅持惡和害的單純表面性,這乃是另外一種說明方式。人們分析偶然、不確、突然三者的結果,認為它們是善的和有意義的。
要三思啊:對神性天意的不祥信仰乃是歷史上對手和理性最致命的信仰了,但卻一直延續至今。在"自然"、"進步"、"完美化"、"達爾文主義"等公式下,在迷信幸福與道德、不幸和過失固定配屬關係的影響下,基督教的前提和解釋總是香火不絕。那種對事物的運動、"生命"、"生命本能"的信仰,那種愚蠢的聽天由命,也就是相信一切人只應該履行義務,以便萬事如意——諸如此類的東西只有以善者的眼光來看才有意義。連宿命論——我們的哲學敏感現今的形式——也是對神性天意的最長久的信仰的結果,不自覺的結果。就像萬事的進程同我們無關似的(——好像我們會讓事物各行其便似的,因為任何個別人本身只是絕對現實性的一種形式而已——)。
〈719〉
應該用何種手段來對待野蠻種族手段的"殘暴",絕不是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其實,一旦人們被歐洲式的種種嬌慣弄到不得不在剛果或者別的什麼地方去統治野蠻人時,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的。
我們的優越地位:我們生活在一個比較的時代,我們可能審查從來未經審查的東西;我們就是全部歷史的自我意識。我們享受不同,受的苦也不同。對比頻繁出現的現象,這是我們最本能的活動。我們理解一切,我們享用一切,我們頭腦中沒有任何敵對的情感。我們本身是否會因此誤入歧途,我們善意的、近乎情深意切的渴望,向著最危險的事物大胆奔去……"一切皆善"——否定它,要花費我們相當多的氣力。假如我們一旦變得如此不明智,以致結夥反對某事物,那麼我們就會受苦……歸根到底,我們這些學者今天最好是實行基督的學說——
你們不應承認任何休妻的理由。
基督教的象徵主義建立在猶太教的象徵主義的基礎上,象徵主義就已經把全部現實性(歷史、自然)消溶在神聖的非自然性和非實在性中了……它不想重新面向實際的歷史了——,它對自然的成就不感興趣了——
——你們看見了,我與之鬥爭的乃是經濟學的樂觀主義;似乎,隨著每個人自我犧牲的增長,每個人的總福利也一定增長。但在我看來,似乎情況剛好相反。因為,個人的總犧牲彙集成為總的損失。人將會變得更少——以致不會再知道這個偉大過程到底服務於什麼。目的又是什麼?新的目的是什麼?——人類恰恰需要這一點。
"要隨著他的感情嗎?"——人們,由於向慷慨的情感讓步而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危險,並且由於一時衝動:認為這沒有什麼價值,而且根本不典型。就實現的能力而言,大家都一樣——但就決斷而言,罪犯、強盜和科西嘉人肯定勝過安分守己的老實人。
罪惡、懺悔、寬恕——這一切都同罪惡無干……這是羼假的猶太教,或者說,它是異教的。
在前述第一條路上——今天,我們對它可以一覽無遺了——會產生適應、平泛、更高等的中國氣——本能的自謙,而對人類渺小化則抱知足常樂的態度——這乃是人的停滯水準。假如我們首先具備地球必然面臨的經濟總體管理條件,那麼作為機械運動的人類才有可能通過這種管理髮現自身的最高意義。——也就是作為由日益變小和變精微的無數適應性齒輪,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鍾錶裝置;這是使一切居統治地位和發號施令者日益成為多餘的過程;是這種巨大的力的總體——其個別因素就是力和價值的最小值。
c)厭倦政治和平庸者的派系(萎萎不振的羅馬人……),不知其所以然的無國籍者;
〈866〉
但束縛是無快樂可言的,而僅僅因為……
〈823〉
文化重心推移。任何大幅度的增長都是有代價的;費用誰負擔!現在這筆費用不知該有多麼龐大了。
某種程度來說,我們的時代成熟了(也就是頹廢了),就像佛祖的時代一樣……因此,不含荒謬教條的基督教性是可行的(古代異種雜交說的最令人作嘔的怪胎)。
〈65〉
以營養和消化為例的"現代性"。——
救世傳奇代替了象徵性的現世和永世,代替了此地和他地;奇迹代替了心理象徵。
這種虛無主義的宗教,把古典文化中的頹廢因素和血緣相近的現象匯聚一處;即:
〈212〉
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權力意志
〈239〉
我們對生命感和力感的程度(經驗事物的邏輯和關係)給予了我們"存在"、"現實性"、非表面性https://read.99csw.com的標準。
〈71〉
次要的附加物。——一切預言家和奇迹創造者的態度,發怒,念咒召喚最高審判乃是令人厭惡的道德淪喪(譬如《馬可福音》第6章第11節:"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我告訴你們說:真的,那將成為索多姆①和蛾摩拉②等)。"無花果樹"(《馬太福音》第21章第18節):"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②掃羅——以色列第一任國王。——譯者
