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鬼面崑崙關

第十三章 鬼面崑崙關

儂智高很有誠意地寫好了信,派人送到了宋朝最近的中心城市邕州,從這時起,他就成了個麥田守望者。眼望開封把信傳,何日回信到桂邊?
這個思想主導了當時的選人標準,宋朝最先派到南方的北地主管,充滿了悲觀和無奈。本來不是他們的,但最應該去的那個人,就在這個時段離開了人世。
這會不會引起儂智高的不安?經歷一次風險,只要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會及時彌補漏洞的吧。當然,也可能不會。對方是個深山原住民,理論上對軍事一竅不通,崑崙關上或許還是不設防的,這非常可能!但是,狄青沒理由說服自己行險,宋朝最強的西北軍出戰,怎麼可以把賭注壓在對方的失誤上?
這完全是在涮人玩。要怎麼操作,才能既快速關門,又能放進全部的百姓?!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百姓們為了搶先進城,只好把大批的金銀細軟拿出來,賄賂城門士兵,沒有錢的呢?他們有智慧,眼看著敵軍殺到,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當不了宋朝的逃難百姓,我當叛軍好了!
眾目睽睽,狄青的回答更有水平。「你是文官,不受軍法處置。」言外之意,如果你是武將,現在我就殺了你!
這就是宋朝地方上最高領導的風采,讓沒見過世面的儂智高覺得很新奇。不過以後就習慣了,他和宋朝皇帝都發現,各級部門的主管們幾乎都是既愚蠢又懦弱的,很少有什麼例外。
與他們相反,狄青很平淡,眼看著部隊瀕臨崩潰,他像是無動於衷。也許是他夢回吹角連營風雪苦寒的西北塞外了吧。那時數十萬人喋血沙場,多少英雄曾見慣,眼前的小爭端算是什麼?
因為這位深山原住民,不清楚漢人真正的戰鬥力是怎樣的。也就是說,為什麼狄青不敢強攻崑崙關,而是在夜裡悄悄地翻越。那是個秘密,關係到漢人曾經無敵于天下,那個天可汗的傳說里最激動人心的成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夏竦。這個無恥的老滑頭被趕出京城之後,只隔了一年,就又回來養老了。當時無數人鄙視他,聲討他,要他立即滾蛋。
身後是致高處崑崙關,越往後退地勢越高,有利防守;向下是南方的路,也就是儂智高的來路,叛軍需要仰攻,而宋軍居高臨下。
范仲淹究竟做錯了什麼事,要在風燭殘年奔波天下,直到勞累至死呢?
就這樣,城裡的軍隊一點準備都沒有,城外的百姓們也逃不進城。直到儂智高殺到,仲簡火速下達兩條命令,1,關城門;2,放百姓進來。
怎麼辦呢?宋朝內部開會,再次得出了一個大前提,即光派北方的精英去領導還不夠,必須把北方的軍隊也調過去,才能一勞永逸。在這個主導前提下,一位職業軍人在宋皇祐四年十月初八日,走進了皇宮深處的垂拱殿。
一直到現在,都是又窮又橫。尤其是在宋朝時,窮讓他們有便宜就占,從不挑肥減瘦,宋朝不要的,他們全都接收。包括藏在深山密林里的儂族人。
范仲淹謝幕了,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在他死時,官方紀錄里只有享年64歲,病時皇帝派人送葯,死後「嗟悼久之」,謚文正,贈兵部尚書,皇帝親筆書寫褒賢之碑。
蕃落騎兵插|進了叛軍的后隊,左軍向右,右軍向左,在整個戰陣中交換位置,連帶著把儂智高的隊伍攪亂。沒等對方有什麼反應,他們馬上又再來了一遍,就像當年的玄甲軍那樣,視敵陣如無物,來回穿插,反覆殺戮,直到儂智高的軍隊崩潰。
夏竦充分發揮了他的不要臉精神,寫下了這樣一份保證書――「己離本職,就長假于東京,尋求醫藥,救療殘生,更不敢有纖毫希望干煩于朝廷。」
危機渡過了。儂智高圍城57天,辦法用盡,人死了不少,考慮到之前搶了不少的東西,再加上宋軍終於完成集結,開始步步逼近,他選擇了撤退。
從此再不當武人。
我們不說美夢過後變悲哀,黃河改道、王則、儂智高造反,只說在這段悠遊歲月里,京城裡的人為什麼要想念范仲淹?他總是憂來憂去的,動不動就危言聳聽搞新政,動不動就提醒大家要小心外敵內亂,每時每刻都不讓大家過清心日子!
狄青。
說來不可思議,儂智高真的幹了。某天夜裡,他動手把自己的老巢一把火燒了。對部下們說,整個部族的積蓄,都被天火燒光了,一窮二白,沒法謀生。要想活下去,只有打破邕州城,佔領廣州,自立一國。不然大家都死定了!
