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宋太宗趙光義卷 第十一章 大宋名相第一人

宋太宗趙光義卷

第十一章 大宋名相第一人

從此西夏的褲子繫上了遼國的裙子,雙方同心同德,一起瞄準了宋朝的銀子。效果馬上出現,當年三月,李繼遷向王亭進攻,宋軍安守忠部被擊敗,李繼遷開始死灰復燃。
李繼捧挺不住了,他向開封求援,那時趙普還活著,很簡單,就近派商州團練使翟守素出兵,一個小小的李繼遷,你比當年的北漢、南唐又怎麼樣?結果李繼遷真的是很乖很識相,宋朝的大兵將到未到,他宣布再次投降。
完蛋了,失敗了,張齊賢灰頭土臉回家去。但是歷史記載,趙匡胤回到開封后,對自己的弟弟說,我在開封找到了個人才,有用,但我不用,留給你了。結果在趙光義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科考中,張齊賢榜上有名,但是他的名次不高,趙光義為了重用他,結果把他前面的一百三十多名進士都破格採用,就為了給他一個標準起步的台階。
到了夜裡,有馬全下馬,長傢伙的不要,短刀子的幹活,但是還不要急,遼國人夜裡特別精神,要等到最好的時機……結果就在第二天早晨,天將亮未亮,契丹人剛剛吃早飯的時候,尹繼倫和他的一千個部下突然衝進了對方數萬人的大營里,見人就砍,直接砍向了契丹人的中心要害——大帳。
目的達到,別管真假(事實上邊疆上的事哪個朝代都別想較真),遼國的女婿向宋朝投降了,至少是一個重大的外交勝利。
西夏的李繼遷再一次證明了游牧民族同樣很聰明,或許他們對危險和機遇更加敏感。他時刻觀察著宋、遼兩國之間的戰爭,當君子館之戰結束之後,他終於判定,宋朝輸定了。連上一次的反擊都做不到。那麼很好,我得罪了大宋,為什麼就不能和遼國做朋友呢?
然後全軍出城,向契丹主動迎擊。兩軍在唐河相遇,李繼隆的部下眼睛都紅了,為了自己的妻兒老小,也要拼了這條命!易州的騎兵們根本就是不要命地沖向了仇人。此戰大勝,陣斬契丹一萬五千餘人,繳獲戰馬一萬余匹。
怎麼樣,以上就是党項人的有奶就是娘,奶多的才最親的坎坷找娘經歷。這一切都結束,又過了四個月,趙普才死。
據《宋史》記載,這位老兄的人生就是一部童話,充滿了不可思議的過程,他的發跡不能用平步青雲來形容,而是一飛衝天,直接跳到了火星上去;他的死亡更是一波三折,連皇帝和宰相都為他接連吵架,你漫天要價一定要他死,我著地還錢一定要留他條命,直到最後皇帝都暴怒了一把——把他給我剮了!
張齊賢,字師亮,曹州冤句人。他的人生非常奇妙,可以作為一個命題——「論怎樣從一介白丁迅速飛黃騰達成貴族」。
說到這裏,就要認清楚一個事實,人生絕不像戲里唱的那麼浪漫美妙,攔轎喊冤,或者攔住皇上進獻詩文,表現自己,然後高官厚祿嬌妻美妾,人生幸福。絕大多數結果會很慘烈,至少印象分就很低。但是趙匡胤並不是皇帝科班出身,他蠻隨和,把這個大胆的年青人帶到行宮,讓他把話說完。
再之後,這座大陣的精妙之處就完全顯現了。要勝利,只有一個辦法——遼國人你不許跑,不許退,咱倆立定腳跟,就這麼對掐!
那麼宋朝就贏了……難以想象潘美當時的心情,征戰一生,臨老居然當了學生。他能知道其中的奧妙嗎?只是自從接到陣圖之日起,他的名字就從史書中消失了,再也沒有任何戰功出現。
只有刀槍廝殺,近距離肉搏……當天宋軍的人數越戰越少,遼軍的援軍卻源源不斷地趕到,劉廷讓開始絕望,他知道,耶律休哥的後面是遼國的皇帝,援軍要多少有多少,可是李繼隆在哪裡?他也需要援軍!
這時趙光義的腿已經開始疼了——侯莫陳利用碎了,正常的太醫真的不太管用;他的頭也疼了——趙普、潘美死了,朝廷內外都崩了頂樑柱,得再找人啊;可是遠遠沒完,下面輪到他的心疼,疼得他寢食難安,生不如死。
如果不然,那麼不管城池再怎麼堅固,異族的騎兵都可以根本不理會,他們能在宋朝的各個重鎮之間的大道平原之上任意馳騁,直撲宋朝的要害之處。澶淵之盟時遼國直入內地,逼得皇帝親征;金兵入寇,一路直抵開封,都是因為宋軍不敢野戰。
盧漢贇以為這樣就把張齊賢給難住了,但是他忘了,他眼前的這個書生連當年的太祖皇帝的賬都不買,你算老幾?張齊賢轉身就走,真的自己去想辦法。沒有禁軍,我有廂軍,人很少?沒什麼,智慧才是第一戰鬥力!
