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章 太祖趙匡胤

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章 太祖趙匡胤

事不宜遲。趙匡胤當即接受擁戴,宣布軍紀,隨之火速回師開封,在早已等候多時的石守信等人的配合下迅速控制了局勢。事已至此,柴宗訓再也無計可施了,只得召集百官,宣讀了別人幾天前就準備好了的「禪位詔書」,「應天順人」,將帝位讓給了趙匡胤。
經過近半年的部署準備,趙匡胤覺得可以選擇一個適當的場合動手了。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後周君臣正在朝賀新年,突然接到遼和北漢聯兵入侵的戰報。小皇帝柴宗訓徵求了宰相范質、王溥的同意后,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前往迎敵。
公元967年,宋太祖死去,宋太宗按照宋太祖的既定方針,繼續對吳越和漳泉施加壓力,終於不動干戈,迫使錢俶和陳洪納表獻土,以兩浙和福建地區的15州一軍(與州平行的一級組織)100縣歸降北宋。南方完全統一。在此基礎上,宋太宗一鼓作氣,滅亡了北漢,延續了數十年之久的分裂割據局面終於結束了,除了遼所控制的燕雲16州以外,漢族所聚居的中原地區和南方的廣大區域重新獲得了統一。這時,離宋太祖逝世剛剛3年。
郭無為的臨陣變卦,攪亂了宋太祖精心布置的一著妙棋,宋軍的失敗也在眼前。果然,宋兵圍困太原不久,契丹即以兵來援北漢,圍城的宋軍腹背受敵,大敗而歸。北漢乘機反攻,宋朝方面自八月進軍以來所佔領的州縣不但全部丟兵,還被北漢軍隊打進了晉、絳二州,大掠而去。
第二天,趙匡胤宣布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這樣他也就成了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歷史上則按他死後的廟號稱其為太祖皇帝或宋太祖。
回到開封后,宋太祖一反常態,明顯地加強了同另一皇弟趙光美(后改為延美)的關係。其中僅七月一個月的時間,就三次「幸光美第」。趙光美是「金匱之盟」中排在趙光義之後,趙德昭之前的繼位人之一,宋太祖對他如此親近,恐怕不是毫無用意的。開寶九年,皇子德昭已25歲,德芳也17歲了。德昭、德芳之母均已早死。此時,宮中主事者為孝章皇后宋氏。
從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到顯德五年,周世宗對南唐前後發起過3次進攻,逼迫南唐將江北15州的土地割讓給後周。在整個戰役中,趙匡胤表現得最為突出,被提升為忠武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
顯德六年三月,後周宰相王朴突發腦溢血而死。趙匡胤平生最怕王朴,幾天前,他還被王朴訓斥得「唯唯而退」,王朴一死,他可以鬆一口氣了。同年六月,周世宗去世。這一下,所有可能阻擋趙匡胤稱帝做天子的障礙都已消失。形勢變化之快,機遇得來之易,連趙匡胤自己也沒有料到。
在統一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宋太祖並沒有志滿意得、忘乎所以,更沒有因此而驕逸放縱。平定南方諸國后,各國的金帛財寶源源不斷地運至東京,宋太祖將其作為戰備物資,全部收貯在內庫,從不隨意揮霍。宋太祖本來很喜歡射獵和踢球(當時稱「蹴鞠」),剛做皇帝那陣,他還常常技癢難忍,不時地邀手下的人玩上幾次。這些遊戲對宋太祖來說自然屬於忙裡偷閒,但有時玩到興頭,又難免誤事。一次,他正在後苑射鳥,忽然有大臣口稱急事求見。可他接過奏章一看,裏面說的並不是馬上要辦的事,不由得有些惱火,當即訓斥了幾句。那大臣卻說:「這些事雖不是很急,但總比射鳥急些吧。」他愈加惱怒,隨手抄起一把玉斧,朝那人撞去,撞掉了兩顆牙齒。那人也不作聲,跪在地上,將牙齒撿起來裝在衣服里,宋太祖問:「你想拿這個來控告我嗎?」那大臣說:「不敢!不過陛下既為天子,一言一行自然會由史官記錄在案的。」這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逼得宋太祖不得不趕緊地表示道歉。通過這件事,使宋太祖認識到「吾為天下主」,一言一行至關重要,「畋游」(即射獵)、「蹴鞠」終究不是「正經事」,以後慢慢地就將這些嗜好戒除了。
依據這一方針,宋太祖對後周舊臣實行了官位依舊,全部錄用的政策。甚至連宰相也仍由王溥、范質、魏仁浦3位舊相繼任。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二月才將3人罷相,范質于同年九月病逝。范質臨死前,告誡兒子不可為他立墓碑,不可向朝廷請求謚號,這說明他一直還有一種留戀舊朝、愧對前君的複雜情緒,但這種情緒既沒有發展為對新王朝的公開敵視,也沒有導致他與宋王朝的不合作(如辭官歸田),這又不能不歸因於宋太祖的優待籠絡政策。