這時鬧劇上演,怎麼也沒料到,當地最大的官兒,居然開始大喊萬歲。儂智高和下屬們都有點愣,搞什麼,臨終前向開封城表忠心?接下來就發現陳珙竟然是對儂智高喊的!他竟然投降了,而且直接承認了儂智高的皇帝身份。
南方這次暴亂,對宋朝來說,是突如其來的。究其原因,就在開頭的兩個字上――「南方」。長江以南,從建國時起,就只是個超大的、豐厚的、純樸到隨心所欲剝削的大糧倉。北方人堅信,那片土地和那方人,就只是溫順的綿羊,他們的神聖使命,就是一直辛勤工作,用豐富的出產,來維持供養北方重大城市的繁榮。
所以要派政治覺悟過關的余靖去,說到底他就是個監軍。打仗的事呢,就交給了楊畋。
其中有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范仲淹一生遭遇的根源所在。
狄青升帳,第一件事就是處理陳曙。先回顧歷史,有宋以來,準確地說,是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對軍人是相當地仁慈的,具體就表現在戰敗無罪上。參照幽燕之役、雍熙北伐時的傾國之敗,也沒見砍了誰,所以沒人會把陳曙這次小小的失敗放在心上。
可是不行,你是楊家將里的當代精英,尤其是有了南方平叛的實際操作經驗,這次儂智高這樣猖獗,不派你去派誰去?
陳曙的心態變得微妙,余靖的命令不得不聽,軍人爭功的心理又壓抑不住,何況軍隊也早成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已經N年沒有什麼軍法處置了,違抗一下狄大將軍的軍令,有什麼大不了的嗎?還有按照慣例,余大人到時九*九*藏*書也會說話,狄青一武夫,怎麼敢駁文官的面子?
狄青的隊伍仍然分成了前、中、后三軍。他本人在前軍督戰,把兩位文官遠遠地擋在了身後。孫沔和余靖站在高處,他們清晰地看到兩軍接戰,宋軍立即就支撐不住了!
仲簡是個怕死鬼,這種人天生適合守城。只要不到最後關頭,為了生存他什麼辦法都能用上。當然,只要讓他覺得沒救了,他會瞬間投敵,完成新生。
幾十年前,儂族人的首領叫儂全福。名字很吉祥,遭遇很悲慘。交趾來勒索,他拒絕交保護費,於是開戰,他就失蹤了。
邕州城在當天夜裡被攻破,連夜搜城,史書中留下了三點紀錄。1,投降者免死,共招復被脅平民7200人,放歸鄉里;2,反抗者必死,被殺的共有5341人;3,發現了一具身穿金龍袍的屍體。
宋朝的軍隊很兒科,宋朝的土地很廣闊,還有,前面就有無數座城池,裏面有他從來沒見過的好東西。還等什麼,他決定先不回家了,拐了個小彎,連續攻破了昭州、賓州兩座西南重鎮。直到這年的十月十二日,他才勝利班師,回歸邕州。
目標是老巢邕州,不知為何,是出於戀家情結,還是最先得到的很紀念,他把那裡當成了根據地。這樣行軍,很快就被宋軍預判出了路線,在賀州時他被截住了。這是場激烈的戰鬥,相當地激烈,因為死了很多的人。
這樣的人,就讓他離遠點,自己憂著玩去吧。
其實他錯了,他不知道開封城裡的宋朝皇帝是多麼的盼望著他這類人的表現,之所以會一直沉默地對他,是因為邕州城裡的主管大人陳珙。這是個非常好玩的人,至於怎麼玩的,等會兒再說。
宋朝時,他們有四大姓。黃、韋、周、儂。事情就出在「儂」氏身上。儂氏一族世居廣源州,在鬱江上游一帶,活動範圍都在深山裡,這樣就決定了他們的政治面貌。
真挺榮耀的。
在他的驕傲中,宋帝國做出了新的反應。他們終於弄清楚了一個大前提,用嶺南方面的軍政體系,已經解決不了問題。要動用帝國在北方的精英。可是派誰去呢?這是個問題,當年平定嶺南,派的是帝國最強的將軍潘美,現在百年光陰己過,沒有了趙匡胤,就算有潘美,誰敢派得出去呢?
對這兩個命令,余靖是有選擇的執行了。他給交趾方面打過了招呼,讓李德政在國內老實獃著,沒他們什麼事了。另一條,狄青嚴令諸將不得出戰,余靖選擇了短暫性失憶。當狄青的南征大軍到達賓州時,小插一句,地形方面,從北向南,先賓州,過崑崙關,才是儂智高的老巢邕州。余靖召見了原南方軍隊的主將陳曙,命令陳曙立即出戰,別讓狄青搶了頭功。
狄青站了起來,舉起一面白旗向陣后揮動。那裡有他隱藏著的秘密,從西北方面帶來的數百名蕃落騎兵。只是幾百人而已,但他們起到的作用,是押陣的文官,還有對面的儂智高所無法想象的。那關乎到一些光輝耀眼,傳說中神奇得近乎奇迹的名字。
命廣南東路各處軍馬歸李樞、陳曙節制,自韶州方向集結,向廣州運動,截擊儂智高。
只是曲高和者寡,過潔人皆謗。他不被敵人所了解,也不被「同黨」們理解。在他活著的時候,在各個方面都是個異類。
玄甲騎,只有一千餘人。
狄青的命令卻是把陳曙以下失敗的將官32人一起推出去,軍法從事!
