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後的統治者——清咸豐帝貴妃葉赫那拉氏 四、活受罪的養子夫婦——光緒帝及其後妃

最後的統治者——清咸豐帝貴妃葉赫那拉氏

四、活受罪的養子夫婦——光緒帝及其後妃

早在光緒十八年尚未失去慈禧歡心時,她就曾經將一個知縣的缺兒賣給了文廷式的親戚,此後由於得寵,珍妃賣官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功率甚至比慈禧太后還高。
然而光緒帝學習成績再好,慈禧太后也不情願把手中的權力交到養子的手中去。當然,那樣至高無上的權力,世上恐怕也難得有人甘願拱手出讓。最令人費解的是,慈禧太后明明是光緒帝的親姨媽兼養母,卻偏要光緒帝稱自己為「親爸爸」,有一種解釋說是她不願意讓親生兒子同治帝以外的任何人稱自己為母親,不過更有可能的是她心中希望自己能是個名正言順執掌權力的男子吧。
更令慈禧頭痛的是,溥(亻雋)是個花|花|公|子,在後宮中到處勾引宮女,甚至還發生過宮女犯錯受杖責時,被施杖者發現身穿溥(亻雋)內衣的醜聞。
無論光緒帝本人是否情願,他的后妃都已經選出來了。大婚的籌備工作也進入倒計時。雖然此時的清王朝已大非往昔,這場大婚禮仍然極盡奢華,共計耗金4126兩、銀482萬4183兩、錢二千七百五十八串。而據光緒帝師翁同龢說,其實共耗銀一千一百余萬兩,除婚禮應有花銷外,還有500多萬兩被慈禧太后的親信們中飽了私囊。
然而這一切很快就結束了。
無論如何,慈禧太后以光緒帝「重病」的借口,將他囚禁了。而珍妃則被打入冷宮,囚于北三所,不但長年不見陽光,還每逢節日就要挨太監訓話。
第二年10月,八國聯軍之事終於平息,慈禧一行返回北京,命人打撈起了珍妃的屍體。為了掩飾自己逼死珍妃的事實,慈禧太后宣布珍妃是節烈自盡,追封「貞貴妃」。
慈禧太后西逃之際,後宮中發生了一件大事:珍妃被處死了。
由於這個小皇帝實在太小,就在他登基的同一天,禮親王世驛便遞上了一道奏章,要求兩宮皇太后重新垂簾聽政。慈禧太后立即將這項建議採納下來。於是,朝堂上的那道帘子又重新垂下,清王朝的軍國政務又一次交到了兩宮皇太后的手裡。
民間還有一種野話,說同治帝即位之時,為避帝諱,天下都將他「載淳」之名的淳字下面那個「子」部去掉。於是成了徵兆:不但同治帝本人無子,就連光緒帝,都因為其長子將過繼同治之故而不得不無子……過繼給同治的清遜帝溥儀也在此怪圈中……
除了后妃爭風,珍嬪做為光緒帝的寵妃,與皇后及瑾妃更依順太后相比,她則是旗幟鮮明地站在皇帝一邊,也毫不掩飾地盡情展現皇帝對自己的寵愛,不給皇后留什麼面子。這自然也就入不了慈禧太后的眼。慈禧太后越來越覺得珍妃任性反叛,對她的好感也蕩然無存。
然而義和團運動失敗了,面對洋槍洋炮,義和團雖然圍攻了各國使館達56天,仍然沒有什麼戰果,八國聯軍反而步步進逼,八月終於推進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不願將光緒帝留給支持他的洋人,於七月二十一日(8月4日),挾持光緒帝、帶著溥(亻雋),逃出北京城。史稱「庚子之變」。
帝黨當然不甘示弱,珍妃雖然賣官,畢竟是帝黨成員。十二月,帝黨成員紛紛上書,要求恢復珍妃的妃位。為了激起光緒帝的反抗之心,帝黨成員甚至對光緒帝說:「太后雖穆宗(同治帝)之母,實文宗(咸豐帝)之妾。皇上入繼大統為文宗之後,無以妾為母之禮。本非母子,宜收攬大權。」
慈禧太后立即抓住了這個機會,決定深入追擊。
返京后大阿哥溥(亻雋)不久被廢。光緒帝則成了慈禧太後向列強示好的平安符保住了性命。然而他過得生不如死,不但被囚禁,而且過得非常痛苦,無論是衣食還是寢居,慈禧太后都對他異常虐待。冬天他的寢宮中不糊窗紙,平常飯菜還常有餿臭之物。光緒帝就在這樣身心全重的煎熬中度過了他餘下的人生。
除了操控光緒帝的政事,慈禧太后還要操控光緒帝的婚姻。
