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零二章 代宗李豫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零二章 代宗李豫

唐代宗時,境內藩鎮割據局面已經形成,西部的吐蕃也不斷侵擾,唐不得不經常性地抽調主要兵力到京西防備吐蕃秋季入侵,稱為京西防秋。
唐朝的都城長安位於西北,而關中地區所產的糧食不能完全滿足京師人民和駐軍大量的消費需要。每年需要把東南地區100萬左右的糧食由淮河經汴水入黃河,再轉渭水運達長安。安史之亂期間,洛陽被占,淮河被阻,這條漕運路線完全被切斷。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唐軍收復了洛陽,很快平定了安史之亂。恢復漕運,把江淮的糧食調運到關中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唐代宗把這副重擔交給了御使大夫劉晏。

四、有限改革未盡雄心

這些農民起義雖然由於力量分散,又缺乏鬥爭經驗,最後被唐軍各個擊破了,但是,唐政府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也不得不頒布了一些減輕剝削和恢復生產的法令。人民負擔有所減輕。
李、程二人同在朝廷,也不免勾心鬥角。程元振暗中向代宗提出懲治李輔國,代宗正中下懷,解除了輔國的行軍司馬職,遷居外第。代宗又與元振商議,密派牙門將杜濟刺殺輔國。
唐代宗李豫,是唐肅宗的長子,生於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取名李俶。15歲時被封為廣平王。安祿山叛亂后,他跟隨唐肅宗在靈武招集部隊,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諸將都隸屬元帥府。當時,唐肅宗剛剛繼位,兵弱將寡,李俶躬身下士,招懷流散,沒多久就招兵數萬人。當時,安祿山已經攻佔了長安,聲勢大振,唐軍多不敢與叛軍交戰。李俶組織勇士阻擋叛軍,多次把叛軍挫敗,士氣為之大振,使戰爭產生轉機。以後,回紇葉護王子率兵援助唐軍,李俶與他結拜為兄弟,合兵進擊叛軍。757年,李俶、郭子儀率朔方等地的軍隊以及回紇、西域兵共15萬人,從鳳翔出發,進攻長安。叛軍大敗,逃出潼關。李俶率軍攻入長安,令行禁止,秋毫無犯,甚得民心。唐軍攻克長安后,李俶又率軍進攻洛陽,叛軍首領安慶緒棄城逃往河北。唐肅宗回到京師后,封李俶為楚王。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三月,李俶改封為成王,不久又立為皇太子,改名李豫。
唐軍收復洛陽后,回紇軍入城殺掠。次年,登里可汗率軍回國,又慫恿部下沿途搶劫。可是,唐代宗為報答回紇助戰,一再遷就,企圖以忍讓換得和回紇的友好關係。
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間,唐政府經過安史之亂,已經元氣大傷。代宗面對危局,也任用了一些賢能之士進行改革,企圖重振國威。
唐代宗姑息藩鎮的同時,對一些忠於他的大臣又無故猜忌。郭子儀是唐代名將,安史之亂時在河北擊敗史思明。肅宗即位,郭子儀任關內河東副元帥,https://read.99csw•com配合回紇兵收復長安、洛陽,升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代宗即位后,因其在朝中威望最高,怕他功高震主,因此對他百般懷疑。唐代宗如此賞罰不明,功臣們對朝廷都存有顧慮,不但不肯交出兵權和防地,反而千方百計地擴大地盤,招兵買馬,以擴大自己的實力。如此一來,割據稱雄者越來越多,藩鎮割據的局面已經形成了。
在唐代宗的支持下,劉晏還在各道設巡院,選擇精幹廉潔的人作知院官。知院官每月都把本道各州縣的雨雪、豐歉情況向中央申報。政府在豐收的地區用高於市場的價錢糴進糧食,在歉收地區則低於市場的價錢糶出,以穩定物價,稱為「常平法」。在實行「常平法」的同時,劉晏又推行「均輸」法,即各以當地的部分租賦收入和鹽利,購買各地的土特產品,供應京師,既便利了京師人民的生活,又促進了各地土特產品的發展,使唐代宗時期艱難的政局和拮据的財政有所改善。劉晏的改革觸犯了一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只是由於唐代宗需要利用他理財,予以支持,才使改革堅持了下去。唐代宗死後,劉晏改革也隨之告終。
大曆九年四月,代宗命郭子儀等大閱兵師以備吐蓄。代宗又下詔各地出資備邊,以供防秋之用。
廣德二年,劉晏帶人深入江淮,察看地形,了解民情,總結前人辦理漕運的經驗和教訓,然後發動民工,組織兵丁,控制浚流,打造船隻,並把過去富戶督辦漕運改為官運;把直運改為分段接運。這一套辦法十分有效。江淮地區的糧食通過水道源源不斷地運到長安,一年運40萬石,多的時候達110萬石。京師昂貴的米價落了下來。
唐政府對江淮地區的剝削十分沉重。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租庸使元載在光淮追征天寶末年以來人民積欠的8年租調,不管是誰,只要發覺家中有財物糧食,就奪取一半,有的甚至十取八九。諸道節度使也往往妄加征科,州縣官吏更是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在這種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下,人民忍無可忍,奮起反抗,僅見於史書記載的義軍,就有10餘支,人數達數十萬。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唐代宗時期爆發的袁晁起義和方清起義。
唐代宗時專權用事的宦官還有魚朝恩。魚朝恩,瀘州瀘川(今四川瀘縣)人,肅宗時任禁衛軍指揮,代宗時,任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等職。代宗奔陝時,官吏逃散,士卒凍餒,只有魚朝恩從陝州率領神策軍前來迎駕,解了代宗一時之難,從此深受代宗寵信。僕固懷恩部將范志誠率叛軍進攻涇陽,唐代宗下制親征,魚朝恩以平叛為名,大索士民私馬,弄得人心惶惶,爭相逃匿。
魚朝恩專權,勢傾https://read.99csw.com朝野,十分驕橫,甚至連唐代宗也不看在眼裡。魚朝恩有一養子任內給使,曾與同事發生紛爭,回家后告之朝恩,朝恩即帶養子入見代宗,要求代宗賜給紫衣以提高養子身份,話音未落,有司竟已將紫衣拿來給魚的養子穿上,代宗強作歡顏,隱而不發,心裏對魚朝恩已是十分不滿。宰相元載看準時機,要求皇帝剷除朝恩,代宗許諾。他們趁三月寒食節宮中置酒,魚朝恩赴宴之機,將他秘密縊殺。

