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二章 正版包青天 

第十二章 正版包青天 

結果出來了,皇帝忍無可忍,把他送交御史台處理。看似很嚴重,其實很搞笑,御史台是哪兒啊?是唐介的辦公室……他的處罰是貶官到外地,先是春州別駕,在他的領導,御史中丞王舉正的請求下,調到了英州。
皇帝受不了了,對她一笑,你去找皇后借吧,她給你,你就用。結果這女人真就去了,而曹皇后也很有趣,你要,我就給。
這些不算,她還開始沒大沒小了。話說國家等級森嚴,什麼人享受什麼排場,這是儒家理論里比天都大的規矩,名為「禮儀」。可是該貴妃就不當回事。某次出行,她一定要用皇后的巒駕傘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施展全套女性魅力,沒完沒了的磨皇帝。
同時為了警告台諫部門,命令他們從此再想上殿說事,先到中書省找宰相要通行證。這樣兩邊各打50大板,就算息事寧人了吧。
在以後的日子里,湧現出了N多種治河方案。有賈氏的恢復舊道,有丁相的緩緩處理,更有高人來了個旁河減水法。要用一條黃河的支流把成災的洪水泄走,這樣既不大動干戈花費千萬去修故道,又順應了大自然,不拗著黃河,人家想怎麼走,就怎麼走,這樣才會平安無事嘛。
不知道這些人的腦袋是不是被門框擠了,先說此人是個笨蛋,接著又說他能影響地球的健康,連黃河改道這種級別的災難都是他引起的。這還是個凡人嗎?
這個人的名望、事迹是諸葛亮那個級別的,他不僅是人,更是神,行走在陰陽兩界,無論對方是誰,他都是一張鐵臉相對,他的智慧就是個無敵型的放大鏡,什麼樣的罪,什麼樣的隱私,都別想逃過他的眼睛。當然最最讓人神往的就是他的力量。
前面說了,黃河這次改道途經大名府,那裡有位大人物,慶曆新政的死對頭、前宰相賈昌朝。他提議要恢復舊道,讓黃河走原來的路。具體做法是用京東州軍來修黃河舊堤,引河水回東流,堵住商胡口。這樣才能一勞永逸,讓各地區恢復到決口前。
宋慶曆八年(1048年)六月六日,黃河在澶州府商胡(今河南濮陽東北)決堤,決口寬近一里,濁浪排空黃水滾滾,橫漫中原北部。這是空前的浩劫,黃河改道了,中國有史以來只有8次,這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河水改向北,經河南內黃之東、河北大名之西,橫貫河北平原,匯入御河(今南運河),再經界河(今海河)入海。
於是包拯決定彈劾,這時他的身份還是相當的低,只是剛從御史台轉到知諫院的一個普通官員,要說事時還得拉上好多的同僚。插一句題外話,包拯在言官系統里還是蠻吃香的,因為他的隊伍站得好。
反對方是另一位前宰相丁度,這是位從現實出發的理智人。他提醒,這個「勞」,得勞到什麼程度。從前天聖年間,滑州也決過堤,遠沒有這次的嚴重,還準備了3年多才動工。現在商胡口的局面,再加上天很快就要冷了,得怎樣動員民眾,才能達到「永逸」的目的?
100天就徹底解決問題,太誘人了!皇帝很動心,災民很激動,但是大臣們不這麼想。每個人都是頂天立地的,都有自己的主張。
本來嘛,張堯佐本身也是正牌的進士出身,混得不大出彩,可也沒有劣跡,憑什麼不能當三司使?說他不懂業務,這麼多年那麼多了不起的名臣、能人,都當過三司使,哪位做出過什麼業績來了?國家該冗兵、冗吏、冗費還是不停地冗,說句難聽點的話,都是一種型號的廢物!
趙禎有點心動,真的挺好。同一時間,包拯陞官了,他從御史台轉到了知諫院,當上了院長大人。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他儘管沒什麼辦法,但是老調不停地重彈――抄掉張堯佐,抄掉張堯佐,抄掉張堯佐,抄掉張堯佐……
這是多麼重大的涉及到國家安危,生民存亡的大事,可都被言官們忽略了。集體失明,沒見這些憂國憂民的大人們有過任何舉動!
