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4 奶奶愧對祖先

04 奶奶愧對祖先

單從我無論如何也難以將奶奶講述的往事忘懷這點便可看出,其實我對奶奶的依戀程度比我以前願意承認的要來得深。我是她唯一的孫女,她給我講的陳年舊事,比給家裡男孩們講的要多得多。
而奶奶的娘家在此期間則每況愈下。革命后,她父親斷了俸祿,驕奢的積習卻難摒除。他抽鴉片,抽得比過去還凶;又難捨棄珍饈佳釀、歌舞戲劇。如果生日那天沒有大宴賓客,他就感到顏面掃地;如果家中少了幾個傭人使喚,他也會感到老大不便……就這樣不出幾年,他將祖上的遺產坐吃山空,值錢的東西悉數進了當鋪。最後他什麼都典盡賣光了,唯一剩得一個女兒。
奶奶的祖宗沒了後人,幾百年後逢年過節誰來給列祖列宗祭祀,送上美味的供品呢?清明時分誰去為他們上墳掃墓,修葺他們的安息之所呢?誰會記得為他們燒紙錢,迭寒衣,供他們在地府使用?又有誰會為他們焚香念佛祝禱,以超度他們有罪的亡靈?……
即便沒有官職,旗人當年亦毋須為衣食稍加擔憂,他們每月可循例領一份錢糧,領了錢糧,就算是在編的八旗兵,不必另謀職業。北京的漢人把錢糧戲稱為「鐵稈莊稼」,旱澇保收。二百年來,八旗子弟在這個制度的蔭庇下遊手好閒,成天提寵架鳥,出入于茶館、酒樓、劇院。古玩店,有些人出落成了藝術家,多數人則打發時日,一事無成。奶奶的弟弟以為他也會這樣終此一生,誰知革命一起,一切都成了泡影,他的生計陷入了絕境。
奶奶年輕時,到過中國不少地方,那是她的韶華好時光。20世紀初葉,奶奶的父親沾得祖上福蔭,出任官職。他先在湖南一帶做九九藏書一小官,幾年後准升為貴州的桌司,又稱桌台,算是省里的第三號人物,像他的父親一樣,也主理刑法。
奶奶不僅受到丈夫和子女的敬愛,她的慷慨和仁慈在鄰居和傭人中間也是有口皆碑的。她雖是家中的女主人,卻極少發表意見,總是帶著耐心和同情傾聽別人的想法。然而人們遲早都會明白她不是沒有主見、任人擺布的傻子,她條理分明,對周圍的世故人情洞若觀火。她的所為正應了「大智若愚」那句中國成語,在西方的諺語里,叫「流靜水深,人靜心深」。
他的妻子兒女於是隨他一起南下。開始乘的是官舟,在大運河航行,其後又換乘帶蓬的馬車。一路上的風土人情都讓奶奶陶醉:桃花流水的沉江春色,奇特難懂的各地方言,獨具特色的湘川菜肴,五光十色的異族風情,還有就是農民的辛苦勞作,特別是南方婦女的聰明能幹,她們不但下田干最繁重的體力活兒,還得編席織布,養豬餵雞,生兒育女……
奶奶的祖先於是萬劫不復了。他們像是枯枝敗葉,在陰間的寒風中顫抖、號泣。他們淚流成河,卻是再澆不活這棵家族的死樹。此後的旭日光芒,滿月清暉,春華秋實,太平盛世全都與他們無緣,這些美好年景的福分由別的家族享佔了。奶奶的祖先求助無門,他們與人間的聯繫已一了百了。他們被人遺忘,家族昔日的輝煌剎時風流雲散。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王朝。奶奶的父親失了官,舉家又遷回北京。他們在京城安頓下來才發現改朝換代了,大清帝國土崩瓦解,旗人的權勢也盡付東流。他們統治了中國267年,一夜之間成了一個可九_九_藏_書憐的少數民族,受到四周千百萬漢人的唾恨。
我對奶奶的好感其實不是自己悟出的,而是受了二姨的影響,而二姨對奶奶的好感又是部分來自她的姨媽,一位我爺爺家多年的老傭人,就是她在1950年把二姨推薦給奶奶來帶我的,為此我對這位老阿姨永遠感激不盡,雖然我根本記不得她長的什麼模樣了。
奶奶幸運地逃過了纏足這一關:旗人雖對漢文化推崇備至,對「三寸金蓮」卻一向不以為然。不少老北京都覺得旗人中女人比男人更有心計,有手段。最突出的例子是慈禧太后,她幾十年玩弄整個國家於她的股掌之中。也就在她統治之下,大清帝國日薄西山。
有時我忍不住任想象馳騁,想到半夜三更血淋淋的謀殺,或動刀動槍打劫了一座金礦,否則為什麼兩位老人對自己創業發家的故事要如此守口如瓶?但姑姑不同意我的猜測,她認為他們倆準是開了家餐館或裁縫鋪,她這麼說是因為我的曾祖精通廚藝,對服裝也在行。他們不提舊事也許是因為從前這都是些下九流的職業,若傳出去,下人們短不了有許多閑話,而京城的達官顯富則可能從此不再和他們交往。
奶奶想幫他找份工作,但這並非易事。自己家中雖有幾個買賣,那些活計弟弟卻是一件都拿不上手,再說了,老太爺定了規矩,若非確有專長,決不僱用親戚。奶奶又能怎麼辦呢?