四、中央集權重文輕武

宋太祖的捷足先登,只不過使後周舊臣失去了一次實現野心的機會,卻沒有打消他們的野心,他們有的在等待觀望,希冀再起,有的則「日夜繕甲治兵」,準備與新王朝再來一番角逐。
皇帝臨時「差遣」的實職,也是依照「分權而相互牽制」的原則進行安排的。如宋代有固定的尚書省兵部,但兵部尚書只是虛職,並無實際兵權,只有被差遣為樞密使才有相當於兵部尚書的實權。不過樞密使也只是有奉旨調兵之權而無領兵之權,領兵之權歸「三衙」長官。同理,「三衙」的高級將領雖然名為禁軍的最高統帥,卻也只有領兵之權而無發兵之權。
面對這種複雜局面,宋太祖果斷地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李重進既然追隨李筠起兵,說明他可能只是為了富貴,而並不一定像李筠那樣想做天子。故可考慮向他頒賜「鐵券」,以示永保富貴,誓不相負。同時讓翟守珣速回揚州,編造假情報,雙管齊下,盡量延緩其起兵的時間;二、以皇弟趙匡義及趙普、吳延祚留守東京,宋太祖本人親自出馬征討李筠,以求速戰速決。臨行前,宋太祖對趙匡義說:「此行,若朕勝則不言,萬一不勝,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別作一家計度」,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五、修身正己身死如謎

宰相是封建社會的「百官之領袖」,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自兩漢起,宰相與皇帝議事都是有座位的。宋太祖稱帝后,宰相奏事仍沿舊制。有一天早朝,宋太祖突然對宰相王溥、范質說:「我眼睛有些昏花,把你們的奏疏送上前來。」在范、王二相離座遞疏時,宮九九藏書廷侍衛乘機將他們的座位搬走。自此以後,宰相在皇帝面前畢恭畢敬地站著奏事成為定製。宰相的地位也大大下降了。
「杯酒釋兵權」后,禁軍中不再設置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侍衛馬步軍正副都指揮使等職務,只剩下了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和殿前都指揮使這三個不能相互統屬的職務,這三使各領一司(合稱「三衙」),互相牽制,均直接聽命于皇帝。同時,「三衙」的長官都是由資歷較淺的後輩武將擔任,使其難以在禁軍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勢力。
去世前一年,宋太祖曾對臣下說:「自古為君者,很少有嚴以律己而無過失的。像唐太宗那樣虛心納諫固然不錯,但他若一直注意防止驕奢,克制自己,不犯過失,使臣下無從諫議,豈不更好!所以我自己是夙夜畏懼,防非窒慾,以防過失的。」
自太原班師后,經過一年多的休整,開寶三年九月,宋太祖決定攻取南漢,繼續實施「先南后北」的統一方略。
為了保證對後周舊臣籠絡和收買的成功,對於那些恃勢欺凌舊臣的新貴們,宋太祖則毫不留情地嚴加處理。京城巡檢王彥升,是當年兵變入城時的先鋒,自恃擁立有功,橫行不法。一天半夜,他以巡檢為名,去敲宰相王溥的門,嚇得王溥「驚悸而出」。結果王彥升被貶為唐州刺史。宋太祖的這些做法,對穩定後周舊臣的情緒,緩解他們對新王朝的疑懼,使他們放心地為新王朝服務,起了很好的作用。
儘管從感情上說,宋太祖對將來帝位的傳弟而不傳子不免有些難以接受,但政治家的理智告訴他,太后的這種用心良苦的安排決非杞人憂天。宋王朝作為梁、唐、晉、漢、周5個短命王朝之後的第6個王朝,還遠沒有擺脫重蹈覆轍的噩運。
就在這年的十月,宋太祖猝然死去,趙光義則順利地繼承了皇位。關於宋太祖之死,史家眾說不一,其中也有稱為光義謀殺者。總之,太祖之死,留下了千古之謎。
后蜀物產豐富,府庫充盈,號稱「天府之國」。平定后蜀后,宋太祖特命參知政事(副宰相)呂餘慶為成都知府,協同王全斌等人大肆搜刮。一時間,船載路運,「日夜不息」,大量財富被集中到東京開封。這固然加強了宋王朝的國力和財力,但同時卻又激化了后蜀地區的社會矛盾,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后蜀一直動亂不已,民變、兵變相繼發生,牽扯了北宋王朝的很大一部分兵力。
北宋自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九月首次對外用兵起,至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不足3年的時間,就平定了南平高氏、湖南周氏、后蜀孟氏3個割據政權,統一了63州1監的大片領土。但可惜的是,自平蜀后,幾乎完全是由於宋太祖個人的舉措失當,導致了一系列意外的變故,先是蜀中動蕩不已,緊接著又是兩次北征太原,損失慘重,「先南后北」的統一大業因此而停滯逆轉。
