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序與跋 6、《陝北知青影集》序

序與跋

6、《陝北知青影集》序

「老三屆」是說,他們本該在1966年、1967年、1968年初中或高中畢業的,但他們都沒能畢業。1966年6月中國開始了一場空前的運動——文化大革命,全國的學校都停了課,直停到他們的中學時代結束。因此他們有了這樣一個名稱,這樣一個抹不去的烙印,或者是不可忘卻的紀念。
這一代人是命定的鋪路石。但哪一代人又不是呢?我曾在另一部老知青影九_九_藏_書集中寫過: 「沒有必要說我們這一代是不同凡響的,是受過大苦大難是不屈不撓的,是獨具理想和使命的。不必這樣,因為不是這樣。每一代人都是獨特的,都必有其前無古人的際遇,有其史無前例的困境、傷疤和創造。」 「『老三屆』或者『老知青』,現在都已步入了人生的秋天。在豐饒寬厚的秋天裡紀念春天,顧影自憐或孤芳自賞都太沒有九*九*藏*書味道。秋天,只是把它的落葉和果實合盤托出,無論甘甜還是苦澀,都為了讓往日的夢想于中保存,讓一代又一代日夜兼程的春天聽見秋天的要求:不可逃避的艱難與責任。」
緊接著又一場運動開始了,即所謂「上山下鄉」。其時他們中間最大的21歲,最小的還不到16歲,學是上不成了,參軍多要憑關係,進工廠則全靠僥倖,於是在一個不容置疑的「號九九藏書召」下,他們差不多都離開城市,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據說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里去;豪情滿懷者有,無可奈何者有,更多的是稀里糊塗隨大流,還有的只想著玩,心說這一回遠走高飛總算可以玩它個痛快了吧,水斷山隔倒省得再去看大人們的臉色。從此他們被叫做「知青」,落戶四方。所以又被冠之一個「老」字,是說,他們之後仍有幾屆類似的人流,但已是強弩之末https://read.99csw.com,稀稀散散不過在城市近旁比劃比劃,不如說是「拉練」或者郊遊了。
「插隊」的故事太多了,可以說包含了人生的一切,倘國人不失記憶和反省,那是寫不完也想不盡的。 「插隊」的意義呢,眾說紛紜。眾說紛紜最好,它原本就豐富到不適合統一。那一個時代 的全部複雜都印照在這一群人的經歷中,如今的變遷和未來的道路,也都能從這一群人的腳印與眺望中尋到線索。read.99csw.com
這一去十年八載未回還。這一去真可謂「少小離家老大回」。
春天和秋天都要記住。險路和歧途更是都要記住。感謝當年這些無意的「攝影家」,感謝今天這些有意的編輯者,感謝這些如實的記錄。唯願那一段歷史不要在遺忘中作廢,不要在沮喪和怨怒中重演。歷史要求於人的,永遠是思考,是激|情,還有祈禱,一樣都不能少。
2000年6月15日
這些人被歷史命名為「老三屆」, 「老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