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四章 聖人PK文豪

第十四章 聖人PK文豪

回家之後,又有新的笑料傳來。蘇軾意猶未盡,在家裡給程頤起了個綽號,叫「鏖糟陂里叔孫通」。鏖糟陂是開封城外的一個地名,非常偏僻,土裡土氣。這句話連起來讀,意思就是在那個偏僻的沒人去的冒傻氣的地方有個人叫……程頤。
呂公著有點蒙,這裡有我的事?
不。高太后搖頭。
而高滔滔在這時只看到了賈易本人的討厭,以為把他打壓下去就行了,根本沒去想「蜀黨」這個名稱的危險性。不僅如此,從她後面的作為來看,她不僅不認為黨派爭執有什麼不好,甚至鼓勵這種現象,不遺餘力地把朝臣們劃分出了黨派,親自戰鬥在第一線,讓暴風雨變成了龍捲風。
什麼是君子,誰又是小人?
說同鄉,大家都是同鄉;說結黨,不是哪一方單獨結黨!蘇軾腦袋都快大了,呂陶簡直是越幫越忙。可是這才是個開始,突然間有人插|進來一腳,這人既不是河南幫,也不是四川幫,看上去一點關係都沒有,卻是點燃火藥桶的最後一根煙頭。
不。高太后仍然搖頭。
誰都很生氣,可走出來的仍然是蘇軾,這人的天性是太強烈了,有話要說,就一定得說。他笑嘻嘻地走到程頤面前,轉身面對大家。
他死死地咬住了蘇軾,由蘇軾咬到蘇轍,在二蘇之外,重點的打擊對象是御史台里的同事呂陶。怎麼打擊呢?就事論事太小兒科了,他仔細地搜集了一下蘇家兄弟身邊的四川籍同僚,湊了些人數之後,歸納出一個響亮的名稱——「蜀黨」。
在宋朝,一個沒有風度的男人,不是男人。
他死得很巧,那天正好是宋朝大赦天下的好日子,文武百官都要進宮去讚美皇帝,順便唱歌跳舞玩個痛快。集體狂歡之後,大家談笑風生走出宮門,去趕下一個過場。
一句話,前途遠大,無比遠大。
這就是蘇軾的護身符,各個時代的女人都愛他、珍惜他、保護他,在北宋哲宗初年時,這種愛護是無敵的。在烏台詩案中,彌留之際的曹太後為他求情,在神宗去世后,他迅速陞官重回京城,無論誰反對都沒用,這是為什麼呢?蘇軾本人或許是在幾年之後的一個晚上才偶然知道的,可坊間八卦早就傳遍了京城。
那天晚上他在翰林院里值班,這是兩制官的工作特點,皇帝的命令隨時都會從宮裡傳出來,每天12個時辰,必須至少有一位翰林在班上等著。那晚蘇軾的遭遇很奇特,宮裡有人來,卻不是傳命令,而是召他進宮。他見到了高太后和年幼的哲宗。
一個謊言而已。
他在御史台、知諫院的本職部門裡轉了一圈,又到三省六部里走了走,隨意地和幾個同僚交換了些意見,突然間把矛盾無限制升級。蘇軾算什麼,考題不重要,他把火燒到了皇宮深處最神秘的地方。
蘇軾遲疑,小心地回答說:是陛下的錯愛。
在宋朝的歷史上,帝師的未來是無比光明的,真宗、仁宗的老師們百分之百的榮寵終生,百分之七十以上升到了宰執位置,而且由於他們和皇帝的特殊關係,從小養成的信任依賴感,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國家的政策走向。
你怎麼處理的?
就在她瀕臨暴走,快要失控時,王岩叟等人突然間消失了,這伙無法無天又臭又硬的傢伙沒有任何徵兆,閃到了一邊去,再不說話。高滔滔鬆了口氣,終於還是她贏了,就算再難蘇軾還是保下來了。哼,臣子就是臣子,怎麼可能較量得過她呢?