夏竦被辭退之後,首相陳執中跟著下崗。這是個仁宗年間典型的官員,談不到什麼了不起的能力,甚https://read.99csw•com至當上了首相,是國家政權的最高層領導了,也想不起來他做過什麼大事。
在我們的普通思維里,包拯是和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君子站在一起的偉人,是好朋友。可惜錯了,他在慶曆年間被提拔進京城,是由當時的御史台長官王拱辰推薦的,上任之後猛烈抨擊新政,拆范仲淹的台時,是一把罕見的好手。
這事真值得深思一下,難道就真的只是出於義憤,要維護朝廷的陞官秩序嗎?不見得吧!但那是后話,在9天之後,閏十一月十五日的正朔朝會上,台諫官員們就全體爆發了。他們在下朝時,把百官都攔住,今天齊心協力,一定要讓皇帝聽我們的!
他根本不需要帶走什麼,他得到了更大的好處。下一站是御史台,他已經是一流的京官了。綜上所述,見仁見智。如果要往功利上想,這真是一條別緻又正統的登龍術。包拯完全摸准了中國古代儒家理論的人才鑒定標準。
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無論是張貴妃本人,還是張堯佐,或者文彥博、王拱辰,都沒法做到禍國殃民。危險根本不存在,包拯這些人想折騰,純粹是吃飽了撐的。
張美人的父親剛死時,一個小官,沒有家產,遺孤們身在外地,舉目無親。唯一的出路就是投奔伯父,可張堯佐拒絕。理由是他當官的地方太遠,在四川,你們走不到的。於是孤兒寡母,只好改行當舞|女,才勉強活了下來。
當天就這樣散了,趙禎慢慢地走回皇宮深處,一路上從激動到懊喪,從氣惱變好笑,多大點的事兒,眾位愛卿,你們就不能操心點別的正經東西?
糾正一下,這時的美人已經是張貴妃了。她的權勢和慾望都水漲船高,很讓封建社會裡男權至上的士大夫們不順眼。他們回首前塵,展望未來,覺得身上發冷。這個張貴妃,已經有了劉娥的影子。
完全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繼續吵。
尤其是因為宋、夏戰爭而異軍突起,以超年輕的資歷就進入西府的青年才俊韓琦。與這些人相比,包拯的榮耀來得太晚了。中進士之後,他以父母年老為由,辭官不做,回歸鄉里。一直奉養雙親,直到二老謝世。接著再守孝3年,前後共10年之久,才出山做官。
台、諫官步步緊逼,皇帝很沉得住氣。這樣的事兒不新鮮了,想當年廢掉郭皇后時,孔夫子的後人,加上當代楷模範仲淹一起挑事,不也集體報銷了嗎?所以趙禎坐得很穩,他把意見都壓了下來,不反對,也不同意。讓時間去消磨一切。
另一邊,文彥博罷相。宋朝是個有品味的地方,只要是醜聞,不管真假,一律處罰。
丁宰相很穩重,賈宰相很氣憤,老丁,你完全是看似妥當,實則誤國!他拿出了精心準備的一張圖,上面標註著黃河分流於漯川、橫隴、商胡等地段的位置,根據全盤地理地形的考慮,唯有恢復舊道,堵塞商胡,才是唯一的正解。
所以他們走馬燈一樣的來回換,你上我下的,基本上我都會省略不說。之所以說了這次,是因為他的下崗是有價值的。按照次序,文彥博加昭文館大學士頭銜,成了帝國首相。這是個命中注定要處理大事的人,他剛上任,大事也真的來了。
所以永逸,根本是不實際。
文理不通,發回重寫,皇帝看都懶得看,就扔一邊了。初戰失利,包拯們強忍怒火,回家休息,慢慢想,一定會有辦法的!但是左思右想,辦法就是沒有。
御史台方面的力度更大,現任御史中丞王舉正上殿當面對皇帝說,我彈劾張堯佐,您不同意,我直接辭職。這裏要小插一句,就像歐陽修從來不抽皇帝耳光一樣,包拯也從來不幹辭職回家的事,再怎麼折騰,也別想動搖他生存的根本。
以上兩點,都還只是對包拯們蔑視的小理由。真正要認識到這些言官們的嘴臉可笑到什麼程度,請把時間往前拔快3個月,再往後快進半年。
唐介理都不理,站在殿中央,一定要等出個結果。
趙禎終於被激怒了,他下令把兩府宰https://read.99csw.com執都召進大殿,國家最高決策層都出面,大家來研究,這事兒怎麼辦。不一會兒,文彥博、龐籍等人都到了。趙禎出示唐介的奏章,你們都看看,說別的也就算了,居然說宰相的職務由貴妃推薦,這成何體統?!
