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殘唐末路 2.勞模將軍

一、殘唐末路

2.勞模將軍

高駢何許人也?高駢出馬就能平定南詔嗎?
末唐周邊的勢力主體及形勢與盛唐時候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幾乎是天壤之別。外圍的都護府體制基本解體,中央朝廷對外圍地區失去了統治能力。東北的契丹、北部的突厥、西北回紇、西邊的党項、西部的吐蕃、西南的南詔等等很多政權力量此消彼長,在李唐王朝三百年的歷史中,時和時爭,時進時退。到了近世,吐蕃、回紇、突厥、吐谷渾、韃靼等部族沒落乃至消亡,但党項、契丹、南詔等趁著李唐衰弱的歷史空隙,躍躍欲試,試圖建立或者鞏固擴大政權。
官軍浩浩蕩蕩陸續進城。
人的名樹的影。
危機暫時解除,報復開始了。
唐軍抵達劍州,距離成都約有三百多里。高駢勒住絲韁,端坐鞍頭。他頭戴簪纓帥盔,身穿魚鱗鎧甲,黑色戰袍斜披左肩,冷峻開闊的面龐,鼻直口方,三縷黑須。高駢手搭涼棚向遠處望了望,炯炯有神的虎目深沉地注視著成都方向。略加沉吟之後,高駢派出中軍將官飛馳成都,宣布打開城門,使黎民百姓各自恢復正常生活。軍中很多人不理解高駢是何用意,勸說道:「大帥,南詔賊人比我們距離成都近多了,我們還有幾百里的路程才能抵達成都,您卻讓成都四門大開,如果賊人乘虛而入,成都將會立即陷落啊!」
晚唐亂象,真正聽話、肯賣命、又有能力站出來替朝廷擺平難題的人寥寥無幾。朝廷能有高駢這種良將應該暗自慶幸了。
高駢的威名是有效的。
國勢日衰非由缺乏人物。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時的大唐帝國雖然沒落,但還是有些才幹之士的,只是朝廷過渡透支的使用方式,加速了原本鳳毛麟角國士的折舊。高駢無疑是晚唐最後一道官方的彩虹。不過持續時間太短了些。
第二天,高駢將核心親軍調來帥府加強警戒,同時派出大軍捕殺雇傭軍及其家屬,無論男女老幼全部殺死。霎時間,成都城內血流成河,哀嚎遍地。高駢命人將殺死的雇傭軍及家屬直接投屍江中,染紅百里江水。最後高駢用血腥的手段鎮壓了這次本不應該發生的叛亂。高駢為整治雇傭兵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當天夜裡剛過子時,忽然帥府上下鼓聲轟鳴。偌大的帥府院子內被燈籠火把照得耀眼通明,帥堂大廳肅穆輝煌,高駢已經端坐在大堂之上。高駢沉靜地命令中軍升帳聚將。高駢帶來的天平軍及本地蜀軍各部將官披堅執刃,頂盔掛甲,腳步鏗鏘,陸陸續續緊急趕來帥府集合。盔甲與兵器在燈火映襯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眾將滿腹狐疑,揣測為何大帥午夜點兵?正在大家交頭接耳、胡亂猜疑的時候,高駢威嚴地說道:「南蠻雖然畏懼我名聲,但賊寇千里遠來,不會空手而歸,必定沿途擄掠。所以,我們要儘速出兵討伐,追殲蠻寇,以消滅其有生力量為目的,務求徹底擊潰」。高駢頓了頓繼續說道:「眾將或許疑惑,本帥為何午夜點兵。爾等有所不知,南蠻信奉與我中原大為不同,他們的神祇鬼怪自成系統。每次用兵,南蠻必先祈天眾神保佑相助。我們可以利用敵人這一心理特點,以其之道還制其身。各部兵馬,人人披掛五綵衣袍,戴上南蠻敬畏的鬼怪臉譜,馬匹也要裝扮一番,焚燒艾草,製造煙幕,如此必將令蠻軍喪膽奪氣,可一戰而勝。」
