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江山一統 4.皇袍加身的隱秘

三、江山一統

4.皇袍加身的隱秘

治史名家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記載,趙匡胤奉命出師北御契丹,詔令剛剛下達,京師之內立即謠言四起。開封的大街小巷傳說「發兵出師之日,將擁立點檢為天子」。這個謠言的殺傷力是巨大的。老百姓剛剛安定了十來年,剛剛覺得大周朝的統治還算不錯,剛剛覺得天下有了主心骨,怎麼突然軍隊里又有傳言要換天子?那一定又是一場燒殺搶掠血光之災啊。開封城的老百姓都已經受過多年的防恐訓練了,這些自我保護的經驗都是用財產、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對這些恐怖活動有著極其敏感的嗅覺和極其迅速的反應。於是,無論是富戶還是窮人,都大包小包地帶著財物逃離家門,遠避山中。
只有趙光義有作案條件。
柴榮雖然很努力地治理國家,雖然文治武功堪稱英明之主,雖然柴榮極力塑造君臣之間的互信,可是後周帝國的根基畢竟很淺,況且是建立在五代十國這個歷經喪亂的大沙丘上,人們沒有對後周帝國矢志不渝的忠誠,根本就沒有養成這種道德習慣。從忠誠度上來說,呈現盛世跡象的後周甚至比不過風雨飄搖的大唐末世。柴榮對人嚴苛,性情急躁,刑殺不貸,周帝國的文武官員一天到晚生活在高度緊張的壓力之下,對柴榮幾乎沒有什麼感情,只有畏服。柴榮一死,大家的凝聚力立即面臨解體。
趙匡胤早已決定角逐皇帝寶座。
趙匡胤只好硬著頭皮,來到軍營,按照聖旨的命令,點齊軍馬,即刻出征。
上一節不過是正史里散碎線索的拼接。篡位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正史對郭威澶州兵變和趙匡胤陳橋兵變都做了簡化處理,或者根本就沒有收集到內幕資料,因此語焉不詳,情節支離破碎。除正史之外,各種版本的野史對這次驚心動魄的皇位之爭也有所記載。一般來講,野史的可信度一直在正史之下,其實我認為並不盡然。只是正史佔據了官方的權威發言權而已。我們可以收集一些野史的線索,對這次大事件做深入了的破解,探究其中的重重謎團。
據史書說,趙匡胤他媽杜夫人夢到神仙在她肚子里放了一個太陽,於是有了身孕,不久生下趙光義。此人出生時也是紅光滿屋,霞光萬道,異香充斥了自家和左鄰右舍。趙光義性格與趙匡胤不同,從小就飛揚跋扈,一般小孩都怕他。趙光義長大之後,高鼻樑、臉型方長、眉骨稜角分明,表情嚴肅莊重,一眼看上去,覺得很威嚴,有居高臨下之勢。趙光義特別愛學習,興趣廣泛,涉獵門類很雜,什麼兵書戰策、陰陽八卦、天文曆法、醫藥煉丹,他都喜歡研究。
趙弘殷隨著柴榮伐淮南時,每打下州城府縣,從來不掠奪財物,只搜集各種各樣的書籍,交給小兒子趙光義閱讀。趙光義如獲至寶,一頭扎進書堆里,孜孜以求,廢寢忘食。
從能力上說,趙read.99csw.com普也完全具備這個能力。此人心機很深,善於決斷,喜歡干大事。更重要的是趙普和趙匡胤兄弟之間關係親密,如同自家親兄弟一般。這三個姓趙的人交往時間很早,早在洛陽夾馬營時期,三人已經是玩伴了。後來,三人各奔前程,趙普投奔了劉詞。周世宗伐淮南時,經劉詞推薦,趙普又被派到了滁州擔任趙匡胤的判官。淮南戰爭勝利,很多人都升了官。趙普也不例外,可是趙匡胤一直將趙普留在身邊,參与趙匡胤的重大軍政要事的決策。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嘛!