程大人說的是有根據的,這是漢朝名人叔孫通定下的禮儀,是很有名的啊。
他是個非常特殊的孩子,在人類的歷史上早熟的孩子、早熟的皇帝是有的,可是從來沒有人能在他這樣的年齡上做到他那樣的理智、堅忍、深沉,把所有一切都深深地埋進了心底,除了極少數的幾個尖端時刻,從來不會讓任何人看到自己的情緒波動。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清貫穿宋朝,主導當時華人生活的理學的根本性質——說一套,做一套。對己寬,對人嚴,勇於對任何人批判,且批判時不管時間、場合、身份、地點。
賈易的努力終於有了成績,所謂的蜀黨垮了,黨魁離京出走。只是在成功之餘,他也給自己和老師程頤爭取到了一個名稱——「洛黨」。以君子甚至聖人的名義打擊小人是別想了,下場比蘇軾一夥還要慘。蜀黨方面蘇轍還在京城裡,不久之後升到了宰執的位置,成為元祐名臣。洛黨全體離京不說,還得罪了整個朝廷,直到北宋滅亡,也再沒有翻身的機會。
賈易爽了,他在開封城裡達到了目空一切、神阻殺神的境界,以一介言官做到這樣,絕對是300年宋史里獨一無二的人物。
怕了你,不玩了,我躲行不行?
在宋朝的歷史上,北宋、南宋各有一位皇后是極品,她們沒說沒管,無論什麼事、面對的是什麼人,她們都敢第一時間齜牙咆哮。南宋那位到時再說,北宋的就是這位高女士。她剽悍到了何種程度,有件事表現得很生動。
官員大隊啞了,面對這個囂張的掃興人,得怎麼辦呢?換一個人。哪read•99csw•com怕他是帝師,這時也是自找沒趣,官大一級壓死人,當面斥責、背後出招,哪一種都能讓他不死不活。可程頤就不同了,他是理學宗祖、當代大儒,尤其還端出了孔夫子,從哪一點上說,都動不得。
程頤什麼事都管,比如春天到了,萬物復甦花木繁茂,哲宗在深宮中憑欄觀景,隨手摺下了一根柳枝。程頤瞬間出現,喂,你太殘忍了,春天是生命的季節,每一種生物都有生長的權利,哪怕是一棵柳樹。你是上天之子,要仁慈,要博愛,要像愛你自己一樣愛柳樹,之後像愛柳樹一樣去愛你的子民,這樣才是好皇帝……
這種話趙匡胤很喜歡問,比如他進佛寺時就曾問過和尚,我用拜佛嗎?很明顯是要和佛祖比比大小。和尚很識相,笑嘻嘻地回答:「現在佛不拜過去佛,您不用拜。」
透露個小秘密,幾年前的某個夜晚,我正在屋子裡發獃想心事,一個朋友來找我,說被他女朋友當面無視了,鬱悶得深夜暴走,很想撞牆。
這種快樂沒保持多久,很快她就會知道王岩叟和他的同志們有多大的能量,蘇軾的事對他們來說真是不值一提。甚至他們這時候閃開,也是有預謀的,爭吵的重心轉移了,另一位牛人登場,實在沒必要攪局。
比如司馬光的葬禮。
換了法令,只是國家的利益受損;而黨派之爭,會讓國家的基礎垮台。官員們陷在派系爭端的漩渦里,一天到晚提防著暗算,根本沒心思也沒精力去干本職工作。能在這樣的氛圍里出頭的,都是些害人的高手、搞事的精英,哪還會有正經工作者立足的餘地?
