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玄武門之變的「罪臣」們

第六章 玄武門之變的「罪臣」們

在唐朝史官編寫的《忠義錄》里,謝叔方與馮立並列首位。但相比之下,另一位在玄武門之變中成為「罪臣」的薛萬徹,雖之後建功頗多,但身後之名,卻與這兩人相去萬里。
封建時代的官場政治,比較講究「站隊」,尤其在皇子爭儲這類大事上,官員的立場,會對其今後的命運產生決定性影響,跟對一個成功的主人,自然日後飛黃騰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如果跟錯了主人,後果也許會很嚴重,身敗名裂乃至家破人亡,這樣的例子,千年歷史之中,可謂不勝枚舉。
拜各類演義小說所賜,今人皆知玄武門之變前的李世民,其秦王府麾下早就猛將如雲,如程知節、尉遲恭等人物早就大名鼎鼎。而在當時,玄武門之變時這3位對李建成忠心耿耿的將軍,同樣是猛將。比如在聞知李建成身死後,慨然率軍殺向秦王府復讎的馮立,在之前的統一戰爭里,就是李建成的親信猛將。特別是在平定劉黑闥叛亂的戰役中,他曾擔任先鋒將軍,多次衝鋒在前,一次他在戰鬥中負傷,李建成竟親自為他包紮傷口,喂水換藥,如此恩寵,自然士為知己者死。而與馮立合兵的謝叔方也不簡單,他是齊王李元吉的親信,多年來隨李元吉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在大唐統一戰爭中,他做得最多的是穩定後方,李元吉每攻佔一處要地,就命他留兵駐守,安撫地方,他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務,保證所過之處民心大定,是個有勇有謀的將才。3人中名聲最大的,當屬薛萬徹。他本不是李建成太子府的部屬,他是甘肅敦煌人,隋朝大將軍薛世雄之子,早先一直在幽州軍閥羅藝麾下效命,唐朝建國后,先命他駐軍幽州,鎮守唐王朝的東北大門。李淵在位時,突厥屢次犯邊,唐朝邊防部隊敗績連連,唯獨薛萬徹連奏凱歌,他統帥的燕趙精騎,是彼時唐軍中僅有的可以和突厥騎兵抗衡的力量。李淵時期,曾命李建成挂帥反擊突厥,薛萬徹正是在李建成麾下效力,並幾次率軍突襲,擊敗突厥前鋒。戰後薛萬徹因功調入京城,擔任皇宮守備,但一直對李建成忠心耿耿。玄武門之變發生后,薛萬徹率領官兵出擊,與馮立等人一併攻打秦王府。事敗后,這3個人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逃遁避禍。按照一般邏輯,與李世民為敵了10多年,想不被清算都難。
在這3位將軍里,如果要論最善戰的,當屬薛萬徹,對這位猛將,李世民也真心招撫。玄武門之變后,謝叔方和馮立都於第二天主動自首(家人都被扣押了),薛萬徹卻更有遠見,事發當天逃跑的時候,竟然帶上了全家人,舉家隱藏於終南山中。李世民曾多次派人宣召,還命地方官嚴加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把薛萬徹找到,卻始終是泥牛入海無音信。最後李世民索性昭告天下,赦免薛萬徹的罪名,薛萬徹這才出山覲見李世民。對這位猛將,李世民果然信守諾言既往不咎,任命他為大同將軍。幾年之後,大唐開始了反擊突厥的戰爭,薛萬徹被編入李世績的北路軍,他親率麾下鐵騎長途大迂迴,一舉端掉了突厥設在呼和浩特的老巢,截斷了頡利可汗的北逃之路,戰後薛萬徹統帥的2000鐵騎,歸來不足千人,其本人身受18處創傷,唐太宗聞訊后大讚「真勇將也」。其後在唐王朝的歷次戰爭里,薛萬徹和他的部將都是唐軍的急先鋒,唐朝平滅薛延陀汗國的戰役,又是薛萬徹長途奔襲發動襲擊,一舉打掉薛延陀汗國的後勤基地,保證唐軍一戰定西北。後來的高昌戰役,也是他急行軍一夜,長途奔襲千里,在黎明時分出現在高昌國守軍眼皮底下,其強悍的戰鬥力,連在此戰中觀望的西突厥也大為驚異,乖乖投降了唐王朝。這位勇敢的名將,最擅長的就是衝鋒在前,多次演出長途奔襲大迂迴滅敵的好戲。唐太宗曾將他與李https://read•99csw.com道宗、李世績兩位名將並稱,可謂是李靖、侯君集之後,貞觀盛世的3大名將之一。