守能禪師回答:「是藏經之處,年久失修,早已廢棄。」
趙匡胤揣著挂帥出征的聖旨,憂心忡忡地回到家。他把外界的傳言悄悄地告訴了正在擀麵的姐姐(按照《宋史》記載,趙匡胤只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但是姐姐早亡。所以,此處似乎不準確),趙匡胤希望從家人那裡得到一些意見。沒想到這位趙大姐,勃然大怒,憤然呵斥道:「遇到大事,大丈夫應當自己決斷,跑回家裡嚇唬我們這些婦道人家幹什麼?」趙大姐越說越生氣,舉起手中的擀麵杖衝著趙匡胤劈頭蓋臉就砸。趙匡胤碰了一鼻子灰,急忙調頭往外跑。趙大姐提著擀麵杖在後面,一口氣把趙匡胤趕出家門。
從趙匡胤登基的程序上看,很直接、很簡單、很急迫、很毫無顧忌。朱全忠還搞了一年多的加九錫封魏王和傳禪,徐溫、徐知誥父子用了兩代人十幾年的時間做準備,李嗣源堅持先做監國后做天子,石敬瑭、劉知遠和郭威都還經過了一番推讓、恭請太后懿旨之後才登位。趙匡胤將這一切全部省去,足見其當仁不讓的決心、氣魄和赤|裸裸。柴榮死得早,接班人柴宗訓幼小,給趙匡胤奪位創造了一個時間窗口。以現在的情形看,即使柴榮多活幾年,趙氏兄弟或許仍然會動手。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才是做天下之主最完美的材料。
由此看來,柴榮在北伐路上撿到「點檢做天子」的那一截木頭,很可能也是趙光義做的手腳。柴榮病重,難得的機會來臨。趙光義把這種傳播謠言的東西埋在路上,又自己發掘出來,再利用職務便利獻給皇帝,藉此引起皇帝猜疑張永德。趙光義成功地利用了柴榮垂危之際的防範多疑心理,順利地把柴榮皇族親屬中手握重兵而又關係親近的張永德搬倒。搬倒張永德,那麼獲利最大的當然是張永德的副手趙匡胤,趙匡胤順利地晉級到軍界的頂層。柴榮果然中計,張永德被削奪都點檢職務,趙匡胤取而代之。
杜夫人話音剛落地,寺院外面人聲嘈雜,朝廷鎮壓叛軍的侍衛部隊搜查到寺院來了。寺院住持老和尚守能禪師急忙把杜夫人一行人帶到後院藏經樓,讓他們登上藏經樓躲避。隨即老和尚把登樓的扶梯撤掉了。老和尚剛https://read.99csw.com剛回到正殿,侍衛軍巡邏隊已經闖了進來。這些人劍拔弩張,大聲叫嚷著要搜捕。在前院搜羅一遍沒有發現可疑之處,巡邏隊來到了後院,指著藏經樓問老和尚:「那上面是什麼?」
陳橋兵變,趙匡胤酒醉安睡,可能是趙光義和趙匡胤早已商量好的。兩人分工不同,趙光義在前台策劃指揮演出,趙匡胤裝作毫不知情,被動接受。弟兄二人配合得天衣無縫。這次大行動,趙匡胤事先肯定知情,或許不一定知情太詳細。更有可能是心機深重、沉毅果敢的小夥子趙光義,早就在積極謀划,創造條件,為趙匡胤稱帝鋪路。趙匡胤雖然想當皇帝,但在何時以何種方式登上帝位,他還沒有想好,是弟弟趙光義一直在為趙匡胤策劃這件事。所以,趙匡胤臨北伐之前,京城流言四起,趙匡胤卻蒙在鼓裡,嚇得惶惶不安,竟然回家向家裡人商量,反被姐姐用擀麵杖砸了一頓。那時候,估計是趙光義藉著北伐的機會,臨機決斷,啟動了幫助趙匡胤奪位的大行動。
這時候最驚恐的莫過於趙匡胤本人。外界傳言他要做天子,這不是把他架在火爐子上烤嗎?一旦被現在的皇帝懷疑為篡位叛亂,豈不是死路一條?當今天子雖然年幼,可他周圍的人都是歷經風波險惡的高手,此時此刻要幹掉趙匡胤,無異於捻死一隻螞蟻那麼簡單。
