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卷 秦 第一章 始皇贏政

第一卷 秦

第一章 始皇贏政

驪山墓是秦始皇的另一項宏大工程。秦始皇剛即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造墳墓,統一后擴大規模修造,常年使用刑徒72萬人,一直修到他死。

一、不韋投機子楚為王

三、全面革新創建帝國

始皇二十六年戰爭剛一結束,秦始皇就首先宣布了吞併山東六國的正義性和合理性,理由是韓、趙、魏、楚背叛盟約,燕、齊敵視秦國,所以要全部消滅。同時,他還著手確立秦王朝的正統地位。戰國時流行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所謂「五德始終」。這種學說認為,五德相剋,導致朝代更迭,虞舜為土德,夏朝為木德,商朝為金德,周朝是火德,虞、夏、商、周各佔一德,都是歷史上的正統朝代。秦始皇從五德始終說推論,以為周得火德,水克火,秦代周,所以秦朝應得水德。於是頒布新的「正朔」,以十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表示新朝代的誕生,並把黃河(古稱為河)改名為「德水」。按五行學說,水德具有黑暗陰冷、嚴酷無情的特性,於是秦朝以黑色為上,衣服旗幟皆為黑色,百姓也改稱為「黔(黑色)首」。明確秦朝得占水德,也就明確了秦朝的合理性。秦始皇又到泰山舉行封禪典禮,告祭天神地祇,把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正統地位進一步確立起來。
統一之初,各地沿用舊制,諸項法規制度處於極端混亂狀態。對此,秦始皇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頒布執行各項統一的法規。首先是頒行統一法律。商鞅變法時,採用魏國李悝所著的《法經》作為秦國法律的藍本。「法」為「律」,並增加「什伍連坐」和參夷等內容。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把秦律頒布全國執行,結束了戰國時代各國法律條文不一致的狀況。秦律具有苛刻嚴明的特徵,對於「治吏」尤為重視,大量律條是針對官吏犯罪制定,官吏犯過,刑罰必加,絕無寬恕餘地,所以秦代吏治清明,官吏不敢貪污受賄,也不敢玩忽職守,理事效率極高。

二、肅清君障翦滅六國

公元前221年,秦吞併山東六國,秦王嬴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成為一統天下的至高君王。
秦始皇誕生前夕,正值其曾祖父秦昭王在位。秦昭王採取范睢「遠交近攻」的兼并方針,大力進攻與秦土毗連的韓、魏二國,與趙國結成聯盟。按慣例,秦趙成盟之後,秦始皇的父親子楚被送到了趙國,作為人質。
九月,為秦始皇舉行隆重葬禮,安葬驪山。驪山墓是秦始皇用70多萬人力,歷時十余年修建的一項巨大墓葬工程。驪山墓墳高50丈,遍植樹木,形如大山。墓室極深,下穿三泉,灌銅液阻擋泉水。墓室頂部用珠寶設日月星辰之象,底部用水銀作江河大海之勢,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機械轉動,巨燭照明,室內序列百官次位。羅滿奇珍異寶,又以能工巧匠設置機械弩矢,有人穿墓近室,弩矢自發,射殺竊賊。秦始皇帝陵現在陝西臨潼縣東5公里的下河村附近,今墳高55.05米,周長2000米。
接著,呂不韋策劃華陽夫人的姐姐去遊說華陽夫人,勸她趁得寵時早定主張,在群公子中選擇一位賢孝者作為自己的兒子,把他正式立為繼承人,並說當今諸子中子楚最為賢孝,他自願依附夫人,若把他扶持為繼承人,就可終生在秦國得寵。華陽夫人正為無子苦惱,姐姐這番話,解開了自己心中的癥結。從此,華陽夫人向安國君大吹枕頭風,為子楚極力遊說,最後安國君答應了華陽夫人的請求,並與華陽夫人刻符為信,約定立子楚為合法繼承人。
武力統一完成之後,長期割據所形成的各地差異依然存在,秦始皇以鞏固統一為核心,以秦國制度為藍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實行全面改革,創立空前龐大和統一的封建帝國。
