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十六卷 遼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宗耶律德光

第五十六卷 遼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宗耶律德光

天顯三年(公元928年),唐義武節度使(治今河北定縣)王都圖謀割據自立,唐朝宗發兵征討,王都遂派人以重賂求救于契丹。藉此之機,耶律德光派奚族將領禿里鐵剌率軍入關,會王都軍在曲陽境嘉山之下,與唐將、北面詔討使王晏球大戰。然而,耶律德光軍隊全軍覆沒。
會同六年(公元943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從上京至南京,集中了山後諸州(今河北太行山北端、軍都山、燕山迤北地區)及幽州兵約5萬人,從滄州、恆州、易州、定州分道南侵,自己親率契丹精銳步騎軍10萬餘人繼后。經過3次大的軍事行動,耶律德光進入開封,晉出帝被迫投降,上降表稱「孫男臣重貴」,要求耶律德光留他一條性命,並派自己兒子奉國寶出迎耶律德光。晉廷百官也縞衣紗帽,跪伏請罪。耶律德光仍讓他們領職如故,以示寬容。
太祖阿保機死後,述律后曾斷右手置於阿保機陵中以代身殉,耶律德光即位后,為報答母后舉立之恩,特為述律后建「斷腕樓」,刻石樹碑,定太后的生日為永寧節,在太后出生的儀坤州(今內蒙古沙拉木倫河南岸)樹立「太后誕聖碑」。而耶律倍被奪取了繼承帝位的權力,心中憤恨不平,便隻身攜帶侍臣40餘人,泛海經登州(今山東蓬萊)投奔後唐,改姓名為東丹慕華,后又改為李贊華,最後死在異邦。
天顯八年,後唐政權發生內訌。這時在後唐的耶律倍派人給耶律德光送信,要德光發兵討伐。於是耶律德光親自率軍南侵。正當耶律德光順利進軍之時,他的妻子蕭氏產後得病,不久死去。接著發生了北府宰相涅里袞謀叛南奔的事件,迫使耶律德光中斷對後唐的用兵,除留下部分軍隊繼續攻打新州(今河北涿鹿)、應州等城外,大軍班師北退。
耶律德光即位之時,契丹以西、以北、以東的各少數民族部族經過太祖天顯初年的大規模征討,大都臣服、歸屬於契丹的統治,契丹的主要勁敵是中原地區的後唐政權。耶律德光決定繼續推行對外擴張政策,不僅決心要實現太祖的遺願,而且還要做全中國的九_九_藏_書皇帝。
當阿保機死後,述律氏及諸將領奉阿保機的梓官還皇都之時,耶律德光暗受母后之命,鎮壓了渤海叛州,趕回京城。這時耶律倍被封為東丹王僅幾個月,他讓其子監國,也急忙回到皇都。兄弟倆開始了爭奪帝位的鬥爭。
述律氏回到皇都后,匆忙召集朝中大臣們商議國嗣之事,貴族大臣、南院夷離堇耶律迭里首先明確表示:「帝位宜立嫡長!」得到眾人附和。見此,述律後知道若強行立耶律德光為帝,勢必引起諸臣的抵制和反對,所以她決意先清除反對勢力,為德光嗣繼帝位掃平道路。
遼太宗,姓耶律,名德光,小字堯骨。是太祖第二子,母為淳欽皇后蕭氏。唐天復二年(公元902年)生,遼大同元年(公元1008年)卒。公元927~947年在位。
阿保機和述律氏有3個兒子(阿保機共4子)。長子耶律倍,為人聰敏好學,性情外寬內摯,尤好讀書,不喜射獵。能作文章詩賦;知音律,善繪畫;還精通醫藥、針砭之術。太祖神冊元年(公元916年)被立為皇太子。太祖滅渤海后建東丹國(即東契丹之意),耶律倍被封為東丹王,號稱人皇子。次子耶律德光,相貌雄勇威武,精於騎射,長期隨父外出征戰,累立功績,參預軍國之務,年僅20歲時,就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三子耶律李胡,此時年僅15歲。
天顯元年(公元926年)十一月,述律后以圖謀不軌的罪名,首先把耶律迭里等抓了起來投入牢獄,然後對他們嚴加刑訊,要他們承認「謀叛」之罪。前後被殺者數百人。創製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呂不等人,也被懷疑黨附耶律倍,要予以懲辦,突呂不只得趕快逃離京城。朝中諸臣,人人自危,無人敢議立嗣之事。
滅唐立晉以後,耶律德光回到皇都臨潢。石敬瑭則在耶律德光的扶植下,做了中原皇帝,對契丹畢恭畢敬,以示君臣有別。儘管如此,耶律德光對石敬瑭還是不放心,仍結好淮南南唐、江南吳越政權,以牽制石敬瑭,為自己爭取時間休養士卒、整頓內政,為更大規模的南九-九-藏-書侵做準備。

