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各王一方 2.蜀

一、各王一方

2.蜀

由於孟知祥和董璋關係不好,西川和東川這幾年一直各過各的日子,誰也不搭理誰。在對待東川和西川的態度上,安重誨還是採取了區別對待的策略。後唐朝廷拉攏董璋,主要打擊孟知祥。誰也沒想到,沒頭腦的董璋沉不住氣,毛躁躁地先反了。
明眼人不眨眼也能看出來朝廷這一招的厲害之處。
孟知祥聽說陞官了,沒太激動,笑了笑而已。繼而又聽說趙季良來督辦財稅,孟知祥十分激動,馬上就怒了,拒絕執行朝廷命令。不僅把剩下的幾百萬錢財扣住,不發給洛陽朝廷,也不讓趙季良專辦稅賦。截留錢財尚在其次,孟知祥把趙季良的人也給留下,扣在成都不讓他回中原。
孟知祥指著李嚴說道:「這位李大人本是蜀人仇人,且蠱惑皇上猜疑四川軍民,挑撥我西川軍心,居心叵測,給我拉出去斬了,以祭祀天地民情!」
反間計。
孟知祥和朝廷現在是同床異夢,各有猜防。不過李嗣源還是保持著極大的克制。孟知祥派人回晉陽接他老婆瓊華公主及子女家眷。有些文武大臣建議軟禁孟知祥的家眷,不讓他們去成都。李嗣源擺擺手說:「算了,還是讓他們去吧,我不相信孟郎會反,況且瓊華公主是皇親國戚。」
深陷重圍,外無救援,高季興困做愁城。唐軍也堅持不下去了,放棄了攻打江陵的計劃,被迫撤軍。這次戰爭之後不久,高季興病死。高季興最後的搏鬥,曇花一現,如風而散。總想著出頭的高季興被腳底板拖累,沒幾天,腳氣病複發,感染中毒嚴重,不治而亡。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孟知祥目光中突然閃過一道殺機,將酒杯往地上一摔,斷喝一聲:「來人!」孟知祥話音未落,從屋外闖入四個彪形大漢,赤|裸上身,手持鬼頭大刀,大跨步衝到了酒桌近前。
李嚴在酒桌之上宣布誅殺令,實在出乎在場人的意外。霎時間一桌子、一屋子、一院子的歡騰氣氛蕩然無存,有些不了解底細拉來作陪的人,心裏惶惶不安,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不測事件。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都看著孟知祥。
孟知祥這個人絕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軍頭武夫,他很有頭腦,至少心眼絕對夠用。對於局勢有比較深遠的洞察力。例如他早年明白晉王辦公室主任這個角色風險太大,索性不去蹚這渾水,而是舉薦了郭崇韜代替他。進入四川后,他在對待郭崇韜這件事情上採取了刻意迴避的態度,將這個燙手的山芋留給李繼岌,而他則故意晚一步到達成都,眼睜睜看著老朋友郭崇韜罹難。孟知祥還善於先禮後兵,對待部下、對待降將、對待屬地軍民都是一番厚待,爭取獲得民心。對沒收來的蜀國成千上萬的錢財,他主動獻出大部分送給了李繼岌,以勞軍之名運回後唐朝廷。也就是說孟知祥不主動惹事,和任何人都先爭取合作,合作不成再想別的招。他是一個有韜略的人。