從後來散碎的線索來看,趙光義和趙普導演此事的可能性最大。《宋史》中對於趙匡胤做皇帝后,沒有急於提拔趙普和趙光義做了解釋,說這是趙匡胤不想過早暴露趙普和趙光義在奪帝行動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免引起世人的猜疑。趙匡胤想儘力把這次奪帝行動定位在兵變挾持這個坐標上,淡化陰謀色彩。所以,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趙匡胤才把趙普和趙光義提拔到了最高實權崗位。這和周太祖郭威對待魏仁浦的方式,也幾乎是一模一樣。
趙匡胤的皇袍加身與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被挾持擁戴,表面看起來一樣,實質完全不同。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的確沒有做皇帝的野心,也沒有做長期的輿論準備,甚至在被挾持擁戴時,還採取實際行動予以反抗。李嗣源要自殺,石敬瑭和劉知遠懲處了幾個帶頭喊萬歲擁戴的人。郭威雖然澶州兵變帶有策劃的印跡,雖然也有命運不凡的輿論準備,但是稱帝的念頭是在家破人亡的威脅之下產生的,此時他與後漢皇室已經勢不兩立。而趙匡胤根本不存在被懷疑、被迫害、被滅掉的危險,相反,此時的趙匡胤事業蒸蒸日上,地位越加隆重,也越加受到朝廷信任。他不存九*九*藏*書在被迫做皇帝的任何蓄謀和理由。所以,如果陳橋兵變是人為策劃的行動,那麼只能說明趙匡胤及其家人早就有主動取代周天子的打算。只是在具體時機和具體方式的選擇上,未必是趙匡胤本人全部的意志和決策,很可能是年輕氣盛的趙光義發揮了直接助推作用。
這一年,趙光義二十一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
所以,柴榮死後,趙匡胤做皇帝的雄心逐步暴露,所謂的雄心大志無需再做過多的掩飾,連杜夫人和趙家其他人都很自然地認為趙匡胤應該當皇帝,這種心理看來由來已久,絕非突發奇想,也絕非趙匡胤一人的心思,已經變成了趙家人的集體願望。趙匡胤想做皇帝,完全是一種自發的願望,是對自身命運感覺良好的持續強化的結果。趙匡胤、趙光義弟兄二人神話般的傳奇經歷,已經寓意非凡的命運徵兆,未必全是他們自己事後編造的,其中或許有一半是外人對他們高度的評價和期許。內在的自我感覺良好與外在的正面評價,疊加在一起會強化一個人的自我肯定與認知,會使一個人持續保持一種自命不凡的感覺和志向,並在適當的時機產生實現這種目的的衝動。
趙匡胤的皇袍加身故事,無論當世的還是後世的,估計沒人會相信。這次政變的幕後真相撲朔迷離,詭異而複雜。
所以擔任這次陳橋兵變奪位行動總策劃的應該是趙光義和趙普,而實施散布輿論的是苗訓這種神神道道的人,挑起兵變假裝鬧事的是王彥升這些嫡系軍校,負責傳送情報的是李處耘,而坐觀其成甚至暗中相助的是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慕容延釗、王審琦這些高級將領。這些將領要麼是趙匡胤的鐵哥們兒,要麼是軍中的好朋友,要麼是直接的部下。誰願意擋著趙匡胤的路呢?況且趙匡胤久負盛名,一直有帝王之相的各種傳聞,更重要的是大家對趙匡胤沒有惡感,都很喜歡他信服他,覺得他做皇帝也不錯啊,比那個七歲的孩子要強多了。以趙匡胤的為人,他做了皇帝,一定不會虧待這些平日里的好哥們兒。
那麼是誰策劃了這場行動呢?策劃了多久?誰是總導演?誰是執行者?