說實話,賈易真是很高明,他做了件劃時代的事。在這之前,習慣上人們總說王安石的新法集團是新黨,司馬光為首的反對派是舊黨。但這隻是習慣上的,官方不認可,當事人也不認可。往前推幾十年,慶曆新政時也提出過結黨問題,可爭來爭去都只是些名詞解釋。
拋開上面的真實性,「道理最大」就是理學家們的核心力量。這些人披著宋朝的官服,口中念念有詞忠君愛國,可是在行為上敢於做一切他們認為對的事。比如程頤在現實中的身份不過是個有光明的未來,可眼下還只是個低官階的芝麻小官,他就敢上管君、下管臣。
整個大殿沒人能說出什麼話來。
黨派,是宋朝最忌諱的東西,誰沾上了邊兒,誰就是自絕於人類社會。以范仲淹之賢、歐陽修之名、韓琦之威,也落得灰頭土臉,何況是文彥博之流。
這個傳說在宋史里非常有名,一直被幾十年後縱橫宋朝唯我獨尊的理學家們奉為源頭。至於真實性嘛,沒法證明。宋史里這樣的手段太多見了,哪個宗派想達到某些目的,總會穿越時空,找些無敵型的名人添加資料,讓自己的行為神聖合法。
平心而論,他達到目的了——「今朝廷欲師仁宗之忠厚,懼百官有司不舉其職而或至於媮;欲法神宗之勵精,恐監司守令不識其意而流於刻。」
可是程頤的聲音出現了,一個好皇帝都是不好女色的,女色……嗯,孔夫子曾經曰過,這是一個男人的天性,所以要從小抓起,哪怕你只有9歲。
這時就看出了王大人和賈、朱兩人的區別,無論是賈、朱兩人,還是四川籍的呂陶,從傳統上來說都是宋朝官場上的邊緣勢力。河南自古文風不盛,川人從蘇軾開始才走出低谷,怎麼能和王岩叟相比。他有自己的圈子,那一直以來都是北宋官場的核心力量。
大帽子壓過來,蘇軾馬上反駁。第一,這個題目切中時弊,哲宗時代處在岔路口上,宋朝要往哪裡走,是當前最重要的事。何況館閣人員是未來的頂級高官,他們參与進來,正是為將來打算。第二,他不是只出了這一道題,這道之所以當選,是由皇帝欽點的。
因為聖人很自尊,在給學生講課時,永遠都是坐著……當有人問他,文彥博以四朝元老身份都要站著時,你坐著合適嗎?
她實在是個有激|情的女人!
曹太后答應了,她覺得很不好意思,高滔滔是她的外甥女,三從四德當年也是學過的,現在居然嫉妒到了這種地步,讓丈夫連一個小老婆都沒有,真是有辱家風啊。
她想做,她才會去做,這是元祐時期的鐵律,唯一的主旋律。這時王岩叟明知道她是蘇軾的後台,仍然動了蘇軾,沒有效果之後,居然直指後宮,把事兒挑明,給她曝了光。
高滔滔女士很憤怒,她很不理解為什麼到現在還有人敢挑釁她呢?比如這個王岩叟,一個普通京官而已,居然敢用她孫子的名義來警告她。
汝州團練副使。
傳說100多年前北宋剛剛建國時,開國皇帝趙匡胤曾經和第一位首相趙普有過一段對話。趙匡胤問:「天地間什麼最大?」
自從高滔滔因為蘇軾的事和言官們較量了之後,大殿就變成了菜市場,太皇太后和言官們隔著一片竹簾互相指責,高一聲低一聲,誰也不服誰,哪怕是宰相呂公著、名臣范純仁這種等級的人來勸架都沒用。高滔滔實在是九九藏書快氣瘋了,怎麼就掐不死這兩三隻小螞蟻呢?!
她想得美,高滔滔和她徹底平級。你派人來傳話,我把話原樣遞迴去。就說趙十三的事我做主,老人家自己管自己的吧!
之後王岩叟一派突然撤退,程頤也被趕出京城,洛黨的勢力一下子崩盤了。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換誰都會低調做人了吧,比如朱光庭就閃了,可是賈易沒有。
很奇怪吧,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在「蜀黨」這兩個字上。
這個題目怎麼樣呢?
哲宗忍。
宋朝是最風雅的時代,截止到司馬光去世,北宋官場是一種雍容端穆的氣質。每一個官員都講究舉止禮儀端莊,哪怕身為宰執,都會因為發言時聲音過高丟官罷職。
蘇軾一下子站了起來:臣雖不才,尚知自愛,並不敢結交親貴,圖謀官職。說這話時他很痛心,陞官不是官方的意思,就只剩下了同僚、上司的推薦,這對他來說是種侮辱,還被太后當面質問。
王岩叟大怒!