後唐朝廷中對孟知祥的態度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孟知祥不可信,早晚是「蜀獨」分子,應該趁早剪除。一派認為孟知祥不會擅自獨立,孟知祥及其部署和後唐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應該以招撫為主。前者以安重誨、任圓為代表,後者以皇帝李嗣源為代表。兩派幾番爭論之後,敵視派先期佔據了上風。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終於如大謀士梁震所預料的那樣來到了。
陞官招安計。
孟知祥進入成都時,正好趕上伐蜀招討使郭崇韜被害。伐蜀唐軍準備啟程回師,人心惶惶,籠罩著一片恐怖和不安的氣氛。孟知祥神情自若,升堂坐鎮,清點府庫,出榜安民,分配官吏職務和責任,宣布新秩序,奉送唐軍班師,一件件事情做得井井有條。孟知祥穩住了大局,成都及四川境內的本土軍民和唐軍這才稍稍安定了心神。
不管孟知祥如何掙扎,現在朝廷出爾反爾,又給西川節度使派來一個新監軍,這不明擺著是不相信孟知祥嗎?孟知祥手下人紛紛鼓噪著說:「宰了李嚴!不讓他入川!」孟知祥擺擺手說:「大家不要激動,我自有安排。」
自古伐蜀是難事。
高季興孤立無援,向吳國伸出了橄欖枝,要求向吳國稱臣請求庇護。吳國執政徐溫認為高季興這是權宜之計,並且江陵距離洛陽比揚州近多了,吳國得到荊州也沒有什麼好處。
這是擺在孟知祥面前的一大堆難題,這些難題考驗著孟知祥的智慧和膽識。
蜀軍的殺氣沒有逼退九*九*藏*書李嚴。大家只好一起去成都。
沒幾天,李嚴就到達了四川邊境。作為欽差大臣,李嚴把通知文書讓人送到成都,等候孟知祥派人來邊境接他。古人迎送不過境,這是一套程序。對於重要人物,送人送到邊境,接人也要到邊境來接。
李嗣源和安重誨在後期的政治理念上產生了差異,安重誨軍國擴張思想較重,和前朝幾代一樣積極主張擴軍備戰、對外發動所謂的「統一」戰爭。而皇帝李嗣源主張休養生息,讓軍民各安職分,對外和平共處。安重誨策劃發動的伐蜀戰爭以及打算髮動的伐吳戰爭,都和李嗣源的理念產生了深刻衝突。
李嚴哼哼冷笑道:「日前,朝廷派趙季良來監督川中財政,不想被川軍滯留成都,不知這是何意?朝廷派我來就是幫助孟帥治理三軍的。」
借刀殺人計。
釜底抽薪計。
高季興趁後唐內亂,上書朝廷,請求朝廷將三峽附近的夔州、忠州、萬州納入他的轄區。這個時候李嗣源剛剛即位,豆盧革為宰相。豆盧革懦弱,他勸皇帝同意高季興的要求,將三州地盤交由高季興管理。高季興得寸進尺,不僅代朝廷管理這三州,而且拒絕朝廷向這三州派刺史,他要自己向這三州派各級官員。高季興直接派兵將這三個州的州官趕跑,強行佔據。
這次是安重誨想出的辦法。既然趙季良和孟知祥穿一條褲子,那就再派一個人出任西川節度使監軍,監督孟知祥和四川上上下下的動靜。那派誰去合適呢?別再派出一個趙季良二號。
如何處理與太子李繼岌的關係?
