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天後臨朝 太子李弘暴亡

第九章 天後臨朝

太子李弘暴亡

在李弘眼中,這個世界是美好而光明的。
這兩個侍衛雖然本人官職不高,但是家世出身都還不錯(權毅的祖父是秦王府嫡系,封盧國公,父親也官至桂州都督;王勖的祖父官至監門將軍,封平舒公,父親是歙州司馬),論其門第,也還算配得上這兩位落難的公主。
就像多年以前,當武后凝視著襁褓中的安定公主,也曾有一個黑色的念頭驀然躍入她的腦海一樣。
李弘的奏疏一上,朝野頓時嘩然。
成書于中唐時期的《唐歷》也稱:「弘仁孝英果,深為上所鍾愛,自升為太子,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居有過之地。以請嫁二公主,失愛于天後,不以壽終。」所謂「不以壽終」,實際上就是死於非命。
從很小的時候起,他的眼中就容不下一絲黑暗與邪惡。少年時代,東宮的老師郭瑜教他讀《春秋》,當他讀到楚國王子弒君篡位的事情時,立刻把書蓋上,又驚又疑地說:「此事是身為臣子的人不忍卒讀的,經典既然是聖人垂訓後世之用,為何會記載這種事呢?」
那就是——讓他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也許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太子李弘的悲劇就已經註定了。
由於此前的那個准太子妃楊氏被賀蘭敏之辣手摧花,玷污了名節,所以婚事告吹。這一次,高宗和武后又替太子挑選了左衛將軍裴居道的女兒。據說這個女子溫柔嫻淑,「甚有婦禮」,而裴氏本身又是河東大姓,所以高宗對這樁婚事非常滿意,曾對侍臣說:「東宮內政,吾無憂矣!」(《舊唐書·孝敬皇帝傳》)其歡喜和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這個事件是由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引發的。
相對於多愁善感、體弱多病的故太子李弘而言,新太子李賢的出現頓時讓朝野上下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李賢和他那病懨懨的大哥截然不同,他身體強健、文武雙全,是一個標準的陽光男孩。
隨著李弘監國次數的增多和政治經驗的日益豐富,他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同時也不斷發出與他母親武后截然不同的聲音。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廢太子李忠被賜死於黔州,死後暴屍荒野,無人收葬。李弘得知后,深感哀憐,立刻上表請求高宗收葬這個異母兄長。此事令武后非常不快,儘管她表面上也不得不跟著高宗和其他人一起稱讚太子仁厚,可實際上從這個時候起,她對這個越來越有主見的兒子就開始生出不滿和警惕了。
不過此時的李賢並不知道,無論他過去的生命有多麼陽光,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很快就將被一團巨大的陰霾所籠罩。
至此,這令人尷尬的一幕總算是翻過去了。
那麼,李弘究竟是read.99csw.com怎麼死的?是像大多數史料記載和民間紛傳的那樣,被他的母親武后鴆殺,還是如這份官方聲明所言,是因罹患疾病而不治身亡?
就在太子大婚的兩年後,亦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高宗忽然對太子李弘表示,準備將皇位內禪於他。
高宗李治在無盡的哀傷中頒布了一道《皇太子謚孝敬皇帝制》,在制書中履行了對太子李弘的承諾,破例追贈他為孝敬皇帝:
太子之死讓高宗李治悲痛欲絕。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二月,太子李弘一度被耽誤的婚事終於要舉行了。
時至上元二年,婚後李弘的健康狀況也並未因新婚之喜而有所改善。就是在這個時候,高宗向李弘表示要禪位於他,「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就是說一旦太子身體有所恢復,就實行內禪;「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這句話意思同前面一樣,也是說等太子膚色稍微好看一點(指病情改善),就正式傳位給他。
高宗這句話,在一般人聽來,很可能只是對兒媳的嘉許和讚賞,沒什麼別的意思。可是在武后聽來,這句話卻充滿了讓她緊張的弦外之音。
因為高宗在位的三分之一時間都不在長安,而是在東都洛陽,所以在李弘短暫的一生中,就有多達七次的監國紀錄——分別是八歲、十一歲、十二歲、十六歲、二十歲、二十一歲和二十二歲。其中除了八歲那次因年紀太小、力不勝任而被高宗和武後接到東都之外,其餘六次顯然都是勝任愉快的。按《資治通鑒》記載,朝野上下對李弘監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太子弘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
他絕對沒有想到,自己剛剛宣布要禪位,年紀輕輕的太子就遽然離世了。
至少,他認為世界應該是美好而光明的。
天子無戲言。高宗的禪位之意既已出口,那就不可能收回成命。既然如此,那武后該怎麼辦?難道要眼睜睜看著這個一向忤逆她的兒子登上皇位,然後名正言順地拿走她奮鬥了大半生才獲得的這一切嗎?