自古兵匪是一家,本國內部的軍隊在打仗時都會摟草打兔子,何況是外國的「友鄰」部隊?更何況堂堂中華上國,剿滅一股山林土匪都要申請外援了,信不信從此交趾人會賊心大起,時刻想著衝進來燒殺搶掠?
他被直接貶官,調回內地。
如果升,怎樣升?身為武將,絕不可能進入東府,成為宰相,那麼這個「副」字能否去掉?如果去掉了,狄青就將打破近百年間無人敢問津的一項紀錄,除了開國名將曹彬以外,從沒有任何武將,能得到軍方第一首腦,西府樞密使的職務。
儂智高認死理,他氣呼呼地追問,我寫給宋朝皇帝的信,為什麼沒有迴音?陳珙答,我都上交了,一點都沒耽擱,只是中書省對你不感冒,信都被「不報」了。不報是什麼意思,你懂嗎?就是沉默不回復,但你的心情上邊都知道,會給你個妥當的回答的……
那裡生活著一些蠻人,當時叫西原蠻、廣源蠻、溪洞蠻。聽著很陌生,時間再過1000年,就再熟悉不過了,他們統稱為「壯」。對了,就是現在壯族的祖先。
他的遭遇就是這時宋軍的翻版。無論你有多好的戰略計劃,都得要由士兵們來實施,而這些大兵哥們會讓人激動得痛哭流涕。楊畋的開門第一仗堪稱一泄千里,前方剛開打,他在後隊沒等下什麼命令,就突然間見到了敵軍。
就連「300年間第一人」的稱號,也是在宋朝不斷落沒,北宋亡國,南宋危急時,人們追念他,不斷反思提出來的。
夜色降臨,邕州城外官軍腳前腳后的殺到了。狄青一直記著自己的諾言,要把儂智高的首級帶回開封,獻給皇帝。在他想來,接下來會有更艱苦的戰鬥,邕州是西南第一重鎮,城高池闊,如果叛軍據城死戰,達到了貝州城王則的程度,那就是個比崑崙關還要命的噩夢。
要說余靖真的是位勤勞工作的好乾部,楊畋軍事上的失敗,還有他分化政策的遲緩都讓他警醒,為了擊敗儂智高,他想出了個超級「聰明」的招數。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就是沒有回信。他真是鬧不懂,向朝廷歸附,不是件很受歡迎的好事嗎?為什麼我等了這麼久,還是沒有個反應呢?他的理解是誠意不夠,於是繼續寫,繼續送,信使來回跑了N次之後,儂智高一團火熱的忠心,終於漸漸冷卻。
孩子長大,終於有一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二話沒說,拿刀就砍了養父(從小養大,和生父有區別嗎?),帶著母親回到父親當年的轄區儻酋州,他瞬間奪回了父親的原職,緊接著就做出了儂族人千百年來做夢都不敢的事。他自建了一個國家!
正規說法是,read.99csw.com他被古越南人掠走,不知所終。這樣儂族人群龍無首,他的妻子更是從此無夫。無依無靠之後,該女士選擇了改嫁。她嫁給了一個富裕的商人,從此過上了平靜安寧的生活。
對此,狄青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臣起自行伍,非戰伐無以報國。願得蕃落騎兵數百,益以禁兵,羈賊首至闕下。」
從廣州往外吹……城裡的人只需要把火把點起來,然後舉高、撒手,就萬事OK了。水面上一片火光,儂智高的人個個都變成了燃燒的火鳥。
思前想後,沒有危險。陳曙帶著8000名士兵殺向了崑崙關,結果輸得灰頭土臉。當他往回撤時,絕對想不到等著他的會是什麼。
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國的領土,當初北宋建國時,趙匡胤一時腦殘,潘美一時手懶,在滅掉南漢之後,就沒再前進。交趾於是就獨立了。狹小的國土,少得可憐的資源,決定了這個新生小國的氣質。
這是兩支全騎兵兵種,不能說強漢盛唐的威名是由他們所打下的,但是那些奇迹一樣的戰役里,他們往往創造出最震撼的篇章。虎賁軍有些遠了,唐朝的玄甲騎在天可汗臨戰時,不止一次地從對方陣前直突陣尾,再原路殺回,不止是打亂對方的陣腳,是從根本上擊潰敵方的士氣。
因為南方還有交趾國。
這就是聖人的悲哀,孔夫子不被春秋所理解,范仲淹被宋朝當做異類。他們走的都是同一條路,風景的宿命是用來路過的,再美再壯麗的都一樣。誰讓你不合時宜……
陳珙,是位宋朝當時的典型官吏。很有些年紀了,也等同於很有些資歷。當宋朝的老資格官員和深山泥腿子儂智高見面之後,兩人給對方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他的願望都被滿足了,宋朝派出了3萬禁軍精銳,隨他過嶺南決戰。3萬人,這個數字應該不算多,但是參照當年潘美平定南漢時的十州軍力,應該說只高不低了。至於素質怎樣,剛剛經歷過西夏戰火錘鍊的大宋西軍,從這時起,就成了北宋所有軍隊中最強的一部分。
至於造反,想都不用想。根本不可能。
總不能讓蕃落騎兵飛越城牆吧?
