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學生活

文學生活

學術
但使用此象形文字,一方面有助於固定不變的文言之產生,致與口語判離而使尋常學子幾難於通暢。至於發聲組合的字體,天然將依隨現行語言的變遷與慣用語法。書寫的語言如其不甚依賴發聲,在慣用語與文法方面,獲得較大之自由。它不消遵守任何口語的法則,它有它自己的結構法則和大量的慣用語,系自歷代著作收集而來的文學成語。如此,它乃產生一種獨立的實體,多少是服從文學范型的。
但中國老學究的精神是大可敬佩的。學究之最優秀者,具有歐洲科學家的精神,具有同樣治學的毅力,獻身學問不辭辛苦,然他們往往缺乏專門的科學方法,他們的著作缺乏西洋明晰的文體與確鑿有力的理論。因為中國古來學術需要無限的艱苦,異常的博識,與幾乎超人的記憶力,致使學者須窮其畢生之力以研習之,有幾個學者竟能背誦卷帙浩繁的司馬遷《史記》,自始至終,鮮有脫誤。因為缺乏索引的工作,學者得一切仰賴記憶的積累。實際容易揭明出處的知識在任何百科全書中可能找到者,常被輕視,而優秀學者是不需要任何百科全書的。吾們固有許多鮮皮活肉的活動百科全書。臨到探本溯源欲有所引證時,在昔時長閑的生活中,固滿不在乎出於一時之記憶,抑或費全日工夫始尋獲者。英國貴族常費其終日以縱犬獵狐,樂此不厭;而中國學者之興奮失望于鑽研考究,其情緒幾與之相同。用此孜孜不倦的精神,巨大著作常由一人單獨完成。如馬端臨的《文獻通考》,鄭樵的《通志》,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清初,一代大師顧炎武,當其考究文化地理之時,常載書籍三車,隨以周遊四方,隨時尋獲與向說不符之實質證據,或從父老口中獲得矛盾相反之故事,——它的論據材料即多自此輩父老口中收集者——他將馬上在書上加以校正。
中國單音綴合之語言與書寫字體間之完全調整蓋易於理會。語言缺乏表聲的形式結果,產生多數發聲相同的文字。Pao一個聲音,可以表示一打以上的意義:包,抱,飽,泡,依此類推。因為象形原理的應用,只限於具象的事物或行動,在古時已感覺運用之困難,故原始文字「包」用作純粹的發聲符號,而假藉以表示其他同聲的文字。結果發生很多糾紛,而在漢代文字大定以前,吾們有許多這樣的假借文字,以一字表指許多不同的事物。事實上之需要,迫使中國人加添符號(稱為字根),以表示意思的群體,這就是這個Pao字欲用以指示者。
其理由易見。那些說教的文學大體上均屬品質低劣的次等作品,充滿了宣揚道德的陳腐之說,和質直的理論。思想的範圍又為畏懼異端邪說的心理所限。故中國文學之可讀者,只是那些含有西洋意識之文學,包括小說,戲劇和詩,這就是幻想的意象的文學而不是思考的文學。讀書人本不是經濟專家,而編寫討論捐稅的文字,文人學士手未嘗一執刈鐮,偏寫討論農耕的文字,而政治家本非工程師,乃大寫其「黃河保護計劃」——這一類是很普遍的題目——在思想限閾內,象中國的俗語說法,讀書人都在孔夫子門檻里翻筋斗。他們都輕視莊子,卻人人讀讀莊子,莊子為毀謗孔氏學說的偉大著作家。有幾位學者膽敢玩玩佛學,不過他們對於佛教儀式並不崇奉,茹素戒葷亦不虔誠。他們的畏懼異端學說,有如畏懼達摩克而茲(Damocles)的利劍,畏懼異端實即畏懼新思想。文學本生存於自然發生的境界中,卻配備以經典的傳統思想,心的自由活動之範圍乃大受限制,這在孔夫子門檻里翻筋斗,不問其本領如何高大,終不過是孔門界限里的翻筋斗而已。