不過,嬴政感到「王」的稱號含義狹小,無法彰顯自己的無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權威,於是責成群臣議舉尊號。群臣和博士(古代的一種傳授經學的官員)認為秦王平定天下,功業空前,遠超五帝,鑒於古有三皇而泰皇最貴的傳說,建議尊號更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自稱為「朕」。秦王嬴政覺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決定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號為「皇帝」,並批准「制」、「詔」、「朕」作為皇帝專用術語,不許他人使用。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還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然而可惜得很,秦始皇的理九_九_藏_書想未能變成現實,秦王朝二世而亡。不過,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確實是名留青史了。
當時,跟隨秦始皇出遊的有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等人,還有秦始皇的少子胡亥。雖然秦始皇已經病危,但由於他最厭惡死亡,忌諱「死」字,所以李斯等無人敢向他問及後事。不過,隨著病情加重,秦始皇自己也明白死到臨頭了,於是給在北邊監軍的長子扶蘇留下璽書,讓他急赴咸陽主辦喪事,明確地安排由扶蘇來繼承帝位。璽書封好后,放在中車府令趙高處。璽書還沒有來得及交予使者,行輿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就病逝了。時為始皇三十一年七月。秦始皇在位37年,稱王25年,稱帝12年,終年50歲。
在秦始皇興修的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宮殿是阿房宮。阿房宮究竟有多大是難以確估的。據載,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500步(約合今700米),南北長50丈(約合今115米),上面可坐萬人,下面可豎5丈大旗。殿門以磁石做成,用防刺客暗攜兵器入殿。殿門前排列沒收民間武器鑄成的十二尊金人,各重24萬斤。這項宏大的工程,常年用工70萬人,還沒有等到建成,秦始皇就去世了。後來項羽入關放火焚燒,一連三月還沒全部燒毀。
這樣,在秦始皇親政以前,秦國已經形成兩個與君權對立的政治集團,一個是呂不韋的呂氏集團,一個是嫪毒的后黨集團,兩個集團都將不利於他親政之後行施君主權力。秦王八年(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已經21歲,按秦國制度,明年就要加冠親政。就在這時,呂不韋公布《呂氏春秋》,嫪毒分土封侯,兩個集團分別向秦始皇弄權示威。嚴峻的考驗第一次擺在了年輕的秦始皇面前。
呂不韋為子楚取得王位繼承權后,就返回邯鄲,終日與子楚飲酒作樂,廣泛結交天下豪傑,專等秦國王位輪到子楚來坐,好一展宏圖。他還為子楚找來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姑娘同居,史稱「趙姬」。
朝廷以皇帝為首,下設三公九卿。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中央行政機構的最高長官,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國家大事一般由丞相總領百官進行集議和上奏。太尉是中央行政機構的軍事長官,協助皇帝掌管軍事,但平時沒有兵權,只有接到皇帝命令和符節時才能調動或指揮軍隊。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相當於皇帝的秘書長,皇帝詔命常由御史大夫轉交丞相頒布,御史大夫協助丞相治事,並有監察文武百官的職權。三公之下設有九卿,即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負責掌管各方面的具體政務。奉常是禮教官,掌管宗廟禮儀。郎中令是傳達、警衛官,掌管皇帝的傳達和安全警衛。衛尉是皇宮衛隊長,掌管皇宮守衛。太僕是皇帝的僕從長官,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官,掌管刑法和審理重大案件。典客是外交官,掌管外交和國內少數民族事務。宗正是維護皇室利益的官職,掌管皇室宗族事務。治粟內史是最高財政官,掌管全國租稅收入和財政開支。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財務官,掌管山海湖泊稅賬、宮廷手工業和皇室私財。
