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做偉人還是做小丑:百年一嘆袁世凱 第四節

做偉人還是做小丑:百年一嘆袁世凱

第四節

袁世凱多次為孫中山舉行盛大宴會。宴會中他高舉酒杯向孫中山致敬,大呼:"中山先生萬歲!"孫中山起立答謝,也呼:"袁大總統萬歲!"民國兩位影響最大的政治家,一在朝而一在野,向公眾表明是如此親密無間。
革命黨人中不少人那時處在"下崗"狀態:清廷已完蛋,再無"命"可"革";新成立的袁世凱政府又排擠他們,沒有職位安排。這下好,他們又紛紛來投奔老領導孫中山,於是孫中山帶著一幫失業黨人,四處勘察,八方演說。等到"二次革命",孫袁撕破臉皮,袁世凱再不客氣,派人來查孫中山的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帳,發現已耗費一百好幾十萬元費用,而鐵路,全在孫中山的演說和著作里,還一寸沒建呢!
其實大家都想錯了,以袁世凱的機心,不但不會對遠來的孫中山有任何不利,反而對孫中山極盡禮https://read.99csw.com遇。他要爭取孫中山的信任支持,以加重自己的砝碼。
最後實現了的,是1912年8月,孫中山在一片反對聲中,應邀赴京會晤袁世凱。
在北京數萬人的歡呼迎接中,孫中山抵京,民國雙雄首次晤面。袁世凱百般殷勤,把自己的專用馬車披上黃緞,供孫中山使用;他安排孫中山下榻他的總統府,而他自己搬到國務院辦公;每逢孫中山外出,他就事先斷絕交通,完全按照元首待遇招待孫中山。
關於民生,孫中山最重視鐵路交通。他在西方和日本流亡多年,對國外發達的鐵路交通十分欽仰,今天的一個常見標語很能概括那時的孫中山的想法:"要想富,先修路。"
他向袁世凱提出:"未來十年,你練百萬精兵,我修二十萬里鐵路,何愁不國強民富!"
民國初年,大家https://read.99csw.com共同的敵人清室已去,於是各派各系內鬥開始。革命黨人和袁世凱鬧矛盾,袁世凱內部鬧矛盾,革命陣營內部鬧矛盾,再加上還有個武昌黎元洪副總統的一派。民初的政壇上,勾心鬥角,風波迭起,讓對共和寄予很高期望的人大失所望。為了整合各種力量,袁世凱十分期望能實現一次"高端聯合",即孫中山、黃興、黎元洪和他自己,四人能在北京舉行"民國四巨頭"會晤。
兩人一談就投機,越談越親熱。在京一個多月,孫中山和袁世凱會談十三次,時間一般是下午4點到晚上10點至12點之間,有時甚至聊到第二天凌晨4點。
孫袁會晤后,孫中山對袁世凱予以極高評價,認為此人無論是思想還是才幹,都是民國第一人。他對袁世凱說:"十年以內,總統非公莫屬!"
這時的孫中山,陷入了今天歷九*九*藏*書史學家所說的在辛亥革命后十年的第一個"迷誤":他的理論是"三民主義",孫中山現在認為,滿洲皇室已被推翻,"民族"實現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規定了公民的各項權利,大總統袁世凱也肯維護革命成果,"民權"實現了;那麼,現在剩下的就是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問題了。
終於有一天,袁世凱在不耐煩地聽完他關於時局政策的彙報后說:"少川,我已經老了,你就來做總統吧!"
8月18日,孫中山在上海登船起程之時,一個黑衣女青年一直緊跟著送行的人群,上船后,她藉機把孫中山請到一間無人小室,唰地拔出一把尖刀抵著自己的脖子,對孫中山說:"先生千萬不能去北京,袁世凱太狡詐兇險,你此去是落入虎口!如你不下船,我就死在你面前!"孫中山大驚失色,趕緊一把奪過她手裡的九_九_藏_書刀,反覆勸慰。
孫中山在民國建立后親歷同盟會的內鬥和目睹部分會員的迅速蛻化,對政治活動已感灰心厭倦;現在親見袁世凱如此英明了得,更感可以離開政壇,去做社會工作。
但是,孫中山不問政治了,多好!他正好順水推舟,委任孫中山為全國鐵路總督辦,月薪三萬大洋,並將當年為慈禧太后迴鑾時所特製的豪華花車撥給孫中山專用,以便巡視全國路況;同時令各地官員對巡視路政的孫中山做盛大招待。
唐紹儀知道已無法幹下去,就先避到天津,然後上書辭職;袁世凱假意慰勉挽留一番后,於6月28日批准辭職。中華民國首任總理唐紹儀1912年3月13日由袁世凱任命,至6月28日辭職獲准,前後不過一百零幾天。
袁世凱呵呵一笑,說:"修二十萬里鐵路,先生想必很有把握;但練百萬精兵,世凱怕力不能任啊。"在這個極具https://read.99csw•com行政經驗的老牌官僚的心裏,對孫中山"十年修二十萬里鐵路"的計劃,是深感不切實的。
而等見了袁世凱的面,孫中山更覺得此人並非以前想象的那樣奸惡。袁世凱對孫中山百般曲意逢迎,大凡孫中山說的,袁世凱都連連點頭:"先生所言極是!"不便附和的,袁世凱一樣點頭:"先生所論甚偉,世凱受教、參考!"
內閣總理唐紹儀,和袁世凱共事二十多年。跟北洋的將領們不同,他和袁世凱的關係既是上下級又是朋友,有自己的獨立性(這也是革命黨人能接受他任總理的原因),因此袁世凱用起他來覺得"很不順手"。唐紹儀要行使總理職權,而袁世凱又希望總理只聽自己的,二人矛盾逐漸越來越大。
孫中山認為袁世凱雖是前清政客,但有現代思想,更有推翻清廷的行動和贊成共和的表態,如能勸服他考慮國家多一些,考慮個人少一些,此行就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