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契丹帝國 1.東征渤海

二、契丹帝國

1.東征渤海

從這次契丹出征的路線可以看出,契丹採取的是斬首策略,從西向東直接兵伐渤海國京都,而不是從南部的遼陽一帶進軍。所以這次軍事行動是一次絕對重量級強悍的閃電戰。
對契丹內部的爭鬥,主要圍繞皇權的爭奪。按照契丹幾百年的傳統,大汗之位需要選舉產生,而且需要三年一換屆。可是耶律阿保機坐上這個位置后,屁股就不挪窩了。這幾年耶律阿保機所在部族中其他少壯派貴族成長起來,特別是在血統上和權力上都很具有地位的皇弟弟們逐個長大成人,這些年輕人也想當大汗,個個野心勃勃。於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地政變運動,試圖推翻耶律阿保機。在險象環生、風波險惡的政治鬥爭中,耶律阿保機表現出了高超的政治鬥爭經驗和手腕。他打著家國天下的旗號,一一懲治了奓刺造反的弟弟們。不僅如此,耶律阿保機還採取了較大的懷柔政策,一而再再三地寬恕造反的皇弟弟,對跟隨他們起鬨架秧子的也沒過多追究,努力不將鬥爭擴大化。直到最後矛盾不可調和的極限程度了,耶律阿保機才啟動了殺戮機器,而且殺戮範圍很小。
渤海王大湮義原以為契丹人會殺了他,或者把他下大獄,最低也會充軍發配。雖然天氣寒冷,可是大湮義的腦門上後背上早已熱汗淋淋。現在聽耶律阿保機說要赦免他的罪責,並放他回城,大湮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傻了半天挪不動腳步。契丹官員走過來送他回去,實際是押解他回城。大湮義這才醒過神兒來,心裏默默念叨:「額滴神啊……」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
黎明到來,太陽升起。
渤海國幾乎和李唐王朝同齡。
公元925年十二月,在經過精心充分的準備之後,耶律阿保機親自挂帥東征渤海國。
盛勛歸故國,佳句在中華。
唐朝聖曆元年(公元698年),強大的突厥攻入唐朝媯州、檀州、定州、趙州等地(現在的河北省中西部地區),當時弱小的契丹被迫投靠突厥統治之下,中原和關外東北的聯繫切斷。大祚榮趁機建立靺鞨國,沿用他父親的封號,國號震,定都在現在的吉林省敦化縣。
肩背彎弓腰挎箭,皮帽皮襖皮戰靴。
契丹在長城以南沒有獲得疆土和利益的突破,轉而將重點移向了東方。東方就是古老的渤海國。
渤海國地處東北,基本上覆蓋了吉林、遼寧、庫頁島的大部分地區,鼎盛時期曾西達蒙古、北到黑龍江。其祖先是唐朝初期的粟末靺鞨部族。李唐武則天時期,在統御契丹及東北部族的地方官員委派方面,用人不當,壓榨盤剝甚至殘害地方少數民族,激起少數民族部落的反抗。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首領李盡忠對抗李唐朝廷,襲殺了營州都督趙文翙。在李進忠的叛亂中,居住在營州的粟末靺鞨人也趁機起兵,參加了反唐的行動。
公元924年,也就是後唐李存勖入主洛陽的第二年,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對渤海國發動了一次預備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對渤海國發展全面戰爭的前奏,屬於鋪墊性質。二是對中原發動全面戰爭的前奏,只要滅掉渤海國,契丹將除掉最後一個後顧之憂,騰出手來大舉南下,對中原全面開戰,不再是打打停停,小打小鬧。