程頤接到消息之後很沉默,他沒有帶著教材回家,而是走出翰林院,到四處走了走,最後轉到了議事大殿。他看到當時國家的主要領導人都在忙碌中,像高太后了、宰相呂公著了,都在處理公事。見到了這一幕,程頤突然間憤怒了,而且瞬間達到了無法遏制的程度。
敢情他出手了居然還比不上賈、朱兩人。聖旨赦蘇軾無罪,是指有罪而不罰;追回了赦免詔書,那是認為蘇軾根本就沒犯罪,言官們指責錯了。
去弔唁嗎?你們都錯了。程頤以一貫的教育家嘴臉給宋朝的頂級官員群落上集體大課——孔夫子曾經曰過,如果某天悲痛哭泣過,就不能再尋歡作樂(子於是日哭則不歌)。你們剛剛在皇宮裡歡樂過,這時再去司馬光府上弔唁,是對亡靈的不尊重。
那女孩兒對著月亮說她最愛的是蘇東坡,那個有才、專情、人性各方面都完美的偉人……我聽著心裏都難受,這麼好,你嫁他去得了,還出來逛什麼街嘛。對不起,我也犯酸了。
給小皇帝哲宗當老師。
我給它讓了路。
以此理論,文彥博實在該吐血。元老的恭敬,在程頤看來是種自保的手段,是向皇帝表現臣服。那麼隨意一些,甚至強硬一些的,都要去死了?宋朝有那麼黑暗嗎?而老師的尊嚴,是由擺架子擺出來的,強迫別人不得不尊重的。
能做到這一點,是宋朝建立以來獨一無二的,其效果非常驚人,他得到了司馬光的尊重,地位超然到沒有拘束。
你知道為什麼會升得這樣快嗎?
她丈夫一輩子只有她一個老婆,這可不是宋英宗本人的專情指數太高,實在是高滔滔太狠了。某年某月英宗突然春心萌動,想搞些小動作,想想不敢,他走了個迂迴路線。儘管他很不喜歡繼母曹太后,但還是請她老人家求個情,讓他娶個小老婆吧。
這樣大的面子,換誰都能滿足了吧?賈易不,他轉身回家寫奏章,文彥博、呂公著、范純仁都是蜀黨的幕後老大,就是他們在攪風攪雨,讓宋朝不得安寧……
如今何職?
翻譯成普通話是,現在朝廷想恢復仁宗時代的忠厚風格,但是怕沒有壓力官員們得過且過(媮,苟且),想延續神宗時期的勵精圖治,但又怕各大監督部門不能真正理解,執行得過於峻刻嚴厲。
這一點在司馬光弔唁事件上也得到了體現,蘇軾諷刺得輕描淡寫,程頤離去時口無惡言,仍然保持了各自的風采。只是私底下怎樣就不好說了,比如在翰林院內部。
他的名聲和司馬光一樣在這15年間突飛猛進,首先一大批弟子成才了,職位最高的已經是宋朝的台諫官員;其次他的學問終於形成了體系,對於儒、釋、道三家的經典有自己的感悟,理學始祖的地位確立了。這是巨大的成就,從民間影響到官場,除了極個別的某些怪物之外,沒有誰不對他頂禮膜拜。
曹太后就管自己去了,她賢良忍讓了一輩子,終究不能和外甥女叫喚吧。之後高滔滔就明白了,身處在她這個時代,皇宮裡的位置,只要她變得囂張,註定了天下無敵。
生來的死冤家,早晚出事。
拿起筆的蘇軾是個可怕的存在,就像同樣一句我愛你出自如花姐姐或者包租婆是截然不同的,同樣的事,由蘇軾來闡述完全有兩個結局。
聖人程頤耐不住寂寞,他有了新表現。
所以大家有多遠躲多遠,哪怕吃了虧惹了氣,都拒絕再玩。
截止到這裏,看似高滔滔做了件大快人心的事,趕跑了瘋狗,清理了官場。可是,這是她在元祐年間犯下的最大錯誤,其危害性比廢除宋神宗的新法還要嚴重。
回頭說賈易,貶到外地之後,他咬人的境界再次提升。咬在當面算什麼,遠隔千里仍然入骨三分才是咬中的極品。蘇軾真不知是前世做了什麼壞事,這輩子惹到了這位老哥,他被一封封來自懷州的彈劾公文搞得焦頭爛額。反駁吧,賈易求之不得,下一封彈劾信的理由有了;沉默吧,更讓人抓狂,顯得理虧是一回事,堂堂蘇東坡,當代文壇盟主,居然被人罵得九_九_藏_書低頭不語,實在太憋屈了。
