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62章 「明」的成功境界

第62章 「明」的成功境界

在這個已經失去效仿意義的故事中,夏生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還未諳世事的明,他知道自己參加科舉會落榜,卻不知道自己當了和尚,會給自己的父母帶來災難,然而正是因為他不知道這後面所發生的一切,所以才會一帆風順地做得了高官。如果他預先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那麼,他肯定不會達到目的。因為倘若他為人過於精明,寺廟的方丈也不會允許他把持錢財。總之,他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己無法預測未來的前提之上,卻順應了人際關係博弈的最基本法則。
夏生果然這樣做了,他剪光自己的頭髮,手持剪刀佯作自殺,強迫老方丈收下了他。從此夏生就在廟裡吃齋念佛,而狡猾的書童,又趁機要求夏生寫一封決絕的書信給家中,表示他此生再也不會回去了。然後書童帶著這封信和趕考用的盤纏,獨自回去了。回到家中,家人聽說夏生在途中放棄了科考,割斷塵緣,竟然落髮為僧了,父母驚駭已極。書童假意相勸,還做出要帶人去勸說夏生還俗回家的樣子。就這樣一番做作之後,眼見得夏生的父母受此打擊,身體與精神漸漸倦怠,書童趁機侵吞夏生家的財產,又過不久,乾脆將夏生的父母趕出了家門,另使錢賄賂官府,夏生父母求告無門,從此書童就作威作福起來。
一旦他們不需要為未知的結果負責,那麼,當他們選擇行動的時候,只需要遵從本性的召喚,順應人際關係博弈的態勢上下起伏,當所九_九_藏_書有的心智耗盡,最後留下來的,是隨波逐流、無為而治的至高人生境界。
途中,他們到了一座廟中休息,這座廟在山東境內,廟堂極其宏偉壯麗。廟裡有許多和尚正在念經打座。有知客僧帶著夏生及書童到了客房,見知客僧退出,書童突然放聲大哭起來。夏生問書童為什麼哭,書童回答說:「人生就像是閃電朝露,富貴是那麼地短暫。聰明的人應該及早辨明死生大計,從此皈依佛門,才是智者之舉。」夏生雖然是主人,可是讀書的時候,遠不如書童聰明,聽了書童的話,他果然心有所動。於是書童趁機繼續勸說,最終說服夏生去找廟中的方丈,苦苦哀求落髮為僧,卻不曾想,方丈一口回絕了他。
當漢武帝讀到張合的奏章的時候,他剛剛病愈,正在驅車前往甘泉宮的路上,途中發現樹木未經修剪,知道這項工作是由內史義縱負責,心裏想,莫非是義縱認為我病了之後,就不會再起來了嗎?從此對義縱起了殺心,就以張合的上書為由,另外又指責義縱違抗聖旨,殺死了義縱。
朝中有幾名大臣氣憤不過,就商議共同上書,彈劾義縱。當時商議這事的共有五名大臣,其中有一個叫張合的年輕郎官,雖然他也知道奏章一上,很有可能會立即遭受到義縱的報復,但迫於情面,又擔心同僚譏笑自己怕死,就硬著頭皮上了書。
在回來的途中,夏生還以官員的身份,又回到了那座寺廟裡禮佛。九*九*藏*書寺中的和尚。做夢也想不到他就是夏生,還告訴夏生說,廟中有一個俗名姓夏的高僧,就在幾年前已經成佛了。夏生聽了之後,付之一笑。
義縱被殺,彈劾義縱的張合因此而晉陞。另幾名大臣得知之後,捶胸頓足,後悔不已。可是他們太明白事理了,明白過度,就是世故,就會對自己所介入的事情有一個理性的判斷。然而官場之上的人際關係博弈所遵循的從來不是理性的法則,所以這些人註定喪失晉陞的機會。
事實上,在歷史上,如夏生這般難以預知結果的行動,在所多有。例如,漢武帝時代,有一個名叫義縱的酷吏,此人嗜血如狂,他曾出任定襄太守,到任的當天,突然封閉了定襄監獄,將獄中輕重犯人兩百余名,以及正值午飯時來給犯人送飯的家屬,以「為死囚私自解脫枷鐐」之罪名,不由分說,全部處死。如此不問青紅皂白的屠殺,卻贏得了漢武帝的歡心,竟將義縱名列九卿。
幾年之後,新任知府到任,夏生的父母已經很蒼老了,每天在街頭乞討,聽說來了新知府,就去告狀。書童也急忙騎了高頭大馬,穿著光鮮的衣裳,帶著家丁去賄賂知府。到了衙門,卻被衙役們不由分說,將他從馬上捉下。書童大聲喊叫,聲稱自己是送賀禮而來,不應該這樣對待他。這時候知府走出來,身著華麗的官服,官帽上的兩翅微微顫動,一直走到書童面前,問道:「你不認識我了嗎?」書童抬頭一九_九_藏_書看,登時駭得魂飛天外,這新任知府,竟然是早已做了和尚的夏生。