王朝地位確立后,接著就是君王權位的問題。經群臣鄭重討論,確定尊號曰「皇帝」,整個帝國都是屬於皇帝的,其地位和權力至高無上,朝廷和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皇帝自稱為「朕」,命稱為「制」,令稱為「詔」,行施權力的憑證是玉璽。只有皇帝的印才稱為璽,只有璽才能使用玉料,玉璽與朕、制、詔一樣,都是皇帝的專擅之物,不許臣民使用。皇帝名號和權位確定以後,皇帝的至親也隨之各建尊號,父親曰「太上皇」(秦始皇定號的當年就追尊庄襄王為太上皇),母親曰「皇太后」,正妻曰「皇后」。秦始皇還命令博士官參照六國禮儀,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皇帝高高在上,群臣聽傳令官之令趨步入殿拜見皇帝;群臣上書奏事,一律要採用「臣某昧死言」的格式。為了充分行施自己的最高權力,秦始皇每天都在夜以繼日地拚命操勞,白天斷獄,夜批公文,並給自己規定,不批完一石公文(秦代公文使用竹簡木牘,一石為120斤,約合今60市斤),決不休息。
庄襄王在位時間也很短,三年就去世了。這樣,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13歲的少年嬴政登上了秦國的王位,王政由母親趙太后和相國呂不韋執掌read.99csw.com
當然,這一套制度的維持,還有相應的物質基礎和措施。首先是遷徙豪富,把天下豪富12萬戶遷到咸陽,使六國貴族失去反抗的社會基礎和物質基礎,便於帝國的監視和控制;其次是沒收兵器,把民間兵器全部沒收,集中到咸陽銷毀,鑄成了鍾座和十二金人,從而剝奪了反抗的武器;第三是毀壞城防,秦始皇下令一律拆毀六國首都城郭和邊城、關塞。破壞了分裂帝國的割據憑藉;第四是修築馳道,以咸陽為中心,一條東通今河北、山東的海邊,一條南通今兩湖、江蘇等地,一條北通今內蒙(又曰直道)。馳道寬50步,路基夯實,兩旁每隔三丈種青松一棵。三條主要馳道外,通嶺南有「靈渠」和「新道」,通西南山險地區則修了「五尺道」。這一條交通網,大大便利了帝國中央對廣大領土的控制。
秦始皇自忖功蓋三皇五帝,而且也確實有些政績,所以一方面是為了解下情,炫耀威風,一方面是尋訪仙山、希求長生,他總是接連不斷地出巡。
不僅士人,黔首百姓也在怨恨秦始皇。楚地流行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歌謠,詛咒秦王朝滅亡。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東郡(今河南濮陽一帶)落下一塊隕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如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於無人承認,便把隕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殺死,然後銷毀隕石。儘管如此,朝野的怨恨不能稍減。
士人的指責,引起了秦朝廷的不滿。當時已經升任丞相的李斯決定打擊士人的議政之風,就給秦始皇上了一封咄咄逼人的奏書,建議「命令史官將《秦記》以外的史書統統燒毀。除博士官掌管收藏以外,天下所有的《詩》、《書》和諸子百家書籍,一律送到郡中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人殺頭,以古非今的滅族。官吏知情不報同罪。令下30日不燒即判刑。保存醫藥、卜筮和農書不毀。如果有人想學法令,拜官吏為師。」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奏書,全國各地便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焚書」活動。