高駢訓練士卒、完善防禦工事以及惑亂南蠻民心三管齊下,從此以後南蠻再也不敢進犯。
在缺少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南詔開始自我膨脹read•99csw.com,尋求獨立政治地位的意圖愈發明顯,逐步有意脫離唐朝的藩屬,謀求稱霸一方。再加之唐朝安南都護府所任非人,選派的幾任官員施政策略失當,不僅沒有威懾安撫住南詔諸部,還對南詔欺凌征斂無度,擠壓南詔的經濟與政治生存空間,這一矛盾終於促使南詔與唐朝決裂,並成為敵人。雙方發生較大的一次歷史衝突是在唐天寶年間。唐王李隆基偏信了雲南地方官員的一面之詞,興兵二十萬討伐南詔。但由於勞師襲遠、將領無謀、南詔據險固守等原因,唐軍失利,全軍覆滅。晚唐由於朝廷衰微,官吏貪墨,對於南詔的統治力日漸衰落,或者說根本談不上統治。在主持與南詔的軍事對抗中,屢次開兵見仗,唐朝官軍勝少敗多。如此一來,邊防薄弱,南詔趁機深入內地燒殺搶掠,邊境州府深受南詔侵擾之苦。
高駢首先整編和整頓了軍隊,對朝廷官軍隊伍進行淘汰訓練,進一步加強了兵種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與基本作戰素質,提振了隊伍士氣和戰鬥力。高駢對硬體設施也投入了巨大精力,主要著力于防禦戰的工事及預警設施。在四川成都以南、西南等方向,加強了中小衛星城的建設,對交通要道邛崍關、大渡河等重要關隘進行修復,加固防禦工事。又在前沿陣地戎州馬湖鎮、沐源川各修築一座城池,每座城池駐軍五千戍守。通過修築城池的辦法,分兵把口,遙相呼應,成為進可攻退可守、連點成線拱衛成都的扇形防禦縱深區。這些外圍軍事堡壘形成了邊境防線,至少能夠阻擋敵軍的第一波攻擊,不至於被來犯之敵長驅直入進犯成都。
高駢的判斷是正確的。
高駢一戰而定西川,聲名大振。
另一個讓唐帝國十分頭疼的部族力量是回鶻,也稱回紇,他們的先祖是匈奴的一部。回鶻的大本營在長安以北八千裡外的婆陵水一帶。唐朝天寶年間,安祿山造反,朝廷無力討賊,請來回鶻為外援。可是後來,回鶻越來越驕縱,目無朝廷,成了唐朝的心頭之患。到了唐武帝初年(公元841年),回鶻被黠戛斯侵蝕,回鶻部族大亂套,趁此機會,李唐河朔三鎮趁機大破回鶻主力。回鶻再也無法與李唐朝廷抗爭,不得不向西流落,暫時投靠了吐蕃,佔據甘州。吐蕃沒想到,他自己也正逐步走向衰落,收留回鶻成了吐蕃引狼入室。
首先介紹令唐帝國十分頭疼的吐蕃,地處現在的西藏青海一帶,據史書記載,吐蕃原本是漢朝時候的西羌後裔,國號為「禿髮」,傳到中原訛語成為「吐蕃」。吐蕃最高首領成為贊普,負責國人號其主為贊普,負責日常行政事務的官員為「大論、小論」,相當於宰相。吐蕃與唐帝國戰爭多年,主要是爭奪河西一帶土地。吐蕃軍事力量很強大,這使得唐帝國很是不勝其擾很多年。由於吐蕃一時也無法重創唐朝,唐朝武力也難以消滅吐蕃,兩個政權之間很多時候處於相持狀態,因此彼此接納了一種常見的政治外交策略,和親。這樣在幾百年裡獲得了短暫的安寧,例如著名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就是和親的典範。
