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零五章 憲宗李純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零五章 憲宗李純

前線統帥嚴綏懦弱無能,又有宦官作監軍,對諸將加以監視,打了勝仗歸功於自己,打了敗仗過錯全落在諸將頭上,弄得將帥誰也不肯出力,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出師3年,仍不能奏效。
平定淮西吳元濟是憲宗政治上的轉折點。元和十三年,憲宗命六軍修麟德殿。右龍武將軍張奉國、大將軍李文悅認為淮西初平,不宜營繕太多,希望宰相裴度勸諫憲宗。裴度代為轉奏,憲宗大怒,將二人貶官。又命疏浚龍首池,築承暉殿,自此土木之役日趨增多。宮中所費也越來越奢侈。戶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鎛、鹽鐵轉運使程異多次向憲宗進羡余(官員以賦稅盈餘獻給皇室的財物),以供費用,憲宗則提拔二人為宰相。消息傳出,朝野驚駭。裴度、崔群極陳此二人資性狡詐,盤剝百姓,剋扣軍餉,天下共憤,要憲宗收回成命,憲宗非但不採納,還指責二人為朋黨。自淮西用兵以來,度支、鹽鐵及四方爭相貢獻,元和進奉之弊愈演愈烈。
討伐王承宗的失敗,並沒有使憲宗改變制服藩鎮的決心,但他改變了以前一味出兵征討的辦法,轉而使用恩威並濟的策略。

三、晚年昏亂被弒喪命

在一班朝臣的輔佐下,憲宗改革了一些弊政,使當時的政治初步走上軌道。如唐後期,諸道官吏進京,都要送財物給皇帝,以巴結皇帝,求得升遷。元和三年,憲宗下令,諸道官吏來京,不得進奉。知樞密使劉光錡奏請派使者到各地頒布這個詔令,想私自分割這些進奉,翰林學士裴垍、李絳反對派使,主張通過驛站傳遞。劉光錡說這是以前的舊例。憲宗也看透了他的心思,不耐煩地說:「以前舊例對,就照著做,不對,為什麼不改過來!」
許多朝臣見憲宗西取蜀地劉辟,東取吳地李錡,不由得忘乎所以,紛紛勸憲宗舉兵河北。宰相裴垍、翰林學士李絳頭腦十分清醒,都力阻憲宗出兵。然而憲宗由於前幾次平叛連連得手,急於平滅藩鎮,低估了河朔勢力,沒有採納李絳的意見。元和四年,憲宗下詔,削奪王承宗官爵,以宦官吐突承璀討伐王承宗。

二、人和政通勵精圖治

吳元濟的平定,使河北藩鎮對朝廷刮目相看,紛紛上書朝廷,表示願意歸順。橫海節度使程權,割據滄景三世,共傳四任,此時舉族入朝;成德王承宗一掃過去的囂張氣焰,也趕忙派使送二子入朝為質,並獻德、棣二州圖印至京師;盧龍鎮劉濟已死,其子劉綜代之,亦專一歸順。
憲宗晚年,也喜歡起神仙長生之術來。有功德史奏報,陝西鳳翔法門寺有一塊「佛骨」,憲宗派宦官率眾佛生迎至禁中,供奉三日,然後在京師諸佛寺巡迴供奉。在他的帶動下,掀起了一股迎佛骨的佛教熱潮。王公士民解衣散錢,爭相供奉施捨,至有傾家蕩產者。刑部侍郎韓愈上書表示反對如此推崇佛教,被貶為潮州刺史。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憲宗命左神策軍節度使高崇文等率軍討蜀。高崇文是唐將中名位較淺但有勇有謀的將領。他率軍自斜谷出兵,一路嚴申軍紀,read•99csw.com斬關奪隘,所向皆捷。自正月出兵,至九月唐軍便攻克成都,生擒劉辟,平定了叛亂。
自唐中期以來,地方藩鎮各擁強兵,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賦稅也不入中央。節度使的職位也往往父死子繼,或由部下擁立,朝廷只能順從,事後追認,而不能更改,否則便聯兵反叛朝廷。朝中宰相杜黃裳分析這一形勢,力主振舉綱紀,制裁藩鎮,憲宗十分贊同他的意見。劉辟未當上節度使,便發兵攻圍梓州。憲宗力排眾議,採取杜黃裳的建議,先拿劉辟開刀。