秦始皇設置的這套行政制度,起到了層層控制,權力向上集中的作用,從朝廷到地方,從郡縣到鄉里,構成了一張龐大的統治網,使分散的地方權逐層向上集中,最後集中到朝廷,再通過朝廷集中於皇帝手中。這套行政制度,對國家統一、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接著,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給子楚送去大批錢財,並請呂不韋作為師長扶助子楚。從此,子楚名聲日盛,譽滿諸侯。
秦孝文王在位時間甚短,他先服喪一年,然後正式即位,即位三天就死了。接著子楚繼承王位,是為秦庄襄王。庄襄王一即位,便起用呂不韋做相國,封為文信侯,賞賜洛陽10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死,太子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這時秦趙關係已經緩和,趙國就把趙姬母子送歸秦國。於是9歲的嬴政在生地邯鄲度過了童年後,終於來到秦國。
除法律之外,秦始皇還採取了許多統一措施,諸如統一度量衡、貨幣,簡化和統一漢字等,史稱「車同軌,書同文」。這些,都對統一帝國的鞏固和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秦王二十三年,秦始皇派李信、蒙武率兵二十萬南下滅楚,大敗而回。后採納王翦意見,令其率兵60萬伐楚,王翦用兵三年,楚國徹底滅亡。
母親牽連到相國呂不韋。秦始皇早已深感呂氏集團對秦國君權的威脅,就打算乘嫪毒案件誅殺呂不韋,一併清除呂氏集團。但是呂不韋輔佐先王繼位的卓著功勛眾所周知,在秦國也有深厚的根基,操之過急,難免敗事,因而他暫時沒有觸動呂不韋。
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如何處理,也是重大問題。對此,丞相王綰主張分封,在各封國設國王,秦始皇把丞相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群臣都表示贊同,惟新任廷尉的李斯力排眾議,獨執己見,他說:「周文王和周武王曾分封許多同姓子弟,然而後代關係疏遠,相互攻擊,如同仇人,諸侯之間也互相殺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現在賴陛下神威,海內一統,全部設置郡縣,對諸子和功臣則用國家的賦稅給予重大賞賜,很容易進行控制。使天下沒有二心,就是安定的方針,分封侯王是不成的。」秦始皇認為李斯的意見正確。於是廢分封、置郡縣,把天下分為36郡,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一套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皇帝專制的行政機構。
在國家疆域九*九*藏*書方面,秦始皇于統一後派大將蒙恬北攻匈奴,解除了匈奴對秦朝北境的威脅。接著便在那裡設置34縣,移民開墾,並大規模修築長城作為帝國的北疆。長城西起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碣石(今大同江附近),延綿萬里,成為舉世聞名的奇迹。對「南越」居住的嶺南廣大地區,秦始皇也進行了征服和統一。五嶺山高水險,交通不便,為了解決軍糧運輸,秦始皇在今廣西興安縣北開鑿了靈渠(又名興安運河),靈渠溝通湘、漓二水,使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另外,又修築了一條「新道」。大大方便了內地與嶺南的交通運輸。統一嶺南后,秦始皇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作為帝國南部邊郡,並徙民戍守,與越雜居。北築長城和南戍五嶺兩項大功告成,就大體上劃定了秦朝東到遼東,西至隴西,北至陰山,南至南海中國歷史上的空前遼闊的帝國疆域。
秦始皇親政不久,就先後消滅嫪毒和呂不韋兩大敵對勢力,徹底肅清了自己行施君權的障礙。接著,他開始了統一山東六國的事業。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最具備完成統一的有利條件。秦國到秦始皇繼承王位時,無論在經濟力量上、軍事力量上還是地理形勢上,都具備了完成統一山東六國的條件。為了加快統一步伐,他在清除國內敵對勢力的同時,發揚先王秦昭王遺風,禮賢下士,搜羅人才,重新組織文武骨幹,並制定出新的戰略方針。
