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爬滿虱子的錦袍

第五章 爬滿虱子的錦袍

但是官府不趕跑店鋪,店鋪不避讓高官,雙方和平共處,就是個和諧。更不用說離他們不遠的附近街區,就有宋朝的最高學府,太學,那裡隨時都保持著至少2000名學生,朗朗的讀書聲簡直就是大合唱。更絕的是,太學的附近,就是個紅燈區,他們的大合唱里總是會摻進去些鶯歌燕語,打情罵俏,生動……活潑。
問題就出在新政推行的頭一條,「擇官長」上。
這樣的生活,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了。冷漠。人與人之間等級森嚴,幾乎沒有交流的機會,而商業,更談不到發展。精神和物質都被一道道高牆所禁錮,這才能體現出那些「五陵少年」們的倜儻,只有這麼一伙人,是瘋瘋癲癲,玩得盡性的。
他叫王安石。
最後的兩條「罼恩信、重命令」很讓人無語。人無信,不知其可也,這是做人最起碼的準則。一個國家呢?居然早上說一套,晚上做一套,根本就是朝令夕改,而且毫無處罰,這不是國家的法令世界,是孩子們在玩過家家!
不多一會兒,僕人回來,有請您過府飲宴。
石延年好長時間沒返過勁來,與這位翩翩少年相比,自己算是什麼呢?所謂海量,所謂囚飲、巢飲、鱉飲,都不過是怪癖之飲、牛飲!只供解渴,哪來的雅緻?尤其是想起,以前和眾酒友所自豪的,不是喝多少酒,而是喝多少天酒,真是慚愧,慚愧!
所以要改。范仲淹提議,以後轉運使和邊防上的文官,到任滿兩年才可以提請恩蔭;兩府以及兩制高官,每次大禮時只許申請恩蔭一人,並且必須是親生兒子,連侄子都不行,從此下考場去;閣館要職,也不許兩府、兩制高官的子弟們輕易進入,不僅要考,更要經過保薦才可以。
那六項之所以能歸納到一類里,它們有個共同點,擇人,選什麼人來當官。這件事在中國古代,不僅是宋朝的夢魘,一直到封建社會的晚期,滿清時,都是無解的毒咒。它的官方說法,就叫做「吏治。」
這段路上衙門林立,有超級大衙門,比如樞密院、秘書省、門下省,也有次一等的,如太常寺、都進奏院、都亭驛,再向前還有神聖無比的景靈東宮、景靈西宮,這是皇家的家廟,裏面供奉著列祖列宗的神位。就在這樣的地方,百姓們就見逢插針地開著各種店鋪,每天從早到晚,從晚到半夜,不停地迎來送往,吆喝叫賣,就是這麼的鬧。
石延年很高興,為了鄭重,第一次登門嘛,他全套冠帶打扮,雖然不是官服,已經靴帽俱全。終於進了這座大宅,裡邊廳堂高大,設施豪華,石延年更是不敢大意。他坐等了好一會兒,主人才出來。卻見這位姓李的20歲青年沒戴帽子,只系了塊頭巾,腰間是一條勒帛,腳下是一雙拖鞋。見面之後,更沒有行禮作揖那一套,拱了拱手,就把他帶到了另一間館舍里。
對某些人來說,這時是「最美好、最富足、最文明、最自由」的。相應的,對另一些人來說,就是「最不美好、最不富足、最不文明、最不自由」的!
「均公田」——為了讓官員清廉,給他們田產,但是問題也產生,田地有好有壞,你給誰好的?官員的田緊挨著老百姓的田,侵佔了幾畝、幾頃、幾十頃的,也很正常吧?於是糾紛出現,官員跟百姓打,官員跟官員打,天聖年間劉娥憤怒了一下,公田就取消了。
封閉。
綜上所述,范仲淹的出發點很好,方法很柔和,皇帝的決心也很大,一個月之後,新政就開始在全國實行。這個形勢是多麼的喜人啊,那麼請問,為什麼就出了岔子呢?