為徹底治理蜀川的懦弱亂象,高駢實行了嚴刑峻法。由於蜀川原來官軍怯懦散漫,征戰不力,當地郡守重金招募了一些雇傭兵,這些雇傭兵十分強悍,只認錢不認人,打仗就是他們生存的目的,金錢是他們賣命的法則。高駢認為雇傭兵制度具有極壞的弊端。該誰的事情誰去辦?搞雇傭兵幹什麼?朝九_九_藏_書廷派出的鎮使兵將,負有保土安民職責,怎麼可以重金另募勇壯代行征戰之役?高駢決定裁撤這些雇傭兵的糧餉,並打算將這些人遣散回家。裁撤雇傭兵歷來是很危險的一件事,這等於砸掉這些人的飯碗,斷了他們的活路,毀了這些人以正義之名進行燒殺搶掠的前程。這次也不例外,高駢裁軍激起了兵變。顯然,高駢低估了雇傭兵對自己這個鐵飯碗的熱愛與重視程度。燒殺搶掠習以為常的雇傭兵,已經演變成了兵痞,放棄刀頭過活的日子該做平民,他們十分不習慣十分不情願,於是雇傭兵鋌而走險,他們要幹掉高駢。這些人並非沒頭腦,職業水平還是不低的,他們策劃了偷襲的作戰方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雇傭兵趁夜作亂,衝進帥府,要直接刺殺高駢。這次突如其來的兵變的確危害不小,連久經沙場的高駢也沒有料到,毫無防備。這些雇傭兵衝進帥府,如入無人之境。高駢在睡夢中驚醒,看到外面火光衝天,喊殺聲一片,知道大事不好。但是因猝不及防,只好倉促躲避。高駢帶來的天平親軍奮力救主,血戰雇傭兵。無奈,雇傭兵殺紅了眼,變成亡命徒。遇到不要命的,事情就十分難辦。天平軍一時難以取勝,只好緊閉營門防守。兩方僵持不下,而且守軍形勢岌岌可危。最後隨軍監軍出來撫慰雇傭兵,答應對他們官複原職,糧餉照發。在一番好言相勸及政治攻勢之後,這些雇傭兵才慢慢離去。
高駢揮師進駐成都。
南詔已經全部退回雲南,四川及成都的局勢初步穩定下來。戰事暫時平息,但是戰爭永遠沒有句號,儘管有很多人口口聲聲希望和平。時局紛亂,大唐已經不是以前的大唐了,對於周邊的附屬國或者邊遠部族已經失去了往昔的控制力。中原的事情一大堆還忙不過來,朝廷對於南詔鞭長莫及。打一仗的目的並非一勞永逸,而是苟且一時的安寧。不知道南詔什麼時候會再次發起進攻,高駢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在四川駐紮多久。為長遠考慮,高駢認為應該有全面的防務策略,而且最好是治本之策。高駢雖然手握重兵,專征四川,可是畢竟不是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地方長官,他能做的主要還是邊防建設。
此時,南蠻正在攻打成都南面的雅州,聽說高駢到來的消息,頓時士氣一落千丈,銳氣受挫90度。經過一番猶豫和思想鬥爭之後,南詔決定派出使者向高駢求和,並表示主動撤兵,不想和高駢開仗。高駢見開局良好,並且有把握掌控局面,於是向朝廷奏報:「南蠻不過跳樑小丑,容易制服。現在西川新兵舊兵已經很多了,再要徵調長武、鄜坊、河東兵來援,不僅白白浪費資糧,而且路途遙遠,行軍多有不利。請各路援軍不必來川。」朝廷接到高駢的奏摺,感到如釋重負,上下興奮歡慶起來。朝野官民議論紛紛,對高駢交相讚譽。高駢旗開得勝,盧攜由於薦舉高駢得力,也得到了皇帝的嘉許。直到此時,原來懷疑高駢開城命令的將佐個個無不心服口服,領教了高駢強大的威懾力。
