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卷 東晉 第四十六章 元帝司馬睿

第八卷 東晉

第四十六章 元帝司馬睿

二月,元帝徵調戴淵、劉隗入衛建康。王敦的堂弟王導率子侄20餘人請罪,對元帝說:「亂臣賊子,歷代都有。想不到今天出在臣族之中。」元帝非但不怪罪,反而加以勸慰、籠絡。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十一月,漢國大司馬劉曜攻破長安,愍帝被俘。身為西晉丞相的司馬睿得知后,躬擐甲胄,全身戎裝,帥師露宿,移檄四方,宣稱指日北伐,為愍帝報仇雪恥。然後,卻以漕運失期,軍無糧草為借口而不了了之。並將督運令史淳于伯作為替罪羊斬首,以塞天下耳目。
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六月,司馬睿又一次傳檄天下,宣稱「石虎敢帥犬羊之兵,渡黃河荼毒百姓。今派遣琅邪王率軍卒3萬前往討賊。」儼然一副北伐架勢。但事過不久,即召琅邪王司馬裒還建康。
王敦出身世家大族,娶司馬炎之女襄城公主為妻。曾任青州刺史,後轉為揚州刺史,為東晉立國的功臣。任統帥全力經營長江上游,任都督江、揚、荊、襄、交、廣六州軍事、鎮守武昌,即掌握了上游軍隊。長江上游為甲兵所聚,其經濟和軍事力量一旦強大,有控制下游的可能。上游的鎮將往往因軍事、經濟優勢,孕育野心,威逼國都所在的下游。王敦控制上游大權后,政治野心與日俱增,逐漸威脅東晉朝廷。司馬睿自感危機,慌忙調兵遣將,暗作軍事部署,充實中央的軍事力量。他任命戴淵、劉隗為軍事統帥,各率萬人,分駐合肥、泗口(泗水入淮之口,今江蘇清江市西南),以北討石勒為名,一面防禦王敦,一面牽制祖逖。祖逖死後,王敦認為無人是敵手,遂于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舉兵于武昌,以討劉隗為名發動叛亂。聲稱:「奸臣劉隗必須斬首。其頭朝懸,諸軍夕退。」王敦黨羽沈充,同時在吳興起兵以為配合。王敦兵臨蕪湖。元帝大怒,下詔說:「王敦竟敢如九-九-藏-書此狂逆,把我比作太甲,欲加幽囚。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要親帥六軍,以誅大逆。有殺王敦者,封五千戶侯。」
司馬睿移鎮建鄴后,由於缺乏威望,吳人對他不予理睬,過了1個多月,還沒有人來拜見他。司馬睿甚為尷尬和失望,王導亦很著急。恰巧王導堂兄王敦來,王導對他說:「琅邪王仁德雖厚,但名望猶輕。兄威名遠震,請你幫助宏揚威德。」於是商定在民間節日三月三日,為琅邪王大事宣揚一番。按民間習俗,這一天,男女老幼均到水邊嬉遊,以消除不祥。此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聲名卓著的王導、王敦及許多名流賢達,騎著駿馬畢恭畢敬地簇擁著乘坐肩輿的司馬睿。在威嚴的儀仗陪伴下,到水邊觀看。江東世家大族的頭面人物紀瞻、顧榮,在人群中見了這大隊人馬,十分驚奇。才帶頭拜于道左。歸來后,王導又向司馬睿獻計說:「現在天下喪亂,九州分裂。大王在江南草創基業,當務之急是網羅人才。顧榮、賀循是江東土著大族,應羅致來以結人心,只要這兩人傾心擁戴大王,其他人自然望風而歸服。」