前軍動搖,後面的兩位文官神色大變,很明顯,又一次的敗仗即將到來。他們開始絕望,身為曾經的京官,開封城裡有多少家底,不是什麼秘密,就算再能派出來援軍,規格也很難高過這次了,難道說長江之南真的要改天換日了嗎?
狄青在年底時率軍抵達賓州,這裏成了宋軍的大本營,兩廣官軍所有將官,包括兩個文官孫沔、余靖都趕來匯合。
宋、西夏議和之後,他回到了京師,他是有禁軍背景的,因功陞官,從侍衛步兵殿前都虞候做起,很快升到了步軍副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成為北宋禁軍的首領。現在南方軍情緊急,局勢要求宋朝必須派過去真正的常勝將軍,無可奈何,只能選擇狄青。
五月二十三日,攻到了廣州城下。
從慶曆四年(1044年)范仲淹被貶出京城之後,就開始了漫無崖際的貶官之旅。他先後在陝北邊關各州、邠州、鄧州、荊南、杭州、青州等地任職,每到一處,都盡己所能地做事。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他勤政愛民的傳說。
這樣的想法,同樣在邕州城裡的儂智高心裏生成。
之所以有大捷,是因為有決戰,之所以有決戰,因為這裡是中國南方的關鍵點。據守崑崙關,就等於掐斷了往廣西前進的路線,雖然宋朝和抗日時不同,但崑崙關的天險位置和作用,沒有區別。
廣州保衛戰開始,宋朝的守城部隊很有優勢,首先這是當年南漢的都城,城牆的厚度和北漢的太原城有一拼;第二,城裡的水源充足,別管有多少人住,永遠不口渴。不過最大的一個優勢還不是地理方面的,而是知州仲大人的心理。
它很快就將在儂智高的眼前展示威力,雖然那只是宋朝版的模仿,也絕不是化外野人,一時驕狂的蠻族所能想像的。
最後這一條讓全體宋軍高興,沒有疑問,這具屍體就是儂智高,叛匪首領被擊斃,功德圓滿,無可挑剔了,狄青所要做的就是寫奏章報捷。但是他再一次猶豫,說了一句非常違背傳統的話――這或許是個騙局,這具屍體不一定就是儂智高的。
一切很美,直到幾個月之後,她生了孩子。新生命駕到,商人很高興,卻忘了生得太快了,這不是他的種,而是姓儂!這個孩子很特別,他有一顆讓人發抖的心。
以忠事君上,狄青問心無愧。與之相對的是趙禎的獎賞,這一次宋朝真正做到了賞罰分明。先說罰,自儂智高造反以來,廣東兩任轉運使都撤職降官,那些在戰爭中棄城逃跑的地方官都被嚴肅處理,最重的消職為民。關於賞,焦點集中在狄青身上。
他收集到了200多艘船,從水路攻城,不巧的是那天突然颳起了大風,強度嘛,很無語,到了颶風的程度,更惡劣的是風的方向。
議功自古以來只有兩條,一,陞官;二,賜錢。錢就不用說了,那在宋朝太常見,問題集中在官職上。狄青在平叛之前的兩三個月時,被提升到了樞密副使的位置上。很難說這是不是打了點提前量,為他出兵時的威信著想。這時得勝歸來,問題就出現了。
儂智高在當年的四月時,率領5000餘人沿鬱江東下,最先攻破了宋朝的橫山寨。一個月之後,五月初一時,他攻破了西南第一重鎮邕州。
儂智高很快就來了,這時他今非昔比,再不是剛開始時的亡命土匪。他的軍隊有了統一裝備和著裝軍服,每個士兵手執大盾牌、標槍,穿絳紅色衣服,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火焰一樣。臨近戰場,他們分成了3列戰陣,主動衝擊官軍。
因為狄青的堅持,關於儂智高的下落,史書里標準的說法是他從合江逃到了大理國。但是從此之後,就再沒有這個人的官方消息。
宋朝最初派往南方的兩人是余靖和楊畋。這就露著古怪。余靖鼎鼎大名,是仁宗朝首屈一指的言官,楊畋很陌生,根本名不見經傳。這麼大的事為什麼會交給他?
還在啰嗦九_九_藏_書,儂智高突然把一厚摞的信砸到他腦袋上。純粹放屁,這都是我的原信,就在你的庫房裡剛搜出來,你這無恥的老東西,竟然敢當面撒謊。拉出去砍了!
