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宏圖大志 4.鋒芒乍現

二、宏圖大志

4.鋒芒乍現

聽完柴榮的封賜,個個踴躍,人人謝恩,互相恭喜。
再說北漢皇帝劉崇從江豬嶺僥倖逃脫之後,帶著百十來人在山裡面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太原逃。走著走著,北漢軍迷路了。他們抓到了幾個鄉民做嚮導帶路,可是這幾個嚮導卻把劉崇等人誆騙了一百多里路,到了晉州地界。劉崇發覺情況不對勁,派人打探才知道走錯了路。劉崇氣得哇哇大叫,把這幾個村民殺了。劉崇不敢停留,晝夜兼程往太原逃跑,生怕被周軍發現。這一路上,劉崇不敢停腳,也不敢吃飯,趴在馬背上,一路狂奔。一把老骨頭差點顛散了架。等回到太原,劉崇只剩了一口氣了。
馮道此話一出,柴榮不高興了。這位年輕志大的皇帝首次展露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傷害,柴榮臉色驟然陰沉下來,他憋著嘴不再吭氣,心裏暗自罵道:「糟老頭子,自以為多活了幾年,就有一肚子的經驗,竟敢看不起朕。」會場氣氛凝結,大殿之內鴉雀無聲,文武群臣都將目光投向了皇帝和馮道,人人擔心這場君臣爭執會演變出不良的後果。
危急時刻,內殿侍衛馬仁瑀對部下大呼:「皇帝受到攻擊,我們還有何顏面活在世上,沖啊!」馬仁瑀催馬擋在柴榮前面,張弓搭箭,「啪啪啪」連續射出十箭,一片漢軍斃命。另一禁軍將領馬全義對柴榮說:「陛下,別看敵軍兇悍,但氣勢已盡,您居中靜觀,接下來眾將會擊破敵軍。」說罷,馬全義率領五百騎軍沖入戰團。
柴榮單刀直入主題。
周世宗命符彥卿為河東行營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以郭崇威為符彥卿的副帥,以向訓為行軍都監,以李重進為馬步都虞候,以史彥超為先鋒都指揮使,統帥兩萬大軍作為正面主力攻擊部隊。命王彥超、韓通從陰地關進入河東地界,與符彥卿會合。另外派劉詞為隨駕部署,以保大節度使白重贊為劉詞的副帥,保護皇帝的中央軍隨後繼進。
皇帝柴榮即將暴露在漢軍面前。
剛剛休息了兩年的中原戰火又起。
為了配合北伐戰爭,柴榮下旨大赦天下。此舉目的有二:一是為穩定國內人心,二是大赦囚徒以擴充軍隊。
王溥打破了陷入僵化的局面,他站在了皇帝一邊。柴榮面色緩和下來,他說:「不用再討論了。朕意已決,擇日御駕親征。現敵軍已逼近潞州,樞密院擬旨:調天雄節度使符彥卿率軍自磁州固鎮出兵,從北漢軍後方進攻;調鎮寧節度使郭崇為符彥卿副帥。調河中節度使王彥超率軍從晉州出兵,向東邀擊北漢軍;調保義節度使韓通為王彥超副帥。調馬軍都指揮使兼寧江節度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兼清淮節度使何徽、義成節度使白重贊、鄭州防禦使史彥超、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率軍為先頭部隊,兵伐澤州。以宣徽使向訓為總監軍。朕督中軍隨後跟進。」
周漢兩軍從早上一直打到下午。北漢軍失利北撤。撤出五十里之後,漢軍不走了。因為北面是一條山澗。漢軍此時還有主力一萬多人,戰鬥力並沒有被全部消滅。漢軍在山澗旁重新列陣,決定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劉崇用力從王得中手中掙脫韁繩,說道:「朕決心已定,你這老書生別胡說了。再妖言惑眾,我就殺了你!」
劉詞率領接應部隊趕到前線和柴榮會合。柴榮整合部隊之後,下令全力追擊漢軍。在山澗旁邊,乘勝追來的周軍和漢軍再次發生激戰。這一戰更加慘烈,因為這一戰不是勝負之戰,而是生死之戰。漢軍被周軍徹底摧毀,死傷無數,屍橫山谷,澗水被鮮血染紅,土石被血水浸透。北漢大臣王延嗣被周軍攻殺。劉崇扔下漫山遍野的糧草輜重甲仗器械牛馬羊駝,落荒而逃。
漢軍先鋒大將陣亡,更為不利的是,風勢加大,飛沙走石,吹得漢軍睜不開眼睛。周軍終於緩過勁來了,抓住機會奮力反擊。柴榮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稍縱即逝的戰機,他躍馬挺槍,帶著幾百名侍衛親軍,直接向劉崇的酒桌衝殺過來。柴榮也要擒王!