地處雲貴一帶的南詔更是由一些分散的山寨山洞部落聯合發展起來的。開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唐玄宗李隆基以招撫的方式冊封南詔歸義王為雲南王。歸義部落的祖先所居之地在姚州之西,名曰哀牢夷,東南與交趾接壤,西北與吐蕃接壤。哀牢夷共有六部,分別為蒙舍、蒙越、越析、浪穹、樣備和越澹,各部落彼此之間人數差不多,兵力實力不相上下,read.99csw.com互不服氣,互不統屬,實際上也難以統一。後來在官方正史中名氣最大的南詔,其實只是哀牢六部中的一部,因為這一部落在最南邊,所以稱南詔。自秦漢以來,歷代朝廷都採取分化瓦解政策,以達到對南詔諸部的互相牽制。隨著歲月變遷,南詔後來變得強大起來。由於唐王朝出於對抗吐蕃的戰略考慮,需要在西南建立緩衝地帶以做屏障。在這種政治背景下,極盛時期的大唐王朝選擇並扶持了南詔,使得南詔越來越強大。相形之下,其他五部逐漸衰微,南詔趁機吞併統一了其他五部,名稱仍然沿用南詔。再後來,南詔勢力急劇擴充,在南方不僅佔據了一席之地,而且擁有了一定的外交話語權。在大唐帝國受困於吐蕃的時期,南詔也屢次受到吐蕃侵擾。此時,鑒於歷史的淵源關係,南詔仍與唐朝保持同盟關係,兩方一同抗擊吐蕃。在南詔國內,他們自稱為唐的藩屬政權,沒敢開國建號。自此之後,南詔在西南地區幾乎沒有了敵手。
「況且,原西川節度使牛叢怯懦,見蠻兵到來,馬上將成都城外民宅房舍燒光,驅趕吏民軍兵躲避到成都城內,誤以為如此就可自保,其實大錯特錯。春天馬上來臨,天氣回暖,氣溫升高,幾十萬人馬牲畜擠在城內,吃喝拉撒如何周轉?另外,成都地濕氣潮,如此污穢蘊堵,很容易引發痢疾瘟疫等疾病。事不宜遲,必須開放城池,使民眾散開,各自恢復常業,軍兵也需要分別輪替休息。」高駢一番話說出來,似乎合乎邏輯。不過隨軍將佐還是忐忑不安,沒有相信高駢的宏論。
加固了外圍要塞的防禦力量后,高駢著手重點加固成都城,提高成都獨立設置戰場的進攻與防禦能力。高駢決定在成都城外圍再修築羅城,作為成都的第一道防線。羅城周長達二十五里,工程量很大。高駢下令由本地縣令招募力役,從老百姓中招募青壯年勞工。為了提高勞工的工作積極性,緩和軍民矛盾,高駢經過研究后,決定以賦稅抵償工資。如此一來,老百姓願意幹活,幹了不白乾,可以得到與農田勞動同樣的成果。由於蜀地泥土鬆散,不便於凝固夯實,打土牆反反覆復總是不成功。經過大家會商,高駢命人用陶瓷瓦缸的碎片將築牆鑲起來,將泥土包在裏面加固。經過定型之後,土牆很快就夯實完成了。修築城牆需要大量泥土,都需要從城外附近山地採運。雖然運送泥土工作量很大,可是借挖掘泥土之機,將溝溝坎坎盡皆平整一番。削平的山頭和填平的溝壑連接成片,擴大為可以耕種的農田,擴大了耕種面積,增加了農業收入來源。為了避免天氣暑熱過於勞苦,高駢讓服勞役的人十天換一撥,輪流勞作。這樣一來,眾人都願意出工出力,監工官吏也沒費吹灰之力。僅用三個月羅城就已修好。由此可見,高駢不僅善於領軍作戰,而且是工程專家和管理專家。
