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51《誰是最可愛的人》

1951《誰是最可愛的人》

的確,正是因為「表現了、發揚了時代精神」,《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威力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它的影響才會如此的深刻」。
華旭文:《論魏巍報告文學的思想與藝術》,《揚州師院學報》1962年11月16期
七十多年前,埃德蒙·威爾遜在談及文學的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時候,曾經用過「長效文學」和「短效文學」兩個概念。很難說《誰是最可愛的人》到底屬於長效文學,還是短效文學,但它的確是一篇與時代生活的「相關性」很強的作品——它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響,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正是因為它滿足了時代對文學的這種「相關性」要求。在特殊的時代條件下,尤其在反映戰爭、災難等嚴重的社會事件的時候,文學常常會僅僅因為「相關性」而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但是,隨著時代生活的變化和闡釋語境的轉換,或者,換句話說,當直接的「相關性」被間接的「歷史性」取代的時候,對這種作品進行解讀和評價的難度就會增加,甚至會有完全不同的閱讀感受和評價,除非這些作品本身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感和普遍的情感內容,否則,它就很難感動後來時代的人們和不同社會的讀者群。
那麼,一篇短短的通訊報道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反響?為什麼會獲得如此隆盛的讚譽呢?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在第一版的頭條位置,發表了一篇3500字左右的「通訊特寫」性質的文章。毛澤東閱后批示:「印發全軍。」朱德讀後連聲稱讚:「寫得好!很好!」1953年9月23日,周恩來在第二次文代會上講話時,竟推開了講稿,對著話筒大聲說:「在座的誰是魏巍同志,今天來了沒有?請站起來,我要認識一下這位朋友(這時,全場都望著從座位上站立起來的魏巍,熱烈鼓掌),我感謝你為我們子弟兵取了個『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在接下來的書面講話里,周恩來讚揚它「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的戰士」。從此,《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作品便家喻戶曉,流傳中外。它順理成章地被選入全國中學語九*九*藏*書文課本,在四十多年的時間里,成為無數中學生口誦心許的必讀文章;1951年出版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則先後印刷22次,發行達數十萬冊。
發表時間:1951年4月11日
從戰爭敘事的角度看,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真正的特點,在於對戰爭的酷烈場面的近乎自然主義的真實呈現(這成為他後來被批判的一個罪名)。由於複雜的原因,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戰爭文學敘事常常迴避對死亡和犧牲場面的過於細緻描寫,往往顯示出一種避實就虛的浪漫主義特點。然而,魏巍的筆下的戰爭描寫,卻顯示出了一個新聞記者的在場感以及對真實性的本能忠誠:
原發刊物:《人民日報》
體裁:通訊特寫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版
魏巍:《東方》,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朋友們,用不著繁瑣的舉例,你已經可以了解到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什麼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的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善良愛好和平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誰是最可愛的人》之所以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文本,首先是因為它在內容上顯示出很強的「時效性」,極大地滿足了當時迫切的現實需求。按照20世紀50年代流行的文學價值觀,文學作品的價值,首先決定於它的社會價值,決定於它在反映社會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丁玲在《讀魏巍的朝鮮通訊》(《文藝報》第四卷第三期,1951年5月25日)中,高度評價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和《冬天和春天》,針對「有人以為雖然寫得好,不過只能說是通訊,算不得文學作品」的質疑,丁玲的回答是:「今天我們文學的價值,是看它是否反映了在毛主席領導下的我們國家的時代面影。是否完美地、出色地表現了我們國家中新生的人,最可愛的人為祖國所做的偉大事業read.99csw.com。因此我們以為魏巍這兩篇短文不只是通訊,而是文學,是最好的文學作品。」在這裏,文學價值的大小,完全決定於作品的內容,尤其看它是否表現了當下的「偉大事業」。魏巍的通訊特寫無疑完美地、出色地表現了「新生的人」,他的「出色」之處就在於他對於「最可愛的人」這一話語的創造性的構築和表達。「最」是一個表示高級形態的副詞,「可愛」是一個表達內心由衷的喜愛和喜悅的形容詞,一般用來指涉孩子和女性等秀美的人或事物。魏巍將這兩個詞創造性合成為一個短語,用以表達對孔武有力的軍人的情感——這種別具新意的「陌生化」修辭,不僅有助於人們對「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戰士產生強烈的熱愛之情,而且有助於一種「全民的道德標準」的最終形成。所以,吉悌才在《戰鬥熱情最可貴——漫談魏巍同志抗美援朝時期的散文》(《解放軍文藝》1960年第8期)中說:
敵人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和集團衝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湧捲來。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崗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敵人的死屍像谷個子似地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崗流紅了。可是敵人還是要拚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這激戰整整持續了八個小時,最後,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湧上來的敵人,佔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後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佔領陣地的敵人燒死。……據這個營的營長告訴我,戰後,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支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屍體,做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卡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還有一個戰士,他手裡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九九藏書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迸裂,塗了一地。另有一個戰士,他的嘴裏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在掩埋烈士們遺體的時候,由於他們兩手扣著,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斷了。……這個連雖然傷亡很大,但他們卻打死了三百多敵人,特別是,使我們部隊的主力趕上,聚殲了敵人。
