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隋朝其實這麼牛

第一章 隋朝其實這麼牛

在推行經濟政策的同時,楊堅還進行了政體改革,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和「取士」,廢除了北周時期的「六官」,尚書、門下、內史三省成為真正的中樞權力機構。內史省有決策權,掌握詔書起草,門下省有審議權,尚書省掌握軍政大事。尚書省之下設立禮、吏、兵、度支、刑、工六部,如此種種,皆奠定了後世封建王朝的政體雛形。與此同時,隋朝廢除了自三國以來開始實行的「九品中正制」,規定全國每州每年要舉薦貢士3人,從公元598年開始,隋朝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兩科招賢考試,從此之後,這樣的考試方式一直延續,到隋煬帝時正式確立為「進士科」,以「試策取人」。這種顛覆中國門閥社會觀念的新考試方法,就是後人所熟知的科舉。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富庶的時代,卻在楊堅身後,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走向了暴亂和毀滅,這又是為什麼呢?
隋朝建立后,楊堅用霹靂手段,迅速平定了北周王室的反叛勢力,連「禪位」給他的北周靜帝宇文闡,最終也被他殺死。內患漸熄后,外圍卻強敵環伺,北方的突厥王朝虎視眈眈,南方陳朝未平,西北吐谷渾不斷騷擾,絲綢之路遭到阻隔,種種問題,都擺在了這位新君面前。
楊堅是幸運的,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在北伐突厥的路上溘然長逝,年僅36歲。其子宇文贇即位,史稱北周宣帝。楊堅的女兒楊麗華被立為皇后,楊堅作為國丈,被立為大司馬,成為手握北周兵權的重臣。比起勵精圖治的宇文邕,這位宇文贇可謂「子不類父」。每日沉迷於享樂遊玩,國家大事幾乎荒廢,對楊堅、宇文贇起先信任有加。他每次出外巡遊時,都命楊堅在朝中留守,酌情處理國家大事。彼時楊堅,也就成了位高權重的駐國大臣。宣帝宇文贇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怒無常,更兼後來楊堅女兒失寵,且有傳言說楊堅有「不臣之心」,一次宇文贇宣召楊堅,在宮中埋下刀斧手,下令楊堅如果神色大變就下手殺之。
打仗需要錢,不管是統一戰爭,還是對突厥、吐谷渾的反侵略戰爭,皆是耗資巨大。在隋文帝之前,北周時代的24年,中國北方几乎年年打仗,內部有跟北齊打,跟南朝打,外部有跟突厥打,跟吐谷渾打,不打的話就要拉攏,和親、賞賜,樣樣皆是花錢如流水。
面對強敵,楊堅毫無懼色,他的政策是「先北后南」,對南方苟延殘喘的陳朝政權,楊堅採取了通好政策,集中全力對付雄心勃勃的突厥帝國。北周末期雖然皇帝荒淫,但府兵制全面推行,軍力正是強大時。隋軍經過雞頭山和河北兩次會戰,將突厥主力打得丟盔棄甲,尤其是雞頭山會戰,突厥可汗僅帶5騎倉皇逃竄。楊堅沒有乘勝追擊,反而「打個巴掌揉三揉」,在得勝後主動遣使招撫沙伯略。兵威之下,沙伯略上表稱楊堅為「丈人」,死心塌地地投誠了。與此同時,楊堅又派人分化突厥,用重金賄賂西突厥,讓雙方互相殘殺,所謂「夷狄相攻,或為中國之利」,這套分化瓦解的read.99csw•com戰術,就是楊堅親口所說的至理名言。
當然,還有一個不服的——南陳。