大風停駐,薄霧升起。
柴榮目光犀利地掃視了一眼眾人,又說道:「樊愛能、何徽何在?」
高平一戰,新皇帝柴榮藉機懲治了幾個宿將,以震懾驕縱慣了的將校。如果殺一可以儆百,那麼這次柴榮殺了幾十號人,足以警示全軍。柴榮樹立了自己的恩威,使這些不可一世的功臣宿將及老官僚對他刮目相看。周世宗柴榮對軍隊建設的這次大幅度改革,極大地提升了後周軍隊的質量和戰鬥力,而且牢牢掌握了國家最精銳的部隊,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朝廷弱藩鎮強的畸形局面。從此之後,後周軍隊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軍隊。中原軍隊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幾個朝代之後,終於又重新振作起來,煥發出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
樊愛能和何徽跑著跑著,遇到了後續部隊劉詞。樊愛能對劉詞說:「前軍不行了,官軍大部分投降,你也別去送死了。」劉詞頭腦還比較清醒,他沒有聽信樊愛能等人的話,堅決帶著自己的隊伍趕赴前線。
柴榮得到戰報說劉崇大軍就在眼前,頓時他的神經高度興奮起來。柴榮立即做出部署,各路大軍火速進軍,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和漢軍會戰。不到半個時辰,後周大軍和北漢大軍主力部隊遭遇了,兩軍對壘,各自擺開強大陣勢,把主力精銳全部壓上,一場名動史冊的大戰即將爆發。這場戰爭的驚險及慘烈不亞於秦趙長read.99csw.com平之戰。
皇帝離京親征,有兩件事必須辦好,首要的事情就是安葬先帝郭威,再就是看守好京師。由於馮道在修造皇帝陵墓方面很有經驗,曾經為幾個皇帝修過墓地,這次毫無例外,馮道又被柴榮委任為山陵使,全權負責郭威陵墓修建及郭威遺體下葬工作。看守京城責任重大,弄不好皇帝就沒有了歸路,因此這一重任落在了首輔大臣樞密使鄭仁誨肩上。鄭仁誨有這個能力,鄭仁誨深受皇帝信任。
柴榮一隻手按住帥案,另一隻手抵住膝蓋,嚴肅而堅決地說:「,右側陣地步軍臨陣投降漢軍。現在漢軍失敗,這些人又被我軍俘獲。對這些沒骨氣的懦夫全部斬首示眾,以正法典!」
新皇帝成熟執政的本事大多不是基於長期的訓練,而是基於良好的先天品質及智商。這是封建社會的悲哀。不過,這也成就了一些非凡帝王的傳奇人生,使他們的文治武功更多地折射了他們個人的燦爛個性,使他們的曠世奇迹更多地記載了他們出類拔萃的思想和行為。
樊愛能和何徽仍然沒敢回答,因為他們知道無論回答什麼都可能答錯了,後果會更嚴重。
眼看著漢軍撕開了周軍中央陣地的外圍防線。
第二天,柴榮率領大軍進入潞州城。
南北兩軍初一交戰,周軍失利。鎮守上黨的昭義節度使李筠派出部將穆令均迎戰後漢先鋒張元徽,可是穆令均被張元徽伏擊斬殺。李筠退縮在上黨城內不敢出戰,向朝廷發來了八百里加急戰報。這份戰報的信息量很有限,只報告了漢軍來犯的消息,不掌握漢軍具體軍力,不了解漢軍主帥何人,對契丹的入侵情況也不太了解。
劉崇丟盔棄甲、損兵折將、狼狽不堪地逃回太原,收拾敗逃的士兵,整頓裝備,修建城池,加強戰備,以應對周軍的追擊和掩殺。楊袞帶著一萬契丹騎軍整整齊齊地全身而退,駐守代州。雖然出師不利,可鑒於盟友關係,劉崇仍然派大臣王得中送楊袞回契丹,並向契丹皇帝遼穆宗耶律璟表達謝意。其實,劉崇並不死心,更不甘心敗在柴榮這個晚輩手下,決意要報仇雪恨,讓王得中向遼穆宗請兵再次相助南伐後周。遼穆宗一天到晚暈暈乎乎,喝得爛醉如泥,也搞不太清楚天下的局勢,輕輕鬆鬆就答應了劉崇的要求。
由於柴榮督促各路兵馬急行軍,速度過快,另一支部隊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的後備部隊沒有跟上,後周各路大軍配合作戰的態勢還未形成。儘管如此,可是柴榮已經等不及了,他不待諸軍會合,立即下令出擊開戰。柴榮排兵布陣的方略是,讓白重贊與李重進率左軍位於陣地西側,讓樊愛能與何徽率右軍位於陣地的東側,讓向訓和史彥超率領精銳騎兵位於陣地中央,讓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兵環繞在他身邊。部署好陣前諸兵種之後,柴榮命人飛馳去調集另一路軍隊,讓劉詞率領接應部隊緊急趕來。柴榮頂盔掛甲,手提長劍,騎在戰馬上,親自督戰。