後來明宗李嗣源入主洛陽做了皇帝,孟知祥心裏開始打鼓,他對李嗣源沒有什麼服從心理,幾乎毫不相干。孟知祥鬧獨立的心思在潛滋暗長。不過形式上孟知祥仍然屬於後唐藩鎮之臣,不得不保持一定的禮節規矩,面子工程還是需要做一做的。所以,孟知祥在李嗣源當皇帝之初,對朝廷的命令採取了選擇性執行,有的照辦,有的不辦,有的抱著琵琶半遮面。
任圓從四川出征回來,對四川的富足有著深刻的印象和詳細的了解。儘管自從後唐伐蜀以來,已經從四川運回了三四批財物,大車小車拉了幾個月。可任圓知道還有大量財物留在了四川,這些財物名義上屬於後唐朝廷,但實際都在孟知祥的掌控之下。
這些年天下戰亂,皇朝更替如走馬燈一般,藩鎮政權更是一日三變。無論是朱梁還是後唐,無論是中原皇朝還是偏遠王國,為了轄制地方勢力,也是為了更多地提拔幹部,都將版圖內的藩鎮拆分再拆分,包裝再包裝,於是藩鎮越來越小,名字越來越好聽。在持續不斷的戰爭和政權變換中,藩鎮地盤大的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小的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縣。
康延孝造反之後,孟知祥配合魏王李繼岌發兵討伐,迅速平定了漢州等地。這時候孟知祥仍然聽從李存勖及李繼岌父子的指令。李存勖、李繼岌相繼死後,孟知祥曾一度觀望,既有核實確認消息的目的,也有靜觀局勢發展的目的。
孟知祥帶著親軍衛隊,盔明甲亮,盛裝列陣迎接李嚴。在大路口驛站,蜀軍刀斧手、長矛手、弓箭手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站立兩廂,海螺號角哞哞直響,戰鼓擂得震動山嶽。孟知祥拉著李嚴的手並肩而行,穿過儀仗隊走入客廳。孟知祥原本想通過大陣勢嚇唬嚇唬李嚴,讓李嚴知難而退。沒想到,李嚴鐵了心要趟這趟渾水。侯任監軍使李嚴神情自若,毫無畏懼之色,還時不時地向兩邊軍兵揮手致意,走幾步高喊幾聲:「將士們辛苦了,將士們晒黑了。」蜀軍挺胸腆肚,高聲回應:「大人辛苦,大人更黑!」
後唐朝廷想安寧,可是他的敵人不這麼想。對於一頭身患重病的大象,正是虎狼發動襲擊的最佳時機。湖北高季興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等的花兒快謝了。
安重誨千方百計約束孟知祥,阻止他走上分裂之路。又過了兩年,在安重誨等人策劃下,朝廷找出名目繁多的借口向四川征錢征糧。孟知祥百般抵賴,討價還價。後來朝廷將西川和東川兩鎮進一步拆分,分割出三四個小藩鎮,並在派出新任藩鎮節度使的時候,從中原帶軍隊入川,以在四川軍界摻沙子,實際是壓縮瓦解孟知祥和董璋的勢力範圍。這種情況下,四川和朝廷的矛盾終於全面激化,到了徹底攤牌的程度。雙方決定撕破臉皮干到底。
孟知祥也適可而止打算接受後唐朝廷的和解態度,可是董璋堅決不和解。因為董璋造反時,兒子老婆尚在洛陽,已經被朝廷滅門抄斬。所以董璋決意要和後唐朝廷干到底。孟知祥幾九_九_藏_書次勸說董璋不要再打了,可董璋不同意。這種形勢之下,孟知祥利用了董璋和朝廷的矛盾,趁機發動戰爭一舉消滅了董璋,完全佔據了東西兩川。
敵視派陣營里也有高人出面和孟知祥鬥智斗勇。朝廷和西川之間頻繁過招,明爭暗鬥。
四個彪形大漢將李嚴抓胳膊扭脖子推推搡搡拉出門去。李嚴邊走邊罵:「孟知祥狗賊,你敢造反!」
現在形勢已明,越來越多的後唐大臣認為孟知祥早晚會造反鬧獨立,孟知祥也越來越堅定地認為後唐朝廷折磨他的手段會沒完沒了。
孟知祥果然是個有頭腦的人,他準備在四川搞獨立,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採取了表面上一套,暗地裡一套的韜光養晦之術。表面上與後唐明宗朝廷保持關係,暗地裡招兵買馬積草屯糧,擴大實力,短短的兩三年內西川軍隊就擴充到了七萬人。
如何處理與中原朝廷的關係?