大婚迎娶皇后的日子定在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公元1889年2月25read.99csw.com至27日)。按規矩,皇后入宮之時要有嬪妃跪接。因此長敘的一雙女兒提前在正月二十五日夜晚便進了宮,姐姐被封為瑾嬪入住永和宮,妹妹被封為珍嬪入住景仁宮。二十六日,太后侄女這位新皇后終於在隆重的儀式中進了宮,成為光緒帝的皇后了。
除此之外,光緒帝還急於起草憲法,建立「制度局」,實際上就是想要重新成立一個新政府,將后黨的所有勢力一掃而光。
隨著年齡的增長,光緒帝越來越覺得有必要培養真正只忠於自己的臣下,他先後提拔了許多這樣的人,他的老師翁同龢也進入了軍機處。對於光緒帝的心思,珍妃不但全力支持,還主動推薦了不少人選給光緒帝,其中也包括她兒時的老師文廷式、她的哥哥志銳。在珍妃的大力舉薦下,光緒十九年的時候,文廷式不但官升得快,還當上江南鄉試副主考。志銳則于甲午之戰的當年正月直升禮部侍郎。
據說這位桂公爺的夫人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道光帝幼兒孚郡王之子載澍,這個女兒的人品完全照搬父母,與丈夫偶爾口角便回娘家告狀,而且竟鼓搗著老娘把狀告到了慈禧太後面前。桂公爺夫人則更加老辣,非要讓大姑子太后把女婿以大逆不道罪處死不可。在恭親王和醇親王的苦苦哀求下,載澍好不容易才逃了一條性命,改判褫職奪府,杖責一百,永遠發往宗人府圈禁。即便如此桂公夫人仍然不肯罷休,宗人府杖責之時她還派專人去監督行刑,直逼著將女婿打得血肉模糊幾乎送命。載澍在宗人府一直圈禁到庚子年八國聯軍之亂時才被釋放。桂公夫人母女一個寧可讓女兒守寡,一個寧可謀害親夫,也不願夫妻間絲毫諒解,其心性令人稱奇。(載澍的遭遇還有另一重原因:他屬於帝黨,觸犯了慈禧太后的利益)
文廷式與志銳都是進士出身,提拔雖有私意,卻也沒什麼明顯的失當。但是珍妃在其它事情上的作法卻使人有機可趁:賣官。
原來皇后的舅舅想要謀個福建將軍的職位,皇后自知帝寵不如珍妃,就拉下臉面去求珍妃幫忙。然而珍妃卻回絕了這個百年難遇的后妃和解機會。原因是河南巡撫裕寬想升任四川總督,重金求到了珍妃這裏。珍妃一心要辦裕寬之事,不願將機會分給皇后,不但拒絕了皇后的請求,據說態度也頗不恭敬。
對於光緒帝如此的偏心,皇后非常怨恨不滿,時常向慈禧太后抱怨。慈禧太后其實並不喜歡這個侄女,但是想到她畢竟是自己的娘家人,皇帝對她太過冷淡勢必會影響自己娘家的聲勢,也就時常勸光緒帝親近皇后。然而慈禧太后雖然可以將光緒帝勸進皇後宮,卻不能讓光緒帝對之動情,皇后仍然是長守枯寂。
決定教訓光緒帝的慈禧太后在珍妃的身上找到了突破。此時的珍妃,已經失去了慈禧太后的歡心。
光緒二十年初,有個叫耿九的人賄賂慈禧太後身邊的太監王長泰、聶德平,想買得粵海關道之缺。兩個太監居然不求慈禧太后,反去求珍妃,很快將此事辦成。慈禧太后得知,既怒且羞,將兩個太監發配黑龍江並在途中殺掉,藉此警告珍妃。
在短短一百零三天的時間里,光緒帝在康有為等書生的鼓動下,一連發了二百多道諭旨,似乎想要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將兩千年的封建王國立馬變成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管這些計劃可行不可行。且不說看起來似乎必要的裁撤機關之類得罪官員,另一些實在毫無必要的變革更將舉國上下都得罪了個七七八八。
珍妃是溺死在井中。她究竟是怎麼死的,一直以來說法不一。有說是她自己跳井的,但更多的說法,都認為是慈禧太后命大太監崔玉貴丟入井中的。至於她死之時的場面就更是眾說紛紜,有說慈禧太后與光緒帝都在現場的,有說都不在場的,有說僅慈禧太后在場的;還有說珍妃入井前依然故我地頂撞慈禧太后並喊著光緒帝名字的,還有說珍妃聽到慈禧太后處死自己的命令時苦苦哀求並喊著李九_九_藏_書蓮英的尊稱求他幫忙說情的……
有了親生兒子同治帝的教訓,兩宮太后對光緒帝的教育格外上心,在他五歲那年就選擇了師傅教學,不但學儒書,還學騎射及滿蒙漢各種語言,為防止他學習不用心,慈禧太后還派其生父醇親王陪讀,終於使光緒帝學有所成。當然,光緒帝學業有成之時,兩宮皇太后已經只剩了慈禧太后一個。雖然性情較寬厚的慈安太后不在了,對於光緒帝的學業,慈禧太后給出的評語仍然遠非同治帝所得能企及。對親生兒子的學業極為不滿的慈禧太后如今卻毫不吝惜地表揚少年光緒帝「孜孜念典,德業日新」「披閱奏章,論古斷今。剖決是非,權衡允當。」