柴榮說:「劉崇入寇,朕要御駕親征。」
柴榮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可如果沒有大將跟上去,不會堅持太久周軍就會軍心離散、土崩瓦解。這時候皇帝柴榮身邊一個身材雄偉的紅臉大漢怒吼一聲:「皇上身陷險境,我們這些人都是幹嘛吃的?難道還不誓死殺敵嗎?」此人名叫趙匡胤。大家應該都知道趙匡胤是誰吧?趙匡胤此時是皇帝侍衛中一個小頭目,史料不詳,大約相當於兵頭將尾的職級,時年二十七歲。
柴榮直接亮出了自己的主張。
發布完這道命令,柴榮闡述了他的一個觀點:「此次高平之戰,戰事酷烈,我方雖然獲勝,但僥倖成分也不少。此戰也讓朕意識到,軍隊疲弱,意志懈怠,這是多年以來養成的壞毛病。驕兵橫將,仗勢邀寵,打仗無能,邀賞欺上,這也是近世幾個朝廷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一弊端不除,軍隊戰鬥力無從談起。從此之後,禁衛軍廢除世襲制,不求多但求精,節省民力財力和軍費開支。只選拔年輕精壯的人入伍,加強操練演習,淘汰世代繼承的老弱疲敝之卒,非有武藝不得留軍,非有軍功不得賞賜。發布通告文書,面向天下各藩鎮招募驍勇善戰之士,調來充實禁衛軍和中央軍。趙匡胤你負責在這些強壯士兵中,優中選優,分別編隊,加強訓練,作為我軍核心骨幹。」
北漢軍隊也毫不示弱,擺出了嚴整的陣容以待後周軍隊。劉崇統帥中軍駐紮于巴公原,先鋒大將張元徽率軍在陣地東側,楊袞率領契丹軍隊在陣地西側。
柴榮用如電的目光盯著這兩個人,抬起右手指著兩人,聲色俱厲地問道:「我與敵軍苦戰之時,你們兩人哪裡去了?」
這些意見各有道理。
漢軍見主帥如此波瀾不驚,大氣凜然,鬥志更增添了三分。周軍東側陣地失守,對其他陣地立即造成了聯動的拖累效應。周軍軍心浮動,人心惶惶,眼看一場大潰敗一觸即發。柴榮很清楚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危害,他催馬奮力向陣前衝來,揮舞令旗組織軍隊穩住陣腳,全面迎戰。
老頭子馮道一改往日善於察言觀色的作風,今天和皇帝針鋒相對,寸步不讓,他又反問柴榮:「陛下你是一座大山嗎?」
由於周軍還沒有到齊,在數量上比漢遼聯軍少。劉崇看到這種情況對漢軍有利,他產生了輕敵九_九_藏_書的念頭,對請遼軍來幫忙有些後悔。因為請遼軍是要付出代價的,北漢要向遼國支付大量錢財做報答。劉崇對手下大將說道:「早知周軍就這點實力,何必用契丹來幫忙?今天一戰,不僅要大破周軍,而且我軍要打出威風打出士氣,讓契丹人也見識見識我軍的厲害!」北漢眾將齊聲附和,信誓旦旦要與周軍決一雌雄。
柴榮封完立功大將之後,說道:「對於俘虜的敵軍,挑選一千精壯士卒,由唐景思率領,去駐守淮北。其餘幾千人都給予衣服、乾糧,全部遣散,願意去哪裡都行。儘管我軍獲勝,但也實在冒了很大風險。趙晁戰前勸誡朕要穩紮穩打,也不是沒有道理,把趙晁釋放了吧。」
原本熱熱鬧鬧的大帳內,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頓時緊張起來。每個人心裏都在打鼓,審視自己是不是努力殺敵了?不知道要面臨怎樣的懲罰。
戰場之上烏雲四合,空氣陰冷,大地被緊張的氣氛籠罩。
在陣地西側的遼將楊袞催戰馬繞疆場一周,觀察了後周陣地情況,撥馬回到漢軍陣地,來到劉崇跟前說道:「周軍陣容整齊,布局有方,不可輕易冒進。」
柴榮派出使者來到太原前線,和眾將商議開戰的策略。前線眾將都認為這次遠征缺乏充足的準備,糧草不足是個大問題,建議暫時班師回朝,等周密準備之後,再出兵來戰。可是,柴榮一旦決定的事情,很難再更改。柴榮決意要攻打太原,打算畢其功於一役。
劉崇見大事不妙,揮舞令旗準備收兵回營,來日整軍再戰。可是漢軍潰敗散亂,已經不聽劉崇的指揮,各自奪路逃亡。遼軍大將楊袞見周軍戰力強健,他也不敢戀戰。況且劉崇開始時輕蔑楊袞,打算把契丹撇在一邊,讓漢軍獨佔軍功。楊袞對此懷恨在心,對漢軍失利袖手旁觀,沒有救援接應,而是率領一萬契丹鐵騎全身而退。
外患應對不當,很可能會誘發內亂。
殺大將!這已是幾十年無人敢做的事情了。
可是事情沒有柴榮想象的那麼容易。
柴榮側過頭問張永德:「你說按軍法當如何處置?」
剛剛登基沒幾天的年輕皇帝柴榮如何應對這場外部危機?