除了安重誨位高權重、樹大招風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安重誨和李從珂的矛盾。安重誨和李從珂早年有些誤會,產生了隔閡。安重誨對此耿耿於懷。再有就是安重誨一直對李從珂不信任,他總認為李從珂遲早是李嗣源朝廷的禍患。因此,安重誨不斷地在李從珂和李嗣源之間製造障礙,說李從珂的壞話。可李嗣源又十分喜愛李從珂,不太相信李從珂會背叛他。安重誨對李從珂百般設計陷害,要置李從珂于死地。他竟然背著李嗣源,指派人把李從珂從河中藩鎮趕出來。雖然李從珂上訴到李嗣源那裡,但由於安重誨將罪網編織得實在太周密,以至於李嗣源竟然沒有查到證據。最後礙於安重誨的面子,李嗣源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降低李從珂的待遇。
就在這時候,伐蜀戰爭的最大支持者安重誨被皇帝判了死刑。安重誨在陝西的路上,還沒有回到洛陽,就被朝廷免職調離中央,到地方任職。破牆眾人推。安重誨受到皇帝懷疑,很多人趁機落井下石,在皇帝面前陷害安重誨。安重誨在路上被皇帝派來的欽差用鐵槌砸碎了腦袋,一家老小也隨之被殺。安重誨連死法都這麼像郭崇韜,實在詭異。好在安重誨的領導是李嗣源,如果是李存勖,安重誨可能死得更早死得更慘。
孟方立還有一個不太出名的二弟孟道,一輩子沒做過大官。孟道的兒子就是孟知祥。孟知祥自幼在晉陽跟隨李克用效力。史書上沒有記載,孟知祥如何有才能,為何引起了李克用的重視。只是記載了李克用把李克讓的女兒許配給了孟知祥,這表明孟知祥和李克用的關係不一般,很受晉王器重。孟知祥的妹妹嫁給了李克寧。孟知祥和李存勖也比較投脾氣,兩人從小關係不錯。孟知祥和李克用家有著特殊的淵源,奠定了孟知祥在河東以至於後唐庄宗朝廷的較高政治地位。
削奪財政大權目的是幹什麼?
宴席間此時此刻的氣氛,使李嚴足夠充分地感受到了孟知祥敵對情緒之濃烈。儘管有心理準備,可對於孟知祥弦外有音的問話,李嚴還是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威壓籠罩過來。李嚴挺了挺腰桿,將聖旨捲起來放在胸前,不卑不亢地說道:「為國憂勞本是臣子職分,蜀國無道,我主伐之,是拯救黎民於水火。」
難在兩點,蜀道險遠,征途漫長,翻山越嶺,糧草軍需運輸代價太大。再就是入川的軍事要塞易守難攻,陸路以劍門棧道為咽喉,水路以長江三峽為命門。之所以後唐郭崇韜可以勢如破竹迅速打敗蜀國,是因為蜀國內亂,毫無抵抗意志,望風而逃。現在孟知祥和董璋聯手抵抗唐軍,唐軍遇到了難以克服的阻力。
孟知祥沒有接李嚴的話,話鋒一轉又說道:「西川軍中原本設有監軍使職,臣已經奉皇帝之命削奪監軍,且焦彥賓沒有驕縱狂悖行徑,不該死罪。李大人讓我殺了焦彥賓,這事我不能奉命。」
這時候後唐朝廷內部發生了大事。
明宗李嗣源大怒,下旨罷免高季興所有官爵,派出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訓為南面招討使、知荊南行府事,忠武節度使夏魯奇為副招討使,率領大軍四萬討伐高季興。另外,朝廷還徵調湖南楚王馬殷、東川節度使董璋、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從四面包抄高季興。
西川軍隊趴在三峽江口上看熱鬧,不參戰,這哪行啊?後唐朝廷急了,派人去督促西川軍協助唐軍作戰。朝廷找上門了,再不打說不過去了。孟知祥心眼夠鬼的,他暗地裡通知在三峽的西川軍將領,讓他們故意挑唆部下嘩變,當然這種嘩變是假嘩變,是演戲給朝廷看的。一天晚上西川軍營大亂套,隊伍散架,反的反、逃的逃,潰不成軍。西川軍無奈之下撤出戰鬥,https://read.99csw.com撤回成都。
孟知祥坐在原地紋絲沒動,既沒有離席磕頭接旨,也沒有領命說話。李嚴看著孟知祥等待他表態。可孟知祥端著酒杯麵無表情,仍然不作聲。現場空氣彷彿凝結了,鴉雀無聲。不知道是哪一位由於過度緊張,將酒杯碰翻。白玉瓷的酒杯「噹啷」一聲撞擊在楠木鑲邊的青石桌面上,大家高度緊張的目光齊刷刷地射向那個人。那個碰翻酒杯的人頓時面色通紅,額頭滲出了汗珠。酒杯打翻后,杯中酒流在桌上,順著桌緣滴在地磚上。酒水「吧嗒、吧嗒」的聲音像一記記的重鼓槌擂在眾人的心頭,讓大家透不過氣來。在死寂的屋內,這個小小的水滴聲如同黃鐘大呂震的每個人耳朵轟鳴。人人都在心裏默念,這該死的水滴怎麼還沒滴完。
如何站穩腳跟?