多少年來,奶奶在他手下,或說在他那張毒舌之下,一定沒少受罪。依傳統觀念,人了人家的門,天大委屈都得逆來順受,她不能頂撞公公,不能在其他人面前數落公公的不是,奶奶就這樣在公公的嘲詬下默默地生活。這段九*九*藏*書時間內家裡所有人都怕老太爺,恨他,躲著他,而奶奶卻在不知不覺中贏得了大家的心。
且不管爺爺靠什麼起家,他和奶奶不般配仍是顯而易見的。奶奶是知書達理的名門閨秀,爺爺則一介村夫,目不識丁,脾氣火爆。奶奶嫁給他若非為了錢財,斷無其它道理。
在一般人看來,奶奶在舊時代的生活堪稱優裕。她未嫁時,祖上有權有勢;出嫁后,夫家又數京城首富之一。但我知道,她的生活並不真像外人想象得那麼瀟洒,由於世事變遷,時局動蕩,加上她又是女兒身,她的生活也有著道不完的艱辛。
奶奶出嫁后7年,她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不久也撒手人寰。奶奶便負起了幫助弟弟的責任。奶奶的弟弟年幼時上過私塾,倒也斷文識字,聽說還寫得一手好字,會畫幾筆山水花鳥。可惜以前他從未想到有朝一日他也須得找份職業維持生計,在他想來,只要大清還在,皇上總會賜他一官半職,就像前朝皇帝賜封給他的祖上一樣。
奶奶在旅途見的世面使她有別於其他大家閨秀,那些小姐們一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三從四德的古訓讓她們不敢正眼看陌生人,守身如玉。再加上一般女子從五六歲起開始纏足,更使她們身心俱傷,一如鳥兒折斷了翅膀。
於是他就給奶奶說下了這門親事,而奶奶從此也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我爺爺生兒育女,一過就是幾十年。她出嫁前也許根本就沒見過我爺爺,僅憑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成婚。不過有一點她心裏明白,在談婚論嫁這件事上,她首先得恪守倫常孝道,其次才顧及男女私情:現在她父母和弟弟都指望她了,如果她不嫁一個有錢人,https://read.99csw.com過不了多久,一家老小就得沿街乞討。
革命之後,清朝的貴族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他們的錢財成了無源之水,很快用幹了。很多人不敢去想將來,將來是萬丈深淵,等著吞噬他們。奶奶就在那些年裡嫁給了我的爺爺。此後,奶奶從不向人言及她對自己婚姻的感受。她那個時代的人不作興談論這類事。但事實卻擺在那兒:我爺爺是個商人,舊中國,商人的地位極其低下;而且他還不是旗人,祖上也沒有任何貴族血統。他生於山東諸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幼年失其估恃,在故鄉存身不得,只好像別人一樣闖關東,尋求發財機遇。
奶奶的傷悼還不止於此。真正的原因是弟弟身後無子嗣,使奶奶的娘家這戶曾經顯赫一時的滿清貴族之家斷了香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奶奶雖有二子,怎奈女兒的後代只能承接夫家的香煙。
辛亥革命之後,京劇曾一度火爆,曾祖和祖父就在京劇的鼎盛時期擁有京城赫赫有名的吉祥戲院,戲院的進賬每月就有900塊銀元。此外,他們在王府井還有一家大綢緞莊和其它產業,家資何止百萬銀元!
「因為創家立業是他,他覺得家裡每個人都欠他該他!」多年後父親對我說此話時還很動氣,「家中的僕人欠他的,因為他給他們一份差事;奶奶也欠他的,因為如果不是他逢年過節以送禮的名義接濟奶奶家,她家幾口人都得喝西北風;連我也欠他的,因為我是長子長孫,有朝一日我得繼承這份家產。他永遠不相信我壓根兒不想要他的錢,對他的家產毫無興趣。我寧願自食其力,過清貧的生活。說實在的,我可憐他,他整個兒成了金錢的奴隸,金錢毀九-九-藏-書了他的一生!」
最後她想出了一個主意。她對我爺爺說戲院晚上要一個可信的看夜人手,她弟弟是個合適人選。他要做的便是晚上曲闌人散時睡在戲院里,白天仍可泡他的酒館茶館,演戲時又能大飽眼福耳福。每月能領一份薪金,當然不能說是薪金,得叫謝禮。縱是如此,她弟弟仍不堪勝任:一個晚上他睡覺時受了寒,不出數月,便赴黃泉與父母相會了。
奶奶嫁過去很是委屈,在夫家,所有人都生活在我曾祖父的淫|威之下。我父親、叔叔和姑姑都說我的曾祖父是個典型的專制家長。家中事無巨細都由他一人說了算,別人的一舉一動必得經他首肯。
這位老太爺認為是他養活了這一大家於人,而家裡誰都不對他感恩戴德,於是他就生氣,喜歡謾罵別人,父親說,除了抽鴉片,爺爺就是以罵人為樂,一肚子的惡言惡語,一有機會便劈頭蓋臉地甩給周圍的人。只有在罵人時他才流露出心滿意足的神情。
弟弟的死使奶奶悲痛欲絕。她很鍾愛這個弟弟,他們小時候乘同一駕馬車長途旅行,受業于同一位私塾先生。朝朝暮暮,姐弟倆一起練字,比賽背詩。弟弟體弱多病,冷暖嬗變,若染時疾,奶奶便幫母親悉心照顧他。多年來,姐弟倆相依為命。
到了東北,幸運之神果然降臨。他認了一位跟他一點兒親戚關係都扯不上的中年窮漢子作義父,兩人聯手做生意,十年荏苒,父子倆居然賺了大錢,在京城購房置業。他們究竟靠的什麼發跡?這在我家幾十年來一直是個謎。兩位老人對此緘口不言。這使得我父親一輩人相當好奇,常在老人背後議論猜測,但直到我祖父1953年去世,也沒給後人在這方面留下半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