似乎沒錯,很理智。但是知州張齊賢不幹,他派人秘密出城,去聯絡太原方向的都布署潘美,約好時間來個裡應外合,把來犯的遼軍擊敗。但是很鬱悶,他派出的使者在回程時被遼國人截住,有人逃了回來,有的人被抓住了。
他的監軍袁繼恩說不行,易州空了,要出事的。李繼隆微微一笑,不解釋,更不收回命令。於是易州被毫無懸念地攻破,騎兵們的家屬全被契丹人擄走。
遼軍乘勝進兵,當月攻克深州(今河北深縣西),轉過年來,宋雍熙四年正月,遼軍再攻破束城縣、祁州(今河北安國),縱兵大掠。魏博(今河北大名)以北遼騎縱橫,無所抵抗。這時耶律休哥雄心頓起,他建議乘宋軍連敗之際,長驅南下,把遼國的疆界向南推進到黃河北岸。
但是,趙普只用了極短的時間,就讓趙光義明白了他哥哥當年為什麼要那樣寵著趙普。就算知道此人好財、專權,都讓他獨相近十年。
時間進入宋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宋朝的局勢更差了。張齊賢的勝利與雍熙北伐、君子館之戰比起來,不過是遼國人在吃餅的時候偶然掉了一粒小芝麻,有點可惜,但絕不心疼。
但是誰知道他還有第二階段。這時他以一個純粹的投機政客的身份重現,幫了皇帝也救了自己,從人生的谷底里硬生生地重回巔峰。這就徹底超越了他的絕大多數同類,讓李斯、范蠡、文種、劉基之輩望塵莫及。
多麼希望,在他臨死時,他能看透了這一點,這正是他的光榮……我無端地想象,他真的看到了真相,因為「平戎萬全陣」。在他臨死前的四年,他的陛下送給他的,命令他以後打仗完全按照圖上的指揮。
趙普上任,第一件事是先把樞密院壓倒。
前有狼後有虎,必須都除掉,可還得要做得正大光明、為國為民,這就是元僖面對的課題。而唯一的正解就是第三次重現江湖的趙普。
這樣的人,趙光義從來沒遇到過。事後,他對寇準的評價非常高,說:我得到了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了魏徵。但是歷史證明他說錯了,寇準對宋朝的貢獻,遠遠大於魏徵對唐朝的貢獻。
到此為止,稍微回顧一下,五年前趙光義抓過的那把絕世好牌都已經打出去了,可結果讓人沮喪得要死。完敗,沒有半點的好處撈到手,遼國方面就不說了,現在連西夏的小爬蟲都已經找到了靠山,開始向宋朝公然叫板。並且宋朝的國內還發生了一件讓整個軍隊都憤憤不平的冤案。起因就是君子館之戰的善後。
這個人的名字叫侯莫陳利用。
宋朝的房梁接連倒塌,遼國人不斷九-九-藏-書地發兵生事,可最有活力的,卻還是西夏。那片土地太邪門,誰到了那兒,都馬上活蹦亂跳,跳起來沒完沒了。
山西代州,在雁門關附近,是宋遼邊疆上舉足輕重的要害。這一次雖然不是遼國的主攻方向,可是一樣的大兵壓境,戰雲密布。而且在河北方面耶律休哥節節勝利的時候,這邊的遼軍也按捺不住了,他們直抵代州城下,要開闢第二戰場。
以中軍為點,前、后翼兩軍,左、右翼兩軍平衡分列。全部由騎兵組成,包括輕騎兵和使用騎槍、骨朵及團牌等裝備的騎兵。
李繼遷的老婆沒有一個是白娶的,遼國的公主不必說了,其他的都是當地党項貴族豪強的女兒,妻妾成群,也就是老丈人成群,就是領地、軍隊、物資成群!
太小的不要,因為有些事,與聰明和才華無關。你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齡,才知道人生那些說不清,但是又必須得領會的東西是什麼。
這次投降的代價是,他也被改名了,從此叫做趙保吉。
分別的一天終於到了,關於趙普,我們也用自己的話,來送他一程吧。
李繼捧和李繼遷聯袂演出,兩個党項人把宋朝和遼國都看得眼花繚亂,頭暈腦漲。
縱觀趙普的一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他風光無限,從一介平民,到開國宰相,並獨相十年,這在歷史的長河裡已經是鳳毛麟角,可以和秦相李斯、漢相蕭何等等曠世人傑相提並論。之後他的命運也和這些人很相似,盛極而衰,站在了死亡的邊緣,甚至隨時會身敗名裂。
但其實沒有什麼必要了,潘美在北伐過後,已經身敗名裂,在軍中毫無威信可言。不管有多少苦衷,他犯了軍中最大的忌諱,見死不救。從此直到他死,他默默無聞,再沒有任何作為。和曹彬一樣,宋軍曾經的驕傲,最強的雙子星座已經毀了。
一句話,這人還沒成精,他之所以讓人頭疼,就因為他是塊癬——總是複發,沒完沒了。至於原因,只因為他是條地頭蛇。
這真是前所未聞,當然這裏面也有當時的宰相,老善人李昉平日里形象太懦弱的原因。就算李昉突發神勇,做出了平生最強悍的一次舉動,把趙光義比作了隋煬帝,說雍熙北伐就像楊廣當年東征高麗一樣,出大兵圖小利,利害不相符(「觀陛下又欲事煬帝秦、漢之事」),也無濟於事。
真是開玩笑了,就算真的辦成了,那也是在助長李繼遷的氣焰,更把西夏慣出了毛病……那麼就需要那個既卓越又靈敏還處於巔峰狀態的腦袋了。看看同樣絕望的局勢,在有些人的腦子裡會閃出怎樣的靈光,來個火中取栗,讓李繼遷和遼國一起吃鱉。
殺得驚險,過程曲折,可是幹嗎趙光義什麼都不在乎,一定要留下這個成都騙子的狗命呢?回頭看一眼這個人發跡的時候,就會發現,那時正是趙廷美、盧多遜倒霉的日子。那段時間,趙光義龍腿欠安,老命不保,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當趙普這次上任時,元僖做開封尹已經一年多了,但是他的地位卻並不穩固。以前他一直都活在大哥元佐的陰影里,一年多的時光,他的根系還遠遠發展不到朝廷的各大角落裡,更談不到什麼個人威望。何況還有種種跡象都表明,他老爸還時不時地會想念著被幽禁的長子。還有他身後,那些弟弟們也同樣都長大成人了。
他先給了李繼捧一個笑臉,順便撈了個大宋的官兒做。可只有一年多,他就原形畢露,直接挑戰李繼捧的大哥地位。沒辦法,草原沙漠上強者為王,李繼捧只有應戰。戰場選在了安慶澤(今內蒙古烏審旗西)。
他的骨中之骨、血中之血也不讓他安生。
如此而已。
想說不,那好,你出兵?沒人;談話?不聽;或者也嫁過去一位宋朝的公主,和遼國的女孩兒在後宮競爭一把,曲線救國把李繼遷感化嘍?