高駢言畢,眾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裏覺得滑稽好笑,可是剛剛經歷了一次高駢的神機妙算,大家儘管懷疑高駢的辦法,但也不敢冒然質疑,更不敢違抗軍令。反正大家已經知道這位高大帥鬼主意多。高駢派出五千化了妝的精銳步兵騎兵追擊南詔軍。南蠻軍隊正在後撤,他們不過是對高駢心存畏懼,但並不甘心就此罷兵,而是邊撤邊燒殺搶掠。走了一天之後,夜幕降臨,南詔軍安營下寨。正在睡覺休息,南詔軍兵忽然聽得鑼鼓之聲滾滾而來,不一會兒就聽到南蠻警戒哨探大聲呼喊,「不好啦,九地https://read.99csw.com魔鬼來啦?唐人冤魂報仇來啦」。這一喊不要緊,蠻軍大營亂成了一鍋粥。睡眼惺忪的蠻軍看到黑漆漆的夜色里,煙霧繚繞之中,各種牛頭馬面神仙鬼怪吐著血紅的舌頭,搖晃著招魂幡,搖搖晃晃地撲過來。這些蠻軍一時間嚇得魂不附體,來不及穿衣服拿兵器,撒腿就跑。唐軍趁勢奮力掩殺,一口氣追到大渡河,直殺到天色放亮。驚魂未定的南詔軍幾萬人被追繳擁堵在大渡河懸崖邊,吵吵嚷嚷,躁動不安。有些蠻軍回過神兒來,弄清了昨夜追來的不是神怪而是唐軍。清醒過後的蠻軍在河邊上與唐軍展開激戰。高駢指揮下的唐軍戰鬥力極強,橫衝直撞,殺得南詔軍四散亡命,大部分蠻軍在連驚帶嚇中倉促跌落山澗,淹死者不計其數。這一戰,唐軍擒獲南詔酋長數十人。南詔俘虜被押解到成都后,高駢命令將南詔酋長梟首示眾,並召集吏民官軍在大街之上觀斬。在斬殺南詔酋長的同時,高駢將黃景復擒拿,治其失守大渡河、怯懦不戰之罪,對黃景復施以腰斬之刑。這次大捷令蜀川人心士氣大振,而南詔的戰鬥意志被高駢徹底摧毀,連夜南撤敗走。
高駢率大軍浩浩蕩蕩開赴成都。
高駢打算乘勝深入敵境,一舉掃平南詔。於是請示朝廷,要求率領自己本部兵馬及天平、昭義、義成三鎮共六萬人遠征南詔。但是朝廷擔心耗費太大,無力支持,只打算鞏固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滿足於自保即可,無意遠征。因此,朝廷沒有答應高駢的要求,高駢很是為此扼腕痛惜。
西北的党項是一個謎一樣的部族。他的興起與消失一直都是一個歷史謎團。党項人崇尚武力,壽命很長,活到一百五六十歲的比比皆是,可是党項人沒有什麼正常工作,既不耕種也不放牧,主要的事業就是做強盜。不僅劫掠其他族類,連本部族的其他部落也搶。党項分佈地域極廣,稀稀拉拉有三千多里的範圍,部落大小也不等,大的有萬餘人,小的有千把人,其中比較大的部落有八個。党項人逞兇鬥狠,性格果決,尤其記仇,有仇必報,仇不報就不理髮不洗澡不|穿鞋不吃菜,直到將仇人的腦袋砍下來才算完。除了同姓不通婚之外,嫂子、小媽、嬸娘、伯母甚至兒媳婦、弟媳婦都可以娶來做老婆,亂|倫亂得空前絕後。老人死去都不哭,小的夭折了反倒群哭悲痛不已。党項與唐朝來往最多的活動是買賣駱駝和馬匹,時而也打劫官商和過路客商。有一段時間党項屢屢受到其他部族和李唐邊鎮的打擊,後來党項內部也互不統屬,生計沒有頭緒,社會秩序一度陷入混亂。到了唐憲宗時期,朝廷將党項劃分為三部分,分別派人安撫統治。可是唐朝的統治效果並不好,時間長了就不了了之。