在兩百多年的時間里,渤海國始終與中原朝廷保持臣屬關係,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一年大小節日祝賀,派遣使節,派駐皇子到唐朝中央為人質。唐朝也是頒賜甚多,往來頻繁而和諧。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後梁後唐。
自此,耶律阿保機的皇權統治地位在契丹國中牢牢確立。
耶律阿保機點點頭,同意了耶律倍的意見。他命令部隊暫時停止掠奪,留下一小部分軍隊看守扶余城,大軍日夜兼程殺奔龍泉府。
渤海國並不在渤海上。
虎狼敲門,不約而同步。
契丹大軍人銜枚馬勒口,鴉雀無聲,按部署各自執行任務,營寨羅部在扶余城四門。皎潔的月光下,覆蓋積雪的大地泛著白光,是那麼得甜美而純靜。城頭上箭樓里透出值夜的燈光,一閃一閃,似乎是來自宇宙深處的星星。呼嘯的北風卷過城牆垛口,磚瓦上的積雪被紛紛吹落,洋洋洒洒沒入夜色。一隻烏鴉哀鳴了一聲,拍動翅九九藏書膀飛過戰場上空。
契丹人要行動了。
事情大到足以讓皇帝為之調集資源,可見此事的代價也一定不會小,此事的紅利更一定不會小。
大雪封山。
一道白色霧氣橫亘天空,直達橘黃色的朝陽。
儘管在中國史書上、電影中、評書里、戲文內說得最多的是契丹侵略中原,中原深受其擾。可實際上,契丹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身處四戰之地謀發展。在和各方鄰居開戰的歷程中,契丹越戰越勇,越戰越強。可偏偏南下長城的多年戰爭中,契丹受到了中原王朝及藩鎮力量的英勇抵抗和有力打擊,屢屢受挫,幾乎沒有撈到多少便宜,勝少敗多,往往損失慘重。這說明,漢人在邊境布防、保家衛國、戰略戰術以及生產力等方面是優於契丹的,比契丹先進才能打敗契丹。只不過中原內亂,諸侯割據,都忙著互相內鬥,沒有力量沒有心思沒有工夫打出長城。所以,契丹和漢人的戰爭在最初階段,表現為契丹主動進攻,漢人被動防守,漢人疲於應付。
契丹人按捺不住了。
渤海國王未動一刀一槍而投降,這對契丹來說是個大大的好消息,不知道可減少多少死傷損失。說實話,契丹雖然十萬大軍,可勞師襲遠,況且天寒地凍,已經付出了不少傷亡代價。如果血戰龍泉府,相持不下,時間長了,還真是勝負難料。不過阿保機親眼看到大湮義那個窩囊相,心裏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耶律阿保機命令稽核官員入城,清點府庫錢糧,清查戶口人口,清理駐軍守衛,清掃街道府衙,清收刀槍武器。為明天入城做好各項準備。
傳國十五世,歷時229年的渤海國滅亡,納入了契丹的版圖。
於是大湮義掏出白手絹,吃力地扒住城牆垛口,對著城下契丹軍隊拚命地搖晃。城下契丹軍隊看到城頭一個貌似頭頭的傢伙在搖白手絹,知道這是要求投降的意思。他們趕緊稟報給了耶律阿保機。耶律阿保機點點頭,說道:「受降。」
契丹國在迅速向外擴張的過程中,阻力最大的是南方。
這時候,皇太子耶律倍站出來,向皇帝耶律阿保機建議:「父皇,扶余城距離渤海都城龍泉府忽汗城近在咫尺。我們不應在此久留,趁渤海國倉促之際,應火速進兵,一舉攻克龍泉府忽汗城。」
契丹建國並非和耶律阿保機的建號同步。公元907年春天,耶律阿保機登上汗位,稱皇帝,這隻是他奪取契丹八部聯盟統治權的第一步。此後耶律阿保機開始了長達近十年的內外鬥爭,對外主要是對周圍鄰居的侵略、反侵略。如室韋、大小奚、回鶻等部族,都曾是叱吒一方的游牧民族,和契丹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不是他們打契丹,就是契丹打他們,連年征戰,勢不兩立。耶律阿保機徵調契丹八部的優勢兵力,對這些外部部族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征伐。歷時十年,終於將這些強大的對手一一擊破,確立了契丹北方第一強悍民族的地位。