這一天晚上,劉崇率軍駐紮在了高平(現在山西晉城縣東北)之南。高平已經屬於澤州地界。一千多年前,在高平西北曾發生過一起曠世大戰,秦國首席大將白起擊破了戰力強大的趙國軍隊,活埋了四十萬趙軍。此一戰徹底奠定了秦國滅掉趙國的優勢地位。
兩軍交戰,實際上拼的是士氣。特別是第一仗的士氣尤其重要,勝負會迅速感染整個部隊。
柴榮看了看眾將和隨行的其他官員,說道:「這次險勝敵軍,壯大了我大周威勢。幸賴三軍將士戮力同心,奮勇殺敵。對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予以重賞,提拔李重進兼任許州節度使,向訓兼任滑州節度使,張永德兼任武信節度使,白重贊為鄜州節度使,史彥超為華州節度使,葯元福為同州節度使。提拔散員都指揮使李繼勛為殿前都虞候,殿前都虞候韓令坤為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趙弘殷為龍捷右廂都指揮使,散員都指揮使慕容延釗為虎捷左廂都指揮使,控鶴第一軍都指揮使趙鼎為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提拔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兼領嚴州刺史,以馬仁瑀為控鶴弓箭直指揮使,以馬全義為散員指揮使。」柴榮一口氣封賞了幾十號有功之人,其中趙弘殷是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很能打仗的人,當年曾受到後唐庄宗李存勖的賞識。
以德服人,和平共處,行不行?
劉崇微微一笑,用手一托鬍鬚,說道:「機不可失,楊將軍不要多說了,你留下看老夫如何破賊!」
天色傍晚,太陽西垂。
眾人聞聽柴榮此言,像被電擊了一樣,人人不約而同地顫抖了一下,隨即將頭低下,屏住呼吸,努力克制住不安的情緒。樊愛能和何徽嚇得面如土色,體如篩糠,「咕咚」一聲癱軟在地上,連求情告饒的力氣都沒有了。
劉崇為了顯示自己胸有成竹蔑視周軍,他特意在高崗之上支起一張桌子,擺上小酒小菜,把盞飲酒,做神情自若狀。
得知周軍打了勝仗之後,昨天晚上,樊愛能和何徽又施施然地回到了大營。
柴榮認為周漢之間仇深似海,根本沒有調和的可能。雙方都沒有化干戈為玉帛的打算。只有一條路,就是打。
柴榮出手迅捷而凌厲。
周軍畢竟兵少,時間一長,有些堅持不住了。眼看著周軍只有招架之功,沒有了還手之力。這時候,北漢皇帝劉崇發現了後周皇帝柴榮。劉崇內心一陣狂喜,他想在這一仗之中,不僅要打敗周軍,還要擒捉柴榮。劉崇對張元徽大加表揚一番,命令張元徽率領漢軍主力向周軍中央陣地衝來,目的是直接攻擊柴榮。擒賊要擒王!