此種散文詩式的散文風格至五六世紀的駢儷文而大壞,此駢儷文的格調,直接自賦衍化而來,大體用於朝廷的頌讚,其不自然彷彿宮體詩,拙劣無殊俄羅斯舞曲。駢儷文以四字句六字句駢偶而交織,故稱為四六文,亦稱駢體。此種駢體文的寫作,只有用矯揉造作的字句,完全與當時現實的生活相脫離。無論是駢儷文,散文詩式的散文,賦,都不是優良的散文。它們的被稱為優良,只有當用不正確的文學標準評判的時候。所謂優良的散文,著者的意見乃系指一種散文具有酣暢的圍爐閑話的風致,像大小說家第福(Defqe)、司惠夫脫(Swift)或波司威而(Boswell)的筆墨然者。那很明白,這樣的散文,必須用現行的活的語言,才能寫得出來,而不是矯揉造作的語言所能勝任。特殊優美的散文可從用白話寫的非古典文字的小說中見之。但吾人現在先講古典文辭。
中國的古典文學中,優美之散文很少,這一個批評或許顯見得不甚公平而需要相當之說明。不差,確有許多聲調錚鏘的文章,作風高尚而具美藝的價值,也有不少散文詩式的散文,由他們的用字的聲調看來,顯然是可歌唱的。實實在在,正常的誦讀文章的方法,不論在學校或在家庭,確是在歌唱它們。這種誦讀文章的方法,在英文中找不到一個適當的字眼來形容它。這裏所謂唱,乃系逐行高聲朗讀,用一種有規律、誇張的發聲,不是依照每個字的特殊發音,卻是依照通篇融和的調子所估量的音節徐疾度,有些相象于基督教會主教之宣讀訓詞,不過遠較為拉長而已。
中國古典文學中也read•99csw•com有好的散文,但是你得用新的估量標準去搜尋它。或為思想與情感的自由活躍,或為體裁、風格之自由豪放,你要尋這樣的作品,得求之於一般略為非正統派的作者,帶一些左道旁門的色彩的。他們既富有充實的才力,勢不能不有輕視體裁骸殼的天然傾向。這樣的作者,隨意舉幾個為例,即蘇東坡、袁中郎、袁枚、李笠翁、龔自珍,他們都是智識的革命者,而他們的作品,往往受當時朝廷的苟評,或被禁止,或受貶斥。他們有具個性的作風和思想,為正統派學者視為過激思想而危及道德的。
的確,中國文字當秦始皇焚書坑儒之際,發生過重大變革,至今研究孔氏學說的學者,分成二大營壘,其一信仰「古文」的經書本子,所謂古文據說是砌藏於孔氏居宅壁間,得免燔灼,而經後來壞壁發現的原本;別一派信仰「今文」書本,這是年老儒生口授傳誦而筆錄下來的,這些老儒生系將經書熟記,倖免于暴秦的厄運者。但從此以後(紀元前213年)屢有寫作,在形式上有比較不甚重要之改進,此等寫作對於孔氏經書之深入中國人心之催眠作用,有很大貢獻。凡符合於孔氏經書早期寫本者,亦符合於全部文學的傳統,繼漢代以後者尤然。一個中國學生,凡能誦讀百年以前之著作者,即能由此訓練誦讀第十三世紀,第十世紀。甚至第二世紀的著作,亦猶現代藝術家之欣賞維納斯,欣賞羅丹之作品同樣容易。倘今古代學術不能若是易於了解,那古典文學之傳統勢力還會這樣雄大,而中國人的心理還會這麼保守嗎?怕未見得。
總之,好散文一定要條暢通曉而娓娓動人,並有些擬人的。而中國的文學藝術包藏於含蓄的手法,掩蓋作者的真情而剝奪文章的性靈。吾人大概將巴望著侯朝宗細細膩膩的把他的情人李香君描寫一下,能給我們一篇至少長五千字的傳記。誰知他的李香君傳恰恰只有三百五十字,好像他在替隔壁人家的祖母老太太寫了一篇屬褒揚懿德的哀啟。緣於此種傳統,欲研究過去人物的生活資料將永遠摸索於三四百字的描寫之內,呈現一些極簡括素撲的事實大概。
使用中國的象形文字,使脫離語言真意味的文字得以逐漸發展,文字與發聲原則分離而獨立,加速它的單音組合的性質。而且事實上口語中的二連音的字眼,仍可以用單音文字來代表,因為文字本身由其組合使用已使意義表顯得很清楚。例如吾們在口語中需要一個二連音「老虎」以資在聽覺上辨別與其他讀「虎」字音的字眼相混淆,但在書寫文字中用一個「虎」字已夠了。文言是以較之白話更見傾向於單音,因為它的基本是在視覺上,而非在聽覺上。