內患如狼,外敵如虎。
第二天一早,大湮義趴在城頭看著城外徹底連天的契丹軍隊,旗幡招展,號角飄揚,人喊馬嘶,氈房帳篷如水波一樣此起彼伏,車馬牛羊漫山遍野。渤海王從吃奶開始就沒有見過戰爭,也沒有搞過軍事演習,沒有聽到過戰鼓聲。這個血腥緊張的場景,把大湮義嚇壞了。渤海王僅存的一點鬥志土崩瓦解,他一屁股癱坐在城頭甬道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起來,不知如何是好。眾位大臣面面相覷,國難當頭,這些平日里搖頭晃腦的傢伙也都沒有了主意。君臣你看我我看你,最後想到了同一個主意,投降。
十萬契丹軍把忽汗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此時的渤海人還在暖融融的被窩裡酣睡,根本不知道災難已經降臨。
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端坐在火紅色戰馬之上,背後是一把黃羅傘蓋。即使坐在馬背上,也能看出耶律阿保機是個大高個,身形頎長,雙肩平直。他頭戴寶珠嵌頂的豹皮帽,身穿虎皮紋窄襖,外披輕便黃金甲,猩紅色貂裘滾邊斗篷從肩頭垂向馬背。阿保機臉型消瘦冷峻,目光炯炯有神,三縷黑須清晰可辨。契丹皇帝君臨天下的氣場放射著巨大的力量,不怒自威。
渤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深受唐朝影響,幾乎完全照搬唐朝的read.99csw.com各項制度、模式、生產工具和生產關係,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深受唐朝影響的獨立政權。晚唐詩人溫庭筠曾經有一首詩,描述唐朝和渤海國的關係。這首詩題為《送渤海王子歸本國》,詩文為:
渤海國的歷史和契丹有相似之處,渤海國的年齡嚴格說起來比契丹早。
可是出乎耶律阿保機意料的是,忽汗城內並非所有的人都願意投降,還有小股渤海軍堅持戰鬥。契丹派到城裡做接收工作的十幾個人被渤海游擊隊消滅了。城裡人挾持渤海王,關閉城門,拒絕投降,誓死要和契丹人血戰到底。
蒼茫大地沉睡在冬眠的夢鄉,萬物封藏,等待來年的陽光。
走在前面的胖子就是渤海國王大湮義。
契丹連續攻陷扶余城和忽汗城,渤海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崩潰。國王被俘,這對渤海國來說更是個毀滅性的打擊。佔據渤海都城后,耶律阿保機將渤海國的金銀財寶、米面錢糧掠奪一空。論功行賞,犒賞三軍,這是出征之前就已經講好的,也是十萬大軍冒著嚴寒千里作戰的目的。除了賞賜奚、吐蕃、党項等參戰友軍之外,得到實惠最多的當然是契丹。耶律阿保機看重的不只是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地盤,他將契丹的地盤幾乎拓展了一倍。不僅如此,阿保機還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把渤海國的粟末靺鞨部族大舉遷移到契丹都城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契丹侵佔渤海國之後,有很多靺鞨人不服契丹征服,四散逃亡,有十多萬人向北逃入女真,有幾萬人向東逃入高麗。沒多久,忽汗城和扶余城已經變成了廢都,杳無人煙,一片廢墟。
冰凍三尺。
城內的喊殺聲逐漸稀少,渤海守軍被契丹人全部殲滅。扶余城陷落。血水和雪水凝結在一起,敵軍和守軍的屍首枕藉在一起。