是可忍,孰也得忍。
唐軍伐蜀,勞師襲遠,道路險阻,糧草運輸千里迢迢,成本高昂。運送一百斤糧食,車夫僕役運糧民工在路上要吃掉五十斤。由於路途實在太難走,糧草隊趕路往往不能按預期時間到達。這是對石敬瑭前方最大的威脅,所以石敬瑭不敢進軍了。
一計不成,朝廷再生一計。
後唐明宗朝廷派出的監軍使被孟知祥砍了腦袋,孟知祥明擺著是要和朝廷撕破臉了。要從大小論起來,朝廷的面子栽得太厲害了,直接栽到了十九層地獄。朝廷哪裡能輕輕鬆鬆咽得下這口惡氣,按照一般情況,朝廷應該發兵打他丫的。可是朝廷還在忍。
李嚴主動請命出任西川監軍。安重誨認為他比較合適,既了解四川情況,也掌握朝廷政策,對朝廷還比較忠心,更重要的是他和孟知祥沒有瓜葛。
懷柔計。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安重誨受到了明宗皇帝懷疑,地位岌岌可危。安重誨為什麼受到李嗣源懷疑呢?他原來不是李嗣源的嫡系嗎?安重誨這個人幾乎就是郭崇韜第二,為國為公謀划操勞不計辛苦,同時又依仗和李嗣源的關係鐵,大權在握,在做事方面就鋒芒外漏,專權獨斷,甚至背著皇帝自作主張幹了很多大事件。在明宗登基之後最初兩三年裡,李嗣源對安重誨十分信任和倚重,視為股肱之臣,軍國大事全權委託安重誨主持。到了三四年之後,李嗣源開始有些受不了安重誨的飛揚跋扈了。到了五六年的時候,李嗣源和安重誨的矛盾在急劇上升。
三杯酒下肚,李嚴收起笑容,嚴肅地從懷裡掏出一份詔書,咳嗽一聲開始宣讀:「庄宗以來,宦官為害,尤其以監軍使誤軍誤國。著令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削奪監軍使焦彥賓官職,並就地正法。」
伐蜀戰爭陷入困境,李嗣源憂心忡忡,安重誨作為這次戰爭的總策劃總指揮,看到形勢嚴峻,主動請纓前去督戰。安重誨帶著一百多人急匆匆趕赴前線,人馬不休息,一天之內竟然趕路四百多里。伐蜀沿途諸侯聽說安重誨親自來督戰,且如此迅猛,都嚇壞了。不等安重誨到達,都自覺加壓,徵兵的徵兵,收糧的收糧,運輸的運輸,不計代價地把後方保障補給線十足馬力開動起來。
如卧虎藏龍一般的高季興在湖北江陵(現在的武昌)默默忍耐了很多年,他一直這麼熬著,熬死了朱全忠,熬死了朱友珪,熬死了朱友貞,熬死了李存勖,大展宏圖的機會終於來了。他不想再熬了,因為他也老了,再熬下去,死的就該是他了。
李嚴說道:「宦官誤國,人人得而誅之,難道孟帥要違背天下人的意願嗎?」
如何對待蜀國的遺老遺少?