衡之實際,一切有價值的文學作品,乃為作者心靈的發表,其本質上是抒情的,就是發表思考的文學也適用這種原理——只有直接從人們心靈上發生的思想,始值得永垂不朽。愛德華·楊格(EdwardYoung)早於1795年已在《原始作文之研究》一書中,很清楚的說明這種觀點。金聖嘆是十九世紀的傑出批評家,在他的著述中屢屢這樣說:「何為詩,詩者是心之聲。可見之於婦人之心中,可見之於嬰孩之心中,朝暮湧上你的心頭,無時無刻不在心頭。」文學之原始實在是這麼單純,不管一切文法上修辭上的技巧,怎樣的會叫一般大學里的教授埋頭磨鍊起來。金聖嘆又說:「文人非勉強說話,非被迫而說話,但意會所到,出自天機,有不期說而說者。有時敘事,有時抒其胸中積愫,所言者既已盡所欲言,即擱筆不復贅一字。」文學與非文學作品之不同,就在有的寫在筆下,倍覺美麗,有的寫來,拙直無味,自然那些寫得越是美麗勝過別人的,越能永垂不朽。
每個國家,都發展一種最適合於本國語言的文學作品。歐洲並未發展一種象形主義的作品,因為印度歐羅巴語派之發音結構其子音比較的浪費,而其綴合又變化無窮,是以需要一種分析的字母,因而用這種文字于象形的表示,必至陷於不可救藥的不正確,因為文字的象形制度,不能單獨應用,以中國文字為例,我們覺得它需要發音原理來輔助,始能產生任何重要發展。這些基本的象形文字之連綴,其作用純在乎求發音上之功效。而實際上中國字典所收錄之四萬以上的文字,其百分之九十系建築于綴音原則上面,差不多用一千三百個象形字作為發音記號。語言之單音組織如中國文字者,僅有四百個左右之綴音組合,如「秦、昌、張」等,也就夠用了,但是日耳曼語系中,發明一種新的記號以代表各個新的聲音綴合如德文中之Schlacht及Kraft或英文中之Scrtched及Scraped,顯然是不可能的,中國語言之未嘗發展西洋意味的表聲書體,因為象形記號之發音的應用已足敷應付。倘中國語言中曾用到過象德文SchlachtKraft、英文ScratchedScraped那樣的文字,他們感於迫切的需要,老早就發明了一種表聲的書體了。
但日常語與俗諺的使用馬上給正統派作者怒目而視,施以苛酷的批評。而結果,袁中郎所收的報酬是文學史中一束輕視的頭銜;如「輕佻瑣細」,「粗俗不雅」,「非正統」。直至1934年,這位性靈文學的始創者始從幾被全部埋沒的厄遠九-九-藏-書中翻身轉來。但袁中郎亦未有膽略或見識以主張白話的應用。倒還是一般通俗小說的作者,他們蓋已放棄了一切博取文名的野心,而他們為求大眾的了解起見,不得不用白話來寫,這一來奠下了用活的現代語的文學之基石。而當胡適博士提倡採用白話為文學工具的時候,他會屢屢聲述這種基本工作已經前人替他徹底準備,歷一千年之久,凡欲用此新文學工具寫作者,盡有現成的第一流模範作品放在面前。因是而三四年間,白話文運動收到空前迅速之成效。
假定這個問題不是在同音異義的問題上,假定中國文字裡頭也有象英文裡頭ScrapedScratched那樣的字,則首先就感到有區別發音的必要,這樣,恐怕中國文字也就會有了歐洲語系的字母,因而識字的人也會普遍了。
散文