在憲宗的鼓勵下,甚至有的大臣敢於據理力爭,抗旨不遵。元和八年,有一僧人鑒虛,以財貨結交權貴,受藩鎮賄賂,橫行不法。御史中丞薛存誠將其拘禁。權貴宦官們都爭著為他求情,憲宗也因得過他的好處,欲釋放他,遭存誠拒絕。后憲宗又派宦官到御史台宣旨,存誠堅持不放人。他回答憲宗說:「陛下一定要釋放此僧,請先殺臣,不然,臣期不奉詔!」憲宗不僅不怒,相反嘉獎了薛存誠,罪大惡極的鑒虛終被殺死。
然而,平定藩鎮勢力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以河朔三鎮為代表的河北藩鎮,已有幾十年不奉唐朝的詔令了。這次見朝廷的威信日益提高,他們都在尋找時機,再同朝廷一決勝負。
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宦官俱文珍與劍南節度使韋皋等藩鎮勢力聯手,逼迫順宗傳位給太子李純。在宦官勢力的壓力下,順宗退位為太上皇,太子李純即位,是為憲宗。改元永貞。唐憲宗即位時28歲。他力圖削平藩鎮割據,恢復唐朝的統一,並取得了一些成就。
這些財富都是官吏們通過刻剝百姓、貪污中飽得來,而憲宗來者不拒,受之不愧,且貪婪無厭,胃口越來越大。
還有個宣武鎮節度使韓弘,依仗兵力,10年不入朝,憲宗以他為討伐淮西諸軍都統,他故意拖延。在討淮西的諸軍將領中,只有陳州刺史李光顏戰功卓著。
元和九年,憲宗一朝最有成效的一次討伐藩鎮的鬥爭又開始了。原來,淮西鎮(亦稱彰儀)節度使吳少陽在蔡州(今河南汝南),一直積極積蓄力量,準備謀反朝廷。憲宗早就有意征取蔡州,因忙於討伐王承宗,一時抽不出手來。這年,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更加跋扈,四齣攻掠,關東為其驅掠者千余里,甚至騷擾到東都洛陽附近。憲宗遂派嚴綬督諸道兵討吳元濟。
唐憲宗自以為功成名就,也就失去了那種信任群臣,從諫如流的作風。轉而喜歡那些取媚阿諛自己的侫臣,對指責自己失誤的忠直之言越來越感到不順耳了。自引皇甫鎛、程異入相后,裴度、崔群等正臣逐漸被疏遠,最後被排擠出朝。皇甫鎛得憲宗寵信,更加肆無忌憚地為非作歹。裴、崔二人是憲宗後期的名相,憲宗依靠他倆平定淮西,補偏救弊,成就了自己的功業。自二人去后,一班奸佞群小圍繞在憲宗周圍,政事日壞,朝廷黑暗,朝野上下,對奸臣所做所為人情洶洶,個個切齒。而憲宗本人已聽不進他的臣九*九*藏*書民的呼聲了。
杜黃裳為憲宗首開削平藩鎮之略,當西川劉辟叛亂時,公卿皆認為蜀道險遠,不宜出兵。杜黃裳力主討蜀,並推薦高崇文為軍事統帥。高崇文不僅勇敢善戰,而且正直無私,對藩鎮首戰告捷,立下大功。
在其他官員的選用上,憲宗也注意不拘一格,任人唯賢。在憲宗的臣下中,左拾遺元稹善指陳朝廷得失,憲宗嘉納其言,時常召見他;白居易作詩規諷時事,傳入禁中,憲宗大為賞識,召為翰林學士;給事中李藩知無不言,皇帝的制敕有錯誤也敢指正,憲宗擇他為宰相;翰林學士崔群讜直無隱,受到憲宗高度信任。
元和十二年冬,在一個風雪瀰漫的夜裡,唐將李愬率領9000士卒,突襲淮西鎮治所蔡州城,一舉活捉了叛亂頭子吳元濟。淮西自吳少誠以來,唐官軍不至蔡州32年,憲宗經過4年的艱苦平叛,終於復將淮西收歸中央。
元和四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死了,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為留後。河北三鎮紛紛仿效王士真,以自己的嫡長子為副大使,父死即代領軍務。王承宗為了使朝廷冊命他為節度使,假意獻出德、棣二州,可當朝廷正式任命他為節度使之後,又將德、棣二州收歸己有。憲宗遂決定出師征討。