所謂遊行天下,兼濟蒼生,他的聲譽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峰。在民眾的心裏,他是一個官,更是一個神,或者是慈悲的菩薩。對此,歷代的史書往往強調這對范仲淹的人生圓滿是件好事,可都忽略了一點,以范仲淹的年齡和他的身份,怎麼會有這樣的遭遇呢?
於是楊畋主管軍事,余靖主管楊畋,這樣的領導班子過長江,越秦嶺,來到了遍地烽火的兩廣之地。簡單地說,這兩個人都很盡職,楊畋到達韶州時,正趕上了儂智高從廣州回邕州的路上與宋軍決戰,張忠等人戰死。大敗之後,楊畋決心振作。他命令兩廣宋軍向他靠攏,一邊行軍,一邊把散處各地,沒法攜帶的糧草都燒毀,決不再給儂智高留下給養。
可是白擔心了,就在狄青布置圍城,準備攻堅時,邕州城裡突然間火光衝天,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座火海。儂智高燒城自盡了!這是全體官軍第一時間里的共識。可狄青不那麼想,蠻族反叛,最棘手的一點就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你打贏了一次,他躲起來,事後還會再折騰,永遠沒完沒了。
事情很明顯,官場老油條陳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根本就沒替儂智高傳達。很小的事嘛,卻不料出了這麼大的亂子。
戰績不錯,比當年潘美的速度都要更快些。只是歷史在這時出現了個小問題。近現代書籍里,他成了起義軍。這讓人有點糾結,前面說過了,儂家人世代生活的地方對宋朝來說只是名義上的管制,別說欺壓他們,一年到頭都互相不見面。
宋朝要的是儘快平叛!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陳珙的部下們,歷史應該記住這些名字,王乾祐、張立、陳鋪堯、唐鑑、孔宗旦,這些小人物們被俘不辱,寧死不屈,你可以擊敗我們,但傷害不了我們的尊嚴。儂智高們看到了傳說里的宋朝官員。高貴、驕傲、不可折辱。
一個傳奇開始了,他將留下千古傳頌的英名,同時也把自己的一切斷送。
宋朝離他們最近的一個軍事據點是邕州(今廣西南寧),實在是太遠了。加上深山老林,沒什麼出產,一直以來就放任他們去。隨便活著吧,只要承認宋朝的管理者身份,就一切自由。可這並不等於儂族人就真的樂天幸福了。
不能再等了,他下令不惜代價,強攻進城,不論是活的還是死的,必須把儂智高抓到!
崑崙關位於邕州城東北方59里處,昆崙山(非青藏高原的昆崙山)東側。這座山巍峨險峻,谷深坡陡,素有「南方天險」之稱。它的重要性,在1000年之後的抗日戰爭時都重現過。當時全中國唯一的全機械化軍,國民黨軍第5軍主攻,在這裏擊潰日軍號稱「鋼軍」的第5師團第21旅團,取得「崑崙關大捷」。
回顧他的一生,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符合儒家教義下的典範。就算以現代人的眼光來挑剔,他也擁有一個從低到高,頑強自立的完美人生。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實質上,都為民族和國家做出了同時代里最大的貢獻。
漢之虎賁、唐之玄甲。
理論上沒錯,可是在當時中國的南方,也有宋朝管不到的地方。那就是現在的廣西一帶,當時的「四羈縻州」。
還有那塊褒賢之碑,還是別說了,這類碑很常見的,皇帝隨手就寫。范仲淹的老朋友呂夷簡就得到過一塊,人家叫「懷忠碑」。
他沒有再出現過。
繼續跟蹤鬱悶中的儂智高,他的好運突然降臨,就像十多年前的李元昊。有兩個漢人主動找上門來,分別叫黃瑋、黃師宓。他們告訴儂智高,何必要向宋朝低頭?那早就不是當年潘美的時代了,你只管發兵去打,廣西的邊防就像豆腐渣!
歸仁鋪就是儂智高的終點,一切都結束了。叛軍向邕州方向逃跑,宋軍一路直追。50里之後臨近邕州城,截止到這裏,捕斬2200人,活捉500餘人,漢奸軍師黃師宓、黃瑋等人都在被殺名單之內。儂智高本人很幸運,他逃進了城裡。
第二天,大帳前豎起了狄青的大將軍軍旗,全軍將官肅然環列,靜候軍令。卻不料久久不見動靜。直到有軍校從關上趕下來,對將軍們說,大將軍昨夜已經率前軍越過崑崙關,現在在關南歸仁鋪一帶等你們一起吃早飯。
狄青否認了,就是在挑戰潛規則,甚至是拿自己的誠實,來搞垮整支軍隊的榮譽,破壞大家到手的工資。
一個問題,儂智高最怕的人是誰?對了,交趾人。當年殺了他的父親,勞教過他本人,一直都灰溜溜地夾著尾巴做人,從來沒敢大聲喘氣過。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聯合交趾人,請他們派兵,入境支援呢?