而事實上,和李世民一樣,李建成也是一個極會籠絡人心的人,史載他「性仁厚,卑身下士,得士庶之心」,他的身邊也同樣聚攏了一批能人幹才和李世民互較長短。即使是玄武門事變發生的當天,在李世民發動襲擊后,忠於李建成的兵將們也同樣發動了一次瘋狂的反衝鋒,並險些攻克親王府。如果李世民在事變發生初期,沒能射殺李建成,那麼整個政變衝突的勝者,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關於魏徵的政績,今人說得比較多的,是他善於直言納諫的典故。其實作為直臣,魏徵的生前身後,也大有敢於直言的名臣,魏徵之所以出名,一是因為他「管得寬」,大到國家的大政方針,小到皇帝的私生活,沒有他不與李世民唱反調的。尤其是在私生活上,李世民要納妃子,魏徵要進言,李世民想打獵,魏徵要進言,李世民想養鳥,魏徵要進言,里裡外外,沒有他管不到的。李世民有幾次被魏徵氣得暴跳如雷,甚至有次在後宮裡恨恨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其實這件事情的導火索,倒不是什麼國家大事,而是李世民看上了一家鄭姓官僚的女兒,準備將這個姑娘納為妃子,魏徵得知這姑娘之前已經許配人家,因此極力上書阻止,即使是「苦主」鄭官僚本人矢口否認女兒曾定親之事,魏徵依然不依不饒極力勸阻。敢阻撓皇帝「娶小老婆」,自然氣得李世民火冒三丈,在長孫皇后的勸說下,李世民才消了氣。但是觀貞觀一朝,魏徵有歷史記錄的數次進諫,固然有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之類的國家大事,但是一半以上,都是這類皇帝私生活的「小事」,在整個貞觀朝,他並不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實施者,而更多的是一個監督者。很多時候,他是作為一種「榜樣」存在的。
可李世民偏偏不清算。
河北叛亂讓李建成看到了魏徵的能量,凱旋迴師后不久,魏徵就被任命為東宮洗馬,成為李建成身邊的重要謀士。這時候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的奪位之爭越演越烈,魏徵則鞍前馬後,為李建成屢獻計策,他最重要的主張就是「先發制人」,即在李世民羽翼未豐時搶先解決李世民。但李建成瞻前顧後,數次不納魏徵的建議。突厥犯邊時,也是魏徵建議,藉機將李世民的親信部將調離他左右,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如上種種,皆給李世民造成了大麻煩。對魏徵,李建成最初「甚優禮之」,但魏徵的毛病是什麼都管,大事小情,凡是看不順眼的,就會忍不住說兩句,日久天長,李建成也就「漸冷之」。因此,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魏徵是一個屢次給李世民製造麻煩的人。
相比于裴寂,許多人卻是幸運的,他們曾經為李建成出生入死,與李世民針鋒相對,然而在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並未因為當年的仇怨而大搞清算,相反既往不咎,推心置腹,他們也因此在貞觀年間這個盛世上,成就了屬於自己的功業。

在今天的歷史書里,魏徵是千古名臣,鐵骨錚錚的真漢子。但是在唐朝初年,尤其是玄武門之變之前,魏徵在世人的眼裡,更多的是一個小人,因為,他已經「站錯隊」好多次了。
就在李世民登基不到一個月,突厥頡利可汗就發動大兵,長驅直入至長安附近,眼看新生的唐王朝危在旦夕。危急時刻,馮立主動請命,要求出擊突厥,大臣封德彝擔心馮立會趁機與突厥聯合,火線投敵。李世民卻不以為然道:「吾信之,其必忠之。」事實果不出李世民所料,馮立只帶數百精騎,在咸陽與突厥遭遇,大破突厥2000先鋒,斬首500多人。九-九-藏-書這個小小的勝仗在當時卻有別樣的意義,也正是憑此小勝,李世民僅率6騎出渭水,挾勝利之威怒斥頡利可汗,迫使突厥全線撤退。唐王朝也得以躲過一場滅頂之災。頡利可汗事後得知,在咸陽擊破突厥的乃是馮立時,曾大驚說:「此太子舊人,卻怎為其(李世民)所用!」馮立此後曾在幽州、雲州等地鎮守,為唐王朝捍衛國門,鞠躬盡瘁。後來的唐書中,身事二主的他,更被列為《忠義傳》之首。