憲宗即位后,渴求治國平天下的賢才幫助,厭棄貢獻奇珍異獸來博取他歡心的佞臣。
由於憲宗能夠採納眾言,擇善而從,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能以兼聽而不偏信,明辨是非,大臣也敢於直陳己見,憲宗不僅成功地完成了一統藩鎮的事業,而且君臣之間感情融洽,激發了朝臣們為國效力的忠心,因此當時的政治比較清明,大有中興唐朝的氣勢。
唐憲宗在這種複雜的局面下,表現了明斷精神。他先撤掉嚴綬,以右羽林大將軍高霞寓為唐、隨、鄧節度使,專事攻戰。高霞寓大敗於錢城,許多大臣都準備入勸憲宗,憲宗先堵住他們的口說:「勝負兵家之常。」宰相裴度因遇刺卧病,許多人都請求免裴度之官,以討好藩鎮,憲宗堅決地說:「若罷度官,使奸謀得逞,用度一人,足以破賊!」對前線作戰不利的將帥,他堅決撤掉。高霞寓戰敗后,又以荊南節度使袁滋為彰儀節度使,申、光、蔡、隨、鄧等州觀察使,后又以名將李愬為唐、隨、鄧州節度使,率軍進討淮西。
就在憲宗討蜀之際,夏綏節度使韓全義入朝致仕,留自己的外甥楊惠琳為知夏綏留後,不肯交出兵權,勒兵阻止朝廷派去接任的節度使。憲宗果斷地命令河東、天德軍出擊楊惠琳,平息了楊惠琳的反叛,傳首京師。這樣,憲宗上台的當年就初試鋒芒,取得了同藩鎮鬥爭的初步勝利。
到元和十二年,討伐淮西的戰役已有4年之久,國家饋運疲弊,宰相裴度自請往前線督戰。憲宗任他為淮西宣慰處置使,負責指揮全軍,為了使裴度能順利平定淮西,對裴度言聽計從。裴度來到淮西前線,奏請取消了監軍的宦官,使將領能夠獨立處理軍事,很快扭轉了被動局面。又信用李愬、李光顏等一批名將,整頓前線軍務,改變了以前軍令不統https://read.99csw.com一的混亂局面。

一、削平藩鎮一統全境

後來事勢的發展確如李絳所料。田季安的部將田興舉兵擒田懷諫,歸附朝廷,並表示願守朝廷法令,輸納貢賦,請中央委派官吏。憲宗派使者前去撫慰,以觀其變。李絳勸憲宗直接下詔,封田興為節度使。田興感念憲宗的恩德,對朝廷忠心不二,河北各鎮屢遣遊客前來,要他背叛朝廷,遵河朔舊約,田興終不為所動。終田興之世,魏博鎮一直是朝廷倚重的力量。河朔三鎮終於打開了一個缺口。
憲宗一朝,無論是同藩鎮的鬥爭,還是國家的政治、經濟等方面都有轉機,雖不能同前期相提並論,但在唐後期算得上是最好的局面,這與他能任用李絳、裴度等一代名相有很大關係。
各藩鎮都有守望相助,共抗朝廷之心。成德王承宗數次上書為吳元濟說情,均遭憲宗拒絕,后又派人遊說朝中主持軍事的宰相武元衡,被元衡叱退。遂又上書誹謗元衡,並派兵四齣攻掠,以向中央示威。淄青的李師道更是個陰臉狡猾且又十分毒辣的傢伙。他見上書為吳元濟求情無效,便施展陰謀詭計,暗助吳元濟。本來朝廷徵兵沒有淄青,他也派將領率2000人去壽春,聲言助官軍討元濟,實則待機而動,支援淮西。又派刺客奸人在洛陽、長安四下活動,製造恐怖。於是,群盜並起,一件件觸目驚心的消息不斷傳來。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殺,宰相裴度被刺客擊傷。一系列恐怖事件,搞得朝野內外人心恐惶,草木皆兵。許多大臣勸憲宗罷兵。
李絳敢於直言,不肯巴結皇帝,憲宗反倒更加器重他。元和六年,擇他為宰相。李絳又勸憲宗,國家艱難,府庫空虛,應節衣縮食,不可縱恣聲色。憲宗聽了很高興,稱他為「真宰相也!」就在這一年,江淮發生大災荒,可當地御史卻謊報豐年。李絳奏請,制裁弄虛作假的御史,蠲免江淮租賦。又奏請憲宗在振武、天德兩地開置營田。4年間開田4800頃,獲谷四千余萬斛。像這類有關國計民生的大計,憲宗都一一採納。在李絳為相期間,協助憲宗平定藩鎮、整頓吏治、糾正弊政,成為當時一代賢相。