這個人當初只是不能壓制整個党項全族,可是針對於李繼遷,李繼捧的地位和號召力就是超級的。那好,把他的家眷都留在京城,超一流的待遇,再給他本人更高的待遇。在職稱上,與他先祖拓跋思恭拉平,「定難軍」恢復番號,他成為了坐鎮一方的節度使大人,而且像唐給拓跋思恭的特惠一樣,他被賜姓為「趙」,改名為趙保忠。
侯莫陳利用這個沒教養的市井騙子無惡不作,光是殺人罪就犯了十多起,而且在朝廷里拉幫結派,趙光義的那些官兒們,別說抗爭,連句多餘的話都不敢說。就這樣,迎來了趙普的第三次上台。
李繼捧不服,你有遼國,我有大宋,幹嗎服你?何況就算為了開封城裡的妻子兒女,我都得跟你掐下去。於是李繼遷捲土重來。要說番種的確和漢人不是一種猴子變的,趙光義屁股中箭,從此終生半殘,可是李繼遷轉眼就能爬上馬,帶著大批党項死黨重新殺到李繼捧的老巢夏州。
李繼遷落荒而逃,安慶澤之戰就這樣輸掉。回到老窩,李繼遷面朝下趴著(沒辦法),想來想去,還是得找老丈人,只是這次找最大的,向遼國史上最偉大、最美麗的太后求援。太后一聽,啊,還有這事?這還了得,馬上給了李繼遷一個天大的安慰——李繼遷,我任命你為西夏國的國王!看誰敢不服?!
准王儲、開封尹、許王趙元僖。
沒過多久,劉廷讓就氣病了。趙光義派御醫去給他治病,但是劉廷讓心灰意冷,上表要求回京城養病,並且不等皇帝批准,他就擅離職守上路了。衝動的劉廷讓犯了古今無論哪個朝代都絕不允許的重罪。他被削奪一切官爵,發配商州(今屬陝西),連兒子劉永德、劉永和都被貶官。
好大的一座陣,只算中軍就有十七里的寬度,那麼你得選個寬敞點地界擺放吧?好,地方大了,我是遼人我有馬,我溜你兩步行不?什麼,你不跟?那好,我可走了,直接奔你的老巢開封;你跟,你也有馬?好啊,一共是三萬騎兵,那你就來追吧,小心你脫離大部隊,先被遼國騎兵吃掉!
總是得讓趙普來給他救急……歷史記錄下了他的矛盾心態,他明明急需趙普救火,卻還是等了多半年,在趙普的請求下,才「批准」他進京的。並且在宣布趙普第三度為相的時候,對趙普說——愛卿,你不要因為官位太高而放縱(勿以位高而自縱),不要因為權力太大而驕傲(勿以權勢自驕),要賞罰公平,舉薦賢能,軍國大事就能治理好了……
一個大胆的計劃在張齊賢的腦海里形成,想到就做,他馬上去找盧漢贇商量。可是這位軍頭理都不理,皇上都命令全軍防守了,你一個文官多什麼事啊,何況你這法子純粹是去送死。一句話,恕不奉陪。而且盧漢贇明確表示,我的正規軍一兵一卒都不會借給你,你一定要玩,自已想辦法。
趙光義非常後悔,追贈他為太師。但是李繼隆仍然逍遙法外,宋軍的士氣更加低迷。
當天晚上,張齊賢把代州城的全部廂軍(禁軍挑剩下的,平時只做些雜役)集中起來,只有兩千人。他先派出二百人,每人扛著一面旗,背著一捆草,趁夜出城,到城西南三十里的地方,也就是太原方面潘美軍的來路方向,read•99csw.com把草都點著,把旗都舉起來,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人的得寵,就是因為他的「幻術」,宋朝的君子們所不了解的民間治病偏方。趙光義為了自己的生命,當然要一再地對他忍讓。
遼國方面,這一戰國舅詳穩撻烈哥、宮使蕭打里等人當場戰死,一樣的屍橫遍地,戰況極其慘烈。但不管怎樣,宋軍大敗,南下的大門打開了。
潘美只得收兵,他派人來轉告張齊賢,一切小心,但是不必害怕,山西並不是遼軍的主攻方向,實力不會太強。
人,都有其生,有其死,但生死之間,能做到趙普的地步,自有人類以來,可說屈指可數。
當天夜裡,契丹人突然看見火光四起,而且光影中旌旗招展,聲勢浩大,他們的第一直覺就是想起了抓獲的那幾個信使——潘美的援軍到了!
