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蕅益禪師論語禪解為政第二

蕅益禪師論語禪解為政第二

念念背塵合覺,謂之「志」;覺不被迷情所動,謂之「立」;覺能破微細疑網,謂之「不惑」;覺能透真妄關頭,謂之「知天命」;覺六根皆如來藏,謂之「耳順」;覺六識皆如來藏,謂之「從心所欲,不逾矩」。此是得心自在,若欲得法自在,須至八十、九十,始可幾之,故雲:「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此孔子之真語實語,若作謙詞解釋,冤卻大聖一生苦心。
此指示一經宗要,令人隨文人觀,即聞、即思、即修也。若知《詩》之宗要,則知千經萬論,亦同此宗要矣。
【禪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禪解】
此便是為政以德。
【禪解】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正是此意。
【禪解】
生緣、法緣、無緣三慈,皆是「周」;愛見之慈。即是「比」。
子張鶩外,尚未能學孔子之跡,又安可與論及本地工夫,故直以「禮之損益」答之。然禮之綱要,決定不可損益,所損益者,因時制宜,隨機設教之事耳。
「為政以德」,不是以德為政,須九_九_藏_書深體此語脈。蓋自正正他,皆名「為政」。「以德」者,以一心三觀,觀於一境三諦,知是性具三德也。三德秘藏,萬法之宗;不動道場,萬法同會。故譬之以北辰之居所。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只一「學」字到底,學者,覺也。
【禪解】
惟格物誠意之仁人,為能「舉直錯枉」,可見民之服與不服,全由己之公私,不可求之於民也。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禪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禪解】
【禪解】
此等點示,能令有人心者痛哭。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返聞聞自性,初須入流亡所,名之為「逆」,逆極而順,故名「耳順」,即聞所聞盡,分得耳門圓照三昧也。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read.99csw.com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來之事,聖人別有心法,與如來性具六通相同,如明鏡無所不照;非外道所修作意五通可比也。
【禪解】
【禪解】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不信自己可為聖賢,如何進德修業?
根於心而生於色,孝在心,而不獨在事也。
【禪解】
【禪解】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罵得痛切,激動良心。
以犬馬養,但養口體,能養志者,乃名為「敬」。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子曰:「非其鬼而九-九-藏-書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禪解】
【禪解】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學而不思」,即有聞無慧;「思而不學」,即有慧無聞。「罔」者,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也。「殆」者,如增上慢人,墮坑落塹也。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乾坤太極,皆器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無非器也,況瑚璉斗筲,而非器哉!李卓吾雲:「下學而上達,便是不器。」此言得之。
【禪解】
子路向能知所知上用心,意謂無所不知,方名為知」,不是強「不知」以為「知」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此則向外馳求,全昧知體,故今直向本體點示,只要認得自己真知之體,更無二知。此與知見立知九*九*藏*書,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之旨參看,方見聖人道脈之妙。若舍此而別求知,不異丙丁童子求火,亦似騎牛覓牛矣。
若知「克己復禮」為仁。則知實智。若知隨時損益之致,則知權智。既知「權」、「實」二智,則知來之道,不外此矣。言近指遠,善哉善哉!
克己復禮,方能以禮事親,違禮,即非孝矣。
【禪解】
【禪解】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五霸雖駕言于德、禮,總只政、刑;帝王雖亦似用政、刑,無非德、禮。蓋德、禮,從格物誠意中來,孟子所謂「集義所生」;政、刑,從賢智安排出來;孟子所謂「義襲而取」也。
觀心為「溫故」,由觀心故,圓解開發。得陀羅尼,為「知新」。蓋天下莫故於心,亦莫新於心也。
「端」,頭緒也。理本不異,但頭緒一差,則天地懸隔。
【禪解】
己之「所以」、「所由」、「所安」,千停百當,則人之所以、所由、所安,不難視觀察矣。故君子但求諸己,如磨鏡然。
【禪解】
「臨庄」,從知及仁守發源。知及仁九_九_藏_書守,只是致知誠意耳。「孝慈」、「舉善」、「教不能」,皆是親民之事,皆是「明德」之所本具。可見聖門為治,別無歧路,此節三個「則」字,上節兩個「則」字,皆顯示感應不忒之機,全在自己。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輗,其何以行之哉?」】
「私」者,人所不見之地,即「慎獨」「獨」。字。惟孔子具他心道眼,能于語言動靜之際,窺見其「私」,故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退」非顏子辭退,乃孔子退而求之於接見問答之表耳。
【禪解】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禪解】
【禪解】
【子曰:「君子不器。」】
【禪解】
【禪解】
何日無聞,何日無見,聞見不患不多,患不能闕疑殆,慎言行耳。「祿在其中」,是點破天爵天祿,乃吾人真受用處。若作有得祿之道解釋,陋矣陋矣!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