當時河北的形勢是,成德王承宗在北,魏博田季安在南,盧龍鎮劉濟又在成德之北,淄青李師道在東。他們都權衡利弊,或虛張聲勢,響應朝廷,實則逗留不前;或擁兵觀望,看風使舵。劉濟引全軍攻樂壽(今河北獻縣),相持不攻;李師道、田季安均引軍各攻一縣,即停兵不進,表面上參加平叛,實則等待時機出手援救王承宗,襲擊官軍。
宗正卿李道古與皇甫鎛勾結,說山人柳泌能制長生藥,憲宗大感興趣,把泌召來煉藥。柳泌又進言說天台山有神仙,多靈草。憲宗信以為真,任他為台州刺史。群臣勸阻無效。
憲宗時,也有的宰相唯唯諾諾,每逢大事,不置可否,只知隨聲附和。如權德輿就屬於這一類。李絳與李吉甫常在憲宗面前爭論,權德輿居中不發一言,誰也不得罪。憲宗非常鄙視他,不久就免了他的宰相。
唐憲宗剛即位,就一反read.99csw.com對藩鎮遷就姑息的常態。西川節度使韋皋死了,其節度副使劉辟自為留後,並上書朝廷,請求代韋皋為節度使。憲宗馬上命袁滋為西川節度使,征劉辟入朝為給事中。
憲宗一朝,十分注意選拔和任用宰相。在他當太子時就留心這個問題。上台後,經常和群臣一起討論歷代擇用宰相的利弊得失。選擇了像杜黃裳、裴垍、李絳、裴度、崔群等一大批正直且有經國大略的名相。
自安史之亂后,以河朔三鎮為代表的地方割據勢力,歷經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曾同中央進行了反覆激烈的較量,最後終於一一相繼被平定,唐朝重新創造了一統天下的局面。
對各地因戰亂,災荒而造成人民的災難,憲宗也表示一定程度的關心。即位之初,他曾派度支、鹽鐵轉運副使潘孟陽宣慰江淮,行視租賦,察官吏臧否,百姓疾苦,結果潘孟陽到處游宴納賄。憲宗馬上免去了他的度支、鹽鐵副使之職,並把這件事時刻記在心裏。元和四年,南方旱飢,憲宗命左司郎中鄭敬德等為江、淮、荊、湖、襄、鄂等道宣慰使,賑恤貧民。臨行時告誡他們說:「朕宮中用帛一匹,皆有賬薄,惟救濟百姓則不吝嗇。卿等應深識朕意,勿效潘孟陽專事飲酒遊玩。」
元和七年(公元821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了,按照慣例,其11歲的幼子田懷諫為副大使,總攬軍務。朝中宰相李吉甫等人力主憲宗再次出師征伐。宰相李絳卻不主張出兵,他分析道:河北藩鎮節度使,恐部將權力太重,都分兵以隸諸將,互相牽制。當節度使為嚴明主帥時,能控制住這種局面。但田懷諫是個11歲的幼童,其軍權必將由別人代理。分兵之策,適足為今日禍亂,田氏必為部下諸將所殺。因為其他藩鎮也怕部將以滅自己,對殺主帥者決不容忍。殺田懷諫代為主帥者,必遭鄰道所攻。故殺田氏者如不歸依朝廷為援,馬上會被別的藩鎮吃掉。所以,朝廷不須出兵,只須訓練士馬,以觀其變。如有魏博部將來效命朝廷,當不吝嗇爵祿,厚加賞賜,使其他藩鎮得知,也怕部下效法,都驚恐不安,他們就會恭順朝廷了。這一番切中要害的言語,說得憲宗心花怒放,連連點頭稱善。
後來,他又批准李絳、白居易的奏請,詔令天下:降天下繫囚,蠲租稅,出宮人,絕進奉,禁掠賣。從而緩和了社會矛盾,安定了民生。在同藩鎮的鬥爭中,對受藩鎮殘害的百姓一概進行安撫。誅滅鎮海李錡后,有司請求籍沒李錡的家財,以輸京師。憲宗從李絳奏請,以李錡家財代替浙西百姓當年的租賦。憲宗前期,國家沒有統一,政府財政困難,為籌措軍費,憲宗也曾聚斂財貨,但他並沒有用於供自己揮霍。
唐憲宗是由宦官的擁戴當上皇帝的,所以他對宦官頗有好感。輕率出兵已是失策,任命宦官為軍事統帥則更不合事宜。以翰林學士白居易為代表的朝廷大臣都極力反對,但憲宗仍不以為然。