他們給官職來了個疊床架屋,官上加官,把轉運使的權力暗地裡分散了,最起碼沒有了監督管理權,這份權力派給了一九-九-藏-書個叫「按察使」的官。於是就造成了轉動使名義上最大,可沒人怕的現象。
宋朝當時知名的美酒,以及汴梁城裡的經典美味。侍女提示,他可以各選5種。
新政就要鋪開,問題還要先講。還有些別的事沒有交代清楚,因為每當看到這裏時,我的腦子裡總會冒出一個問號。
所以范仲淹第一條就要改這個。從官員的辦事精神上去革新,從獎懲條例上調動積極性。具體的做法是:把太祖、太宗時期的保薦制度和真宗的磨勘結合起來。看一官員的優劣,不僅要看他是否出錯,更要看他的成績,這個成績就由上級部門,宰相、樞密們來確定。
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罼恩信、重命令。
怎樣來治理官吏。
說富裕,先說文官。這要找出一個合適的個案來,他不僅要說明宋朝的文官有多幸福,更要能襯托出大商人們有多囂張。這樣一些極品例子,就都被排除在外了。比如寇準、呂蒙正、宋祁、晏殊等大佬,他們的圈子還是太窄,並且事迹也太人所周知了,總拿他們說事,讓人煩得慌。
現在來說「修武備」。這一條,按說范仲淹是最有發言權,而且肯定言之有物的問題,因為他剛剛從戰場歸來。宋朝的邊防問題嚴重到不能再嚴重了,遼國不去說,党項人已經變成了西夏人,開始和宋朝分庭抗禮了,這在太祖朝、太宗朝,甚至真宗朝都是難以想象,決不可能發生的災難!
這是指宋朝的官員,只要不犯錯,文官每三年一次,武官每五年一次,可以把政績呈交京城考課院審查。可以官升一級。
怎樣改?
河干海落,竭澤而漁,眼看著全國都在吃虧空,最後都吃到皇帝的老本了。這日子還能再過嗎?趙禎想來想去,刀已經砍在了脖骾上,必須得想出改變的辦法來。
說僥倖,只這兩個字,范仲淹就得罪人了。不僅是官員,還有皇帝。因為那本是皇帝的恩典,從偉大慷慨的真宗皇帝趙恆開始。
以偉大的唐朝為例,長安、洛陽這兩大最著名的大都會,其實就是兩座超大型的集中營。它們由最外圍的高大堅實的城牆圍起,最裡面又是更加堅固且豪華的圍牆——皇宮。在外城與皇宮之間的,就是100多個居民區,叫「坊」。外加兩三個商業區,叫「市」。
范仲淹建議恢復,怎樣消除不公呢,參考上一條,吏治好了,大家才會好。
綜上所述,問題很嚴重,解決的辦法很簡單。范仲淹的方案說白了就是「責任制和處罰制。」用舉薦制度把官員層層捆綁,再設立些以前沒有的處罰制度,讓官員們稍微懂點事。
連處罰的具體條款都沒有,你讓犯事的人怎麼害怕啊?!
這還是一個國家嗎?