和對待同治帝一樣,為了不想太快讓出權力,慈禧太后直拖到光緒十三年正月,光緒帝十六歲時才為小皇帝舉行了親政典禮。典禮雖然舉行了,慈禧太后仍然與禮親王一唱一和,弄了個《訓政細則》,以法令的形式打算在皇帝親政後繼續「訓政」,也就是在幕後操控皇帝。
十一月初二,慈禧太后再次召見軍機大臣,嚴責光緒帝包庇寵妃,並將光緒帝及珍妃身邊「涉案」的太監或殺或充軍,死者達六十餘人。
光緒帝本人也並不具備皇帝應有的資質。依順珍妃賣官是一例,他還曾經應珍妃之請,動用近萬顆上等珍珠為珍妃串制披肩,其本人雖然節儉,但在寵妃身上花起錢來可真是不含糊。據說珍妃曾經問光緒帝:「你這樣寵我,不怕別人妒恨嗎?」初初親政的光緒帝笑曰:「我是皇帝,誰敢說我半個不字?誰敢不聽我的?」
光緒帝的桃花運極其糟糕,他初選后妃時最後入圍的五名秀女都沒有絲毫母儀天下的資格。太后侄女當然不是好妻子,珍妃賣官之舉也足以證明她也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女人,就連當初光緒帝曾一見鍾情的德馨之女也如此——這對姐妹的父親是個好色之徒,姐妹倆也學得風流浪蕩,熱衷看情戲還與戲子們眉來眼去,若是當真選進了宮中做了后妃,光緒帝頭上的帽子恐怕就要有點發綠了。
據說,慈禧太后此後不但逐漸看珍嬪不順眼,與光緒帝母子失和亦有此因。皇後事后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不該告狀,卻也悔之晚矣。
再如廢八股科舉,得罪了天下所有一輩子寒窗苦讀的讀書人,數不清的讀書人因此自殺尋死,數不清的出身科場的讀書人切齒痛恨。科舉制度是清入關之後為籠絡漢族讀書人的選擇,甚至還規定進士前三甲一定出自漢族書生,因此鞏固了王朝的統治,很多讀書人為了求得功名,也就此放下了民族之爭。如今既然沒了仕途出身之路,滿漢之分的老帳又開始算了起來,清王朝的統治越發搖搖欲墜。
進入決賽的五名秀女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慈禧太后之弟桂祥的女兒沁鳳(或曰靜芬)。當然她令人關注的只是她的家庭背景,她本人的外貌風姿實在有些平平。另四位秀女則正好是兩對姐妹,分別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和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這兩對姐妹中,德馨的兩個女兒貌美如花,站的位置也僅次於太后侄女;長敘的兩個女兒站在最後面,相貌雖然不如德馨之女,卻也比沁鳳略強。
這番「離間母子」的話很快傳開。本已收手的慈禧太后怒不可遏,立即對帝黨官員進行圍剿,文廷式革職、翁同龢革職、汪鳴鸞革職……前方甲午戰爭,後方黨派紛爭,國事一敗塗地,真是不亦樂乎。
按一般清帝初選后妃的慣例,一般要選一后三妃嬪成雙數。從五名秀女在體和殿中站列的位置來看,慈禧太后的本意就是想讓自己的侄女正位中宮,由她完成自己這個姑媽一生都未能達成的心愿,做大清朝的葉赫那拉氏元配皇后。因此這位侄女兒站在了最前面。其次,慈禧太后也注意到了德馨之女的美貌,有心要讓她們都做妃嬪,也考慮到侄女的外表確實一般,因此讓德馨的一雙女兒站在第二列;最後,是長敘的一雙美貌稍遜一籌的女兒位列第三行做為備選。然而如今少年九九藏書光緒毫不遮掩地表達出了自己對德馨之女一見鍾情之意,卻使慈禧太后改變了原本的打算,她再不願讓德馨的女兒入宮了,怕她們將會威脅到自己侄女的地位。因此她立即匆匆下令終止選秀,自作主張地將一雙代表嬪妃地位的荷包塞給了原本是充數的長敘之女,也不再考慮從德馨女兒中再選一位就讓她們落選了。因此,光緒帝的第一次婚姻,只有一后二妃成單數,而且三個女子中沒有一個是他最初心儀的對象。然而無論是慈禧太后還是光緒皇帝,恐怕此時的他們都沒有想到,終光緒帝一生,他名下的妻妾也只有此三位,比尋常土財主還少,使得這位皇帝成為中國王朝史上后妃最少的皇帝之一。