這使人想到中國散文的智力內容之更重要的考慮。當你翻開任何文人的文集,使你起一種迷失於雜亂短文的荒漠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它包括論述,記事,傳記,序跋,碑銘和一些最駁雜的簡短筆記,有歷史的,有文學的,也有神怪的。而這些文集,充滿了中國圖書館與書坊的桁架,真是汗牛充棟。這些文集的顯著特性為每個集子都包含十分之五的詩,是以每個文人都兼為詩人。所宜知者,有幾位作家另有長篇專著,故所謂文集,自始即具有什錦的性能,從另一方面考慮,此等短論,記事,包含著許多作家的文學精粹,它們被當作中國文學的代表作品。中國學童學習文言作文時,需選讀許多此等論說記事,作為文學範本。
發聲記號的使用,不是十分嚴格而正確的,吾們有下例名字在現代中文中讀作Pao或P』ao二種讀法,但每一個字陪襯著一個分數記號或字根,例如抱跑袍飽泡鮑炮胞咆砲刨苞雹。象這個樣子,包加上手旁字根,其意義為懷抱之抱,加足旁字根,意義為奔跑之跑,加衣旁字根,意義為長袍之袍,加食旁字根,意義為吃飽之飽,加水旁字根,意義為泡沫之泡,加火旁字根,意義為花炮之炮,加魚旁字根,意義為鮑魚之鮑,加肉旁字根,意義胞胎之胞,加石旁字根,意義為槍砲之砲,加口旁字根,意義為咆哮之咆,加艹頭字根,意義為苞芽之苞,加雨字頭字根,意義為冰雹之雹,加刀旁字根,意義為刮刨之刨。這就是解決同音異義問題的調整方法。
從此極端的單音主義乃發展一種極端簡潔的格調,這種格調不能用口語來模仿而獲免不可理解的危險的,而此格調亦即為中國文學之特性的美點。如是吾人乃創造一種韻律,恰恰每七字一行,可以包括大致似英文無韻詩的二行那麼字的意義。這種技巧在英文中是不可想象的,在其他別種語言中亦是不可想象的。不論在散文或詩詞中,此用字之經濟,產生一種風格,其間每一個字每一音節,其韻調輕重衡量務須達到「恰到好處」之程度,而往往負擔過分之意義。如那些絲毫不苟的詩人,一字一音莫不細予斟酌。是以此爽利的體裁之真實的練達,實即選用字面之極端老練。由此興起一種用字矜飾的文學傳統,它後來變成社會的傳統觀念而最後成為中國人的心智之習慣。
直到十六世紀末期,忽然崛起一位人物,他說:「現代的人,應該用現代語言寫作。」這個主張,垂示給吾人一個健全的歷史眼光。這位人物就是袁中郎和他兩位兄弟。袁氏膽敢將通常社會慣用語,甚至土諺俗語寫入他的文章。而有一時期,他的作風曾成為盛行的文學時,尚擁有相當信徒,自成一派,世稱公安派(公安為袁中郎出身的地名)。他首先主張解放文章形式的束縛。他又說:寫文章的方法,只消信手寫來。他又主張個性獨立的文體,堅信文學只為性靈之表現,性靈不應加以壓迫。
總之,一國的學者賡續討論仁義達二千五百年之久,自難免重複,不是瞎說,一篇榮膺殿試第一名的大文章,倘譯成簡單的英文,真要以其幼稚淺薄使讀者陷於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偉大的智慧所產生的偉大文藝,予人以一種虱子戲一樣的異樣詼諧的印象。一個作家是以只能在小說戲劇的境界限以內,才能發揮其創作天才,因為他們在小說戲劇的園地上,始能舒泰地保持一己之個性,於是幻想的意象得以活潑地創造。
中國文字既屬於單音組合,殆無可避免的必須用象形字體。單是這個事實,大大地變更了中國學術的特性和地位。由於它們的自然底本質,中國文字在口語發音中不易多所變化。同一記號,在不同方言中,可以讀作各別的聲音,不同的方言甚至可以視為不同的語言,如基督十字架的記號在英文中讀作Cross,在法文中可以讀作Croix。這是與中國古代文化的一貫性具有密切的關係的。更重要於此者,使用此等文字使吾人隔了千百年以後還能直接誦讀孔氏經書。孔氏的經書在吾們自己的紀元第六世紀時幾乎變成不可誦讀,試一想及此,很覺有趣,倘真遇到這樣情形,孔子的尊崇地位將受到何等影響呢?