包拯在天聖五年時考中了進士,那一科人才鼎盛,號稱是「宰執榜」。從狀元王堯臣,到韓琦、吳育、趙概、文彥博等人,都先後榮登東西兩府,成為宋朝的頂級朝臣。
包拯噴了他一臉的唾沫……那天他再次回到後宮,張MM滿臉笑容地迎上來,還想說什麼。趙禎終於失去耐性,指著臉說,你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言官嗎?!
再比如說大臣王拱辰,這位前狀元也不幹凈。某次皇帝到貴妃房裡散步,突然見到一排定州出產的紅瓷器,鮮明耀目,華貴珍異。一問,也老實交代,王大人送的。皇帝很憤怒,舉起手裡的柱斧,一個個親手砸碎。
歷史長河裡一粒可有可無的沙子而已。
可為什麼我對他們半點的尊敬都沒有呢?一方面前面說過了,張堯佐並不是那麼的該死;二來就是包拯們吃飽了撐的。他們只看著政敵身上的小污點,卻對天下真正的大事視而不見。就拿文彥博來說,在被彈劾敵視的日子里,已經把國家的冗兵、冗費的事情解決了不少。
趙禎驚怒交集,一不留神,被抓住把柄了!正想著怎樣挽回,事態已經進一步惡化,這些人扔下他,撲向了殿廊下站著的宰執大臣們,主攻目標就是文彥博。你們不守祖宗規矩,只知道巴結貴妃,結交外戚,無恥到這個地步,為什麼還不辭職,有什麼臉站在朝堂之上?
但這是一廂情願。無論是張貴妃,還是言官們,都還是我行我素。張MM這邊視榮譽為生命,枕頭風不停地吹,我要四使,我要四使,我就要四使嘛~~~~~~,那邊言官們磨刀霍霍,張堯佐只是個小開頭,真正的目標還在後頭!
那人服罪。
張堯佐先是當上了三司使,包拯們很憤怒,但是彈劾是要理由的,找什麼呢?集思文議,找到兩點。第一,張堯佐不懂業務,他靠裙帶關係上位,嚴重阻礙了三司部門的正常工作;第二,最近黃河改道了,開封城還地震,這也是張堯佐鬧的……
他想錯了,他真的沒料到,為什麼給一個親戚一些榮譽性的,沒有半點實權的頭銜,就能讓整個官場集體抓狂。
具體行動是先各自為戰。包拯代表知諫院上了一本,名字就叫《彈張堯佐》,裏面充滿了罵人的話。如張某「無功受祿,不知羞恥。」「真清朝之穢污,白晝之魑魅。」連帶著皇帝也被潑污水,您三十多年的清德今天敗壞,怎樣面對天下臣民?
同樣貧寒的出身,同樣的熱衷權勢,仁宗的男人指數又比不上他的父親,宋朝很有可能再出一個天聖級的太后啊!這點並不是危言聳聽,有很多的內幕在坊間流傳了很久。
只加官,不給權,一世的富貴享受著,不顯山不露水,難道不好嗎?
水量變小之後,救災行動開始。按說這是號稱明星無數的仁宗朝名臣部落的大好時機,滿懷激|情地為人民做貢獻啊。
包拯的彈劾行動層次分明,很有節奏感,和皇帝對張氏集團好感的增加成正比。注意,這裏不止是針對張堯佐一個人,所謂的張氏集團,不管事實上有沒有,包拯們認為有。
按說這樣的長輩,基本上可以無視,當做沒這個人就對了。可是奇怪的是,張堯佐就是有本事讓侄女失憶。自從她進宮之後,他就攀定了這門親,不知說了些什麼話,美人就被洗腦了。從此以後,以伯父的升官發財為己任,為樂事,終生奮鬥不息。
從這一刻起,在慶曆年間,因為新政君子、小人之爭而勢同水火的御史台、知諫院再一次聯手了。他們發誓要斬斷張堯佐,張貴妃,再加上張氏集團里的其它同夥們的爪牙,給宋朝官場來個大掃除。
某人養了一頭牛,被人偷割了舌頭,這人就來報官。可是毫無頭緒,也沒有證據,得怎麼辦呢?那年頭又沒有指紋https://read.99csw.com追蹤之類的高科技破案手段。包拯也很無奈,他告訴報官者,回去殺了那頭牛吧,反正它也活不成了。注意,牛沒了舌頭必死。
比如說,宰相文彥博在四川時就和張堯佐來往密切,進京之後,和張貴妃內外勾結。除了貝州平叛的內部信息之外,還被皇帝抓了現形。某年上元節,皇城頭觀花燈,張貴妃衣著特別,萬眾矚目,乃是一件罕見的燈籠錦。皇帝問,哪兒來的?