翻翻真實的歷史資料,雖然經過唐朝人無數次的修飾加工,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隋王朝,是一個與唐王朝同樣偉大的王朝,它的經濟建設成就和政治功勛,不但一度締造了一個輝煌的國家,更為代隋而起的唐王朝奠定了基業。隋朝,其實是一塊沉默的基石,基石之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時代。貞觀開元,顯赫盛世,有相當多是拜隋王朝所賜,無論是結束了南北分裂的隋文帝,還是之後留下「暴虐之君」惡名的隋煬帝,他們的赫赫功業,不但造福于當時,更深切地影響了後人,他們的成就,不應因成王敗寇的法則而被埋沒。隋朝,不是留給盛唐開基的一個爛攤子,相反,對於締造貞觀盛世的李世民來說,隋朝,是一筆極其豐厚的遺產。
而第二個遭楊堅打擊的勢力,就是盤踞在中國西北的吐谷渾。和突厥比起來,吐谷渾勢力並不強大,但它地處河西走廊的要衝,阻斷絲綢之路,對於隋朝勢力的西擴以及絲綢之路的發展,都是一個巨大的障礙。隋朝初年,趁隋王朝與突厥相互攻殺之時,吐谷渾趁機擴張勢力,據有甘肅、青海、四川等地的龐大地盤,儼然西北一強大勢力,同時吐谷渾劫掠絲綢之路,阻殺隋朝使節,甚至屢屢東侵,對於國都建在關中平原的隋王朝來說,吐谷渾是一個必須剪除的現實威脅。
無論隋朝最後的結局怎樣,相信隋文帝楊堅在世的時候,一定堅信自己已然開創盛世:隋朝初建時,全國有戶410萬,到隋煬帝在位時,已激增到890萬,全國耕地數目在北魏末期是1900萬頃,到隋煬帝登基時,更暴漲到5500萬頃,這兩項成就,不但遠超了之前史家津津樂道的「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即使是後來李世民的「貞觀盛世」也難相比,號稱「盛唐」的大唐時代,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開元盛世」時,才達到了隋王朝的這一經濟盛況。與之相對應的,是隋王朝倉儲的豐厚,隋朝的「官倉」儲備連年劇增,到了楊堅在位的末期,竟然「府藏皆滿,無所容」。在隋煬帝登基初期,全國的官倉儲備,足夠國家50年支用。甚至到了唐朝開國時,隋朝設立在關隴、洛陽、并州一帶的官倉,其儲備物資竟然還沒有支用完。這段繁榮的時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開皇之治」,這是一個威服四夷、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時代。
幸運的是,楊堅從國丈到皇帝,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牢牢把持住了軍隊。從他做大司馬開始,軍隊的控制權就被他牢牢抓在手裡,因此楊堅登基后,雖有北周王室叛亂,但軍隊卻忠於楊堅,使戰亂得以很快平息。但隨著楊堅的稱帝,突厥問題卻首先尖銳化了。
說隋朝,不能不先說隋王朝的開國者——隋文帝楊堅。
楊堅的苦心很快收到了回報,在隋朝與突厥戰爭結束后不久,突厥帝國就陷入了自相殘殺的戰亂之中,楊堅則漁翁得利。在沙伯略可汗死後,其兩子都藍可汗和突利可汗互相殘殺,楊堅扶植實力比較弱的突利可汗,冊封他為「啟民可汗」,利用啟民可汗來防備https://read.99csw.com突厥。一度威脅中原王朝的突厥帝國,在隋王朝的分化瓦解和持續打擊下,在此時終於分崩離析。中國北方邊境,終於暫時避免了胡虜侵擾之苦。
如何實現這個奇迹?這才是隋文帝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比他統一北方,威服四夷更重要,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大事:隋朝時代的政治經濟改革。