作更一步的考慮,這些文集是代表文學傾向極盛的民族之各代學者的巨量文字作品的主要部分,則使人覺得灰心而失望。吾們或許用了太現代化的定則去批判它們,這定則根本與它們是陌生的。它們也存含有人類的素質,歡樂與悲愁,在此等作品的背景中,也常有人物,他的個人生活與社read.99csw.com會環境為吾人所欲知者。但既生存於現代,吾人不得不用現代之定則以批判之。當吾人讀歸有光之先慈行狀蓋為當時第一流作家的作品,作者又為當時文學運動的領袖,吾人不由想起這是一生勤勉學問的最高產物,而吾人但發現它不過是純粹工匠式的模古語言,表被于這樣的內容之上,其內容則為特性的缺乏事實的空虛,與情感之淺薄。吾人之感失望,誰曰不宜。
文學革命
前面曾述及非經典文字或意象的文學。多屬於一般不顯著的或無名作家的作品。他們打破了經典傳統,他們的作品是從自己的內心的喜悅情緒寫出來的,寫作的動機,單純為創造的嗜好。易辭以言之,這些作品在西洋意識中,是富創造性的優美文學。不過在吾人將述及此等小說戲劇之前,似宜先行檢討經典文學的內容,中國學術的品質,並那班智識階級群的生活和修養。他們安坐而食,受人民之供養,雖推進了相當道德教訓,然毫無創造。此輩學者寫了些什麼?什麼是他們的智力工作!
所謂科學之著述,試一審其內容,則覺其內質不如外表之動人。實際上,中國並無所謂專門的科學,除了經籍訓詁與歷史考證。這其實不過為科學的一分支,它供給埋頭苦幹者以研究園地。天文學,除了一部分天主教學者的著作,很相近於占星術,而動物學植物學很近似烹調術,因為許多動物果蔬是可食的。醫學常處於卜占星相之列,所謂醫卜星相。心理學,社會學,工程學,政治經濟學都錯雜包涵于筆記中。有些作家的作品,得列入子部的本草動物學類或史部的雜記類,乃他們的筆記顯出較明顯之專門特性,而受優越的待遇。但除了特殊超越的幾部著作外,其精神與技術在根本上與集部所收的筆記並無多大區分。
文學技巧上的困難,限制了中國識字教育的普遍,識字教育本無需乎推敲修飾的。此識字的限制又轉而變更中國社會的全部組織,改易了中國文化的全部容貌。有些人有時真會發生疑問;倘中國人民的語言是一種活用變化的語言,因而使用字母排列的文字,則他們是否將這樣馴良從順,這樣尊敬其長上?我有時而感覺到倘中國人能設法在語言中保留較多殿末或起首的子音字,不但他們將根本動搖孔子的權威,復很可能的早就擊碎了傳統的政治結構。賴於知識的普遍,經過數千年的閑暇,將進研其他學術而徐徐超越文學之技巧,說不定也能給予世界以較多之發明如印刷火藥之類,並影響地球上人類文化的歷史了。
緊接文學革命之後,有兩大重要變遷。第一為尚性靈的淺近文體的寫作的培養,以周氏兄弟為代表,即周作人、周樹人(魯迅)。所堪注意者,為周作人氏受公安派之影響甚深。第二個變遷即所謂中文之歐化,包括造句和詞彙。西洋名詞之介紹,實為自然的趨勢。因為舊有名詞已不足以表現現代的概念。在1890年前後,為梁啟超氏所始創,但1917年之後,此風益熾。鑒於一切時尚之醉心西洋事物,此文體之歐化,誠微不足道;但所介紹的文體既與中國固有語言如是格格不入,故亦不能持久。這情形在翻譯外國著作時尤為惡劣,他們對於中國通常讀者,其不合理與不可解,固為常事。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裼穿結,簟飄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然則此等書籍,所寫者為何事?試一檢閱由《四庫全書》流傳下來的正統派的圖畫分類編目法,極有興味。中國書籍被分成四大部類:(甲)經(乙)史(丙)子(丁)集。經部包括經籍和經籍註釋書,此類工作曾耗費極大部分中國學人的光陰。