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鬧劇與輓歌:"辮帥"張勳復辟 第三節

鬧劇與輓歌:"辮帥"張勳復辟

第三節

的確,袁世凱曾有意傳位給他,但在假《順天時報》事發之後,袁世凱對他已灰心、憎惡;另外又考慮到,自己為個皇帝大夢已眾叛親離,再讓兒子接班也一點支持率都沒有,指名要兒子繼位,很可能把兒子送進了火坑。因此,袁世凱在臨死前,把名單上的袁克定換成了黎元洪。
段祺瑞揚眉吐氣地回到北京。對德絕交案,黎元洪自然只有蓋印,國會也迅速通過。
黎元洪以徐代段的想法落空,只好接受徐世昌調停。徐世昌提出的辦法是府、院兩邊各打五十大板,將孫洪伊的內務總長和徐樹錚的國務院秘書長一起免去。在徐大佬的面子前,這一辦法被雙方接受,一輪危機平息下去了。
段祺瑞不怕黎元洪,也不怕國會,但他怕得不到軍閥們的支持,槍杆子不同意才真玩完。因此他緊急召開督軍會議,全國十個省的督軍和其他省的督軍代表到會。段祺瑞在會上面授機宜:所謂宣戰,其實不用出兵,只要派些勞工去歐洲就可以了,協約國勝利后中國就是戰勝國,很討便宜;而且,參戰期間,各位將軍還可以藉此機會壯大自己的軍隊!
"府院之爭"一步步升級。段祺瑞準備安排他的親信門生徐樹錚為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為人也是跋扈獨尊,極像他的老師段祺瑞。黎元洪對這一任命一口否定,說:"告訴總理,一萬件事我都可以答應,惟這件事不行!"他堅決拒絕為這一任命文件蓋章。后在徐世昌的調和下,黎元洪終於同意蓋章;段祺瑞也答應了黎元洪一個要求:凡重大事項,要報總統。
兩人各找後台老板泄憤。段祺瑞說:"孫總長也太不象話了。"黎元洪則說:"徐秘書長未免欺人太甚。"
接下來,徐樹錚和內務總長、國民黨人孫洪伊大幹一場。在國務會議上,孫洪伊指責徐樹錚的手伸得太長,什麼都管;徐樹錚卻說難道你孫總長做的事別人就不能問嗎?孫洪伊按捺不住,挖苦道:"閣下的大才,我很佩服,只可惜總理沒有提拔你當國務員,這是國務會議,閣下只有當上國務員才有資格發言呢!"
國會重建增大了黎元洪的力量。段祺瑞對此自然十分不爽,對黎元洪擺出在他之上的大總統架勢,段祺瑞非常惱火,說:"我是要他來簽字蓋章的,不是請他來壓在我頭上的!"黎元洪當然也不敢過火,只說:"總統是婆婆,不是媳婦;婆婆可以少管事,但不耐媳婦命令一切。"
可黎元洪畢竟是紙老虎,抵擋不了軍人的攻勢,5月6日,只好在議案上蓋印,然後寄希望於國會否決。
終於,一個"對德宣戰"案讓他的良機來了。
徐世昌的聰明還在於:他只說"根據《約法》",卻不說根據的是被袁世凱廢除的《臨時約法》還是袁世凱頒布的《約法》 。而不管是新約法還是老約法,都應舉黎元洪為總統,段祺瑞想當大總統也張https://read.99csw.com不了口。
對這個黎元洪,段祺瑞是一百個瞧不起。早在前清時,段祺瑞最後當到湖廣總督,而你黎元洪最大不過一個旅長。辛亥革命推翻清廷,人說黎元洪有"首義之功",而段祺瑞認為清廷是袁世凱和他搞掉的,他在前線聯合北洋將領發出的威脅電文才直接造成了清帝乖乖退位;至於你黎元洪,誰不知道你是被起義士兵強逼成湖北都督的?
國會這一關,如果段祺瑞妥加布置,通過不太困難,段祺瑞本已開始疏通國會,回答了議員"中國參戰是否因為日本給予借款"等質詢。不料段祺瑞的手下傅良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看到這個名單,北洋大將們心裏個個一陣盤算。袁世凱一死,全國最具實力的人就是段祺瑞,但他在名單上只排第三;黎元洪這個副總統本的確應是當然繼任人,但他不是北洋系,又毫無實力。
對德絕交已讓總統府和國務院鬧翻了天,對德宣戰更是狂瀾迭起,直接造成了張勳的復辟良機。
像袁世凱選大總統時組織"公民團"圍攻議員一樣,傅良佐在段祺瑞不知道的情況下也搞了個"公民團"!這些"公民"情緒激動,包圍國會,搖著旗子喊著口號要求宣戰,段祺瑞看見時還以為是真的,十分滿意。也許是賞錢給得夠多,"公民團"非常賣力,甚至衝進會廳,激起了議員的極大憤慨,當即宣布休會,以示抗議。
這個"三不"讓段祺瑞氣歪了鼻子(他的鼻子本就有點向左歪,生氣時尤甚),他咆哮道:"好,大家都辭職,讓他孫洪伊一個人去干!"
