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激進時代的不公:林紓"反對白話文"的背後 第四節

激進時代的不公:林紓"反對白話文"的背後

第四節

激進派的觀點和態度,推動了白話文興起的時代大潮,他們的貢獻是巨大的。可是,對傳統文學的評價,"選學妖孽,桐城謬種"這樣的言論何嘗又公允?這不是人身攻擊辱罵是什麼?跟《荊生》、《妖夢》有什麼區別?林紓為自己罵人道歉,可新文化陣營里有誰為罵人"妖孽"、"謬種"道歉過?
林紓被稱為"小丑",已令我們感到不忍。他學問精深,思想不算很守舊,私人品德也極好(這不也是舊文化培養九*九*藏*書的嗎?),他成了"守舊派代表",至少有一半是新文化陣營謀略成功的結果。
林紓在新文化運動中與新派人物的分歧,其實不在於要文言還是要白話,而是在要白話的同時還要不要文言--他願意要白話,可新文化陣營卻堅決不要文言。
1897年,林紓詩集《閩中新樂府》出版,書中收有童謠體白話詩三十二首,比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白話詩集的胡適《嘗試集》早了二十三年,是近代九九藏書以來最早的一批白話詩!
林紓沒有意識到,全面否定文言文只是新派人物的一種策略:矯枉必須過正。傳統文化綿延太久,根基太深,要予以革新,就必須把它的弊病強調到極端,讓人觸目驚心,這樣才能為新文學的發展掃清道路。
在新派人物把文言文討伐得體無完膚的咄咄逼人姿態前,林紓憤怒了,他本能地捍衛起自己鑽研一生、從中得到無盡滋養和享受的文言文。同時,他不是普通的受過傳統九-九-藏-書濡染的文人,他是當時著名的古文大家,古文造詣是他的生命價值所在,對古文的全面否定就是對他整個生命價值的全面否定,從個人自尊和安身立命的根基來說,他也容不得文言被棄之如敝履!
不長時間內,新文化運動取得了極大進展,白話文獲得了正宗地位。胡適、周作人等人的新文學理論展示了白話文學的前景,魯迅等人的白話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下文,教科九_九_藏_書書正式採用白話文。
最早寫白話詩的人被激進時代塑造成了"反對白話文"的守舊"小丑",這個事實是令人吃驚的。
尤其不公的是:林紓其實並不反對白話文!
林紓實在想不通,在提倡白話文的同時,為什麼一定要把文言斬盡殺絕?難道新文學的興起,就意味著傳統文學一文不值?
說到底,不反對白話文、並身體力行寫過白話詩的林紓挺身而出做了傳統文化的代表,站到時代潮流的風口浪尖,其實就是被新派人物九-九-藏-書激進的態度逼到對立面上去的!
他不但不反對白話文,還是最早用白話寫作的人之一!
林紓慘敗了,"頑固守舊派"成了他的臉譜,"反對白話文"成了文化史上的笑談。那個激進時代沒有時間去探究林紓觀點中的合理部分,要的就是變革,反對變革的,甚至傾向溫和改良的,都會被勝利者稱為"小丑"。
悲劇人物林紓,以他一生的才學和品行,實在不該要麼是不懂外文卻成了大翻譯家的"傳奇",要麼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