宋太祖在統一南方諸國時,為了制止地方割據局面的再現,曾下令拆毀了不少通都大邑的城牆,填平了壕溝。這顯然是一個消極的、只解決臨時問題的措施。而「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才能收到長遠的效果。出現了「天下之權悉歸朝廷」、「四方萬里之遙,奉遵京師」的新型的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在以後兩宋300多年的統治中,宋太祖所確立的這種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作為「祖宗之法」的主要內容,一直為宋代君臣所恪守。
正月初二,趙匡胤按計劃率兵出城。當天下午,到達了離開封幾十里的陳橋驛。剛安頓好,有一個自稱通曉天文的軍校就宣稱自己看見天邊有兩個太陽,正在搏鬥,並對趙匡胤的親信幕僚楚昭輔說:一日克一日,這是天命。二人煞有介事地一問一答,引起了周圍士兵的注意,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很快軍中都知道「一日克一日」這件事了。
隨著與後周舊臣矛盾的解決,宋太祖精神上的壓力不像以前那樣大了,行為上也有點放縱了。建隆二年(公元961年)閏三月,他以懺悔的口吻對大臣們說,自己這一陣子「沉湎」于酒席之中,常有失態,有時還喝得大醉,太不應該了。看來稍有醒悟。緊接著這年六月又發生一件大事,使他對形勢的認識才變得清醒起來。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登基后的宋大祖「車駕初出」。隨行的鹵簿較為簡略,排在前面的是由禁軍組成的「駕頭」,隨後就是皇帝乘坐的步輦,步輦之後是擎著行彳散扇的方隊。方隊後面是公卿百官——他們本來都是後周舊臣,與端坐在步輦之上的「皇帝」乃比肩多年的同事,想不到現在卻要畢恭畢敬地跟在他的步輦之後做臣民,心中難免有些不自在,所以儀仗隊到這裏就有些雜亂了。更糟糕的是,沿途所有的樓台亭閣不但擠滿了居高臨下的看客,而且這些樓閣大都掛著帘子,總讓人感到這帘子的背後藏著些什麼。
經過3年的準備,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十月,宋太祖令曹彬為統帥,潘美為都監,率水、步、騎兵在採石一線強行渡江,進圍金陵;同時令吳越國主錢俶統率吳越軍五萬,由宋將丁德裕監軍,從東面攻取常州,然後會師金陵。令王明為西路軍,向武昌方向進擊,牽制屯駐在江西的南唐軍隊,使其無法東下援救金陵。

一、把握機遇應天順人

五月,宋太祖由東京出發,渡黃河,進太行山與石守信等部會合。太行山區路陡坡險,亂石嵯峨,宋太祖親自帶頭搬石開路,將校及士兵自然更是人人爭先,行軍速度大大加快。不久宋軍就越過太行,大敗李筠于長平。六月,攻佔了澤州。李筠走投無路,自焚而死。
這樣,一方面是調整中央與地方、君主與臣下的關係,使地方的行政、財政、軍事等等各方面的權力不斷地向中央集中,最後又集中到皇帝一個人手中,形成了至高無上的君主集權制;另一方面又開科取士,重文用武,廣羅人才,極力擴大這一專制統治的基礎。
慕容延釗等依計而行,于乾德元年二月,出兵湖南途中攻破江陵,高繼沖遂以3州17縣,142300戶歸降。一個月後,湖南亦被平定,又得14州1監66縣,97380戶。
九-九-藏-書經過短暫的休整,同年十月,趙匡胤又親率大軍征服了揚州李重進,宋初的「二李之亂」就這樣被平息了,至此,宋王朝與後周舊臣之間的矛盾可以說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幾年後,香孩兒到了讀書的年齡,趙弘殷正式給他取名叫趙匡胤。匡者,匡扶、保佑也,胤者,胤嗣、後代也。父親對兒子確實是寄有厚望的。小匡胤也沒有讓父親失望,少年時代,他不但書讀得不錯,而且同父親一樣,在習武方面也表現出天賦,「學騎射,輒出人上」,幾年下來,已是一個弓馬嫻熟,小有名氣的騎手了。
不過,這畢竟還是一個比較消極的措施。宋太祖深知,五代時期之所以會出現那種朝代更替,不暇稍息的現象,與其說是因為皇帝太弱,不如說是因為臣屬太強。特別是那些領兵大帥,依仗手中的兵權,篡位弒主,易於反掌,是威脅皇權的最大勢力。為了確保統治的穩固,宋太祖決心採取更為積極的措施,收奪禁軍將帥的兵權。「杯酒釋兵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二、黃袍加身穩定臣民

本來,此次開戰前,宋太祖已將北漢君臣投降后的官職提前封好了,沒想到最後的結局卻是這樣。次年二月,為雪前恥,他決定親率大軍征討北漢。戰事一開始,北宋方面很順利。三月,宋太祖即率大軍突破了北漢的數道防線,進抵太原城下,將其團團圍住。但此後戰事即進入膠著狀態。宋軍發起的幾次強攻都被北漢名將劉繼業擊退。強攻不行,宋太祖又採取了長期圍困的政策,但三個多月過去了,仍沒能將太原攻克。這年的閏五月,宋兵正式從太原撤兵。北漢軍隊又一次乘勢追擊,宋軍丟失了大批糧草,損失比上一次還要嚴重。
