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二卷 北朝(北魏)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武帝拓跋燾

第三十二卷 北朝(北魏)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武帝拓跋燾

拓跋燾主動出擊柔然,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神鹿加二年(公元429年)。當時朝廷內外重臣都不同意這次軍事行動。張淵、徐辯等以天象不利為理由,預言出征柔然必敗。支持北伐的漢族大臣崔浩也用天文占卜,逐條反駁張、徐。這時正巧劉宋也準備進犯北魏,拓跋燾當機立斷,對大臣們說:「劉宋自顧不暇,北犯構不成大的威脅。即便能來,我們若不先將柔然消滅,也會腹背受敵。」下令發兵征伐柔然。這次出擊使柔然大檀措手不及,倉促燒毀帳舍,帶著部眾向西狂奔。拓跋燾指揮部隊,東西5000里,南北3000里,縱橫分兵搜討其殘部。被北魏前後降服的柔然部眾有30多萬家,擄獲的馬牛羊達幾百萬頭。敕勒部(高車部)也有幾十萬人向北魏投降。這些降附的部落都被拓跋燾遷到漠南幾千里的邊境上,在北魏的軍事監督下,從事農耕和畜牧。他們每年向北魏交納大量貢稅,致使北魏氈毛皮貨堆積如山,馬牛羊的價格也大大跌落。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的戰爭在打退柔然之後,達到了一個高潮。
拓跋燾多次下詔,告誡地方官吏要設法減輕人民負擔,嚴於律己正身,不得玩忽職守。自己也首先帶頭節儉,平時的吃穿用度,僅九九藏書僅是充足而已,不講華麗排場。當時,眾大臣曾請求加固京城和修繕皇宮,並且還從《易經》中引證說:「天公設險,以守其國(天公貴族設置險峻的城堡,用來守衛他們的國家)。」又用漢代蕭何的話作為證明說:「天子四海為家,不壯不麗,無以重威(天子把四海作為他的國家,假若皇宮住室不壯麗的話,就不能顯示他的威嚴)。」拓跋燾回答說:「古人也有一句話叫做『只在恩德,不在險要(國家安全在於德政,而不在於城牆的險峻堅固)』。夏的城牆倒是用蒸過的土修建的,堅硬得像石頭一般,可我一樣將他消滅了。國家的安危,難道在於城牆嗎?現在天下尚未完全統一,正是需要民力的時候,大興土木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拓跋燾平時賞賜的,也全都是真正為國盡忠儘力、捨生忘死之人,至於親戚寵臣,從不曾賜給多餘的物品。
北魏統一北方后,出任地方官吏的,大多是拓跋貴族。他們沒有什麼法律觀念,任意貪污勒索。拓跋燾把修訂律法、整頓吏治看作是漢化的標誌和確立統治秩序的關鍵。早在神鹿加四年(公元431年),他就下詔讓司徒崔浩改定律令;20年後,又命令太子少傅游雅、九九藏書中書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拓跋燾對他們說:制定刑罰,寬、嚴、疏、密一定要適中,對不利於百姓的地方要加以刪改。游雅等根據這一原則,修訂了391條律令。