直到此時,渤海王大湮義才真的相信是契丹的主力部隊殺到了眼前,而且來者不善,志在滅國。
公元705年之後,渤海國和唐朝中央政府的關係得到改善,向唐朝表達臣服藩屬的意願。但為了保持安全的外交關係,渤海國仍與突厥來往密切,對突厥既不親密也不得罪。後來突厥被回鶻滅掉,渤海國繼續與回鶻保持友好關係。渤海國為了遏制新羅(朝鮮半島的政權),一度聯合日本,對新羅實行東西海陸夾擊,迫使新羅低頭讓步。新羅則忍了一段時間之後,聯合新興崛起的契丹,對渤海國實行東西夾攻。短短几年的時間,渤海國迅速崛起,人口繁盛,達到十多萬戶人家,作戰兵力達到幾萬人。
四野無垠。
契丹人踩著沒過膝蓋的積雪,穿過茂密錯落的叢林,翻過崎嶇不平的山谷,人不卸甲馬不離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深入敵境。
契丹這次對渤海國的預備戰爭,戰場在渤海國的遼東。契丹與渤海國小打了一架。結果契丹沒有撈到好處,無功而返。
忽汗城南城門徐徐打開。
車轔轔馬蕭蕭,廬帳千頂旌旗飄。
經過一天急行軍,夜裡子時契丹大軍殺到忽汗城下。
河川凝固。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從此,粟末靺鞨的震國才正式改稱渤海國。在國君的產生方式上,渤海國高度自治,實行世襲繼承製度。但需要李唐王朝冊封認可才算生效。在李唐王朝冊封渤海國王時,還要同時封一個頭銜,就是忽汗州都督。這是兩個政權妥協的結果。渤海國擁有高度自治權,李唐王朝通過冊封禮宣示天朝主權,並將渤海國視同一個州,只不過是一個附屬自治州。雙方的面子都保住了,雙方都感覺很爽,至少在有限的條件下很爽。
突然,契丹中軍發起了進攻的號令。牛皮戰鼓雷動山響,出征號炮連珠炸開,海螺號角哞哞直響。契丹進攻的行動如山崩海嘯一般爆發出來,黑壓壓的契丹軍兵撲向沉睡的城池。霎時間,數十架雲梯搭在城牆之上,數百輛戰車衝過壕溝,數千名刀斧手爬上城頭,燈球火把照徹了大地,契丹軍叫囂著如潮水般要破城而入。
只有滅掉渤海國才能長驅兵伐中原地區。
公元755年,渤海國遷都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渤海鎮)。
渤海國也不在渤海灣。
李唐政府招撫政策失利,武則天惱羞成九-九-藏-書怒,再次派出大將李楷固率軍千里討伐大祚榮。公元697年九月,唐朝官軍在天門嶺(今遼寧省青源境哈達嶺)追上了粟末靺鞨,雙方發生激戰。大祚榮驍勇善戰,利用靺鞨部族逃亡的悲情心理,鼓動激發了部族決一死戰的士氣。同時,大祚榮巧妙用兵,利用地形,排兵布陣,一戰大敗唐軍。李楷固隻身一人逃回中原。
渤海國皇城遺址現在在寧安縣渤海鎮,距離鏡泊湖很近。我在2011年秋去看過,只有城牆宮殿的基座了,四四方方,層層疊疊,斷壁殘垣掩映在荒草之中。石刻石器石級都是火山岩材料,這一點很有特色,黝黑色的石塊上密密麻麻布滿孔洞。不多的幾件文物擺放在年久失修的鎮級博物館里。博物館的牆壁上懸挂著渤海國十五位君主的畫像。我去的時候,渤海國遺址仍在考古發掘之中,很多考古工人躬身彎腰在忙碌著,通過一鏟一刷的搜尋,通過一磚一石的發掘,嘗試著解讀這個遠古國家的歷史興衰,一層層揭開罩在他臉上的面紗。
渤海王大湮義手捧國印和牒譜走到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馬前,恭恭敬敬地將信物奉上,口中有氣無力地說道:「渤海國待罪之人大湮義,等候契丹皇帝發落。」
契丹軍以惕隱安端和前北府宰相蕭阿古只為前鋒將軍,率領一萬騎兵直奔龍泉府而來。契丹先鋒在路上遇到渤海國國王大湮義派來救援扶余城的軍隊,雙方一場激戰,渤海軍大敗。隨後,契丹主力部隊在皇太子耶律倍、大元帥耶律德光和南北院大將軍率領下,浩浩蕩蕩一路疾進。