黎元洪先前在拖延對德絕交案時借口"要統一全國軍人意見",這回軍人真的提出"意見"了,可不合他的意圖,就又對軍人干涉外交事務震怒不已。他在總統府對前來鼓動宣戰的督軍團吼道:"宣戰媾和是大總統的特權,你們責在守土,不許侵犯大總統的特權!"
張勳雖然地位顯赫,但沒有太深基礎,在社會上更沒有號召力;他那兩萬多人的辮子軍固然是一股讓中央到地方都不敢小看的力量,但要把溥儀重抬上台,把民國翻過來重變帝國,也無異於屎克郎扛巨石。之所以復辟鬧劇能上演,全在一個特殊的時機--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而實權握在北洋頭號人物、國務總理段祺瑞手裡,兩人都想掌權,於是黎元洪的總統府和段祺瑞的國務院斗得不亦樂乎,"府院之爭"給了張勳以絕好的趁虛而入的機會。
事情越鬧越大,徐樹錚就略退一步,提出孫洪伊辭職,"以維護總理威信",然後戴職出洋考察,或者安排別的職位,比如外放省長。不料孫洪伊聲明:"什麼官我都不要,只要維持我的人格,我不辭職,不出洋,不外調!"
到北京后,袁世凱迎接他的禮節不下於招待孫中山,但歡宴過後,給他安排的下https://read.99csw.com榻處竟是慈禧太后當年囚禁光緒的中南海瀛台!黎元洪嘆息一聲,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成了袁世凱手裡的光緒。
還是徐世昌老滑,為避免爭端,就在袁世凱剛咽氣的遺體前,他提出:根據《約法》,應舉黎元洪為總統。因為黎元洪不但是西南反袁各省能接受的人,而且他無法跟北洋人物抗衡,以他為元首,北洋系掌握實權,再好不過。
段祺瑞正狼狽不堪,又得到張勳的效忠,受夠了欺負的黎元洪腰桿立時硬了起來,他決心摸一把"北洋之虎"的屁股。5月23日,黎元洪連下三道命令,宣布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兼陸軍部長的職務,任命前清重臣、原雲貴總督、李鴻章的侄子李經羲為代理國務總理。這是黎元洪到北京以來乾的最大的一件事。
10月18日,徐樹錚拿著將孫洪伊免職的文件去見黎元洪,要求黎元洪蓋章。黎元洪吃驚不小,予以一口拒絕;徐樹錚連去四次,黎元洪連拒絕四次。最後一次,徐樹錚粗魯地說:"總統不蓋印,就只能不準伯蘭(孫洪伊的字)出席國務會議啦!"黎元洪忍不住大怒:"你說的這是什麼話?"徐樹錚傲慢地說:"這是總理說的話!"
段祺瑞瞧不起黎元洪,從不以"下級"、也就是總理身份去總統府,現在徐樹錚任國務院秘書長,就把所有往來事務都交給了徐樹錚辦。徐樹錚有時拿文件給黎元洪用印,黎元洪就文件事項問幾句,徐樹錚就不耐煩地說:"叫你蓋章,你蓋就是,問那麼多幹什麼?我忙得很,哪有那麼多時間!"氣得黎元洪半死。
10月24日,段祺瑞拿著將孫洪伊免職的文件親自去見黎元洪,要求蓋印,黎元洪仍然拒絕。段祺瑞不再客氣,發起虎威,氣勢洶洶地說:"如果總統不同意把孫洪伊免職,就把我免職吧!"黎元洪抵擋不住,只好提出讓孫辭職,而不是免職。而孫洪伊脾氣又剛烈得很,聲稱除非被總統撤職,他絕不辭職。
在南方各省的堅決要求下,段祺瑞無奈讓步。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下令重開國會;接著,國會召開,選舉馮國璋為副總統。
對袁世凱,黎元洪自認不如;但對段祺瑞,黎元洪卻很看得起自己。他參加過甲午海戰,失敗后投水,準備以死殉國,被人救起;在歷任軍官職位上,他寬厚仁藹,愛護部下,一直深受士兵擁戴;武昌起義后固然是被逼為都督,但在那個險惡形勢下,他出任都督擔了多大風險?又為穩定人心、壯大革命聲威起了多大作用?那時如果沒有他出頭在湖北統率一切,哪有後來那麼好的革命形勢?孫中山當選大總統,得了十七票里的十六票,而他黎元洪當選副總統,卻是全票!而且,西南護國起義者提出的六項和談條件,其中一條就是要他黎元洪擔任大總統,這就是人心評價!尤其讓黎元洪欣慰read.99csw.com的是,他投身共和以後,對維護民國國體做到了堅貞不二。袁世凱圖謀稱帝,他這個袁世凱的親家公開反對,受到擁袁者的多次當面謾罵;袁世凱接受帝制兩天後,發布的第一道敕令就是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有人勸他明哲保身接受王位,黎元洪說:"我意已定,寧死不受。"袁世凱又派裁縫來量做親王制服,被他逐出;袁世凱以為黎元洪最終會接受,於是再次頒布敕令,並命"九門提督"江朝宗來宣封,黎元洪這次乾脆見也不見江朝宗,江朝宗只好耍賴,長跪高呼:"請王爺受封!" 黎元洪大怒,從房間疾步奔出,指著江朝宗的鼻子大罵:"江朝宗,你怎麼這麼不要臉,快快給我滾出去!"