一、太子出身刀劍皇位

代宗即位后,李輔國自命為定策功臣,專權用事,甚至不把代宗放在眼裡,他竟對代宗說:「你但居禁中,外事自有老奴處分。」意謂要獨專大權。代宗聽后,很不高興,但因李輔國握有兵權,只好表面上以禮相待,尊其為尚父,未幾,又加司空、中書令。宦官程元振也任為左監門衛將軍。李、程二人在朝廷上專權用事,排斥異己,代宗對此一籌莫展,無可奈何。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僕固懷恩又引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等數十萬人入侵,至鳴沙(今寧夏中衛東)暴病而死,吐蕃軍大掠男女數萬人,焚舍而去。同年十月,吐蕃軍至邠州,與回紇相遇,合縱入侵,兵逼奉天,郭子儀說服回紇。使回紇與唐聯兵,共扼吐蕃。不久,郭子儀的先鋒白元光與回紇軍一起在靈台縣之西擊敗吐蕃,斬首5萬余,僕固懷恩大將仆固名臣也率千騎降唐,吐蕃退軍,形勢有所緩和。
大曆十一年春,劍南節度使崔寧大破吐蕃20萬人。四月,西川破吐蕃于望漢城,12月,西川崔寧又在西山大敗吐蕃。大曆十三年四月,吐蕃寇靈州,朔方留後常謙光擊敗吐蕃。六月,吐蕃又進犯鹽州、慶州。同年,回紇登里可汗為了掠奪財物,也進寇太原,殺唐軍民萬餘人,縱兵大掠。唐代州都督張光晟擊敗回紇兵,登里可汗才退走。然而唐代宗為了集中力量抵禦吐蕃,對回紇的不禮採取忍讓態度,力求保持和好關係。
李輔國被殺,程元振任驃騎大將軍,獨攬大權,專政自恣。當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唐代宗論功行賞,獎掖群臣,正副元帥及各節度使,悉贈官階。惟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因與程元振有隙,不但沒有受賞,反而被流放播州,不久賜死。其部將大為不平,共推兵馬使梁崇義為統帥,要求為來瑱訟冤,唐代宗無力討伐,不得不下詔以功臣禮節改葬來瑱。
上元末年(公元762年),唐肅宗患病,李豫往來侍疾,十分周全。肅宗的病情日重一日,張皇后(即張良娣)懼怕李豫功高難制,便暗中接越王李係入宮,陰謀廢立。一切準備就緒,張皇后矯詔召李豫,圖謀陷害,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知道后,隨從李https://read.99csw.com豫入宮,以防有變。這天夜裡,李輔國等人率領軍隊逮捕了越王李係,又囚禁了張皇后。唐肅宗知道后驚恐而死,李輔國、程元振等乘機殺死張皇后,擁立李豫即皇帝位,是為代宗。
大曆二年(公元767年)九月,吐蕃進犯靈州,接著兵逼邠州,代宗命郭子儀率師3萬禦敵,十月,在靈州擊敗吐蕃,京師才得以平安。次年11月,吐蕃10萬兵馬入侵靈武、邠州,邠寧節度使馬王率軍禦敵,擊破吐蕃2萬餘人。九月,郭子儀自河中移鎮奉天,吐蕃入侵靈州,靈州守將白元光擊敗吐蕃2萬軍隊于靈武,不久,又在靈武擊破吐蕃6萬。唐代宗君臣聞訊喜形於色,沉浸在一時的勝利之中。
唐代宗出奔陝州,多次發詔征諸道兵馬,各節度使都痛恨元振,無一應詔,連李光弼也勒兵不赴。而扈駕大臣,又懼怕元振,不敢彈劾,只有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請斬殺元振,以謝天下。代宗得書,因感念元振有擁立之功,僅削奪官爵,放歸鄉里。后元振又私入京師,不久,被放逐到江陵,直到病死。
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都是宦官,他們得以恃寵橫行,干預政事,究其原因在於代宗優柔寡斷。當宦官勢傾朝野,危及代宗的統治時,代宗又利用朝官與宦官的矛盾和鬥爭,除掉宦官。這種朝官、宦官勾心爭寵固位的鬥爭,構成了唐後期的政治特徵。
安史之亂爆發后,唐政府調集各地軍隊進行討伐,西北邊兵也參加了征討叛亂的戰爭,邊鎮上只留下一些弱兵殘將。強大起來的吐蕃於756年乘機攻取石堡城,進取唐隴右、河西兩鎮。唐代宗即位后,吐蕃對唐的爭奪有增無已。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率領吐谷渾、党項、氏、羌共20餘萬大軍入大震關(今甘肅隴西縣)、攻涇州,直指奉天(今陝西乾縣),武功等地,唐兵潰敗,京師大駭。唐代宗命李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到咸陽抵禦吐蕃。此時吐蕃軍已逼近長安,唐代宗急忙逃往陝州。第三天,吐蕃入長安城,掠奪府庫錢財,焚毀民房,繁華的長安城變得滿目瘡痍。郭子儀用少數兵卒,虛張聲勢恐嚇吐蕃,吐蕃軍據城15日,驚慌出城。同年,吐蕃又攻入劍南道的松州、維州、雲山城、籠城等地,唐政府受到吐蕃的嚴重威脅。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駕崩,十月,葬于元陵。謚「睿文孝武皇帝」。