范仲淹死了。死於公元1052年六月間。我實在不想在紀年上採用宋朝的官方年號,因為它虧負了它的忠臣。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宋朝謀殺了它300年間最偉大的人。
教訓很慘痛,當皇帝的心卻永遠不變。儂智高滿腔怒火,都化做了實幹精神。他一邊對交趾俯首稱臣,一方面暗地裡招兵買馬,把四周圍所有能團結的力量都收編了過來。勢力是一天天地見漲,嗯,其實也就是好多的蠻族兄弟,漸漸地條件成熟了,又一個國家隆重登場,「南天國」。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四月初三日,狄青還朝。仁宗再一次在垂拱殿設宴,百官出席作賠,皇帝親自把盞斟酒,為狄大將軍慶功。幾天之後,又在這裏觀看狄青指揮蕃落騎兵重演歸仁鋪破敵場面,與此同時,下令宰執大臣為狄青議功。
命令下達很快,軍隊的行動就難說了。南方近百年無戰事,這是個恐怖的概念,想想帝國東北方向,澶淵之戰才過去了48年,軍隊和要塞就都變成了豆腐渣,南方軍隊的素質就可想而知了。
那麼怎樣證明他死了沒有?那具穿金龍袍的屍體是不是他本人?這都是謎,永遠沒有正解。能證明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狄青的忠實和真誠,我沒有抓到他,我https://read.99csw.com沒法證明他死了,那麼我決不冒領軍功。
那就是崑崙關。
說余靖的工作。余靖是搞思想鬥爭的專家,在一番高屋建瓴的思索之後,他把目標放在了分化儂智高的內部團結上。他向中央申請了大筆經費,來結交古壯族的4大姓部落,結果氣氛是真的變好了,每個西原蠻人都對他真誠地微笑,其笑容的甜度係數和手裡的宋朝銅板數量成正比……很動人,很和諧,可這對迅速搞定儂智高來說,只是敲邊鼓、煙霧彈,根本就沒有實際意義。
這句話是盆冷水,實在讓人費解。自古以來軍功章里都有著大量的水分,很多事人人心知肚明,可都不說出口。就比如這具穿著金龍袍的屍體,不管是儂智高留下來迷惑官軍的,還是官軍隨便找具屍體套上的袍子,效果都一樣,就是下班收工了,皇帝拿賞錢來!
只是翻開宋史,死後追封侍中、王爵、公爵、侯爵的大臣不計其數,派人送葯更是小兒科,至於文正公的謚號,更是不說也罷,就連夏竦死後,禮部最初議定的都是「文正」。當時的知禮院司馬光怒不可遏說了一句:「謚之美者極于文正,竦何人,乃得此謚?!」才算去掉。
看來宋朝的門檻太高,不是俺們鄉下人能進得去的啊!
廣州城裡的知州仲簡是陳珙的升級版,這位仁兄是個超鎮靜的人。陳珙是為了安寧才壓下儂智高的內附報表,他可以為了安靜壓住急如星火的戰報。
垂拱殿內,仁宗皇帝為狄青設宴送行。近百年之後,宋朝第二次派出了當時的第一戰將征伐嶺南,更是自太宗趙光義登基之後,第一次不派文官做監軍隨行。狄青有權獨自裁斷南方一切軍政大事。這是空前的信任,更是空前的壓力。
那時想來什麼都解決了吧!
一次處決32人,這在宋朝的歷史上只有開國太祖趙匡胤做過,快100年了,遠得都像是傳說里的故事,突然間重現,讓所有人震驚。
這樣的軍隊可以說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換了誰,都沒法再打仗。可楊畋不愧是姓楊的,他想盡了辦法,兩年之後,把這次叛亂鎮壓了下去。其間的困難就不用說了,成功之後他的要求只有一個。不求陞官,就讓我回到原職吧。
這時考驗儂智高造反指數的時刻到了,同樣有漢奸的指導,他比李元昊更難下決心。党項人造反已經是家族式企業,祖孫三代的經驗,做什麼心裏都有些底。儂智高不一樣,身在宋朝南方,一個深山老林里的土著居民,有沒有去過宋朝州一級以上的城市都不一定,就敢向大宋帝國挑戰了?!
「大曆國」成立。他不管宋朝有多大,交趾有多強,身後邊還有個大理國,反正我就是要當皇帝。他成功了,名字瞬間響亮,他叫儂智高,至少交趾人是牢牢地記住了他。
就此賴在京城,直至老死。
救援的軍隊在集結、集結、集結再集結,廣州――開封的快線天天在跑,帶回來的都是心驚肉跳的消息。儂智高晝夜不停地攻城,人數超過了2萬,不僅從旱路爬城牆,水路上的動作更大。
那麼面對兩三萬人的儂智高部隊,幾百名蕃落騎兵能起到什麼作用呢?當天歸仁鋪激戰,蕃落騎兵沒有理會和宋軍前鋒糾纏的叛軍隊伍,而是分成兩隊,直插儂智高的后陣。疾風般的速度,是儂智高這些南方原住民們作夢都想不到的。
那就是――我知道我能飛!沒有理由的,他就是要做皇帝!