柴榮神情冷峻地坐在帥案後面,文臣武將站立兩廂。眾人沉浸在勝利的興奮之中。
柴榮一字一頓地問道:「身為大將,況且是朕的侍衛禁軍統領,你們臨陣脫逃,該當何罪?」
周世宗柴榮擺了擺手,打斷了眾人亂糟糟的話。他心裏想:「你們這些人就是欺朕年輕根基淺,再等幾天,看我怎麼https://read•99csw.com收拾你們。」柴榮沉靜而堅毅地說道:「劉崇伐喪,趁火打劫,認為朕年輕缺少治國經驗,有輕視我朝之心,存在僥倖之念。他想藉此難得機會掃蕩中原,吞併天下,寄希望於一戰扭轉乾坤。朕認為劉崇這次一定會親自率軍來犯,朕必須赴前敵迎戰。」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周世宗柴榮召集文武群臣開會,商議應對北漢來犯的策略。
柴榮統帥各路大軍開赴前線,一路上火速行軍,星夜兼程。用了不到七天,周軍就從開封到達了澤州。為了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快速的行軍,柴榮出發不久就法辦了一個不同政見者。皇帝禁衛軍的控鶴都指揮使趙晁認為,北漢軍趁勢而來,氣勢洶洶,周軍應該持重進軍,以時間挫一挫敵軍的銳氣。要說起來趙晁的話也不無道理。可是柴榮不這麼認為,他主張兵貴神速,火速迎敵。
封建社會為了傳承家天下至萬世,遴選接班人和培養接班人就成為了頭等大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遠見的皇帝大多會花很多時間,投入巨大精力,培養王儲,以便於讓這些接班人執掌國家大權之後,能夠比較順利地進入狀態,熟練地行使皇權,盡量縮短上任之後的學習過程。但這種情況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在封建社會血雨腥風的皇權爭鬥及反覆無常的政治風波中,這種有序良性的皇權交接成為了十分罕見的小概率事件。
眾將紛紛要求柴榮下令,進山追擊劉崇。柴榮擺了擺手道:「天色已晚,深山之處不宜追擊。況且我已經在山裡埋伏下奇兵,劉崇是自投羅網。」
柴榮最看不起馮道,認為這老傢伙牆頭草隨風倒沒原則老滑頭。他看了看馮道,挺了挺腰桿,揚了揚眉毛,說道:「當年唐太宗平定天下,混同環宇,哪一次征戰不是太宗親歷戰陣?朕哪能避險偷安?」
令柴榮意外的是,北漢的地方州城如此不堪一擊,北漢的老百姓對周軍如此歡迎,爭先恐後地帶著瓜果蔬菜酒肉牛羊來慰勞周軍。北漢老百姓希望周軍能夠把北漢朝廷給滅了,因為北漢的苛捐雜稅太多了,法律太嚴苛了。柴榮聽說了這些消息,雄心大發,打算動真格的,要扎紮實實和北漢打一架。
柴榮點點頭,咬咬牙,突然一拍桌子,下達了絕殺令:「把樊愛能及何徽二人,還有他們所部之中隊長以上軍階的七十人全部抓起來!你們這些人吃著國家俸祿,不是沒有戰鬥力,卻望風逃竄,分明是想把朕出賣給劉崇!給我將這些人押赴校軍場,全部斬首示眾!另外,李彥崇沒有按行軍計劃到達江豬嶺,擅自放棄戰略重任,罪不容赦,官降三級。」
年輕帝國有沒有實力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景色優美,可沒人有心思去欣賞這殘陽。因為他們的心思都在保全性命上面。
柴榮以唐太宗披堅執刃擔當大任的精神自我激勵,可是馮道的反駁也很有力。馮道拿柴榮的能力和唐太宗相比,直接命中要害。人家李世民畢竟經過了歷史的驗證,成為一尊歷史之神。他柴榮畢竟初出茅廬,還沒有做出任何光輝業績。儘管柴榮內心裡未必認為自己能力比不過李世民,但柴榮這麼說的確難以服人。
劉崇令旗揮下,命令東側的張元徽率領一千騎兵向周軍的東側陣地殺來。張元徽是河東大將,一路上勢如破竹,擊敗了幾個城鎮的周將周兵,聲勢很大。他搖旗吶喊地率人向周軍陣地衝來。周軍東側陣地由樊愛能與何徽把守,看到漢軍氣勢洶洶的陣勢,樊愛能和何徽膽怯了,剛一交戰就敗下陣來,兩人帶著騎兵掉頭就跑。周軍東側陣地騎軍潰敗,步軍毫無戀戰之心,一千多人舉手投降。