高駢,字千里,幽州人,出生於將帥之門。他祖上世代任職禁軍,是皇朝官軍中地位較高有軍隊背景的將領。高駢的祖父高崇文,元和初年立下大功,受封為南平王,將高家的軍事榮譽推向了最高峰。高駢的父親高承明,曾為神策軍都虞侯,是近衛部隊中高官。高駢自幼俊朗挺拔,喜歡文學,經常與讀書人結交,時常談論時局道理,通曉天下興衰治廢的道理。由於天然的軍事家庭背景,高駢習武是自然而然的事,重要的是他勇武有謀略,是塊從軍的料,所以後來官https://read.99csw.com職屢屢升遷,也曾任職神策禁軍都虞侯。幾年前,西北的党項部族反叛唐朝統治,揮軍進犯唐朝邊境,朝廷命令高駢率禁軍萬人戍長武城。當時諸將抵禦抗擊者都無功而返,只有高駢能夠捕捉戰機,出奇制勝,屢立戰功。因此僖宗的老爹懿宗皇帝十分賞識高駢這個年輕人。後來西邊的吐蕃寇掠邊境,朝廷調遣高駢移鎮秦州,官拜秦州刺史兼經略使,負責指揮抗擊吐蕃的戰爭。高駢並非第一次出兵伐南詔,五年前,高駢曾出任安南都護府都督,經過一場惡戰打敗南蠻,收復了交州,並疏通了河槽,保障了安南都護府的供輸給養。朝廷因此擢升高駢為鄆州刺史、天平軍節度使。在天平節度使任內,高駢治理有方,老百姓爭相歌頌,深受地方愛戴。可以說,高駢是一位能征慣戰又善於治理的儒將,是一位品學兼優、根紅苗壯的國家棟樑。
高駢可以說是末唐最後一位能征慣戰、能文能武、沒有心懷異志的大將。高駢在唐朝軍隊中聲望極高,是一個偶像明星級將領。天下多難,狼煙四起,朝廷征伐打仗的任務對高駢仰賴很多,經常派他率軍作戰。高駢戰功卓著,可謂是唐帝國的金牌消防隊員。在四處冒煙、到處起火的年代,高駢為朝廷東征西討疲於奔命。
高駢臨危受命,奉詔征伐西川,即日啟程。
安祿山作亂的時候,唐肅宗將戍守靈武的河西邊防部隊調往中原,與安祿山作戰,此時,吐蕃乘虛而入,佔據了河西、隴右,一百多萬唐朝人口被吐蕃控制。到了唐末五代初期,吐蕃衰弱了,地盤被回鶻、党項等大大小小的部落瓜分。在吐蕃後期,有一個贊普值得交待一下,此人名叫可黎可足,大約在唐憲宗十二年即公元817年即位。可黎可足贊普體弱多病,不怎麼管理朝政,也沒什麼爭強好勝的進取心。儘管可黎可足總得病,可是壽命卻不短,在位三十年。由於他沒有採取軍事擴展政策,而且也沒什麼作為。可黎可足死後十多年裡,吐蕃陷入王位爭奪及內戰,吐蕃日漸衰落,而唐朝此時也走向了衰落,基本上吐蕃與唐朝和平相處,兩者相安無事。到了僖宗老爹懿宗時期,吐蕃軍事主力部隊論尚熱被另一隻部落仆固俊大破。唐朝軍隊也曾數次擊破吐蕃。此後,吐蕃政權基本消亡。
「哈哈哈,當年我大破南詔二十萬兵馬,將蠻賊殺得片甲不留,賊寇聽說我來親征,早已聞風喪膽逃去,哪裡還有心思攻城?」高駢端坐馬上,威風凜然而又自信地說道。
說到此處,需要交代些事情。
遠處東北的契丹部族,也是遠古古匈奴的一個支系後裔,世代居住在遼河一帶,向南距離榆關一千一百里,榆關再向南距離幽州七百里。在唐皇帝李隆基開元天寶年間,契丹還很弱小,每年向唐朝進貢不下二十次,後來契丹逐步向回鶻親近,對李唐不太熱乎了,朝貢也越來越少。到了唐會昌二年,唐朝擊破回鶻之後,契丹才又恢復和李唐的親熱關係。唐朝咸通末年(公元874年),此時的契丹王名叫錫里濟(也有史書稱為習爾),所統領的疆土開始慢慢變大,不過對李唐政府還算尊敬,時不時地還向李唐中央政府進貢朝賀什麼的。到了光啟中(大約公元886年),契丹王換成了沁丹(也有史書稱為欽德),這傢伙是個軍事擴張主義者,趁著中原戰亂,李唐北邊邊防鬆弛,開始侵犯北邊州郡,不僅如此,契丹還將韃靼、奚、室韋這些中小部族滅的滅、趕的趕,這期間契丹還是變得強大起來,以至於成為了末唐的主要邊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