二、備足機良小獲中原

當年三月,耶律德光召見眾臣說:「天時逐漸暑熱,我難以在此久留,要暫回上京探省太后。」於是詔命以汴州為宣武軍,以妻兄蕭翰為節度使。四月初一,盡載晉室府庫珍寶,率軍離開封北上。四月十三日,行至高邑,耶律德光突然得病,胸腹煩熱,勉強北行。四月二十二日至欒城,病重去世,卒年46歲。當年九月,葬于風山懷陵(位於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北),統和二十六年(公元1008年)謚曰「孝武皇帝」,增謚「孝武惠文皇帝」。廟號「太宗」。
由於耶律倍對契丹人傳統的騎射等不感興趣,漢族知識分子的氣息太重,立為皇太子后,參預軍國大政,尤表現出崇尚中原文化,傾心漢法,與述律后的意願相違拗。耶律德光雖也和父兄一樣,熟悉漢族文化,寫得一手好漢字,但卻更嫻於騎射,在屢次的征戰中獲勝,贏得了契丹眾將的欽佩,博得了母后的另眼看待。耶律德光自幼對母后奉事恭謹。述律后病了不吃飯,他日夜服侍在左右。每當做了錯事,述律后一瞪眼,他就表現出非常害怕的樣子,惟母命是從,故尤為述律后所鍾愛。
耶律德光改定官制,逐步建立起「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北面官、南面官兩套政治制度,北面官雜用漢宦職名。仍設北、南府宰相統轄契丹舊8部。皇族迭剌部在太祖時劃分為名五院、六院兩部,這時改兩部長官夷離堇為大王,余部稱節度使。皇族內部事務仍由惕隱管領,設大內惕隱司。又設大國舅司,管領后族審密部(蕭)乙室已、收里兩族事務,設遙輦九帳大常袞司管領遙輦九可汗家族的宮帳事務。另設夷離畢掌刑獄,大林牙院掌文翰,敵烈麻都掌禮儀。還設置宣徽、閣門、控鶴、客省等使,以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等佐吏為敞史。諸部宰相、節度使帳為司空,鷹坊、監冶等局長官為詳穩。南面官參用漢族士人,職名升擢基本上沿襲唐制,主要治理漢人州縣、租賦、軍馬等事務。各漢地州縣一九-九-藏-書般也沿用舊制。另改主簿為令,令為刺史,刺史為節度使等。

一、受助母後代兄承嗣

大顯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耶律德光即帝位,祭謁太祖廟,行柴冊禮(契丹保留的新君主即位舉行的傳統儀式),御宣政殿受群臣朝賀,接受尊號曰嗣聖皇帝,尊述律後為應天皇太后,冊妃蕭氏為皇后,祭告天地,遣使諭告諸國。至此,耶律德光在母後述律氏的支持下,取代了耶律倍,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同時,耶律德光注意禮賢下士,重用漢族士人輔佐自己,為太祖朝所倚重的漢族士人加官進爵。封韓延徽為魯國公,拜樞密使同平章事,遷韓知古為中書令。封新降契丹的趙延壽為燕王,任為幽州節度使,尋遷樞密使兼政事令。耶律德光為發展生產,把一些貴族私城改置為朝廷屬州,設官治理,改善奴隸的處境。把于諧里河、臚胸河一帶的土地,分賜給皇族為農田,發展農業生產。諭令有司勸導耕織,另外改革舊俗。
石敬瑭死後,晉朝對契丹的態度發生變化。石重貴做了皇帝后,以景延光擁立之功,任命他為同平章事兼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集將相於一身。景延光不贊成過分屈從契丹,勸晉出帝對契丹只稱孫不稱臣,出帝聽從了他的話。耶律德光以此為由,出兵攻晉,欲實現他中原稱帝的願望。
聞敗訊,耶律德光大怒,即欲傾國親自出征。這時,後唐卻遣使至契丹,提出罷兵修好。朝中大臣也勸諫德光,應觀釁而動,不可輕舉。耶律德光亦意識到,自己剛剛即位,若出師失利,于自己的統治無益,遂停止發兵,遣使回謝唐明宗,索還涅里袞、查剌等人。自己集中精力整頓內政,鞏固國內統治。
耶律德光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後晉官員的不滿,敵意越來越重。特別是各地民眾,不甘心契丹的擄掠,與原來聚集在山林的後晉起義軍一起,紛紛起義反抗遼朝的統治,攻打州縣,殺死了遼朝官吏。耶律德光命降將趙暉為陝州(今河南陝縣)留後,趙暉殺掉來使,復舉行起義。耶律德光派往各地的契丹地方官,或被殺,或被驅九-九-藏-書逐。這時,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晉陽稱帝,建立漢(後漢)政權。各地一些後晉官吏也先後起兵降漢,攻打遼軍。耶律德光見難在中原立腳,決定北還。