這是因為,處在這個狀態之中的年輕人,還不具精確研判時局走向的能力,他們知道正在發生些什麼,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可是由於他們的自我人格仍然不具有將他們的意願與現實清晰區分開來的能力,所以他們也就缺乏進一步思維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始終弄不清楚,一旦他們採取行動,事情就會因他們的介入而發生變化,他們不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無法為此承擔責任。
歷史上還有一個有名的「八板子將軍裴聿」,此人按照「明」的法則行事,只管按責任行事而不計後果,結果連升了八級,成為官場上一件大事。
此後,夏生將寺中的金銀事先藏好,然後悄悄地買來俗家的衣服,在一天夜裡將僧鞋脫在井口邊,換上俗家服裝,帶著銀子,悄然去了京師。到了京師之後,他先在吏部做一名雜役,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吏部的要員,不久就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外放的肥差,終於在這一日衣錦還鄉了。
明白了這一切的前因後果之後,書童面如死灰,伏地待死。夏生卻說:「你雖然該死,可是我打聽到,你除了奪我的家財,欺凌我的父母之外,並無其他劣跡,如今我父母肯饒你不死,本官也可網開一面……」書童聽了,大哭著跪在夏生父母的腳下,乞求饒命,最終夏生只打了他三十大板,讓他此後繼續在家裡侍奉。
官場read.99csw.com之上,只有處在明的狀態之中的年輕人,才最有可能獲得升遷。
夏生失望地回到客房,書童卻對他說:「老方丈之所以執意不允,那是因為你意志不堅的緣故,倘若你肯自己剃光了頭髮,再手持剪刀,對準自己的咽喉,在老方丈座前以死明志,那麼老方丈就一定會應允的。」
明明是盡職盡責,卻冤乎枉哉地挨了板子,天真的裴聿無法接受這樣冷酷的現實,就向李淵哭訴。李淵問他:「你挨了幾板子打呀?」裴聿哭道:「嗯……前後一共打了我八大板。」李淵點頭道:「那好,你忠於職責,不該挨罰,我自己的兒子,我會批評他的,你就連升八級吧,算是朝廷對你工作負責的獎勵好了。」
於是裴聿連升了八級,升到了六品官。任命書下達那天,他哭了,說:「我的命可真苦啊,如果我當時跟皇上說,我挨了九板子的話,那麼我現在已經是五品官了……」
裴聿又犯糊塗了,他不知道,如果他真的挨了九板子,李淵也不會升任他為五品官的。但是正因為他不懂得這個道理,才會挨了板子,才會陞官。所謂官場上的事無定數,說的就是事情發展自有其特定的內在規律,這規律就是在你不明白的情況下才會升職,否則你是不會獲得晉陞的。
卻不料,等到張合上書之後,另幾名大臣卻做若無其事狀,並沒有按照事先的約定與張合一道彈劾義縱。張合悲憤不已,可是事已至此,就只能閉目待死了。
《瞑庵雜識》中記九*九*藏*書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浙江有一戶人家,姓夏,雖然家中非常有錢,但是夏家的兒子卻略有遲鈍,經常被侍候他的書童所戲弄。可是書童的狡黠,夏生卻從未對家人說起過,於是在他讀書成年之後,就奉了父母之命,帶著書童和盤纏,赴京趕考去了。
夏生是怎麼當上了官,而且做了知府呢?原來,夏生雖然愚笨,卻也沒有愚笨到不可救藥的程度。當書童誑他落髮為僧的時候,他本欲發火,忽然心念一動,暗想以自己的資質,只怕是即使前去京師科考,也會名落孫山。讀書做官這條路,終究不適合於自己,莫不如順水推舟,先由著書童欺誑,自己索性先在寺廟裡躲上一段日子,一邊繼續讀書,一邊尋找別的出路。這樣一想,他就故作懵懂,答應了書童。
等他進入寺廟之後,才發現這寺中諸僧,多半都沒有讀過書,識字者寥寥。而且這座廟由於地處要地,每日里前來上香進貢的達官貴人絡繹不絕,寺廟門前幾成車水馬龍,偌大一座寺廟,除了他,別的僧人全然不曉接待之禮。此後夏生就負責寺廟的香客接待,進香的香客往往會施捨巨資,都由夏生負責管理。就這樣,幾年工夫過去了,寺廟中募集來的財物,已經多不勝數。
裴聿此人原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元嬰身邊的參軍,由於李元嬰此人貪贓枉法,魚肉百姓,別人不敢相勸,只有裴聿不敢忘記自己的職責,出言相勸,結果惹火了李元嬰,命人將他拖下去,狠狠地打了八大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