封官是假,奪財是真。
為了儘快實施朝廷計謀,李嚴擇日即刻啟程。臨行前,李嚴的老母親拉著李嚴的衣襟說:「兒啊,你前些年向皇帝獻計,致使蜀國國破人亡,現在你還要去四川,蜀人會饒了你嗎?」李嚴不顧老母的反對,毅然走向了富貴險中求的不歸路。
如何對待康延孝和董璋?
孟知祥和朝廷的智斗可謂五彩斑斕,火星子四射。
安重誨的政治哲學十分複雜,官場生存策略也十分複雜。既有為公為國的一面,也有挾帶私怨的一面,既有主張正義的一面,也有黨同伐異的一面,既有敢於任事的一面,也有因循遷就的一面。安重誨為官廉潔,不貪污不受賄,在五代那個行賄受賄中飽私囊風氣盛行的時代,能做到這樣十分不容易。可安重誨太戀權,他戀權的目的也不是滿足個人慾望,而是想實現他的政治抱負。
自古蜀中是個難題,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
孟知祥奉命入川,剛剛上任,中原朝廷政局大變。一時間流言四起,形勢混亂。魏王李繼岌率領伐蜀大軍回師途中,康延孝和董璋作亂,使四川境內局九-九-藏-書面更加複雜。
唐軍勞師襲遠,在開始階段打得還算順利,一舉攻下劍門關。消息傳到成都,孟知祥心裏「咯噔」一下,有些害怕了。劍門關失守,意味著蜀中的大門洞開,天險被破除,唐軍可以長驅直入了。可是過了沒幾天,戰報再次傳來,說唐軍停在劍門不再往前走了。孟知祥仰天大笑,說道:「石敬瑭逗留劍門,坐失良機,我們不用怕他們了。」
孟知祥完全控制四川之後,向朝廷開出了越來越高的價碼。
就在朝廷選人的時候,有一個人主動請纓要求去四川。此人是李嚴。李嚴這個人在前文書中多次出場。就是他幾次出使蜀國之後,向庄宗李存勖建議伐蜀。後唐伐蜀成功之後,李嚴卻沒得到什麼好處,還在做客省使的官。李嚴不甘寂寞,打算抓住改朝換代的機會,再次利用蜀國撈取業績,希望能求得更大的富貴。
過了艱難煎熬的三十多秒鐘之後,孟知祥將捏在指間的杯中酒一飲而盡,慢慢地將酒杯放在桌子上,然後用眼角餘光斜視著李嚴,不緊不慢地說道:「李大人前幾年奉命出使蜀國,向皇帝提出伐蜀建議,致使東西兩川生靈塗炭。蜀人對李大人恨之入骨,沒想到李大人還有膽氣入川啊。」
孟知祥仍然是不緊不慢地說道:「天下人的意願是過上好日子,不願意戰火頻仍,不願意沒事瞎折騰。宦官未必個個都是壞人。請問李大人可以代表天下人嗎?況且既然朝廷罷黜了西川監軍,那麼又派李大人來做監軍,這是何意?」
所謂「疏不間親」,雖然李從珂不是李嗣源的親兒子,可人家畢竟是父子關係,安重誨你和李嗣源再鐵也是君臣是外人。安重誨錯誤地認為只要是為了李家江山社稷,無論他做什麼,李嗣源都會支持他、理解他、寬容他。可是他錯了。
看過前文書《風雨飄搖》之《門前雪不得不掃》的讀者,一定還記得孟方立這個人,在澤路一帶曾經讓李克用大傷腦筋。後來孟方立被李克用擊敗,孟方立的三弟孟遷接班做了邢洺節度使。孟遷孤掌難鳴,向朱全忠求救。可朱全忠離得太遠,遠水救不了近火,孟遷走投無路只好向李克用投降。
朝廷派太僕卿趙季良去成都給孟知祥送委任狀,任圓同時動員朝廷將趙季良封授為三川制置使,專門負責監督四川國庫中剩餘的金銀財寶絲綢糧食運送洛陽。任圓不僅要把蜀國的余錢全部征繳到朝廷,還要趙季良留在四川,負責東川和西川的賦稅徵收。由趙季良負責將這些財政收入計算清楚之後,該交朝廷的要交給朝廷,該留給藩鎮的才能留給藩鎮。其實朝廷派趙季良的作用是削奪孟知祥的財政大權。
戰爭陷入了泥潭。
安重誨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糧草供給。可是伐蜀戰爭的前線戰事並不順利,幾路大軍中李仁矩被殺、夏魯奇戰死、張武病死。石敬瑭遇到的西川軍頑強抵抗。
後唐朝廷討伐高季興的戰爭中,使出了一石三鳥之計。想藉此機會削弱董璋和孟知祥,讓他們也派兵參戰。此時的董璋和孟知祥表面上還尊稱後唐朝廷為正朔,心裏不願意,可也要做做樣子。孟知祥識破了朝廷的心思,他派出了一支人馬順著長江東下,但囑咐部將只出兵不交戰,保存實力。