他可以和司馬光平等論交,雖然身在舊黨,可絕不會對任何高官假以辭色。因為這種地位,司馬光給他安排了一個更加超然、神聖的工作。
某些人是誰呢?整個官場都知道,可沒人敢說。這是蘇軾的最大護身符,只要有這個人在,天下雖大,卻沒一個人能傷害到他。
大怒之下,他轉身就走。還好他理智尚在,沒選擇和蘇軾單挑,和宋朝第一文豪打嘴仗,他鐵定當街吐血。程頤走了,官員們比剛出皇宮時興緻更高,一路踏歌走向司馬光的靈堂,集體行禮,然後各回各家。
他請皇帝注意,賈、朱兩人是河南人,都是程頤的弟子,程頤和蘇軾在百官去司馬光府上弔唁時曾經出現過這樣那樣的情況,很明顯是自成一黨,欺負他鄉人。
御筆親點,應該沒事了吧。事情大了,諫官是什麼,每天的工作就是想著怎麼挑皇帝的錯,蘇軾想抬出皇帝來壓人,純粹是妄想。
蘇軾很開心,他決定出個有難度、有力度、切實際、能發揮的題目,一句話,得體現出他蘇軾本人的性格、水平。
宰相大人,對,說你呢?呂公著,別看別人,你知道你的問題嗎?
這個詞出現之後,呂陶立即落荒而逃。他主動辭去了言官職位,連京城都不待了,申請調到外地工作。在他想來,這樣他所謂的蜀黨身份,連帶著蜀黨是不是存在都不言自明了吧。
卻不料高太后說:升你的官,是神宗皇帝的遺命啊。他當年吃飯時看文章,看得入迷,每當那時,內侍們都知道那一定是你寫的。他說你是奇才,只是可惜沒來得及召回你,他就去世了……
哲宗很安靜。
王岩叟。
到了這步,大家都看清了,這就是傳說中最無賴、最兇殘的招數——瘋狗咬人。使出這一招的人,根本無視一切的行為規範,想咬就咬,有咬無類。那麼事情簡單了,瘋狗都得亂棍打死,賈易一個小小的言官,這樣犯眾怒,咔嚓了他不就得了?
最後終於讓終極大boss看不下去了,高滔滔,再這樣下去,她都要失去優越感了!太皇太后親自下令,命首相嚴懲,把他趕走。呂公著等的就是這句話,以黨派為護身符,也只有皇權才能出面制裁。賈易被貶職,出任懷州。
這三種淚水各有緣由,時間長了才會看清楚。現在只說這件事,到底是神宗愛蘇軾,還是高太后本人喜歡呢?
時間久了,蘇軾筋疲力盡,放下了京城裡的事業。說實話他被高太后感動了,一心想做點實事回報她的。可是挺不住了,他也要求外放,到地方上躲清靜。
去給司馬光弔唁。
是。
無論怎樣那也是一位黨魁,是飄揚了十幾年的一面旗幟,不管心裏面怎樣腹誹,還是得做出這起碼的尊重的。只是突然間他們被一個人攔住了。這人非同小可,在名聲上驚天動地,在職務上前途遠大,在行為上枯燥無味,在官場上堪稱警察。
他所堅持的理學信念是什麼?
這四個字說白了就是將心比心,把別人當自己一樣對待。大家都是中國人,相信都認可這一條吧,這是傳統美德、保持社會良知的標準。但到了程頤的手裡,就出大事了。
可文彥博發揮餘熱,放著洛陽的超級大宅不享受,堅持陪在小皇帝身邊。他是真正的守禮伴君,以快90歲的高齡,只要小皇帝出現,他必定躬身站立一絲不苟。時間長了,程頤的麻煩就來了。
聽到這番話,很多人都搖頭。一年前程頤和文彥博還在洛陽稱兄道弟,這時轉眼間就不留情面。果然是聖人心海底針,誰也猜不透。
這世上有些人是極特殊的個案,他們活著時是人間的妖孽,死了之後仍然是個噩夢,不管是什麼事,只要和他們沾上點邊兒,立即就變味了。
比如哲宗穿戴整齊走向課堂,準備接受教育。程頤拿起書本,卻突然問:喂,你昨晚洗澡時是不是腳邊有隻螞蟻?