可唐介卻不幹,他火上澆油一般地說:陛下,我是激於義憤,才彈劾的宰相。早就做好準備下油鍋了(雖鼎鑊不避),難道還怕外放貶官嗎?
要是一定要說他陞官的秘訣,倒也有一個。他眼光蠻准,真宗趙恆晚年時神智不清了,劉娥又只想著自己當權,於是趙禎雖然身為唯一的皇子,可就是沒法當上合法繼承人。陳執中獨自上了一道奏摺,居然把趙恆打動了。
於是事情激化,某天仁宗悄悄地恢復了張堯佐的宣徽南院使,包拯立即就火了,他衝上金殿,這次豁出去了,他要求把張堯佐趕出京城,到外地當官去,省得總是不死心,早晚出大事。皇帝很耐心,跟他好商量,結果被強迫洗臉。
這種壓力下,皇帝讓步了。在皇祐二年的閏十一月六日,張堯佐終於下台,不當三司使了。勝利,巨大的勝利,包拯們應該狂歡,應該自豪,應該變成正義的化身了。
眼看著天下最莊嚴的議事大廳要變成上演全武行的菜市場,趙禎當機立斷,宣布退朝。這是皇帝的特權,也是最後的招數。言官們沒辦法了,總不能學寇準,把皇帝硬按到座位里,讓他老實聽講吧?
――「你應當自省,如果有這樣的事,就不能在陛下面前隱瞞!」
更有甚者,等過些日子,仁宗朝的吵架王歐陽修回京城之後,鬥爭瞬間就會熾熱火爆了起來,他永遠是獨樹一幟的,唯一正確的。他會數著人頭,挨個敲過去——你們這票爛人,都閉嘴,聽我說!
牛被殺了之後,又有一人來報官。根據宋朝法律,私自殺牛者有罪。這時包拯問這位熱心公民,你幹嘛要割了那頭牛的舌頭,再來反告?你跟人家有那麼大的仇嗎?
大臣們面面相覷,都有點哭笑不得。先不說文彥博和後宮的關係是真是假,光是彈劾的表面理由就不成立。「獨專大權……諸司等要職。」這不是在說文彥博,而是在重提呂夷簡。當年呂相公用了一生的時間,才能號令百官,文彥博兩三年之間就等同了?
只要你有罪,就肯定罪有應得。不管你是誰。
怒火升騰,但是且慢,趙禎的心胸和這些言官不是一個級別的,他沒說什麼,只是把奏章放在一邊,不理會。
貴妃很誠實,文彥博的夫人送的。
且慢,這幾位氣得滿頭青筋,血貫瞳仁,都想殺人了。
話一出口,風雲變色。北宋仁宗朝里最強有力的,簡單粗暴型的言官從此誕生。隆重介紹,唐介出場。這人本來是上殿7言官里排名最末的,這時從後面擠了出來,一句話就讓皇帝摔倒――「本朝太祖、太宗都當過節度使,恐怕不是粗官吧?」
通過和新政君子們過招,包拯的熱身運動做得很到位,這時準備向張氏集團發力。為什麼要說集團呢,那就是張美人的力度了。
一個月之後,太子誕生。他的終身富貴也從此註定。這就是宋朝平靜時期的官員的縮影,您可別看著一個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就認定了他們光芒萬丈,有時就是些無聊的官場投機蛀蟲。
「非孝子不忠臣。」一個人只有對自己的父母孝順,才會對君王忠誠。這一條百試百准。
於是張貴妃喜滋滋地回來報告,皇后借我了耶,卻不料皇帝突然沉下了臉,國家典章有秩,你僭越失禮,當什麼都是兒戲嗎!
文彥博和龐籍保證,如果有人造反,可以殺他們全家。西北方面35000名士兵解甲歸田,那是3萬多個家庭的幸事!至於國家,每年節省245萬貫軍費。這個數目,是不是比每年給遼國、西夏的錢要多出五六倍呢?