無論這位欽差大臣如何不受歡迎,按照常規禮儀,也應該擺一桌酒席,為來客接接風。四川向來美食豐富,火鍋、回鍋肉、麻辣燙、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毛血旺等等擺了滿滿一桌子。飄著醬香的美酒也一一斟上。孟知祥拱手行禮,致祝酒辭之後,大家紛紛舉杯,開懷暢飲。
孟知祥佔據西川,董璋佔據東川。孟知祥比董璋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和後唐朝廷採取了一定的合作態度,而董璋與後唐朝廷採取的是決裂態度。這就為孟知祥在東川和朝廷之間進行縱橫捭闔創造了條件。孟知祥對董璋又拉又打,時而拉,時而打,將董璋當成了與後唐朝廷分分合合的籌碼。
孟知祥之所以扣留趙季良,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任圓和安重誨等人都不知道的。孟知祥和趙季良是老相識,兩人是朋友。趙季良聰明有謀略,孟知祥對他一向比較器重。孟知祥隻身入川,身邊既缺少文臣也缺少武將,沒有左膀右臂怎麼干大事?光桿司令還鬧騰出個鳥來?現在趙季良自己送上門來,正中孟知祥下懷。孟知祥上書朝廷,借口請趙季良為西川節度副使,將趙季良長期留在了身邊參謀大事。
當然是釜底抽薪,削弱西川和東川獨立造反的能量,使他們知難而退。
兩年後,後唐朝廷打算以懷柔政策籠絡住孟知祥,可孟知祥貪得無厭,最終朝廷不得不封孟知祥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read.99csw•com行成都尹、劍南東西兩川節度使,管內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兼西山八國雲南安撫制置等使,蜀王。
合縱連橫計。
安重誨死後,明宗皇帝改變了策略,終止了伐蜀戰爭,改為對四川的招撫政策。
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勾心鬥角、過招鬥法之後,後唐朝廷終於和四川的孟知祥關係破裂,雙方都不再需要遮羞布,宣布開戰。
孟知祥原想看著董璋和朝廷單打獨鬥,袖手旁觀,坐收漁翁之利。可節度副使趙季良勸說孟知祥:「東川西川是唇齒相依的關係,現在不能眼看著東川孤軍作戰。董璋打不過朝廷,一旦東川陷落,那麼西川的日子也將很難過。我們應該主動和董璋締結聯盟,共同對抗朝廷。」孟知祥最終克服心理障礙,採納了趙季良的建議,和董璋結成了軍事同盟,共同和朝廷全面開戰。
總之安重誨太自以為是了,大有架空皇帝的架勢。
後來唐將西方鄴在三峽大敗荊南水軍,重新奪回了夔、忠、萬三州。但是進逼江陵的軍事行動遇到阻礙。這個阻礙主要來自氣候,天天下雨,北方軍兵暴露在野外,病倒了一大片,後方運送糧草的道路被水衝垮,供給接濟不上。唐軍和荊州軍陷入僵持狀態。
李嗣源死後,孟知祥馬上就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再也不接受中原後唐朝廷的領導,直接宣布登基稱帝,建立大蜀國,另立了山頭兒。不過孟知祥這個皇帝沒當太久,僅僅六個月之後,就因老病而死了。
在天下藩鎮中,四川是最大的了。早年王建兼并了東川與西川之後,統一四川全境,自稱皇帝,建號蜀國。後唐頭號大臣郭崇韜協助李繼岌滅蜀,將蜀國納入後唐版圖。後唐朝廷將四川划為一個藩鎮轄區,派去了駙馬爺孟知祥做節度使。孟知祥剛剛到任,立足未穩,伐蜀大軍中的兩員大將董璋和康延孝作亂。董璋佔據了東川。孟知祥實際控制區域為西川及原來的東川一部分,也就是原來蜀國的大部分。
不一會兒聽得「咔嚓」一聲,李嚴人頭落地。
那麼石敬瑭為什麼在劍門不往前走了呢?