平心而論,光緒帝與變法書生們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整個變法過程卻過急,激進得超過了極端的程度。他和康有為似乎當真認定只要是皇帝,誰就都得聽他的。
光緒二十一年,慈禧太后總算消了氣,十月十五日(12月1日),她重新恢復了珍妃姐妹的妃子名位。然而這個仇,卻是從此結得大了。
然而古人有雲:欲速則不達,更遑論此時的軍權還掌握在後黨人馬手中……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慈禧太后終於拖無可拖,要為年已十七歲的光緒帝挑選后妃了。這年十月初五,經過激烈的競爭,五名秀女進入最後的淘汰賽:由太后與皇帝當面確定誰是皇后。
光緒帝大婚親政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宮闈生活都在這樣看起來一團和氣的狀態下維持著。這大概是因為此時的光緒帝與珍嬪都非常聽話的緣故。
對於婚事的不由自主和婚禮的奢華,光緒帝本人非常憤懣。這對錶姐弟雖然結了夫妻,彼此的關係卻從一開始就陷於困境。
其中最離奇的莫過於下令將所有的寺廟道觀祠堂改為學校,連出家人和略有宗族意識的民眾都得罪完了。
然而兩個太監的死並沒有警醒正沉溺於帝寵中的珍妃。不久,她居然將上海道兼管海關的肥缺賣給了一個從未踏足仕途的富商魯伯陽,令朝臣側目。光緒帝在此事上頗覺虧心,便打算在朝臣面前挽回些臉面。然而他的挽回方式卻是在四月時堅決否定了養母慈禧許諾給木商玉銘的四川鹽茶道官職。從大義上來講,光緒帝否決玉銘是正確的,然而有魯伯陽之事在前,對比之下慈禧太后遂再次羞怒交集。
光緒被囚禁后,慈禧開始著手安排廢帝。她選中了端郡王載漪十五歲的兒子溥(亻雋),將他立為大阿哥,1900年1月31日,溥(亻雋)入宮。據說一個小太監當時喊了一嗓子:「今天換皇上嘍!」一語道破天機。
選后剛開始,慈禧太后表現得非常大方,表示要讓光緒帝親自做主。然而當光緒帝拿著玉如意走向第二排,作勢要將玉如意遞給德馨長女的時候,慈禧太后卻終於不顧場合地叫了起來:「皇帝!」這一聲叫聽在光緒帝耳中,抬頭看去,慈禧太后不但喊了他,還在用眼神向他示意。他當然立即就明白了這位「親爸爸」的用意,不得不極不情願地勉強轉過身子,將手中的那柄玉如意遞在表姐沁鳳的手裡,使慈禧太后的侄女兒成為皇后,完成了慈禧太后「親上加親拉拔娘家」的打算。
然而光緒帝的維新雖然漏洞百出動搖清王朝的國本,卻因其制度構想西化而得到了外國公使的歡迎,他們都反對廢帝,甚至還派軍艦在中國沿海示威表示支持光緒帝。這情形使慈禧及其心腹們都非常頭痛,無法將廢帝化為現實。
據野史記載,光緒十八年夏天的時候,皇后與珍嬪不和,光緒帝因此與皇后也發生爭執。皇后當然不懂得什麼叫做母儀與隱忍,立即和皇帝吵鬧起來。光緒帝不禁大怒,厲聲斥責皇后。皇后當然不肯饒過偏心眼的丈夫,立即哭哭啼啼地跑去找慈禧太后告狀。慈禧太后聽了皇后一番添油加醋的控訴頓時火冒三丈說:「上吾所援立,乃忘恩至此耶?后吾親侄,詬后是不啻我也,是何能容?」又勸皇后道,「汝無悲泣。胡斤斤焉戀此病夫為者?吾必有以https://read•99csw.com處之。」
同治帝崩逝的次日——實際上就是當天深夜,年僅四歲的醇親王嫡子載湉被浩浩蕩蕩的隊伍迎進了皇宮,從此成為清王朝的又一位小皇帝。清王朝的年號也由「同治」進入了「光緒」。光緒帝生於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公元1871年8月14),是慈禧太后親妹妹與醇親王所生的第三個兒子,也是那位親王之妻所生的四子一女五個孩子中唯一長大成人的一個。
十一月初一,慈禧太后明旨給予皇后打探光緒帝與嬪妃一切事宜並隨時上報太后的權力。
八月初六,慈禧太后突然帶著大隊人馬從頤和園趕往紫禁城中和殿,發動「戊戍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瀛台之中。慈禧太后再次「訓政」。康有為在英國保護下逃往香港,梁啟超在日本保護(!!)下逃往橫濱,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則被殺,稱「六君子」。新政則被陸續廢止,最後只保住了一個京師大學堂——因為它沒有打掉別人的飯碗。