三、宦官當朝小民起義

唐代宗李豫即位時,叛將史思明已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佔據洛陽。代宗即位后,再次向回紇請求援助,又任命長子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進攻洛陽。唐軍與史朝義在洛陽北郊大戰,史朝義敗逃河北,叛軍部將多降唐。次年史朝義窮蹙自殺,安九_九_藏_書史叛亂全部平息。
唐代宗在位期間,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防禦吐蕃的入侵,但由於節度使各自獨立,難以駕馭,中央的政策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縱觀整個代宗朝,唐與吐蕃的戰爭,互有勝負,雙方都消耗巨大。此後,吐蕃走向衰亡,唐王朝也日趨衰弱。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秋,吐蕃引兵入大震關,盡取河西隴右之地。地方官吏連連上書告急,俱被程元振阻匿。直到吐蕃攻取涇州,代宗才有所察覺,不得不起用郭子儀鎮守咸陽。子儀遣使入奏,請求援兵。因元振嫉妒子儀,不讓來使入見,致使吐蕃大軍直入,攻進京師。唐代宗只得出奔陝州。

二、內境縱藩京西防秋

此後,吐蕃連年入侵,戰爭激烈,唐在鳳翔、涇州、邠州、渭北等地設節度使,駐重兵,抵禦吐蕃。
安史之亂后,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原先比較發達的黃河流域土地荒蕪,又加上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致使許多人流離他鄉,轉死溝壑,出現了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景象,作為歷史上中國經濟發展中心的北方廣大地區,開始萎靡不振,走向衰落的道路。與此同時,江淮地區由於戰亂較少卻迅速發展起來。又由於北方的許多地區為蕃鎮所佔據,中央在北方統治的區域越來越小,所以江淮地區就成了唐政府剝削搜刮的主要對象。
劉晏首先精簡鹽務機構,裁減冗員,合併監院,並在各大城市設立13個巡院,負責管理食鹽的銷售市場,緝查鹽販走私。劉晏還對食鹽專賣制度進行了改革,把原來的官運官銷改為「就場專賣」,規定各地所生產的食鹽由鹽官統一收購,不許私自賣給商人。鹽官所收的鹽就在鹽場轉賣給鹽商,商人繳納鹽款和鹽稅後,自由運銷。同時,為了防止商人抬高鹽價,在偏遠地區設立「常平鹽」以平抑食鹽價格。還下令禁止各地節度使對鹽商增派稅收,以免通過中間環節漲價。
安史叛將降唐后,唐代宗便以為大功告成。公元763年七月,改元廣德,大赦天下,安祿山、史思明的舊將、親族一律不追究責任,各級官吏也都封爵加官,並規定自此以後,刺史三年、縣令五年就可升職,普通百姓也相應地減免賦稅。如此一來,安史舊將一變成為唐朝的節度使,形成了新的藩鎮。他們在各自的轄區內擴充軍隊、委派官吏、徵收賦稅,成為地方割據力量。特別是成德、魏博、幽州三鎮是唐朝中後期最大的割據勢力,稱為河朔三鎮。