契丹人九月份開始備戰,以遼國斡魯朵軍制的迅速集結能力,他們居然在十二月才發起進攻。那麼請看一下這次南侵的當量單位吧——遼軍傾巢而出,分兵兩路,東路由蕭太后與小皇帝御駕親征;西路是耶律休哥,主攻方向是河北。
在宋、遼戰爭史,甚至宋、金戰爭史上,宋朝面對來犯的敵人,如果想擋住,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率軍出擊,野戰爭雄。
但是張齊賢在關鍵時刻冒了更大的險,他與皇帝爭辯——我這十條都很好,都應該採納實行。並且一次次地堅持,決不妥協。
「仁不統兵、義不行賈」,李繼隆先對自己人狠,再讓契丹人一敗塗地,讓所有人都看清楚了他是什麼變的。
要不然,你就得有巔峰狀態的蒙古鐵騎的戰鬥力,才能把那邊的問題連根拔起,斬草除根。
從這時起,這三個人緊密配合,以趙普為首,在近一年半的時光里,除了前面所做的三件大事之外,還至少攪黃了兩次趙光義的好事——第一次,雍熙三年的北伐失敗之後,趙光義要立即就扳回劣勢,在雍熙四年就又要出兵雪恨;第二次,到了端拱二年,也就是黑臉尹繼倫砍了耶律休哥的下一個月時,宋朝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彗星,而且根據彗星的來去方向,宋朝的高人們得出結論,這是大吉之兆,「合滅契丹」。趙光義大喜,立即決定再次北征。
想到就做,被王侁打得片瓦不留的李繼遷,僅僅只能以自己曾經的西夏王族的身份向遼國人求親。慘了點,但是遼國的蕭太后是個絕版好女人,堪稱男性之友,她透過貧窮落魄的表象,看到了李繼遷內在的志氣、能力,還有最重要的決心。她斷定,李繼遷是個非常優秀的潛力股。於是遼國毫不猶豫,就把義成公主許配給他,讓李繼遷成了遼國的駙馬爺。
趙光義開始時很公正,把李繼隆抓到中書省由宰相親自問罪,但是沒多久就無罪釋放了。這讓劉廷讓怎麼也想不通,就算趙光義不追究他的戰敗責任,並且立即加封他為右驍位上將軍,領雄州都部署,仍然是方面軍司令都不行。
但是,這個提議被蕭太后否決。她不僅不同意,甚至下令班師。後世人回望這個決定,有的說,蕭太后坐失良機,到底是婦人之見;有的說,蕭太后見好就收,已經達到了報復的目的;但是,回顧當年,就在遼軍的側後方,有一個漢人的名字正突然間變得響亮——張齊賢。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就是人生,「擔當生前事,莫計身後評。」潘美,一切都咽進肚子里,一路走好!
結果在太平興國六年至七年間(公元九八一至九八二年),他被當時的樞密承旨陳從信推薦給了皇帝。注意,因為什麼推薦的,沒交代,可是當天他就和趙光義見了面,而且立即就封官,成了與皇帝近距離接觸的殿直。
侯莫陳利用,姓侯莫,名陳利用。成都人,小時候肯定有過奇遇,因為他的本事非常特殊——變幻之術。長大后,他到宋朝的中心開封城去討生活,結果非常成功,全城的人都被他給晃倒了(言黃白事以惑人),但是還有一點,他的業務很廣,還賣葯。
另外在他實際任職的最後幾個月里,一位貌似和他一個類型的年青人崛起了。他叫寇準,這一年才二十九歲,但是資格已經相當老了,因為他中舉之時年僅十九歲。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趙光義選人才,不僅要看學問,而且要看這個人的年齡。
接下來戰爭還在繼續,遼國人沒完沒了,這一次上場的是他們的王牌,遼國的戰神耶律休哥。這位仁兄在一年之後,宋朝端拱二年的七月份,得到了一個消息。宋軍的威虜軍糧草不夠了,宋朝皇帝親自下令,要李繼隆派大批精銳部隊護送糧草輜重去救急,運糧車達到了幾千輛。
話說他家世代貧寒,他和所有中國農村的苦孩子們一樣,人生的希望就在於讀書、考試、進城、當公務員。但是他與眾不同,他敢於冒險,並且敢在冒險中繼續冒更大的險。
這座大陣怎麼樣?非常高妙、面面俱到?實在是沮喪,其實只要稍微動一下腦筋,它的一個致命破綻就會被發現。
同樣犯罪(而且哪個更重?),結果卻天差地遠。劉廷讓再也無法忍受,他用除了謀反以外最激烈的方式反抗——他在途中絕食,活生生把自己餓死了……
不怎麼樣,李繼捧被激怒了,小遷遷現在都是國王了,我才是個王啊?蕭太后,你太厚道了,你不知道,小遷遷現在也是大宋的人了,你真的不知道?
趙普死了,他可能真的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所以歸天後大地上也有連鎖反應。宋朝在他死的前後一年間,出了太多的事,讓趙光義不光腿疼、頭疼,最後連心也劇烈地疼了起來。疼得他夜裡睡不著覺,還寫了首詩以作紀念。
張齊賢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直都保持住了最初的硬度。趙匡胤之所以當時不用他,就是為了把他的銳氣、倔犟給磨掉,以後用起來才聽話順手。卻不料張齊賢愈挫愈勇,變本加厲,就像這時,正規軍都忙著從邊疆往內地撤,他一個文官卻主動要求到前敵坐鎮,被任命為代州知州。
樞密院,宋朝官場「二府」之一,名義上與宰相的中書省相提並論。但是,人人都知道,樞密院必須後退半步,以保證軍隊里政委比司令大的鐵律。
但是李繼隆這時已經後撤到了樂壽(今河北獻縣南),遠遠離開了戰場和敵人……徹骨奇寒之中,宋軍激戰到傍晚,戰陣終於崩潰,劉廷讓全軍覆沒,大將武州團練使、高陽關部署楊重進戰死,先鋒將雄州知州賀令圖被俘,只逃出來主帥以及幾個騎兵。
這樣的高陞,到底是因為什麼,以後再說。但是一個問題就先跳了出來。有關我們民族一直都強調的道德禮儀的功能是否必要,即為什麼天下要由有德者才能居之?
消息傳到大宋的朝堂之上,從皇帝到官員,所有人都看著那顆卓越不凡,但是已經白髮蒼蒼的腦袋,邊看邊搖頭嘆氣。唉,咋回事呢?都是人生下來的,可差距怎麼就這麼的大呢?