觀望計。
大軍壓境,高季興害怕了,這才知道瘦死的駱駝仍然可以踢死人。以小小湖北一鎮如何對抗朝廷四路兵馬?高季興只好堅壁清野,據守不戰。
韜光養晦計。
死計和生計。
不得不忍。
朝廷見孟知祥和董璋公然造反,已經無法再忍。既然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
朝廷派出天雄節度使、親軍兵馬使石敬瑭挂帥兵伐四川。
感情計。
歷經伐蜀戰爭、魏州之亂、皇帝易主這些政治事件,後唐元氣大傷,文武官員的工資薪水發不全,軍隊士兵吃不飽,哪裡有能力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況且是勞師襲遠入川作戰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朝廷不得不忍。
明宗李嗣源登基之後,為了剷除宦官禍害,命令各地軍中取消監軍使之職。監軍宦官死的死逃的逃。西川節度使監軍焦彥賓也不例外,已經被孟知祥通知下崗,正在成都待業。孟知祥之所以沒有殺焦彥賓是因為他倆不熟,也素無冤讎,無故殺一個人幹嗎?難道就因為他是宦官嗎?更重要的是孟知祥不想用血腥清洗的手段立威,他的性格基因里沒有土匪和軍閥習氣。孟知祥在和後唐李嗣源朝廷相處的七八年裡,一直在激烈的思想鬥爭,在做忠臣孝子和亂臣賊子之間掙扎,在從一而終和另立基業之間徘徊。
「樹倒猢猻散」的諺語在五代時期得到非常頻繁而準確的驗證。一個時期的穩定大多是由於各地軍閥對老領導的敬畏,不敢、不願、不必、不能另立山頭。一旦大佬死去,這些地方軍閥誰也不服誰,紛紛佔山為王,稱王稱霸。
公元933年十一月,李嗣源駕崩,時年六十七歲。這是自唐朝終結之後,五代朱梁、後唐以來五個皇帝中,第一個壽終正寢的。朱全忠、朱友珪、朱友貞、李存勖都是死於非命。在李嗣源做皇帝的七年裡,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很少發動大規模戰爭,還出現了難得的連年農業豐收景象。在五代十國五十多年的戰亂歷史中,李嗣源朝廷時期算是比較好的時期,勉強可以稱為小康了。這和李嗣源厚道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係。
李嚴原以為聖旨宣讀之後,孟知祥會委曲求全,暫時低頭。如果那樣的話,李嚴就爭取到了時間,在西川軍內實施離間計劃。利用唐軍東歸思鄉的情緒,鼓動一部分將校脫離孟知祥控制,進而尋找機會推翻孟知祥。
李嗣源做皇帝后,大規模封官許願,凡是能扯得上點邊的,都加以提拔,有實職的給實職,沒有實職空缺的給虛職待遇。孟知祥也在受封之列。朝廷加封孟知祥為侍中,相當於享受宰相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