在整頓完內部,打服了北方以後,隋文帝終下決心,發動這場一統天下的最後一戰。公元587年,楊堅首先滅掉了盤踞在荊州一帶的後梁政權,打掉了南進的障礙。此時南陳正是荒唐皇帝陳後主在位時期,他沉迷詩詞創作,常聚一群文士作樂,國家朝政大多荒廢。
今天歷史書上所說頗多的,就是楊堅在事宇文邕時險些被殺的掌故,通常的說法是:宇文邕忌憚楊堅的才能,更兼他相貌奇偉,深恐將來難治,故屢生殺心。但宇文邕寵信的星相家趙昭為楊堅看相,斷定楊堅無富貴命,才讓宇文邕安心。後來內史王軌又勸宇文邕下決心,說楊堅「恐有反相」,宇文邕反回答說:「若如此,實天命也。」屢遭猜忌的楊堅終於化險為夷。而實際的情況是,彼時志在一統天下的北周,其實內外矛盾不斷,北方有突厥犯邊,南方南陳王朝未平,何況彼時宇文邕為整頓內部,正大行「滅佛令」,已激得反對聲四起。在這種局面下,輕戮重臣勢必會引起國事動蕩,任何有頭腦的政治家都不會貿然動手。當然,如果歷史的結果是由北周一統天下,位高權重的楊堅是否會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就很難說了。
突厥自南北朝末年崛起於漠北后,和中原的「北周」「北齊」兩個王朝一直時戰時和,平滅北齊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正是駕崩于北伐突厥的路上。在宇文邕去世后,北周王朝對突厥一直採取和親政策,雙方雖然小有衝突,但並未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但楊堅稱帝后,局勢卻陡然變化,突厥可汗此時的王后,正是北周宗室之女,如此「亡國之恨」,王后當然頻吹「枕邊風」。就在楊堅稱帝的同年,突厥沙伯略可汗就三次興兵南下,大掠隋朝周邊州縣,還打出了「為北周王室復讎」的口號。

而此時的楊堅,在「鎮定自若」數十年後,終於開始了奪權行動。就在北周宣帝過世前後的5天里,他先是設計命鎮守在外的北周皇帝五宗王入京,將5人軟禁,踢掉了掌權的絆腳石,繼而平定青州、勛州、益州三地叛亂。到公元581年春,楊堅先以北周靜帝名義加封自己為隋王,幾天後,就以「禪讓」把戲,成功地代周而起,建立了最終一統四海的大隋王朝。
在楊堅建立隋朝之前,北方從北魏時代開始就實行了均田制,即按照人丁來分配土地和繳納賦稅,但發展到隋朝時,均田制的政策卻還處於「粗線條」階段,楊堅所做的,是將北魏時代開始實行的均田制更加細化,一方面在人丁管理上,設立了嚴格的戶口管理制度,即保閭制度,規定縣以下5家為保,5保為閭,4閭為族,分設保長、閭正、族正。從公元585年開始,楊堅又大規模地在全國整理戶籍制度,要求各州縣按照戶籍九九藏書註明的年齡大小,對天下百姓逐家進行核對。如此一來,就使賦稅的徵收更加透明細化,擴大了國家財政的稅源,改變了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可以隨意隱瞞戶口的現象,偷稅漏稅的情況很難再發生了。隋文帝能夠在強敵環伺的局面下誅滅群雄,統一四海,穩定的稅收和豐厚的儲備是他成功的基礎。
如果就此說楊堅是靠謀朝篡位得國,以下犯上竊取高位的,卻也有些「冤」。在這場最高權力的「和平交接」之前,40歲的楊堅已經幾經沉浮,立功無數,多少次九死一生。最後的結果,只能說是水到渠成。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有的江山是打下來的,也有的江山是奪下來的,說到楊堅的稱帝,隋朝的開國,世人卻多有微詞:他的江山是篡來的。
說隋文帝的政策,首當其衝的就是經濟改革。
楊堅這個皇帝當得怎麼樣?