在李建成敗亡后,魏徵也遭到清算。李世民當權初期,魏徵曾一度下獄,而魏徵本人也不服軟,在李世民親自審訊時,毫無懼色,大嚷「惜太子不用吾謀,否則豈有今日之禍」。李世民一開始也沒有世人想象的「胸襟寬廣」,在敗亡后的幾個月里,魏徵一直被關在監牢中,只是此時李建成的舊部在河北造反,為了安撫人心暫未處置。真正讓李世民改變主意的,是李世民的近臣房玄齡的進諫,房玄齡對李世民說「豈不聞齊桓管仲之事」,將魏徵比作當年輔助齊桓公開創霸業的管仲。因此,在李建成死後3個月,魏徵得到了任命,先任命為尚書左丞,后又任命為尚書官。然後,就有了終貞觀一朝,魏徵屢次直言進諫,李世民善納忠言,君臣魚水情深,共同開創貞觀盛世的佳話。
這些曾經為李建成效力的「罪臣」們,有幾個人,曾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當天,險些要了李世民全家的命。
這場奪儲之爭,其實早在唐朝建國初期就已開始。今天的歷史書上,對於事件雙方的評判各不相同,李世民基本被塑造成「忍辱負重」「宅心仁厚」的形象,無論是唐朝人編的史書,還是各類民間的演義,無不說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合謀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忍無可忍下憤然一擊,最後「正義戰勝了邪惡」,偉大的李世民戰勝了卑鄙的李建成、李元吉,再打醒糊塗的老爸李淵,最終成功登基。
對這樣的榜樣,李世民自然極力厚待,不管魏徵管的事情有多過分,話說得多難聽,總是極力忍耐。魏徵的官升得也快,到了唐太宗晚年,已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但他的主要任務,始終是糾察施政得失,監督各部門工作,並非實際的實施者。李世民晚年的時候,對魏徵的話,也有些聽不進去了。比如公元638年,見李世民已經日益怠政,沉于享樂,魏徵上了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李世民在登基初期到如今的10個變化,勸解李世民要勤政愛民,李世民還是一如既往地表揚了魏徵的直言進諫,但不久之後,就發動了征討薛延陀汗國的戰爭,接著大行封賞,又在長安郊外舉行大規模遊獵,顯然沒把魏徵的話往心裏去。4年之後,魏徵病逝於家,在他去世前3個月,李世民曾到魏徵家中探望,眼見魏徵家境貧寒,便命人給魏徵修繕房屋,魏徵去世后,李世民當場痛哭,痛陳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可謂恩寵至深。魏徵一生上奏條陳200有餘,大多都是直言帝王過失,勸導帝王行為的,在封建社會的臣子中,做到這樣確實難得。

「二進宮」初期,親手導演了虎牢關大捷的李世民,並不待見魏徵。魏徵作為俘虜回到長安后,僅被授了一個閑職文官。他再次嶄露頭角,是虎牢關之戰後的第二年,竇建德的余部劉黑闥再次起兵造反,割據河北自立,唐王朝火速調動大軍鎮壓,親手消滅了竇建德的秦王李世民親自統兵前往,但比起虎牢關之戰時的摧枯拉朽,這次李世民卻碰了硬釘子,河北當地幾乎全民皆兵,殊死抵抗唐軍入侵,而李世民也對河北百姓採取了極其殘暴的清洗政策,凡是家中有人做叛軍的,幾乎舉家連坐。但高壓之下,河北地區反抗更烈,李世民幾遭https://read.99csw.com敗仗,無奈之下唐王朝只好換人,太子李建成臨危受命,作為熟悉河北情況的官員,魏徵再次作為隨軍謀士前往。出征之初,他就對李建成獻上了「平亂三策」,即「赦俘囚,慰百姓,坐視離散」。即一要赦免過去因跟隨叛軍作亂的囚犯,二要安撫人心,三要挑撥劉黑闥內部的矛盾,3條建議皆被李建成採納。結果,在魏徵「剿撫並用」的策略下,河北人心大定,百姓紛紛主動相助唐軍,「全民皆兵」一下子瓦解,劉黑闥部不戰自潰,部眾紛紛向唐朝投降,劉黑闥本人被部下綁了送給李建成邀功,持續數年的河北叛亂,在魏徵的精心謀劃下,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解決了。