②巴勒斯坦城名,見《創世記》第8章第20節。——譯者
〈243〉
〈922〉
——要喚起逝去的理想的無情和野性的一面,它們現在的樣子像是個絢麗多彩的怪物。
自蘇格拉底以後的希臘哲學家,一概是頹廢的象徵;因此,反希臘的本能甚囂塵上。
基督教的創始人不得不懺悔說,他是面向猶太社會和下層知識界的。而這個階層卻按照自己理解的精神去構想創始人……從一個因一切人格性和故事性而否定現實性的學說中,編造一個救世故事,一個人格上帝,一個人格救世主,一個人格不死性,並且把"人格"和"故事"的些微小事網羅無遺,此乃不折不扣的骯髒醜聞……
同樣,第一個教會實踐是有爭論的,使徒保羅的實踐和他的態度也被謊稱為先兆和先知的——。
歷史學家指明了它們的權利和理性的類別;觀賞了異國風情;心理學;刑法;瘋人院;罪犯;社會學;
——脆弱的、不中用的、奢侈的靈魂們,只要吹一口氣就足以使它們垂頭喪氣,"美麗的靈魂們"。
教會差不多等於反基督教的勝利,正如現代國家、現代民族主義一樣……教會乃是基督教的野蠻化。
從個體角度看問題;
廣而言之:價值感始終是落後的,它表示遠古時代的保存和增長條件。因為,它一直抗衡新的生存條件,因為由此產生不了價值感。這樣一來,價值感必然會誤解這種條件,這種情感壓制新事物,它會引起對新事物的懷疑……
〈183〉
1.這個理想否定了些什麼價值呢?對立理想包含了些什麼內容呢?——自豪感、距離感的激|情、偉大的責任、高傲、絢麗的獸|性,征戰和掠奪欲的本能,激|情、復讎、詭譎、盛怒、快|感、冒險、認識等的神性化——;高貴的理想遭到否定,即人類的美、智、權力,顯赫和危險性,設定目的的人,"未來的"人(——於是,這裏產生了作為猶太教結果的基督教性。
教會稱之為基督教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是反基督教的。因為,那些東西純屬人的私事,而非象徵;純屬故事,而非永恆的事實;純屬公式、規範、教條,而非生命的實踐。只有對教義、崇拜、教會、神學抱完全漠然的態度,那才算得基督教的。
外表的靈活性同某種深度的滯礙和睏倦相對立。
"詭辯派"仍舊是希臘式的——包括阿那克薩哥拉,德謨克利特,他們是偉大的愛奧尼亞人——;不過只是過渡形式——希臘城邦失掉了對自己獨特文化的信仰,失掉了自己君臨其他城邦之上的主人權利……也就是說,人們交流了文化即"諸神",——因之人們就失去了對唯一上帝的獨家特權。不同來源的善與惡溶為一體,因為,善與惡的界線日趨模糊……
總的認識。——其實,任何偉大的增長,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和殘暴。因為,痛苦、毀滅的象徵屬於闊步前進的時代;人類一切可怕和強大的運動同時也會引起虛無主義的運動。有時,這也是深刻的、最基本的增長標誌,是向新的生存條件過渡的先兆,它是悲觀主義的極端形式,真正的虛無主義將會問世。這一點我已看出來了。
論基督教史。——環境變化在持續:於是,基督教學說也一再變換自己的重心……變得有利於低賤者和小人……宏揚大慈大悲之心……"基督教"這一類人逐步接受了他們原來否定的一切(過去他們堅持否定這一切——)。基督教會變成市民、士兵、法官、工人、商人、學者、神學家、傳教士、哲學家、農夫、藝術家、愛國者、政治家、"王公"……他們重操舊業(——自我辯護、守法、懲罰、宣誓、民族隔閡、貶抑、發怒……)。總之,基督教的全部生活就是基督作為解脫來宣揚的那種生活……
同樣,他在人同上帝交往的一整套公式方面收效甚微。因為,他反對懺悔說和諒解說;他指出,為了自我感覺"神性化",人應如何生活——也就是人們如何不因懺悔己過而生活。因為,"同罪惡無干",這乃是他的主要論斷。
把他們的天性對"鏡"加以人為的調整,這很有意思,但興趣似乎僅僅是表面的。因為,這是原則的冷漠、平衡,是緊貼在表皮下面的固定低溫,表皮上則有溫暖、運動、"風暴"、浪花的嬉戲。
反18世紀的鬥爭:歌德和拿破崙徹底戰勝了這個世紀。叔本華也同這個世紀抗爭過;不過,他不情願地退回了17世紀——他是一個現代的巴斯噶,他具備巴斯噶的價值論斷,而沒有基督教的影響。叔本華的力量不足以達到新的肯定。
第十五節
第一批基督徒的實際生平和學說,都是事後加工美化了的,看起來都像是按規定行事的,只要照辦就行了——。
〈153〉
3.要快樂意志的結果始終存在(別的什麼都不要)!"極樂性"被認為是可以自我證明的東西,不再需要辯護的東西,——其餘的一切(存、亡)只不過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但這種考慮過於低級,因為,對痛苦、譴責、道德淪喪本身的恐懼,成了足以捨棄一切的動機……這是貧乏的思維方式,是種類衰退跡象;人們應該不使自己受蒙蔽。(你們要變得像個孩子一樣!"——。相似的天性:阿西西的弗蘭茨,他乃是官能性神經病患者,癲癇病患者,像耶穌那樣的幻影。)
〈161〉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