我舉出的這個人叫石延年,字曼卿,官並不太大,光祿大理寺丞、太子中允,做的實事很多,包括在河北、河東、陝西練了幾十萬民兵,防備西夏和遼國。他出名的地方,在於他的詩詞非常美,畫也很高雅,但這些都不是他最大的特點。
我們必須得先知道富的有多富,牛的有多牛,才會清楚窮的有多窮,怒的有多怒,范仲淹等人的所謂新政,又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我們暫且認為所有條款都完美無缺地被執行。
先要分析問題出在哪兒。范仲淹從實戰出發,歸納出兩點。一,禁軍都擠在京城裡,有事才派往邊疆。這在應急的速度上就喪失了寶貴的時間;二,從京城養兵、派兵,那麼在邊疆上就始終沒有足夠的糧餉。不論是抵抗,還是殺進敵方腹地,就都得千里運糧。這一點,其實就是幽燕之戰、雍熙北伐、五路征党項等外戰失利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改。read.99csw.com
登閣之後,先由皇帝率領,參拜了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的御像,然後來到書桌前,上面已經準備好了筆墨紙硯,大家對國家的現狀都有所了解,現在就把你們看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都寫出來。
石大人聽得心裏很癢。
現在提到這些,只是要說明一件事。即范仲淹的新政,還是徹底地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全是用於改善宋朝當時的政府職能,就算觸犯了官場上的一些利益,也非常的輕微。他沒法像30年之後的那場真正改革性質的變法中,那位天地神明祖宗皇命都不在乎的人,所達到的激烈對抗程度。
這間館舍絲帷錦帳重重疊疊,不見其深處怎樣,陳設珠光寶氣,極盡紛華富麗。兩人坐了好一會兒,像是要石延年熟悉環境,放鬆心情。之後,才有兩位俏麗佳人走了進來,看裝扮,她們是侍女,手上也托著些什麼,可不是酒菜。不是要喝酒嗎?石延年開始奇怪,喝遍開封全城,還沒見過這樣待客的場面。
「厚農桑、減徭役」兩條顧名思義,是農民的事,可官府的責任更大,怎樣讓農民專心種田,國家要有獎勵,更要少折騰,給農民幹活的時間。
這個辦法好不好?看著仍舊簡單,似乎還是范仲淹的拍腦袋想法。但這一條自公布時起,就讓宋朝朝野大嘩,一片震驚。所有人一致認定,如果真的這麼辦了,宋朝就會國將不國,很快就會天下大亂。
把彌封卷制度刪除,以後的考卷都要露出考生的實名。理由嘛,是看不見名字,就失去了鄉里舉薦選才的本意了,以後誰還會為朝廷選才,怎樣鼓勵民生士氣呢?
還有就是完善出懲罰條例,無能即是錯,考課院以後會專門評定官員們的才能等級,是凡無能的……別怕,不是罷官,是另外安排。
某次,他和另一位酒罈大將劉潛去酒店,脫落痕迹,舉杯即干,喝了一整天。天晚后,兩人站起,一揖相別,終局沒交談一句話。第二天,開封全城轟動,該酒店昨日有二仙對飲。
很苛刻嗎?不,這已經非常進步了。在漢朝,想臨街開門,您至少得是萬戶侯。至於買東西,您可得趁早,尤其是腿腳得快些。市,每個商業區都只營業小半天,黃昏就是命令,全城居民必須立即回家,好孩子早早上床睡覺。
如果范仲淹等人說的都是真話,那麼宋仁宗時代,還能被稱為中國五千年封建社會裡「最美好、最富足、最文明、最自由」的時代嗎?難道都是亂講的?
同時規定,做官要分出京、外兩種的區別。京官里,經保薦的3年一次磨勘,自己申請的,要達到5年才准磨勘。這針對的是富家子弟,這些人有門路,就是要壓制他們。
那一天,范仲淹、韓琦、富弼、王堯臣等人心情澎湃,或在當天,或在回家深思之後,都寫出了自己的見解。歷史中,根據各自的名聲,以及後來在改革中起到的作用,把范仲淹的意見列在首位。他寫出了《答手詔條陳十事》,把問題的所在,及改革的辦法,具體細化在十個方面。
「擇長官」——選出合格的官員。范仲淹的辦法是以人治人,從上至下,由兩府宰執來選薦轉運使、提點刑獄使等路級幹部10人,大州的知州10人;兩制官,即翰林學士、知制誥來選一般州郡的知州10人,以此類推,層層推薦,環環相扣,直到最小的知縣。
這時的宋朝就是這個樣子。我們逐條細分一下,真正明白范仲淹講的是些什麼事。
范仲淹的辦法,卻是唐朝的「府兵制」。它讓唐朝的軍隊擁有極強的戰鬥力,可危害性也是致命的。軍人們有自己的收入,根本不用政府養,於是藩鎮林立,大家都是土皇帝!
