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廈門島 二 最溫馨的城市

廈門島

二 最溫馨的城市

事實上,所謂「海上花園」或「風景港口」,其涵義並不僅僅只限於自然風光。廈門的自然風光無疑是美麗的。但廈門之所以美麗可人,恐怕還在於她很小、很安靜、很清潔、很溫馨。舊城小巧,新區精緻,有著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築,都收拾得非常乾淨漂亮。地方就那麼大,上哪兒都不遠,商店什麼的安排得都很緊湊,沒有北方某些大城市難免的「大而無當」,辦起事情來也就方便。城裡人就那麼多,看上去彼此就像街坊鄰居似的,打起交道來也就隨和。況且,廈門人的性格,總體上說是比較溫和;廈門人的作風,總體上說也比較文明。到廈門的商店購物,基本上不必考慮「照顧」營業員的情緒或者顧忌要看他們的臉色,哪怕你是去退貨。我們在廈門一百家電退過兩次貨;因此與營業員相識。以後再去她們櫃檯,還會過來打打招呼。在內地一些城市時有所見的那些現象,比如兩軍對峙破口大罵,或者成群結夥地在街頭打群架、發酒瘋等等,在廈門街上也不易看到。倒是常常可見少男少女們聲音低低的在街頭沒完沒了地打磁卡電話,女的嬌聲嗲氣,男的粘粘乎乎。公共汽車來了,大家平靜而有秩序地前後門上中門下,上了車也不搶座位。既不會像前些年在武漢那樣,小夥子吊在車門上隨車走,門一開就把老人小孩擠下去;也不用像在上海那樣,必須分門別類地排好「坐隊」和「站隊」,請退休工人來當糾察隊員。
的確,凡是到過廈門的人,差不多都會認同這個城市是一座「海上花園」的說法;而來到廈門的外地人,差不多都能體驗到一種家庭式的溫馨感。
有此溫馨美麗的並非只有鼓浪一嶼,而是廈門全島。如果說,鼓浪嶼是廈門島外的一座海上花園,那麼,這樣的花園就散落在廈門島內各處。漫步廈門街頭(新開發尚未建成的街區除外),你常常會在不經意中發現某些類似於公園的景觀:茂密的林木,裸|露的山石,可以抬級而上的台階。住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家,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鳥兒的歌唱,聞到窗外清風送來九-九-藏-書的植物的味道。而那些住在海邊的人家則有另一種享受:隨便什麼時候推開窗戶,一眼就能看到湛藍的天空和湛藍的大海。
說起來,閩南人的性格原本是比較豪爽的。難得的是廈門人在豪爽的同時還有溫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廈門市民開始覺得大聲吆喝不太文明,也覺得不該給這個城市製造噪音。因此他們學會了小聲說話,也較早地在島內禁止鳴笛。所以廈門島內總體上是比較安靜的,尤其是在鼓浪嶼。白天,走在鼓浪嶼那些曲曲彎彎、高低起伏的小路上時,幾乎聽不到什麼聲音,有時則能聽到如鼓的濤聲。人夜,更是闃然無聲萬籟俱靜,惟有優美的鋼琴聲,從一些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的小樓里流溢而出,在小島的上空飄蕩,使你宛若置身於海上仙山。
廈門的溫馨,還得益於她精神文明的建設。
1998年,廣州的《新周刊》策劃編輯出版了「中國城市魅力排行榜」專輯,其中廈門一篇就是我寫的,而我那篇文章的題目,就是《最溫馨的城市:廈門》。此說一出,便得到了相當普遍的認同。廈門有線電視台的一位記者告訴我,說許多人都在傳閱這篇文章,或在傳講這個說法。後來我也發現不少人在這麼說,可見這或許是多數人的共識。
戀家並非廈門人的專利,而是人類一種普遍的情感,更是咱們中國人的一種普遍的情感。難得的是廈門人不但自己戀家,而且還能設身處地地設想別人也是會眷戀家園嚮往天倫的。於是,逢年過節,家在廈門的學生,便會把自己班上的外地同學請到家裡來圍爐。如果來的人太多,做父母的還會讓出自己的房間。廈門大學的許多老師也會這樣做,如果他當之無愧地是一個廈門人的話。一個真正的廈門人,是不會讓自己的同學、同事、學生到了「年關」還「無家可歸」的。這幾乎已成為廈門島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不信大年三十下午你到廈大門前一條街去走走看,保證你只能看到幾個僧袍飄逸的「出家人」(南普陀寺在廈大校門旁)。