這真是驅狼進虎,愚不可及!狄青嚴令余靖,馬上給交趾人寫信,讓他們滾蛋,宋朝的事,他們連知道的資格都沒有。
出去旅遊了5個月,他看清了這個世界。原來人生可以這樣過的,大南國,從此頂天立地,我儂智高,就是人中的帝王!
欺騙了儂智高,甩掉了礙手礙腳的文官,狄青在一夜之間就把勝利牢牢地握在了手中。從踏上崑崙關頭上的一瞬間,歷史就將註定,儂智高必敗。
儂智高臨近攻城,又得到了N多的士兵。
瑤族人殺到眼前了!宋軍瞬間消失,把堂堂的主將大人晾在了當地,總算楊畋反應夠快,躲在山崖下的淺草里,才逃出了一條命。
直到帝國崩潰時,它都承載著宋朝人最後的希望,就連有宋一代最神勇的岳飛嫡系,其精髓部分,也由西軍組成。
余靖站了起來,他說的話很有水平。「陳曙犯了軍法,我也有節制之罪。」像是在主動承認錯誤,其實是把罪過往文官集團上拉。怎麼的,你難道還想殺文官不成?!
當天所有宋朝被俘官員都死了。邕州變成了儂智高的新巢穴,他在這裏把國名又變了一次,叫「大南國」。有了年號,叫「啟歷」,大封官爵,人人有份。接下來,殺向了宋朝西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廣州。一路上僅用了10天,就連破橫、貴、龔、潯、藤、梧、封、康、端9府州城。
沒有壓制,何來的起義?殺儂智高父親的是古越南人,無論怎樣算帳,他都應該殺到交趾去。跟宋朝這麼死磕,怎麼都說不通吧?
歷史聚集在歸仁鋪這個地方。鋪,是古代郵路的驛站名。在昆崙山上設關隘,行驛路,最早始於漢代,到了宋朝,崑崙關的東路已經發展到了11站,即11鋪,歸仁鋪排在第2。從地理位置來說,是當地的最佳攻防點。
多簡單,不服是吧,那麼打服。儂智高跟他爸的遭遇一樣,被古越南人一頓胖揍,抓出國境,不過結局很不同,可能是勞教期間的表現很好吧,他被放回來了,而且官複原職,還是儻酋州的首領。
那時山高皇帝遠,宋朝是俺哥,小小的交趾還在話下嗎?
他終於和陳珙見面了。
楊,是楊業、楊延昭的楊。他是楊業的弟弟楊重勛的孫子,楊文廣的堂侄。祖孫多少代都受盡了文官的氣,好容易轉行了,卻被一個突發事件硬生生地扭了回來。9年前,湖南方面的瑤族人造反,沒有儂智高這次的火爆,可也非同小可,楊畋被調過去平叛。
很好,說做就做。余靖把朝廷支給他的大筆財產划給了交趾方向當時的首領,宋朝官職叫「交趾郡王」的李德政。約他領兵到邕州匯合,代價是先給付2萬貫現鈔,同時在邕https://read.99csw.com州附近還準備了足夠1萬人生存的糧草,隨到隨吃,不夠還有。這就造成了一個事實。即交趾人可以大大方方地進入宋朝國境內部殺人!
這是宋朝西北戰場上碩果僅存的一員名將了。與党項李元昊交戰的幾年間,劉平、任福、郭遵、武吉、王珪等等名將都己戰死,麟、府兩州的張岜也因傷勢積累英年早逝,青澗城的種世衡也步入了老齡,屈指算來,宋朝能叫得響的將軍,只此一位了。
接下來決戰,他重溫了上次的噩夢。用南方的官軍和生猛的山區原住民硬拼,楊畋敗得比上次還慘。但是他沒有機會了,這裏不是湖南,是邊疆。宋朝不會再容忍他慢慢地平叛,不能迅速地剿滅儂智高,無論是大理還是交趾,都會蠢蠢欲動。
所以才有一動不動,和10天的糧草。不僅是敵人,連他自己的部下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麼。突然有一天,他命令全軍開拔,整支軍隊分為3段,由他、孫沔、余靖分別率領。在當天清晨出發,黃昏時分到達了崑崙關下。他再次頻布嚴令,諸將不得妄動,第二天黎明時到大帳聽令。
史書記載,「靖瞿然起拜。」這位敢對皇帝叫板,舉國聞名的言官立即就老實了。32顆血淋淋的人頭,在片刻之間就鑄出了狄青鐵一般的軍紀。
前方9座州城被連續打破,這都多危急了,他卻把報信的人關了起來,下令說,誰再敢說敵人逼近,就砍了他!