一、少年嗣位一統北國

神鹿加五年(公元432年),拓跋燾又率軍親征割據遼東、遼西的北燕,瓦解了由北燕控制的大郡,將其3萬余戶遷到幽州(今北京附近)。太延二年(公元436年),拓跋燾再次出兵北燕,北燕王馮弘逃奔高麗,旋即被殺,北燕滅亡,北魏取得了整個遼河流域。這時,整個黃河流域僅剩了一個割據河西的北涼政權與北魏相持。沮渠蒙遜在位時北涼的勢力還較強,拓跋燾也與其維持著表面的交好。蒙遜死後,兒子牧犍繼位,昏庸無能,國政漸荒,拓跋燾見時機已到,便在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羅織了牧犍12條罪狀,親自率軍討伐。牧犍自知難以抵擋,便與大臣一起,自縛其手,向拓跋燾請罪。拓跋燾一面給他鬆綁,以禮相侍,一面統軍入城,收撫戶口20餘萬,派樂平王丕及征西將軍賀多羅鎮守涼州,命牧犍帶領宗族及涼州吏民3萬戶,遷徙到京都平城,北涼遂亡,結束了北方長期分裂割據的局九*九*藏*書面。
拓跋燾又針對官員中徇私枉法、官官相護等惡劣的作風,在太延三年(公元437年)下詔宣布:全國的吏民都可以檢舉、告發不依法辦事的官吏。又在各州郡設刺史,以監督、考察地方官員。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拓跋燾決定讓16歲的太子晃做他的副手,總攬國家大事。又下詔讓年事已高的功臣元勛享受優厚的待遇退休養老,提拔賢俊的年輕人充實百官隊伍。這一具有戰略眼光的措施,使比較保守的老一代鮮卑舊臣下來,補充上了受過漢文化教育的青年貴族,對於北魏的政權建設及社會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北魏入主中原,統一北方,拓跋燾明確意識到:只有通過興辦學校、開館授經,提高鮮卑族官員的漢化水平,才能接受中原漢族封建統治思想和理論。因而在他繼位不久,北魏政權尚在南征北討,於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在京師城東辦起了太學,並在學內祭祀儒學祖師孔子和他的弟子顏淵。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拓跋燾又下詔說:北魏長期以來多忙於武事而未及文教,不利於整頓鄉風民俗和制定行動的規範準則。從現在起,自王公大臣到卿大夫,王公貴族的子孫都要進太學接受教育,學read.99csw.com習經史。對於皇位繼承人的漢化教育,拓跋燾更為重視。他親自選派精通經史的儒學大師高允作為太子拓跋晃的師傅。在高允的教授下,太子晃對儒學經史有了很深的造詣,並對漢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拓跋晃死後,拓跋燾又聘請名儒李靈教授皇孫拓跋濬。
拓跋燾晚年,用太子拓跋晃為副手,總攝國政。拓跋晃聰明幹練、為政精察,將國家大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但拓跋晃與拓跋燾寵信的一個宦官宗愛一直不和,宗愛見拓跋晃日益得到拓跋燾的信任,害怕以後拓跋晃登上帝位后對自己不利,便常常在拓跋燾面前誣告太子為了早日登基,密謀殺父。拓跋燾雖然信任太子,但這種性命攸關之事豈肯馬虎,一怒之下,便將拓跋晃手下的十幾個幫助處理政務的大臣全部處斬。害得拓跋晃受驚過度,日夕恐惶,卧病不起,正平元年(公元451年)六月竟然病歿了。
拓跋燾即位當年始光元年(公元424年),柔然首領大檀率騎兵六萬,侵入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殺人掠地。年僅17歲的拓跋燾聞訊后親自帶兵,日夜兼程,只三天兩夜即趕至雲中。隊伍未及休整,大檀的大股騎兵就撲過來,將拓跋燾的兵馬團團困住,情勢十分危急,北魏士read.99csw.com卒已恐慌起來。拓跋燾在馬背上鎮定自若,分划布置。士兵見自己的年輕統帥臨危不懼,情緒也很快安定。在拓跋燾的指揮下,射殺了柔然的前鋒部帥,大檀見形勢不利,只得率軍撤退。第二年,拓跋燾又親自發兵五路,征討柔然。為了取得速戰速決、出敵不意的效果,他果斷下令將軍中輜重全部留下,只帶15天的乾糧,輕騎前進,穿過沙漠出擊柔然,大檀聞訊后驚慌失措,率眾向北逃竄。

三、聽信讒言失子亡身

二、興學修律整肅風紀

拓跋晃死後不久,拓跋燾查知並無反叛之事,知道太子無罪,很為他的早逝悲傷,追謚拓跋晃為景穆太子,又封晃的兒子濬為高陽王,對他格外鍾愛。宗愛見拓跋燾對錯怪太子非常後悔,害怕他歸罪自己,便暗自設計,趁拓跋燾酒醉獨卧永安宮之時,將其勒殺。拓跋燾死後葬于雲中金陵,謚號「太武皇帝」,廟號「世祖」。
拓跋燾,字佛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少時聰明能幹,豁達大度。泰常七年(公元422年),15歲的拓跋燾被封為太平王,立為皇太子,又被授予相國加大將軍官銜,管理政事。不久,拓跋嗣患病,便讓他統攝朝政。第二年,拓跋嗣病亡,拓跋燾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