耶律阿保機決定要逐步清除這種習慣。不僅要從人們特別是貴族的行為清除,更要從意識中清除,從而在根本上確立皇權世襲的新遊戲規則,確立皇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依靠強大的影響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平息了內部權力鬥爭之後,耶律阿保機于公元916年正式建立契丹國,並改元神策,重新命名皇帝尊號。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渤海國皇城完全是仿照唐朝長安城圖紙建造的,是由李唐朝廷專程派人送來的長安皇城圖紙,對照該圖紙進行大比例縮小后,建造了渤海皇城。這既表達了渤海國對唐朝皇都的嚮往與崇敬,也顧及到了上下級尊卑關係,在規模建制上比長安城小一些。這是中國唯一高度相似的兩個建築城群,也承載了一段歷史佳話。
契丹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政權,成為地球東方最強大的軍事帝國,名動天下,傲視四野。版圖橫亘河套、草原、沙漠、白山黑水,綿延數千里。中原內亂,對外文化與商貿交流中斷,以至於中亞等國家認為中國就是契丹國,契丹國王就是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直到現在,據說斯拉夫語系裡對中國的稱謂還是「契丹」。
李唐朝廷赦免了粟末靺鞨叛亂罪行,封乞乞仲象為震國公。可是粟末靺鞨並不完全相信李唐朝廷會真的放過他們,部族內部出現了分化。大部分人主張繼續向東向北逃亡,繼續千里大遷徙。在遷徙途中,乞乞仲象病死。乞乞仲象的兒子大祚榮繼承了他的首領位置,帶領部族繼續遷徙。在大祚榮向北逃亡的過程中,原本在高句麗統治下的一部分粟末靺鞨聞風而動,脫離高句麗統治,投奔到大祚榮的隊伍中來。這支遷徙大軍越彙集人越多,整合了散落在東北的粟末靺鞨各部落。
疆里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營州事變后,李唐女皇武則天派官軍前去討伐,並實行了分化瓦解的政策。粟末靺鞨的首領乞乞仲象率領部族逃離營州,向東渡過遼水遷徙逃亡,打算脫離唐朝的統治範圍。唐朝一面對契丹實行鐵血鎮壓的討伐政策,一方面對粟末靺鞨採取招撫的懷柔政策。
日上三竿。
耶律阿保機一戰而滅渤海,震動天下。不亞於去年冬天李存勖輕取四川。一時間南北兩強,二虎並世。可世事變幻,福禍相倚。李存勖入主中原,兵伐兩川,功名蓋世,可硝煙尚未散去,禍患生於蕭牆,英年殞命。無巧不成書的是,耶律阿read•99csw.com保機萬萬沒有想到這次渤海之行,竟然成了他的異鄉末路。
東征渤海國的理由很簡單,只有一句話「惟渤海世仇未雪,豈宜安駐」。耶律阿保機將渤海國定義成契丹幾百年來的世代仇敵,如果世仇不報,怎麼可以心安理得地生活呢?耶律阿保機還是很厲害的,他這個戰爭借口很富有煽動性和冠冕堂皇。渤海國和契丹做鄰居已經兩三百年了,世世代代打打殺殺,的確互有勝負,但這種仇恨並沒有耶律阿保機說得那麼嚴重,只不過是邊境之爭或者財物掠奪。出於戰爭的政治需要,耶律阿保機舉全國之力,煽動起所有契丹各部落的復讎怒火,調集兵力十幾萬,打算畢其功於一役,滅掉渤海國。
渤海軍隊太久沒有戰事磨練了,戰鬥能力被優越的生活消磨殆盡。扶余城太久沒有戰爭了,守備工事脆弱而簡陋。不到一頓飯的時間,城牆被契丹軍隊打開缺口,契丹軍兵蜂擁而入。在暗夜裡,四處火光衝天,喊殺一片。渤海軍隊和契丹軍隊展開了巷戰、肉搏戰、游擊戰、攻防戰。
契丹人出發了。
皇帝想要做成的事情,全國都要使勁。