宋軍自廣東都監張忠以下10多名軍官陣亡,士兵……都找不到了。打仗很辛苦,跑步很舒服,儂智高的面前出現了大片的空白地,這讓他看到了太多的東西。
名字比以前的響亮,尤其是經歷使人聰明。儂智高見識過了古越南人的拳腳,知道光憑自己很難獨立存活。這時他想到光輝偉大、聲名遠揚、戰無不勝的宋朝。何況他的領土理論上是宋朝的,再鄭重誠懇地寫一封要求內附的報表,應該沒有問題了。
最強的軍隊向南方運動,狄青的命令已經先於軍隊頒布向兩廣。第一,他命令所有軍隊原地待命,不得出戰,直到他率部趕到;第二,他命令余靖余大人,把那個操蛋到了極點,堪稱昏中之昏的絕世昏招暫停了,不然我就殺了你!
這樣的地段,讓狄青很撓頭,更讓他警覺的是,陳曙上次冒然出擊的後果。透過各種資料的迷霧,小心求證,會發現陳曙戰敗的地點叫金城,那是在崑崙關的南邊,也就是說,宋軍曾經在狄青到來之前,就越過了崑崙關,直接威脅過儂智高的老巢!
像不像秦末時西楚霸王的破釜沉舟?不給自己留後路,要做就全力以赴。拋開他的成算,還有他的戰績,至少在決心方面,他已經凌駕在絕大多數的宋朝人之上。
是想在10天之內就決定勝負,把流竄兩廣,戰無不勝的儂智高打敗?不,打敗都不夠,儂智高會逃的,那時糧草不夠,難道要餓著肚子追人玩?開玩笑,那時曠日持久,追上一年都有可能。想來想去,大家得出了一個結論,狄大將軍肯定是另有打算,戰爭不會在短時間內爆發了。
軍威己成,士氣大振,狄青接下來的舉動更加奇怪了。他率領著壓倒性優勢的軍隊,武器的精良、軍政的支持更是全方位的,卻一動不動了。就在賓州城裡獃著,唯一的舉措就是下令徵調10天的糧草。10天……整個南方都在猜疑,他到底想幹什麼?
兩相對比,細思量,范公遭際只能從他的為人立身的亮點上去考慮了。我想到了他的那篇傳世名作《岳陽樓記》。這篇文章,是凡識字的中國人都曾經讀過。都知道這不是在說岳陽樓,而是范公在貶嫡之路上心潮翻湧,為自己的一生做出的歸納總結。
誰都知道,言官管的是風紀問題,和戰爭不貼邊。既然要調動帝國的北方精英,那些有過戰爭經驗的,如韓琦、文彥博、明鎬、尹洙、張亢等人為什麼不去?這就和前面所說的趙匡胤與潘美有關。長江以南,就像劍門關以外的四川一樣,是宋朝鞭長不及之地。突然暴發了動亂,再派去個鷹派人物,小心兩廣再冒出個南漢帝國。
前軍的右將孫節是全軍的總先鋒,開戰伊始,兩軍衝擊,他很快就淹沒在人海里,他的軍隊開始分流,一部分在歸仁鋪的開闊地上頑抗,一部分向兩邊的高坡上退卻,等於撤出了陣地。
除了這些,對廣州最有利的一點,還是宋帝國的通訊能力。從邕州被打破之後,嶺南諸郡到開封都城,就建立了一條超迅速的通信驛道,每天不分晝夜快馬賓士,把最新的消息傳給北方的皇帝。效率高到了只過5天,就有命令返回到南方。
楊畋,看他的資歷非常正規,他是正牌子的進士出身,可轉眼之間工作就調動了樞密院系統,他當上了武將。真是沒辦法,誰讓他的出身不對。
儂智高不會想到,這一兩天里,就是他命運的分水嶺,他有一個關乎勝負成敗的最關鍵點握在手裡,只要小心些,宋朝的官軍就註定了要陷進泥潭。
問理由,很簡單,不是說潘美和曹彬當年打出來的威風,讓南方人不敢反抗,而是再想遠點,五代時懦弱的南唐和殘暴到不像人類的南漢,那樣劣等的統治都能忍受,現在沐浴在宋朝的陽光下,怎麼可能會有人想到造反呢?
他和夏竦的區別除了正邪之分,在當時的皇帝、大臣的心中,恐怕遠遠不如夏竦般可愛。那個善解人意的、討喜乖巧的、從不正顏厲色的、非常會享受生活的夏竦!前面提過,進入慶曆五年之後,北宋仁宗朝就開始了平安富足的好日子,內憂外串都沒有,養得所有人都活在美夢裡。
宋朝的宰執大臣自從太宗趙光義開始,就走馬燈似的換。換的人多,走的人也多,只有欺君叛國的大罪,如丁謂,才會遠貶海崖不許回京。其實就算是丁謂,也在晚年時被劉娥赦免,回京城養老。
忠和賢,哪個高?
那不是他們善走山路的西南小馬,而是宋朝西北邊疆上與党項人爭鋒角逐時的草原駿馬,這就是狄青為什麼要在夜裡潛渡崑崙關的原因之一,你不能要求草原上的戰馬迅速爬坡,就像這時儂智高也沒法應付踏上平路戰陣的彪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