這可是個嚴厲的決定,自朱全忠之後,歷經幾個朝代幾乎沒有哪一任君主如此嚴厲地對待過投敵的降兵降將,知道其不過是權宜之計,所以無不寬大處理,法外開恩,安撫了事。一千多步軍降兵啊,全部砍頭!這可不是個小數目,眾將緊張的額頭滲出了細汗,但沒有人敢站出來講情。
北漢皇帝劉崇此時還不知道柴榮親自挂帥出征,他率領北漢軍隊和契丹聯軍一路向南奔襲。過了上黨之後,劉崇放棄攻打潞州,直接繞道向南,打算突襲後周黃河腹地。劉崇不想和這些軍事重鎮進行對抗,他打算一舉掩殺到開封。
周軍再次陷入危險境地。
在一大群將領背後,磨磨蹭蹭走出來兩個人,低著頭,衣冠不整。這兩個人緊張地搓著手掌,汗珠子已經順著面頰流了下來。兩人正是樊愛能和何徽,他們走到大帳正中,低聲回答道:「末將在。」
周軍在曠野里安營下寨,經過一天激戰,士卒疲憊,很快各營寨之中鼾聲四起,軍隊進入了夢鄉。刀頭舔血的日子,生命隨時都會終結,能夠睡上一晚好覺,似乎顯得更現實更有用。
可是柴榮還是失算了,不是他料敵不準,而是用人不準。李彥崇走到半路聽說樊愛能失敗逃跑了,他也失去了信心,認為周軍全面失利,他放棄了去江豬嶺的計劃,掉轉頭帶兵退走。劉崇恰恰就是從江豬嶺安然逃命。
這次北漢和契丹的聯軍組合是,劉崇親自率領河東軍三萬人,契丹派出大將楊袞率領鐵騎一萬人入關相助。遼太宗耶律德光入主中原時和著名如高漠翰、耶律安摶、偉王安端等現了已紛紛凋零。楊袞成了契丹軍界的新起之秀。這位楊袞就是我們熟知的楊家將中老令公楊繼業九_九_藏_書的父親。至於楊繼業為何成為了大宋朝的一等戰將,這是后話,後文書再表。
劉崇駐軍高平,柴榮也已經督師到達了澤州。第二天一大早,兩軍醒來,突然發現敵軍就在彼此鼻子底下。後周與北漢前鋒部隊發生激戰。北漢軍隊沒想到後周大軍如此神速,已到達了澤州。在缺乏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北漢軍隊稍稍後退了五里路,讓出緩衝地帶,以扎住陣腳。
柴榮出手的方式也與眾不同。
在進伐太原的同時,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周太祖郭威的陵墓修好了。在太師馮道的主持操辦之下,郭威棺槨下葬。真應驗了郭威臨終前的話,柴榮在潞州忙於軍務,沒有趕回京城參加郭威的葬禮,只是遙相祭拜一番。
柴榮很直接。
趙晁將他的想法告訴了皇帝秘書鄭好謙,鄭好謙找了個機會向皇帝柴榮建議,進軍因該穩妥,不宜太快。柴榮大怒,訓斥鄭好謙:「你怎麼會有如此想法?一定是有人指使你的。從實招來,否則殺你的頭!」鄭好謙沒料到自己的建議惹得柴榮如此動怒,只好將趙晁供了出來。柴榮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趙晁下了大獄。柴榮之所以有如此過激反應,估計還是因出師決策時受阻撓而生氣,凡是不支持開戰的言論,在柴榮看來都是反動言論,都有蠱惑軍心之嫌,絕不容忍。
接著柴榮說的話,大家就沒有那麼輕鬆了。柴榮說道:「我軍將士英勇作戰的同時,也有一些人不戰而逃,畏懦怯陣,動搖軍心,違法亂紀!」
北漢樞密院學士王得中跑過來,緊緊拉住劉崇的馬韁繩,勸阻劉崇道:「陛下,現在風向變了,李義卻說天時有利,分明是大放厥詞,罪當該死!」
柴榮這是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出手。
樊愛能和何徽沒敢回答,仍然低著頭,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樣一種環境和時刻,柴榮和群臣討論軍國大事,他還不具備心理和氣氛優勢。
柴榮剛剛即位,立足未穩,就面臨一場大挑戰,太原劉崇聯合契丹打過來了。應對這場危機的態度,充分展示了柴榮的個性,也證實他不是一個平庸之輩。
說完之後,柴榮靜靜地注視著面前的群臣,他期待群臣支持他的觀點,跟隨他的主張。
柴榮出手了。
夜幕降臨,繁星升上天穹。