當時,秦始皇的文武骨幹約有20餘人。其中王翦、王賁、蒙武、蒙恬出自將門世家,都是善於用兵、能征慣戰的將才;頓弱、姚賈善長辭令,隨機應變,精於組織和從事間諜活動;尉繚和李斯則是秦始皇的得力謀士。在戰略上,他繼續奉行先王「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同時又採用了新的策略,即發動針對六國的間諜活動。
早在統一之前,隨著兼并戰爭的勝利步伐,他就先後到過洛陽、邯鄲以及楚國的首都郢、陳等地。統一的第二年,出於防禦匈奴的需要,他巡視西北邊郡隴西和北地二郡,越過雞頭山(位於今六盤山中段),由回中(今甘肅華亭南)返回咸陽。從統一的第三年起,他開始了全國性的大巡遊。共巡遊四次,跋涉名山大川,足跡幾乎遍及了全國各地。在巡遊途中,他到處刻石,如《泰山刻石》、《琅邪刻石》、《芝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其內容主要是歌頌秦始皇的功德,宣揚結束戰爭、統一天下、制定國策以及革除舊俗的正義性和優越性。他總以為神仙就在東海,要見神仙,只有多去沿海之濱,所以他四次大巡遊,都是到沿海地區,一臨碣石(今河北昌黎北),兩登成山(今山東成山角),三次來到琅邪和之罘,這些地方是傳說中的神仙登岸點。在巡遊途中,秦始皇每到一地,便派遣大量的方士去尋找神仙,求取長生仙藥。
首先,呂不韋將五百金交予子楚,讓他改善處境,廣交賓客;同時另拿出五百金選購珍奇玩物,由自己隨身攜帶西遊秦國。呂不韋來到秦國,沒有直接求見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而是拜訪了華陽夫人的姐姐。呂不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對她說起了子楚的賢惠和聰明,說子楚交結諸侯賓客,朋友遍天下,是一個胸懷遠大抱負的青年,還說他身居異國,日夜思念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常說「夫人就是子楚的天」,往往到深夜還在流淚,不能成眠。最後,呂不韋拜託華陽夫人的姐姐把子楚的禮物和問候轉呈華陽夫人。華陽夫人聽姐姐親口敘述了子楚的這番情況,又見到子楚給自己送的厚禮,不禁心花怒放,對子楚就有了很大的好感。
齊國長期屈服於秦,苟且偷安,當秦國吞併山東各國的時候,既不援助別國抗秦,也不修整本國戰備。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山東其他五國已經無一存在,齊王與相國后勝才派兵防守西界,與秦斷絕來往。王賁大軍由燕南下,一舉戰勝齊軍,俘齊王建,齊國滅亡。
這時,秦趙兩國失和,互相攻伐。後趙國割地求和,兩國息兵。秦昭王四十八年九月,秦兵進攻邯鄲,次年九月將邯鄲包圍起來,第三年,即秦昭王五十年,秦將王齕指揮重兵發起強攻,邯鄲危在旦夕。窮急之中,趙國打算殺死子楚,聊解一點對秦的痛恨。子楚得到消息,與呂不韋商討對策,向防守官吏行賄六百金,潛出邯鄲城,逃奔圍城的秦軍,返回了秦國。趙國又打算殺死趙姬母子,由於趙姬是邯鄲富豪之女,母子在娘家的深密掩九_九_藏_書藏下,竟躲過殺身大難,存活下來。
秦王十八年秦分兵兩路,大舉攻趙,俘獲趙王;趙公子嘉帶數百人逃奔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自立為代王。秦王二十五年,秦將王賁進攻代郡,俘代王嘉,趙國滅亡。
阿房宮和驪山墓兩項宏大工程,就用去了精壯勞力140餘萬人,加上北築長城,南戍五嶺,修馳道,造離宮,以及其他兵役雜役,常年動用民力多達300餘萬。丁男全被徵發服役,部分丁女也裹入服役隊伍。沉重的兵役徭役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又加以苛捐雜稅,於是海內虛耗,民窮財盡。秦自孝公以來奉行法家學說,法家急法尚刑,六國皆稱秦為虎狼之國。秦始皇即位後繼續推崇法家,他為人苛薄寡恩,用刑殘酷,殺人如麻,使秦政的殘暴達到高峰。人民揚手犯法,舉足觸律,無所措手足,大批無辜者被羅為刑徒去服苦役,路上行人半數都是囚犯。長城腳下,阿房宮中,驪山墓旁以及五嶺路上,處處如此,秦帝國成了一座人間大地獄,百姓生活在恐怖之中。

五、希求長生病死他鄉

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安國君名柱,妻妾很多,有子20餘人,子楚排行居中。子楚的母親名夏姬,安國君並不愛她。子楚因母親不得寵,自身又非長子,所以被作為質子發送趙國邯鄲,成為一個流落異國的寒酸公子。
