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一十章 宣宗李忱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一十章 宣宗李忱

除內政而外,唐宣宗在位期間,還收復了河西,還是終其一生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自安史之亂以後,從唐肅宗到唐武宗,每個皇帝在位時總不免有大大小小的內戰,邊患也時常發生。唐宣宗在位的13年,卻是比較平靜的一段時間,外無邊患,內無戰爭,還收復了自唐代宗時期就被吐蕃奴隸主佔領的河西地區(今甘肅黃河以西地區,又稱河西走廊),重新開通了中原地區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以及與中亞各國的聯繫。使唐朝的西部邊境重新得到了安定和鞏固。唐宣宗下詔在沙州恢復河西節度使,號稱「歸義軍」,並任命張儀潮為檢校吏部尚書兼金吾衛大將軍、歸義軍節度使和11州營田處置觀察使,負責對河西走廊的經營和管理。
自恃精明的唐宣宗疑心很重。他在即位之前,就一直對父親唐憲宗的死因有懷疑,認為是被哥哥唐穆宗與其生母郭太后聯合宦官謀害而死的。因此,宣宗即位以後,就開始懲罰那些被他認為是殺死唐憲宗的人,先是將郭太后逼死,隨後又誅殺了郭太後周圍的宦官和其他有嫌疑的官員,並將唐穆宗指斥為逆,誅殺了唐穆宗做太子時的東宮官屬。
宣宗在位13年,史官稱他是明察慎斷,用法無私,恭謹節儉,惠愛民物,具有貞觀之風,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媲美。從唐朝中後期的幾代皇帝來看,宣宗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較為賢明的君主。他在位時期,社會形勢也確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轉,國家安定,政治、經濟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尤其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最為明顯。據《新唐書》記載,大中十三年,國庫充足,各種貨物堆積如山,戶部的錢幣多的幾乎無法計算。各州的情況也是如此,有的州積錢甚至多達300萬緡。但是,由於宣宗自恃有智術,明察秋毫,相信自己的見解一定都是對的,一切以自己的愛憎為轉移,他的意旨只許群臣順從、不許違反,因而剛愎自用、自以為是。例如宣宗對唐武宗時期的宰相李德裕非常反感,認為他是唐武宗重用的人,是奸臣,將他一再貶斥。諫官丁柔立上書勸諫,宣宗便認為丁柔立是不順從自己的意旨,立即將他貶為縣尉。
宣宗對科舉制度非九_九_藏_書常關心和重視,在位期間,他經常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裝扮成平常人的模樣,到民間進行私訪,以聽取人們對科舉取士的議論。為了擴大科舉取士的規模,選拔更多的有才之士,宣宗還對科舉制度作了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改。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二月,禮部侍郎魏扶向宣宗奏陳進士的錄取情況,其中談到,有封彥卿、崔琢、鄭延休三人,德才兼備,本應錄取為進士,但由於他們的父兄都在朝廷中擔任重要官職,因此按照常例沒有錄取他們。宣宗看后,認為這種做法限制了對人才的選拔,於是詔令禮部重新對這三人進行考試,如果考試合格,可以錄取為進士,並且強調指出,今後科舉取士,不必遵循這種規定,只要有真才實學就可以中選。除此之外,宣宗還對違犯科舉制度,弄虛作假以求仕進的人毫不留情地加以嚴厲懲罰。大中九年三月,禮部在考試宏詞舉人時,出現了泄露試題的情況,被御史台彈劾。宣宗對此事非常重視,當即下詔將主管考試的官員分別處以降職、免職和罰俸祿等處分,全部取消已經被錄取的10名舉人的資格,並將偽造堂印、堂帖、替人考試並貪污受賄的官員黃續之等人依法處死。宣宗對這一事件的處理,在朝野中影響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科舉考試中的營私舞弊現象。
宣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君主能夠明察慎斷,正確的選拔和任用官吏。」他即位之初,就開始著手改革和完善選官制度。以往吏部選官,只憑家世資歷,宣宗認為這不能夠選拔出具有真實才能的人。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宣宗下詔規定:「允許觀察使、刺史有奇才異政者加以試用,根據其在試用期間表現出來的實際能力,然後再決定正式任免。」同時,宣宗還把戶口的增減也列為官員升遷的標準,規定觀察使、刺史任期屆滿時,如果所管州縣戶口增添至1000戶,則加以升遷,反之,如果逃亡至700戶,不僅罷官免職,而且罷官后3年之內不再任職。大中元年正月,宣宗又下詔指出:「為政之本,在於選拔親民之官,作為皇帝顧問的中央各部官員,必須從九九藏書地方官員中選拔,因為這些人了解民間的疾苦,有治民理政的經驗。」宣宗要求宰相在擬議和推薦諫議大夫、給事中和中書舍人等中央高級官員時,首先要看其是否擔任過刺史縣令,否則不予推薦。即使擔任過刺史縣令,如果在任職時有貪污受賄等不法情況的,也不能推薦。同時,宣帝還針對當時地方官調動頻繁的情況,對地方官員的任職時間作了明確的規定。如縣令在一個地方任職必須滿3年,才能調任,以免當地百姓的迎送之勞。