哇哈哈哈,全開封的官員們都拍案叫絕,蘇軾罵人都這麼有水平!實在是高!程頤在沒進京之前,不管有多大的名望,本質上就是洛陽伊水邊上的一個農民,鏖糟陂里,虧他想得出來。
程頤有自己的解釋——他是四朝元老,必須得恭敬;我是個布衣百姓,不自重些,誰會把我當盤菜?
在最後這一點上,不用到南宋,北宋這時程頤的學生就完全達標了。賈易,不久前他和朱光庭一起修理蘇軾,在修理的過程中他意外地得到了王岩叟等人的大力支持,儘管如此,還是失敗了,蘇軾躲在高太后的背後逍遙自在。
這又是一位言官,本來和蘇軾沒有任何瓜葛,可他對蘇軾的指責是最可怕的。蘇軾罪不可恕,他在本質上壞掉了。首先他把兩位皇帝的業績當考題,任由臣子們評判就是錯的。當錯誤發生后,又把責任推給現任皇帝,錯的就不只是業務能力,還有道德品質!
呂公著不說話。
蘇軾痛哭失聲,太后、皇帝也都流下了眼淚。
比如9歲的哲宗一覺在深宮裡醒來,突然發現圍在身邊的不再是昨晚之前的姐姐妹妹,而是一律年過5九九藏書0歲的大姨媽。這是怎麼回事,他很想尖叫,很想怒吼,他身上流著激烈如火的神宗的血,絕不是任人擺布隨意揉搓的懦夫孬種!
只是很奇怪,他在區別自己和文彥博之間的不同時,表現得很個人啊,他很清楚怎樣給自己爭地位,那時可看不出他和凡人有什麼不同。
哲宗恢復了安靜。
當然她絕不會去想,王岩叟是言官,別說她只是太皇太后,就算是皇上本人,也是照說不誤。問題是,皇帝在高滔滔的眼裡什麼都不是啊,這一輩子她見得最多的就是皇帝,上至仁宗、英宗,下至神宗、哲宗,哪個都拿她沒辦法,一向無法無天慣了的,突然間被個小小的言官頂撞,她很不適應。
比神靈都大了,天地間還有比皇帝還牛的嗎?答案只此一個——皇帝!
可惜當她把手伸到皇宮之外后,遇到了另一群人,宋朝的言官。尤其是王岩叟和他的同志們。就是從這一刻起,宋朝金鑾寶殿上的風氣變了。從前君臣之間雍容大度,哪怕是討論生死大事,也都風度閑雅,別說是措辭不妥,哪怕聲音大了些,都會被人鄙視。
哦,您知道……既然皇上病了,太皇太后怎麼能單獨垂簾聽政呢?
他堂而皇之地擋住了宋朝的官員隊伍,在這個隊伍里有宰執、有兩制、有三司、有台諫、有親貴,哪個都是他碰不得的,可他站得非常穩,面沉似水。
可是她憤怒,誰規定的理虧就不許生氣?在她的心裏,這是又跳出來一個挑釁的,程頤,虧你還是司馬愛卿推薦的人,居然這樣頂撞哀家!很好,看老身怎樣虐待你……正在醞釀情緒,程頤已經掉轉了槍口。
當天程頤威風凜凜地下殿走了,背後是一片哭笑不得的目光。這人不是熱出病了吧,如果高太后要篡位了,像武則天一樣殺子滅孫,那麼這樣搞很正常,大家都會為程頤歡呼鼓掌。真爺們兒,你有種。可是這時宋朝的天下很穩,哲宗根本沒危險,你整得像政變一樣,有必要嗎?
神宗愛才,烏台詩案不殺蘇軾是證明,但要說他有遺命召蘇軾回京重用,就是搞笑了。他病危后連皇太子的冊立都說不出話來,還有安排蘇軾的閑心?退一萬步講,真有這樣的命令,高太后就一定會執行嗎?笑話啊,她這樣聽兒子的話,還會抹殺兒子一生的事業印跡嗎?
翰林學士。
沒有王法了嘛!