早在隋末農民戰爭期間,魏徵就換了很多主子,而且是誰用他誰倒霉。先是瓦崗起義軍首領李密,任命他為文學參軍,不久后李密就被李淵擊敗了。投奔李淵后,魏徵一度很不得志,為建立功業,他自請出使河北,先說服了河北梟雄李世績降唐,但好景不長,又被竇建德俘虜,成了竇建德的貼身謀士。竇建德與李淵爭天下的關鍵戰役虎牢關之戰中,魏徵先建議竇建德避實擊虛,直搗李淵老巢,竇建德在虎牢關受阻后,又建議竇建德集中兵力後撤,不要再去援救被圍困於洛陽的王世充,兩條建議皆未被竇建德採納。公元621年六月,竇建德在虎牢關之戰中全軍覆沒,本人被俘,魏徵也跟著陪了綁,重歸到唐軍帳下。
玄武門之變后,面對李建成已死的結局,裴寂腦子轉彎還算快,立刻附和李世民,向李淵建言「宣布李建成罪狀」,李世民能夠在3天之後立為皇太子,並在一個月後成功登基,裴寂確實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李世民即位的早期,對裴寂禮遇有加,多有厚賜,在即位第一年的祭祀大典上,更賜予他與自己同乘一車,以示恩寵。但短暫的蜜月期后,隨著李世民帝位的日益穩固,裴寂的命運開始發生轉折。公元628年,唐朝發生「妖僧案」。一個叫法雅的和尚四處散布對李世民不滿的言論,而這個和尚偏偏又與裴寂交好,李世民以此為由,將裴寂免職回家,不久之後,裴寂家的奴僕又告發裴寂歸家后多有怨言,且與當地妖僧結交,李世民隨即宣告裴寂「四大罪」,將裴寂流放廣西靜州。曾經的大唐王朝開國重臣,落得鬱鬱而終的結局。
最早被李世民清算的,是宰相裴寂。早年李淵在為儲君人選猶豫不定的時候,就是裴寂建議「立長,可保國家皇位傳承製度明晰」,一句話讓李淵堅定了決心。而在此之前,裴寂就是一個總與李世民「作對」的人。早年李淵太原起兵,開始征天下大業時,在大軍選擇東進還是西征的問題上,裴寂就與李世民意見相左,但裴寂開罪于李世民,主要是因為「劉文靜事件」。劉文靜是李世民的親信,在李唐建國之後,劉文靜和裴寂爭權,此時已是李淵股肱之臣的裴寂藉機給劉文靜設套,誣陷劉文靜有謀反之心,結果劉文靜以及其弟劉文起皆遭李淵誅殺,作為李世民早期最重要的謀士,劉文靜的死對李世民是一個沉重打擊,加上在立儲問題上的「立長」論,裴寂不遭李世民恨,那是不可能的。
除魏徵外,大多數在李建成時期曾經追隨李建成的舊臣,皆得到了唐太宗不計前嫌的任用,許多人都在貞觀之治中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功勛。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唐太宗的晚年,相當多的李建成舊臣們,又捲入了李世民幾個兒子之間的爭位鬥爭中,即使是去世比較早的魏徵也不例外。魏徵舉薦的杜正倫與侯君集,後來皆牽涉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而另一名曾經是李建成謀士的韋挺,因牽涉入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李泰的作亂,也被株連。事情敗露后,李世民無奈地說:「我已懲治了杜正倫,不忍心再懲治你了。」九九藏書因此只是罷官了事。宦海沉浮中兩次被株連進「奪儲之爭」,可謂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而在玄武門之變大局已定后,那些當年擁戴李建成的臣將們,也將迎來他們人生的轉折。按照以往封建官場的劇本,等待他們的,也許會是殘暴的清算。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就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當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5個兒女就都被李世民處死,徹底地斬草除根。那麼,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當年的部將謀士們,這些多年以來一直幫助李建成和自己作對的人,李世民又會給出怎樣的懲罰呢?