為了節省篇read.99csw.com幅,更為了清晰內涵,下面的七項新政,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減徭役、罼恩信、重命令。」等六項為一類,餘下的一項自成一體。
因為他改變的是宋朝安全設施方面的最基本國策——「募兵制」。這個制度,簡單地說,就是在水旱年,農民們沒生活時,政府出面,把災民們都收編成軍人。給他們糧吃,讓他們為國家出力,同時也就沒法造反了。當年趙匡胤得意地說,這樣做,「在造反時,有亂兵而無亂民;在災年時,有亂民而無亂兵。」他的天下,怎樣折騰都出不了大事。
命令一下,人心振奮。不過最振奮的人不是各路的轉運使大哥,而是開封城裡的當時最有名的大才子歐陽修。這時他陞官了,是知諫院的院長,掌握了宋朝二分之一的彈劾權。而掌握這份權力的過程,就是他畢生引以為傲的業績。
怎麼辦?一個字,罰!見了血的猴子才知道恐懼,才能認真幹活。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那一天,登閣的人除了四人年齡稍大之外,都非常的年青。四位老人,是晏殊、范仲淹,各52歲;章得象、杜衍,各65歲。他們是兩府的首腦。其餘的三司史王堯臣40歲,富弼39歲,歐陽修、王素36歲,韓琦35歲,王拱辰、蔡襄31歲。都是年富力強,心雄天下的年紀。尤其是韓琦和富弼,他們與異族在不同的戰場上肉搏廝殺,堪稱年青才俊,國之精英。
酒宴竟然結束了。
「修武備」。它放到最後才說。
如果非要說細節,倒真是有一個,堪稱魄力非凡。
在這樣的局面下,歷史迎來了一個經典時刻。
回答:「敝主人姓李,方20歲,無兄弟,家裡侍妾曳羅綺者數十人。」
全國各路,無數的學子們,都還在背誦四書五經,學作詩詞歌賦,這樣的「人才」對治理國家,都能說得頭頭是道,無非都是以仁治國,與民休息,勤政愛民之類的老生常談,說白了,就是在背孔夫子孟夫子當年的語錄。對於抵禦新生的胡漢雜交品種的契丹,還有奸詐狡猾的党項,半點實用價值都沒有。更別提怎樣為國家生產財富,讓民有錢,國有錢,大家都過好日子這樣的終極大問題了。
毛病顯而易見,考的不是誰有多優秀,而是誰犯了什麼錯誤。於是想陞官,就別犯錯。可做事難免會出錯,於是就別去做好了……宋朝的官場就變成了佛教《金剛經》里的神妙境地——「使人坐荊棘叢中,動即被刺,不動即不刺,所以動不如靜也。」
不是權貴子弟,而是富商大賈,一心一意做生意的人,根本就沒把讀書、當官、光宗耀祖,掙國家工資那套事放在眼裡。宋朝的有錢人就是這麼的牛。至於要說,他們為什麼這麼牛,難道在古代經商,就不用與權貴階級打好關係嗎?
他最為世人所傳頌的,是酒量。
呂府後巷裡天天遍地雞毛,雞屍成片……宋祁、晏殊兩人很風雅,富得不露痕迹,沒幾個人看過他們喝酒的樣子。石曼卿則不同,他的喝法在人類史上也不多見。
再憑著老關係往上爬,長此以往,宋朝的官場是個什麼樣呢?