看見太子的奏疏后,高宗當即應允,可武后卻勃然大怒。
你小子什麼意思,這不是故意讓老娘難堪嗎?
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無疑是世間至深至痛的悲劇之一。
李弘的仁孝顯然是得自高宗的遺傳。除了這一點外,他還從高宗和武后那裡繼承了異常早慧的文學才華。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年僅十歲的李弘就有了編纂書籍的想法。他召集了當時的東宮屬官許敬宗、上官儀、楊思儉等人,一起博採古今文集,摘錄其中的嘉言麗句,予以分門別類,最後由李弘本人綜覽審訂,編成了一部五百卷的read.99csw.com大型文集,起名為《瑤山玉彩》,獻給了高宗。看到太子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過人的才華和領導能力,高宗大感欣慰,馬上賜給太子綢緞三萬匹,以示讚賞和鼓勵。
不。武后絕不會就此承認失敗,更不可能敗給自己的親生兒子。
可李弘還是無法接受。他態度堅決地說:「我認為這種事情不僅不能說,而且連聽都不忍聽,還是換其他書來讀吧。」
然而,武后畢竟是一個城府極深的女人,不管她心裏如何翻江倒海,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面對太子的上疏,武后拿出了一副寬宏大度的姿態,當即把義陽、宣城二公主許配給了高宗的兩個近身侍衛:權毅和王勖。
可人們萬萬沒有料到,在時過境遷的多年之後,居然會有人站出來幫兩個落難公主求情。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個人居然是武后的親生兒子李弘。
作為以高宗名義發布的官方文件,這道制書承擔了兩個任務:第一,對太子進行追贈;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在第一時間對太子死因發表了官方聲明,宣稱李弘是因「沉瘵嬰身」「舊疾增甚」而自然死亡。
表面上什麼問題都沒有,可事實上,經過這個「請嫁二公主」事件之後,武后與李弘的母子關係已經瀕臨破裂的邊緣。史稱,太子李弘「由是失愛于天後」(《資治通鑒》卷二○二)。
按照上面那道制書的表述,高宗很可能是想通過這個「禪位」的好消息,讓太子的心情愉快一點、振作一點,藉由心境的改善促進病情的好轉。可高宗萬萬沒有料到,「天資仁厚、孝心純確」的李弘在聽到這個消息后,非但不感到快樂,反而「因茲感結,舊疾增甚」,也就是因不忍父皇為他遜位而產生極大的傷感,導致病情更加嚴重,以至「俄遷上賓之駕」,突然就去世了。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也就是李弘暴亡的兩個月後,有個人立刻補上了這個空缺。
此後的幾年間,太子李弘與武后的母子關係日漸緊張。到了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又一個敏感事件的發生,導致李弘與武后的矛盾衝突迅速趨於尖銳並且完全公開化了。
因為他坐上了大哥李弘曾經坐過的位子,所以他必然也要面對李弘曾經遭遇的命運。
除此以外,沒有別的選擇!
