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十五卷 南宋 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宗趙惇

第五十五卷 南宋

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宗趙惇

壽皇在宮中兩眼望穿,仍不見光宗前來探視,心中十分悲傷,寢食難安,漸漸悒鬱成疾。紹熙五年四月,68歲的壽皇病情越來越重。見壽皇來日無多,群臣請光宗前往問候,光宗卻與皇後到玉津園遊玩去了。以後,不管大臣怎樣揮淚苦諫,光宗只是置之不理,萬不得已時才派嘉王前去探病。
宋光宗,名惇。是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生,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卒。公元1189~1194年在位。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81歲的太上皇高宗趙構死去,孝宗十分悲慟,不免心灰意懶,無意朝政,也想效法高宗,禪位給太子趙惇。只是大臣苦諫,他又孝服在身,不好馬上行禪讓之禮,只得作罷。不過孝宗下詔,讓太子參預政務,內外官吏的升遷,刺史以下都可自決。上朝時也令其侍立一旁,逐漸熟悉朝政,好不容易捱過兩年,63歲的孝宗自覺心神交瘁,體力不支,而守喪也已期滿,便不顧丞相周必大、留正等人的勸阻,在紫宸殿舉行了受禪之禮,由太子趙惇承繼大統,就是宋光宗。
禪位大典舉行完畢,光宗還被蒙在鼓裡。直到第二天,新皇帝參拜他,方才知道,只好對著隨侍新君的韓侂胄大發脾氣:「你們這些做臣子的,事先竟不報告我,就做這樣重大的決定。但既是我兒受禪,也毋須再說別的了。」話雖如此,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做了太上皇帝、退居泰安宮的光宗,時時回憶往昔歲月,分析一些事情的成敗。有時就像孩子似https://read.99csw.com的,瞪目怒罵,痛哭流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每逢這時,李后就為他把盞,借酒澆愁。開元六年(公元1200年)八月,做了6年太上皇的光宗憂病而死,年54歲。死後葬于崇陵。謚號「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廟號「光宗」。
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重陽節,逢光宗生日。百官上壽完畢,便請光宗朝見重華宮。光宗沒有得到李后的同意,不敢貿然答應。大臣謝深甫勸諫說:「父子至親,天理昭然。太上皇愛陛下,就像陛下愛護嘉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太上皇春秋已高,倘不去朝見,千秋萬歲之後,陛下還有什麼顏面再見天下之人?」光宗聽后,也覺幾年來所做過分,當即傳旨朝見重華宮。大臣們立即喜形於色,靜候殿上,等待光宗出駕。不料光宗剛剛走出大殿後面的屏風,李后閃出身來,扯住光宗衣袖說:「天氣寒冷,皇上久病初愈,還是快回去飲酒禦寒吧。」光宗即轉身退回,大臣們一見,肺都氣炸了。陳傅良急中生智,搶步上前,一把拉住了光宗的袍角,懇求說:「車駕都備好了,百官也已集合完畢,陛下千萬不要還宮。暮秋天氣,並不嚴寒,陛下還是前往吧。」李后把眉一蹙,一把拽住光宗,轉入屏風後面去了。
六月九日,壽皇病逝。群臣向光宗報告了壽皇的死訊,光宗仍不出宮。幾天以後,壽皇大殮,光宗還不肯出面主持壽皇喪禮。群情洶洶,丞相留正等人只好上書請求皇太后垂簾聽九_九_藏_書政。太后沒有答應,只同意代光宗主持喪禮。大臣葉適感到,如果不及早設法解決宮廷矛盾,局勢會更加動蕩,就對留正說:「皇上託疾不肯執喪,怎能使天下人信服?現在嘉王已經成人,如能參預大政,就會解除天下人的疑慮。」於是丞相留正率群臣上奏說:「皇子嘉王,天性仁孝,應該早日立為儲君,安定人心,維繫國本。」光宗看了,在奏章批了「甚好」兩字。第二天留正再次奏請,傳出御札,上寫「歷事歲久,念欲退閑」八個字,留正一見大為恐懼,思謀退路。留正告老而去后,朝中人心大搖,大臣徐誼請知樞密院事趙汝愚早定大計。趙汝愚面有難色地說:「丞相已去,我孤掌難鳴,還有什麼法子呢?」徐誼說:「今日之事,須由太后出面。韓侂胄是吳太后妹妹之子,托他出面稟明太后,下令內禪,事情定會成功。」韓侂胄慨然答應,馬上進宮求見吳太后,陳述利害。吳太后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次日在壽皇柩前接見執政大臣。消息傳出,趙汝愚一面轉告各位大臣,一面命人趕製皇袍,以備嘉王登基。