定州城裡的軍隊們更加群情激憤,直到這時,李繼隆才表態——軍隊里的事,還是由軍人做主吧(閫外之事,將帥得專焉)。去年,我之所以不在君子館戰死,為的就是今天報答國家。九-九-藏-書
先從李繼捧回國開始,昔日的大哥威望還在,李繼遷角色回歸,重新當小弟。可是時間稍微長了點,他這些年努力的效果就出現了。主要就是他的妻子們。
這還不算,他還為趙普安排了一位副宰相。這是一顆從開始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官場上迅速冒升的政治新星,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這人是皇帝趙光義的寵兒、親信,註定了是未來的帝國宰相。
接下來契丹人乘勝直奔他的定州而來,怎樣應對,定州城裡有兩種完全對立的態度。一方面,朝廷專門派來了皇宮內侍中黃門林延壽等五個人,他們拿著趙光義嚴令不許出戰的詔書,要求據城死守;另一方面,監軍袁繼恩挺身而出,要求出戰——守城只能自安,卻打不退外侮,我將身先士卒,死於敵前!
劉廷讓活著逃了回來,戰場上數萬將士的鮮血和頭顱讓他忍無可忍,馬上告御狀。李繼隆貽誤戰機、臨敵退縮,導致整個北方邊疆淪喪,必須要有個說法,就算他是陛下您的大舅子也不能例外!
在趙光義,再次把這個少年時就以族兄相稱,後來又曾反目成仇的人召到身邊,是多麼的萬不得已,甚至是屈辱!
可這還遠遠不是結局,趙普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時光里,才真正的有了他在中國歷史人物里獨一無二的身份地位。
戰功赫赫,完全可以證明,做將軍,劉廷讓有足夠的強度。
這個把戲太業餘,誰都知道這人很快就會又回到開封城裡,一切照舊。很好,趙普再接再厲,這次有了針對性,一些讓趙光義絕對沒法忍受的猛料出籠——侯莫陳利用在鄭州時,接見京使時面朝南坐著,腰帶用的是犀牛角加玉,並且還用紅黃羅袋來配;抄他家時,搜出幾張紙,上面寫的都是宮廷密事……趙光義火了,大逆不道,甚至是要篡位!來人,把他給我剮了!
至於為什麼,請看他當年的十策——下並汾、富民、封建、敦孝、舉賢、太學、籍田、選吏、慎刑、懲奸。哪個是沒用的?有用,並且敢在皇帝面前據理敢力爭,這才是大臣的風範。
這樣的事,被趙普等人否決。想想當年的形勢,除非彗星老大是想讓宋、遼兩國的君主直接對決,由大腿囊腫患者趙光義PK十六歲少年耶律隆緒,不然似乎大宋的勝率可真的不太高。
但是劉廷讓除外,他與滿城大捷時的監軍、滄州都部署李繼隆約好,我上前迎敵,你率精兵在後,一定要迅速支援我。李繼隆出身貴族,是趙光義的第一小舅子,正牌皇后的弟弟,但完全憑著自己的軍功在宋朝立足,是有名的硬漢。他答應了。
處方對症,效果馬上出現。宋端拱元年五月,也就是李繼隆在唐河痛擊遼軍那年的前幾個月,宋朝把前李繼捧現趙保忠先生派回到西夏支援邊疆工作,在年底十二月,趙先生就回旨報告,李繼遷投降了。
全天下的人都像回到了過去的歲數,他們重新想起了一個事實——這顆曾經為宋朝開天闢地的腦袋絕對不會出錯。就這樣,在雍熙四年的時候,焦頭爛額的趙光義把趙普再次召進了開封。兩人又一次見面了,回首前塵,百感交集。在趙普,這偉大堂皇的宮殿里留著他幾乎一生的印記和心血,本以為永別了,可總是前緣未盡,一次又一次地回來。
似乎天下太平了,兩個姓李的重新變成了一家子,大家都姓趙,從此和氣過日子吧。但是西夏人永遠有花樣,這次是李繼捧,這位老兄不知是吃錯了什麼葯。可能是小吉吉把他在大宋的特權搶光了?還是他也想要個遼國的公主?不太清楚,反正他在小遷遷改名為小吉吉的三個月後,就向遼國投降。
趙普收集好證據,交給了趙光義。皇帝很猶豫——真有罪啊……但人還是不要殺。
也或許是他軍事才能過高,所以才讓趙宋兩代君主都對他提防吧,想想征南唐時為什麼要賜給曹彬上方寶劍?為什麼北伐時從不以他為主將?對武將中的武將,一定要加以提防!
當他三十三歲那年,機遇來了,宋太祖趙匡胤回洛陽祭祖掃墓,聖駕在大街上行進,他突然間衝出去把皇帝攔住,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上表進策,要求面談。
而且為了牽制住山西一帶的宋軍,遼國派出北院大王蒲奴寧居駐軍奉聖州(今河北涿鹿),與遼山西五州節度使蒲打里合軍,壓制住雁門關一帶的潘美。
並且這似乎還把遼國人給刺|激著了,蕭太后和小皇帝這次沒回漠北,退兵只退到幽州,分兵派將,時刻到宋朝的北方邊疆進行傳統國民運動——打草谷。宋朝整個北疆都動蕩不安。並且麻煩還波及了西北。
條件真的成熟了,如果按耶律休哥說的去做,不僅會給宋朝施加空前的壓力,而且黃河以北的宋軍都會失去依託,被各個擊破。這樣,宋朝的軍力基本上就全部消失。別再想禁軍了,之前的北伐,還有君子館之戰等,禁軍早就派上了前線,京都之中就算還有,也必定所剩不多。如果運氣好,耶律休哥跨過黃河,到開封城邊一游也不是不可能。
耶律休哥率先南下,他先在望都擊敗宋軍,把當地的軍備輜重全部燒毀,再進兵滹沱(自武台山流經真定,向北注入巨馬河)北。這時遼國人吸取了宋軍的教訓,他們在宋朝境內選擇了合兵,東路軍的蕭太后、遼國小皇帝與耶律休哥會合,耶律休哥成了先鋒,他渡過巨馬河,進攻瀛州,與宋朝瀛州兵馬都部署劉廷讓激戰于君子館(今河北河間西北三十里處)。
由他開始,宋朝在軍事上開始了緩慢的復甦。
張齊賢長出了一口氣,真是死裡逃生!但是緊接著他就意識到了兩個關鍵的問題——第一,他的使者被遼國人抓住了;第二,他面前的遼軍實力有限……
爛攤子終究形成,就得有人來收拾。歷史證明了,在任何時段,任何職場,同樣一個職位,不同的人來干,許可權和效果就截然不同。趙普上台,以宋朝開國碩果僅存的元老身份,上來就把樞密院的副使趙昌言廢掉,別管他是不是皇帝早年的親信,如果不是怕做得過火,導致樞密院形象崩潰,拿掉正使柴禹錫又有什麼大不了?畢竟由你們主導的戰爭爛得一敗塗地,真正論罪,砍了你的頭也是罪有應當!