但這位作戰勇敢的名將,卻有不容迴避的弱點:性格簡單。薛萬徹打仗,以勇猛著稱,最出色的戰術就是進攻、奇襲,但是在謀略方面,卻與同時代的名將相去甚遠,唐太宗曾評價薛萬徹「非大勝,即大敗」。這個弱點反映在生活上,就是思考問題簡單,做事不考慮後果。唐太宗晚年,薛萬徹受到的恩寵達到頂峰,唐太宗將女兒金陽公主下嫁給他,並命他隨軍征討高麗。征高麗戰爭中,薛萬徹一路勢如破竹,但唐軍整體卻進展不順,最後無功而返,立下大功的薛萬徹也因此沒有得到封賞。心懷不滿的薛萬徹因此憤憤不平,經常私下裡嘮叨,結果被人告發。唐太宗臨終前,將薛萬徹貶低,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又將他召回。而他最後的倒霉,卻栽在了一個敏感問題上——擁立景陽王謀反。

然而細細翻看史料,事實卻未必如此。首先李建成並非世人想象的那樣,在唐朝統一戰爭中毫無建樹,僅靠拍馬逢迎和長子身份得以成為儲君。在唐王朝建國的整個過程里,李建成都是李淵最親近的助手,他的身份,相當於整個唐朝政治集團的「大管家」。李建成的功績,更多的是在統籌指揮上,如安定內部,調度物資,統籌指揮這類的事情。李世民確實戰功頗多,但這隻是兩人之間職責的不同。而且即使是戰功,李建成也有自己獨到的建樹。比如河北劉黑闥的叛亂,唐王朝先是以李世民為將,但屢戰屢敗,難以平定,最後李建成臨危受命,採取懷柔招撫政策,以極小的代價平定了這場折騰唐王朝數年的動亂,李建成也因此在當地大得民心。所以即使是在玄武門之變塵埃落定,李建成業已殞命后,河北當地仍然有擁護李建成的勢力起兵反叛。
然而卻有這麼一場宮廷政變,改變了大唐王朝的皇位傳承,成就了一位「聖君」的接班,開啟了一個光耀古今的盛世。介入這場政變的大臣們,固然立場不同,然而政變的得勝者,卻對大多數人既往不咎,推心置腹。「站錯隊」的結果,是其中許多站錯隊的人,依然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成就了賢臣的美名。這場政變,就是大唐王朝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事變發生后,整個長安城嘩然,李建成太子府的軍隊聞訊后,立刻大舉進攻李世民的秦王府,整個長安城打成了一鍋粥。在這之中,出力最多的是3個人:馮立、謝叔方、薛萬徹。事件發生后,身為李建成東宮車騎將軍的馮立立刻率軍前往玄武門營救,與駐守玄武門的部隊發生激戰,並一舉大破之。但為時已晚,馮立趕到后,見到的卻是李建成的屍首。在大勢已不可回時,馮立慨然對眾將說「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時正是報恩時」,接著與謝叔方合兵,大舉進攻秦王府。此時的李世民,精兵悍將多集中在玄武門,秦王府空虛,馮立兵臨城下,大舉進攻。而這時,另一路太子的親信薛萬徹也提兵趕來助戰,他們一度殺得秦王府節節敗退,並在府門外搭造梯子,準備強行進入,如果成真的話,那麼李世民全家很可能被屠九-九-藏-書戮乾淨。幸運的是,在這時候,李淵的聖旨到了,宣告了太子李建成的罪狀,雖然眾將忠義,但麾下的士兵卻「轟」地如鳥獸散,眼見事情無可挽回后,3位將軍長嘆一聲,亡命天涯。
其實這個謀反大罪,最後定的主犯是長孫無忌,但薛萬徹一直與長孫無忌交好,因此也受到了株連,畢竟他手握重兵,是皇帝忌憚的人物,又兼薛萬徹性格孤傲,平時得罪人甚多,以至於出了事竟無人為他說情。公元652年,薛萬徹以謀反罪被處死,行刑當日,薛萬徹很爺們,當場大喊「我大好男兒,理應戰死沙場,怎能因謀反被殺」。其慨然壯烈,連殺了一輩子人的劊子手都膽寒,斬首的時候刀砍了3次才砍下薛萬徹的頭。這位一生里兩次「站錯隊」的名將,最終還是因「站錯隊」丟了性命。