趙惇並非一開始就是太子。孝宗即位時封趙惇為恭王,他的大哥封為鄧王,二哥封為慶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鄧王被立為皇太子,不料,乾道三年,太子得了傷暑病,太醫又開錯藥方,使病情加劇,3天後一命嗚呼。按說,二子慶王愷應繼位太子,孝宗認為慶王過於懦弱,難當大任,恭王英武過人,很像自己,就想把他立為太子。因為要打亂皇位繼承順序read.99csw•com,孝宗不願草率行事,便暫且放下,等時機成熟再說。
光宗病好之後,李后特於內宮設宴慶賀。酒過三巡,李后突然說道:「擴兒已經長大成人,陛下既已封他為嘉王,何不索性冊立他為太子?再說擴兒頗具才幹,定能助陛下一臂之力。」光宗回答說:「皇后所見極是,朕也久有此意,只是此事重大,應該稟報父皇,再做決定。」隔了一天,愛子心切的壽皇聽說光宗病體痊癒,便召他入重華宮赴宴,以敘父子之情,可是李后沒有通知光宗,一個人偷偷跑到重華宮來。壽皇問她:「皇上不是病好了嗎?怎麼沒有同來?」李后顯出很憂慮的樣子,嘆氣說:「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本來已經好了,今天又偶染風寒,臣妾只好一人前來見駕。」壽皇更為擔心,憂慮地說:「正在壯年,便如此虛弱,將來該怎麼辦呢?」李后一聽,心中暗喜,趁機說:「臣妾也正為此不安,依妾之見,皇上既然多病,不如冊立嘉王擴為太子,也好輔佐皇上,為國分憂,不知父皇意下如何?」壽皇略略一想就反駁說:「皇上受禪剛剛一年,就忙著冊立太子,未免過於草率,嗣君事關社稷,應從長計議。再說你一個婦道人家,怎能隨便議論國事?」
光宗即位后,尊孝宗為壽皇。這時金朝的世宗皇帝已去世。即位的新皇帝章宗昏庸無能,宋金邊境已經相安無事多年,這時更無大的戰事發生,光宗很想趁國泰民安,勵精圖治,振作一番。可天不遂人願,皇后李氏是一個悍妒跋扈、喜歡弄權的人,她掀起一場場宮廷風波,把光宗攪得九*九*藏*書暈頭轉向,狼狽不堪。
光宗即位以後,看到宦官為非作歹,干預朝政,便想藉機誅殺,整肅朝綱。但他憂柔寡斷,遲遲未能下手,消息卻很快泄漏出去。宦官們極為害怕,合謀離間三宮(即高宗皇后吳太后、孝宗、光宗),並懇求李后保護,李后欣然答應。以後每逢光宗對宦官有所舉動,李后便從中作梗。光宗鬱鬱寡歡,漸漸成了心病。壽皇聽說兒子有病,焦急萬分。一面讓御醫細心調治,一面親自翻檢醫書,按照藥方採購良藥,做成藥丸。這一消息為宦官所知,便無事生非,在李後面前挑撥說:「奴才們聽說太上皇購得藥劑,專等皇上過宮朝拜時服用。葯能生人,亦能死人,萬一出了意外,豈不危害大宋江山!」李後派人探察,果有此事,便極力阻止光宗到重華宮(壽皇宮殿)去省親。光宗竟然聽信了李后的話,堅決不肯去見太上皇。光宗原本沒啥大病,調治了幾天,也就痊癒了,但父子之間的嫌隙已很難彌合了。
3年後,主管天文的太史上奏:「根據天象的變化,應建立太子。」宰相虞允文也乘機請求孝宗早定儲君,孝宗說:「朕久有此意,太子的人選也早已確定。只是恐怕當了太子以後,容易驕傲,放縱自己,不再勤懇學習,反而漸漸變壞。朕遲遲不建太子,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想讓他進一步熟習政務,博古通今,然後立為太子,不致將來後悔。」第二年,虞允文再次上書請求,孝宗見條件成熟,便冊立26歲的恭王趙惇為皇太子,同時改封趙愷為魏王,出鎮外藩。四月,孝宗又命太子兼任臨安府九九藏書尹。這段時間里,太子多方關心民政,熟悉民情,勤勤懇懇料理公務,多次受到孝宗的稱讚和鼓勵。
李后費盡心機,反遭申斥,又氣又惱。回到宮中,立即挽著兒子趙擴的手向光宗哭訴:「壽皇將要廢逐臣妾,另立中宮,我們母子就要見不到陛下了!」光宗如墜迷霧,茫然不解,催問李后,李后添油加醋地把朝見壽皇的事情敘說了一遍,說到最後竟嚎啕大哭起來,哭得光宗心軟,自然對李后的謊話深信不疑。他安慰李后說:「朕自繼位以來,海內承平,沒有失德之舉,量他不能將朕廢去。朕既為天子,難道不能保護妻兒?從今之後,朕不再踏進重華宮半步!」這以後,光宗再也不上重華宮見壽皇了。
第二天,百官齊集,舉行儀式,結束喪服。嘉王渾身縞素,前來主祭。趙汝愚率百官來到壽皇靈柩前,見吳太后垂簾而坐,就上奏請立嘉王為皇太子,安定人心。吳太后看了奏章后說:「既然有皇帝的御札,你們就按皇帝所說的去辦吧。」趙汝愚說:「此事重大,必須由您親自指揮才行。臣等已擬定一篇懿旨,請太皇太後過目。」吳太後接過看時,見上面寫著:「皇帝因為有病,不能親執喪禮,曾有御筆,自欲退閑,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後為太上皇后。」吳太後邊看邊點頭應允:「就照此辦理吧。」群臣示意,讓內侍扶嘉王進入簾內,吳太后勉勵了他幾句。嘉王一再推辭說:「恐負不孝之名。」吳太后又召韓侂胄入簾,替太子披上皇袍。趙汝愚率群臣一再勸進,太子這才接受百官朝賀。當了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