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善始難善終——東漢和帝劉肇皇后鄧綏 二、鄧綏天姿聰穎

善始難善終——東漢和帝劉肇皇后鄧綏

二、鄧綏天姿聰穎

然而,就在一家人滿懷期待的時候,永元八年的二月,一個意外的消息傳到了他們耳里:第一批被選入宮的女子之一陰貴人,被正式冊立為皇后了
說起來,鄧綏的才貌都在小陰氏之上,假如她與小陰氏同時入宮,很難說小陰氏還能不能當上皇后。然而,就在鄧綏中選即將入宮的前夕,鄧訓卻離開了人世。鄧綏遭遇父喪,堅持要守孝盡哀,推遲了進宮的時間。
永元七年,鄧綏的名字再一次列在了入宮的名單中。
鄧綏天姿聰穎,性情柔婉。她的祖母非常喜歡她,一切起居都親自過問,在她五歲的時候,這位太傅夫人還要親自為她剪頭髮。由於老眼昏花,頭髮沒剪出樣子,倒把小孫女的額頭給弄傷了。旁邊看的人都替她疼,五歲的鄧綏卻一聲不響,仍然全程配合,還顯出一副歡喜的模樣。事後,婢僕們都問這個孩子:「你難道不痛嗎?」鄧綏回答道:「怎麼會不痛。但奶奶因為愛憐才為我剪髮,我如果哭喊,就會使奶奶為我傷心難過,我不願讓她傷https://read.99csw.com心,所以才忍耐。」聽到的人都為這個孩子的懂事而嘖嘖稱奇,然而對比她的早慧,這隻是區區小事而已。鄧綏六歲就通讀史書,十二歲精通儒家經典《詩經》《論語》,她一心讀書求學,和兄長們對答,常將飽學的哥哥們都難倒。對家務瑣事她卻一點都不放在心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陰氏對女兒的愛好開始表示不滿,說:「你不好好學女紅針指,成天抱著書本,難道想做女博士嗎?」鄧綏不願違背母親的話,從此後白天學習女工家務,晚上仍然讀書不倦。
此話一出,鄧家上下都笑逐顏開,只是怕被人發覺,都不敢對外聲張而已。即使如此,叔父鄧陔仍然忍不住發言道:「我聽說救千人之命,子孫可得侯封。當年大哥鄧訓(鄧綏之父)奉命去修石臼河,見工役困苦,向皇帝上奏,得以停工,保全了幾千河工的性命。老天必有回報,我家肯定能有大福。」一家人越說越是興奮,想到此時和帝後read.99csw.com宮尚未正式立后,更是連當年開基之祖鄧禹的話都拿出來回味:「太傅公曾說,他做為率領百萬之眾的將領,從來不曾在戰事中妄殺過一人,後世必有大興大旺之人。」
守孝期滿,鄧綏又過起了正常的生活。侯爺府的生活水平那還有什麼好說的,被三年喪期磨滅姿容的鄧綏很快就恢復了她作為青春少女應有的綽約風姿。轉眼間,按照宮廷規矩,又一次的妃嬪選聘開始了。
在三年守孝期間,鄧綏嚴守儒家孝儀。
然而,鄧綏做為一個十二歲的少女,不但一絲不苟地完全履行了嚴酷的孝子禮,還有超額表現:整整三年居喪期間,她都按照周年之喪的規矩,早晚哭泣、不食鹽菜。當三年喪滿之時,鄧綏已經憔悴不堪,連親友都認不出她來。
由於鄧綏聰慧好學,才華超群,家人都稱她為「諸生」。父親鄧訓更是對女兒異於其它女子的言談舉止暗暗稱奇,認為她將是兒女中最有前途的,事無巨細都與這個小女孩商量后再行。
住宿條件是這樣的https://read.99csw.com:出殯之前,孝子要住在室外臨時搭建的茅棚里,而且該茅棚必須達到「難蔽風雨」的水準,睡時身下用草墊為席,頭下用土塊為枕,合衣而卧。出殯后,可以改用席子枕頭,但是仍然得住茅棚。兩周年以後,可以住回室內,但仍不可睡上正經的床鋪。三周年後才能恢復正常睡眠條件。——這一項影響睡眠的規矩,比飲食哭泣更讓人難以忍受。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七天不吃還能頂得住,七天不睡就能要人的性命。你要不相信的話,可以自己試試。
原來,小陰氏以表妹之親,又生得美貌聰慧、頗有學識書藝,很得和帝的喜愛,幾乎專寵後宮,因此,和帝特地在第二批宮人入宮前夕,將心愛的小陰貴人冊立為皇后。
最後,為了避免有些人應付了事,儒家還規定了檢查的標準:服斬衰之喪的孝子,必須容貌極度憔悴、精神萎靡不振,如能瘦到皮包骨頭,靠人攙扶的程度,當然就更過關。若有守孝守到身體捱壞、大病幾年乃至一命嗚呼的,就read•99csw.com值得通報嘉獎了。
這消息令鄧家人不知所措,好比被冷水澆過一樣。然而無論怎樣,鄧綏入宮已成定局,大家只能希望美夢吉相能夠有實現的機會了。
規定如下:三日內不得進食,三日後雖然恢復進食,但只許早晚喝少量稀粥,百日以後至一年以內只能加食蔬菜清水,周年以後可以吃水果,兩周年以後才能在粥菜內加上調料醬醋。
鄧家人很清楚,鄧綏三年前就已經入選,此時無須再選就已該入宮。這雖是絕無疑義的事情,但他們卻仍然對前景心中忐忑。何況以鄧家的身份,送女入宮所想的就是要更鞏固甚至更增加富貴,怎會甘心讓女兒入宮后默默無聞?
大約就在這段時間,鄧綏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她以手撫天,還抬頭飲用青天上的鍾乳。這奇異的夢境立刻引起鄧家人的注意,向占夢者詢問。結果占者聽后肅然起敬,答曰:「昔日帝堯曾經夢見自己攀天而上,商湯也夢見登天而食,這都是千古帝王的先例。如今你家姑娘也做這樣的夢,她的前途大吉大利難以言傳。」https://read.99csw.com
一家人聽了這樣的回話,頓時喜出望外。為了更有把握,又找來相士專為鄧綏看相。結果相士一見鄧綏,當場目瞪口呆,連聲道:「小姐生相乃是成湯之格,有主理天下之份!」
事實上,這些規矩雖然說得頭頭是道,但是由於過於違反人情,能夠照辦的人並不多。多數人即使想履行,也往往被看不過眼的親友所勸阻——如南北朝時期的昭明太子,其母丁貴嬪死後,他的守孝之舉就曾屢次被父親梁武帝所阻。正因為守孝如此之難,所以那些能夠履行得了的人都能以「守喪盡禮」而名聞鄉里、甚至舉薦為官。
在出殯以前,必須時常嚎啕大哭,出殯之後改為早晚各嚎啕一次,周年以後可以改在室內哭,兩周年以後可以只在思念時哭,但如有親友弔祭仍然必須即時哭出來。
按儒家禮儀,父母之喪是最嚴酷的「斬衰之喪」,能夠完全履行的多半有做超人的潛質。
帶著家人的極高期望,永元八年(公元96)冬天(事實上已經是公元97年了),時年十六歲的鄧綏帶著少許失落走進了大漢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