且讓我們去看一看,這個貶多於褒的隋朝,究竟是一副怎樣的真實模樣。
楊堅,陝西弘農華陰人,其家族身世顯赫,是當年西魏宇文氏打天下時期的「八柱國」之一。其父楊忠當年跟隨北周太祖起兵關中,為北周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事後因功封為「隋國公」,更被北周王朝賜鮮卑姓「普六茹」。到楊堅承襲爵位后,其長女楊麗華又被立為太子妃,和北周皇室成了親家,可謂位高權重。而楊堅本人也不簡單,史載他「深沉嚴重」,屬於性格冷靜不怒自威的類型。有許多史書說他相貌奇特,比如他幼年的時候,宇文泰就曾贊他說「此兒風骨,不似當代人」。相貌奇偉外加處事冷靜,又帶有皇室親上加親的血統,這樣的楊堅,想不飛黃騰達都難。楊堅早年,歷經了北周王朝的24年,先是北周王朝權臣宇文護當道,幾個小皇帝輪流坐莊,終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時,對內剪除權臣,勵精圖治,對外征伐四夷,平滅了雄踞東方的北齊王朝,終於一統北方。楊堅在此期間鞍前馬後,出力頗多。特別是征伐北齊時,楊堅統籌謀划,奇招迭出,助宇文邕一舉統一北方。不過,楊堅也因此頗遭忌憚。
危急時刻,楊堅的冷靜再次救了他,他「行禮趨拜,一如往日」,終消解了宇文贇的殺心。兩年後,這位喜怒無常的荒唐皇帝病逝,他年僅8歲的幼子宇文闡即位,史稱「北周靜帝」。帝國的權力剎那間出現了真空,楊堅的女兒成了太后,作為皇帝外公的楊堅自然地位攀升,成為執掌朝政的輔政大臣。
此時建康城中尚有兵馬十多萬,完全可以背城一戰,甚至可以做到突圍而出,但先前自信有王氣的陳後主卻嚇破了膽,整日只知道躲在深宮裡以淚洗面,他本就愛好詩詞創作,一生里寫的最經典的幾首悲情詩,大多出自此時。但寫詩救不了他,隋軍隨後發起強攻,輕易攻破了建康城,陳後主和后妃躲在枯井裡,最後被隋軍士兵給搜了出來,活活的做了俘虜。公元589年四月,陳後主連同被俘官員200多人被押至北方,至此,自西晉末年開始分裂數百年的中國,終於重歸一統。這是隋文帝的不世功勛。
世人皆把隋朝的滅亡,歸罪於其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的「暴政」,然而觀楊堅在位,禍根其實早就種下。
縱觀隋文帝登基后的各類戰爭,可read.99csw.com謂是「大有為」之君,但另一個事實更值得重視:他哪來的這麼多錢?
與此同時,楊堅還大行「機構改革」,從中央到地方簡化機構,以「並小為大」為原則,廢止了自漢朝開始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州設刺史,縣設縣令,改變了自北魏開始的機構冗雜、人浮於事的局面,並廢除了漢朝以來地方長官由本地士人擔任的舊例,將地方官員的任命權收歸中央。公元583年,楊堅修訂刑法,頒布《開皇律》,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法典中的集大成者,該法條目清簡,廢除了如宮刑、車裂等前朝酷刑,減死罪81條,流放罪154條,堪稱「以仁德治國」。諸上成就,不因隋朝短命而被廢止,相反卻被後世王朝繼續傳承。
無論是對突厥還是對吐谷渾,楊堅都採取了一種極其聰明的辦法——軍事打擊,但把打擊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對各周邊部族,皆是「打個巴掌給塊糖吃」,聽話的就給援助,給冊封,給榮耀,不聽話的就打,打到你聽話為止。同時更「以夷制夷」,對突厥分化瓦解,保證各種力量相互牽制,對吐谷渾則在得勝后收手,保證吐谷渾牽制西突厥,在冊封啟民可汗的同時,又拉攏突厥周邊的契丹,牽制強大的突厥人,苦心之下,戰亂持續的中國北方,終於被楊堅打出了一個「戰略平衡」,契丹、吐谷渾、突厥皆遣使歸順,隋王朝更在西域設立兵站,重新進入西域地區,「威服四夷」的局面,至此開始初現。
公元588年,楊堅以晉王楊廣為大元帥,著韓擒虎和賀若弼兵分兩路大舉南征。這次南征,楊堅很重視「宣傳工作」,在詔書里曆數了陳後主13條大罪,在江南地區廣為散發。此時荊州地區也被隋朝佔有,南方政權原本可以倚仗的長江天險已經不復存在。陳後主偏偏自己作死,隋朝大兵壓境他竟然毫不慌張,說金陵有「王氣」,隋朝根本過不了長江。結果短短几天,南方各州縣望風披靡,隋朝兩路大軍勢如破竹,很快就包圍了南陳國都建康。