城府很深的皇帝如果遇到這類軍機大事,一般會先將問題拋出來,慢悠悠地問道:「各位愛卿,你們看看這件事應該怎麼辦啊。」無論群臣答對了還是答錯了,無論群臣答得符合皇帝的心意還是不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都有迴旋的餘地,決策的主動權永遠保留在皇帝這裏,調和矛盾保全顏面的策略永遠由皇帝享有。可是,周世宗柴榮沒有這麼做。他放棄了皇帝獨享的這種優越性權力,相反,他將自己直接放在了靶心,成為眾人攻擊或附和的對象。
張元徽立功心切,急催戰馬直取柴榮。可是就在張元徽狂奔的時候,他的戰馬被周軍的絆馬索絆倒,張元徽從馬上摔了下來,就地滾出兩丈遠。周軍呼啦一下圍上來數百人,刀槍並舉暴風驟雨般落下。張元徽徒步揮舞長矛,奮力抵抗。無奈餓虎難斗群狼。漢軍驍將張元徽被周軍亂刃分屍。
再說樊愛能和何徽向南逃竄,一路上居然揮刀動槍地搶劫周軍輜重財物,這些敗軍邊搶還邊喊:「契丹大軍來了,官軍敗了,快跑啊。」這些傢伙打敵人沒本事,搶自家的東西倒是很起勁兒。皇帝柴榮派出侍從追趕樊愛能的部隊,召集他們不要逃跑,要求他們立即返回前敵作戰。可是樊愛能的部隊不僅不聽詔旨,而且把皇帝派來的侍從給殺了。
太師、中書令馮道顫巍巍地發表了意見,此時的馮道已經七十三歲,他翹著花白的山羊鬍鬚,說道:「陛下,您剛剛親政,百事紛雜待您處置,您不可輕易離開朝堂。先帝棺槨尚未安寢,人心尚未歸一,陛下應留鎮京師,主持大局。陛下萬聖之軀,絕不應身赴險境。」
小夥子趙匡胤大吼一聲之後,又對率軍守衛在皇帝身邊的侍衛都指揮使張永德說:「將軍,敵軍氣焰囂張,只要我們全力奮戰,頂住他們的衝鋒,就能夠有機會擊破之。您部下禁衛軍多數軍兵善於左把式射箭,請您率領一部分軍隊向西登高射擊,我帶領一部分軍隊從右側出擊。國家安危,在此一舉,我們誓死力戰!」
公元954年四月,周軍一路破關斬將,符彥卿部隊很快就達到了太原城下。另一路大軍王彥超從西面進軍,攻下了汾州。柴榮又派出一支部隊攻下了遼州。後來憲州、嵐州、石州、沁州先後投降後周。太原周圍的重要城池相繼失陷,這對北漢國構成了巨大威脅。太原幾乎成了孤城,四面臨敵,暴露在了周軍的全面攻擊範圍之內。太原城岌岌可危,似乎朝不保夕。
老頭子馮道雖然身體衰弱,但性子還很硬,他面無表情地問道:「陛下能和唐太宗相提並論嗎?」
危機從來不是孤立的。
高平之戰獲勝后,柴榮本意是派符彥卿率大軍緊逼太原,去嚇唬嚇唬北漢就行了,沒想和北漢大打出手。因為柴榮也知道周軍還有很多弱點,太原歷經幾代藩鎮,乃軍事重鎮,易守難攻。周軍真要和北漢打起來,勝負難料。
眾將聽皇帝這麼發落降軍,都認為皇帝寬仁。切切私語之際,紛紛挑起大拇指。
柴榮旗開得勝,初試鋒芒就取得了重大勝利,這對柴榮這顆年輕進取的心是極大的鼓舞。柴榮下達了進軍令read.99csw•com,派出幾路大軍從潞州開拔,向太原進發。
柴榮話音剛落,文武群臣就嚷嚷起來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三年前,劉崇被我朝擊敗,兵敗平陽,損兵折將,逃回太原,氣數已盡,他一定不敢親自來犯。」「陛下你剛剛即位,情況還不熟悉,地位還不夠牢固,民情還沒有完全信服,不應輕舉妄動。」「先帝的陵墓還沒有修好,在安葬先帝之前,人心悲痛,群情浮動,不宜大舉發兵,應該以防禦為上策。」「區區太原,窮鄉僻壤,軍力弱小,不足掛齒,不勞陛下親征,派大將出征迎敵即可。」
柴榮能不能成功解決這場危機,直接關係到他在這把龍椅上坐多久。
柴榮感受到了壓力。雖然做了皇帝,可是這些元老舊臣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柴榮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既然表面上似乎能力比不過李世民,柴榮又搬出了一個理由,他辯解道:「我朝兵力強大,擊破劉崇,如同大山壓雞蛋而已!」
一抹紫色和紅色相間的晚霞鋪展在天際。
柴榮不想玩藏貓貓的遊戲。
大帳之內的空氣似乎凝結了,幾十個人的目光全部投向了樊愛能和何徽,預感到柴榮可能要做出嚴厲的處罰決定,這兩員大將的官帽是保不住了,搞不好會坐牢。
