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永徽政局:長孫無忌的網 一個都不饒恕!

第五章 永徽政局:長孫無忌的網

一個都不饒恕!

毫無疑問,長孫無忌討厭這種目光。
在長孫無忌的壓力下,高宗李治無奈地頒下一道詔書: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斬首;賜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自盡;將宇文節、李道宗、執失思力流放嶺南;廢李恪的同母弟蜀王李愔為庶人,流放巴州(今四川巴中市);貶房遺直為春州銅陵(今廣東陽春市)縣尉;將薛萬徹的弟弟薛萬備流放交州(今越南河內市);罷停房玄齡在宗廟中的配饗(以功臣身份配享于太宗別廟中的祭祀牌位)。
太宗這句話說得非常尖銳,基本上是把長孫無忌的私心一下子戳穿了。可長孫無忌卻面不改色,振振有詞地提出了兩個理由:一,李治仁厚,最適合當一個守成之君;二,儲君是國家根本,不能輕言廢立、一換再換。
「匄」(gài),同「丐」,乞求的意思。此時此刻,早已大權旁落的李治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只有低聲下氣地乞求了。
詔書頒布之前,李治決定以他微弱的力量進行最後的努力,懇求長孫無忌留下其中兩個人的性命:荊王李元景和吳王李恪。
兩個字——不可。
吳王李恪是太宗的第三子,其生母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史稱李恪文武雙全,富有才幹,所以太宗李世民十分欣賞這個兒子,在十四個皇子中,李世民總是說只有李恪最像自己。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后,太宗曾https://read.99csw.com一度後悔,想廢掉李治,重新立李恪為太子。長孫無忌得知后,堅決表示反對。太宗頗為不悅地說:「是不是因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你才反對?」
李恪聽說這件事後,不禁在心裏把長孫無忌的十八代祖宗都問候了一遍。恨歸恨,可李恪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在貞觀後期,長孫無忌確實具有很強的政治能量,甚至足以左右天子的意志。
不喜歡的原因各有不同。
在這起案件中,李道宗也許算得上是最無辜的一個。
一個都不饒恕!
原因很簡單——長孫無忌不喜歡他們。
李治深感困惑,他不相信這些人全都參与了房遺愛的謀反,可是在長孫無忌威嚴的目光下,李治也只能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在長孫無忌早已擬定的詔書上緩緩地蓋下天子玉璽。
許多年以後,當長孫無忌也同樣遭遇了家破人亡的命運,在偏僻荒涼的流放地黔州(今重慶彭水縣)被逼自縊的時候,不知道他的耳旁會不會響起李恪的這句詛咒。
所謂不協,也就是雙方的關係不太和諧。在當權者長孫無忌的眼中,無論是「當世名將」的金字招牌,還是「為當代所重」的社會名望,都是蒼白無物、不值一文的,只要你膽敢和他不和諧,你的末日就到了。
行刑的那一天,薛萬徹面無懼色地站在刑場上,對著那些奉旨監斬的昔日同僚大叫:read.99csw.com「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房遺愛殺之乎?」
大臣們都不說話,天子則淚流滿面,現場氣氛極為尷尬。許久,長孫無忌向兵部尚書崔敦禮使了一個眼色,崔敦禮隨即出列,用一種中氣十足的聲音回應了天子的乞求。
貞觀年間,李道宗又與李靖等人先後平定了東突厥和吐谷渾,在大唐帝國開疆拓土的過程中建立了赫赫功勛。所以到了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李世民才會把他與李世勣、薛萬徹放在一起,並譽為當世的三大名將。
長孫無忌為什麼會指使房遺愛咬上這些人呢?
那一刻,李治感覺自己的天子顏面蕩然無存。
除了吳王李恪,遭長孫無忌陷害的其他三個當然也都是他不喜歡的人。
面對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一幫宰執重臣,年輕的天子流下了無聲的淚水,他用一種哀傷而無力的聲音說:「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資治通鑒》卷一九九)
很不幸,唯一的原因僅僅是——「長孫無忌、禇遂良素與道宗不協」(《舊唐書·江夏王道宗傳》)。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春天,高宗李治看見自己像一隻羸弱不堪的飛蛾,被纏在一張鋪天蓋地的黑網中無望地掙扎。而長孫無忌則牢牢盤踞在這張由權力、野心和陰謀編織而成的巨網中央,看上去就像一隻碩大無朋的黑色蜘蛛。
所以,長孫九-九-藏-書無忌必須防患於未然。無論在公在私,他都必須把吳王李恪除掉!