段祺瑞聽到黎元洪竟真敢免自己的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天,他立即來到天津,發通電稱根據民國約法,總統無權免總理的職,他對此免職令不予承認。
眼看黎元洪已退無可退,卻似乎是老天助他,這時發生了一個轉折:英文《京報》披露,中國如對德宣戰,日本就提供中國一億元的軍事借款!段祺瑞在回答議員質詢時本已將此傳言否定,這一下輿論嘩然,老段被送到了風口浪尖;接下來,又一有利於黎元洪的事發生--長江巡閱使、十三省大盟主張勳明確表示,隨時奉黎大總統之命入京,維護治安。
段祺瑞負氣出走,本來正中黎元洪下懷,但馬上他就發現段祺瑞這一走還真有走的實力:他一走,黎元洪就找不到夠分量的人做總理了。請徐世昌,徐世昌不幹;請王士珍,王士珍是段祺瑞的同門,不可能"賣友"。而全國各路軍閥還是服氣段祺瑞,紛紛發通電要求挽留段總理。黎元洪無奈,叫眾議院議長湯化龍到天津請回段祺瑞。
受夠了窩囊氣的黎元洪巴不得段祺瑞辭職。在謀士的建議下,他決定請出在河南隱居的北洋元老、在袁世凱寫的繼任總統名單里名列第二的徐世昌來當總理,借勢把段祺瑞趕下台去。
袁世凱在世時,頒布約法規定總統候選人由現任總統指定三個。他仿照清朝"立儲"制定了一個不倫不類的操作法則:生前寫下這三個繼任候選人的名字,藏之"金匱石屋",自己死後再拿出拆封。袁世凱咽氣之後,眾人取出這個名單,上面赫然寫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現在輪到自己擔任大總統,黎元洪一點也不買北洋將領"擁戴"的帳,他在就職儀式上非常明白地說,他是根據民元約法(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繼任總統的;也就是說,對袁世凱的什麼《約法》,什麼"金匱石屋",什麼北洋系的"擁戴",統統不領情。
北洋系一貫不把黎元洪放在眼裡,特別是段祺瑞。段祺瑞極具個性,他精悍能幹,叱吒軍界,是北洋第一大將;又工詩善畫,酷愛圍棋,文化程度遠高其他老粗軍官;而且段祺瑞畢https://read•99csw.com生清廉,兩袖清風,視錢財如糞土,還以一句"你哪是當官的料,我還是給你些錢去做個小生意吧"打發走了前來求官的農村弟弟。自負有才又有德,段祺瑞對人從來不巴結逢迎,只以實力說話,因此是有名的剛愎自用、爭強好勝,有"北洋之虎"之稱。
中國對德絕交,本來在美國的遊說下,黎元洪是早已答應了的,可到要落實的時候,素來老實、並不敢主動向段祺瑞找茬的黎元洪卻變了卦,這裏的原因在於:日本聽說美國以優厚條件介入中國外交,怕自己失去了對中國外交的影響,趕緊也扎進來,許以更實惠的條件;段祺瑞本就是親日派,就跟日本密切起來。美國看到,日本要主導中國的外交方向了,就改變態度,由鼓動中國參戰轉變為反對中國參戰。黎元洪是美國看好的人,就按美國調整后的調子反對中國對德絕交了。
府院相爭以來,徐世昌一直在中調解,這下黎元洪要趕下段祺瑞、請他徐世昌出山,徐世昌卻絕不幹這樣的事:一則他知道段祺瑞的實力和秉性,誰能趕得下他?他要辭職云云,只是氣話;二則要他徐世昌出來配合黎元洪,和段祺瑞作對,然後在黎元洪手下當差,他也是絕對不願意乾的。因此他提出一個"擁護元首,維護總理,不入政界"的"不沾鍋"的條件,如黎元洪答應,他就進京調停府院之爭。
段祺瑞眼裡的黎元洪,就是一個無能平庸之輩,只會靠"仁厚"、"和藹"來贏得別人好感,因此對自己要屈居這個人之下,感到十分不平;在黎元洪任大總統后,他這個國務總理根本就視黎大總統如無物。
這個黎元洪,雖貴為民國副總統,但在大總統袁世凱死去前後,所有大事一律沾不上邊兒,只由北洋系操辦。
