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十五卷 十國(南唐) 第二百三十三章 烈祖李昪

第四十五卷 十國(南唐)

第二百三十三章 烈祖李昪

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今屬江辦)人,亦說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西)人。父李榮在唐末戰亂中不知所終。唐光啟四年(公元888年)生,南唐升元七年因服丹藥,中毒而卒。終年56歲。
武義三年(公元921年),吳主楊隆演死,徐溫、徐知誥又擁立楊隆演的弟弟楊溥為吳王。6年後徐溫死。
徐知誥在處理與徐溫的關係上也更加註意,他知道雖然徐溫承認了自己的宰相地位,但他並不因此掉以輕心,而是對徐溫極盡孝道;同時,他也處處精心策劃,注意分寸。在當時形勢下,徐溫要廢掉楊隆演自己來當皇帝是用不著費吹灰之力的,但徐知誥故意給養父戴上一頂忠臣的高帽子,拖延了徐溫奪取皇位的時間,而他自己卻可以廣攬人才,積蓄力量,在權力的台階上步步高升。
天祚元年(公元935年),徐知誥加官號曰尚父、太師、大丞相、天下兵馬大元帥,進封齊王,但是,官號再加也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到第二年,徐知誥盡辭上述毫無意義的官號,開大元帥府,置僚屬,建立自己系統的一套官僚班子,要自己當皇帝了。於是加九錫,備殊禮,以昪、潤、宣、池、歙、常、江、饒、信、海10州為齊國,這已佔去了吳國領土的近一半。附近的小國閩、吳越也看得很清楚,也皆遣使勸進。經過10多年的苦心經營,徐知誥已穩穩地掌握了吳國的全部權力,他要取代楊溥當皇帝,僅需要再邁步踏https://read.99csw.com一個台階而已。
徐溫死了以後,徐知詢接替了他的位置,領金陵節度使,統有大軍。徐知詢不服知誥的領導,勢力比知誥更強,但知詢和他哥哥知訓一樣,智力不開,為人輕率,不為父親左右部將所擁護。知誥奪取了他在金陵的兵權。太和元年(公元929年),徐知誥41歲了,他學徐溫的樣,以自己兒子景通(即李璟)、景遷先後駐廣陵,自己移師坐鎮金陵。當時,金陵的戰略意義和重要性居於廣陵之上,但吳國朝廷則從來沒有離開過廣陵。
南唐烈祖李昪當了3年齊皇帝,加上4年南唐皇帝,共當了7年皇帝,再加上在吳執政的時間,任江淮小王國最高統治者達十數年。
於是,在他主政的十數年間,境內戶口增殖,財用充足。他死時,光德呂宮庫就存有值七百萬緡的軍器、金帛等物資。而全國各庫相加必定更多。
由於李昪以身作則,在他治內南唐的政治十分清明,國勢也日益強盛,文化事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了。在李昪治理下,南唐逐漸發展成為當時中國經濟文化最為先進的地區。
徐溫聽說養子知誥在升州政績斐然,十分高興,就在楊隆演面前大講好話,天祐十一年(公元914年),加知誥官為檢校司徒,成為吳國的重臣。這一年,徐知誥才26歲。
徐知誥蔭養父之恩而逐漸發跡,年稍長即任職楊氏幕府,成為統兵的牙將。隨著徐溫權勢的擴展,九九藏書知誥也步步高升,22歲時已任元從指揮使。他的命運沉浮已和養父徐溫的進退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由於養父執吳大政,徐知誥也官運亨通,升遷得很快,天祐六年(公元909年),徐溫將他遷為升州防禦史,兼樓船軍使,命其在升州編練水軍。第二年,知誥又任升州副使知州事,天祐九年,徐知誥參加了討平宣州的戰鬥,又以功遷任祐州刺史,掌握了一州的軍事和行政。任內5年,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天祐十七年,徐溫、徐知誥父子擁楊隆演為大吳國王,改元武義,置百官、宗廟、社稷、宮殿、文武,皆用天子禮。楊隆演拜知誥為左僕射,參知政事,當時人稱為政事僕射,即宰相。這年徐知誥已經33歲了,但看上去顯得只有20多歲,似乎嫩了一點,為了使自己更具宰相風度,據說他請人開了一劑葯,喝下去后,鬢須皆白,顯得更像一位持重的老者,令人肅然起敬。
徐知誥在廣陵執政也的確比知訓搞得好得多。他常派人下去察視民間飢苦,有窮得揭不開鍋的,往往周濟送米。於是上自吳主楊隆演,下至巷裡百姓,都對知誥十分滿意。雖然徐溫在金陵遙控大權,但吳人早已歸心於徐知誥了。
天祐十六年,徐知誥剛好30歲。駐廣陵的徐知訓因驕倨滔暴,為人所銜恨,被平盧節度使朱瑾殺死,朱瑾亦自殺。徐知諾在潤州得到來自揚州的馬仁裕的報告,急忙率兵趕到廣陵平亂,安定秩序。遂九_九_藏_書代知訓執吳之大政。這時,徐溫尚在金陵,他對自己親生子徐知訓的作為深為痛惜,對養子徐知誥的舉動深為讚許。於是就承認了知誥的地位,將知誥確立為自己事業的接班人。