廈門的生活環境也像家庭read.99csw.com。在廈門,出門、乘車、購物、打電話,都極其方便,而且車費和電話費也不很高。廈門的公交車數量多、車況好,多數情況下都不擠。如果想「打的」,也花不了很多錢。即便是外地人到了廈門,也不必有「行路難」之虞。因為各個路口,都豎有設計精美圖文並茂的路牌,告訴你到某某地方去應該如何行走,而這某某地方也許不過近在咫尺。這說明廈門市的管理者們,其實是很能為自己的市民著想的。同時也使得我們出門上路,就像在自己家裡走動。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關注的一件事情;而精神文明,則是城市建設中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廈門的做法有一個特點,就是說實話,辦實事,讓市民們通過精神文明的建設過上好日子。老百姓是很實在的。當他們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舉措(比如整治交通、整治環境、整治市場)中,切切實實地體會到好處時,不用動員,不用號召,他們自己就成了積極的參与者和主力軍。事實上,廈門市精神文明建設最主要的成就,不在市容,而在民心。這就是把精神文明的種種要求變成了人們自身的內在素質,變成了人們自覺自愿的行為。因此,在廈門,講文明,守公德,已成為許多人的習慣。在公共汽車上讓座,在一米線後排隊,幾乎不用提醒,不用疏導。一個合格的廈門市民,甚至到了外地,也能自覺做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和大聲喧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如果找不到垃圾箱,他們就會把這些東西捏在手上,直到找到垃圾箱為止。
這種家庭式的人際關係無疑是能給人以溫馨感的,而只有熱愛自己家庭的人才會熱愛自己的城市。事實上,廈門人也確實比較看重自己的家庭生活。有句話說:「北京人的面子在位子,廣州人的面子在票子,上海人的面子在褲子,廈門人的面子在房子。」一個廈門人,哪怕只是在單位上分得一間臨時過渡的陋室,也一定要大興土木,把它裝修得溫馨可人。所以又有一句話:「廣州人把票子吃進肚子里,上海九_九_藏_書人把票子黏在屁股上,廈門人把票子花在牆壁間。」我雖然沒有深入過,但猜想廈門人的家庭生活,一定大多比較溫馨,人情味很濃。否則,廈門人為什麼那麼不願離家,即便離開了也要千方百計再回來?
正是由於廈門市上上下下的同心同德和齊心協力,廈門變得更美麗、更溫馨、更可愛 這又反過來使得廈門人更愛廈門。於是,廈門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這種循環一旦形成,就有一種自運行功能,而無待于外力的作用。所以,廈門的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雖然成就斐然,廈門人卻並不累。廈門人在奮鬥的同時,活得悠哉樂哉。
同樣,裝修自己的住房,廈門人也並非全國之最。但同樣難得的是,廈門人甚至在建設自己的城市時,也像在建設自己的家。廈門市的決策者和建設者們有一個共識,就是不能以犧牲環境求得經濟的發展。因為廈門是廈門人民共同的家園,不能為了眼前的一點經濟利益毀了自己的家。在廈門人大會堂周圍,原本打算要建的大樓取消了,留出了大片的綠地讓市民休閑。在美麗的環島路上,筆直的大道常常會拐一個小彎,因為那裡有一棵榕樹需要保留。大道兩旁沿著海岸線,是草坪、花壇和建築小品,還精心設計了停車的泊位。於是一條原本用於改善交通的道路,同時也變成了一個開放的公園。
廈門,我溫馨美麗的家園!