史部包括歷代通史,專史,傳記,雜錄,地理(包括遊記,鄉土志,名山志),文官考試製度,法典,律令,書目提要,和歷史批評。子部名稱之由來,本系采自周代諸子,但其內容卻包括了中國的一切專門技術與科學(有如西洋大學中之哲學院)。其中有軍事學,農藝,醫藥,占星術,天文學,巫術,卜筮,命相,拳擊,書法,繪畫,音樂,房屋裝飾,烹飪,本草,生物學,儒家哲學,佛學,道家,參考書籍,和無數上述之筆記,包含些雜亂無章的奇談野乘,海闊天空,不可分類,凡宇宙間之現象都有記載,而尤多鬼怪神仙之說。各大書局亦有將小說歸入子部者。集部亦可稱為文學部,因為它包括學者的著述,文學批評,和詩詞戲曲的專集。
文學之抒情的素性,使吾人得以把文學當作人類性靈的反照,而把一國的文學,當作一國的精神的反映。倘能把人生比作大城市,那麼人類的著作可以比作屋子頂閣上的窗口,人們可由以俯瞰全景,讀著一個人的著作,吾人乃從作者的窗口以窺察人生,因而所獲得的人生之景象一如作者之所見者,星,雲,山峰,創出地平線的輪廓,而城市裡的一切走廊屋頂,彼此似屬相同,但從窗口裡面窺探的城市景色是具個性的,是有各自的特殊面目的。檢閱一國的文學,吾人是以僅在獲取人生底一瞥,一如中國最優智慧所能見到而經由他們read.99csw.com特殊的、個性的手段所表現者。
這樣的知識之探索,在精神上無異於歐美科學家底工作。中國學術中有某些範圍適於艱苦工作與有條理訓練的研究。這些學業可以下述數種為例,如中國文字之進化(說文),中國聲韻之歷史,古籍之校正,散逸古書之整理,古代儀禮,習俗,建築裝飾之研究,經籍中所見鳥獸魚蟲名目之分類,銅器石刻甲骨文字之研究,元史中異族名字之考究。其他依個別的癖愛,研究古代非儒家諸子哲學,元劇易經,宋儒哲學(理學)。中國繪畫史,古泉幣,回蒙語言等等。大體蓋依賴其所受業之業師與當代專門研究風尚定。滿清中葉,值中國考據學藝達全盛期,收集於皇清經解與續皇清經解之著述達四百種,凡一千余冊,包括各種極度專門化之學術論文,在本質與精神上極類似現代大學之博士論文。不過其學術較為成熟,而著述經過時期較為長久。據著者所知,其中有一部著作,經過三十年之著述期。
這是一篇雅潔的散文,但是照我們的定義,它不是一篇好散文。同時,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證據,它的語言是死的。假定人們被迫只有讀讀如此體裁的文字,它的表白如此含糊,事實如此淺薄,敘述如此乏味——其對於吾人智力的內容,將生何等影響呢?
實在的情形是文言文乃完全不適用於細論與傳記的,這就是為什麼寫小說者必須乞靈于土語方言的理由。《左傳》為紀元前三世紀的作品,仍為記述戰爭文字的權威。司馬遷〈紀元前(140——80)為中國散文之第一大師,他的著作與他當時的白話保持著密切接近的關係,甚至膽敢編入被後世譏為粗俗的字句,然他的筆墨仍能保留雄視千古的豪偉氣魄,實非後代任何古典派文言文作者能企及。王充(27——107)寫的散文也很好,因為他能夠想到什麼寫什麼,而且反對裝飾過甚的文體。可是從此以後,好散文幾成絕響。文言文所注重的簡潔精鍊的風格,可拿陶淵明(365——427)的《五柳先生傳》來做代表,這一篇文字,後人信為他自己的寫照,通篇文字恰恰只一百二十五字,常被一般文人視為文學模範。
中國文學有一種含有教訓意味的文學與一種優美悅人的文學二種的區別,前者為真理之運轉傳達工具,所謂「文以載道」之文,後者為情愫之發表,所謂「抒情文學」。二者之區別,至為明顯:前者為客觀的,說明的,後者為主觀的,抒情的。中國人都一致推崇前者,認為其價值較後者為高大。因為它改進人民的思想,並提高社會道德之水準。從這一個觀點出發,他們遂輕視小說戲劇這一類文學,稱為「雕蟲小技」,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唯一例外為詩,詩雖同樣為抒情文學,他們對之非但不予輕視,且珍愛修養之盛,過於歐美。事實上,中國文人全都暗裡歡喜讀讀小說和戲劇,而官吏階級雖在其冠冕堂皇的論文里說仁道義,可是在其私人說話里往往可以發現他們很熟悉《金瓶梅》或《品花寶鑒》中人物,二者都是淫猥的兩性小說。