但是沒辦法,趙普用自己生命最後的幾年時光,再次證明了他真的是天生異種。西夏的事算什麼?早在兩年前,雍熙北伐剛剛開始的五月份,宋軍正節節勝利,趙普就在鄧州上奏了著名的《諫雍熙北伐》奏疏,通常被叫做《班師疏》。在見利不見弊的時候,就警告皇帝發兵的時機不對,應該馬上撤軍,並且立即加強邊境警戒,小心契丹人的報復。
這時山西方面宋軍的最高軍事長官還是潘美,代州是重中之重,坐鎮的是他的副手盧漢贇。遼軍來了,盧漢贇派神衛都指揮使馬正出戰。馬正在南門外倚城列陣,與遼軍對決,可是眾寡不敵,他敗了。這時盧漢贇的反應在史書上記載是非常的懦弱無能,他「保壁自固」,也就是說不再出戰,學習當年的北漢人,在城牆上和遼國人較勁。
左、右翼,每陣一萬騎,合計兩萬;前、后翼減半,各五千,合計一萬騎。另各設探馬九九藏書不等,有四十騎,也有近六百五十騎。
結果蕭太后大怒,混賬的党項小白臉,娶了我遼國的人,竟然還做了宋朝的官!這絕對不能容忍,她立即派出大將韓德威率兵前去問罪。
但是剛剛派出去執行人,趙光義馬上又後悔了,他再派個人去追,千萬別殺。可惜,後面的這位跑得太急,馬在一塊泥地里崴了腳,等換馬再追時,侯莫陳利用已經碎了……
偉大的王子我愛你……好了,他的幸運在這時達到了頂峰,至於頂峰之後是什麼,人人都知道。
現在站在宋朝邊疆上的人已經全都換了,這些人的經驗舉世無雙,遠遠高出潘美、曹彬,但到底能管多大用,卻誰也心裏沒底。
他是宋軍的崇儀使、北面緣邊都巡檢使尹繼倫。契丹的大隊人員從他身邊急匆匆地趕過去,他把手下們召集了起來——看見沒?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這些渾蛋把咱們當成了肉(彼視我猶魚肉耳),他們一定是打仗去的。如果贏了,回來順手就把我們搶到北邊去;要是輸了,回來也會拿咱們撒氣。咱們怎麼辦?
像是同命鴛鴦,還是一對歡喜冤家?反正日子是相當歡快,一點都不寂寞。但是西北邊兒就不是這樣的硬朗乾脆了,從這時開始直到二三百年之後,只要與西夏沾了邊,就什麼事情都非常的微妙。你要處理,就必須得有卓越的頭腦,而且該頭腦還得正處於靈敏與經驗的巔峰狀態。
代州張齊賢在他的極力推薦之下,從邊疆回到了開封,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從此這位有勇氣且堅定的書生進入了權力中心,開始參與制定宋朝的重大國策。
蕭太后很慷慨,公主是暫時沒有了,不過也給你個高官——西平王。怎樣?比大宋給的高吧?
那麼換個思維,一定要用我們自己的漢人去西夏滿沙漠地亂跑抓人嗎?所謂以毒攻毒,能不能找個更大的地頭蛇呢?要知道,就在這時的大宋,就有一位西夏的大哥級人物——李繼捧。
元僖是個真正的聰明人,他懂得和英雄站在一起,最起碼也是條好漢。他立即積極支持老同志的工作,當趙普為國家操勞時,他每一件事都盡量參与,全力配合,這樣當成績出現時,開封府尹、許王趙元僖的形象也就隨而高大、莊嚴了起來。
但最後還是收回了成命……這人不一般吧?
結果趙匡胤火了,把這個不知好歹的鄉下倔小子掃地出門,連同他的十策都扔了出去。
契丹人先攻擊的是易州。易州城有一支宋軍極其精銳的騎兵,而且騎兵們的妻子兒女都在城裡,衛國也就是保家,這從根本上讓軍隊的戰鬥力空前旺盛。但是李繼隆另有打算,他在契丹人進攻之前就把這支騎兵部隊調到了自己的在定州的軍營里。
劉廷讓和李繼隆。
就在這種情況下,契丹在第二年,宋端拱元年,公元九八八年的十一月再次進攻。這一次,首當其衝的就是君子館孬種李繼隆。
趙普堅持,像當初面對趙匡胤時那樣的堅持。但趙光義更堅持,兩人對掐了很久,趙普輸了。侯莫陳利用被除名流放,並且抄家。但是馬上又下旨不抄了。
答案——因為無德者一旦得志,就會變得極其混賬!