據《宋史》之《李處耘傳》記載:「處耘隸太祖帳下,補都押衙。會太祖出征,駐軍陳橋,處耘見軍中謀欲推戴,遽白太宗(趙光義),與王彥升謀,召馬仁瑀、李漢超等定議。」這一段話完全暴露了陳橋兵變的現場策劃。苗訓和楚昭甫挑起天象異常的話題,誘導軍校們接著討論京城裡已經流傳的「點檢做天子」的流言。此情此景「恰巧」被趙匡胤的心腹部下李處耘發現。李處耘毫不怠慢,去報告了趙光義和趙普。這裏一個疑點是,李處耘是趙匡胤的心腹部下,他為何要向趙光義報告,而不是直接報告趙匡胤?看來李處耘和趙光義之間早就有聯繫機制,或者趙光九_九_藏_書義早就對李處耘安排了任務。更奇怪的是,趙光義沒有及時去向趙匡胤轉報告,而是找來了王彥升、馬仁瑀、李漢超、韓重斌等人,這些都是趙匡胤的嫡系部下。
趙匡胤被亂軍挾持,披上了一件龍袍。這龍袍可比黃旗難搞多了。黃旗隨便扯一面披在郭威身上,隨手取來,很方便。這龍袍一定是事先做好的。而這些低級軍校沒有能力做龍袍,甚至都沒有機會見過龍袍。
那麼誰有這個便利條件可以隔絕大內的消息呢?
趙光義和這幾個人都商量了什麼呢?最後他們拿定了什麼主意呢?當然是商定擁戴趙匡胤稱帝。他們商定之後,由趙光義和趙普出面去勸趙匡胤稱帝。而醉酒未醒的趙匡胤,推脫不答應。此時門外喧嘩四起,亂軍已經逼迫到了趙匡胤卧房門口。
這位守能禪師曾經是澤州一帶的山賊,而且是赫赫有名的巨寇,後來看破紅塵出家修行,常駐開封定力禪院。只是寺院之中和京城之人都不知道守能禪師的往事。
他深居皇宮大內,專職管理皇帝起居,對皇帝的衣裝絕對是了如指掌。以趙光義的深沉精細,完全有可能趁工作便利,秘密仿製了一套皇袍和一套皇帝禮服圖樣。至於製作的工匠,可能是皇宮御用的裁縫,也可能是民間的裁縫,儘管是秘密活動,只要給出足夠多的錢,還是有工匠願意冒險製作的。
據明朝《宋史本末紀事》記載,陳橋這邊趙光義挑動亂軍挾持趙匡胤皇袍加身,同時趙普派出了牙隊使郭延斌飛馳入京,去找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都虞候王審琦。石守信和王審琦一向和趙匡胤關係密切,早就對趙匡胤賓服有加,聽說陳橋那邊實施了行動,石守信等人也立即對京城進行了控制,做到了裡應外合。
皇帝走馬燈似的更替,什麼時候天下才能真正安定下來呢?