從歷史記載上看,宋皇后並無子女,但在德昭、德芳這兩個皇子中,她倒是比較偏寵德芳的。這一點,對正在考慮繼位人問題的宋太祖也可能稍稍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使他難以果斷地在長子德昭和幼子德芳中挑選出一個來,以取代趙光義的繼承人的位置。
為了「安撫」被釋去兵權的石守信等人,宋太祖不但給他們賞賜了大量的錢財,而且表示要同他們結為親戚,「約婚以示無間」。不久,太祖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國長公主就嫁給了高懷德,女兒延慶公主、昭慶公主則分別下嫁石守信之子和王審琦之子,除年幼夭折的以外,太祖只有一妹三女,她們中竟有三位下嫁到了被釋去兵權的禁軍高級將領家,說明這種婚姻是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的,這不但使石守信等人在一失一得中獲得了一種心理平衡,進而消除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類的疑懼,而且作為一種象徵,也表明了宋初皇帝與曾經擁立過皇帝的功臣宿將之間的矛盾也終於得到了較為合理的解決。
地方喪失了財權,自然也就無法「屯兵自重」了。在這種情況下,宋太祖與趙普所討論的「收其精兵」的措施實施起來就很順利了。宋太祖為收地方精兵而創立的兵分禁、廂的制度,也為其後代一直沿襲下來,成為兩宋兵制中的一大特色。
周世宗即位后,趙匡胤就隨之被調到中央禁軍任職。同年二月,北漢對後周發動進攻,趙匡胤隨周世宗前往迎敵。雙方部隊在高平(今山西晉城東北)相遇,展開激戰。戰鬥開始不久,北漢軍隊就佔了上風,後周大將樊愛能、何徽畏敵如虎,一見陣勢不好,竟臨陣逃脫,一時間後周軍隊陣腳大亂,情形十分危急。此時的趙匡胤卻很冷靜,在他的建議下,周世宗將身邊的禁軍分為二部,一部由張永德指揮,搶佔制高點,居高臨下,以密集的箭矢壓住敵人的進攻;另一支由趙匡胤率領,從左翼直撲敵陣。趙匡胤對部下高喊:「主危臣死,拚死效忠的時候到了!」帶領2000騎兵沖入敵陣。北漢軍隊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衝擊,紛紛敗退,後周軍隊終於轉敗為勝。
從當時的客觀形勢看,剛剛立國不久的宋王朝周圍存在著幾個由外族所建立的敵對國家和許多由漢族所建立的割據政權。在北方有契丹族所建立的遼國,在西北有党項族的強大勢力,夾在二者之間的則是割據山西一帶的北漢。北漢受到契丹的支持,與以前的後周和現在的宋王朝一直處於公開敵對的狀態。在江淮以南,則存在著南唐、吳越、后蜀、荊南、湖南、南漢、南平、漳泉等8個割據政權。雖然這些割據政權處於物產豐富、生產相對發達的地區,但由於其各自疆域狹小,又互不聯合,因而大都國力不武,軟弱怯懦,不得不向以前的後周和剛剛建立的宋王朝表示名義上的臣服或通好。
趙匡胤以高平之戰的出色表現受到了周世宗的進一步賞識。戰後,他不但被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侯,成為後周禁軍的高級將領,而且還被委以整頓禁軍的重任。在趙匡胤的親自主持下,後周禁軍完成了汰除老弱、調選精壯和組建殿前司諸軍3項工作。
滅南唐是宋太祖統一南方的最後一仗,也是當時最大的一次江河作戰。這次戰爭中的「浮橋渡江」、「圍城打援」,是宋太祖戰略部署中的得意之舉,也是古代戰爭史上的創舉。
乾祐二年(公元950年),趙匡胤來到河北鄴都,投靠在後漢樞密使郭威的手下,做了一名士兵。次年,郭威發動兵變,滅亡了後漢,建立起後周王朝。趙匡胤因戰功被提拔為禁軍東西班行首,負責宮廷禁衛。
儘管趙光義當時已是勢延難遏,滋蔓難圖了,但宋太祖仍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二月,吳越國王錢俶來朝,一般很少參預政治活動的皇子德昭這次卻突然被宋太祖委派至宋州迎賓。錢俶來朝是當時朝野矚目的大事,宋太祖借這一機會,巧妙地把本來還默默無聞的皇子推到了臣民們的面前。三月,宋太祖巡視洛陽,特令趙光義隨行。宋太祖在洛陽盤桓了一個月,一直住在自己當年出生和長大的舊居中。有一次,他指著一條小巷說:「我小時候與夥伴們玩遊戲時,曾埋在這裏一個石馬,不知還在不在。」左右的人一挖,果然找到了這匹石馬。
宋太祖的「重文」是針對五代的「輕文」而言的,目的是要改變那種由武臣獨擅政權的局面,進而擴大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https://read.99csw•com治基礎。所以在「重文」的同時,他並不歧視武將。當然,在宋初君主專制極度強化這樣一個大氣候下,無論文臣也好,武將也好,其權力都不能不受到影響。