楊堅此人,雖因「篡逆」而遭詬病,但後世史家津津樂道的,還有其為帝之後的善名,比如他躬行節儉,與民休息,比如他修訂《開皇律》,減輕刑罰,減免賦稅輕徭薄賦。觀他一生的履歷,卻或許可用一個「忍」字。在北周做國公、國舅的時候,就善於夾著尾巴做人,隱忍數年後一朝翻身,登基為帝后,一面大肆誅除北周王室,一面打擊周邊游牧民族,而他發動的每一場戰爭,都重在「見好就收」。無論是對大舉入犯的突厥,還是對阻塞絲綢之路的吐谷渾,都是在初戰告捷后即行拉攏,平衡各派勢力,保持周邊部族的「戰略平衡」;對內也是如此,一面精簡機構,建立中央集權,一面與民休息,減輕賦稅,極力恢複發展經濟。但他在位時期,邊境邊患並未徹底消除,只是暫時的平靜,他對均田制的內容進行小修小補,但經濟的快速恢復,也帶來了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他在世時,可以全力維持這個國家政權的內外平衡,但在他身後,如果即位之君是個守成之君,這個過程會繼續下去,但如果即位之君好大喜功,盲目上馬「大功業」,那打破平衡的後果,就是國家的動亂。很不幸,他苦心九九藏書選出的接班人楊廣,卻正是這樣一個人。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和農業政策調整同時進行的,是河道的疏通。世人皆對隋朝大運河頗多詬病,而事實上,大規模地整修河道,從隋文帝楊堅時代就開始了。早在公元584年,隋王朝就引渭水入潼關,長達300餘里,命名為廣通渠。公元587年,又沿著春秋時期夫差開鑿的運河故道,打通了南起江都,北至江蘇淮安的河道,命名為山陽瀆。這兩項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在當時灌溉良田萬畝,因旱災而鬧荒數年的關中平原成為肥沃樂土,江南至北方的運河航線也因此疏通。同時,隋王朝在山西蒲州和安徽壽州也修建了大規模水利工程,並整治鹽鹼荒田,這些北周和南陳時期的飢荒「重災區」,皆因此變成土地肥沃的樂土。隋朝農業之發達,正建基於此。
歷朝歷代,但凡是開疆拓土,統一天下這種事,多半都是要打仗的,要打仗就必須花錢,打成經濟崩潰的也不在少數。而隋文帝創造的奇迹是,他登基時,接下的是北周的國土,剛剛統一北方,國民經濟尚在恢復之中。之後又宗室叛亂,突厥犯邊,一邊打仗一邊恢復經濟,卻平穩過渡,一統四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北周王朝的末代皇帝北周靜帝下詔,將皇位「禪讓」給丞相,他的外祖父楊堅,雄踞中國北方24年的北周王朝就此滅亡。中國北方在經過了幾個世紀各少數民族政權輪流坐莊后,一個叫楊堅的漢人成為了中國北方的最高統治者。他改國號為「隋」,改年號為「開皇」,史載這一天長安城上空有祥雲升起,預示著一個強大的王朝將從此誕生、壯大,開創空前的盛世——隋朝。
楊堅的奪權,看似運氣頗好,而其伏筆,早在宇文贇任命他為大司馬時就已埋下。北周實行府兵制,剝奪宗室兵權,目的為強幹弱枝,防範宗室叛亂,保證軍權集於皇帝之手,但人算不如天算,北周宣帝荒淫,北周靜帝更是不懂事的小孩子,權力真空下,宗室諸王無兵權,最終只能束手待斃。楊堅代隋,可以說是步步為營,最終水到渠成。
對吐谷渾,楊堅起先的策略就一個——打,在公元582年擊退突厥後,就派大將梁元山西征,在爾汗山大敗吐谷渾,斬其名王。吐谷渾勢力大挫,就在隋軍欲乘勝追擊時,楊堅卻下了班師令,同時派使者招撫吐谷渾。經此一敗,吐谷渾見識到了隋朝的軍力,因此死心塌地地歸順了隋朝。這以後,隋朝使團西出玉門關,進入西域地帶,並修築了伊吾城。自東漢末年以來,中原王朝的勢力再次進入西域。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今人第一反應多是盛唐,而對於盛唐之前的隋王朝,後人的評價也大多貶多於褒。在許多人眼裡,隋朝,只是一個兩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在其曇花一現的行程里,充滿了詭異莫測的宮廷醜聞,濫用民力的斑斑劣跡,對外戰爭的連戰連敗,天下大亂的糟糕局面。拜《隋唐演義》等民間文學所賜,隋朝,早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垃圾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是一個是非不分的糊塗蛋,亡國之君隋煬帝更與商紂王等暴君並列,成為葬送天下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