也許,原因就在於廈門是島,而且是一個美麗的小島。
的確,這種把自己城市當作自己小家來看待的「家園情愫」,也許就是廈門人有別於其他城市(比如福州)人的緊要之處,是廈門最突出的城市社區特徵。我們知道,對自己家鄉的尊崇和偏愛,大約是人類一種共同的情感。許多地方都有「惟我家鄉獨好」的說法。但似乎只有廈門人,才把「惟我廈門獨美」的情緒表現得那麼隨便,那麼自然,那麼漫不經心,那麼理所當然。因為廈門的美麗是真實的,廈門人的「家園之感」也是真實的。真實,就不必刻意;真實,就沒有做作。因此,儘管中國人常常會有誰的家鄉更好https://read.99csw.com一類的爭論,但面對廈門人,人們往往會打消爭論的念頭。
那麼,祖上來自中原大地、有著長途遷徙歷史的廈門人,為什麼會把自己的城市建設成溫馨家園,並創造了不同於當今中原文化的另一種文化
的確,廈門最溫馨之處,就在於她像一個家。
然而,作為一個文化學者,我更關心的並不是廈門人民和廈門市委市政府做了些什麼和怎樣做,而在於他們這樣做時的那種心態。許多作家(比如福建作家孫紹振)都注意到,廈門人無論是在建設自己的城市,還是在維護自己的城市時,態度都十分自在、自如、自然,就像是在裝修和打掃自己的小家和住房。這種從容乃至安詳無疑來自只有廈門人才有的對自己城市的「家園之感」。正是這種「家園之感」,使得他們不必依賴於糾察隊或罰款員的監督而能自覺保持街道的潔凈如洗和車站的秩序井然。也正是這種「家園之感」,使他們像德國人服從內心道德律令一樣,不做有損自己城市形象的事情。於是,「廈門是我家,環保靠大家」,在廈門就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更何況,廈門島在事實上又是多麼溫馨可人舒適方便 於是,外地人來到廈門,便會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久而久之,便會愛上廈門。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的外來人口逐年增加,其中既有從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引進的人才,也有鄰近省份其他地市的外來妹、打工仔。總體上說,廈門的大門是向他們敞開的。儘管難免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也有極個別雞腸小肚的人會利用職權有意無意地刁難一下,但並不能形成強大的「排外」勢力。也許,這裏面有一個文化上的原因,那就是:包括廈門人在內的閩南人,原本就是「歷史移民」。他們是在一千多年前,從中原遷入閩南的。所以,直到現在,閩南話中還保留了不少中原古音(比如把「無」讀作「摩」)。顯然,如果閩南人也公然排外,便難免「數典忘祖」之嫌。
當然不是每家每戶都有如此福份。但,即便在自己家裡看不到大海、聽不到鳥鳴,也沒什麼要緊,因為你https://read•99csw.com還可以出去走走。廈門可以休閑的地方之多,是國內許多城市都望塵莫及的。尤其是秋冬之際,黃河南北冰雪覆蓋,長江兩岸寒風瑟瑟時,廈門市民卻可以穿著薄薄兩件休閑服,從廈門大學凌雲樓出發,翻過一座小山,不幾步便進入萬石山植物園,然後便可在濃蔭之下綠茵之上,盡情地享受暖風和陽。當然,也可以騎自行車沿環島路直奔黃盾、曾靨垵海灘,看潮漲雲飛,帆逝船來,在金色的沙灘上留下自己的腳印。玩累了,帶去的食品也吃完了,那麼,花上十來塊錢,便可以很方便地「打的」回家。我相信,每到這時,無論你是從什麼地方遷入廈門的,你都會由衷地發出一聲感嘆:
一般地說,廈門的人際關係,相對而言是比較和睦的。學校里,單位上,師生、同學、同事之間,相處也比較融洽。儘管「窩裡斗」是咱們中國的「特產」,矛盾哪兒都有,但在通常情況下,廈門人大體上還能相安無事,而且也多少有些家庭般的溫馨感。比方說相互之間的稱呼,除必須加以頭銜的外,一般都稱名而不稱姓,比如「麗華」、「勇軍」什麼的,宛如家人。無論老頭子,抑或小夥子,都可以這樣親切而自然地呼叫自己的女同事,而毋庸考慮對方是一位小姐,還是一位夫人。反過來也一樣。女士小姐們也可以這樣呼叫自己的男同事男同學。這在外地人看來也是匪夷所思的。因為在外地,尤其是在北方,即便夫妻之間,也不能這樣稱呼,而要叫「屋裡頭的」或「孩子他爹」。同學之間,即便是同性,也要連名帶姓一起來,否則自己叫不出口,別人聽著也會嚇一跳。同事之間,當然更不能只叫名不叫姓,至少要在名字後面加「同志」二字,比如「麗華同志」、「勇軍同志」。除此之外,則不是「老張」、「小李」,便是「劉處長」、「王會計」 所以外地人到了廈門,便會對這種「家庭感」印象深刻,並欣然予以認同。我自己便已習慣了廈門人的這種稱謂方式,因此如果聽到有人連名帶姓叫我,弄不好就會嚇一跳,不知出了什麼事情。
在我看來,廈門,也許是中國最溫馨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