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八月,宋太祖發大兵進攻北漢。同時又密令侯、惠等人相機行事,裡應外合,「迎接」宋軍。九月,宋軍突破了北漢的團柏谷防線,越過汾河橋,進逼太原城下。
趙匡胤及其幕下心腹文武也在加緊活動。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裡,禁軍高級將領的安排,發生了對趙匡胤絕對有利的變動。先看殿前司系統,原來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點檢一職,由慕容延釗出任,慕容是趙匡胤「素所兄事」的少年故交,情洽款好,關係非同一般;原來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職,則由王審琦擔任,此人既為趙匡胤的「布衣故交」,又是義社十兄弟之一,與當時已經擔任殿前都指揮使的石守信一樣,都是趙匡胤勢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這樣,整個殿前司系統的所有高級將領的職務均由趙匡胤的人擔任了。再看侍衛司系統,在這一系統的高級將領中,原來趙匡胤只與韓令坤有「兄弟」之誼,後來趙匡胤的死黨高懷德、張令鐸都被安插|進去,京城中只剩下副都指揮使韓通不是趙的心腹之人,但他勢孤力單,自然無法同趙匡胤相抗衡了。
宋太祖為了擴大統治基礎,改革和推進了隋唐以來的科舉考試製度。宋初極力放寬科舉考試的範圍,無論家庭貧富,郡望高低,只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前往應舉。同時嚴格考試製度,以防權貴豪門請託舞弊。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任命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李處耘為都監,率安、復等10州之州兵出征荊湖。臨行前,他對慕容延釗和李處耘說:「出征湖南,必然要借道于南平,南平國勢卑弱,可順便將其攻滅。」
當晚,趙匡胤親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石守信和王審琦掌管好京城內外大門。次日天剛亮,忙得一夜未眠的趙普、趙匡義(趙匡胤之弟)在門外將校的陣陣呼喊聲中將趙匡胤擁出寢室。只見將校們手握刀劍,擠在院子里,齊聲高喊「諸軍無主,願策太尉(對高級軍事長官的尊稱)為天子。」趙匡胤未來得及回答,一件象徵著天子黃袍的黃色上衣就披在了他身上,眾將校統統跪拜,高呼「萬歲」。
其次是「制其錢穀」,即收奪地方上的財權。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他發布了一道十分重要的詔令,要求各州除留有必要的經費外,其餘財賦中屬於貨幣的部分應全部輦送到京城,不得無故占留。次年三月,又一次重申了這道詔令。唐代以來節度使蓄積大量錢財的稅賦「留州」制度被廢止。隨著錢幣的集中,對其餘財物的控制也逐步加緊了。
他先是去投奔幾位父親從前的好友。但世態炎涼,他不但沒有從這些有權有勢的前輩那裡得到關懷和幫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一次,他來到鳳翔節度使王彥超處,希望謀得一個安身的差使,可王彥超卻像打發叫花子似的,給了幾貫錢就把他趕走了。兩年的流浪生活是艱苦的,但趙匡胤並沒有被壓倒,相反,他的意志和性格卻磨鍊得更為堅強,眼界也變得開闊了。這天,他來到漢水邊的重鎮襄陽,住進了一家寺院。寺院的主持是一位年近百歲的老僧,飽經滄桑,閱世知人頗深。他見趙匡胤紫面豐頤,豹頭環目,雖滿臉風塵卻掩不住英挺之氣,一身破衣,卻不帶寒酸之態,心中暗暗稱奇。待一交談,更覺得其器度不凡。他告訴趙匡胤,漢水以南的各個政權比較穩定,而北方卻戰亂不止,亂世出英雄,所以應該北上,而不應南下。這位老僧不但向趙匡胤「厚贈」了金錢,而且還將寺院中惟一的一匹驢送給他,讓其騎驢北上。
平定荊湖以後,「水陸皆可趨蜀」,后蜀這一雄據川中的南方大國已處於坐以待斃的境地了。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宋太祖派大將王全斌、曹彬分兵兩路,僅用66天的時間就滅亡了后蜀,取得了46州、240縣的廣大領土。
周世宗死後,其7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後周王朝隨即出現「主少國疑」的局面,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四起,「時人成謂天下無主」。一些忠於後周的官吏,馬上就敏銳地意識到動亂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趙匡胤那裡,指出趙匡胤不應再掌禁軍,甚至有的人主張先發制人,及早將趙匡胤幹掉。