在歷代皇帝中,唐宣宗算是恭儉好善、平易近人的。宮中的侍役,他都能夠叫得上名字,知道幹什麼差事。宮中有人生病,宣宗知道后,不但派御醫前往診視,而且還親自前往去探望,並私下裡賞賜給病人一些物品作為安慰。平時和大臣們在一起,宣宗總是表現得恭恭敬敬,如同對待客人一樣,但聽大臣們奏事時,則嚴肅認真,一副威嚴的氣勢,從來沒有顯出過煩躁和怠惰的神情。奏事結束后,宣宗便立刻恢復了平時那種和顏悅色、客客氣氣的樣子,君臣之間談些開心的玩笑,或者談及宮中的游宴,無所不至,氣氛融洽而又熱烈。當大臣們退朝時,宣宗又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說:「希望你們善自為之,我常常擔心你們辜負了我的期望,以至於我們君臣不能夠再相見了。」宣宗這種平易近人,又威嚴不可冒犯的特點,使大臣們既尊敬他又害怕他。宰相令狐綯曾經對他的朋友說:「我為相十年,可以稱得上是皇帝最寵愛的人了,但每次上朝奏事,沒有不流汗的時候。」
唐宣宗原名李怡,即位后改名李忱,為唐憲宗李純之子,生於憲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六月二十二日,母鄭氏。會昌六年(公元846年)被擁即位,為唐王朝的第16代皇帝,在位時間共13年。
在貶斥李黨集團的同時,白敏中對武宗時期被李黨集團貶斥的牛黨成員則大加提拔重用或恢復官職。他剛一接受宰相職務,便將被李黨貶斥的牛黨首領牛僧孺提拔為衡州長史,第二年又調牛僧孺回東都洛陽任太子少師。同時,又將牛黨重要成員李宗閔的流刑處分撤銷,調任郴州(今湖南永興)司馬https://read.99csw.com。大中元年,白敏中又調潮州長吏楊嗣復為吏部尚書,第二年,調李珏為戶部尚書。經過這一系列活動,李黨集團的成員及其支持者幾乎都被逐出京都,或貶往邊州或遭流放;而牛黨集團的成員不但得到升遷,而且還當了中央的高官。
宣宗以皇叔的名義繼位稱帝,他不承認自己是唐武宗的繼承人,而把自己看作是父親唐憲宗的直接繼承人。他指責哥哥穆宗是大逆不道,連他的3個兒子敬宗、文宗和武宗也都是逆子。因此,他即位后立即否定了唐武宗時期的一切施政方針,斥逐了唐武宗時的宰相李德裕及其同黨,將李德裕、李讓夷的宰相職務罷免,改任和李黨集團相對立的牛黨成員白敏中為宰相。
唐武宗會昌六年正月,大唐帝國的臣民們剛剛度過隆重而又熱烈的舊曆新年,整個長安城內還是一派節日的景象。但在皇宮中卻籠罩著一片緊張和嚴肅的氣氛,新年之喜並沒有沖走唐武宗的病,宰相李德裕眼看武宗病入膏肓,對由誰來繼承皇位的問題心急如焚。
不僅如此,宣帝還親自掌握對州刺史的考核工作,規定州刺史在上任之前,都要由皇帝親自進行考核,再決定任免。為了掌握各州的情況,以便對刺史進行考核,宣宗還特地令翰林學士韋澳秘密地編輯了一本關於各州戶口田畝、山州境物、風俗人情的書籍,起名叫做《處分語》。一次,鄧州刺史薛弘宗進京朝見宣宗,退朝後對韋澳說:「皇帝對鄧州的情況了解的如此詳細,太令人驚訝了!」韋澳經過詢問,才知道宣宗所說的原來都是《處分語》中記載的事情。
對於自己的親屬,宣宗要求也比較嚴格,宣宗生母鄭太后的弟弟鄭光,原來在河中做鎮守官,進京朝見時,宣宗見他言語粗俗不堪,認為他不夠治民的資格,便把他改任為京師中級別比較低的右羽林統軍,不再擔任地方官。鄭太后多次要求宣宗給鄭光安排一個好的官職,但宣宗對這位國舅只是厚賜金帛,始終不給好官做。
唐武宗共有5個兒子:長子李峻,封為杞王;次子李峴,封為益王;三子李岐,封為兗王;四子李嶧,封為德王;五子李嵯,封為昌王。由於這5個兒子年齡read.99csw.com都還幼小,武宗一直沒有冊立太子,武宗病重之時,也一直沒有提起過此事。宦官馬元贄等人見武宗病重,便利用沒有冊立太子的機會,積極準備擇立嗣統,以便將來能夠控制皇帝,專權朝政。經過一番密謀和策劃,他們決定立武宗的叔叔光王李怡為皇位繼承人。於是,馬元贄等人矯傳詔命,說皇子年幼,無法臨朝理政,特立光王李怡為皇太叔,全權處理國事。宰相李德裕等人對此雖然感到吃驚,但認為是武宗親命,也不敢加以反駁。實際上,武宗此時已經不省人事。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武宗駕崩。馬元贄等人即奉光王李怡繼位,改名為李忱,定年號為大中,史稱宣宗皇帝。
宣宗李忱自幼嚴重口吃,平時很難見到他開口說話,看東西也和平常人不同,像痴獃人一樣,宮中都叫他痴兒。宦官馬元贄等人擁立他為皇帝,正是因為覺得他傻,認為將來容易控制。哪知他即位以後,接待群臣,處理政務,一掃過去那種痴獃狀。宦官和朝官們方才恍然大悟,知道他是個有心計的人,痴是裝出來的。