以上,就是宋朝陣圖第一的「平戎萬全陣」,所謂萬試萬靈,克戎必勝。是趙光義的得意之作,在雍熙北伐剛剛失敗后發給了潘美、田重進等邊關宿將。要他們仔細研究,立即實行,並且為了加強效果,還配備了精神教育課本——《將有五才十過》,一齊發放。
但是自然法則是沒法抗拒的,趙普迅速地衰老了,他最後做的事,是給宋朝留下了一筆最珍貴的遺產——人才。
他不用權術手段,不要挾、不欺騙,用實實在在的工作,讓從前的政敵、現在的皇帝都對他真心接納,並讓他的後輩們以他為榜樣,使他的政治行為、典型的政治手法,在以後的歲月里不斷重現。這樣的人,我們通常都叫做——絕世之人傑。
就這樣,宋朝迎來了遼國精心準備的報復。
當時有人勸寇準,把年齡改了,多說幾歲。可是寇準從開始時就顯露了他的真面目——不改,難道我從剛開始就要欺君嗎?
因為實在是太老了,請看這些名字——張永德、宋偓、劉廷讓、趙延溥。真正的骨灰級人馬,有的甚至還是趙匡胤的老上級。這些人重現江湖,宋軍的真相已經慘不忍睹,從現狀上看,是因為能戰的人都死光了,或者在形象和精神上殘廢了;從底子上講,皇帝趙光義已經對當打之年的將軍們徹底失望,再也不敢託付軍國大事。
可這不是趙普所想的,他看得很遠,在現階段要為宋朝掃除姦邪重整河山,但帝國更需要未來。一個年青人正向他走近。
張齊賢以手畫地,陳訴自己的治國十策。趙匡胤覺得其中四個還可以,注意,這是百分之四十的中獎率了,在皇帝的日常辦工中,大臣的條陳近一半內容得到認可,都非常不容易。應該說,他的冒險已經成功,他的條陳連同他本人馬上就會被皇帝採用,富貴已經臨頭!
趙普,你這個老傢伙,都已經六十七歲了,就不能老得糊塗點?
劉廷讓,這是宋朝屈指可數的名將。此人出身世家名門,曾祖父就是五代十一國時桀燕帝國的創始者劉仁恭。他在後周、宋初時為大將,宋朝伐蜀時,他是東路軍的主帥,那時他叫劉光義,等到趙光義登基,他才改名為劉廷讓。
分析一下,李繼遷為什麼難以制伏?他並不很強,此前並非大宋超一流戰將的王侁,以幾千宋兵的力量就能讓他丟盔棄甲地跑路。而且這時他也沒什麼強大的號召力,西夏的原住民們有聽他的,也有當他的話一錢不值的。並且他幾次大敗,連老娘都保不住,跟隨他的人的命運就更加凄慘,所以,肯跟他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潘美在自己的軍隊里聲名盡墜,可是在戰場上的威名猶存,尤其是剛剛結束的雍熙北伐,潘美所向披靡,戰無不勝!遼國人馬上向北撤退,途中經過了土登塞,就在這裏,張齊賢的兩千名廂軍突然殺出,倒霉的遼國人,以為中的是潘美的埋伏,每個人都只想到了逃跑。
結果這一戰,張齊賢大獲全勝,生擒了遼國北院大王的一個兒子,帳前舍利一人,陣斬兩千餘人,俘虜五百人,馬匹、車帳、牛羊、器甲等一大堆。戰後,張齊賢以盧漢贇的名義向皇帝報捷,以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來向全國展示——遼國人並不是不可擊敗的。雍熙北伐、君子館等戰役雖然失敗,但根本沒有必要恐遼。
年青一代風華正茂,可昨天的太陽終於下山了。趙普在宋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的七月間,死在了西京洛陽,終年七十一歲。這之前,他不斷地上表乞請致仕(退休),趙光義一再地挽留。他親自寫下了詔書,裏面說——開國的功臣,只剩下你一人了(開國舊勛,唯卿一人),況且你不比他人,不要總說離開我(無煩固辭)。等到真正的大限之日,我們再說分別吧。
尹繼倫長著一張大黑臉,他的部下們在黑臉面前互相看看,彼此都看到了對方一臉的壞笑。嘿嘿,那還用說嗎?全隊立即轉向,悄悄地跟著契丹人的後面,一直跟到了上次大戰的九-九-藏-書唐河附近。
糧草、糧道……耶律休哥一聽就來了精神頭。他選了好幾萬契丹的精銳騎兵,親自率領出發。目的是不僅要毀了宋軍的糧草,還要乘機把李繼隆的機動部隊全部消滅。
就算這樣,元僖仍然沒有滿足。趙普雖強,但畢竟老了,年近七十的老人,隨時都會倒下。為了安全,他又給自己上了雙保險,首相趙普之外,次相呂蒙正也成了他的盟友。說一下這位宋朝史上的第一位狀元宰相,真不知道,他的命為什麼這麼好。一張考卷讓他成了現任皇帝的寵兒,更讓未來的皇帝也對他主動微笑。那還等什麼?
因為絕對的實力。歷朝歷代的第一位開國宰相,像趙普、像李斯,都不是被任命出來的,那是物競天擇,搶出來的!
君子館之戰爆發,劉廷讓以數萬宋軍先在莫州(今任丘南)遇敵,後轉戰至君子館被遼軍重重圍困。這時候才知道遼國人為什麼選在十二月發動戰爭。該死的天氣,公元九八六年的冬天竟然寒冷得出奇,宋軍對付遼國騎兵唯一的法寶——弓弩,竟然拉不開!
先說一年前,宋淳化二年,公元九九一年的六月間,宋初第一名將、忠武節度使、同平章事潘美病死在邊關任所,享年六十七歲。宋朝舉國震悼,趙光義傷痛之餘,追贈中書令,定謚號為武惠。
計劃是好的,情報也是準確的,只是在行軍的路上,他非常偶然地遇到了一小隊巡邏的宋軍。這支宋軍步兵和騎兵混雜在一起,最多不過一千人。耶律休哥理都不理,小魚小蝦別搗亂,今天算你們運氣好,他率軍繼續趕路,就當沒看見。但是這支宋軍的首領可不這麼想。
可是在這之前的雍熙北伐階段,事情顛倒了。樞密院權勢大盛,全國一盤棋,都得給戰爭讓路。於是樞密院與皇帝緊密配合,把中書省扔到了一邊,達到的程度讓人瞠目結舌——「一日至六召,中書不預聞。」也就是說,在一天之中,國家級政令發布了六條,宰相卻一點都不知道!