反正高潮復高潮,爭吵何其多,河患始終在,民生盡蹉跎。欲知後事https://read.99csw.com怎樣,咱們慢慢說。事先聲明,不是我想慢,是他們吵架的慾望太高,過程太長,這時是公元1048年,到了1060年,這事兒都沒有結果!
好了,現在讓我們從頭來看,他真實的履歷生平。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他不是像傳說中父母早死,由嫂子養大,所以要稱她為嫂娘。相反,他的父母都健在,和他生活在一起,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效果很顯著,截止到皇祐二年(1050年),伯父已經從遙遠的四川邊陲小地一介推官,升到了帝國兩府高官之下第一人,三司使,掌管天下錢糧。
他們瞄準了宰相――文彥博。在他們看來,這個人是張氏集團里做惡最多,危害最大,必須打掉的大毒瘤。為了達到目地,他們精心準備了一份彈劾奏章,由風頭最勁的御史唐介出面,要來個趁熱打鐵,趕盡殺絕。
綜上所述,在中國歷史中很有名氣,是被歷代儒家學子們津津樂道的一大壯舉,勇敢的衛道士唐介以一己之力,不畏強權,把堂堂的宰相給參倒了。真是純潔啊,有力啊,激|情四溢啊,萬古流芳。
他的想法是先放一放,甚至把河道再挖一挖,讓水流得更多些,更快些,哪怕淹得更嚴重也無所謂。這樣轉過年來,材料、人員也準備得差不多了,再去打怎麼堵口子的主意。
他和龐籍建議在陝西裁軍,凡年齡在50歲以上,或自願歸農的,都可以回家。這樣國家可以節約軍餉,民間也有人種地,雙贏的局面。可幾乎整個朝廷都反對,理由是害怕。這些人都會武功的,都習慣玩刀的,多年以來在軍隊里遊手好閒,這要放回鄉里,一旦生活不如意,造起反來誰承擔?
慶曆八年的這次救災行動就是這樣,一個個明星出場,印象中都是經天緯地之才,那麼看一下他們都說了、做了些什麼。
改命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淮康節度使、景靈宮使、群牧制置使。同時賜他兩個兒子進士出身。一日之間,身兼四使,這在宋朝開國100年間從來沒有過。
趙禎心裏很不是滋味。這不僅是在罵文彥博,更是在罵他。你連老婆都管不住,宮牆都不頂用了,居然和外面的大臣勾結到這個地步,你還是個男人嗎?
真理就是儒家學說。雖然說超級博大,可是也能精簡成一句話,即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這個大前提下,沒有任何勢力被允許搶走他們的特權。包括其它的諸子百家,以及皇帝的老婆、親戚。
回答是不行。唐介就是有本事讓當事人無話可說,低頭認錯,哪怕沒有證據。就在大家看文章想心事,分辨對錯時,他來到了文彥博面前,大義凜然地說了一句話。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贅述了。舉出上面的例子,我只是想請大家想深一層。張貴妃的確在逾禮,不守本份,可是問題很嚴重嗎?這個女人貪圖小利,愛慕虛榮,哪點能和當年的劉娥相比呢?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兩個答案。第一,張堯佐很無恥;第二,張美人很善良,並且健忘。可這不是包拯所想的,他看到的是帝國的危機。之所以稱其為危機,完全是由「真理」來告訴他的。
王舉正、包拯各自率領著自己的精英團隊,共7個人,重新回到大殿,把要回宮的皇上給攔住了。久經戰鬥、總被狠K的趙禎立即就明白了要發生什麼事,他實在是有點煩,再不想拐彎抹角了,直接替他們找到話題――又要拿張堯佐說事?節度使只是個粗官,有什麼好爭的?
他得從頭再來,從知縣開始。這時讓我們的心態變得功利些,他的確是晚了嗎?不見得,那一榜的同學中是有人先於他發達,可後來只要他進入官場,上升的速度就超級驚人。原因何在?是他能力超強嗎?還是不見得。他在知縣的位置上只留下了一個可以記載的例子。就是那個著名的殺牛案。
言下之意,無所畏懼,就是要彈劾到底!
彈劾文彥博的前3個月,黃河在大名府館陶縣郭固口一段再次決口,民眾死傷嚴重;往後快進半年,北宋仁宗朝史上最大的一次暴亂就在南方展開。
他真心地希望,別再折騰了,天下有九九藏書那麼多的正經事。黃河還在泛濫,國家還在虧空,老百姓的情緒也在變激動,這才是國計民生的大事啊!