歡笑在繼續,在人們的心中,甚至在蘇軾的心裏,這隻是一時的調笑,人生是需要嘲笑以及自嘲的,這本是社交的一部分。可是誰能知道呢,就是剛才的這些小玩笑,讓北宋走上了滅亡之路。
後面的事才讓她真正地受辱。在她想來,官面上她是當時的皇太后,宋朝女性第一人,法定的號令天下;從私人角度上說,她是姨媽。無論怎麼說,高滔滔都只有聽話的份兒。於是她派了個內侍去,替她傳了這個話。她滿心以為,高滔滔會按規矩辦事,除了無條件接受之外,還得親自到她宮裡來一趟,表現出認錯的態度。
帝師、侍讀平時都在翰林院坐班,蘇軾、程頤每天都要見面,午飯也得一起吃。廚子們開始作難了,河南的老夫子仁慈得像和尚,從來不吃葷,他們得給做素菜;出身美食之鄉的蜀川蘇學士卻是位舉世聞名的饕餮,此人無肉不歡,就算在流放的途中,也想方設法吃豬肉。
好!程頤擊節叫好,學生開竅了。你終於做對了,由柳樹到螞蟻,它們都是生命,都是你的子民,你終於愛護它們了,你要終生這樣做……
平心而論,程頤也有他的可取之處,比如說工作認真。他每天準時出勤,到班之後不說笑不打鬧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這本是很好的,可要命的是他還有另一條原則。
賈易說,不行。你就是蜀黨,哪怕到地方上當官,離著蘇軾十萬八千里,你也是蜀黨!這時終於有人看不下去了,欺負人也要有個限度。當朝資格最老的元老文彥博、首相呂公著、前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純仁,這三位最有號召力的人出面,勸賈易適可而止,差不多就行了。
在不久前把小皇帝三番五次地調|教之後,程頤的教育範圍擴大了。先是四朝老臣、活化石級別的人物文彥博成了典型。文大佬這時89歲了,這個數字在古代是個恐怖的存在,一般來說這種年紀都可以去冒充神仙了,俺長生不死。
他深深地躲在垂簾之後,冷冷地看著周圍的一切。他把什麼都記在心裏,像一具灰色死寂的孩童石像,默默無聲地生存著。
考題事件涉及了祖宗,小皇帝是不能沉默的。官方在上一次賈易、朱光庭彈劾蘇軾,蘇軾作出口頭答辯時,給出的處理結果是赦免蘇軾無罪;這一次蘇軾筆答之後,官方把上一次的聖旨收回來了。
他居然能影響到聖旨。
哲宗請假了。
伊水河畔程老夫子——程頤。
四位皇帝因為各自的原因都對她無可奈何,從曹太后開始到宋哲宗的皇后,三位皇后因她鬱悶終生,連帶著哲宗的婚姻也毀了進去。這種幾十年如一日的獨霸習慣,早就讓高滔滔變得極度自信。她是唯一的,她是不https://read.99csw•com可爭執的,她是不可仰視的!
哦,大家的眼前一亮,還有這樣的內幕。可是轉眼間看向呂陶的目光也變得複雜了,沒別的,因為呂陶本身是四川人……
你們要去哪兒?
鬱悶的是,宋朝最大的這三位大佬,居然默默無聲地退了回去,他們忍了。而所有的大臣們就像有了默契一樣,誰都不再出面,隨便賈易想怎樣就怎樣。
可是趙普想了很久,給出了另一個答案——「道理最大。」
蘇軾更小心:是太后的賞識。
就算呂陶為蘇軾說話,提出了籍貫問題,也只是隱約地透露了點官場的潛規則——鄉土社火。這是無可厚非的,誰的老鄉誰不親呢?可沒想到賈易借題發揮,突然間提出了黨派劃分。
程頤是北宋歷史上文憑最高的帝師,哲宗只有9歲,處於最理想的接受教育的年齡,這樣的組合非常讓人期待,他們一定會產生火花,積極互動,成為一對親密無間的師生的。
沉默中有人打了個哈哈:「孔夫子是說過哭的當天不能歡樂,可沒說過歡樂那天不能哭嘛。」搞個小怪,閃出個台階,大家都退一步多好。
這時官員隊伍里走出了一個人。前面說過,這世界很大,以程頤的神聖光環,也仍然有極少數的人不怵他。這人就是其中之一,現任翰林兼侍讀蘇東坡。
他堅持真理,一絲不苟,於是也同樣要求別人,這才符合他社會道德標杆的身份嘛。這是理學派系的看法。雖然迂腐,但是可愛,一個拒絕腐蝕的人,一個純粹的人!
