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革命大盛宴 第8節 兇手沒有幕後人

第七章 革命大盛宴

第8節 兇手沒有幕後人

這個同盟會,革命黨,說的其實就是閻老西閻錫山。
至於再說到袁世凱,他更沒有理由殺吳祿貞。徜若吳祿貞驅動第六鎮直撲北京城,這結果卻是袁世凱巴不得的事情,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在北京危急,朝廷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才凸顯出他袁世凱的價值——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把吳祿貞殺了,實際上是袁世凱本人最大的損失。
在娘子關,吳祿貞與閻錫山會面,對閻錫山說:
吳祿貞命令閻錫山盡調山西新軍,充當自己的衛隊,這時候恐怕閻錫山的心裏,已經在流血,在哭泣,在嗚咽。人和人,真是沒法子比啊。
但起殺機,動殺心,和實施殺人行動是兩回事。尤其是在沒有任何人證物證的情形之下,我們最多只能說:閻錫山和寧漢將軍鐵良一樣,可以同列為吳祿貞之死的嫌疑人九-九-藏-書犯。而且相比較而言,鐵良的嫌疑更輕一些——于鐵良而言,他最信任的老同學竟然背叛了他,這時候他肯定應該起了殺機,但他更希望的,是將吳祿貞活捉了到他面前,問一句:老吳啊,我把心都掏給你了,你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為什麼?
如果我們需要的話,我們還可以列出一個更長的嫌疑犯名單,甚至將當時的名流都列于其上,但如果我們只想找到真正的兇手,或許問題原本沒有這麼複雜——或者是沒有這麼簡單。
證據?
結論:吳祿貞在與部屬勢同水火的情形下,倉促亮出革命旗幟,結果引來了殺身之禍。
說問題沒這麼複雜,是因為我們習慣於在一個小刺客身後,去尋找一個與被害人社會地位歷史影響等同的大人物。說問題沒read•99csw•com這麼簡單,是因為我們總是認為只有大人物並爭天下,才會雇請殺手,而小人物沒這個份量。
但實際上,大人物只是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名字的人,當時的人卻未必認識到這一點。對於與大人物生活于同時代的小人物來講,他絕不會將對方視為什麼大人物,相反,他有著太多太多的理由,不尊重這個即將成為歷史大人物的人。
對於刺客來講,你吳祿貞不過是一個留學生而已,不就是在日本念了幾年書嗎?有什麼了不起?你一回國就當上了第六鎮統制,還不是你在日本時和寧漢將軍鐵良睡上下鋪?你牛什麼牛……什麼,你又當上了山西巡撫,到底是朝里有人好做官啊,姓吳的交了狗屎運了……什麼什麼?吳祿貞是革命黨?沒錯吧?早就瞧出他不是個好東西九九藏書……什麼什麼?他自封為燕晉聯軍大都督?有沒有搞錯?就憑他也配?我呸。老子殺了他領賞去……有關這段談話,吳祿貞肯定是在兵營里聽到過。
說同盟會革命黨在吳祿貞被刺事件上嫌疑更大,並非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據可言——至少這證據證言,其說服力並不亞於對袁世凱和鐵良的嫌疑指控。
……第六鎮軍官,反對革命的居多,我是新任的統制,若無衛隊,很難統率。陝西既然革了命,石家莊又有我在,山西可以無憂,不如把山西新軍分出兩營,歸我指揮,以便鎮壓反動軍官……
以前不敢殺你,那是因為你是上級派來的領導,殺了你後患無窮。可現在證明你只不過是個亂黨,殺了你不僅沒有後患,還會受到朝廷嘉獎。此時不殺,更待何時?
這時候不需要任何外界因素的介入,不需九_九_藏_書要有什麼幕後大人物的操縱。所以此案壓根就沒有幕後操縱者。
情況就是這樣,吳祿貞出任第六鎮統制之後,並沒有在部隊中形成有效的影響,相反,他遭受到了大多數軍官的抵制,不認他這個統制。而在這種情況下他突然亮出革命黨的旗號,自封燕晉聯軍大都督,讓部屬們大吃一驚的同時,霎時間起了殺心。
單說閻老西的個人心理,他和吳祿貞,藍天蔚在日本時不分彼此,同被譽為士官三傑,可回國之後,閻老西和吳祿貞的社會地位與人生成就,卻相差懸殊,如果說在這件事情上閻錫山一點感覺也沒有,那是絕無可能的。
再加上吳祿貞處處壓制閻錫山,居然被朝廷任命為山西巡撫,任命為第六鎮統制,在名義上已經據有了山西之地,這更加讓閻錫山感受到了人生失敗的絕望。而當吳祿貞表示出對九-九-藏-書山西不屑一顧的時候,更不啻于往閻老西的心口上刺了一刀——閻老西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據有山西,這其中的人生志向之比較,必然對閻錫山形成了決定性的打壓。
吳祿貞的這段話,就是他被殺的全部因由了。
看看他所說的話,他出任第六鎮統制,卻聲稱自己的部屬是「反動軍官」,並打算鎮壓。他對部屬如此痛恨,可知部屬對他的感覺,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認為吳祿貞很重要很重要,但在殺他的人眼裡,卻未必是這麼個情形。
總而言之,寧漢將軍鐵良也好,袁世凱也好,他們都比不上閻錫山要殺吳祿貞的心情更為迫切,也比不上閻錫山的理由更充分。
所有這些心理活動,所產生的只能是一種後果——殺機頓起。
也正因此,我們找不到那些被列為嫌疑重犯的大人物們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