同年十月,就在中日之戰開始不久之際,珍妃因賣官之事又得罪了皇后。
光緒帝也很快就注意到了珍嬪,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才學稟賦,珍嬪都遠遠超過了皇后與瑾嬪,由於年幼,她還率性天真,在皇帝面前也沒有故做姿態之舉。光緒帝驚喜地發現身邊原來還有這樣的可人兒。珍嬪很快就贏得了光緒帝的專寵,光緒帝甚至時常讓她留宿自己的宮中。而對於皇后,光緒帝卻非常冷淡。
光緒皇后的父親桂祥比慈禧太后要小十幾歲,才知人事兩個姐姐就已經分別成了貴妃和王爺嫡妻,他因此一直在富貴放縱中長大,成了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不但毫無才學可言,更是一個大煙鬼,將家業花銷浪蕩無度,其妻也是個目中無人蠻橫無理的女人。
珍嬪剛入宮時年僅十三歲,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孩子,聰明伶俐善於應對,與木訥粗劣的光緒皇后相比,珍嬪更討慈禧太后的喜歡,經常陪伴在慈禧太后的身邊,慈禧太後知道她喜歡書畫,還特地派親信的才女繆嘉惠做珍嬪的書畫老師。
更重要的是:這時的慈禧太后在光緒帝的后妃中,更為偏愛珍嬪,在光緒帝妻妾爭風中,她往往袒護得到了皇帝專寵的珍嬪。有一年夏天慈禧太后要往頤和園避暑,臨走時甚至還特意點名帶走了皇后與瑾嬪,任由光緒帝與珍嬪在紫禁城裡自由自在。
總之,珍妃死了,無論是哪種說法,她的死都與慈禧太後有著直接的關係。珍妃死時年僅二十四歲。
甲午之戰的大敗,無論對光緒帝還是對慈禧太后,都是刺|激。由於用璽蓋印的是光緒帝本人,他的情緒就更為激烈。而國家的慘敗給慈禧太后刺|激,卻遠遠沒有她自認為尊榮受損來得重要——無處發泄的光緒帝在戰爭中途,曾經處分過李鴻章,給予其拔三眼花翎、褫黃馬褂、革職留任等處分,又曾經提出要將慈禧太后的壽誕用款改做軍用,慈禧太后卻根本將自己的個人利益置於王朝國家利益之上,反而據此認為養子無視自己的權威,對自己不夠孝順,因此對光緒帝極度不滿。決定給光緒帝一點顏色看看。
光緒帝為何沒有兒女?據清宮醫案考察,光緒帝本人有嚴重的男性疾病,加上對婚姻的挫敗感,性生活的成功率極低。不幸的是他專寵的珍妃偏偏有月經不調的婦科疾病,是一個受孕能力極低的女人。
十月二十八日,慈禧太后將珍妃召來,當眾杖責,將她打得死去活來。第二天,慈禧太后召見軍機大臣,頒布降珍妃姐妹為貴人的懿旨。——瑾妃受牽連的原因,據說是因為珍妃將賣官所得的銀子也分了些給她使用。
對於此次政變,一般都說是康有為等人認為守舊人物掣肘,意欲發動兵變除掉他們的後台慈禧太后,向袁世凱請求兵力幫助,誰知卻被袁世凱向榮祿告發,慈禧太后便先下手為強發動了政變。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慈禧太后早對激進的變法不滿,中途甚至還免去了翁同龢的官職,因此她是主動出擊政變的。袁世凱隨後才向慈禧太后告發譚九_九_藏_書嗣同意欲兵變的消息。
在未來的日子里,光緒帝都對珍妃念念不忘,據說他從此再不曾親近過任何女人,當他在七年後(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離開人世時,他和他的堂兄同治帝一樣,沒有留下任何兒女。
正在此時,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了高潮。義和團曾經是反清組織,但此時卻槍口對外,改口號為「扶清滅洋」,包括榮祿及同治皇后之父崇綺在內的許多高官都信了義和團,慈禧太后也想要借義和團之手剷除管閑事的外國列強。當年夏天,慈禧太後向各國發出了宣戰書。