秦始皇從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始皇二十六年,歷經10年時間,終於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秦王二十年,秦始皇派王翦、辛勝大舉攻燕,燕、代聯軍抵抗,被秦軍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徵發大軍支援王翦,大敗燕軍,攻陷燕都薊城(今北京),燕王逃向遼東。秦將李信窮追不捨,在衍水(今遼河流域)大破太子丹軍,燕王被迫殺曾派荊軻刺秦王的太子丹,將頭顱奉獻秦軍求和。秦王二十五年,秦將王賁進攻燕的遼東,俘燕王喜,燕國滅亡。

四、橫徵暴斂焚書坑儒

秦始皇出生在戰國時代。當時,戰國七雄連年爭戰,各顯其能。居住于中原地區的秦(今陝西),就是七雄之一。
地方以郡、縣為基本行政單位,下分鄉、亭、里、什伍。郡設郡守,作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直接受朝廷管轄。郡守之下有郡尉輔佐郡守,併兼管郡中軍務;又有監御史,負責監察。郡內分為若干縣,萬戶以上設縣令,不滿萬戶設縣長,主管全縣政務,受郡守管轄。縣令、縣長下有縣尉管縣中軍務,有縣丞助理令長併兼管司法。縣內分為若干鄉,鄉有嗇夫主管鄉務,三老主管教化,游徼主管治安。交通要道往往設亭,負責郵傳和追捕盜賊。里是民間居住區,有里正。居民的基層組織是什和伍。十家為什,有什長;五家為伍,有伍長。什伍互相監督,有罪連坐。
趙太后在秦庄襄王死後,孤身無偶,與呂不韋舊情萌發,二人時常私通。因秦始皇日漸長大,呂不韋恐怕隱私暴露,禍端臨頭,就為自己找了替身嫪毒假充宦官,送入太後宮中,侍奉太后。嫪毒深得太后寵愛,所掌政務悉由其決斷,更擁有賓客千餘人,家僮數千人,朝中官員爭相交結,不少重要官員如衛尉竭、內史肆等都充當其黨羽,成為秦國僅次於呂不韋的又一股政治勢力。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正月,趙姬生下一子,就是嬴政。因他生於趙都邯鄲,故以趙氏為姓;又因正月出生,故起名為正,一作政。後來趙政歸秦,才從秦姓,更名為嬴政。趙姬生子以後,子楚把她立為夫人。
秦始皇首先向韓國起兵。秦王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王獻地稱臣。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軍攻韓,俘韓王安,盡取韓地,置為潁川郡,韓國滅亡。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進諫說:「天下初定,遠方的百姓還沒有安下心來,諸位先生都誦法孔子,陛下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望陛下三思。」秦始皇怒扶蘇多嘴,把他趕出咸陽,讓他到北邊的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去執行監軍任務。
秦王二十二年,秦將王賁率軍攻魏,掘引黃河、鴻溝,水灌魏都大樑(今河南開封)。三個月後,大樑城破,魏王假被俘,魏國滅亡。
秦始皇的殘暴統治,引起了社會的普遍不滿。一直對秦恨之入骨的六國貴族首當其衝,多次採用暗殺方式行刺秦始皇;士人得不到信用,紛紛指責秦的統治政策;廣大百姓剛剛脫離戰爭之苦,本來擁護統一,但秦的暴政又引起了他們對故國的懷念,轉而詛咒秦九-九-藏-書始皇早死,秦朝快亡。
面對呂黨和后黨兩集團的囂張氣焰,秦始皇未動聲色。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他照預定計劃到秦故都雍城的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毒乘秦始皇至雍加冠之機矯秦王御璽和太后璽發動暴亂,企圖進攻蘄年宮,殺死秦始皇。秦始皇早有戒備,立刻命令相國昌平君等人率軍鎮壓,活捉嫪毒。九月,判決嫪毒車裂,誅滅三族;黨羽骨幹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20餘人皆梟首示眾;舍人都被判處服刑,受案件牽連的四千余家全部奪爵流放蜀地。秦始皇還殺死了趙太后與嫪毒所生的兩個私生子,同時把母親隔離於雍城宮中監視起來。后經群臣屢諫,秦始皇才親自把趙太后迎回咸陽。