三、控南無望北還身亡

遼天顯元年(公元926年)七月,遼太祖突染急病卒于扶余(今吉林四平市)。太祖歿后的第二天,皇後述律平稱制決事,一手包攬了契丹的軍政大權。
耶律德光在東京登基以後,認為奪取河北、挺進中原、做全中國皇帝的願望已經實現,江山已定,不僅沒有繼續採取積極措施安撫民眾,相反卻做了一些激化民族矛盾、不利於穩固統治的事。他令契丹以牧馬為名,四齣擄掠,自籌給養,稱為「打草谷」,使開封府附近數百里,成為白地。他還以犒軍為名,下令在開封和各州「括借」錢帛,準備北運。他不信任後晉降臣,委派自己的子弟親信為諸地長官。
耶律德光即位不久,首先營建皇都,展城廓,建品室。天顯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一是為了安置耶律倍,二是為了防範渤海人民的反抗,升東平郡為南京,擴建城邑,遷徙渤海人移居於此。次年,繼行柴冊禮后,又會集契丹各部長老、朝中大臣,行再生禮(契丹保留的君主即位時舉行的重要儀式,亦為柴冊禮的一個組成部分)。天顯六年,再命擴修京城。並先後派兵鎮壓了烏古部(活動於今中蘇交界的額爾古訥河流域的少數民族)和党項部的反叛,同時,仍積極備戰,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製造攻城武器,準備隨時大舉南侵。
阿保機與他的兩個兒子倍和德光,對中原文化有著比較廣泛的興趣,都很熟悉漢文、漢字。阿保機就說得一口很好的漢語,只是在契丹族內部不說。他要祭祀一位在漢人中有影響的人物,於是就建孔子廟,命倍秦秋祭奠。而述律后的契丹族傳統思想則比較濃厚,她正是以這種思想傾向,來從她的兒子中挑選帝位繼承人。
會同十年正月,耶律德光備列法駕儀仗進入開封城。尋舉行登基儀式,完全以漢族皇帝的禮儀接受百官朝賀,表示自己已是全中國的皇帝。九_九_藏_書制改國號為大遼,改元大同(大一統之意),大赦天下,爵賞百官,以張礪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左僕射和凝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馮道、劉昫、李崧等晉廷故臣也都封官晉爵,分別予以任用。升恆州為中京,以趙延壽為大丞相兼政事令、樞密使、中京留守,其餘將官皆有爵賞。而以張彥澤進城之後,縱兵大掠,擅殺桑維翰,命斬於市。楊光遠之子楊承勛等先叛歸晉,亦都被誅殺。後晉各地長官也被召至開封,耶律德光另派契丹將官和自己的子弟親信擔任地方官。晉出帝石重貴被廢,與他的家屬一起被押送到契丹本土,后遷居建州(今遼寧朝陽),直至終年。
耶律倍清楚地知道自己繼位無望,甚至有殺身之禍,便對諸臣說:「我弟德光功德過人,人心所屬,宜主社稷。」願意讓位。
天顯十三年(公元938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和述律太後分別在皇都宣政殿與開皇殿接受了石敬瑭遣派宰相馮道、左僕射劉昫所上尊號,接納了石敬瑭送來的幽、薊等16州圖籍,復行再生禮、柴冊禮,大赦天下,改元會同。詔命以皇都為上京,稱臨潢府;升幽州為南京,稱幽都府;改南京東平郡為東京,稱遼陽府;改新州(今河北涿鹿)為奉聖州,武州(今河北宣化)為歸化州。
至此,耶律德光奪取河北,挺進中原的宏偉計劃獲初步成果。
事隔兩年,後唐內部再生變亂。節度使石敬瑭公開叛唐,讓桑維翰起草一道降表,連夜送給耶律德光,以石敬瑭向契丹稱臣稱子、割讓盧龍一道和雁門關以北的諸州土地為條件,乞求耶律德光發兵救援。耶律德光見表大喜,於是發兵南下。十一月十二日,耶律德光命在晉陽城內築壇,備禮冊命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把自己的衣袍脫下來,親手為石敬瑭穿戴上,石敬瑭便穿著所「賜」的契丹服裝即皇帝位。答應每年向耶律德光獻帛30萬匹,割讓燕雲16州(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土地給契丹。石敬瑭入居洛陽,尋遷都汴州(今河南開封,后升為東京開封府),奉耶律德光之命,拜桑維翰為相,以侄子石重貴鎮守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