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劃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裏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閑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看我:「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經知道了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領袖,請再深深地愛我們的戰士吧,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強烈的抒情性無疑是魏巍的「通訊特寫」寫作的一個特點,也是他的作品獲得好評的一個原因。他的抒情不僅在內容上顯示出極強的時代性——對英雄的讚美、對領袖的崇拜、對敵人的仇恨、對未來的樂觀、對幸福的感恩,而且,在形式上也呈現出一種嶄新的特點——這是一種被強化的抒情方式,屬於直接的、不加掩抑、甚至略顯誇張的宣抒:
許多年之後,作者的那些議論和抒情的話語,會因為時過境遷而被人們淡忘,但是,這些夢魘一樣的場景描寫,你卻無論如何也難以忘卻,就像扎入記憶深處的細長而尖銳的芒刺。從表現戰爭的慘烈性這一角度看,《誰是最可愛的人》里的這些細節,令人聯想到《靜靜的頓河》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儘管相似的細節表達著不同的情感態度,但就場面描寫本身來看,卻是一樣令人震撼的。
吉悌:《戰鬥熱情最可貴——漫談魏巍同志抗美援朝時期的散文》,《解放軍文藝》1960年第8期
作者:魏巍
1957年九九藏書,莫斯科國家藝術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俄譯本。C·馬爾科娃在序言中寫道:「魏巍的這些特寫作品現在已經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在這些作品中,他真誠地讚美、歌頌朝鮮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他的每一篇特寫,都浸透著難以遏制地相信普通人、相信人民的光明未來的信念。這些特寫作品,現在仍未失去其魅力。」然而,進入新世紀,魏巍的這篇作品,卻被新編的中學語文教材拿了出來。令人意外的是,這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和太大的響動,並沒有成為新聞事件和爭論的話題,直到他2008年逝世之後,才在網上有了一點聲音微弱的爭論——有的說《誰是最可愛的人》退出中學語文教材標志著時代生活的進步,有的則說應該重新將它編進教材,然而,無論前者,還是後者,應和的人,似乎都不是很多。
(李建軍撰)
丁玲:《讀魏巍的朝鮮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和〈冬天和春天〉》,《文藝報》1951年5月25日第四卷第三期
通過魏巍同志的文章,我們這個時代的革命精神、戰鬥精神、英雄精神更為發揚光大了。「支援最可愛的人,學習最可愛的人,作一個最可愛的人!」成為我們全民的口號。「最可愛的人」,在抗美援朝的那個歷史時期里,幾乎成為我們全民的道德標準。在我們志願軍里,最嚴厲的批評,無過於「你稱得起一個最可愛的人嗎!」同樣,在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中,最嚴厲的批評,恐怕也無過於「你對得起最可愛的人嗎!」
真正表現了、發揚了時代精神的作品,它的威力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它的影響才會如此的深刻。
魏巍的作品的被強化到極端的宣傳性和鼓動性,無疑滿足了戰爭動員和激發鬥志的時代需求。他因此被當做「革命的鼓動家」。吉悌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就懷著讚賞的心情肯定了這一點:「曾經有些人怕當不成偉大的藝術家,不甘做堅決為革命服務的『煽動家』。很顯然,魏巍同志不是這樣的人。魏巍同志是一個為革命服務的鼓動家,或者說是黨領導下的一個鼓動宣傳員。……當魏巍同https://read•99csw•com志覺得通訊特寫這種形式是更快當、更直接、更能說明問題、更能和廣大讀者及時見面,因此也更能發揮鼓動作用的時候,魏巍同志毅然抓起了這個武器。」他還準確地概括了魏巍的「新聞特寫」的基本特點:「魏巍同志的抗美援朝散文是政論、特寫和抒情詩的完美的結合。而把這三者合而為一的是奔騰澎湃的戰鬥熱情。魏巍同志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所為的,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要解決一個問題的;當他認為要說道理時,他就毫不遲疑地把道理擺出來;當他認為要鼓動一下時,他就大聲呼喚;講著講著,忍不住激動起來,想傾吐一下自己的感情的時候,他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感情傾瀉于筆下。」可以說,正是這種將極度的自豪與無限的感恩融為一體的「政論」性質的「鼓動」,極大地滿足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需要,從而使它成為無數讀者和青年學生學習的範本。但是,一種寫作方式的優點,有可能也正是它的缺點。魏巍的「通訊特寫」美學上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一覽無餘,淡乎寡味,經不住從容往複的含茹吐棄。
延伸閱讀
從藝術形式來看,《誰是最可愛的人》其實並無什麼特別之處:語言是平實的,屬於中規中矩的新聞語體;既沒有非常個性化的修辭技巧,也沒有靈活多樣的敘述方式。無論是《誰是最可愛的人》,還是收入同名散文集中的其他16篇文章,最常用到的表現手段無非是設問、排比、議論和抒情。尤其是設問,乃是《誰是最可愛的人》用得最多也最成功的修辭手段,竟然用了12次;不僅用之於作者的敘述語言中,也用之於人物的話語中。這種充滿抒情性的設問修辭,既有助於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拉近他們與作品的距離,也有利於強化抒情的感染力和議論的說服力。從敘述方式來看,魏巍的特寫呈現出模式化的特點,那就是,首先用設問或其他方式顯示「觀點」,然後用一個個由「故事」構成的事實來證明它,最後,再用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來彰顯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
「最可愛的人」,是我們時代精神的光輝的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