自南唐戰役以後,趙匡胤處世待物上與以前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他只注重在軍隊中交結武將,現在對文人也比較重視了。趙普、王仁瞻、楚昭輔、李處耘等人都是在這前後被他羅致在麾下,成為心腹幕僚的。除此之外,他自己也開始留意經史,一改從前那種不喜詩書的草莽作風。
平定后蜀不久,宋太祖先後派遣了侯霸榮、惠磷等人為間諜,打進了北漢內部。侯、惠等人積極活動,很快買通了當時北漢宰相郭無為。在郭無為的安排下,侯惠等人都成了北漢的宮庭供奉官,可以方便地出入宮禁。
南漢滅亡之後,南方剩下的最後3個割據政權個個自危,震恐異常。勢力最強大的南唐這時也不得不主動要求取消國號,放棄皇帝的稱號,改稱「江南國主」(另外兩個割據政權吳越和漳泉早就上表稱臣,接受宋朝的官職)。
在宋軍進逼太原城下的同時,侯霸榮在郭無為的支持下,發動了宮廷政變,刺殺了北漢國主劉繼恩。但意想不到的是,郭無為此時卻又突然變卦。就在侯霸榮率人刺殺劉繼恩時,他卻悄悄調動部隊包圍了刺殺現場,將侯霸榮和其同黨全部殺死。
趙匡胤乳名叫「香孩兒」。傳說他出生時,體有異香,三日不散,故名香孩兒。
與削弱相權同步進行的,則是在百官中推行「官、職分離,互相牽制」的任官政策。宋代官制中,「官」是品級,只有據此受俸祿的作用;「職」是殿閣、館閣學士一類的榮譽稱號,亦沒有實際權力;只有由皇帝或中書省「差遣」的臨時職務才是實職,即執行實際權力的職務。這種職、權分離,名、實混淆的任官體制,使任何官員都無法集中權力、榮譽、威望於一身,權大者並不一定職高,望重者並read.99csw.com不一定位顯,這樣也就很難形成對皇權的威脅了。
在調整和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的同時,宋太祖對君臣關係也進行了調整。
果然,當鑾駕緩緩通過御街,跨上大溪橋時,就聽得「嗖」的一聲,一隻利箭緊擦著步輦飛了過去,射到了後面的彳散扇上,衛士大驚。宋太祖顯得比衛士們鎮定多了,他從步輦中探出身子,指著胸膛說「教射,教射。」又笑道:「射死我,這皇位亦輪不到你!」這話,笑中含刺,不單單是講給刺客聽的,步輦的背後還跟著一大批後周的舊臣哩!
五代十國末期,人們要求結束分裂戰亂,實現安定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統一的歷史趨勢已經形成。早在後周時期,宋太祖作為周世宗的最得力助手,就曾協助周世宗在推進統一的軍事鬥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現在,當他代周自立,並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之後,自然就把完成中國統一的任務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十一月中旬,宋軍依照南唐進士樊若冰的圖示,在採石用預先造好的戰艦架設浮橋獲得成功,其主力部隊通過浮橋,順利跨過了長江天險,大敗南唐水陸兵10餘萬于秦淮,直逼金陵城下。與此同時,錢俶率兵攻克了常州、江陰、潤州,形成了對金陵的外線包圍,金陵成了一座孤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李煜仍不投降的情況下,宋軍發起總攻,金陵城破,李煜做了俘虜。

三、南北用兵統一全國

這年六月甲午,宋太祖的母親皇太后杜氏因病去世。杜氏出身大家,為人有膽有識,當年陳橋兵變時,有些聽到消息的人向她報告,她鎮靜地說:「我兒素有大志,應當如此。」臨終時,她突然問一直在身旁侍奉湯藥的宋太祖說:「你可知道你為什麼能做天子嗎?」宋太祖大概覺得現在不是討論這一問題的時候,所以「嗚噎不能對」,但太後偏要他回答,他只好應付道:「這都是先世和太后積德積功的結果。」太后嚴厲地說:「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你能做天子,那是因為周世宗死後繼位的國君年幼的緣故,如果當時是一位成年人繼位的話,你能當上天子嗎?我想將來你傳位時,就應當傳位於你弟弟光義,立年長者為國君,是社稷之福呀!」宋太祖哭著答應道:「一定按您的吩咐辦。」於是由趙普當場記下太后遺囑,藏於金匱之中,這就是歷史上提到的所謂「金匱之盟」。但也有史家認為「金匱之盟」是宋太宗授意下的杜撰之說。
總之,儘管宋太祖的「重文」政策在以後曾被其子孫奉為「祖宗成規」而代代相傳,以至形成了「重文輕武」的風氣,但在宋太祖時,情況卻並不如此。他「重文」但並不輕武,無論文臣武將,只要「有一材一行可取者」,都予以擢拔和使用,「天下無遺材,人思自效」,其專制統治的基礎是廣泛和穩固的。
在他看來,地方權力集中到朝廷,還沒有完全解決中唐五代以來「君弱臣強」的問題,因而應該進一步削弱文武百官的權力,使由地方集中到朝廷的權力最後完全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總攬威柄」,「獨制天下」。