眾所周知,蕭淑妃是武后當年的死敵,她和王皇后的結局之悲慘,朝野上下的人們都有目共睹,並且記憶猶新。所以這麼多年來,儘管大家明知道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可始終沒有人敢替她們說話。
大多數的人認為是武后毒死了李弘。比如《資治通鑒》就稱:「太子薨于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後鴆之也https://read.99csw.com。」
此外,如《舊唐書》中李弘本傳以外的其他傳記以及《唐會要》《唐歷》《新唐書》中的相關記載,基本上也都持這種看法。
有鑑於二公主這麼多年來一直受到不人道的待遇,而且早已過了適婚年齡,所以李弘立刻上奏,請求高宗和武後為她們選擇夫婿,讓她們出嫁,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很可能也是在這個時候,一個可怕的念頭悄然躍入了武后的腦海。
由於李弘的仁孝和早慧,高宗一直對他鍾愛有加,並且寄予厚望,因而早在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就曾讓年僅八歲的李弘監國。從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患上風疾之後,高宗更是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迫切想把太子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於是便在後來的日子里頻頻命太子監國。
李弘根本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變成母親權力之路上的最大障礙。
此時此刻,李弘也不再是一個兒子,而是武后在這個世界上的頭號政敵!
李弘死後,大唐帝國的儲君位子並沒有虛懸太久。
往小了說,這隻不過是李弘在向兩個處境凄涼的異母姐姐伸出援手;可往大了說,李弘此舉不啻于在替武后的政敵蕭淑妃伸冤平反!
郭瑜回答:「孔子作《春秋》,義存褒貶,故善惡必書,如此方能懲惡揚善、教化世人。」
作為高宗的嫡長子,李弘不僅遺傳了李治仁厚的性格,而且遺傳了李治羸弱的體質。李弘從童年時代起就體弱多病,上面這道制書中所說的「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就是說他打小就重病纏身了。「琰圭」是一種上尖下方的玉器,通常在舉行某種大典時使用。李弘執圭的年齡難以具體確定,但是有兩種可能:一是在他四歲被冊立為太子的時候,二是八歲加元服並奉旨監國的時候。而無論哪一種,都足以說明李弘得病時的年齡還很小。而「沉瘵」的「瘵」(zhài)指的是肺結核。在古代,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基本上無法根治,只能依靠長期的藥物調理來控制病情。
她知道,要阻止李弘登基的辦法只有一個。
她一直以來最擔心的事情終於變成了現實!
在武后看來,太子這麼做,擺明了是在以他的慈悲仁義襯托她的冷酷無情,更擺明了是在挑戰她這個母親的權威!
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這一年,李賢二十二歲。
其中,《舊唐書·肅宗諸子列傳》《唐會要·追謚皇帝》這兩種史料,都記載了中唐名臣李泌與唐肅宗的一段談話,明確認為是武后鴆殺了李弘:「孝敬皇帝,為太子監國,而仁明孝悌。天後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
這一年五月,高宗又下詔,命時年十八歲的沛王李賢幫九_九_藏_書助太子處理朝政——「尚書省與奪事,及須商量拜奏事等文案,並取沛王賢通判。」(《唐會要·儲君》)此舉的主要目的固然是為了給李賢提供政治上歷練的機會,但同時也從側面表明,李弘的身體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以至高宗不得不讓李賢替太子分勞。
他就是高宗和武后的次子——雍王李賢。
他更沒有想到——給予她生命的母親最後竟然會親手將他的生命終結!
然而,幾乎就在朝廷發表官方聲明的同時,民間關於李弘之死的另一個版本卻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輿論的矛頭一致指向李弘的親生母親——武后。
到李弘長大成人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有日漸加重的傾向。咸亨元年,也就是李弘十九歲時,負責太子膳食的典膳丞邢文偉,就曾因為太子長久居於內殿、很少接見東宮臣僚而上書批評,並依照禮制減免了對他的膳食供應。李弘連忙回信解釋,說:「比日以來,風虛更積,中奉恩旨,不許重勞」(《舊唐書·邢文偉傳》),也就是說他近來病情加重,所以皇上特意命他多休息,不許過度勞累。
皇太子弘,生知誕質,惟幾毓性。直城趨駕,肅敬著於三朝;中寢問安,仁孝聞於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顧惟耀掌之珍,特切鍾心之念,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弘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億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無徵,俄遷上賓之駕……天性之重,追懷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慈惠愛親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謚為孝敬皇帝。(《舊唐書·孝敬皇帝傳》)
武后感到了無比憤怒和傷心……
因為太子妃就是未來的皇后,「東宮內政」就是未來的「宮廷內政」,天子在公開場合如此強調,究竟意味著什麼?是不是可以認為,高宗已經有了傳位於太子之意,才會如此在乎裴氏有沒有母儀天下的婦德?