災難,災難真的來了。宋朝官場震動,每一個官員都發出了共同的呼聲,這比黃河改道還要讓人忍無可忍,皇帝,你怎麼能這樣呢?!
接著他陞官,從知縣一躍變成了端州府知州,並且兼任殿中丞。這樣的陞官幅度之後,他的表現仍然只是清廉,在盛產端硯的端州當官,直到卸任,沒有帶走任何一塊。
他成了宋朝版的唐僧。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說需要1000多萬貫經費,動員民工、士兵10萬人,日夜加班,100天就可以完工。
這類的事還有不少,文彥博加龐籍,這是仁宗朝里罕見的一對辦正事的宰相班子。就這樣被純潔的言官們給拆散了。
關鍵時刻,還是老同志出馬。御史台方面的老牌彈劾名人何郯大人的母親年老,他申請外放當官,就近照應。臨走之前,和皇帝聊天一般地說。張堯佐陞官太快,下面的人事擺不平了。您要是真喜歡他,就把他當您親舅舅李用和那樣對待好了。
這種級別的災難,別說是古代,就是現代科技也沒有應對的辦法。想想我們在汶川地震時的凄慘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回到當時的宋朝,巨災面前,只能聽之任之,黃河的水席捲中原,它想怎麼流就怎麼流,能做的就是等它流夠了,再說別的。
所以要罷免,為了讓皇帝省心,他們還提出了替代者,由富弼出山,來當宰相。
劉娥直到趙恆死後,才走上了前台。之前哪怕手握國家大權,都從不顯山露水。這份深沉的忍刻,在男人中都極其少見。何況再往深里想一層,上面的每件事都表露出來了趙禎的為人底蘊,每次張美人想要出格時,都被他當場震懾,從來沒給過她好臉。
還是先看眼前的事吧,在河患初生的這段日子里,京城裡最牛的人,最炫的事,是宋朝史上流傳最廣,傳說最多的橋段。
尤其是張美人這樣年青貌美,出身貧寒(等同於沒有修養,沒有見識)的妃子,和她無恥加無能的伯父。讓他們當權,必將禍國殃民!
拜託,造謠也是個技術活兒,好歹說點實話行不行?
文彥博很鬱悶,他能說什麼?否認嗎,西蜀燈籠錦的事鬧大了,整個朝廷都知道;承認?那真是瘋頭了。關鍵時刻,樞密副使梁適出面,他叱喝唐介下殿,馬上給我消失!
奏章寫得很精彩,說文彥博由貴妃推薦為相,執政以來,「獨專大權,自三司、開封、諫官、法寺、兩制、三館、諸司等要職,皆出其門。」徹底把持了朝政,讓百官敢怒不敢言。
第一槍,就打中了皇帝心中最愛的最愛。
張堯佐事件至此結束,皇帝做出保證,以後再給張堯佐陞官,會先爭求台諫官的意見。這話出自皇帝之口,已經可以說驚世駭俗了,一國之君,不能獨斷專行了耶!可包拯們並不滿足,斬斷張氏集團的行動只是取得了最初一步的勝利,更大的戰鬥在後面。
話有點繞,其實很簡單。皇帝心中的最愛是張美人,張美人的最愛是她的伯父。該伯父名叫張堯佐,其實並不親,一來只是她父親的堂兄,非親兄弟;二來張堯佐很薄情,真正做到了見死不救。
可是做人要厚道,無論如何,包拯沒有迷戀權力地位,拋棄了所有的享樂和威風,在鄉下奉養父母。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尊敬。他的人生標籤無可挑剔,就是道德的典範,純潔的化身。所以把他升入御史台,完全是件好事,整風運動開始。
對不起,縱觀整個事件,就是個經典的笑話,完全可以用西方的一個老段子來概況:話說午飯時間到,兩位律師走進餐館。侍者躬身笑問,請問想吃點什麼?答——少啰嗦,只管拿來菜單,讓我們就吃什麼再爭論一番。
因為張堯佐丟掉了一個三司使的位置,卻換回了四個超級隆重的頭銜,每一個人都是宋朝官員們苦熬終生都盼望不到的殊榮!
包拯包大人隆重出場!
他決定先讓步。張堯佐被剝奪了宣徽南院使和景靈宮使,保留剩下的兩個,並且保證從此之後,后妃之家,不得進入兩府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