南漢以廣州為中心,割據嶺南兩廣地區達60年之久。北宋平定后蜀后,潘美等宋將就曾攻取了南漢的郴州,形成了良好的進攻態勢。現在,潘美等接到宋太祖滅亡南漢的指示后,馬上就攻陷了賀州,隨之連克昭、杜、連、韶4州,大敗南漢軍10餘萬于蓮花峰下。至次年二月,即攻克廣州,南漢滅亡。宋王朝又得了60州214縣的領土。
廢罷支郡和「以文臣知州事」,使位尊權重、聲勢煊赫的節度使的權力受到極大削弱,其實際權力僅等於某一州郡的長官,有時甚至徒具空名,僅是一種榮譽稱號。自中唐以來藩鎮權勢過重,坐大地方,尾大不掉的情形終於得到了改變。因而在廢罷支郡、以文臣知州事的同年,宋太祖又定立了兩項限制州郡長官權力過重的措施:一是「三歲一易」,使「知州」、「知縣」在一地任職以3年為限,不得久任。乾德三年,北海軍知軍楊光美任職已滿3年,由於其為政清廉,頗得百姓愛戴,當地有數百人赴京守在宮門口請願,要求留楊光美繼續在北海任職。宋太祖先是下詔勸他們散去,無效。於是採取斷然措施,「笞(鞭笞)其為首者」,才將請願者趕走。另一項措施是在州郡設立通判。通判名義上是與知州共同判理政務的,其地位略低於知州,但事實上由於其負有監督州郡長官的特殊使命(故通判又稱監州、監郡),知州往往還要怵其三分。所以有宋一代,州郡長官與通判不和的問題一直存在。
隨著文教的振興和開科取士的增多,大批文人進入統治集團。宋太祖認為,亂世用武,治世用文,對這些文臣再也不能像五代時期那樣,只是當作點綴擺設,而應切實發揮他們的作用。
不過,趙家在趙匡胤長大成人的這十幾年中卻很不景氣。趙弘殷本是後唐庄宗李存勖所寵愛的戰將,自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后,他也就開始受到冷落,十幾年裡,朝代已是兩度更迭,天子也換了五六位,但他的官職卻一直沒有得到提升。這期間,趙家又添了二男二女,家境也日益艱難。開運二年(公元945年),趙匡胤結婚成家,當時19歲。成家應當立業。但家中窘迫潦倒的現狀告訴匡胤,依靠家庭的幫助干一番事業的路子是走不通的。21歲那年,他毅然離家出走,決心在外面闖蕩一番。
廣順四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病逝,柴榮即位稱帝,是為周世宗。周世宗的即位,為趙匡胤施展才華和抱負創造了極好的條件。這一方面因為趙匡胤是周世宗稱帝前的親信將領,自然會受到重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因為周世宗是一個順應歷史趨勢的英明君主,他後來所積極從事的統一中國的事業,為趙匡胤一類有才華的文武大臣提供了用武之地。
宋初,宋太祖南北用兵、統一全國的同時,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和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而創立了一整套為其後代奉若圭臬的「祖宗家法」。
在廢除「留州」制度的同時,對於各地大藩鎮以「留使」的名義截留地方賦稅以及肆意徵稅的弊政,宋太祖也小心審慎地進行了革除。他以支付大藩鎮「公使錢九九藏書」為代價,廢除了留使制度,收回了為地方藩鎮所控制的部分財權。對於藩鎮任命親信武將掌管場務、肆意徵稅的問題,宋太祖處置時就更為小心了。一般都是在該節度使病逝或調離之際,朝廷方才改派文臣管理場務。自此以後,「粟帛咸聚王畿」,地方藩鎮失去了對抗中央王朝的經濟後盾。
也正是在這次整頓禁軍的過程中,趙匡胤開始在軍隊中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利用主持整頓的機會,將羅彥環、郭延斌、田重進、潘美,米信、張瓊、王彥升等自己麾下的「委心」之人安排在殿前司諸軍任中基層將領,同時又以自己高級將領的身份,主動與其他中高級將領交結,並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審琦、韓重斌、李繼勛、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王政忠、楊光義結拜為義社十兄弟,形成一個以趙匡胤為核心的勢力圈子。