這時候中書侍郎、平章事王溥站出來,說道:「劉崇抱有僥倖心理,打算投機取巧,輕視我朝。陛下正可以出奇制勝,御駕親征振奮士氣,統籌調度大軍,全面迎擊後漢。」
張永德握緊拳頭怒目而視樊愛能、何徽二人,不假思索地說回答:「陛下正在興師治軍,要征伐四海,如果軍法不嚴,儘管有百萬雄師,也會猶如一盤散沙,毫無用處。」
眾將驚奇地看著這位年輕的皇帝,不明所以。柴榮微微一笑說道:「開戰之前,我早已讓李彥崇率領一支秘密部隊插到漢軍背後,扼守江豬嶺,以切斷漢軍向北的歸路。劉崇進山,必死無疑。」
張永德是郭威的乘龍快婿,此時是駙馬都尉,他也是一員驍將,經趙匡胤一提醒,立即表示同意。兩人各率領兩千人馬沖向漢軍。趙匡胤身高馬大,威風凜凜,揮舞著一丈長的盤龍金棍,率先衝鋒陷陣。趙匡胤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漢軍應聲死傷一片。在趙匡胤和張永德的激勵下,周軍煥發出強大的鬥志,挽住頹敗之勢,人人以一當百,越戰越勇。周軍和漢軍陷入難解難分的廝殺。陣地在兩軍士兵腳下一寸一寸地交替爭奪,戰場之上到處是刀光血影,陰冷的南風中瀰漫著濃濃的血腥味。
自古有「伐喪不祥」的說法,這其中的含義深遠而奇妙。劉崇可不管什麼祥不祥的,他打不過周太祖「郭家雀兒」,難道還打不過郭威的兒子「小家雀兒」嗎?劉崇當機立斷,聯合契丹發兵南伐。
強人郭威匆匆去世,名不見經傳未有顯赫功績的皇子柴榮繼位。在天下人看來,這是後周帝國最脆弱的時候。在敵國看來,這是對後周帝國實施攻擊的最佳時機。北漢皇帝劉崇正是這麼想的。
周漢雙方軍隊都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人喊馬嘶,戰鼓擂得震天響,旌旗飄帶在晨風中獵獵撲展。將帥士兵挺胸腆肚,怒目而視,劍拔弩張,額頭青筋暴跳,腮幫子鼓起來老高。雙方等這一天都等了很久,現在只待主帥一聲令下,將立即投入殘酷的廝殺。
劉崇神情飛揚,不可一世。楊袞意見沒被採納,只好悻悻地回歸本部陣地。這時候颳了一早上的東北風,逐漸轉向變成了南風。東北風對於在陣地北側的漢軍有利,而南風則有利於周軍。這時候北漢副樞密使王延嗣讓司天監李義對劉崇說:「天時有利,可以開戰了。」
柴榮無疑沒有經歷過王儲的充分訓練,因為他父皇郭威做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儘管周太祖郭威很有見識,很有謀略,很有遠見,很重視柴榮的培養,但畢竟在郭威做皇帝的時候,柴榮早已成年,很多性格與能力已經定型。所以,新皇帝柴榮的治國理念及判斷,基本發自於他自己早已形成了認知、見解和個性。柴榮的這些見識和能力更多地形成於跟隨郭威的早年軍旅生涯,除了他個人獨立的個性成分之外,或許受到郭威言傳身教的影響不小。當然早年郭威對柴榮實施言傳身教的時候,並不知道他或柴榮將來可以做皇帝。
進城之後,擊鼓升帳。
戰報擺在了後周天子的龍書案上。
這份戰報似有千斤之重。
後周將領暗自佩服皇帝用兵之術。別看皇帝沒有打過大仗,這一出手就不同凡響。要說柴榮下手的確夠狠的,排兵布陣嚴密周到,不僅兩軍戰前的事情安排好,連戰後預計漢軍戰敗的後路都給切斷了。柴榮的風格是不打則已,既然開戰,就要往死里整。
柴榮挺拔的身姿端坐在龍書案之後,面龐冷峻,劍眉雙聳,虎目半睜,不怒自威,雙唇未啟,已含綱憲。這是柴榮第一次全面正式地面對群臣,第一次以上下級關係共處朝堂,第一次作為一國之君發號施令。文武群臣裏面不少人的資歷閱歷經歷履曆日歷都比柴榮厚得多長得多深得多遠得多。儘管皇權無上神聖,但辨析事理自有是非。儘管皇帝令人敬畏,但百官心服口服不是易事。況且文武百官將相都是由先帝郭威親自鑒別選拔|出|來,受指定而輔佐新皇帝柴榮,這些人本身就具有元老的身份和心態。
柴榮封賞提拔了幾十個人,同時也砍了幾十個將領。
年輕帝國有沒有必要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