趙匡胤做了大宋的開國皇帝。
趙匡胤結交的大多是文韜武略材器之士。而相比之下,或許是由於趙光義對多學科的廣泛涉獵,所以他結交的人也很雜,幾乎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趙匡胤為人開朗達觀,熱情奔放,豁達感性,豪爽易親近。而趙光義則深沉冷峻,精細理性,城府很深,剛毅有決斷。
巡邏隊離去。
既然龍袍是由趙光義提前準備好的,這就足以說明陳橋兵變是一場早就策劃好的陰謀。
在整個陳橋兵變入京奪帝事件中,有兩個人最為可疑:一個是趙匡胤的三弟趙光義,另一個是趙匡胤的軍師趙普。
趙匡胤進入開封,當天就登基稱帝,脫下了臨時用的龍袍,換上了正式的皇帝大典禮服。據《宋史》記載,皇帝的皇冠和衣服,工藝極其複雜,要鑲嵌各式各樣的金銀珠寶,還有繁複的刺繡圖案。其技術難度和印鈔票差不多,防偽工藝巨多。趙匡胤登基的這套禮服絕不會是臨時穿的別人的,以趙匡胤的體型,一般人的尺碼也不合體。因此,可https://read.99csw.com以推測,這套正式的皇帝禮服也一定是早就製作好的。
為何趙匡胤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順利領軍出征呢?為何皇帝柴宗訓沒有採取斷然措施制止趙匡胤呢?因為開封城內謠言四起,可是皇宮大內卻消息閉塞,毫不知情。真是奇怪,治理高效的後周帝國,皇宮大內對於外界的消息會如此不靈通?除非是有人故意隔絕了消息。
策劃陳橋現場的行動並不複雜,把十年前郭威在澶州的劇本拿來複制一下即可重新演出,無非就是《黃旗加身Ⅱ》。實際上,這兩次兵變的故事情節的確一模一樣,只是陳橋兵變稍稍做了些改進,屬於新版本。
那麼誰有這個能力製作皇帝衣冠呢?
司馬光的《涑水紀聞》里還有一段記載,趙匡胤入城之後,有人急匆匆去向趙老太杜夫人報告消息。此時,杜夫人和趙匡胤的老婆王夫人帶著家眷正在定力寺院燒香,為趙匡胤北伐祈福。陳橋兵變,趙匡胤折返回京,他擔心家眷安危,派心腹楚昭甫回家送信。聽說亂軍擁迫趙匡胤折返京城,入宮做了皇帝,王夫人嚇壞了,面色蒼白,說不出話了。杜夫人卻鎮定自若,慢聲細語地說道:「慌什麼?我兒自幼胸懷大志,生性不凡,人們都說他會有大富貴,今天應驗,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那麼誰見過龍袍呢?見過的人不少,高級將領應該都見過。可是龍袍如何製作?恐怕沒有幾個人會,即使趙匡胤作為禁軍統領,天天和皇帝在一起,也未必能畫出龍袍的圖紙來。況且龍袍一定是皇家御用制衣作坊才有資格做,其他裁縫店不僅沒有資格製作,甚至連皇袍的布料都沒資格儲存,一旦私自製作皇袍是要滿門抄斬的。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母親杜夫人,都把趙普當成自己的兒子一般對待。好吃的好喝的想著趙普,家裡的大事小情也和趙普商量。所以,趙普已經和趙匡胤一家融為了一體。
陳橋兵變之時,趙光義沒有留在皇宮,卻隨軍北伐,其中必有蹊蹺。
杜夫人和老和尚慨嘆:「莫非天意?剛才還乾乾淨淨的門口,怎麼會突然多了這些蛛網與灰塵?」
巡邏隊要求搬來梯子,上去一探究竟。老和尚攔不住,只好把梯子搬來。巡邏隊侍衛提著鋼刀登上梯子,爬上了藏經樓,費力地用手推開門板,一股灰塵撲面而來,門口結滿了層層蜘蛛網。那侍衛嗆得咳嗽幾聲,說道:「這麼陳舊的地方,灰塵遍布,沒有人進來的痕迹,算了,走吧」。
據《宋史》之《太宗本紀》記載,在趙匡胤奉命北伐之前,趙光義的官職是周帝國供奉官都知。這個官職的職責是統轄伺候皇帝起居,是大大小小多個供奉官的重要頭頭之一。所以他對皇帝身邊的事情了如指掌,對於皇帝起居也是全權掌握。
趙匡胤有想法,趙光義有干法。兄弟二人密切配合,很高明、很順利、很安全、很體面地策劃了這次歷史大事件。