早在光緒帝大婚後的二月初三,慈禧太后在太和殿舉行了歸政儀式,正式撤簾。這一次她做得似乎很有誠意,不但舉行了儀式,而且還駁回了御史屠仁守請她繼續批閱奏摺的摺子,表態說要真正交權給皇帝。當然,這是因為她已經對光緒帝的孝順深表滿意。此時的光緒帝雖然已經親政,軍國大事仍然主動向「親爸爸」請示批准,慈禧太后根本不必公開理政犯眾怒。當然也就樂得見好就收圖個「不戀權位」的名聲。——既然光緒帝如此孝順,珍嬪又年幼討喜,雖有些小小過犯也還沒有觸及太后的底線,慈禧太后也就順水推舟由他們恣意了。光緒二十年的時候,慈禧太后還在自己過六十大壽時循例將珍嬪晉封為妃。
十一月初三,帝黨重要成員、珍妃兄長志銳被調離京城,做了「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珍妃另一位兄長志錡則因牽涉裕寬案逃亡上海。
起因當然還在於后妃爭風。
皇后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性子的女人,受了皇帝的冷遇和珍妃的氣哪裡還忍得,立即跑去向慈禧太后哭訴,並把珍妃賣官賣到總督一級之事也向慈禧太后兜了出來。
光緒帝年少氣盛,渴望能中興王朝的統治,在多數情況下,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想法還是一致的,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差之千里。在慈禧太后看來,什麼國家大事都沒有她自己的尊榮重要。光緒九年至十一年的中法戰爭中,她就曾經在中國軍隊大勝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求和。
與皇后在夫妻之道上破罐子破摔不同,雖然同是慈禧太后硬塞給光緒帝的女人,珍嬪他他拉氏卻逐漸扭轉了光緒帝的成見並最終成為光緒帝終生一往情深的對象。
中法戰爭爆發時,光緒帝還是個孩子,對於這些軍國大事不知所以,但是到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之際,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兩派在政見方面的不和,卻因為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明顯化。帝黨主戰,后黨主和。在整個戰爭過程中,由於早已問題多多的清王朝各級官員為了保持自己的實力以及在整個對外作戰過程中孜孜不忘派系鬥爭,更因為慈禧太后仍然掂記著自己要過六十大壽,不但不肯將自己慶壽的經費改做軍用,還要從軍費中剋扣大筆錢糧用於慶壽。中國軍隊終於大敗虧輸。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元1895年4月17),全權大臣李鴻章在日本簽下了《馬關條約》,不但承認朝鮮成為日本殖民地,還將台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都割給日本,更向日本賠款兩億兩。
由於甲午大敗,原本對儒家書典信服無比的光緒帝轉而恨透了典籍,認為國事皆敗於此。恰在此時,以康有為居首的舉人們反對《馬關條約》,「公車上書」事件發生,康有為成為政治新星。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採納了康有為的建議,發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維新。
光緒帝是這麼想的,後來他也確實這麼做了。
按照清宮規矩,皇帝將給自己最為中意的秀女一柄玉如意,確定她的皇後身份,再將兩對荷包交給另兩位秀女確定她們的妃子身份。
有了一個這樣的家庭,光緒皇后的人材品貌及為婦之道究竟如何,那可真是天知道了。總之,她與光緒帝之間既沒有一個好的開始,更在後來的相處中對光緒帝滿口譏諷步步緊逼。於是才幾天工夫,這位太后侄女就成功地讓自己的丈夫與自己成為新的一對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