語言與思想
中國文學手段,即中國語言之語格,實為決定中國文學特殊發展的主要因素。與歐洲語言一加比較,很可以循索出中國思想與文學之特殊性,乃單純的受所謂單音語言的影響,其程度至深。中國語言之發音,如「金、昌、張」,其所生之後果,至可驚人,此單音組織決定中國著作之特性,而此著作特性產生中國文學傳統的持續系統,復因而影響及於中國思想之保守性。更進一步,亦為文言與口語分別之原因。這又轉而使從事學問,倍感艱難,於是其勢難免成為少數階級的專利品,最後,此單音組織直接影響中國文學格調的某些特殊性。
實在此等困難乃為翻譯者之罪,其理無他,即為他們的對於外國語言的通曉練達之不夠。使他們不得不一字一字的翻譯,而缺乏全句概念之體會。試想那些把冗長英文關係句接連前行詞翻成中文之畸形,此關係句(中文中無此結構)乃易成一長串的形容句,在說出所要形容的一詞以前,可延長至數行之文句。某幾種變遷顯然是進步,如寬散句法之介紹是。又似把「假設」句段放于主句之後向為不可能者,現已有這樣寫法的了,這使散文大為柔和而具伸縮性。
使用文言,雖以其特殊勁健之風格,不能寫成優美的散文。第一,好散文一定要能夠烘托現實生活的日常的事實,這一種工作舊體的文言文是不配的。第二,好散文必須要具有容納充分發揮才能的篇幅與輪廓,而古典文學的傳統傾向於文字的絕端簡約的,它專信仰簡練專註的筆法。好散文不應該太文雅,而古典派的散文之唯一目的,卻在乎文雅。好散文的進展必須用天然的大腳步跨過去,而古典派散文的行動扭扭搦搦有似纏足的女人,每一步的姿態都是造作的。好散文殆將需用一萬至三萬字以充分描寫一個主要人物,例如斯得萊契(LyttonStrachey)或巴萊福特(GamalielBradford)的描寫筆墨。而中國的傳記文常徘徊於二百字至五百字的篇幅。好散文必不能有太平衡的結構,而駢體文卻是顯明地過分平衡的。
文學之特性
中國散文還有其光明的未來,假以時日,他可以匹敵任何國家的文學,無論在其力的方面或美的方面。最好的現代英國散文乃以善描摹的具體文字,采自土著九-九-藏-書的英語,與采自拉丁派遺傳的具有確切意義與文學意味的文字的健全融和著稱的。一種書寫的語言倘把下述種種辭句,如『新聞之嗅覺,』「知識之蛛網」,「語言之追逐」,「跨于勝利潮流之上」,「魯意喬治(LioydGeorge)向保守黨的賣弄風情」,當作好的標準英語,將仍保留為剛健的文學工具。一個不正確的文學標準,它將抽出這些字眼象「嗅」「蛛網」,「追逐」,「潮流」等等而代以象「玩味」,「累積」,「傾向」,「前進」等等字眼,則將立刻失去其剛健的活力。二種組織要素,具體字與抽象字,很豐富的含存於中國語言中。它的基本結構始終是具體的,像盎格魯撒克遜文字,而古典文學的文學傳統遺給我們一部字彙,意義很精細而又新穎,相等於英文中的羅馬學語。將此兩大元素經文學大匠之手加以融和,必有最大的力與美的散文出現。