第三,「精貢舉」。
給宋朝官場洗澡。
事情最先從住宅說起。這就要先說說宋朝的城市規劃特點,它和以前所有的朝代都不一樣。從前,先秦時代開始,中國的城市特點,就兩個字。
宋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的九月三日,宋仁宗把朝廷里的兩府大臣,以及知雜御史以上的官員都召集進皇宮,一直把他們帶到了天章閣里。天章閣,這座以前用來安放皇家御制文集,以及追憶前列皇帝的宮殿,從此在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名聲,意義非凡。
范仲淹建議在京師附近招read•99csw•com募5萬名民兵,派往邊疆常駐。每年三季種田,一季練兵,自給自足。這樣一舉數得,把前面的問題都解決了。
從他開始,宋朝官員們每年都熱切地盼望著年關附近的南郊大禮,還有皇帝的生日。那兩天,宋朝從兩府大臣到各路的提點刑獄官以上,都可以向朝廷申請,請恩蔭我的兒子侄子們吧————從此,這些官崽們就正式當官了。
結果他愛乾淨就成了習性。慶曆三年的九月份仁宗皇帝開天章問策,十月「擇官長」開始實行,十一月時他就接連上書。兩封信,一個是彈劾兩制官,也就是翰林學士和知制誥,說「今兩制之中,姦邪者未能盡去。」還得繼續清洗。
並且恩蔭制度還有豐厚的等級觀念在裡邊。比如翰林學士以上的官員們,每做一年,就可以恩蔭一人。請想象年少中舉,30歲以前就進入兩制的高材生們,只升不降的官場生涯,做個20多年有什麼難處?那就是20多個不經科考就進官場的二世祖!
范仲淹作為過來人,發現在文、武兩途,宋朝現在都人才斷檔了。人才,來自科考;科考,取決於考題。而考題,就決定了人才平時都學什麼。
片刻之後,香氣襲來,10多位歌妓侍妾托著果品酒菜,絲竹樂器進來了,可是沒有桌子,她們就站在主客之間。歌聲響起,笙管鳴奏,羅綺叢中,香艷襲人,這些美女向石延年緩緩走近,他不知道是要做什麼,難道宴席就是這樣開始了?
石延年的事就是這麼發生的,他身為朝廷大官,可是鄰居沒法挑選,甚至不知道對方是何許人也。話說他那時住在蔡河下曲,旁邊是座大宅院,高牆大門,看著那叫個森嚴,裡邊天天傳出來鐘鳴鼎食之聲,輕歌曼舞之樂。
以振興國家!
第一,「明黜陟」。這條講的是改變宋朝當時做官最重要升遷制度,即「磨勘」。
一個是瞄準了由兩制官推薦的御史台,掌管著宋朝另外二分之一彈劾權的同級部門,「近年台官,無一人可稱者。」沒有一個人是合格的,不是當時,而是好多年!
竟然如此奢華!敢情外邊幾十個男僕,裏面還有更多的佳麗……石延年把N多的問號都扔開,不顧身份,向一個下人提出了要求。「我想見見你們主人。」
這樣他喝酒的名聲就傳出去了,常在河邊走,終究要濕鞋,一個非常特殊的酒局在等著他。
宋朝官員喝酒享樂,花樣真是太多了。寇準包起大幕,喝到燭淚流滿地,跘人跟頭,一場酒局下來,賞給舞|女們的錢,是普通人家幾年的積蓄;呂蒙正寒酸了些,他喜歡獨飲,只是下酒菜特殊了些,他喜歡雞舌。
呂夷簡死後,他和蔡襄、余靖等君子們同心協力,把呂夷簡例年來安插|進兩府、兩制、御史台、知諫院的同黨們都趕下了台。20多年的污垢一下子都洗白,怎一個爽字了得!
第二,「抑僥倖」。
首先,這是個歷史原因。宋朝地方上的最大行政級別是「路」,官職叫轉運使,名義是可以管錢、管糧、管軍隊。這就很要命,因為跟唐朝的節度使差不多了,所以趙匡胤和趙普玩了個小花樣,就是讓後代子孫一片哀號的「冗官」。
由此萌發出愛慕親近的感覺,他事後鄭重寫帖,派人送去,要與李郎君結交。卻不料人家閉門不納,根本就不再來往。石延年很受傷,對這人百思不解,多方查問,才知道對方的身份。
要怎樣解決?
要知道在清朝時,經商的不世天才胡學岩也要掙到個紅頂商人的身份,才能讓自己的銀行商行風行全國。那麼在宋朝為什麼就這麼的反常呢?這個事以後再說,因為在范仲淹新政的時代,並沒有對商業、商人的限制在裏面。
范仲淹提議,讓轉運使和按察使合而為一,把下屬九_九_藏_書各部門、各官吏的工作情況全面向中央彙報,這樣看誰敢不服,敢不用心工作?