一、宦官矯詔皇叔承統

宣宗共有11個兒子。長子李溫,封為鄆王,不為宣宗喜。宣宗喜歡三兒子李滋,想把他立為皇太子,但又怕這樣亂次建儲,會招致臣下的諫駁,所以一直沒有把這件事提出來。裴休擔任宰相時,曾經上奏請宣宗早立太子,宣宗不高興地說:「我還沒有老,如果立了太子,不是把我當成閑人了嗎?」從此大臣們再也不敢提立太子的事。直到宣宗病重之際,才密囑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人,立三子李滋為皇太子。但宦官王宗實等卻假傳聖旨,立鄆王李溫為皇太子,並以矯詔不法的罪名將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三人處死。
白敏中共做了6年的宰相,繼他之後被唐宣宗重用的宰相是令狐綯,也是牛黨集團的成員。所以,在唐宣宗統治的整個時期,牛黨集團始終掌握著中央的大權,他們忠實地執行了唐宣宗的施政方針。
宣宗晚年隨著身體的逐漸衰老,乞求長生的迷信思想不斷增長。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他派人前往羅浮山迎請道士軒轅集進宮,向九_九_藏_書軒轅集詢求長生不老的秘訣。軒轅集告訴他只要不近女色、不食葷腥、哀樂如一、多施恩德,自然就可以長壽,長生是無處可求的。但宣宗仍不死心,繼續尋求長生不老的法術,最後誤信了江湖術士李元伯的謊言,服用李元伯煉製的金石丹藥,結果越吃身體越壞。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由於服用丹藥過多,以致毒性劇發,背上生疽潰爛而死,享年50歲,安葬于貞陵(今陝西涇陽縣仲山),謚「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為「宣宗」。
唐宣宗愛好儒士,重視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的人,認為只有這些人才有真才實學。在位期間,他每次上朝召見新上任的官員,都要先問有沒有功名,是否中過舉人進士。如果被召見的官員回答有功名,是進士或舉人出身時,宣宗便會喜形於色,談興大發,甚至會把其他事情擱在一邊,當場和被召見的官員談起他們考試時所做的詩賦和主考官員的名字,有時甚至會把這些官員的名字和他們的詩賦文章記在宮殿的柱子上,以備日後瀏覽。如果聽說某人才學俱佳卻沒有能夠中選,宣宗就會嘆息良久,默默不樂地罷朝回宮。

二、重視科舉整肅吏制

三、美德有瑕劣性遺害

宣宗在位時期,很注意節儉,平時在宮中,經常穿著洗過的衣服,待上朝召見大臣時,才換上新衣服,有時甚至穿著洗過幾次的衣服上朝,每天的飯菜也比較簡單。以前皇帝出行,都要先用龍腦(冰片)、鬱金等珍貴藥材鋪撒地面,宣宗認為這太奢侈浪費,詔令撤掉。在宣宗的帶領下,大臣們都很崇尚節儉,並在官場中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
白敏中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堂弟,他是靠李德裕的推薦才進入中央政權的,但卻屬於牛黨一派,因此他擔任宰相以後,便開始對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集團打擊報復。白敏中首先指使自己的黨羽李威羅織罪名,將被罷相的李德裕再貶為東都(今洛陽)留守,繼而又貶為潮州司馬,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正月,再貶為崖州司戶參軍,直到李德裕死於崖州(今海南崇山)方才罷休。與此同時,白敏中對李黨集團的其他成員也大加貶斥,甚至連李黨的支持者也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