首先是對馮立,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當天,秦王府的兵將們用竹竿挑著李建成的人頭,展示給馮立的部隊看,馮立的部下們立刻如鳥獸散。馮立當場失聲痛哭,繼而撇下軍隊逃跑。李世民發布通緝令,並拘禁了身在長安的馮立家小,為保家人平安,在深山裡躲了幾天的馮立主動自首,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的氣卻還沒消。玄武門之變時,馮立救主心切,殺傷宮廷守衛以及李世民部將多人,李世民當場訊問馮立,問:「你當日大殺我兵,今日怎麼能赦免你的罪過?」本以為馮立會叩首求饒,沒想到馮立慨然回答說:「我忠心事主,臨戰之日,當然無所顧忌。」半點沒有悔過的意思,想到主人李建成的慘死,馮立更是悲從中來,當場失聲痛哭,此情此景,連李世民本人也動容了,不但赦免了馮立的罪過,更委任他為左屯衛中郎將,將宮廷守衛的大權交付給他。而不久之後發生的事,充分證明了李世民的選擇是正確的。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軍在長安城皇宮北門的玄武門設伏,攔截正欲進宮面見唐高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齊王李元吉。經過一場激戰,李世民殺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隨後向唐高祖李淵奏報說「太子謀反」,在李世民咄咄逼人的軍事壓力下,李淵被迫答應「禪讓」,3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八月九日,李淵正式退位,李世民登基稱帝,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除了3位被唐太宗重用的「站錯隊」的名將外,李世民更對其中的許多文臣不計前嫌,信任有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徵。
而當初和馮立合兵的謝叔方,是與馮立同時自首的。不過比起馮立來,李世民對謝叔方的印象更好,謝叔方剛剛自首,李世民即稱讚道「義士也」,隨後下詔赦免了謝叔方的罪過。比起衝鋒陷陣的馮立,李世民對謝叔方更是用人用其長,唐朝擊敗突厥,拓地千里后,謝叔方先後被任命為肅州、伊吾、涼州等地刺史,專門管理少數民族地區事務,而謝叔方也一如既往的「仁厚」,他公正對待當地少數民族,安撫地方部落,保證這些新歸附地區死心塌地忠於唐朝,終貞觀一朝,可以說是哪裡難治理,哪裡就派謝叔方。值得一提的是,謝叔方將中原先進的農業水利技術引入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今天甘肅張掖、九泉以及新疆哈密等地的許多水利工程,都是他在任時所修,他還建議唐王朝修築安西驛道,從此中原與西域的交通暢通無阻。在西北少數民族部落中,謝叔方享有崇高的聲望,史載當地少數民族部落「以父事之」,可謂威信頗高。在唐太宗之子李治即位后,謝叔方又曾被任命為廣州刺史,負責治理中國南方地區,同樣在當地施行仁政,善舉頗多。尤其是他引珠江水灌溉農田,招募內地百姓耕種,原本「蠻荒」的廣東地區,從此經濟飛速發展起來。這位玄武門之變時期的「罪臣」,實為貞觀盛世的「最牛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