一場新的噩夢開始了。
後來的事實很快就證明——武后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
到了咸亨二年正月,高宗和武后至東都就食,留李弘于京師監國。當時的宰相戴至德、張文瓘都兼任東宮的左庶子,於是受命輔佐太子。可李弘還是由於「多疾病」、精力不濟而無法打理政務,所以在監國期間,實際上「庶政皆決于至德等」(《舊唐書·孝敬皇帝傳》)。
要弄清李弘之死的真相,首先有必要回顧一下李弘的病史。
此時此刻,武后已經不再是一個母親,而是一個決意要問鼎天下的女人。
老師郭瑜被太子的仁孝深深感動,於是就把教材換成了專門講解正面道德規範的《禮記》。
九-九-藏-書那一年,由於關中飢荒,高宗和武后率文武百官前往東都就食,讓李弘留在京師監國。一個偶然的機會,李弘忽然發現義陽、宣城二公主自從她們母親死後一直被幽禁在掖庭冷宮。這個意外發現讓李弘大為驚訝,同時也產生了強烈的惻隱之情。當時,義陽公主二十七八歲,宣城公主也已二十四歲,由於唐朝女子出嫁的高峰年齡段都在十五歲左右,所以二公主顯然已屬大齡女了。(關於二公主的年齡,《資治通鑒》稱「年逾三十不嫁」,《新唐書》更誇張,說是「四十不嫁」。其實兩書的記載均與事實不符。因為此時高宗本人的年齡也不過四十四歲,怎麼可能有兩個三十多甚至四十歲的女兒呢?事實上,高宗十六歲當上太子不久便娶了蕭淑妃,就算當年生子,長女義陽公主的年齡也絕對不會超過二十八歲;而次女宣城公主卒于唐玄宗開元二年,享年六十六歲,所以倒推回來,咸亨二年應該是二十四歲。)
後來發生的事情眾所周知——大唐帝國的皇太子李弘,于上元二年四月隨高宗和武后從幸東都,忽然暴亡于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四歲。
因為李弘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王子,而是堂堂的帝國儲君,所以,他的一舉一動絕不僅僅代表他個人的情感和好惡,還必然會帶上濃厚的政治色彩。也就是說,李弘的特殊身份決定了,不管他的個人動機是否與政治有關,朝野上下的人們都會對他的行為作出各種富有政治意涵的解讀。職是之故,太子此舉就必然會深深刺痛他的母親武后,也無異於狠狠扇了武后一記響亮的耳光。
作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她們這輩子也只能這樣了。除了在寂寞深宮中自生自滅之外,她們還能怎麼辦?要想讓誰來幫助她們脫離苦海,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新唐書》的記載更是毫不含糊。該書的《則天武皇後傳》直截了當地說:「后(武后)怒,鴆殺弘。」《高宗本紀》也說:「己亥,天後殺皇太子。」《孝敬皇帝傳》稱:「后(武后)將騁志,弘奏請數拂旨。上元二年,從幸合璧宮,遇鴆,薨。」
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對武后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靂。
整個事件以武后再一次妥協退讓、李弘又一次如願以償而告終。
鑒於李弘從小到大一直都是這種病懨懨的狀況,加之李唐朝廷又以高宗名義發表了官方聲明,宣稱李弘是因病而亡,所以《唐實錄》就對此做了模糊處理,只用了「暴卒」這種耐人尋味的字眼,沒有明說李弘是怎麼死的;而《舊唐書》中的李弘本傳,除了把高宗的這道制書客觀地記錄下來之外,就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事實上也並未說明李弘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