二、改姓歸宗自立為帝

李昪在位執政期間,一貫採取保境息民的政策。由於不輕釁戰爭,境內安定,他把精力用於整頓內部,進行了一些政治和經濟改革,當時南唐地大物阜,兵力較強。他在整軍修甲的同時,特別注意獎勵農桑。為了增加勞動人手,減少冗食,他不準境內濫度僧尼,雖然他自己雅信佛教,卻不準寺院勢力過度發展。還大量吸收四方流民。
李昪自稱是唐太宗的後代,大概事事效法他的這位「祖先」。太宗晚年夢想長生不死,好吞食道士丹藥,李昪也好此道。一天,李昪丹毒發作,太醫吳延紹急忙遣信使召齊王李璟(即徐景通)馳入宮侍疾。當天晚上,李昪就在痛苦中一命歸天。謚號「光文肅武孝皇帝」,廟號「烈祖」。
徐知誥在祐州安緝流民,組織農業生產,減輕農戶的賦稅負擔。又澄清吏治,罷免貪污受賄的地方官吏,使地方政治大為好轉。他還廣舉文事,搜求遺書,招延賓客,傾身下士,在自己周圍薈集了一批人才,如馬仁裕、周宗、曹悰等,都成為忠心於他的親吏,協助他做好各種軍政事務。
徐溫在江淮執政的時間很長,他擁楊隆演為吳王,自己任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read.99csw.com,擁重兵居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又命長子徐知訓駐廣陵(今江蘇揚州市),監督楊隆演,養子徐知誥為潤州(今江蘇鎮江市)團練使,加檢校太保,以控扼江南。

一、仰仗養父步步高升

彭奴6歲那年,家鄉遇到戰亂,他那位成天拜佛念經的父親沒能得到老佛爺的保佑,在混亂中失去蹤跡。於是伯父李球將他一家帶到濠州避亂,但不久,母親劉氏又去世了。彭奴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伯父李球也因無力負起養育侄兒的責任,乾脆把小彭奴送進了濠州的開元寺。
彭奴雖然姓李,但後來卻有很長一段時間改姓為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後來建立吳國的江淮軍閥唐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攻克濠州,擄走了小和尚彭奴,收為義子養著。但楊行密的兒子卻不容他。楊行密無奈,乃轉送給其手下的大將徐溫,這樣,彭奴就成了徐溫的養子,以後就改姓為徐,改名為徐知誥。徐溫的妻子也姓李,她更是把知誥看作有如自己親生,悉心撫養。
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十月,徐知誥49歲,他自感年事漸高,唾手可得的皇位不能讓給他人,於是急於禪代。他迫令吳主楊溥禪位於己,改吳天祚三年為升元元年,稱帝,建國號為大齊。以自己的生日十二月二日為仁壽節。追尊養父徐溫為「太祖武皇帝」,養母李氏為「明德皇后」。又尊禪位的吳主楊溥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上冊則稱「受禪老臣」。降吳九_九_藏_書太子楊璉為弘農郡公,立自己的正妻宋氏為皇后。於是,一個新王朝在江淮大地建立了。升元二年九月,大臣太府卿趙可封上奏請求徐知誥恢復李姓,立唐宗廟。為求得內部穩定,徐知誥沒有答應,於是徐姓大齊王朝乃先後存在了3年。
及至年長,徐知誥長得身長七尺,四方大臉,標準身材,說起話來聲音有如洪鐘一般,遠遠望去有點嚇人,近處交談卻十分可愛。他雙腿修長,快步如飛,即使是慢慢地走,跟他的人也得氣喘吁吁地小跑才能趕上,有算命相面的人說:「這是龍行虎步。」知誥20歲那年,徐溫為他聘王氏為妻。王氏很賢惠,養父有病,小兩口總是自晨至夜侍候在旁,衣不解帶。楊行密亦對徐溫說:「知誥真是一個俊傑,別的兒子都難以比肩啊!」
升元三年正月,徐溫之子江王知證、饒王知諤帶頭上表請求知誥恢復李姓,宰相宋齊丘、樞密使周宗等也上表請復李姓。二月,徐知誥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南唐」。他自稱唐室後裔,為了與唐朝宗室聯掛上,命群臣考證他的祖先出處。最後「確定」為唐太宗的兒子吳王恪的十世孫。於是續修譜,儼然大唐皇統的繼承者。又改徐溫廟號曰「義祖」,以示與自己的皇統有別。太廟配享乃以唐高祖、唐太宗、吳王恪、義祖順次排列,既祭李氏,又祭徐氏。他又讓大臣給他改名字,最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昪字,於是改名李昪。這年他51歲。

三、國泰民安吞丹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