一日晚朝後,宋太祖將石守信、王審琦等禁軍高級將帥留下,設便宴招待他們。酒到半酣,宋太祖慨嘆道:「若沒有你們出力相扶,我哪能有今天,你們的功德,我是永遠不會忘的,可是做天子也太難了,遠不如做節度使時快樂。自做了皇帝后,我可沒睡過一夜安穩覺。」石守信等人忙問:「這是為什麼呢?」宋太祖一字一頓地說:「這還不明白,皇帝的位子,誰不想坐。」一聽話裡有話,石守信等人嚇得慌忙站起來說:「陛下為何口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敢再有二心?」宋太祖說:「那也未必!縱使你們無異心,可你們手下的人呢?一旦他們貪圖富貴,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是不想當這皇帝怕也不行吧?」這一番話直把石守信等人給說懵了,不知如何表白才是,只得請皇上給指一條路。宋太祖長嘆一聲說道:「你們為何不釋去兵權,買上一批好田宅,為子孫們留下一份產業,家中多置一些歌兒舞|女,天天飲酒作樂,快活地過完這一輩子呢?這樣一來,我們君臣之間就再也不用互相猜疑了,上下相睦相安,這該有多好!」石守信等人很感激地說:「陛下為我們想得這麼周密,這麼長遠,真如同對待親生骨肉一般!」第二天,他們都上書稱自己有病,不適宜領兵征戰了,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十分高興,對他們賞賜安撫了一番后,隨之宣布免去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羅彥環等人的禁軍職務,讓他們到地方州郡去做節度使。
隨著對文臣的重用,統治集團內部的那種畸形的文武關係得到了調整。原來那些驕橫跋扈,視文臣為無用,甚至一言不合就要「砍殺」宰相的武將們不但見了宰相都要恭恭敬敬地唱諾問候,而且自己也在宋太祖的勸告鼓勵下,學著文臣的樣子讀起書來。
面對這種局勢,宋太祖和趙普等人認為應採取以穩定京城、籠絡後周舊臣為主的方針,以靜制動。因為,「京城若亂,四方必轉生變」,「都城人心不搖,則四方自然靜謐。」
首先是「稍奪其權」,即削弱地方勢力。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平定了荊湖以後,宋太祖作出廢除荊湖地區「支郡」的規定。宋太祖宣布,新征服地區仍保留節度使,但節度使駐地以外的州郡「直屬京師」,「支郡」被取消了。隨著南方諸國的逐漸被平定,罷除「支郡」的範圍也越來越大,到宋太宗時,就在全國範圍內廢除了支郡制度。同時,宋太祖逐漸向這些地方派遣文臣出任「知州」,以取代原來掌管州務的防禦使等武將。宋太祖在很短的時間里就選派出上百名文臣,分治原為各大藩所轄的支郡,最終形成了宋代的「以文臣知州事」的制度。
隨著宋初局勢的穩定和統一事業的逐漸完成,趙宋皇族被外姓旁人顛覆的危險越來越小了,宋太祖與趙光義之間原來那種為家族的命運和利益同心同德、共濟險難的精神慢慢地消失了。而一旦他們有了爭奪的目標,原來掩蓋在「兄友弟悌」的倫理美德下的人性中的另一方面的東西就可能顯露出來。趙光義對皇位的垂涎已越來越明顯。
在這種形勢下,擺在趙匡胤面前有兩條路,一是乘南方諸國名義上已表示臣服的時機,繼續周世宗的政策,進行北伐,收復為遼所佔領的燕雲16州領土,割斷遼與北漢的聯繫,進而消滅北漢這一公開的敵對勢力,然後統一南方諸國;另一條道路則是南征,在完全征服了南方8個割據勢力以後,再來亡北漢,攻取燕雲16州,將契丹趕回長城以北。經過君臣之間的反覆論證,宋太祖集思廣益,最後終於在建隆三年確立了「先南后北」的統一方針。
同時,著力改變重武輕文的舊風氣。宋太祖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復孔廟,開闢儒館,延用耆學名儒,以勸勵教化。針對五代時期文教不興、學校荒廢的情形,他下詔撥款增修國子監學舍,當國子監開學講書之日,他很高興地派人送去美酒、菜果以示祝賀。
宋太祖是北宋的建立者。姓趙,名匡胤,涿州(今河北涿縣)人。父趙弘殷,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生於洛陽夾馬營,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卒。終年50歲。
但不是所有的周舊臣都被籠絡了。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四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舉兵反宋,宋太祖派遣石守信、高懷德率軍前往征討李筠,戰幕正式拉開。但宋軍剛剛出發,李筠就由潞州攻佔了澤州,大有西下太行的可能。與此同時,北漢又出兵南下,聲援李筠。正在局勢日益嚴重之際,又傳來了揚州李重進準備起兵響應李筠的消息。李重進是周太祖的外甥,周世宗死時,他以馬步軍都指揮的身份駐守揚州,實際上是與宋太祖分掌內外禁兵的。李筠舉兵反宋的消息傳到揚州后,他決定從揚州起兵響應,南北夾攻,於是派翟守珣前往李筠處聯絡。但翟守珣卻偷偷來到東京,將此事報告給宋太祖。
在太后逝世后的次月(七月),皇弟趙匡義就以泰寧軍節度使、大內都部署的身份被任命為開封尹、同平章事。這是一個非同小可的任命,五代時期,凡皇位的繼承人都要封王任開封府尹,趙匡義此時雖未封王,但任開封尹已隱然有讓他繼位的含義了。這不但是貫徹太后臨終遺囑的一個重要步驟,更重要的是,宋太祖希望通過此舉向臣僚們表明,在未來的皇位交接中,不會再出現那種「主少國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