當時有一個做投機生意發了財的人,叫呂不韋。見到質子子楚,覺得奇貨可居,就準備大大地做一把政治投機生意。呂不韋往來各國都市,對各國政局都很熟悉,對秦國太子宮闈的內幕更是了如指掌。他知道子楚不得志,而秦昭王最寵愛的華陽夫人又無子,便想以此為突破口,通過聯合華陽夫人扶持子楚得到王位,而自己以「定國立君」之功大撈一把。
秦王十年,秦始皇已經牢握國政,站穩腳跟,於是免去呂不韋的相國職位,將他轟出秦都咸陽,遷居封邑洛陽。呂不韋在洛陽居住期間,山東六國君主頻繁地派人到洛陽向他請安。為防止呂不韋與山東六國勾結變亂,秦王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果斷地決定置呂不韋于死地,根除禍患。於是派人給呂不韋送去一封書信,信中說:「君對秦國有何功勞?卻封土洛陽,食邑十萬。君與秦國有何血親?卻號稱仲父,妄自尊大。快帶家屬滾到西蜀去住!」呂不韋受到這番凌|辱,自度不免一死,於是服毒自盡。呂不韋死後,秦始皇還嚴懲了他的家人、賓客。
成為「皇帝」的秦始皇躊躇滿志,不可一世,嚴刑峻法,橫徵暴斂,無所不用其極。
秦始皇在兼并六國時,每滅一國,就命人把該國宮殿繪製圖樣,在咸陽仿造。統一后,他曾打算擴建苑囿,西起雍、陳倉(今陝西鳳翔、寶雞一帶),東至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面積廣闊,東西千里,秦始皇身邊的侏儒優旃愛開玩笑,他說:「好極了!這麼大的苑囿,多放凶禽猛獸,有強盜從東方進犯,讓麋鹿出動就把他們頂跑了。」秦始皇聽后大笑,這才作罷。他雖然沒有擴建這一苑囿,卻到處建造離宮別館,僅首都咸陽四周200里內就有宮殿270座,關中有行宮300座,關外400多座。
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他的最後一次巡遊。他從咸陽出發,首先來到南方的雲夢(今洪湖、洞庭湖一帶),在九疑山祭祀了虞舜。然後順江東下,由丹陽(今安徽當塗東)登陸,來到錢塘(今浙江杭州),繞道向西120里渡江登上會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祭罷大禹,秦始皇在會稽山刻石留念,然後下山,經吳中(今江蘇吳縣)北上。秦始皇一行從江乘(今江蘇鎮江)渡江,一直沿著海邊向北,又來到琅邪。他總想能在海邊有所收穫,遇見仙人或得到仙藥,所以一直靠著海岸走,然而仍一無所獲。看看求仙無望,便決定返回咸陽。連日的旅途勞累,加上心情沮喪,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就病倒了。
焚書並未能封起士人的口來。加上秦始皇妄信神仙家之說,民情怨憤,士人的議論如浪如潮。秦始皇大怒,派御史進行調查。結果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秦始皇把他們全部坑埋在驪山深谷。因為其中多為儒生,所以史稱「坑儒」。
丞相李斯見秦始皇死在途中,恐怕咸陽諸公子爭奪繼承權和天下叛亂,採取了保密措施,把秦始皇的屍體載在可以躺卧的車中繼續前進。天氣日益炎熱,屍體臭味撲鼻,為了掩蓋屍臭,李斯命令從官每車載一石鮑魚。就這樣,行輿大隊浩浩蕩蕩,一路臭氣熏天,返回咸陽。在歸途中,趙高乘機策動政變。他勾結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囑,扶立少子胡亥繼承帝位,並派人逼死扶蘇。返回咸陽以後,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皇帝。
秦始皇繼承秦國王位以後,呂不韋的權勢進一步擴大。他繼續官居相國,並取得作為國君長者的「仲父」尊號,不但食封大邑10萬戶,而且家僮萬人,財力雄厚,成為秦國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和政治暴發戶。同時,他還招養門客三千,讓他們著述見聞,然後為自己集論成書,這樣秦國呂氏的書就可包羅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壓倒東方諸子百家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