吐突承璀來到前線,威令不振,屢戰屢敗,損兵折將,連左神策軍大將軍酈定進都戰死。酈定進曾參加過平定西川劉辟的戰爭,力https://read•99csw.com擒劉辟,在軍中以驍勇聞名。他一死,官軍士氣頓時低落。到這時候憲宗才明白,河北竟是這樣錯綜複雜,強大難制,這場戰爭已不能自拔,無法再打下去了。宰相裴垍在危急時刻,設計擒滅盧從史,平定了昭義,清除了內患,才使形勢稍有好轉。王承宗見昭義覆滅,失去內應,上書向朝廷請罪,假意表示願輸納貢獻,請派官吏。朝廷官軍在河北曠日持久,早已力難支敵,憲宗正好趁坡下驢,趕忙下詔罷兵。
由於憲宗注意隨時採納眾言,避免了許多過失。如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有人在憲宗面前進讒言說,大臣鄭絪與昭義節度使盧從史互相勾結,泄露朝廷機密。憲宗很氣憤,但他沒魯莽行事,而是先讓李絳談談自己的看法。李絳知鄭絪為佳士,勸憲宗不要聽信奸臣挑唆,詳細查明原委,一大冤案得以避免。
到元和十五(公元820年)年,憲宗因服金丹,性情日加躁怒,左右宦官稍有不順意,即遭責打,至有因此而死者。宦官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宦官陳弘志發難,憲宗被弒,宦官將其死因隱諱,對外宣稱葯發。從此,唐朝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操縱。憲宗葬于景陵,謚「神聖章武孝皇帝」,廟號「憲宗」。
李絳不僅有謀略,熟悉天下藩鎮形勢,而且剛正不阿,直言敢諫。凡朝臣對憲宗進讒言,陷害忠良,李絳都加以辯解,匡正了憲宗不少過失。
由於憲宗能知人善任,故而當時人才濟濟一朝,杜黃裳、李絳、裴度為其運籌劃謀,總舉大綱;李愬、高崇文、李光顏等為其南征北戰,平定各地;杜佑、白居易、韓愈為其舞文弄墨,草制詔敕。唐後期人才之盛,莫過於憲宗。
唐後期有許多帝王,或昏庸無能,受人左右;或聚斂財富,縱恣聲色。真正務實勤政,勵精圖治者,也得算上憲宗。在他前期,致力於收拾當時天下殘局,為恢復唐朝的一統江山運籌謀划,召見群臣,處理萬機,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尋歡作樂。
前期的唐憲宗,可算得上一個有道明君。可惜他在完成了自己的輝煌功業之後,忘乎所以,逐步驕奢放縱起來,信用群小,拒諫飾非,大興土木,求神仙長生之術。
唐憲宗不僅在同藩鎮鬥爭中顯示出卓越的膽識和堅韌不拔的氣魄,在用人納諫方面也頗具選才任賢的眼光和採納忠言的大度。
淄青鎮的李師道在平定淮西時,為吳元濟撐腰打氣,鬧得朝野不得安寧。淮西滅亡后,李師道仍負隅頑抗。元和十三年五月,憲宗下詔征討李師道。這次今非昔比了,李師道孤立無援,沒有一個藩鎮敢幫他的忙,只得孤軍頑抗。在官軍萬眾一心的攻擊下,李師道很快就被剿滅了。
蜀、夏二地的平定,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量,許多藩鎮紛紛請求入朝。鎮海節度使李錡迫不得已,也請求入朝。憲宗應允,遣使慰撫,並訊問行期。李錡原只想隨便表示一下,便一再推延。憲宗果斷下詔,征李錡為左僕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為鎮海節度使,李錡遂舉兵反叛。憲宗早有準備,隨即下詔削去李錡的官爵及其唐宗室的屬籍,發兵平叛,不到一個月,叛亂就被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