府院之爭越演越烈。張勳在徐州緊盯著事態發展。民國的什麼總統府,什麼國務院,在他心裏屁也不算,只有大清、皇上、朝廷這些東西他才認為是神聖的,中央鬥爭得越激烈越好,越激烈、越兩敗俱傷,他復辟"理想"的實現才可能越大。
各省軍閥對此當然十分高興,態度一下由反對宣戰變為支持宣戰。在段祺瑞的操縱下,他們組成"督軍團",向黎元洪和國會施壓。
自知失勢的黎元洪只能夾起尾巴,當著這個名為全國第二號人物、實則啥用不管的副總統。袁世凱見他老實,也樂意和他搞好關係,在稱帝期間,為得到他的支持,還叫一個兒子娶了黎元洪的女兒,二人結成親家。
這是個大事,素來不以總理身份見黎元洪的段祺瑞於3月1日率全體閣員來到總統府,召開最高國務會議討論對德絕交,黎元洪表示這個問題要先交國會討論;2日,段祺瑞邀請參、眾兩院議長和各政黨領袖座談,對德絕交獲得贊同;3日,國務會議通過對德絕交;4日,段祺瑞再來總統府,請黎元洪在政府向國會遞交的咨文上蓋read•99csw•com印。蓋印后交國會,因段祺瑞事先已取得國會贊同,一蓋印交過去表個決,對德絕交的整個手續就辦完了。
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打了兩年半,中國一直置身事外,取中立態度。該年2月,美國宣布同德、奧絕交,準備參戰。美國希望中國和它採取一致行動,美國公使奉命頻繁拜會中國總統、總理,表示如中國參戰,將借款給中國做軍費。在美國的活動下,中國政府同意參戰。
1916年6月7日,即袁世凱死後一天,段祺瑞發布了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的國務院通電。
然而段祺瑞還要對德宣戰。1897年,德國強租膠州灣,並把整個山東划為了它的勢力範圍;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6月爆發后,日本向德宣戰,奪取了德國在山東的特權。段祺瑞看準協約國必勝,力主參加這場大戰,德國敗后,中國就可做為"戰勝國"從日本手裡收回山東權益。支持中國參戰、允諾提供軍費借款給中國的日本,可能沒想到段祺瑞肚子里還有這個主意。
跟美國關係密切的黎元洪首先不同意宣戰;國會也不同意宣戰,在議員們看來,中國幹嗎要趟歐洲那個混水,中國又哪裡是去打世界大戰的料?搞個絕交就不錯了;各省軍閥也不同意宣戰,因為他們最怕要調自己的兵上戰場,會削弱自己的實力。
由於黎元洪眾所周知的反對帝制的鮮明態度,蔡鍔逃出北京前特地秘密拜訪黎元洪,並請黎元洪靜侯佳音。當蔡鍔在昆明打響了反對袁皇帝第一槍后,黎元洪擊節贊道:"松坡(蔡鍔的字)不愧英雄本色!"
黎元洪本在武漢當著副總統兼湖北都督,有職有權,有滋有味,但他人不到北京,袁世凱哪裡放心,再三督請之下,1913年年底,派段祺瑞到武漢,以雷厲風行的手段終於將其"請"到北京就職。
黎元洪節外生枝,段祺瑞氣得鼻子歪到一邊,強忍怒氣再做解釋;黎元洪卻說大總統有宣戰和媾和的特權,應對一切負責。段祺瑞莫名其妙又惱怒萬分,吼道:"總統既然不信任我,事事作梗,這個國務總理我是沒法幹下去了!"當天,段祺瑞就丟下國務院的事務,離開北京跑到天津生悶氣去了。
督軍團在國會碰壁,惱羞成怒之下,聯名要求解散國會。對這一公然挑戰根本國法的跋扈無理行為,黎元洪強硬了起來,一口拒絕,宣布:"不違法,不戀棧,不怕死!
不料黎元洪在手續齊備的情況下堅不蓋印,說不能"草率從事",又提出要統一全國軍人的意見才可決定。
然而黎元洪自知段祺瑞等重兵在握,他迫切需要增強自己的籌碼,因此一上任就要求重開國會;而段祺瑞說國會一開,政府行權就受到很多牽制,意在拖延。是否重開國會,是總統府和國務院的第一次爭執。
這個名單有點出人意料,特別是袁克定。看到老爸的名單上根本沒有自己的名字,袁克定面色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