司馬睿十分讚賞這些意見,派王導敦請顧榮、賀循,二人十分高興地應命而至。於是江南土著地主階級皆表示擁護司馬睿。北方遷來的世家大族更是司馬睿政權的主要支柱。當黃河流域大批士人渡江南下避亂時,王導力勸司馬睿選取其中有才幹的士人,為自己正在草創的政權服務。並妥善安置南下的世家大族及其宗族、部曲、佃客,以確保南遷世家大族的利益。於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和南方的土著世家地主就聯合起來,支持司馬睿。加之南方經濟發展的物質條件和長江天塹優越的地理條件和防衛條件,使他得以在江南以西晉移民為基礎成功地建立了東晉政權。當然,這與司馬睿個人的政治才幹也分不開。琅邪王司read.99csw.com馬睿是與西陽王、汝南王、南頓王、彭城王同時渡江南下的。他們同是宗室藩王,而只有司馬睿創建了政權。故當時有童謠說:「五馬齊渡江,一馬化為龍。」五馬即司馬氏五王,一馬化為龍,比喻只有其中的琅邪王成為了皇帝。
司馬睿眼睜睜地看著王敦飛揚跋扈,逼辱朝廷,卻無可奈何。史稱元帝「恭儉有餘而明斷不足,故大業未復而禍亂內興」。他沒有平定王敦之亂的才幹,遂憂憤成疾,于永昌元年(公元322年)閏十一月抱恨死去,時年47歲。葬于建平陵,廟號「中宗」。
三月,司馬睿以王導為前鋒大都督,加戴淵驃騎將軍。以劉隗率軍守金城,以右將軍周扎率軍守石頭城。元帝披甲戎裝,親率軍隊駐于郊外。王敦則率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撲靡很快打到石頭城下。王敦軍首先猛攻周扎軍,周扎開門投降,王敦佔據石頭城。元帝忙命刁協、劉隗、戴淵等率軍去攻奪石頭城,但均大敗,劉隗逃往後趙。元帝無奈,只得讓百官到石頭城去看望王敦。王敦得意而又心虛地問:「天下之人,如何看待我的舉兵?」戴淵獻媚說:「只看表面,認為是叛逆。如能體察誠意,當認為是忠於國家之舉。」王敦高興地笑道:「你可真會說話。」司馬睿不得不忍著怒氣,給叛軍首領加官進爵,以王敦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王敦卻辭而不就。
建武元年(公元317年)三月,司馬睿即晉王位。次年三月,愍帝被害的凶訊傳到建康。百官請上尊號,司馬睿略作姿態,於三月十日即皇帝位,為晉元帝,改元太興,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
東晉元帝司馬睿(公元276年~322年),字景文。為司馬懿曾孫,琅邪王司馬覲之子。15歲時繼承父爵為琅邪(治開陽,今山東臨沂縣北)王。時值西晉惠帝之時,朝read.99csw.com政腐敗,王室混亂。司馬睿恭儉退讓,與世無爭,不露鋒芒,以求免禍,故而當時之人對他並未特別看重。只有侍中稽紹對人說:「琅邪王相貌不同尋常,前途無量,不會久在人臣之位。」
王敦因太子司馬紹有勇有謀,為朝野所信重,想誣以不孝而廢之,因百官皆不從,只得作罷。王敦將周扎、戴淵殺死,也不朝見司馬睿,於四月回到武昌,遙控朝政,為所欲為,四方貢品多入其家,將相皆出其門。王敦自領寧、益二州都督,並以王邃為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諸軍事,鎮守淮陰,以王含都督沔南諸軍事,領荊州刺史。軍政大權皆集於其兄弟之手。