唐代宗時期還對鹽政進行了改革。唐初,不收鹽稅,安史之亂后,政府財政困難,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實行食鹽專賣。在產鹽區設「監院」管理鹽務,鹽價比以往高出許多,百姓不買,就硬性攤派,人民倍受其害,弊端很多。永泰二年(公元76九*九*藏*書6年),又任用劉晏對鹽務進行重大改進。
唐代宗不僅給予河朔三鎮以很高的待遇,對其他割據者也一再姑息,使得地方節度使肆無忌憚,他們「雖稱藩臣,實非王臣」,在政治、軍事、財政上都完全獨立,實際上是各自獨立的封建軍閥王國。他們的職位或父子兄弟相襲,或由部下推戴自稱「留後」,強迫唐王朝予以承認。他們在地方上又自署官吏,魚肉人民。對唐中央政府形成極大的威脅。由於唐代宗對藩鎮的姑息和唐中央政府的腐敗,中央的權力越來越小。
代宗受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的擁立才得以稱帝,即位后對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十分寵信。李、程自恃定策有功,越加專橫,對代宗的統治構成了威脅。
吐蕃退軍是郭子儀等率軍抗擊的結果,宰相元載卻說非人力而為,而是菩薩保佑的緣故。唐代宗寵信元載,便信以為真,下令廣造佛寺,祈望得到菩薩更多的保佑。但這並沒有阻止吐蕃、回紇的入侵,代宗便令眾僧講《仁王護國經》,敵人搶掠一番后歸國,代宗卻認為是眾僧講經有效,退敵有功,對眾僧厚加賞賜,對郭子儀等禦敵勇將卻置之一邊,不聞不問。唐代宗這種賞罰不當的行徑,使天下人盡感寒心。此後,吐蕃連年入侵,戰爭不斷,唐政府不得不花費巨大的財力,在鳳翔、涇州、邠州、渭北,西川等地派駐重兵,以備吐蕃。
大曆五年(公元770年)五月,在甘肅徙置民眾于山險要害,用以防備吐蕃的入侵。九月,吐蕃進犯永壽。大曆八年八月,吐蕃寇靈武,搶掠而去。幽州節度使朱滔率5000騎請河西防秋,代宗令赴涇州行營。十月,吐蕃寇涇州、邠州。郭子儀部先鋒將渾瑊與吐蕃戰于宜祿,唐師不利。渾瑊與涇原軍合力作戰,吐蕃軍潰敗而去。不久,郭子儀率軍擊敗吐蕃10萬大軍,唐軍取得重大勝利。
廣德二年,僕固懷恩叛唐,引吐蕃、回紇等數十萬人進攻長安。僕固懷恩,鐵勒族人,安史之亂時從郭子儀、李光弼作戰,屢立戰功,曾與回紇兵擊敗史朝義,官至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等職。他自恃功高,不滿意朝廷對他的待遇,加之朝廷對武臣猜忌,總想收回兵權,更使他對朝廷不滿。廣德二年,唐代宗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以宣慰僕固懷恩。朔方將士原本大多是郭子儀舊部,在僕固懷恩手下又吃盡苦頭,聞知郭子儀要來,歡欣鼓舞,紛紛不顧軍紀離開僕固懷恩歡迎郭子儀。僕固懷恩以為唐廷要收拾他,匆忙率兵300逃至靈武,收拾散兵,招引吐蕃、回紇來攻。代宗命郭子儀率軍禦敵,先鋒部隊攻破吐蕃軍營,俘斬百余。郭子儀屯重兵于涇陽,吐蕃軍挑戰,子儀不出。此時,劍南、嚴武已攻破吐蕃鹽川城。僕固懷恩與吐蕃軍懼怕失去後援,不戰退兵,京師之圍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