耶律休哥正在吃早飯,筷子都還在手裡,就被一名宋兵衝到面前,手起一刀,非常可惜,只砍到了耶律休哥的胳臂,但是這條胳臂差點就斷了。耶律休哥突然重傷,據記載,這是他第一次在戰場上逃跑。他成功了,但是這時李繼隆派來的護糧軍也被驚動了。宋朝大軍既動,耶律休哥又重傷逃跑,契丹人亂成一團,被追殺十余里路,躺倒了一大片。
具體任務,就是回西夏,把不聽話的小弟搞定。
之後估計這一刀砍得耶律休哥非常爽,他對戰場的興緻再也沒有那麼高了。從此之後,有好幾年的時間,遼國人對宋朝非常禮貌。
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絕妙的好處,那就是趙普和他大哥元佐的關係。趙普得勢,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曾經把他罷免的死敵,捧趙普就是打壓元佐,妙不可言,不必親自動手,甚至不必打招呼,元佐就徹底地死定了。
天子門生,龍飛榜第一人——呂蒙正。
之後的事,印證了趙普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他幾乎百分之百地預測到了宋、遼之間戰爭的走向。
此外,士兵們分別配備有拒馬、長槍、床子弩(大型連發弩機)、步弩、步弓、刀劍、盾牌等武器裝備。每陣還有「望樓車」(可移動的瞭望樓)八座,每樓有「望子」士兵八十人。
請參照大陣分佈——此陣由前鋒、殿後、中軍、左翼、右翼組成。總兵力達到十四萬人以上。其中主力的中軍,兵力是十一萬。
機密泄露,張齊賢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中,他怕的不是計劃沒法再實施,而是怕一旦潘美如約而來,遼軍已經有了準備,潘美和他的部隊就會有極大的危險。那樣山西的防守體系就會瞬間瓦解……怎麼辦?現在沒法挽救!
這時候就是,看一下擺在宋朝君臣面前的難題。李繼遷反了,已經和遼國打成了一片,而遼國無論如何現在都騎在宋朝的脖子上……那個為所欲為。怎麼辦?連帶著對李繼遷也聽之任之?
這一戰的目的很明確,戰場很開闊,場面也很壯觀,只是結果太搞笑。李繼遷都鬱悶死了,正在玩命廝殺,眼看大哥到手,結果亂軍中突然一箭射來,正中他的……屁股。那可是箭哪,至於屁股,別管是趙光義的還是李繼遷的,都是肉做的。
緊接著第二件事,就非常的奇妙了。趙普只是要殺一個人,這個人的官不大,只是崇儀副使;朝里也沒什麼背景,沒有哪位高官貴人和他是好朋友,但是要動他,連趙普都要使盡九牛二虎之力,最後還差點功敗垂成。
可是突然間事情有了轉機,潘美的使者到了,給他帶來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說潘美本來已經率軍赴約,行軍四十里已經到達了柏井,可是突然接到了開封的密詔,皇帝命令所有山西方面的部隊不許有任何出戰行為。因為在東路,劉廷讓剛剛在君子館全軍覆沒,山西方向不允許再有任何一點點的閃失。
這讓趙光義非常欣賞。之後他讓寇準在地方官上整整歷練了十年,才調回中央,而回來之後,寇準立即就嶄露了頭角,其方式就是讓皇帝下不來台。他跟趙光義在大殿上說事,天生的硬性子,把皇上給惹火了,趙光義拂袖而起,準備退朝。可是寇準接下來的舉動在宋朝三百年間獨此一份。
北宋和遼國之間的關係非常奇妙,它們要麼你死我活,要麼恩恩愛愛,而且歷史證明了還幾乎前腳後腳的一起倒霉。
李繼遷演砸了……他縮在老巢里不動彈,遼國的姐夫來罵人,隨他去吧,我生病了,不見客。於是韓德威只好把氣出在其他的党項人身上,在靈州附近來了個傳統的運動項目,打了場規模超大的草谷,然後回國交差。
團練使,正五品,這時宋朝也有一個人正當著這個官,對比一下大家或許就有概念了——楊業的兒子楊延昭。以邊關百戰之功,也不過才只是個團練使而已!
但這一次,這個人向宋、遼兩國都展示了一下什麼人才能真正的帶兵。
他突然上前,把皇帝的衣服抓住,宋史中的原文是「令帝復坐,事決乃退」。老天爺,他命令皇上重新坐好,把事兒說完了再走!
殿直,從九品,非常低,但是侯莫陳利用迅速高陞,在短短几年之間,就先後爬到了崇儀副使、右監門衛將軍的高度,真正的出入朝堂,與公卿大臣們同列了。並且敢於向皇帝進言發動戰爭,在雍熙北伐中又被升為并州駐泊都監、單州刺史。事發前,他是鄭州的團練使。
潘美死了,宋朝開國以來,最強盛、最亮麗的名將之花終於凋落。對他,還需要什麼總結嗎?宋初拓地最廣、戰功最多、職責最重,而功賞卻相對最薄的事實,已經足以證明他人生的輝煌和他際遇的不公。我只想說,他是一位真正的軍人,正是因為他的純粹,才造成他在官場中屈居人下。
中軍,三座方陣並列,每陣一大將、各方五里、周長二十里、計七千二百步;三陣間各相隔一里,陣面共寬達十七里;三陣中,每五百步設戰車一乘,每車配備「地分兵」二十二人;每陣戰車計一千四百四十乘,另配有「無地分兵」五千人。合計中軍三陣共配備車四千三百二十乘、士卒十一萬零四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