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六章 金縷衣的秘密

第十六章 金縷衣的秘密

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於後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清代後期,旗袍也為漢族中的貴婦所仿用。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繡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史書記載,鑲滾之費更甚,有所謂白旗邊、金白鬼子欄干、牡丹帶、盤金滿綉等各色,一衫一裙鑲滾之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鑲條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綾綢,新時離奇,變色以後很難拆改。又有將羊皮做襖反穿,皮上亦加鑲滾,更有排須雲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清初滿族婦九_九_藏_書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女不纏足不著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旗裝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點外,不同時期的組合特徵仍比較鮮明。
看過《後宮甄嬛傳》第三十一、三十二兩集的朋友們,一定會注意到下面的情節:陵容一朝得寵,炙手可熱,更得御賜金縷衣。
1968年滿城漢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這裏,就九九藏書有個問題:金縷衣,是人穿的衣服么?
乾隆年間:婦女著鑲粉色邊飾的淺黃色衫,外著黑色大雲頭背心。裙邊或褲腿鑲有黑色繡花欄干,足著紅色弓鞋。也有著朱衣,袖邊鑲白緞闊欄干,足著紅色繡花鞋。也有的著鑲有黑邊飾的無領寶藍色衣者,襟前掛香牌一串,紐扣上掛時辰表、牙籤、香串等小物件。也有的在衣服外面結桔黃色帶子,垂在腰胯兩側與衫齊,帶子的端頭有綉紋。也有的著白紗汗衫,黑褲紅腰帶、紅肚|兜,鞋後跟有提舌。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綴玉衣服」。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後用為殮服。由於等級不同,玉衣有金縷(帝王級)、銀縷(諸侯王級)、銅縷(公侯級)之分。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到目前為止,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中國有服裝之美https://read.99csw•com,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中華民族是個注重服飾的民族,古代服飾不僅美輪美奐、賞心悅目,而且能彰顯身份、區分尊卑、契合禮儀。服飾背後體現著豐富、獨特的傳統文化底蘊,大有文章。
清代宮廷服飾的來源,除一部分荷包等小物件由后妃、宮女閑暇時手工製作,其餘大半則由江南三織造承擔。三織造局,即江寧、蘇州、杭州織造局,是宮廷服飾的主要原料產地和服飾製作處,于順治年間設立。三處織造各有所長:江寧以妝花織造取勝,蘇州擅緙絲,杭州以刺繡見長。江寧織造主要承造大紅蟒緞、大紅緞匹、金拆纓,專門制織各種制帛,各色駕衣、絲綢和線羅等。宮中御用之錦緞,大多由南京製造,由於其錦緞美似雲霞,而被稱為「雲錦」。雲錦諸品種中的妝花是一種以挖梭為主要顯花手段的重緯織物,其色彩可高達三四十色,且不論經緯向均可隨意配色,還加飾了大量金銀線,錦面達到逐花異色、金彩輝映的效果,九*九*藏*書是我國織錦技術最高成就的代表。宮中所用的緙絲、刺繡品多產於蘇州,蘇州織造常承擔各種綉活和各類布匹的採買。其絲織品分為「上用」(帝后專用)及官用(賞賜王公官員)兩類,絲織品有綾、羅、綢、緞、紗等,尤以織宋式錦著稱。杭州織造局主要織辦紡絲、綾、杭細、各色絲線和長短不一的畫絹等,主要絲織品有綢、杭紡、杭綾、帛等,杭州織造「用絲皆重」,由於絲質好,故而持有輕薄柔軟的特色。
《金縷衣》本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據說元和(806~820)時鎮海節度使李錡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見杜牧《杜秋娘詩》及自注)。歌詞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作或李錡作,是不確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惜取:珍惜。堪:可以,能夠。直須:儘管。直:直接,爽快。莫待:不要等到。韻譯:我九_九_藏_書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原北京燕山華爾森實業集團法人謝根榮將自己保存的玉片交給北京中博雅文物鑒定中心主任牛福忠,由其串成玉衣,牛福忠自稱「並不值多少錢」,圈內人給這種仿製玉衣作價不過1萬元/件。之後牛福忠找到包括王文祥(中國收藏家協會原秘書長)、楊伯達(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富緒(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原主任教授)在內的5位專家,專家對「金縷玉衣」寫出文字說明,稱其估值為24億元。這份文字說明成為謝根榮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的憑證。持有者藉此從北京建行5家支行騙取貸款6.6億余元。事件一出,各界一片嘩然。
康熙年間:貴族婦女流行一種身著黑領金色團花紋或片金花紋的褐色袍,外加淺綠色鑲黑邊並有金綉紋飾的大褂。襟前有佩飾,頭上梳大髻,也有包頭巾樣式。侍女是著黑領綠袍,金紐扣,頭上飾翠花,並有珠璫垂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