這個結果不僅令朝野極度震驚,而且大大出乎高宗李治的意料。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性騷擾案居然牽出了一個這麼嚴重的政治案件,還把一幫元勛重臣和皇親國戚一舉打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一言不發。他不開口,其他大臣更不敢吱聲。
然而,天子的乞求卻遭遇了死一般的沉默。
除了李道宗,遭長孫無忌陷害的駙馬都尉執失思力也是貞觀朝的一員勇將。他是東突厥人,本是頡利可汗的心腹重臣,東突厥覆滅后歸降唐朝,任左驍衛大將軍,娶了高祖的女兒九江公主。貞觀年間,執失思力在平定吐谷渾、北伐薛延陀的戰爭中也曾立下戰功。這個人究竟是哪裡得罪了長孫無忌,史書沒有記載,但估計也是和李道宗一樣,與長孫無忌不太和諧,所以被一併清洗了。
長孫無忌要做的事情,整個大唐天下無人可以阻攔。
太宗想想也有道理,只好放棄李恪,繼續保持現狀。
該砍頭的砍頭,該賜死的賜死,該貶謫的貶謫,該流放的流放……
李治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掙脫這張網。
從個人品質來看,由於他早年曾因貪贓受賄而一度下獄,遭到罷職免官和削除封邑的嚴厲懲罰,所以李道宗深刻汲取了教訓,越到後來就越是謙恭自持。史稱他「晚年頗好學,敬慕賢士,不以地read•99csw•com勢凌人」,因而深受時人稱譽,「為當代所重」。此外,從政治表現來看,李道宗既不像薛萬徹那樣隸屬於房遺愛的小圈子,也不像吳王李恪那樣被視為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而且平日里既無反動言論,更無謀反形跡,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韜光養晦、淡泊自守的人物。但是即便如此,李道宗同樣逃不開長孫無忌的陷害。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江夏王李道宗是高祖李淵的族侄,從十七歲起就跟隨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滅劉武周、平竇建德、破王世充,在大唐的開國戰爭中「屢有殊效」,立下了汗馬功勞。武德中期,李道宗負責鎮守帝國的北部邊境,不但屢屢擊退東突厥與梁師都聯軍的入侵,並且「振耀武威,開拓疆界,斥地千余里」,因而「邊人悅服」(《舊唐書·江夏王道宗傳》),深受高祖讚賞。
一旦有機會,他當然要讓這種目光從世界上消失。
臨刑前,薛萬徹從容脫下上衣,光著膀子叫監斬官快點動手。據說劊子手懾于薛萬徹的氣勢,手腳不停打戰,以至於連砍兩次都砍不斷薛萬徹的脖子,薛萬徹厲聲叱罵:「幹嗎不用力?」劊子手鼓足勇氣砍下第三刀,薛萬徹的頭顱才應聲落地。(《舊唐書·薛萬徹傳》:「遂解衣謂監刑者疾斫,執刀者斬之不殊,萬徹叱之曰:『何不加力!』三斫乃絕。」)
一個血淋淋的句號。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的政治哲學基本可以概括為這麼一九*九*藏*書句話——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敵人!
一切都已無可挽回。
就這樣,吳王李恪和長孫無忌結下了梁子。每逢李恪回京朝謁的時候,長孫無忌總能看見李恪像刀子一樣的目光,從他的臉上狠狠劃過。
至此,這起震驚朝野的房遺愛謀反案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
宇文節雖然身為宰相,和長孫無忌同朝秉政,但卻是房遺愛的好友,所以長孫無忌一直想把他搞掉。此外,房遺愛被捕入獄后,宇文節又本著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精神,為他多方奔走,極力營護,這無疑是主動往長孫無忌的刀口上撞。長孫無忌索性把宇文節一塊抓了,扔進大牢給房遺愛作伴,讓他們在獄中暢敘友情。
高宗李治即位后,表面上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可長孫無忌很清楚,朝野上下有一股政治戾氣在悄然涌動,這股戾氣既來自殘餘的魏王黨,也來自像吳王李恪這種「名望素高,為物情所向」(《資治通鑒》卷一九九)的宗室親王。像李恪這種人,萬一哪天振臂一呼,其結果就有可能是應者雲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戰功卓著的宗室親王和開國元勛,卻同樣逃脫不了無所不在的政治迫害。
而吳王李恪在接到賜死的詔書後,則面朝蒼天,發出一句可怕的詛咒:「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資治通鑒》卷一九九)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二月,審理了三個多月的房遺愛謀反案終於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