隨時代之進展,此文學語言與當代通行語言間之差別,愈來愈巨,直至今日,學習古代語言,從心理上感到之艱難觀之,幾等於學習外國語言。普通句段結構之法則,書寫的文言與口說的白話是不同的,是以你不能僅把古文字眼填入現行字的地位便可算寫成一篇古文了。例如一個簡單的連語「三兩銀子」,在文言中卻要變更造句法,寫成「銀三兩」。又似現行語中說「吾從未見過」,古文中的慣用語為「余未之見也」。此目的格的一字,經常置於動詞之前,倘其動詞為否定格的時候。現代中國學生是以常易犯語風上的錯誤,有如英國學生在學習法文時之說jevoisvous。恰等於學習外國語言,在一個人真能寫確實流利的古文以前(至少需十年),需要範圍廣泛的使用法之熟習,是以練習之時,經常累月的背誦古代傑作亦為罷不了的手續。又恰如很少有人真能暢通外國語言一樣,也就很少中國文人真能寫確實流利的古文。實際上,中國今日僅不過三四人能寫流利的周代經典式的古文。吾們大部分乃不得不苦苦忍耐這種書本上的語言,此在外國人固非難於治理的。這書本上的語言且又缺乏語言本身的真意味。
中國學者的發抒其特殊天才,簡括地分循三條路線:考究,舉子業,和經籍意識的文學。吾們可以依此把中國讀書人分成三個典型,學者,破靴黨,文學家。學者的訓練和準備應試科舉的訓練是極不同的,是以早年須於二者之間加以抉擇。有些舉人——第二級官缺候補資格——竟至終身未讀過《公羊傳》(十三經之一),也有許多淵博的學者終身不能寫一篇八股文以應科舉考試。
中國是學人的領域,學人便是統治階級,至少當承平之世,人民之崇拜讀書人身分的心理常被孜孜不倦的培育著。此學人身分的崇拜,形成一種普遍的迷信形式,有字紙不許隨意拋擲,並不許用於不敬的用途,常有專職的人四齣收集,聚而燔之於廟宇或學校中。至戰亂之世,則此故事稍為變更,因為軍人往往闖進學者的居屋,或將古版珍本付之一火或用以拭鼻,或則連屋子一箍腦兒縱火了事。但是這個國家的文學活動力至為雄大,軍人焚書尤踴躍,書籍之收藏量尤巨。當時,約當紀元600年,皇家收藏之書籍已達三十五萬冊。及唐代,皇家之收藏者,計二十萬零八千冊。1005年,當北宋中葉,第一部百科全書,包括各類書籍一千冊,告成。總之有御纂叢書《永樂大典》之出世。此書收集精選古代珍本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分裝一萬一千九百九十五冊,為明初永樂皇帝(1403——1424)所主持編纂。清時,乾隆皇帝所頒最具有大政治家風度之法令為徹底審查現存未毀之書籍,其表面之目的為保存典籍,但其同等重要之目的則在毀滅那些不滿異族統治的著作,及其完成,收集保存本來面目之著作三萬六千二百七十五冊,分成七部,即著名之《四庫全書》。但乾隆皇帝同時又完成另一功業,他下令銷毀全部或一部之書籍凡二千種,與文字之獄二十余起,其著作人或翻革,或以監禁,或以流配,或處死刑,有時還得毀滅著作人的祖祠而將家眷充作官奴婢。——這一切罪戾,都可由誤用一字而起,《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卷帙浩繁,代表依據正統派標準認為值得保存的著作之選集。有許多著作僅在書目提要中予以簡短的褒譽之介紹,其本書卻不收入四庫全書俾永傳不朽。真實具有創作價值的著作象《水滸》,《紅樓夢》當然不蒙選入,雖《四庫全書》中仍包括不少筆記,寫些零星瑣事,自歷史考證以至雅茶名泉,神狐水怪,貞節嫠婦之記述,此等筆墨,均為中國學人之興會所寄者。
文學革命為事實上之需要,卒於1917年發動了。這個文學革命運動是由胡適與陳獨秀所領導,他們主張用白話文為文學工具。在這一次運動之前,古時亦曾有過革命。唐朝韓愈的反抗五六世紀之駢體文,主張使用簡明之體裁,導文學歸於比較健全的標準而給予吾人稍為可讀之散文。但韓愈的革命運動卻是復古運動,使返于更遙遠的周代的文學形式。這在觀點上仍不脫為經典的,他僅想努力仿古。可是這件工作大不容易。自經韓愈倡導之後,文學時尚逡巡于模仿周文與秦漢文之間,及韓愈本人成為古代人物,唐代文章亦為後代竟相模仿。宋人模仿唐文,明清作者模仿唐宋,文學風尚乃成為模仿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