一個身穿素服的胖子步履蹣跚地走出門來,手裡牽著一頭牛和一隻羊,再後面跟著三四百名渤海國的官員。
渤海國散發出的誘人香味,翻過崇山,越過峻岭,鑽入了契丹人的鼻孔里。
如刀的北風徹底刮來,穿透鎧甲裘皮,刺人心膽。
耶律阿保機左側是皇後述律平。她騎著一匹通體雪白的戰馬,身穿豹紋皮襖,胸前盤著一條火紅狐狸皮毛披肩,身披嫩綠色披風大氅,頭戴灰色皮帽,迎門鑲嵌一顆鵝卵形紅寶石。述律平雖然已年近五十歲,可依然神采俊俏,兩道黛眉飛入雲鬢,一雙秀眼深邃鎮定,兩片朱唇細薄有力。
城內出來一支人馬,分左右站立在城門外兩側。
契丹人要吃渤海國這塊大肥肉。
大湮義連連點頭,表示知罪。其實大湮義心裏想:「我知什麼罪啊,我繼位以來,渤海和契丹基本沒有打過什麼仗,渤海更沒有得到過什麼戰爭實惠。明明是你契丹千里奔襲我渤海國,還強詞奪理。」
在游牧民族中,優勝劣汰、恃強凌弱、強者生存的法則盛行了幾千年,篡位奪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如果這種習慣不加以遏制,任何人坐皇帝都不會坐安穩,更別提坐長久。
這是投降儀式。
為了加強對渤海土地居民的控制,耶律阿保機把渤海國改為東丹郡,把忽汗城改為天福城。將皇太子耶律倍加封為人皇王,留在東丹主持軍政事務。另外還派駐了皇弟迭剌為左大相,渤海老相為右大相,渤海司徒大素賢為左次相,耶律羽之為右次相,輔佐耶律倍統治東丹。
滅掉渤海國是契丹的戰略需要。
就在中原大亂,梁晉征戰的十幾年間,契丹在耶律阿保機的領導下迅速發展壯大。在西征突厥、回鶻、党項、小藩、沙陀大獲全勝之後,契丹的疆域已經向西拓展到河西走廊,向北到達了漠北,向南越過了長城。接下來,耶律阿保機將眼睛投向了東部的渤海國。
耶律阿保機右側是皇太子耶律倍,再右側是大元帥耶律德光。兩側燕別翅排開是各部落酋長、大王、大將軍,宰相、樞密使等文武官員。個個鮮衣怒馬,精神抖擻,殺氣騰騰。
契丹軍出征的儀式十分宏大。首先祭祀木葉山。木葉山是契丹的神山,他們的祖先圖騰發祥於此。然後到達烏山,殺掉黑牛、白馬祭拜天地,祈求神明保佑。再到撒葛山,舉行一種叫做「射鬼箭」的巫術活動。這一系列活動,都是為了鼓舞士氣,祈求出征順利,獲得上蒼支持。各種出征儀式舉行完畢,契丹大軍浩浩蕩蕩,越過商嶺,直達扶余城(今吉林農安縣)。
渤海國效仿唐朝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體系,縱向上實行京、府、州、縣的郡縣制度,軍隊建制也是十六衛制。農業、手工業、冶鐵業高度發達,經濟實力大增。渤海國全盛時期,幅員遼闊,以吉林為中心,向東瀕臨日本海,向西到現在的內蒙古地界,向南到達現在朝鮮的咸興,向北到達黑龍江中下游,延伸到庫頁島。在國內行政區劃建制上,設立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多個縣。下轄人口幾十萬,民族部落近十個。在文化教九_九_藏_書育方面,渤海國政府一批批地派人到長安學習培訓,引進唐朝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體系,儒學、佛教、音樂、藝術、繪畫等都在渤海國紮根發芽,勃勃生長,使得渤海國成為一個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國家。幾十年的時間里,渤海國已經是當時雄踞一方的強國。
隨著契丹先鋒儀衛軍隊的高聲呼喊,受降儀式開始。
說渤海國古老,是相對的。有點老,還不算太古。
公元926年正月,在一個月圓之夜,十幾萬契丹大軍包圍了扶余城。