二、無意北伐王敦專制

司馬睿登基得意之時,沒有忘記向他勸進的人。賞賜勸進的官吏,每人加位一等。百姓在勸進書上簽名的,共20餘萬人,皆安排吏職,散騎常侍熊遠進諫說:「還是按漢朝的老規矩為好。皇帝即位,民賜爵一級。不要單單賞賜勸進之人。」司馬睿不允。
司馬睿的封地琅邪國與司馬越的封地東海國相鄰。司馬越一度掌握西晉政權。司馬睿是他的黨羽。司馬越率軍北上參加宗室混戰時,就把自己的後方軍事根據地下邳(今江蘇睢寧縣西北古邳),交給司馬睿鎮守,加司馬睿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的頭銜。其後,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軍事勢力日益發展。北方局勢日益惡化。而下邳又是「四戰之地」,不易防守。司馬睿遂採用王導的計謀,請求司馬越允許他移鎮建業(今江蘇南京市)。當時在洛陽掌握西晉政府大權的東海王司馬越和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王衍,也打算在江南培植自己的勢力,作為以後的退步之地,遂欣然同意,于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七月,遷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鎮建業。司馬睿移鎮江東的同時,因北方戰亂不已,大批北方九_九_藏_書流民向江南遷徙,形成南遷狂潮。司馬睿任安東將軍后,立即請他的密友、智囊人物王導作為安東司馬,為他出謀劃策。到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五月,司馬睿進位鎮東大將軍。成為江南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八月,閻鼎等擁立秦王司馬鄴為皇太子。建興元年(公元313年)四月,聞知懷帝已死,即擁立司馬鄴為帝,是為愍帝。為避愍帝諱,建業城改名建康。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十一月,劉曜攻破長安。擄走愍帝,西晉滅亡。
在司馬睿創業江南的過程中,南來的世家大族王導兄弟起了重要作用。司馬睿始鎮江東,王導與從兄王敦同心翼戴,司馬睿亦推心任之。王敦總管征討,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為揚州刺史,加都督征討諸軍事,曾多立大功。王導錄尚書事,專掌機要大政,群從子弟,布列顯要。故當時人說:「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在即位大典上,心中著實感激幫助他開創基業的王導兄弟,命王導到御座上和他共坐。對這一超乎尋常的寵遇,王導一再推辭,說道:「太陽高懸,才能光照天下。如果下同萬物,蒼生如何仰望!」說得司馬睿十分受用,這才不再勉強他來同坐。
東晉是偏安於江南一隅的政權。當時,黃河流域被許多少數民族貴族割據和統治。政權的更迭如同走馬燈一樣來去匆匆。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忍受著戰亂、擄掠和殺戮,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他們盼望東晉北伐,恢復統一。因此,北伐和統一,是歷史賦于東晉政權的光榮任務。但是司馬睿的東晉政權卻志如燕雀,目光短淺。統治者醉心於內部爭權奪利,沉湎於新政權帶來的安逸和享樂;苟安於江南的形勝之地,對北方人民的哀號和呼喚充耳不聞。尤其是司馬睿,惟恐北伐不利,動搖他苦心經營的基業,故對北伐態度消極冷漠,敷衍塞責,只發發檄九九藏書文而已。

一、移鎮建業王導主政

在苟且偷安之風瀰漫于上層的東晉,北伐志士真是鳳毛麟角。對他們的鬥爭,司馬睿也是極力限制。愛國將領祖逖痛心於山河破碎,社稷傾覆,常懷光復之志。他勸司馬睿說:「晉室之亂,實由藩王爭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流毒中原,遺黎塗炭,人人有奮擊之志。大王如能命將出征,豪傑之士必踴躍響應。則失地可復,國恥可雪。」並一再請纓北伐。司馬睿不得不以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只給千人口糧,3000匹布。不給鎧仗,不給軍隊,讓他們自行招募。祖逖並不氣餒,毅然帶領部曲、親族百余家,渡江北上,冶鑄兵器,募得2000餘人,多次大敗石勒的軍隊,不久,即全部收復黃河以南的國土,使石勒不敢窺兵河南。太興三年(公元320年)七月,東晉朝廷不得不下詔加祖逖為鎮西將軍,但仍不給予實際的援助。與司馬睿的東晉朝廷相反,廣大人民積極響應和支持祖逖,後趙統治下的許多地區,多叛後趙而歸祖逖。正當祖逖準備越過黃河,掃清冀朔之時,元帝卻于太興四年(公元321年)七月,派尚書僕射戴淵為征西將軍,名為討胡,實際是牽制祖逖,並防備王敦。戴淵徒有虛名而無遠見卓識,不識軍機而驕傲自大。祖逖要受他的統領,被他掣肘,自然怏怏不快。又得知王敦與戴淵矛盾十分尖銳,內難將起,陷此困境,他的北伐勢必夭折。他痛感壯志難酬,抱恨發病,于同年九月死於雍丘。
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司馬睿為員外散騎常侍、累遷左將軍。他與東海王司馬越的參軍、世家大族王導成為至交。王導是很有見識的人。看到西晉諸王同室操戈,人民不斷起義,朝廷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又見司馬睿頗有政治才幹,就每每勸他早日離開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國琅邪去,觀天下之變,以圖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