高滔滔一下子呆住了,她突然發現自己沒法回答。不管她有多剽悍,怎樣以母改子、以祖欺孫,她都不是宋朝的合法主人。所謂垂簾聽政,簾後邊必須是兩個人,她的位置不許超過小皇帝的龍椅。
他真的像要求自己一樣去要求別人了。話說開封城裡的六月天,熱得跟印度的新德里一樣,很多人或中暑或傷風或腹瀉,皇帝與民同「樂」,小哲宗也得了皮膚病。這實在太難受了,他是皇帝,只要出現必須全套穿戴,想想全身發癢,還罩著隆重的龍袍,這日子還能過嗎?
言官隊伍里集體喝彩,王大人威武,同樣是言官,看人家這力度。蘇軾也知道危險了,這次他沒再口頭答辯,而是拿起了筆。
官場的噩夢開始了,宋朝在這時開始變味兒。
高滔滔知道,至少是有必要往外踢人了。程頤被罷免帝師,降職成侍讀,沒幾天又被貶出京城。聖人的京都生活結束了,他留下了一大堆的疑團,在學術界、政治界都引起了經久不息的爭論。比如說,他真的是推己及人嗎?
賈易、朱光庭加大力度,製造輿論,一定要蘇軾低頭認罪。這時終於有人看不過眼了,另一位台諫官呂陶出面,他認為蘇軾的考題沒有問題,宋朝是允許大臣說話的,就算仁宗、神宗活著的時候,也時常有人挑他們的錯,為什麼這時就不行了呢?明顯是有人別有用心。
他走到了垂簾前,板起了臉問道:太皇太后,皇上病了您知道嗎?
考題剛一公布,立即有人跳了出來。賈易、朱光庭,這兩人是台諫官,他們彈劾蘇軾大逆不道,這個題目嚴重污辱了仁宗、神宗。一個是苟且,一個是峻刻,我們至高無上的皇帝就是這樣的嗎?
司馬光府啊。
程頤冷冷地盯著他,你知道怎麼當宰相嗎?宰相手冊讀過沒?皇上生病了沒上朝,你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你失職;知道而不問候,是不忠。你自己說,你是失職呢,還是不忠?
事實上有苦自己知,哲宗恨不得他立即去死。
瞬間大笑,在場的每個人都學識豐富,叔孫通……那是漢朝時蒙冤被斬首的一個衰人,程頤學誰不好,非得向這樣的例子看齊。
事實上,從這時起到程頤被踢出開封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讓人猜不透。
推己及人。
年底十一月,館閣人員的考試開始了,兩人又鬥了一次,程頤還是輸家。作為當世第一大儒、理學始祖、帝師的身份,館閣考試的出題人竟然不是他,而是嘻嘻哈哈伶牙俐齒的蘇軾。
可是程頤不退,他是理學宗師,講究的就是誠心正義、無愧天地,最厭惡的就是這類油嘴滑舌投機取巧的東西。他怒了,站在當街堅持真理,無論怎樣都不放官員們走。
高太后問:大學士進京前的職務是?
那麼他的才學呢,孔孟之道的新解,不正是請他來當老師的根本嗎?在他心裏,這些竟然都沒什麼分量,都沒法給他帶來自信,他得去另找辦法硬充身份,才能自尊。
王岩叟說:「願陛下不以牽制之愛而奪是非之正,天下幸甚!」希望皇帝不要因為某些能影響你的人的特殊喜好而混淆視聽,這樣天下才會有福。
高氏很奇怪:我當然知道。
非常不好說,每件事都有不同側面的體現,每個人又都有各自不同的視角,所以說到底,就看什麼人想從什麼角度去說事了。
程頤哪兒受過這個,蘇軾在他的眼裡一直是個油嘴滑舌的極品市井小調的高人,青天白日之下竟然敢對他無禮!
不適應的結果是,她使出了之前戰無不勝的必殺招數——撒潑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