睡夢中的渤海守軍被號炮聲和喊殺聲驚醒,根本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敵軍,慌慌張張穿起甲胄,抓起武器,向城頭衝去。倉促之間,渤海軍隊組織起了抵抗與守城行動。扶余城已經多少年不打仗了,這些守軍的爺爺的爺爺也記不起來了。他們完全是在一種無意識的條件反射驅使下,拚命向攻城的契丹軍砸石頭,扔滾木,揮刀砍下,開弓射擊。
渤海國畢竟存在兩百多年,物質文明和文化高度發達,雖然他的文明屬於輸入型文明,但獨立發展如此長的時間,也是了不起的。瞬忽之間亡國,令人嘆息。
耶律阿保機用手提了一提絲韁,將戰馬向前帶了半步,向身邊宰相使了個眼色。契丹宰相從大湮義手中接過信物退在一邊。耶律阿保機聲音平緩地說道:「渤海王你可知罪?多年來,你粟末靺鞨殘害我契丹民眾,奪取我土地家園。朕此次是弔民伐罪,親征龍泉府,為的是報我契丹兩百年來的血海深仇。」
契丹兵伐渤海,從豪華的指揮系統中就可以看出規模之盛,規格之高,意志之堅定。這次戰爭行動由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親自率領和指揮,皇後述律平、皇太子耶律突欲(也就是耶律倍)、皇次子大元帥耶律堯骨(耶律堯骨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堯骨和耶律突欲都是因為喜歡漢學,後來改為漢名)輔佐。契丹不僅指揮系統豪華,軍隊組成也是盛況空前。有契丹八部為主力,還有奚部酋長勃魯恩、河北定州王郁,回鶻、新羅、吐蕃、党項、室韋、沙陀、烏古等從屬部族也派出軍隊從征。
渤海國建國后,實際上危機四伏,中原唐朝的威脅並沒有徹底解除,只是得到了暫時的緩解。東突厥的強大不僅威脅到了唐朝,而且對契丹、奚、靺鞨、韃靼都是威脅,渤海國不得不向突厥臣服。東面的高句麗在唐初被李績伐破之後,雖然向李唐朝廷臣服,但仍是強大的地方自治政權,對周圍的小部族採取兼并和統治。北部的黑水靺鞨雖然也是靺鞨,但與粟末靺鞨分化,互不統屬。大祚榮在這種環境下,展開了高超的外交活動,縱橫捭闔,終於站穩了腳跟。渤海國的外交關係遠則出海到達了日本,曾與日本長期友好。
契丹軍隊奪取城池之後,往往會大肆搶掠一番,他們是一支典型的以戰養戰的軍隊。這次也不例外,扶余城陷落,契丹各部落軍隊手忙腳亂地在城裡搶奪財物。耶律阿保機下令把城內外渤海居民俘虜變成奴隸,遷往契丹後方。
步兵騎兵蜿蜒百里,幽咽號角劃破長空。
渤海國其實是個陸地國家,只是有一點海疆在渤海。
大湮義走路似乎都很吃力,鼻孔里呼出的蒸汽在朝陽中緩緩散去。
耶律阿保機大怒,下令攻城。一陣狂轟濫炸,幾次血腥衝鋒,忽汗城陷落。耶律阿保機進駐忽汗城,命人將大湮義連同王族家眷全部囚禁起來,押赴契丹軍中,徹底斷了渤海人擁戴主子抵抗的念想。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或許是渤海國小日子過得太滋潤了,本土沒有強敵侵襲搗亂,大唐天高皇帝遠也沒那麼多煩人的事,農業生產風調雨順,國王一代一代往下傳,似乎是舉國安康,四野太平。日子太優越了也會出問題,渤海國兩百年間無憂無慮,國家治理的能力卻在無形無跡地退化。到了第十五代國王大湮義的時候,渤海國的頹廢已經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了。他成了一塊大肥肉,擺在了日益強大崛起而好戰的契丹面前。
任何政權都有衰敗的時候,要麼由於內患,要麼由於外敵。
耶律阿保機接著說:「朕念你顧及生靈塗炭,主動請降,特赦免你的罪過。你們回去吧,準備一下。明日朕將入城。」
既然是戰略需要,那必須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