這十個方面、30個字,看著很枯燥,但稍微想一下,就會不寒而粟。這樣想——一個國家,難道可以賞罰不明、胡亂恩典,拿官職當賞錢,科考亂七八糟,隨便誰都可以當上司,不種田、不織布、亂派徭役,外加沒有信用,毫無紀律嗎?!
這樣利害相關,選出來的人應該能靠點譜了吧。
但是不敢隨便登門,就算經常喝醉了,也沒敢藉著酒膽放肆。因為對方的架子真是超大,每天幾十個錦衣奴僕出出進進,那派頭在當時就是階層的象徵。直到有一天,好奇心終於要害死貓了,他攔住一個錦衣奴僕問,「你家主人何許人呢?」
這是個問題,涉及到了階級。其本質就像這本書開篇時所寫的那句話一樣,「快樂就像金錢,世上只有那麼多,你多得了,必有別人少得。」
后一種人,是武官,是農民,小手工業者,奴隸,像奴隸一樣的佃農等等等等。前一種人,是文官,是大商人。
的確開始了,這在當時叫「軟盤酒」。不用桌椅擺設,侍女們輕移款步,遊行于主客之間,縴手奉送,難道還不如無知的木頭?當天石延年就在這樣的溫香軟玉叢中飲酒,侍女們忽聚忽散,共有5次,他飲酒舉杯5次。之後侍女們魚貫而出,主人也翩然而去。
不過具體詳細起來,就採取了模糊觀念。
至於作弊,你們考官是幹什麼的,監察院、開封府是幹什麼,只要仔細察,狠處理,就一定能剎住歪風斜氣!
披頭散法,赤腳戴枷喝,叫囚飲;爬大樹上蹲在樹杈上喝,叫巢飲;全身脫|光光,跳進一大捆稻草里,在裏面躲好了,伸出頭來喝,喝完了再把頭縮回去,叫鱉飲。各種動物喝法都玩膩了之後,他也能像神仙那樣飄逸瀟洒。
宋朝不是這樣,她是中國所有朝代里最開放,最自由的時代。她是之前的漢、唐、五代等沒法比似的,更是之後的元、明、清所沒能達到的。我們隨便舉出個例子,就以開封城裡御街北段,自州橋向北,直到皇城宣德門這段路為例,就會知道宋朝的風氣是怎樣的。
這一條基本無解,因為人這種動物天生的本能,就是追求生活的完美。而完美的生活,怎能拋開物質的享受呢?不必諱言,就算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都是每時每刻都要注意的地方。在宋朝,仁宗年間,它就具體工作表現在了這六項里。
如此而已,管不管用,甚至有沒有比原來的制度更不妥的地方,要從以後的實踐中,才能看出。這時能肯定的,就是處罰的力度不是夠不夠重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力度的問題。
順便說一下,那個人就在此時的一年前,考中了進士,名次蠻高的,是一甲第4名。現在正在南方的一個小地方當個芝麻小官,教攜諸弟,奉養母親,日子過得很清苦。
坊與坊之間,有若干條橫直交織的大街,看著可以通行,但是有嚴格的限制。首先,坊和市都要由圍牆隔斷,各自成為獨立的分離體。在唯一可以走動的大街上,道旁沒有任何商店,也沒有普通的民居,只有三品以上的高級官僚府第,才有資格臨街開門。
都這麼靜,國家的事誰去辦?
要改,要從底層教育模式上改。
走近之後,石延年才看清她們手上托著兩個小木盤,上面碼放著許多塊紅色象牙牌,牌上有字,那些字他都非常熟。
那個僕人微笑了,「敝家郎君素來不結交士大夫。不過,他喜歡飲酒。早就聽說石大人海量,郎君似乎也有意見您,請大人稍候聽信。」
「教以經濟之業,取以經濟之才」,「先取策論次考詩賦,少一些虛誇詞飾之臣。」這讓人看著迷糊,這是方針,而不是細節,怎樣實施,根本找不到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